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海归看中国系列(节选)   贺铭   一, 报纸和语言的进化   我还真没想到,在美国工作生活了16年后,又和离开中国的时候一样,拎着 俩大箱子回来做海归了,而且是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创业。回国不需要什么理由, 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就是觉得在中国更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的机会,以了却多 年的心愿。仔细回想在美国这些年,不过是辛辛苦苦挣了钱,再去付房子,车, 税,信用卡,保险等永远付不完的帐单,毫无成就可言。深为自己“碌碌无为而 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于是决定趁腿脚还利索的时候,回中国趟趟商界的 混水,兴许能搂条大鱼呢。   我担任总经理的公司刚刚开张,互联网还没开通,我又受不了网吧的烟味和 嘈杂,只好倒退十年,重新靠报纸来了解身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坦白地说, 自打1988年出国以后,快16年没有机会认真读中国的报纸了。在美国,每天的工 作和生存,都需要用英语思维,交流,久而久之,对中文的反应都有点迟钝了。 回国探亲的时候到是有机会看报,可因为时间短,来去匆匆,静不下心来认真揣 摩报纸文章的风格笔法。再就是自从定居美国后,总觉的国内报纸上那些事离自 己十分遥远,读报的愿望也就渐渐地淡了。   回国后总觉得自己无法适应现在时髦的文风笔法,而且对新闻选材角度也难 以认同。记得一位新闻界前辈说过,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因为新 闻也是以稀为贵。尽管人咬狗的事罕见如凤毛麟角,可是天天看这样的报道,真 觉得出国才十几年,怎么世道就变得这么不可思义了。报纸刊登的新闻,应该以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为主,而不是猎奇,专门搜集人咬狗的奇闻怪事。然而,由 于这类奇闻鲜有发生,有的报纸搜集不到就制造新闻。于是有记者冒充嫖客,乞 丐,大款,以第一人称引导事情发生,制造新闻,特别是色情事件,然后添枝加 叶加以报道。中国的报纸真的进化了。   此外,报纸的外观变的花花绿绿了,从头到尾都是大幅彩色照片和广告,在 什么都讲究豪华和档次的今天,报纸当然不能落后了。可以说,中国报纸的豪华 气派,足可以令美国的报界大王汗颜。相比之下,美国报纸到显得十分寒酸,只 有封面和封底才舍得用彩色,内页基本是黑白的。像世界著名的纽约时报,华尔 街日报则一直保持传统,不仅头版依然是黑白的,连照片都不用,需要介绍某个 人物,就用一幅铅笔素描了事。中国另一个明显变化是标题用字的个头见长。随 便一条短新闻的标题就跟核桃那么大。猛的一看还以为是什么长篇大论。仔细一 看,内容还不如标题占地儿多。由于大量篇幅被照片,标题,广告所占,信息量 就大大缩水了。不过一个多小时,20多页的报纸我就一字不落的从头看到了尾。 {对了,现在基本看不见‘信息’俩字了,都被‘资讯’取而代之,只有信息产 业部还在那里孤零零地撑着。}   再看广告的内容,大都是在卖房子,而且吹起牛来一个比一个谱大,弄不明 白还真以为他们把维也那宫庭改造成公寓到北京来拍卖。我看,北京房价这么高, 和这些整版豪华广告不无关系。时下中国企业时髦请明星做广告,不仅请中国的, 还请外国的。本来洗头香波在美国是很便宜的,也就一到四美圆一大瓶。可是在 中国,加上广告明星的洗头费,价格就高的离谱,比美国贵一倍还多。(还不考 虑工资因素)其实,美国企业现在已经不再追求明星的广告效应了。世界最大的 零售商沃尔玛的广告全是由雇员及其家庭成员来做,所以才成为美国最廉价的连 锁店。顾客只要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谁还在乎模特是不是明星,漂亮不漂亮。   报纸上最热闹的版面要数介绍影视歌舞界明星的应景捧场文章。按说,读者 所关心的也就是明星最近有什么新创作要上演。现在可到好,不仅介绍他们的成 就,作品,连演员生孩子,出车祸,打孕妇,得癌症,被绑架,等隐私逸事都天 天见报,我再说就是废话了,不说了吧,呵呵。在美国,只有摆在超市收款处的 不入流的小报才报道这些无聊新闻。稍微正规点的地方报纸对这类消息都惟恐避 之不及,怕降低了自己的品位被读者抛弃。报纸的造星文章的后果是把演员走穴 的出场费捧上了天。据报道,四川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用公款追星,请宋祖英去唱 歌,出场费是税后42万元,相当于当地210名农民一年的收入。   在美国的时候,经常见到国内来的代表团。聊天之中,我发现他们侃起美国 大片比我还门儿清,说起美国的体坛,影视界明星和商界巨头的名字一串串的, 都不带打磕(当然是中文)。当时还奇怪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看了国内 的报纸后,总算明白了。中国的报纸对美国的名人逸事好象情有独衷,让读者不 出国门就可以成为美国通。不仅报导好莱坞‘四小名旦’,网坛美女,NBA巨星, 歌舞大腕,还津津乐道什么赌王发家,罪犯奇闻。其中很多内容我在美国都闻所 未闻。反观美国,一方面媒体对国外新闻素来反映冷淡,除非涉及到美国利益。 另一方面读者对外国的事情也豪无兴趣。原因很简单,美国认为他是天下老大, 不符合美国标准的事情肯定是错的,不肖报道。符合美国标准的只看美国的就行 了,无须报道。虽然也报导些其他国家的新闻,但基本上都是坏事。就是正面新 闻,也要鸡蛋里挑骨头,找些反对意见做为结尾。我觉得,美国最值得中国人学 的就是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我们的报纸,电视经常找些个叫不出国名的外 国人谈对中国的印象,好象中国的发展进步不是中国的老百姓说了算,非要外国 人肯定了心里才塌实,一点自信都没有。什么时候,中国媒体采访美国政要时也 能用咄咄逼人,不留面子的口气,中国人就真正扬眉吐气了。   然而,最使我感慨不已的,还是语法用词的变化。很多新词出国前听都没听 说过,看得我一头雾水,不要说新华字典,恐怕搬出康熙字典来也查不到出处。 不过二十年,我都快成汉语新词盲了。这里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最近正好赶上 几大洲足球杯开赛,报道球赛竟然说什么‘进了一粒球,两粒球’。我只听说过 米可以用粒来数,个头稍微大一点,如黄豆,就要用颗来形容。如今,米和足球 都用粒做量词,物以类聚,两者的体积差别就消失了。中文的量词类别繁多,使 用严格,乱用混用轻则闹笑话,重则会出人命。不信你问别人“你家有几头人”, 非花了你不可。我就不信读者都能接受‘一粒球’的说法,可记者依然我行我素, 好象不如此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时髦。全然不顾中国语言的规范。其恶果就是误人 子弟,干扰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后患无穷   还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什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是被美国的 ‘镭射飞弹’轰炸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台湾报刊的文章,可内容又不像。仔细一 看,竟是新华社稿。本来,人造的激光和居里先生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的射线风 马牛不相及,却被科技知识为零的台湾文科傻冒楞给拉一块儿,堪称技术词汇翻 译的最大败笔。如今,那些新潮记者放着中国现成的翻译模式‘激光导弹’不用, 非要另类一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究其根源,大概是看琼瑶小说,听港台歌星长 大的那拨丫头小子如今出息了,当了记者,可还忘不了当年野路子上学来的词汇。   