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通往中国的五条道路   □萧春雷   有句谚语,大意为:来和去是同一条路。我怀疑这话是否适用中国与世界之 间的道路。在我准备谈论的五条道路里,都可以更准确地称呼为世界通往中国的 道路,并非中国通往世界的道路。   上天对华夏民族相当宽厚,赐他们一片负山面海的广袤土地,再让他们与世 隔绝,缓慢而专心地发展其文明。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 个个民族来来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剧情差不多,无非征服与反叛,灭国与流 亡的故事。虽然中国人也被异族两次征服,然而其文明并没有中断,种族的生存 更不存在危机。目力所及,周围只有一群文化上的追随者。鹤立鸡群久了,养成 骄傲入骨的性格。   通往中国的道路,似乎总是单向的。一种类型是朝贡的道路。周边诸国,例 如朝鲜、日本、安南、缅甸等等,通过这些道路前往中国,学习先进的文明。反 过来,中国很少屈尊俯就,从这些国家学习什么。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实际 上是文化输出,自己从中得益不多。另一种类型是贸易的道路。阿拉伯人,以及 比较晚近的欧洲人,开辟各种道路涌向中国请市,希望获得中国丰富的物产。然 而,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历代朝廷均将通商看成 施舍,一种对待远夷的羁縻政策。在两种情况下,道路的两端都是不对称的。路 是用来寻找、发现和交流的。既然万物皆备于中华,中国就不需要通往远方的路。   在这里,我不去谈论那些朝贡之路,仅仅关注西方与中国的通商之路。我们 会看到,欧洲人为了打通通往中国的道路,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努力,而中国,对 待这些道路是多么冷漠。要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不要忽略这个事实: 无数条道路通往中国,中国却没有一条通向世界的道路。   在汉武帝的时代,中国还没有那么傲慢。张骞凿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结 果是疏通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第一条道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肯定早就存在。 著于公元前八世纪的犹太人经典《以赛亚书》就称中国人为丝人。古希腊与罗马 的著作家已经称呼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之地。可惜我们对早期的中西 交往了解不多。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与大月氏和乌孙等西域诸国结盟,断 匈奴右臂,反击虎视眈眈的北方强邻。按《史记》所述,张骞“身所至者,大宛、 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大宛和康居,都在今乌兹别克境 内,大夏和大月氏在今阿富汗一带。张骞的活动范围,大约就在中亚一带。不过, 张骞还带回来了西亚的一些情报:大月氏以西,是安息(即波斯,今伊朗地区); 再过去,是条支(即大食、阿拉伯,今伊拉克地区);最后,是大秦(又称海西 国,即罗马帝国),那就是欧洲了。   两百年后班超经营西域,对传说中的罗马帝国发生兴趣,那是汉民族所知的 最遥远的世界。应该说,班超的兴趣相当另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没有第二个 人继承他的事业。公元97年,他派出部将甘英前往大秦,来到条支海边,当地船 人告诉他:大海辽阔,顺风要三个月到达对岸,逆风的话,则要一年两年,渡海 者常携三年之粮。甘英畏难而返。甘英所遇到的海,历代史家看法不一,有的说 红海,有的说波斯湾,还有认为是黑海或地中海的。我们看看地图就明白,不管 哪个海,都不像船人描述得那么可怕,更不需要航行三个月,甘英已经来到西亚, 就在罗马帝国的门口了。有些学者认为阿拉伯人故意欺骗甘英,因为阿拉伯人控 制着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不愿中欧直接交往。清末,康有为还在痛斥甘英愚怯, “至今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   汉唐两代,汉民族夺得西域的控制权,打开了与西方通商的门户。大量的丝 织品,穿越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缘着天山,越过葱岭,再穿过大夏、安息、条 支等国至欧洲,西方人称这条商运孔道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端是中国,一端 是欧洲,中间则是无数雁过拔毛的阿拉伯人的国家。