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曲中情话   《情深梦美》以后的故事之二   贺铭   听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楼台会》一段,我头往后一仰,靠在办公椅 靠背上,闭上眼睛,身体和精神都感觉到松弛和欣慰。思绪完全沉浸在首席小提 琴奏出的温蜿抒情的祝英台主题音乐中。那华丽优美的旋律,精致细腻的演奏, 好象是一个多情女子在向心上人娓娓诉说那苦苦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恋。我是 如此地沉迷于《楼台会》一段,每次都会听的如醉如痴。甚至能从每一小节音乐 中感受到,祝英台是在表达海誓山盟,还是在诉说离情别恨。在我心中,这是最 优美的音乐情诗,最纯洁真诚的爱情表白,最能打动心弦的缠绵情话。当几次追 求爱情的努力以悲剧告终后,我已不再希望在现实中听到女性温柔的倾诉,转而 在弓弦乐声中找到了我梦中渴望的那种感觉。四十多年来,这首由何占豪,陈刚 作曲,上海音乐学院18岁的学生俞丽拿任首席小提琴的《梁祝》协奏曲,已经成 了我精神爱情的寄托。和方萌分手后,苦闷的时候就听听《梁祝》,精神和感情 才没有垮下来,音乐伴我度过了那几年感情上的艰难时世。   我第一次听到《梁祝》,也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虽然这支协奏曲已经走红数 年,要碰巧在家的时候电台正好播放也难遇。那是我头一次听中国自己的管弦乐, 虽然感觉新鲜,兴奋,却根本不懂音乐的爱情主题,因为那时的高中生根本不懂 爱情,中学里男女生是不单独交谈的。顶多是一群一夥地聊天儿,要不就是两个 人在教室里当着大家的面谈学习。如果一男一女坐在教室里谈话,可以肯定是女 班干部在教训调皮男生,男女班干部商量工作都不会单独在一起。如果男女生之 间想个别交流一下思想感情, 只能靠传递纸条。然而,如何写好这种“纸条” 也不易。写得干巴巴的,一本正经,没有吸引力。这不是讲大道理的地方。可也 不敢写的太有感情,让对方接受不了红了脸,两人都不好下台。最可怕的还是纸 条被人截去交给班主任,不仅搞得满城风雨在班里抬不起头来,还少不了挨批。   那时候,我开始喜欢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和华美抒情的小提琴独奏,也喜欢听 婉转低徊的二胡和清脆高昂的笛子。也许我天生就只能欣赏而无缘成为其中一个 角色,我一直没学会任何乐器。我听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大小斯特劳思。虽然 不明白音乐大师的创作背景和心情,乐曲的境界和主题。但那乐曲确实在我心灵 上引起震撼。我的喜好和别人不同,我不喜欢《英雄》沉闷压抑的序曲,却常常 陶醉于《田园》的自然风光,在《蓝色多瑙河》华尔兹中激情荡漾。在舒伯特的 小夜曲中浮想联翩。但是,那种好日子进了大学后就结束了。贫下中农出身的同 学讥讽我听交响乐是接受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他们眼里,欣 赏西方音乐就是崇洋媚外,向往资产阶级腐朽生活,都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甚 至城市生活习惯和中国传统礼节都被贴上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标签。还有些革命 觉悟高的同学劝我多听听民族交响乐。更主要是住在大学宿舍没有收音机,想听 也没条件了。   一九六四年,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影响,与革命现代京剧登上舞 台的同时,交响乐也在寻找革命化,民族化和为工农兵服务的途径。中央乐团经 常举办交响乐普及音乐会。我曾经在五道口俱乐部听过一次学生专场。除了古典 名著以外,还演奏《长征》等中国革命交响乐。中场休息时,李德伦,盛中国等 中国著名音乐家走到台下和观众一起探讨普及交响乐的途径,丝毫没有大明星的 架子,演员观众的关系融洽和谐。那时候,严肃高雅的交响乐已经开始走出欧洲 贵族宫廷,为中国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和欢迎。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所 有的外国艺术,交响乐在中国的命运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中国第一个女指挥郑小瑛留苏归来后将 首次登台,在北京音乐厅指挥中央乐团演奏《梁祝》时,我决定去看这场演出, 以前,我都是先从《广播节目报》里查找《梁祝》的播放时间,到时候用收音机 里收听。