时下,中学生喜欢叫父母为老爸,老妈。其实,他们的父母也就三,四十岁, 正在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时代,怎么就老了?这词我在美国听过,从台湾传来的。 那里的阔人是可以合法讨小老婆的,收个三妻四妾还要登报炫耀一番。等填房的 子女长大了,父亲已经年过花甲了。论年龄够做爷爷的,论辈分还只是个亲爹。 只好叫老爸。老爷子的元配不是亲娘,可又是母亲辈的,就叫老妈。我真不明白, 那些独生子女放着小皇帝的位子不做,非要学那些庶出子女的娘娘腔凑热闹。就 不怕把自己亲爹娘叫老了?   还有个词,‘互动’,也是出国前没见过的。这词虽然字面简单,但意思颇 为费解。而且既可以解释为贬,也可以解释成褒。如果解释成‘互相动作起来’, 不仅是贬义,还挺暧昧。《红楼梦》描写贾琏与多姑娘见面后的情景,好象(只 是好象,待考)用的就是这词。此外,这互动是一致行动还是各自行动也没说清 楚。如‘海峡两岸互动‘,肯定是各动各的,互不相干。商业上的互动,可以指 交流,合作,也可以指竞争,诈骗。总之,这是一个贬褒不分,定义模糊,生硬 蹩脚的词。不但不能为文章添色,反而会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如果文字工作者 能听听汉语专家的看法,就不会闹出这种低级笑话来。   我出国前,‘品质’俩字是形容人品的,就是俗话说的德行。小学生鉴定里 就常见‘道德品质好’的评语。如今,这词用来形容东西的好坏了,取代了我们 以前说的质量。其实,‘质量’本来是定义非常准确的词。衡量质要有标准,而 标准是用数字来定量的。重量,度量里的‘量’都是这个意思。用‘品质’虽不 能说错,但只有定性,没有定量,远不如‘质量’严格准确。中国的老习惯是 ‘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哪怕是歪嘴和尚念邪经,听着新鲜就有鹦鹉学舌的。他 们上街买菜关心猪肉的品质,回家关心孩子的道德品质,我真担心,要是弄混了 怎么办。这类词还可以列出一长串,如‘背书’。过去上私塾是要背书的,背不 出来先生要用界尺打手心(此先生为教书先生,并太太之先生也)。还有‘首 肯’,一看这词我就想起吃白水羊头,既是‘首啃’,又是‘啃首’,翻过来掉 过去,都是那俩字。说到先生,还想再罗嗦几句。过去只有穿长衫的读书人被称 为先生,如教书先生,帐房先生,郎中先生。如今可好,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贩夫走卒,只要讨得起老婆就都名正言顺的成了先生。也不知道这算是人权的进 步,还是斯文扫地。如果孔孟先师地下有知,定当为先生之滥用而痛哭于九泉。   当然,泊来的汉语词不都是糟柏,也有妙笔,特别是经济商务领域内,现有 的词汇已经难以满足需要,新词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配送’‘运做’ 就很准确地表达了行为的内容。而且简单明了,在文章里与上下文自然贴切,尤 其在英译中时,用起来特顺手。   一位自称为台湾现任‘礼部尚书’的台湾女文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台湾‘强 势文化’对中国‘弱势文化’的入侵。我看,这个‘尚书’不是科举考出来的, 恐怕是买的官,居然敢在孔夫子家门口卖三字经, 自古道,偷来的拳头打不过 师傅,她忘了台湾文化是从那里来的了。要说强势,满,蒙够格吧,把宋,明都 灭了。可到了还是归依在汉文化下。八国联军的势力更强,占了皇上的金銮殿不 说,还拿《永乐大典》垫床脚。可他们对中国文化留下什么影响了?台湾不过就 是手里有俩糟钱,那也就是吃喝嫖赌抽的资本。想用钱改变文化的强弱,套一句 刚学从报纸上学来的现代北京土话:您歇菜吧。记得在《笑林广记》(或《笑广 府》忘了,待考)看过一个笑话。孔子曾预言,河图出,麒麟现,太平盛世就会 到来。可他临死前仍没看到麒麟。他的弟子为了安慰他,找了一头水牛,用绳子 把铜钱绑在牛身上牵给孔子看,说是麒麟出现了。孔子气愤地说:“如果不是身 上那几个臭钱,分明是一头村牛。   最让我受不了的语言还得数谈论股市的文章,通篇都是些新造的,看了让人 莫名奇妙的专业名词。什么‘崩盘’‘平仓’‘涨停板’,以及‘弱市重质’ ‘短线超跌。中线走强’‘板块轮动’ ‘缩量探底’ ‘多空震荡’等玄之又玄 的股市术语。其实,用日常用语完全可以表达这些‘术语’的内涵。我在美国倒 腾股票时,也常看股市评论,好象和平常的英语也并没什么两样,读起来自然轻 松,明白易懂。再看中国报纸是的股市评论,整篇评论都是由这些空洞无物的 ‘术语’堆砌而成,好象不用这些狗屁不通的词蒙人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当读 者被这些晦涩难懂的词砸的云山雾罩后,他扔下一句‘继续观望’就开溜了,说 白了就是一堆行业废话,等于什么都没说。   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青年报副刊的散文,杂文。多年没有看这类文章了,随 便翻了几篇,就感觉到新颖的文风笔法如阵阵清风扑面而来,语言和用词生动而 有创意,既有浓郁的北京文化特色和风格,又体现了语言随社会发展的变化。不 仅充分展示了北京传统语言的魅力,而且在保持京味幽默的基础上有发展创新, 看后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其中一些女性作者的文章,观察社会的角度和语 言都展示了女性的细腻和魅力,确实为副刊增色添彩不少。   不过,要写北京方言,就要从始至终都充满京味。有的文章一半京腔,一半 老家方言土语,偶尔还夹几句港台词,不伦不类,还不如老老实实写出自己方言 的特色来。作家前辈赵树理开创的‘山药蛋’派文学之所以享誉半个多世纪,至 今无人能出其右,就是因为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山西乡土气息和生动的农民语言。 而且,成名之后,赵树理放着中国作协副主席不当,离开北京,回到山西老家, 继续扎根于产生自己灵感和创作素材的土壤,与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形保持密切联 系,所以才能使‘山药蛋’派文学常青不衰。他笔下的人物如,常有理,惹不起, 二诸葛,三仙姑是如此的鲜活,以至于有的读者看了后写信问他:你什么时候在 我们村住过,怎么认识这么多村里的人。“再看现在从农村出来的作家,一出名 就呆在城里,远离自己创作源泉的故土和父老乡亲,‘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一 股娘娘腔’,写起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来了。就是偶尔提到当年在农村的日子, 也是满肚子牢骚,抱怨自己30岁才享受到城里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户口和粮食供应。 有这种心态的作家,你还能指望他成什么气候。   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那种揉北京历史,人文,典故为一体的大 手笔文章。至今,我依然怀念当年看《北京晚报》连载的《燕山夜话》的感觉。 阅读那优美的文字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享受,而且学到不少北京历史知识典故, 深受启发。随着吴晗,邓拓等一代集史学家,文人,学者,书画家为一身的巨匠 的陨落,一代宗师的文章已成广陵绝响,留下至今无人能填补的空白。文革时, 中国的文坛泰斗被作家协会的造反派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剥夺了写作权利。 然而,黄钟毁弃之时,正是瓦釜雷鸣的大好时机。七十年代以来,被摧残的一片 荒芜的文坛上,一茬又一茬的新苗破土而出,现在大都成为文坛上称霸一方的名 家。可惜由于先天不足,经历有限和知识贫乏,中国文坛至今难以再现上世纪三 十至六十年代的辉煌。更不要说出现被读者尊称为大师,泰斗级的作家了。一些 文革后复出的五十年代的文学青年,也常在报纸是发表作品。