可以想象,丝绸之路非常脆 弱,只要中间任何一国发生社会动荡,就会导致商旅不畅。每当汉民族势力衰微, 例如魏晋南北朝、两宋以及明朝,中国西北的出口被受少数民族控制,丝绸之路 就被阻断。元朝是个例外,蒙古人的铁蹄一举荡平中亚和西亚的无数小国,中国 和欧洲,突然间通行无阻。1271年,三个旅行者从威尼斯动身,沿这条道路走来, 其中一位名叫马可?波罗。他们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到达中国。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给世界的多,世界给中国的少,因为中国的文明发展水 平领先于其他地区。不仅丝绸,还有瓷器、纸币和四大发明等等,都是通过这条 道路传布四方的,日后,它们将深刻改变世界的基本面貌。我们还要注意到,来 中国的外国人很多,出去的中国人极少。气度恢弘的大唐,基本不讲夷夏之辨的, 史载大食(阿拉伯)东来使节三十六至,东罗马的使节亦七至长安,大唐却没有 派出使节回访。没有一位中国人西去如同外国人东来这么远。佛教主要是从这条 道路进入中国的,朱士行、法显和玄奘等人前往印度取经,已经了不得了。唐代 和元代,基督教两度来华传教,旋起旋灭,了无痕迹,我们没听说哪位虔诚的信 徒远赴欧洲朝圣,也许根本就没有。   丝绸之路的两端是不对称的。世界依赖这条道路,甚于中国对它的依赖。即 使甘英到了罗马,也改变不了什么。班超只有一个。   早期的世界与中国之间,还存在一条海道,始于三国孙权时代。公元399年, 后秦法显和尚出长安西行,往西域转道印度。十余年后,再由锡兰浮海东还,准 备在广州登陆,途中遇风,最后在山东上岸,时为416年。他的旅行路线,可以 证明,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一条由印度到达广州的航线。按《新唐书》记 载,唐代的广州港,海舶不仅抵达印度,更远航至波斯湾,溯幼发拉底河进入大 食国。转陆路,来到地中海。   两宋,汉民族的势力被迫收缩、南移,失去了传统的丝绸之路,东南海运进 入鼎盛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元代南海贸易之盛,不让于宋。这一 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两大贸易港是广州和泉州。1292年,马可?波罗护送蒙古公主 远嫁波斯,走的就是这条海道。他们从泉州扬帆放洋,随行600人,一路航经南 海、苏门答腊、印度洋,两年后抵达波斯,剩下18人。然后,马可?波罗告别公 主,经陆路到达君士坦丁堡,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的回家之路,就是中国与 欧洲之间的海上通道。同样,这条道路控制在阿拉伯人的手里。   唐以前,海上来往的多为番舶,操南海海上商权的是波斯商船和大食商船。 这意味着,最初是阿拉伯人开辟了这条航道。到了十三、十四世纪,印度洋的航 权已经落入中国人之手。从1405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的海上优势达 到顶峰,踪迹远至红海和非洲东岸。接着,中国人突然从海上撤离,他们在东亚 和南亚海域留下的权力真空,由日本倭寇和穆斯林阿拉伯人填补。   郑和为什么七下西洋,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争论不休,一般认为是显示大 明帝国的国威。他的船队首次远航即达28000人,乘船62艘,最大的船长44丈; 以后数次,人员和船只不等。这么庞大的船队,不但前所未有,也是此后五百年 里世界上最大的舰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都没有一支舰队可以与之匹敌。 比较一下,哥伦布在这个世纪末横越大西洋时,只有3艘小船,水手90人。郑和 的船还有当时最先进的设计,包括平衡舵和防水舷墙舱,这些技术要350年后才 传到西方。   当郑和的船队来到非洲东海岸,其中一艘已经越过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 进入大西洋南部,葡萄牙人才开始沿着非洲的西海岸摸索前进,寻找通往中国的 航道。他们走得很慢,1433年,也就是郑和结束最后一次航行的那年,一个葡萄 牙船长还在向亨利王子报告说,他们家门口的博哈多尔角的确无法通过。1487年, 葡萄牙人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中国人已经离去半个世纪了。   人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西方,而是西方发现了中国? 我觉得,答案很简单,因为郑和没有发现世界的动机和欲望。像陆上丝绸之路一 样,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对世界更重要,对中国更不重要。正当中国人海上势力鼎 盛时,大明帝国突然从海上完全撤退,不久干脆搞起了海禁。中国似乎以这种极 端的方式证明:不需要海道,不需要世界,中国依然是中国。   