不过,那种五灯电子管收音机的音响效果根本无法表现交响乐的恢弘气 势和轻音乐的华美细腻。而音乐会的门票和交通费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还是难以 企及的奢侈享受。但这场场音乐会星期天下午,而且特别增加了学生票,两毛一 张,我动心了,终于有机会坐在音乐殿堂里现场亲聆中国顶级音乐大师的演奏了, 就是生活费再紧张,也要省出钱来享受一次。   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大学新生,父亲每月给我二十块钱,除去伙食费,每月零 花钱只有四块五,文具,书费都从这里出,远不如那些一手拿国家助学金,一手 从家里要钱的‘贫困’学生出手阔气。从学校坐32路车到动物园一毛,换15路车 到六部口北京音乐厅七分,来回就是三毛四。加上两毛一张的学生票。看这场演 出的全部费用是五毛四。如果再买三分一根的红果冰棍,喝一分一碗的大碗茶, 就是五毛八。那会儿每天的伙食费是早餐八分,午餐两毛八。晚饭一毛四。也就 是说,为了听这场音乐会,我需要仔细计算并从新计划安排这个月的生活费。节 省出一天零一顿早餐的伙食费。但是,我还是决定亲自在音乐堂现场感受一下管 弦乐引起的心灵震撼和感情共鸣。只要在衣物文具上省点儿,这五毛八就出来了。   北京音乐厅是我心目中的艺术圣殿,为了表示对音乐家的尊重,我穿上自己 唯一没有补丁的裤子和上大学新做的衬衫,。那时候北京音乐厅无论外观还是内 部装潢都算不上豪华,但显的古朴庄重,进入大厅之始观众就感觉到音乐殿堂那 种典雅高贵的气氛,学生票在楼上最后一排,虽然远点,但所有的观众都在我前 面,我看见他们,他们看不见我,挺自在放松。这排座位居高临下,还可以看清 舞台上各种乐器的布局,增加对交响乐团的直观了解。两毛钱不过买四根奶油冰 棍,就能欣赏到中国一流交响乐团演出,绝对是值了。   乐曲开始时,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著,双簧管以柔 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画面。此时,首席小提琴 奏出优美,轻松的抒情诗意爱情主题。同窗三载终须别,十八相送一段,爱情主 题变得抒情徐缓,含蓄深沉。大提琴宽厚潇洒,小提琴婉转凄美,在弦乐颤音背 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再现了梁祝长亭惜别时的转恻缠绵。两人难舍 难分,在短短的桥上走了18个来回,被后人称为'长桥'。如今,借助梁祝的美好 传说,长桥不长,已经成为西子湖畔的著名景观。   展开部音乐转为低沉压抑。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奏 出如泣如诉,低回婉转的祝英台主旋律和果断的反抗音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 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小提琴在高音区几次顽强挣扎和大管对抗,最终在代表封建 势力的低沉的大锣和大管声中被完全淹没了。在楼台会一段,小提琴和大提琴交 替奏出爱情主题,时分时合,曲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似梁祝相互倾述坚贞的 爱情和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哭坟一段,小提琴柔弱而凄凉,仿佛祝英台最后的呜咽。在奏出一段悲怆绝 望的颤音后,嘎然而止,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接着管弦 高奏,金鼓齐鸣,象征一道闪电劈开坟墓,英台纵身跃入,乐曲达到最高潮。乐 曲进入再现部后,化蝶长笛的美妙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 仙的境界。首席小提琴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梁祝在 天上翩翩起舞,再现我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类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对这 个动人,美丽传说的赞美。   演出结束之后,身着拖地长裙的指挥郑小瑛转身面对观众,端庄高雅,激情 洋溢,手捧花束向观众频频致意。乐团也全体起立回应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员观 众的情绪都被乐曲所感染,一同起立,群情激动,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表达了 音乐爱好者对这部作品的热爱。