经过几十年的千锤 百炼,他们的文笔用词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内容多是怀念往日的辉 煌,回忆自己的经历,不能让读者感觉到时代的气息。可谓人与文具老矣。其实, 人老文未必一定就老,萧乾先生八十多岁写的文章依然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朝气, 这大概和心态有关吧。只是大概,我猜的。   二, 也谈按‘国际惯例’   时下中国最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按国际惯例,只要想收钱,商家就打出‘国际 惯例’的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去掏顾客钱包。反正99%的国民没有出过国门, 他怎么说你就得怎么信。顾客虽然心里不满,发发牢骚,可也没辙。谁叫咱没出 过国啊,怎么知道那是哪国的惯例啊。   不幸的是,鄙人早年出国,在美国一呆就是一十八载,日常生活中总要开车 上路,写支票,还房贷,刷信用卡,打电话,打手机,出门旅游,年底还要报税, 对美国在这方面的惯例还是熟悉的。介绍出来让大家也了解一下人家的规矩,免 的被‘国际惯例’的板砖砸蒙了。   信用卡。有收年费的,有不收年费的,但凡收费就有些特别服务。如美国西 北航空公司的VISA卡,每刷卡消费一元,就积累一个点数,够两万点,就赠送美 国国内任意地点往返机票一张,六万点赠送美国到亚洲任何城市往返机票一张。 美国American Express卡都是收年费的,但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给经常商 务旅行的人提供很多方便和免费服务,如住指定饭店,租车享受优惠价,免费换 取旅行支票等。   但绝大多数的信用卡是不收费的,申请时根据信用记录和收入确定月信用额 度,一般从800美圆起步。如果能及时还贷,没有赖账记录,信用记录好,月信 用额度就会增加。超过7500美圆,就可以得到金卡。金卡只和信用记录挂钩,与 身份地位,财产多少无关。有赖账记录的富翁连信用卡都难得到,更别说金卡了。 我收入算中产偏下,但从不欠帐,所以经常会收到预先批准的金卡申请。因为美 国使用信用卡只要签字,不看证件,卡丢失或被偷很容易被盗刷,所以我只留一 张带照片的卡,其他申请表收到就撕毁。   美国的信用卡不是银行帐户,不需要预先存钱,先花后还,每月一结。收到 信用卡帐单后25天内还清免收利息。如果分期付款,根据消费额确定每月最低还 款额,未还部分25天后开始计算利息,利息一般为14%至20%。如果用信用卡取现 金,利息高达20%以上。信用卡帐单列出刷卡详细记录,如认为不合理,可打电 话给信用卡公司要求拒付。信用卡公司一般都有全球免费报失电话,一旦信用卡 丢失,电话报失后的刷卡消费一律由公司承担。我有一次在北京找不到信用卡, 在饭店前台就打了直通美国的免费电话报失。在美国,补发信用卡是不收费的。   中国的银行借记卡在美国叫现金卡,必须有现金存入银行帐户才能使用。现 金卡没有信用卡功能,只能在取款机取现金和在少数商店购物。但是现金卡绝对 不收费,开银行帐户时就问你要不要,要就赠送。银行卡的使用,减少了现金流 通量和站柜台雇员,从而降低了营业成本,银行卡的使用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记了。 为了收取卡成本而造成顾客转向柜台取钱,导致柜台雇员增加,工资成本增加的 蠢事美国银行家是不会做的。回国后我在中国开了个银行帐户,那协议上写着, 如果银行破产,不赔偿储户损失。而美国的银行必须购买联邦储备银行的储户存 款保险,每个帐户最高保险金额为十万美圆。如果银行破产,由保险金支付客户, 以保护中小储户利益。   美国买房贷款也要看信用记录,记录不好是得不到正常利率房贷的,只能去 风险贷款公司付高利率贷款。房贷有分30,15,10,7,5年还清的,年头越长, 利率越高,但月供越少,低收入家庭只能选择30年贷款。但是,贷款合同一旦签 订,利率即定死不再改变,每月还款额也不再改变,不管市场利率如何升降。 而且,提前还清贷款是没有罚款的,我在的那个州还专门立法禁止银行对提前还 贷罚款。中国那种合同签定后,贷款利率随市场变化,提前还贷要罚款的事,我 在美国闻所未闻,如果说这是国际惯例,至少不是美国。   美国的手机也是双向收费,包月,我的手机每月35美圆,可打300分钟。但 有几点服务中国没有。一,不收漫游费,走遍全美国大陆都一个价,所以旅游, 搬家不用换手机号。二,周末,节假日免费,可以狂打,聊天。三,长途不加费, 和当地电话一个价。四,每月账单列出所有打进打出电话号码,地区,通话时间, 哪怕打了几百几千个电话,全部打印出来。美国手机是一机一号,没有卡。手机 丢失只要向电话公司报失,这个手机就永远不能再入网,所以美国很少有偷手机 的,偷回来就没用的东西当然没人偷了。美国的固定电话是不计时间的,月费每 月23美圆左右,一天打24小时也这个价。这个国际惯例咱们的电话公司不仅不学, 而且是根本否认有这么回事,我真服了。   在美国开车上街,最怕被警车跟上,只要有警车闪着灯跟在后面,就得乖乖 停在路边,摇下车窗,坐在车里等候处理。美国警察很有礼貌,但一只手永远在 枪把上。据说在纽约,被警车拦下后,两个警察手持微型冲锋枪从车两边走近你, 微笑地说:“请出示驾照”。在处理过程中,当事司机是绝对不能走出车的,否 则警察会立刻举枪瞄准你。在中国,开车被警察拦住后,司机必须走出来接受处 罚,否则就是对警察的大不敬。警察的逻辑是,我是管你的,凭什么我站着你坐 着。如果违章是由摄像机拍照下来的,警方一定会把照片,违章时间,地点寄给 车主,否则车主可以拒绝付罚金。像北京那样连续拍100多次违章而不告知的现 象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警察开出罚单后,一般会给个信封,让你寄罚款支票。如果你不同意警察处 理结果,罚单上有开庭日期,你可以到交通法庭上申诉。开庭那天,开罚单的警 察必须到庭,如他不到,你自然诉胜。开庭前,检察官会找你说,如果你认罪, 他会去掉你较轻的罪名,减少罚款,这叫庭外解决。如果你拒绝认罪,一定要与 警察对簿公堂,法官判你的罚款多半比庭外解决的多。但不管怎么说,警察的罚 单并非最后判决,还有说理的地方。   因为美国很多市区马路边停车有时间限制,违规停车罚款是每个人都会经常 遇到的。警察通常就在雨刷下压一张罚款单,注明时间,地点,车牌号,违规行 为,罚款额,同时还有一个信封,供你寄发票用。如果你不服,可以到政府犯罪 局申诉,要求听证。我有一次因没看见临时禁止停车标志,吃了罚单,心里不服, 就去犯罪局讨说法。那个工作人员很同情我,对警察乱开罚单表示不满。她说, 我有权把罚款减半,要不先给你减了你再找他们讨说法,我马上感激的连连道谢, 赶紧去交减半的罚款。等我拿了交款条回来问她下步怎么办,她马上拉下脸来说, 你交了罚款就等于认了罪,你的案子结了,我气的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怪不得 这里叫犯罪局,我进了这门就承认犯罪了。不过也算没白跑一趟,20美元的罚单 减了一半,省下10 大刀,除了这趟汽油费,还够吃一顿中餐自助餐。   在美国最享受的就是开车旅游了。美国的高速公路是靠汽油税修起来的,每 加仑汽油联邦政府收14美分,我所在的州收24美分用于公路建设和维修,所以在 高速公路上开车是免费的,私人公路除外。(美国加了汽油税后的油价仍比中国 便宜)。想外出旅游,打点起行装就开车上路。而且所有国家和州自然风景区都 没有门票一说,因为那是靠税收维持的,纳税人来了当然不必再交钱。只交4美 元停车费就可以尽情玩一天,如果还不想走,花十几没元租一块露营地搭起帐篷 就可以过夜,周围厕所,淋浴,野餐设施一应俱全,比住宾馆饭店更有情调。   如果自己有游艇,还可以到江河湖泊去垂钓兜风,(钓鱼需要买许可证)美 国的水面大多归政府所有,均对公众免费开放,而且还有把游艇从拖车放入水中 的码头,也免费使用。但大型游艇则要租一个泊位,什么时候去,上船开了就走。 如果在密西西比河上行船,遇到船闸也是免费通过,哪怕是一艘小皮划艇,几千 吨的船闸也会为你单独开闸。因为美国的船闸归陆军工程兵管,军费来自税收, 当然对纳税人免费了。一句话,只要是政府的财产,就对公众免费开放,从白宫, 国会大厦,首都华盛顿的自然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国家艺术馆,到大峡谷, 黄石公园等自然风景区全部任凭游客自由出入,分文不收。