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后,参加战争,成了热那亚人的俘虏。在监狱中,他 结识了另一名俘虏鲁思梯谦。鲁思梯谦是位写作传奇小说的著名作家,他将马可? 波罗的东方见闻用法文记录下来,添油加醋,变成一本十分受人欢迎的游记。不 久,该书被译成众多文字出版,风靡全欧。书中显然夸大了中国的富裕和繁华。 自古以来,没有一本著作如此新人耳目,激起西方人对远东和中国文明的无穷渴 望。   接着,145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欧洲与中国传 统的海道和陆路,均被土耳其人封锁,丝绸、胡椒和各种香料无法输入欧洲。出 于商业目的,欧洲各国商人不得不另觅新道,避开阿拉伯人,直接与中国和香料 群岛贸易。为了寻找中国,欧洲人发现了整个世界,最后,他们猎取了整个世界。   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中扮演了主角。那 个时代,地圆说在欧洲已经成了常识,葡萄牙人致力于开辟东去的航线,即绕过 非洲穿越印度洋到达远东;西班牙人则试图开辟西去的航线,横渡大西洋,从地 球另一头接近中国。从理论上说,反正地球是圆的,无论往东还是往西,只要走 到底,就会发现中国。在这场竞赛中,葡萄牙人居于领先地位。   十五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就开始了非洲西海岸的探险。1498年,也就是迪 亚斯发现好望角后11年,达?伽马率领的四条帆船来到印度,打通了欧亚新航线。 我们已经说过,中国人撤出后,阿拉伯人控制了印度洋。很有讽刺意味的是,达? 伽马能够顺利地到达印度,正是阿拉伯人帮了忙。在非洲东海岸的马林迪,达? 伽马结识了阿拉伯领港员伊本?马吉德,后者指导他渡过了印度洋。达?伽马没有 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他巧遇了阿拉伯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大师。对于这次航行, 马吉德日后将悔恨莫及,他的同胞不停地诅咒他。请神容易送神难。1510年,葡 萄牙人击败了垄断欧亚海上贸易约九个世纪的阿拉伯舰队,占领印度西岸的果阿, 掌握了印度洋的海权。次年,又攻占通往东印度群岛的咽喉要道马六甲,终于得 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料出产地。   葡萄牙人来到珠江口,是1514年的事,那也是有史以来抵达中国的第一艘欧 洲船只。葡萄牙的探险家,既是商人,又兼海盗,往往在中国海岸胡作非为,明 朝廷于是派兵讨伐,双方爆发了数次小规模战争,葡萄牙人吃了亏。1557年,他 们贿赂地方官,在澳门建房舍,住了下来,以后改为向香山县每年交租金。自从 葡萄牙人有了这样一个不牢靠的据点,倒是老实了不少,生怕中国政府再次将他 们驱逐。澳门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它为葡萄牙所承租,却是西 洋各国来中国贸易的根据地。在近三个世纪里,澳门堪称西方进入中国的唯一门 户,直到鸦片战争后香港崛起,五口通商。   由于明朝廷闭关锁国,葡萄牙人在中国所获不多,但是他们在南洋群岛的香 料贸易上,发了一笔横财。这条横越印度洋的欧亚东方航线,整个十六世纪,为 葡萄牙人独占,可谓葡萄牙时代,西班牙则在本世纪后期横渡太平洋而来。十七 世纪,两个新崛起的海洋大国荷兰和英国,沿着东方航线接踵而至,从葡萄牙和 西班牙手中夺得印度洋和南海的控制权。荷兰人在中国请市不遂,于是占据澎湖、 台湾,后又被郑成功赶走,乃着重南洋群岛。英国人来中国几趟,没得什么利益, 不大起劲,转而大力经营印度。晚些时候,法国人也来到中国。至于十八世纪, 来华的欧洲国家就更多了。中华帝国,先是明朝,然后是清朝,对做生意毫无兴 趣,对逐利而来的外国人更不佩服,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通 商,贸易规模受到限制。   我们现在回头去看,这条航道早期带给中国的,最重要的是一批又一批耶稣 会传教士。通常,两种文明之间的接触,总是士兵、冒险家与商人充当先锋,以 物质产品交流为主,不能代表各自的文明深度。然而,十六世纪是西方充满传教 激情的特殊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家的身后,总是紧紧跟着传播上帝福音的 虔诚教士。中国属于葡萄牙的保教区,欧洲各国的耶稣会士搭乘葡萄牙的船只, 由葡萄牙政府资助来到澳门,并进入中国传教。耶稣会在华采取学术传教的迂回 路线,派出大量文化素质极高的传教士,通过翻译西书,制作仪器,实地测量等 方法,介绍欧洲文化及其最先进的科学成就,这一过程持续了两百年。明末清初 的西学东渐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文化的输入和物质的输入一样,明清朝廷及其士大夫,袖手旁观,没多大兴 趣。在他们眼里,中国古圣贤已经穷尽了真理,西学不过竹头木屑,拾遗补缺。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惟有耶稣会士与他们的信徒孤军奋战。这种单方面主动的 交流注定成绩有限。