这一幕,象一组雕塑群,凝固在我的记忆中,正 是这次音乐会,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音乐表达方式,奠定了梁祝在我心目中的圣 洁地位。四十年后依然未曾改变。80年代初期,卡式录音机面市后,我就从立体 调频电台录了一盘《梁祝》。从此结束了只能从收音机听音乐的历史。1988年出 国时,我就带着这盘带。每当我独自一人驾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飞驰,我播放的 永远是这盘磁带。   那年,我刚满18岁,正是对未来的生活,事业,爱情充满憧憬和幻想的年龄。 对以爱情为主题的音乐自然有所偏爱。正如少男少女看了《红楼梦》会幻想自己 进入其中一个角色,我在听小提琴演奏爱情主旋律时常常浮想联翩,把梁祝的故 事编织进自己幻想未来的梦中。当时,我只是被音乐的爱情主题所感染,并没有 太多想梁祝的悲剧结尾。四十年后,当我回想到自己感情生活所经受的挫折时, 觉得这也可能是天意。不过我依然无怨无悔,在感情受到伤害时,我能从这乐曲 中得到安慰。那就足够了,我毕竟是得到了,而且伴随我几十年。   然而,我还是觉得悲哀和无奈,这不是我选择的感情生活,而是不得不接受 的现实。我已经不再是《情深梦美》里那个向往美好,追求真情的男主角了。经 历和命运把我推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不再相信世界是有真情,男女间的交往,不 过是钱,权和美色的交易达到了某种平衡的结果。男人在征婚广告中几乎全都声 称要找重感情的女人,但同时又炫耀自己一年挣多少万,对女方身材外貌要求苛 刻。说白了,就是我有钱,要买你的漂亮。女人则是以外貌身材换取财富,要不 那些女明星怎么一见了阔少就坠入爱河。如果说,卖笑风尘女子是按小时零售身 体,钱色交易的婚姻就是女人按年头来批发了自己了。我虽然不阔,但还不是没 有交易的资本,只不过是自己的价值观和这种交易格格不入。所以,自从和方萌 分手后,我从来不发布,也不回应任何征婚广告。我不想做感情和物质的交易。   离婚后,我几乎与外界隔绝,基本没有与人交往的机会。如果没人来电话, 有时候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尤其是节假日。在美国,工作以外的时间都是家庭 的,不希望被外人打扰。旅美的中国人很快就习惯了这个美国传统。一到周末, 全家开车外出购物,买好下周的食品,日用品。然后丈夫在家修剪草坪,维修房 子,妻子接送孩子去中文学校,钢琴班。或者全家出去钓鱼,野餐。几个家庭在 一起聚一聚就算是社交活动了。象我这样的单身男人,如果没人邀请参加聚会, 节假日最好连电话都别给朋友打,免得惹他们的太太讨厌。那时候,我唯一与外 界交流的渠道,就是上网聊天。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排遣那种可怕的孤独感觉。   其实,我不是没有听过女人温柔的情话,而是经历了太多的感情变化。方萌 曾经给了我那么多柔情的安慰,没多久还不是曲终人散。而且,和她分手,并非 一次温柔梦的终结,而是一系列恶梦的开始。那以后认识的几个女性,见面时的 感觉都很好,有两个还真让我有了心动的感觉。她们对我的柔情爱意比方萌更有 过之,但最后依然是没有结果。她们在感情上出手慷慨大方,收手也干净利索, 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反思两人关系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就再找不到这人了。虽 然我吸取了对方萌感情投入太多,太深的教训,与后来认识的女人交往时谨慎多 了,但事后依然颇为伤感。难道她们只不过是在做戏?真的没有付出一点感情? 有个女人曾经对我说,伤害是一柄双刃剑,女人伤害男人时也伤害了自己。难道 她们的感情已经麻木到不怕伤害了?   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聊天变成面对面的谈话,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聊 到情浓处,有说不完的绵绵情话。寂寞孤独,烦恼苦闷,统统飞到九霄云外。在 这里,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心灵深处的隐私,诉说感情上难以抚平的伤痕而不必 担心被熟人知道。然而,这计算机荧屏就如同《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一旦进 了聊天室,沉浸在甜蜜私语中就欲罢不能,好象抽鸦片上了瘾。可是,一离开聊 天室,就从梦境般的太虚幻境掉回现实来,有如南柯一梦。