我所在的那个州的州 长办公室也是旅游景点,不仅免费接待旅游者,很多乡村小学的州历史课也会到 州长办公室来上。我陪过很多中国来的代表团参观这里,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和 州长办公室前台漂亮的女秘书合影留念,当然,这也是免费的。   三,北京居民的变迁   我上高中大学时,《北京晚报》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报纸,到不是因为我关心 市井新闻,而是喜欢阅读文史典故,欣赏名家手笔。当年原北京市委书记,《人 民日报》主编邓拓,以“马南村”为笔名的《 燕山夜话》,是我必读的好文章。 作者邓拓等人在文坛,史学均有很高造诣,而且他们都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父 母官,文章又都以北京地区文史资料为题,颇有地方特色。   文革后,《北京晚报》再无往日辉煌,随着吴晗,邓拓等文坛,史学巨星的 陨落,一代宗师的文章已成广陵绝响。北京市政府中,再无像吴晗,邓拓这样集 史学家,文人,学者,书画家为一身,又熟悉北京文化传统的高官为晚报撰文了。 先辈学者留下的,是至今无人能填补的空白。不久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 去世,网上就有人发出:“前浪已入海,后浪今何在”的感慨。新人难超旧人, 已经是无可逆转的潮流。   前几天路过报摊,看见《北京晚报》的大字标题是“八月份交电话费有点麻 烦”。我正不知道怎么交电话费,就买了一份看。原来是从八月起,电话费由每 20号结算改到月底结算。这时我才注意到,当年二分一张四版的《北京晚报》, 如今也是厚厚的一摞,五,六十版了。随便翻了翻,看到一篇名为“崇文门区域 住宅抢手”的文章,再一读,还真发现点什么。下面摘一段在这里:“由于新建 商品住宅的均价都在每平方米8500元以上甚至过万,新吸纳的居住人群的人口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消费力的提高使得这部分新崇文人对居住,购物,娱乐, 办公等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崇文区已经是时尚,现代的风标。”   北京自古就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而崇文区又是贫中之贫, 著名的龙须沟就在北京体育馆北面。其实,那不过是一条穿过贫民区的污水明沟, 因为在天子脚下,沾了点龙气,起名龙须沟。那里晴天臭气薰天,下雨污水就漫 进屋子里。1950年,北京第一批市政工程就把龙须沟改造成地下污水管,上面铺 了马路,起名幸福大街。老舍的话剧《龙须沟》里有一段快板,赞扬政府为穷人 着想,我还记得其中几句。“六坛八庙颐和园,要说修,都该修,为什么先修咱 龙须沟。这儿脏,这儿臭,这儿的老百姓最难受”。那时候的人民政府,首先想 到的是改善穷人的居住条件。   1965年暑假,我买了张两块钱的市区学生月票,没事就坐车玩。那时市区1 到29路是市区车,12路无轨,两块的月票随便坐。如果再加一块,还可以坐31路 到59路郊区车。我到了崇文门外,发现那里的有轨电车居然还在运行,从崇文门 到永定门,票价3分,5分。而内城的有轨到1959年就全部被无轨所代替了。惊喜 之余,我赶快跳上车,重温一下坐有轨电车的感觉。那不紧不慢的车轮和轨道的 撞击声,和叮叮咚咚的铃声确实勾起我不少儿时的回忆。那时的崇文门外,就一 个字,‘破’,除了紧挨城门楼有几家店铺门脸还象样,越往南走越破,偶尔看 见个街道副食店,也是七扭八歪的。崇文门外大街不长也不宽,到红庙就分成两 叉了,到永定门一路上也没看见象样的房子。我看惯了西城整齐幽净胡同里青瓦 红门的深宅大院,东城总布胡同雕梁画栋的楼阁,从来没想到北京还有这么破烂, 连大杂院都算不上的民居。   如今的崇文门外,可真是今非昔比了。七十年代末建的崇文门饭店,西河沿 一号楼和菜市场曾经是崇文门外最显眼的现代建筑物。如今淹没在楼群里已经不 那么好找了。我大概看了一下,崇文门以南,广渠门以西的老房子基本上拆光了, 到处是已建成和在建的居民楼。然而,这发展的代价就是把当地的穷人,龙须沟 的老居民全赶出他们祖祖辈辈的家园。正如《北京晚报》那篇文章所说,房价都 在8500到一万以上,而原来的老居民都大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当然买不 起了,只有背井离乡搬到大兴县或更远的郊区。   北京的‘南贫’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大都干最低层的苦力活的劳动人民。什么 天桥扛大个,前门外蹬三轮,掏厕所,扫大街,捡破烂,摆地摊的,都集中在崇 文区。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穷人地位提高了,国家主席刘少奇都和掏粪工人时传祥握了手。虽然工作辛苦, 收入不高,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大家都在为建设北京城做贡献,日子虽然过的 简单清贫却心情舒畅。房子虽破,却是祖辈留下来的,住着心里塌实。   终于有一天,这种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有钱人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产开发商看中了这片土地潜在的升值机会,并联合起来驱赶老居民。当这些土 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抗争时,他们才发现,劳动人民早已失去 了往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无钱无势的他们完全不是房地产资本家的对手。就好 像黄世仁看中了喜儿,杨白老就只能按手印了。因为他们的工作大都是为城市生 活提供服务的,远离城市,就远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环境。而远郊区到市区 的交通费,对于这些低工资群体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当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进城接替了他们干的那些脏活累活时,他们就只有下岗失业的份了。   虽然崇文区的民居多破旧,其中也不乏碑亭庙宇,祠堂会馆等有文物价值的 古建筑。而在开发商眼里,只有这片地皮的价值,根本看不见建筑中的文化和传 统,推土机一过,玉石俱焚,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为地理位置 和居住条件所限制,崇文区是老北京人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北京文化传统保留最 多的地方。如今,只有极少数本地居民能付的起高额的房价,留在这里。而“新 吸纳的居住人群的人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所谓的‘新崇文人’是些什么 人呢?是浙江的商人,广东的大款,山西的煤窑主,东北的政府官员,为外企工 作的新洋买办,来北京创业成功的小老板。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他们来北京是为 赚钱和享福的,不可能指望他们继承和发展崇文区几百年的文化传统。这片住宅 的建成之日,也就是北京文化传统消失之时。等到2008年奥运会,北京除了高楼 已经没有什么文化可以向世界展示了。   因为北京人口已经到了承受极限,北京市最近组织了一场讨如何限制北京人 口的讨论。其中有两个方案比较典型。一是把老年人迁出北京以外养老,另一是 提高北京的居住成本,如住房,物价,以市场规律把低收入居民挤到外地去。一 句话,就是让老人和穷人给阔人让出空间,把北京变成富人的天下。这些老人在 北京工作了一辈子,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的财富为北京的发展建设贡献了一 生,退休之后竟然失去了在北京安渡晚年,与儿孙同享天伦之乐的权利。