此时,中西方文明大体在一个水平上,各有优劣,中国的确 能够在这种交流中受益。然而中国拒绝了西方的好意,驱逐了所有传教士,中断 文化交流。   耶稣会士来到中国,经历的航行艰苦而危险。一些研究表明,十七世纪航往 远东的乘客,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能到达目的地,死于沉船和疾病。法国学 者费赖之统计说:“葡萄牙人从1581-1712年共向中国派遣了376名耶稣会士,其 中127名均死于海上。”十七世纪来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提到的数字更为 惊人:“自从中国向我们的修会开放以来,已有600人登船前往那里,但仅有100 多人到达了目的地,其他所有人都在途中因病或翻船结束了一生”。   就是这条无限险恶的航线,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不仅因为长达几百年的 物质贸易,耶稣会士的西学东渐,还因为十九世纪英国人的鸦片和炮舰先后泛海 而来,一种古老文明的自尊被彻底击碎。中华民族至今仍在咀嚼那个时代蒙受的 耻辱。   当葡萄牙人向东探索通往远东的航线时,西班牙人试图越过大西洋,向西发 现一条通往中国的捷径。后面这条航线,在地圆说的信奉者中间,早就是一个理 论的存在了。第一个努力把理论变为现实的人是哥伦布。哥伦布是热那亚人,不 过,那个时代,人们的国家观念还很淡漠,探险家们愿意为任何一个资助他们事 业的国家效力。他先是带着自己的计划找到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国王将它交给 一个专家委员会审查。   即使在今天看来,专家委员会否定哥伦布的计划也是有道理的。哥伦布为了 使他的报告容易被人接受,大大夸张了欧亚大陆的辽阔,缩短了想象中的航线。 他估计从加纳利群岛到达日本只有2400海里,实际上,加纳利群岛到达日本的航 空距离就达到10600海里。按照他的出航计划和准备,可想而知,他根本不可能 抵达目的。不久,葡萄牙人发现了好望角,东方航线的最大障碍已经扫除,对他 的计划更无兴趣。西班牙在探索远东航线的竞争中落后,决定把赌注押在他的身 上。有人指出,支持这项事业的代价,不会超过皇家招待来访贵宾一周的费用。 伊莎贝拉女王悲壮地说:如果必要,她将把皇冠上的珠宝作为担保来支持这次航 行。   哥伦布随身携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国书与礼品,从加纳利群岛出发, 横越大西洋。1492年10月12日,在航行了33天之后,他们看见了陆地。哥伦布相 信,他脚下的古巴就是印度群岛。事实上,直到他死,他还以为自己发现的是亚 洲的半岛或岛屿。谁也不曾意料到,在欧洲与中国之间,不但隔着大西洋,还隔 着一个美洲大陆,以及一个辽阔的太平洋。哥伦布的航海其实是一个失败,他并 没找到他许诺的黄金遍地的中国,只找到了一片荒野。他也没有想到,长远来看, 新大陆的发现比中国的发现更重要。伟大的发现取决于正确的知识,不过,那些 最伟大的发现往往需要错误去成就。   哥伦布在大西洋对岸发现新土地之后。1494年6月7日,在教皇的协调下,葡 萄牙与西班牙签订了著名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即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200海里 处划一条南北走向的分界线,所有新发现的土地,该线以东属于葡萄牙,以西属 于西班牙。这条分界线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地理格局。欧洲前往中国,穿越印度洋 的东方航线属于葡萄牙,穿越太平洋的西方航线属于西班牙。1519年9月,西班 牙派出麦哲伦的船队环航地球,终于找到了中国。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杀 死。他的船队继续西行,1522年9月8日回到欧洲。他们在海上航行了3年差12天, 出发时的250名船员仅剩下18名。   西班牙人经营美洲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1540年至1552年的十二年间,西班 牙开向美洲的远征队船只共490艘,安全返回的只有270艘,其余都沉到了大西洋 底。不过,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的白银弥补了所有损失。1571年,横渡太平洋而 来的西班牙人征服了菲律宾群岛,以马尼拉为据点,与中国通商。1576年,明朝 廷同意向他们开放厦门口岸;1598年,请市广州被拒。   由于没有合适的货物与中国人交易,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一船船白银支付货 款,大受欢迎,福建商船前往菲律宾贸易者甚多。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生丝和 丝绸,由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在墨西哥加工织造后,转运至秘鲁出售。