◇◇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游记散文   滇西行记:一个人的风景(参加评奖作品一)   文/徐清松   逶迤翠绿的山峰轻轻倒退,山巅之上的天空明净得似乎不染纤尘,却又亘古 不变,片片白云一如洁白的羊群在蓝天上悠闲踱步,在仰望的视角内擦亮你的眼 睛。列车在轨道上缓慢滑行,玻璃窗外交替出现的绿树、山坡、院落,让你看到 时间在这彩云之南悄然流逝的模样。车子已经驶到广通站了,而仰卧在车里的我, 就在那么一瞬间,莫名地爱上了列车缓慢滑行的感觉。我知道,于列车我是过客, 于人群我是过客,于将要走过的滇西的城市或村庄,我依然是过客。而途中所有 的风景,都不过是旅行者个人眼中的风景罢了。时光在绿树秀美的枝叶间无声流 失;爱情在擦肩而过的刹那悄然远走;容颜在风吹日蚀中渐渐老去……   丽江:时光在石板路上缓慢行走   丝丝凉意鱼贯入窗,雨水冲洗过后的丽江还原了她少女般清丽的样子。远处, 在山顶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有烟云隐隐约约,恍惚着我的眼睛。   如果说成都是一所可以邂逅艳遇的浪漫之都,那么丽江,就是一座能够看见 时光在石板路上缓慢行走的休闲之城。   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灰色房屋密密匝匝地在玉龙雪山的脚下延伸开去,屋 顶四角有高高挑起的飞檐彼此呼应。在青瓦黛墙的俯首之处,一条终年流淌的小 河蜿蜒入城,丰美的水草在河中央柔柔地摇来摆去,一如纳西族女子摆动在人们 眼中妙曼的腰肢。在水之湄,有绿茸茸的青苔在河滩或石壁上散落开来,绿意盎 然地点缀着人们的视野。旁边的柳树被依河而建的商铺、酒吧压得低垂下来,在 随风摇曳中,细细长长的柳叶便拂过水面,不着痕迹地一滑而过。到了晚上,河 两岸的店铺门口那鲜红的大灯笼便绵延出很远,在人头攒动的间隙里影影绰绰。 有白族、彝族、纳西族嘹亮的山歌对唱声从古城河流的尽处远远传来,牵引着异 乡人的耳目。如果你是盗贼,你在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和“呀呀唢”的情歌对唱 的热烈氛围中也会暂时忘记对别人口袋的贪恋,而很想转身投入到多情活泼的纳 西族姑娘手挽手组成的队伍中。如果你是领导或老板,当你融入到丽江古城琳琅 满目的小饰品商店和穿着红花绿柳的衣裙的白族女子那浅浅笑意时,你会忘记自 己的地位和财富。在这里,你只是个游客,所有人都只是个游客。傍晚的灯光倒 影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中,水上的灯笼便洇化成粉红的颜色,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折射过来,浅浅地打在旅行者的身上。有风过处,那水中的灯影就被吹皱了,一 波一波地荡漾着,慢慢地摇晃着岁月与年轮,也摇来了外乡人纷至沓来的脚步声。   在古城的入口处,有两轮巨大的木制水车在昼夜不停地旋转,在缓慢而笨重 的转动与轮回中,哗哗的清亮水声便顺着轮子叶片滚落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磕 磕绊绊,有的落进木片的缝隙里,慢慢渗入进去,有的溅落在水中,激起一圈一 圈的涟漪向周围弥散开来。在静水一隅,有鲜红、嫩黄的小鱼儿静止不动,及至 游客跫音渐近,“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画面瞬间就在你的眼前上演。   高高低低的石板路是光滑的,被岁月和脚步打磨得清幽发亮。有柔软的大片 阳光被叶片剪碎,斑斑驳驳地飘落在你的衣衬上,把你沉睡的惬意与舒适轻轻唤 醒。而身边走过的游人,你能在擦肩而过的瞬间感觉到他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放 松和愉悦。当看到背着伸出头顶的大包的外国人摩肩接踵地从你面前走过,当你 听到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口音的人在赞美着丽江的美丽与柔情时,你就会明白,来 到此处的人,都是为了寻求一种释然的幸福感的那类人。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对当今时代快节奏生活对人性扭曲的现 象给予了嘲讽,对现代机械社会造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丧失现象进行了调侃。 如果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或失去了方向感,那么来丽江吧,这里可以 还原作为自然人的真实的你自己。这里的生活离物质很远,离人性最重要的幸福 感很近。闲适的情怀与徜徉的随意会让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感到别样的情致。 