老了还 要经历骨肉分离,远离故土之痛,病榻前无子女尽孝,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和孤 独中了此残生。   尊老和孝道是中国的传统道德,父母老了,子女在身边尽孝不仅是法律责任, 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提出这个方案的教授一定是从外地考进大学,自己在北京当 了教授,父母的户口却进不了北京。心理不平衡就想把别人的父母都赶出北京。 且不说这方案完全没有一点人性,正是这些退休老人一生的奉献,北京才有今天 的繁华。如今他们年老体弱了,无力与年轻人,暴发户竞争了,就想把他们一脚 踢开,自己独享北京的生活资源。说这种话的,你还配做人吗, 简直就是狗都 不如的畜生。   第二个方案是房地产公司老总提出来的,其用意不言自明,无须我多言。可 是他们忘了,中国至今依然是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以为有几个臭钱就可以主宰劳动人民的命运,丫的是不是有点忽略了国 家政权的存在了。说到这里,我想起美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当年欧洲移民为 了强占水草丰美的肥沃土地,把祖祖辈辈居住在那里的印地安人赶到贫瘠的保留 地。但愿这段丑恶的历史不要在北京重演。   四,又回中关村   故地重游总是令人感慨的,更何况是三十六年后,又回到大学毕业走向人生 和事业的起点----北京中关村地区,为实现自己从未放弃的梦想而“迈步从头 越”。当年挥泪告别校园,义无反顾走向社会时,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人生轨迹 在满世界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出发地。大概是小时候生活过于平静舒适了,我 年轻时候就向往到艰苦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磨练自己的性格,意志。受的 教育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看到“庭院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这样的诗就 会热血沸腾。大学毕业时我立下誓言:“安得江海迎风浪,万里狂涛驾轻舟”, 决心在搏击人生激流中,开辟自己事业生活的未来。收到毕业分配通知后,我怀 着兴奋的心情,立马跑到派出所去注销北京户口。当火车一声长鸣,驶出北京站 时,心中竟有一丝“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到了我这个年龄,名利心早已尽随流水,事业和金钱,地位已经不属同一概 念,奋斗的目的只是在寻找一种只有自己才能懂的感觉。而且,这几十年在选择 人生道路时,我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和知识,经历的增长,追求面对挑战的 那种激情,和沉醉在自己能力被认可的得意之中,很少考虑结果是否能给自己带 来官运和财路。我做学问,做事业,就好像‘玩票’,玩出名堂,听到喝彩声, 过足了瘾,就收手不玩了。在不明就理的人看来,我这个人在事业上频繁转行, 毫无建树,年近一个甲子还居无定所,为生计漂泊。可他们那里知道我的感觉,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古人早有话替我兜着了,呵呵。   之所以回到中关村创业,除了考虑这里的人文气氛,社会环境外,就是为了 追求那种感觉。当然,还有几分对故土乡音的留恋。三十六年年后重返故地,对 杜甫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境界有了更深的感受。如今已 近‘耳顺’之年,早就没有了年轻时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慷慨,也感觉 不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那种气势千均的豪迈,有的只是历尽沧桑 的感慨和游子漂泊的坎坷,还有那份对人生追求的执着。正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 才有今日的重返中关村。   如今的中关村早已不仅仅是个地名了,而是一个驰名中外的品牌,一个时代 气息的象征。可是当年我离开大学的时候,中关村只是从平安里始发的31路车 (现在的331)的终点站名,位于黄庄和北大南门之间,是中国科学院的所在地。 那时的中关村大街只有很短的一段,南起黄庄,北到成府。虽然站名叫中关村, 但站在马路上朝东望去却看不见什么村,连中科院的楼都看不到,路边就是农田 和通往中科院的林荫道。路西有个中关村邮局,一排平房,前面到处都是农民取 土挖的大坑。有一次我在黄庄下车去北大附中,一路是全是老玉米地,和几座农 民的平房院落。白石桥路以西更是农村景象,西三环修到科学会堂就到了头,往 西就是菜地了。再过去,就是长河,(并非今日的京密引水渠)堤岸上垂柳成行, 完全是一片田园风光。   现在的中关村大街起于白石桥,桥下就是长河,北通颐和园,南与护城河水 系,后海,什刹海,中南海相连接,是西太后去颐和园走的水路。 那时没有沥 青水泥路面,龙车凤辇又没有充气轮胎,坐车去颐和园把老佛爷骨头颠散了架, 那可是凌迟之罪。所以坐船去颐和园是最佳选择。白石桥旁边的紫竹院公园,那 时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里面有个活鱼食堂,牌匾还是郭沫若的手迹。1964年, 来了一帮日本青年,在紫竹院种了一片中日友好林,40多年过去,那些白皮松都 一抱粗了,中日还没友好起来。紫竹院湖北有座万寿寺,建于康熙年间,寺旁边 建有行宫,有一片大松林,是皇上,太后去颐和园路上歇脚的地方,河上的青石 码头六十年代依然基本维持原貌。这里六十年代是八一幼儿园,七十年代改为军 营,现在是文学研究所。可惜行宫,御花园和大松林1980年在一场有人在御花园 违章搭建厨房做饭引起的火灾中化为灰烬,后来在行宫遗址上建了一座大剧院。   以前从白石桥往北,黄庄以南叫白石桥路,好象还叫过白颐路,没有下水道, 路两边是明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由很宽的绿化带分开,骑自行车走在绿荫掩 映的路上根本不用担心汽车的威胁。不过那时候也没多少汽车,站在白石桥上一 眼望到头也看不见几辆车,除了偶尔过来一辆32路公共汽车和稀稀拉拉的货运卡 车,基本看不见么小轿车。那时只有部长级,大学的正院长才配有苏联产的吉姆 牌专车。司局长外出,有辆伏尔加,华沙坐坐就很不错了。出租车是像甲壳虫一 样的斯可达。文革中,出租车被称为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取消了,代之以 货运三轮摩托,开起来震的骨头疼,就怕你坐着舒服变修了,但是便宜,一公里 两毛。   现在的中关村地区是五十年中期代规划建设的科学文化区,到六十年代我进 入大学时,已经基本成型。白石桥路西,有社会主义学院(现在被什么研究所占 了),民族学院,外语学院,工业学院,人大,人大附中,西面苏州街还有中央 团校和语言学院。东面有解放军艺术学院,农科院,北大附中,中科院。我所在 的大学周围有三个小商业中心,苏州街,双榆树,为公村。(为公村原名魏公村, 因这里为九千岁魏忠贤建生祠而得名。文革改为现名延用至今)不过为公村后面 到外语学院之间依然是菜地。当中有个松柏环绕的湖南公墓,齐白石的坟就在那 里。然而,随着西北三环的建成,苏州街,双榆树,这两个地名都消失了。为公 村虽在,却已经是音同字异,此为公非彼魏公也。   如果是骑车去颐和园,就不必沿着32路车的线路路过中关村和北大南门,可 以从黄庄斜穿过海淀三角地(非北大三角地),和海淀镇西大街,直奔北大西校 门。铺着青石板的西大街不过百多米长,却是出了西直门外最繁华的商业区了, 不少店铺还是那种青砖瓦顶的老房子,颇有现在的仿古商业街的风貌。街南口有 一家鲁菜餐馆,算是海淀区唯一的风味饭店。当穷学生的时候没钱不敢进,名字 都没记住。