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 面对空旷的屋子,冷冰冰的荧屏。这种强烈的反差在感情上造成的伤害远胜于聊 天所能排解的孤独。尤其是我在美国的时候,和北京的网友聊起老北京回忆,童 年往事,袒露感情创伤,诉说人生坎坷,彼此安慰祝福,就好象坐在北京朋友的 客厅里聚会闲侃。然而,曲终人散后,我依然是羁旅异乡的孤独游子。每每到此, 我常常会凝视着空空的荧屏,久坐无语,眼泪潸然而下。   聊天室里的名字,一个比一个有魅力,但要感觉到名字后面隐藏着的那个人 的真实内涵,还真让我费了一番工夫。现在我基本上可以根据名字判断聊天对象 的素质,品位和心态。我的理论是,网名绝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代表了一个人 当时的心境和情绪,也能反映出品位,学识和教养。没有基本素质和丰富的知识, 是很难想象出富有寓意和境界的名字的。当然,这不等于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 名字就能代表什么。真正有水平有内涵的名字往往看似平淡却意境深远,名字里 就透着一种气质。和这样名字的网友见面后,还很少有失望的。还有一种名字是 朴实亲切那种,没有任何修饰,质朴自然,给人以真诚可信,天真纯洁的感觉。 那些即兴应景的名字,多是那些闻花落泪,见月伤心,具有小资情调的女人。这 些人多是来打发无聊,即兴而来,兴尽而去,跟着感觉走,如过眼烟云,不留任 何痕迹。   很多中年女人上网多是因为一时的感情伤害或家庭矛盾,工作或事业上的不 顺,心情孤独苦闷,诸如和丈夫吵架,被情人抛弃,工作中受压抑。她们需要找 人倾诉,得到安慰,但又不想被熟人知道。一旦在网上遇到觉得可信任的男人, 就好象找到了心理医生,毫无顾忌地倾盘托出困扰自己的个人隐私,寻求感情上 的关心,在诉说中得到解脱。我曾经遇到多个这样的女人,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给她们发邮件,分析对方行为和语言后面隐藏的真实想法,为她们走出感情的阴 影提出建议。然而,一旦压在她们心头的乌云散去,伤心成为往事,知道她们隐 私的我就成为她们最大的威胁,不是故做冷淡逼我识趣而退,就是干脆屏蔽了我。 当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是医治她们心病的一付良药,一旦病好了,我就成了 没有用的药渣,被她们毫不犹豫地倒掉了。虽然对这些人没有感情投入,但这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常常使我感慨唏嘘不已。   有人说,网络是虚拟的,人躲在网的后面,没有人能知道你的真实面目,所 以无须对自己的言谈负任何责任,也用不着相信网络上的任何人。我很讨厌这种 观点。从技术角度来说,所有输入信息全在服务器监视下,更不用说网络监控技 术了。从做人的角度讲,不能因为躲在网的后面就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随意 行骗。大概是春节晚会里骗子小品看多了,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把小品演员当榜样, 网上网下骗起人来都理直气壮的,脸不红心不跳。所谓网络虚幻,无须认真的观 点,只是一些没有诚信的人用来掩饰自己本质的遮羞布。他们以为网络是他们的 隐身衣,可以躲在网络后面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不被人发现。鲁迅先生曾经说 过,罗盘是为航海而发明的,中国人却用来看风水。网络问世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可有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用来骗人,说到底,还是人的素质问题。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网上没有真情,认真只会伤害自己。可我总觉得这个世 界上还是好人多,只要不放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自己的缘分。可是,我忽 略了一个事实。我离开中国18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早已经发展了,而 我对女人的认识还停留在20多年前,没有与时共进。思来想去,我终于明白了, 如果我这一代人还沉湎于过去那种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就去《梁祝小提琴协奏 曲》中求得精神享受吧,现实的世界上怕是难寻了。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