此时,你所享受的应是那无边的舒缓,并在柔软的阳光里把自己慢慢迷醉。而流 年就这样在人们流连的目光中渐行渐远……   大理:原来你也在这里   在苍山连绵起伏的怀抱中,洱海的秋水碧青如许,有风轻轻掠过,微咸微腥 的气味便从海面的尽处远远飘过。在烟波浩淼的水天相接之际,有一叶扁舟缓缓 摇来,碧波荡漾的海边,绿茸茸的浮萍在岸边飘摇移动。山岚含黛,更远处的彼 岸,金色的阳光撒满山脚下的村庄和稻田。我想,如果海子活着,他的“面朝大 海,春暖花开”的愿望应该在大理这块充满传说的地方找到应有归宿吧?   2006年11月21日清晨,在大理市经济开发区的慧波会展中心展厅,我有幸代 表杂志社参加了大理州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时间还早,在一楼入口处和同事将 杂志摆放好以后,我便踱出了大厅。阳光均匀地铺洒在大厅外的台阶上,并一寸 一寸向前爬行。目光所及之处,一位穿鲜红旗袍的女子静静地站立在台阶下的空 地上,上身套一件雪白的羽绒服,长长的发丝在头顶处盘成一个高高的髻,一根 纤细的银簪斜斜地别在上面,异常醒目。我觉得有点眼熟,便走过去,在第一层 台阶上站定。这时,听到脚步声的女子早已转过身来,弯弯的柳叶眉轻轻上挑, 浅笑盈盈地回望着我。额前长长的刘海微微晃动,细白的脖颈在转动时泛起水纹 般的褶皱。   “噢,原来你也在这里?”这话自然而然地说出口,也许跟我喜欢刘若英的 歌有关。就在昨天,这位女子曾经在我们的杂志销售摊前徘徊浏览,我看她一身 打扮就知道她是在州庆上弹古乐器的,于是就赠送了一期杂志给她。接过杂志后, 她道了声“谢谢”就走了。没想到在这里又遇见她,她站在这里等什么呢?   “是呀,我在这里等我爸爸,我琵琶上的弦断了一根,等会爸爸就把新弦送 过来。”落落大方的女子回眸嫣然一笑,秋水般清亮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我。   “古典音乐属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那一范畴的,我们平常人是很难听懂 的……”话题就是从这里随意开始又逐渐深入,并最终无意转移的。   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袖珍文章,说是以前有位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 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时女子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有个春天的晚 上,她立在自家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当时穿着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 住的年轻人曾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那后生走了过来。离得不 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 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后来这女子历经磨难,到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并常常说起, 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年轻人……张爱玲在文末写道:于千 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 你也在这里吗?”   情感的美丽与苍凉就在那一瞬间定格成永恒。然而,小说再精彩也没有生活 本身精彩,散文再优美也不如风景自身更美。于我来说,真实的情感和生活远远 胜过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因此,我注定是一个平凡的人。记得有个美女作家,有 人问她:用你的青春和爱情来换取诺贝尔文学奖,你干吗?答曰:不干!   在“原来你也在这里”之后,我们不但“有别的话可说”,而且还谈到了艺 术、音乐、文学以及上善若水的处世方法。大理最著名的是“风花雪月”----下 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和古城的古色古香、白族的风俗人情就在她娓娓 道来的轻快语调中嵌进我的记忆之中……在欢快的交谈氛围里,有电话不停地催 促她上楼弹奏了,而身边频繁走过的熟人也在不停地跟我打着招呼。于是,我们 只得约定晚上在下关沿着洱海慢慢散步,沿着尚未谈完的话题继续谈下去。   洱海的夜景比白昼平添了一份宁静和安谧。灯光浅浅地打在水面上,四周黑 魆魆的水色更让灯影显得朦胧散淡。