毕业离校前,几个同学用卖书和破烂的钱在那里狠狠撮了一顿,那时 已经改名为长征食堂了。   当年骑车路过清华西门去体育学院,一路上看不尽的荷塘稻田风光,可路面 窄的只够对面来车勉强错过,现在光公交车道就两条。以前,我从来没有到过上 地创业园区,在我的印象里,那里不过是东北旺公社的上地村,连蔬菜都不种, 全是稻田,只有去妙峰山进香的香客才会路过那里,城里人没人跑那么远去玩的。 如今看到这里的一切,只用一句“旧貌换新颜” 是很难表现出这里的变化的。 早期建成的创业园区已经是道路成网,绿树成荫了。信息路的每一段延伸,都带 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新建的国际孵化园无论是设施,外观和档次上,都比初期的 创业园高出许多。   上地的信息路在向北延伸,越往北,建筑越气派,壮观。信息路到孵化园就 到头了,前面是一片未开发的荒地。远远望去,联想集团气势恢弘,绵延伸展的 新总部大楼横在信息路的中轴延长线上,也许,那就是信息路的尽头。联想总部 坐北朝南,可俯视整个上地信息产业区,稳居信息路的龙头宝地。看到这个布局, 联想在中关村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当时在美国看到联想收购IBM的报道还以为 是抄作,看了这座总部大楼,让我不得不相信联想的实力。   今天的中关村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中科院那片地方,南起白石桥,北到西北 旺,西到颐和园,都属中关村地区,成为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典范。因这里聚集了 大批信息产业,有人称中关村为中国的硅谷,我却很不以为然,因为模仿是没有 生命的,做的最好,不过就是硅谷,而且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硅谷,你永远都不 能超越。而且,美国硅谷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关村可以学他的科技,却模仿 不了他的文化。中关村不能一起步就定位在跟在别人后面学步,而是要创出自己 的特色,敢于超过。科技和商务,全世界都有共同标准,到了一定水平,差距和 区别就会越来越小,只有靠文化,才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然而,目前的发展政策 似乎只在乎融资,融商,引进技术等硬指标,文化则一直停留在口头上。走在中 关村,已经感觉不到和其他城市有任何区别。不是我危言耸听,如果现在忽视文 化建设,等到觉得文化的重要时,我们可能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什么是了。   中关村的发展不过是20年前的事,先是四通率先开创中科院科研人员下海经 商的先河,然后是中科院在路边办了些公司卖电子产品,成为‘电子一条街’, 不过也有人叫‘骗子一条街’。接着北大也拆了南墙盖房子,办公司商店。现在 中关村的一些名扬中外的精英企业巨头,应该都是那时候起步的。文革中,我在 北大37斋和黄石头砌的南墙边留下了很多回忆,1995年我回北京,特意从中关村 走到海淀,想看看那多年梦魂萦绕的旧日景色。但那园林风格的石头围墙已基本 拆光了,沿街盖了好些小房子出租。不仅围墙荡然无存,连37斋三楼那修补过的 窗口也被商店招牌挡住看不见了。最近听说,北大已经准备拆了店面恢复围墙的 原有风貌,那我是一定要去怀怀旧的。   五,中美服务乱弹   近些年来,‘服务’这俩字在中国的名声远不如毛泽东时代那么走红了。当 年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老三篇”,不仅人人读,天天读,学了就 要用,连小孩子都能通篇倒背如流。在毛主席像章越做越大的年代,周恩来总理 永远只佩带一枚小小的‘为人民服务’语录牌,周总理的这身装束,和他为人民 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他生前身后,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人。因为在 那个年代,为人民服务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在文化革命的‘红海洋’运动中,到 处树立起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服务》语录牌。中南海新华门内的青砖花影壁墙, 也改为《为人民服务》语录牌,并一直保留至今。   自从八十年代起,服务这俩字就开始走背了。那时大批职工子女进入工作年 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各单位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吸收本单位职工子女发 展第三产业,多从事为本单位,社会提供后勤服务的工作,而且不算在编职工。 所以一提起劳动服务公司来,就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服务慢慢转化为伺候 人的概念。我有个朋友那时成立了一个计算机服务公司,专门为客户提供售后服 务和软件设计。在二十多年前,这绝对是高科技公司。可就因为公司名字里‘服 务’二字,被客户误解为劳动服务公司,丢了不少生意,不得已改为计算机技术 公司。   到美国后,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局的英文原词竟是‘服务’(如果把 Service翻译成服务的话)。移民归化局的直译是“移民和入籍服务”,税务局 是“内政收入服务”。州政府发放驾照的办公室叫“驾照服务”,因为这些部门 确实在向人民提供各种服务,而不止是管理和控制。连美国军人在正式场合的称 呼都是“服务的男人和女人”,因为他们是为国家服务的。大概是如果按原文翻 译成服务,会引起国人误解,也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都翻译成‘局’,以示其 权威性。至于“服务的男人和女人”,在中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更不能用了。 这种改译的现象不只存在于政府部门的译名。美国教堂做礼拜英语是“Sunday Service”,直译是“周日服务”,就是在星期天由牧师向教徒讲道,主持祈祷仪 式。而到中国人的教堂就叫“主日崇拜”。惟恐服务二字有损基督,上帝的尊严。   中国和美国的政府部门,就是功能和服务相同或相近的,进去后的感觉也不 同。以税务局为例,我在中国和美国都常去打交道,感受特别深。美国的税务分 联邦和州两级,州以下的郡,市不设税务局。我在那个城市有250万人,联邦税 务局只有两个办公室。没有独立办公楼,一个在联邦政府大楼内占了一套,另一 个在商业办公楼里租了一套。每个办公室的对外接待面积不过40平米左右,有三, 四个接待窗口。工作人员只发放税表和回答问题,不接受税款。工作人员全部站 着接待纳税人,回答问题认真详细,提供各种表格资料,直到纳税人满意为止。   州税务和财政归属一个局,在市内不设分支机构,只在局办公大楼前台接待 处由接待员发放税表,有问题她会打电话到有关部门叫人出来回答。总的感觉是 不如联邦税务局的服务人性化,特别是在与接待员对话时,被腰里夸着手枪的看 门警察冷眼看着的滋味特别不好受。州税是在联邦税的基础上计算,税表要简单 的多。   我到深圳后,为了熟悉中国工商,税务,银行的运作方式,对经营环境有个 宏观认识,经常自己去这些部门办事。我去的罗湖区国税局就占了一整座气势恢 弘的新大楼,20年前的旧税务大楼改造成饭店和宾馆。一楼大厅有三,四个篮球 场那么大,一溜排着20多个窗口,但空着的不少。因为头一次去,对各个窗口的 功能分类一无所知,只好根据其标志猜测。走近去问,坐在柜台后面的公务员呆 坐在那里,眼珠子都不转,只甩出另一个柜台的号码。这个过程重复几次才能得 到我要找的柜台号码。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把所有柜台功能公布出来,彼此都少许 多麻烦。公务员一脸的不耐烦说,那是领导的事。   