不过,中 国人和西班牙人相处得并不好。西班牙人不脱强盗本性,极其残暴,屡次在吕宋 大肆屠杀华人。中国拒绝开放通商口岸,也让他们失望。这期间,西班牙人秘密 拟订过一个武力侵华的计划,准备组织一支25000人的部队全面征服中国。不久, 由于其无敌舰队覆没,国力大衰,该计划搁浅。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存在,打破了葡萄牙人对华贸易的垄断,后者非常恼火, 往往暗中破坏和阻挠。再加上路途遥远,风波险恶,总的来说,这条航线比较冷 落。在文化交流方面,由于教皇将中国地区的保教权授予葡萄牙,结果,只有从 里斯本出发的耶稣会士才被允许经澳门进入中国。随同西班牙人从马德里经墨西 哥、马尼拉而来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等修会的教士,因为葡萄牙人的排斥,多 次努力进入中国,均告失败。我们现在说到明清之际西学的传播者,总是提到耶 稣会士,就是这原因。   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善而变化。古希腊和罗马的舰队, 活动的范围是内海,以及海岸线附近的海域。茫茫无边的大洋是可怕的,人们无 法把握方向。海洋分开了人类,使他们彼此隔绝,不通音问。指南针广泛使用之 后,世界变了,海洋变成四通八达的道路,把全人类联结在一起。   最早从事海上探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中占尽便宜,财源滚滚, 其他欧洲国家大为嫉妒。由于教皇已经将大西洋南下和西进的航道划分给了前者, 起步较迟的英国只好另辟蹊径,北上寻找出路。他们设想由大西洋东北或西北进 入北冰洋,发现进入太平洋的航道,最终通往中国。   1553年,休?威洛比爵士率领三艘帆船组成了一支远征队离开英国,准备取 道东北航道驶抵中国。他随身带着爱德华六世的一封用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几 种语言写成的公开信,交给“居住在靠近强大的中国帝国的世界东北地区的国王、 君主及其他统治者”。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三艘船被大风刮散了,其中两艘船在 威洛比的率领下抵达巴伦支海,冻牢在那里过冬,全体船员无一幸存。第二年夏 天,俄国渔民发现了船、尸体和威洛比的日记簿。剩下的一艘船在理查德?钱塞 勒的率领下来到白海,船员们坐上当地人的雪橇,拐道莫斯科回家。北冰洋厚厚 的冰层封死了东北航道,没有人能够突破。   英国人于是将兴趣转移到西北航道上。在1576年至1578年间,马丁?弗罗比 歇组织了三次航海,他深信,发现西北航线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成的事情。此后, 还有长长一连串探险家,约翰?戴维斯、亨利?哈得孙、罗伯特?拜洛特和威廉?巴 芬等人继承他的事业,谁也没有成功地航行到太平洋。直到1776年,英国海军部 还派出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从太平洋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搜寻西北航 道。他报告的结果是,西北通道并不存在,至少不存在可以航行的通道。   通往中国的西北航道,仅仅是一条想象中的道路。该计划失败后,英国与荷 兰这些后起的海洋国家,被迫侵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利用他们的航线 进行贸易,双方产生了争夺海洋的正面冲突。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人的 无敌舰队,夺得制海权。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势力一蹶不振,再无翻身之日。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西方几个世纪的中 国之梦。目睹了这个文明古国的贫穷、落后与腐败之后,他们改变态度,开始蔑 视她。不会再有冒险家满怀激情,热烈寻找中国了。   这个世纪的晚期,中国人终于惊醒,意识到世界比自己的国家更大。在留美 归国的容闳的呼吁与组织下,1872年,清政府开始分批派遣幼童留美,尽管这些 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被召回,毕竟开中国派遣留学生之先河。中国人需要通往世 界的道路了,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今天,去西方各国留学的中国人远远超过来 华求学的外国人,这表明,道路的两端依然不对称,只不过颠倒了过来。   那些曾经通往中国的道路,变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   2002年9月24日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