夜风掠过,轻微的水声便一下接一下地撞击 着岸边的岩石,潮水退后,平平仄仄的石块留下了新鲜清亮的水渍。女子介绍说 她是白族的姑娘,以前在大理时经常爬洱海对面的苍山。她抬手指着不远处矗立 的山峰,说爬苍山要起个大早,带好食品和水,中午的时候才能到山顶,然后就 往回走,要到傍晚时刻才能到山脚下。她说如果爬一次山,往往腰酸背痛,脚上 都起泡。不过后来习惯了就不会了。说着她不觉莞尔。在她一颦一笑的情状中, 丝丝暖意在我们周围轻轻散发开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女子是昆明市的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而我过两天就 要回成都上班了。在千山万水人海中相遇的美丽邂逅又会在千山万水阻隔的人海 中分道扬镳。但是,生命中不是有种美好叫做遗失的美好么?这种美好活在记忆 里,温暖着彼此,也幸福着彼此。倘若生活中存在过这种美好,对于个人来说, 不也值得欣慰和纪念吗?   巍山:南诏故都的旧日风情   当橐橐作响的马蹄声和吱吱嘎嘎的车轮声从前面绵延过来时,我就在心里对 自己说:南诏古镇离我不远了。平展如画的农田在身边呼啸而过;三三两两的黄 牛在路边与客车轻轻擦过;坐在马车上憨厚的农夫们那一张张被紫外线晒得黑黝 黝的面庞在我张望的眼睛中一闪而过……   这就是茶马古道重镇、南诏国发祥地——巍山千年如一日的生活场景的片断 了。那头被人用力拉着的体格健硕的老水牛缓缓摆动着它的尾巴,从历史深处迈 向我们。哞哞的叫声在空旷的原野中久久回荡。   走进纵横两公里长的步行四方街,南诏古镇保留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城 楼和院落便在视野内显露无遗了。坐落于城中心气势恢弘的“拱辰楼” 始建于 明洪武二十二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楼阁南侧高悬着的“雄魁六诏” 匾额,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府同知康勤所书,北侧则悬“ 万里瞻 天”巨匾,为乾隆五十年蒙化直隶厅同知黄大鹤所书。二匾书法气势磅礴,浑厚 有力。城楼两端翘起的飞檐、暗红剥落的城墙和鳞次栉比、首尾相连的房屋都是 那么古色古香。而尤为难得的,是这个由回族和彝族等23个民族聚居的古城到现 在还没有被商业开发过,没有浸染商业的市侩气息。这里的一扇大红门窗、一块 青石牌坊乃至一片灰瓦、红砖无不浸润着远逝的南诏古国的风情况味。历史的浑 厚、民风的淳朴、古城昔日老去的容颜在我眼前渐渐呈现出来——那峰恋起伏、 绵延数十里的巍宝山,那涌动生命血液的红河源头,那悠久邈远的道教传说,还 有那城镇居民安贫乐道藏愚守拙的传统,以及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人民遍地起 舞的火把节无不向外乡人演示着南诏故都的旧日风情。   在细细长长的步行街上,挨家挨户的店铺仿佛千百年来一直如此。这里有具 有云南特色的长如大号粗如大号的浅黄色“水烟袋窝”;有少数民族日常用的类 似于蒲团的各色“坐墩”;也有几家藏着小红本“毛主席语录”、明清时代器皿 的古董店。而沿街摆摊的巍山小吃更是闻名遐迩的一大地方特色,火巴(读pa) 肉饵丝、过江饵丝、烧饵块、锅巴凉粉应有尽有。这里的小吃还有一个特点,那 就是摊主从不叫卖,也不像很多大城市那样见到人就拉客,来这里的客人点完后 很多人就自己动手做小吃,拿调料、配料,吃完后一抹嘴把钱放在桌子上转身就 可以走了。那情形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在拱辰楼下面的甬道上,我还亲眼见过一 个客人买火巴肉,摊主忙不过来,就让那人把钱放在抽屉里,自己把该找回的零 钱拿回去的一幕。而摊主至始至终都未看客人给了多少,找零了多少。这份天长 日久的信任和豁达总让我想起《边城》里渡河过后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的船客。 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要数声名远播的巍山小吃“火巴肉饵丝”了。   那天早晨,巍山县兰花协会会长黄德敏先生开车带我们来到了一家没有名字 的小吃店,每人要了一大碗“火巴肉饵丝”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小吃—— 把煮熟的、不脆不粘细软甜润的饵丝放在一个汤碗里,另外是一个加满各种佐料 的大汤碗,主料是火巴肉(猪后腿的精瘦肉和附在上面的白肉),还有辣椒、葱 花、麻油、蒜汁及各种香料做成的汤汁。每个人的碗里都放一些饵丝和两三坨火 巴肉,汤汁口感香浓、滑顺又不失筋斗,火巴肉肥而不腻瘦而精细,入口鲜美, 令人回味。   这是我在云南吃过的最好最香的小吃了!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