有一次我去买发票,被当足球一样踢来踢去,我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就冲 着柜台后面的官老爷大发脾气,准备出了气就走人,以后让会计公司来买。大概 是我的嗓门太大,他们怕领导知道了会影响奖金,马上就告诉我哪道手续在哪个 窗口办,很快就买到了发票。事情办完了,我当然不忘礼貌地表示感谢,没想到 以后我再来买发票时,这几个公务员对我特别客气。我把发脾气的事告诉了我的 会计公司会计师,她听了后大为惊讶,说,我们买一次发票都要求爷爷告奶奶的 说好话,还不一定给你办,你居然敢发脾气,还卖给你,我真服你了。   我在美国报了十几年税,对整个税务制度,以及各种大公司,小公司,非赢 利,合伙,个人的报税表格也都有基本了解。美国的税制和表格虽然复杂烦琐, 但清晰明确,易于操作。中国的税法我没看过,但税务局发放的税表种类明显远 少于美国。可中国的交税手续却烦琐的多。首先要在指定银行开一个帐户,而且 必须用现金存款。公司每月报营业税,相当于美国的销售税(sales tax)。根 据已开发票的销售额交4%的税。税务局只从税务帐户扣税款,如果余额不够,也 不通知你,等你帐户上有钱了和滞纳金一起扣除。银行帐单只显示扣款额,没有 明细,如果不去税务局查询,你永远不知道扣的什么款。年底报所得税,是总销 售额减去总成本后纯利的17%。但是,税务局只认有发票的收入和支出,而很多 交易是没有发票的,这样公司就必须有两本帐。而美国报税时成本并不是非要发 票不可,只要合理,自己写个条就可入帐,税务局也承认。   在英语里,收款凭据就一个词,receipt。回到中国才知道,同是receipt, 发票和收据是完全不同的。发票必须到税务局去买,而且名目众多,什么增值税 发票,普通发票,旅店,饮食发票,面额有万,千,百之分,根据纳税多少决定 卖给你多大面值的发票。必须是旧发票全用完了,拿到税务局一个窗口检查,盖 章后,再拿到另一个窗口交钱,然后再去下一个窗口取新发票。如果发票填写不 合要求,还要罚款100元。在中国收据不可以做帐,包括超市收款机打印的也不 行。在美国,我只要用计算机里的receipt格式打印一张,签字就可以当发票用 了。   避税是人的天性,中美都一样。美国人找会计师报税,就是因为他们熟悉税 法,可以帮客户找到最佳合法避税方案。在中国,除了合法避税,还有许多非法 避税大行其道,如购买发票平帐就是其一。有时候,客户怕受骗,一定要把款打 入公司帐户,却又不要发票。或者是做了一个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单,心疼那几 万税款。为了应付查帐,就需要买发票开给客户。买发票也有真假之分。马路上 问你要不要发票的贩子,卖的都是假的,几十块一张。但有的会计公司却公开在 网上出售真发票,还可以到税务局网上验证,但价钱要高的多,一张万位发票开 价600,只是不知道这些发票怎么从税务局流出来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税务 局指定的会计公司做审计,交了钱就保你平安通过查帐。   中美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有某些相同之处,如开支时扣除,税率随收入递增。 美国个人所得税从‘纳税收入’的15%起步,随收入递增,最高到39%。‘纳税收 入’是总收入减去教育,托儿费,养老基金存款,两处房产的购房贷款利息,被 盗物品价值,捐赠钱物,超过收入2%的医疗费用,以及每人每年的免税收入 (2004年为3,100美圆,每年调高50美圆)乘以家庭人口数,所以多生孩子是最 好的避税办法。中国有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多年前定为月薪800元(当时的大 学毕业生工资50元左右),如今还是800元,现在这个数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 美国交个人所得税都有案可查,一个人一生交了多少税,国家个人都有记录。中 国交了个人所得税不给任何凭证,税务局也无案可查,没人知道你为国家做了多 少贡献。   说完了税务,就该说中国的工商了。俗话说,太监最讨厌的成语是‘空前绝 后’,工商局最讨厌的话是‘国际接轨’,一接轨他们就该消失了,美国没有与 工商对应的机构。州政府注册公司的职能由州务卿办公室负责。接待室不足20平 米,只有三个窗口,门口有各种实体注册表,填了表和注册费支票一起交上去, 当场输入公司名字,如没有重名就注册成功,回家等结果就是,整个过程最长不 过20分钟。我那个州注册公司有几条要求:1,公司名字必须是英文字母组成;2, 只要不与现有公司重名,起多离谱也不管;3,必须有街道地址和注册人名字;4, 如果是股份公司,需要列出所有股东和所持股份比例,但不需要投资总额。注册 费个体公司为35美圆,股份公司为135美圆,外地公司注册分公司200美圆。注册 后必须在指定报纸上做两周广告,公司才能正式营业。所谓注册,就是在你自己 填写的表上盖章签字,并没有什么营业执照。州务卿办公室接受邮寄注册,只要 填好表,附上支票就可以收到注册结果。无须注册资金,也就谈不上验资报告。 个体公司没有年审,股份公司每年要填个表,表示公司还存在,但不交费。   到中国的工商局注册公司,手续就麻烦多了。第一是注册资金,必须存在银 行,由会计公司出具验资报告。其二是检索是否与现有公司重名,但这都是要付 钱的。而且名字不能随便起,注册费是注册资金的一定比例。然而,这些规定根 本挡不住骗子。注册资金可以借来存在公司帐上,做验资报告的会计公司就会给 你拉皮条找资金,注册完再抽走资金,费用约占注册资金的1%。不久前,深圳一 市委书记的女儿拍了一部电影,市政府部门强迫中学生自费看,当时全国63万票 房收入,就有60万来自深圳。媒体披露后,引起一场风波。一调查,这个20多岁 的女学生竟注册了几个资产过百万的公司,违反了领导干部子女不得经商的规定。 后来,市委公布了调查结果,说这几个公司都是空壳公司,没有资金,电影制作 费用全是企业‘赞助’的。看来,抽逃注册资金并非只是违法商人的行为。   由于中美在公司注册上的差异,很多旅美华人在美国注册了吓人的公司名字 回国行骗,居然屡屡得手。有个“联合国人民委员会”就是这类公司,居然连省, 部长都给唬的一楞楞的。还有个“美国五十州高校联盟”,也是中国人注册的, 成立后就做了一件事,为西安翻译学院发奖。有记者按注册地址去拜访,是个仓 库地下室,早以人去楼空。那些到中国招生的网上‘克莱登’大学,十有七八是 旅美华人注册的。所以说,根据中国的国情,工商局还是不能和国际接轨,如果 像美国那样,随便就注册个“联合国人民委员会”,联合国总部早就搬中国来了。   然而,中国在服务业的优势是美国永远不能企及的。由于工资成本的限制, 美国永远不可能在酒吧,饭馆,娱乐场所提供象中国那样周到的服务。有个到北 京访问的美国公司老总曾对我说,他白天谈生意,晚上就去酒吧呆到下半夜3点, 尽情享受那里充满人情味的气氛,睡觉留着回美国再补。他认为,美国的酒吧雇 不起这么多年轻漂亮的服务员,也就不可能提供这样温馨的环境气氛,那种享受 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感觉只有在中国才能找的到。   六,中国的外教   我在深圳时,收到一个美籍法国老太太发来的email,她准备去深圳教英语, 到处打听本州有谁在深圳工作。一个认识我的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得到了我在深圳 的消息,就把我的email地址给了她。我根据她提供的学校网站,查到了聘她做 英语教师的学校。那是宝安区的一所私立学校。本来宝安区就没什么好名声,学 校所在地点又很偏僻,肯定是面向暴发户子女的学校,雇几个外教装门面,好骗 当地土财主的钱。我不知道她怎么选这么个学校,可能校方许诺了高工资吧   果然,她到了不久,就来电话抱怨了,说什么学校没有安全感,天一黑连出 楼门倒垃圾都有危险,七个新来的老师结伴到到学校附近的山上游览,竟然被20 多名歹徒抢劫,一名女教师被强奸。学校在合同里承诺的生活条件根本不兑现, 没有学生,工资发不出来等等,而且没有翻译,和校方根本无法交流。我知道深 圳的商人是从来不守规矩的,也不奇怪,怪只怪她只看工资高,也不打听宝安是 什么地方就往火坑里跳。然而,由于招不到预期的学生,学校的老板居然撕毁合 同,限她三天内走人,并拒绝支付工资,深圳老板的无赖相,由此可见一斑。   她无处可去,我又是她唯一的熟人,当然就奔我而来。她的家具还没运到深 圳,只带了随身物品坐出租到了我的办公室,连冰箱里的西红柿,黄瓜都舍不得 丢。我把她东西放在办公室,在小旅店为她定了一间房就开始帮她租公寓,找工 作。看她那狼狈样,我送她一个带100多块话费的深圳手机卡,以便联系。我先 找了原来在明大进修过一个房地产老总帮忙,但这个老太婆只肯出1500 的房租, 还要好房子。那老总面有难色对我说,在深圳,这个价位哪能租到好房子啊,但 还是派秘书带她看了几处房子,她都不满意,我也懒得再陪她浪费时间。就送她 回旅馆休息,她也不提怎么感谢这位老总。   从此以后,她就开始不停地抱怨中国的一切,并表现出贪婪小气的本性。她 对我声称,找她用英语聊天都要付钱,一小时150元,决不白聊。然而,她租房 子时,给我打了无数电话要我翻译,却分文不付。那个租房中介女孩帮她找房子 带安排搬家,她不仅无感激之词,反而抱怨没帮她把要求和房东讲清楚。那个帮 她找房子的老总对我说,能不能请这个鬼婆去他家做客,和孩子说说英语。(广 东人管外国男人叫鬼佬,年轻女人叫鬼妹,老女人叫鬼婆。以下提到外国人时一 律使用这一简称。)我去问她,她却支支吾吾不肯答应,说什么自己的时间属于 自己,不能无偿许诺给别人云云。   大概她工作的地方不给她上网条件,隔几天就来我办公室上网,虽然每次都 带点小食品饮料什么的,但在我的位子上一坐就好几个小时,很影响我的工作。 我婉言劝她去网吧,她说那里太吵,烟味太重。因为我的公司是商住两用公寓, 雇员下班后就住在公司,她坐在那里那些小伙子都很拘谨。我的忍耐终于到了头, 就对她说:6点以前,这里是办公室,你偶尔来上上网无妨。6点以后,是我雇员 的客厅,你这个外国女人坐在这里他们很不方便。她还辩解说,我并不打搅他们 啊。我真的火了,就说,如果你下班回家,看见一个中国男人坐在你客厅里看电 视,你什么感觉?她不吭气了,从此再不来了。   有一天,她说要请我吃饭,我们在马路上走了一会,她看见一个露天大排档 说,就在这里吃吧,我喜欢一边吃一边看马路上的行人。坐下后,她要了一份十 块钱的快餐, 我也只好点了另一种十元的。她看着路上来往的女孩子说:中国 的女人怎么不学走路姿势,你看这些年轻女孩,穿的挺时髦,走起路来却像鸭子, 没姿没态的。我告诉她,深圳的女孩大都是从农村来的,根本就没有走路姿势的 概念(have no sense of walking styles)。如果到北京,上海,就会看到走 路姿势优美高雅的女性。其实,她自己的腰围比上下围都粗,走路一摇一扭的, 十足的鸭子步。因为她老了,看见中国年轻女人就特别不顺眼,说什么中国女人 把脸化妆的再白,身上皮肤还是深颜色。那潜台词就是:你再打扮,也成不了白 人。   她似乎没有意识到我的愤怒,还在继续贬低中国人,说,中国的一切都和我 小时候在法国学到的相反。法国人吃饭都是坐的笔挺,用叉子把食物送进嘴里, 吃饭没有声音。中国人都是低头用嘴去找食物,吃起来嘴里吧唧吧唧的,满嘴食 物还说话。我只好解释说,好的习惯全世界都差不多,有教养的中国人也和你学 的一样。我小时候就知道‘食不言,寝不语’。那些陪你吃饭的人恐怕是发了财, 当了官的农民,从小没教养,所以才如此粗俗,不懂礼仪。至于吃饭吧唧,是因 为以前中国人吃不饱,有饭吃就很得意,故意吧唧出声音给别人听,以炫耀自己 有饭吃。他们现在虽然当了高官大款,吃上山珍海味,小时候养成的坏习惯一下 改不了。你在中国只和这些人打交道,没见过有教养的人,才会有这种印象。   她在华为公司找到一个给中级管理人员教英语的职务,她对中国的一肚子怨 气又转到这帮人头上,说他们不来上课也不请假,有节课只来了两个人。这些管 理人员在课堂上都无法放松自己,不是不停地转动笔,就是轮流抖动双腿,一刻 也停不下来。她这没完没了的抱怨让我很恼火, 我明白告诉她,如果这么讨厌 中国,回去好了,干吗留在这里受罪。有一次,她在电话里大谈对付中国人的经 验,说什么只要她一发脾气就什么都解决了。我终于忍无可忍了,对她怒吼道: 那和我没关系,我对那没兴趣。(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e, I am not interested in your story)她很吃惊地问我为什么发火,我回答,没原因 (for no reason)就摔了电话。我希望激怒她,再不来麻烦我,没想到她继续 来电话。   有一次我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取回美证,在排队等候时,一个美国人开门 把我闪了一下,我回头看他一眼,他居然一脸傲慢不肖的样子,我对他说:you scared me,他满不在乎地说:so what? 我也火了,也不管是在美国领事馆,就 冲他大吼:you got to say sorry to me。他不吭气了。我把这故事说给鬼婆听, 她居然说什么,美国人到中国,都会若惹一肚子气,所以脾气都很坏。我毫不客 气地顶她说,那他们还来中国干吗,来找气生吗。她又没话说了。   有一天,她找我翻译点东西,是她公寓邻居的一个美国黑人,在香港开公司, 找了个蒙古国女朋友,带到深圳后,玩腻了想甩。这蒙古女人不愧为成吉思汗的 后裔,天天跟着这个鬼佬后面叫骂,占了他的公寓还把他打出门去,害的这个鬼 佬无家可归。女人会说中文,逢人就说她是他妻子,所以保安和警察也无奈。这 个鬼婆替他写了份声明,要我翻译成中文送到公安局报案,并承诺要付我钱。翻 译完后,那个鬼佬又不要了,我一气之下,当下就把译文删掉了。几天后,她又 来要这份译文,我冷冷地说,他不付钱,我删了。她呆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对于到中国教英语的美国人,我早有耳闻,只有教会派来的负有传教士任务 的英语教师的资历,水平,人品比较可靠,其他都是社会上的下九流,无家无业, 穷途潦倒,到中国来骗钱玩女人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自己有房子,到中国挣那 点钱怎么够付房贷款?有家的老婆会让来吗?但是,我毕竟只是听说和推测,从 她口里,我听到了不少来中国的外教的真实故事。   她说,法国政府对所有到中国长期工作的已婚公民都发一纸公函,告戒他们 中国女人会主动接近他们而引发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要他们和妻子子女协商 后再做决定。这不是耸人听闻,我在上海,深圳看到的所有雄性鬼佬旁边,不管 多老多丑,不管是白人,西裔,阿拉伯,黑人,都有一个年轻中国女人陪伴。据 这个法国‘鬼婆’说,她认识不少美,加,英国来的男教师,这些人在本国都是 既无教师资格又无职业,仅仅因为那张脸和口音,就在中国当了英语教师。这些 男人都知道到了中国不仅能挣钱(月薪约一万元),还有女孩子投怀送抱,(当 然,这是要花钱的,或带她们出国)。她说,中国的官员和学校领导根本不在乎 外教的资历水平,只要那张脸去骗学生的钱,甚至连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乌干 达的人都聘来教英语。深圳高科技交易会期间,报纸就登了非洲教师来培训义工 礼仪的照片,弄不明白他们教的是朝拜非洲部落酋长的礼仪,还是国际通用礼仪。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难道非请外国人教礼仪不可吗。   过去,中国闭关锁国,只有官方邀请的外国人才能来中国,一律称为外宾, 迎来送往,给足了面子。如今,中国经济强大了,外国人到中国来赚钱,政府官 员完全没必要对鬼佬如此殷勤。清代小说《制台见洋人》里就描写过在百姓面前 威风十足,见了洋人就两腿发颤的制台大人。没想到百年之后,这样的官员还大 有人在。这些外国人在中国都被惯坏了,一个无业游民到了中国就成了坐上宾, 又是领导会见,又是宴请,什么事都给安排妥当而且分文不付。有一次,我问她 中国收入在美国如何报税。她得意洋洋地说,外国人在中国工作不交税,一付自 以为上等人的嘴脸,我恨不的抽她俩嘴巴。   我离开深圳前几天,手机坏了,也没通知她,省得再来麻烦我。没想到她打 不通电话以为我出什么意外,竟然到我办公室找我,她这认真的态度到真让我有 点汗颜。临分别了,总算让我感觉到她还有优点。   (注:我的海归看中国系列共十一篇,其中六篇已经在《新语丝月刊》上刊 登了,这次参赛的除了《报纸和语言的进化》外,均未发表过。)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