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现实,是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吴家煜   几个月前我看了著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最近又刷了一遍,决定写一 篇观后感,分享一些我的解读。警告: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千万别看这篇 文章。没有什么比影评和剧透更能毁掉一部好电影了。   “眨眼之间,一生就毁了”   一个青年才俊、银行副总裁安迪,处于春风得意的事业巅峰,突然经历了一 连串的事件,从此掉入人生的深渊。   妻子出轨,然后在一个和情夫睡觉的夜晚双双被人枪杀,接着安迪被指控谋 杀,判处终身监禁,“眨眼之间,一生就毁了。”这些事情哪怕出现一件,都足 以让一个普通人忧郁苦闷、痛不欲生、一蹶不振或彻底崩溃。   当一个很大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崩溃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当有新犯人进 入肖申克监狱时,老犯人们都会玩一个游戏:打赌哪个新来的“菜鸟”会首先崩 溃。瑞德赌的是安迪,因为他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然而安迪初来乍到,就给 了瑞德一个见面礼——让他输了两包烟——安迪一声不吭地度过了第一个夜晚。   首先崩溃的是一个胖子。他绝望至极、痛哭流涕,结果迎来了更悲惨的遭遇: 警卫队长把他拖出来暴打,然后在空旷的走廊里无人救治躺了一个晚上,死了。 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公、腐败、暴力甚至赤裸裸的谋杀的黑暗监狱。我们的主人公 安迪,就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开始了他的人生新征程。   你也许会想:哦,这很棒,也很酷,他是一个精英,也是一个英雄和天才, 最糟糕的人生处境,就是他的舞台,他注定要胜利——嘿,其实我觉得我也可以。   这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去看,把电影中的人生场景当成了一个虚拟的游戏,把 自己当成了游戏中的一个角色来代入——在游戏中输了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在 真实的人生中,世界并不关心你的命运,你所有的苦难和坚强,并不会感动命运, 最后的奖赏和胜利不一定能够等到——说到底,这不是一场考验和试探,这是真 实、残酷而随机的游戏。   又或者你会这样想:嗯,这很残酷,他也很厉害,但这是电影,不是真实的 人生,这不过是励志的鸡汤而已,真实的生活中谁能承受得住这些啊。   如果你这样想,你就辜负了这部电影想要传递给你的精神。   电影的一开始,安迪就掉到了他的人生谷底。你可能会觉得,一个人落到了 人生的谷底,然后他很坚强,于是命运开始垂青他,以后会越来越好。不不不, 人生的苦难可以永无止境,除非他死了。   如果命运只是残酷地打击一个人,而没有设置回报,那抗争和坚强有何意义?   这就是影片的主旨所在:希望,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我们不是在确定有回 报,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才心存希望;相反,我们是在不确定有没有回报,看 不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才更需要心怀希望。只有怀抱希望,保持乐观,才有可能 真的迎来回报和胜利。   心理学告诉我们,长期的苦难和反复的挫折,会彻底毁灭一个人的希望和乐 观,这叫“习得性无助”。既然挣扎了那么久也没用,放弃就是合理的选择。瑞 德在肖申克监狱里关了十年又十年,每一次假释申请都被驳回,这样的处境,能 让人看到什么希望?所以当安迪说到“希望”时,瑞德警告他说:“希望是个很 危险的东西。”   安迪:有音乐才不会忘记。   瑞德:忘记什么?   安迪:忘记这个世上,有些地方……是这些高耸的石墙关不住的。还是有些 东西在人们内心,是他们这些人碰不到、夺不走的,完完全全属于你的。   瑞德:你说的是什么?   安迪:希望。   瑞德:希望……我来告诉你吧,朋友,希望是个很危险的东西,希望能让人 疯掉,希望在牢里没什么用,你最好还是认命吧。   然而,“希望”的意义就在于,在我们历经磨难、失去希望的时候,我们最 需要的恰恰是希望。没有希望,我们就会“认命”,就会放弃,就会崩溃。希望 不是幻想,幻想是期待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如死而复生),而希望是期待有可能 的事情发生,哪怕它很艰难很漫长,只要这种可能性还没有破灭,希望就有意义。   我们要“认命”的,是既成事实;我们要保有希望的,是未来的可能性。   接纳现实,活在当下   不幸又不公的遭遇,看不到尽头的牢狱生活,足以毁灭一个人,让他无助、 崩溃或自杀。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像瑞德这样被关了一辈子的“老油条”,适应 了环境,把监狱当成自己的归属,以致到最后都不想离开了。   但是安迪不一样。在无边的黑暗和绝望里,他是一盏微光,生生不息,照亮 自己和身边的人。他有两样法宝。先说第一样:接纳现实,活在当下。   入狱第一天就崩溃的胖子,他没有接纳现实。和安迪一样,他是被冤枉入狱 的。现实不公且残酷,但是如果不接纳,就会更残酷:胖子崩溃了,然后不幸被 打死。   安迪更有理由崩溃。妻子对他不忠,法庭对他不公,爱情、家庭、事业、自 由一个接着一个被命运剥夺,“眨眼之间,一生就毁了。”他比谁都更有理由崩 溃,但他没有,他平静地接纳了所有的现实。   接纳现实,就是不再追悔过去,抱怨命运,假设这一切如果不发生……一切 清零,从头开始:如果现实就是如此,那我该如何去生活?   现实很残酷,但生活还要继续。接纳现实,是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他找瑞德买了一把小小的石锤,用来凿石头,这是他的业余爱好。当然,谁 也没有想到(包括作为观众的我),这是他长达20年的惊天计划的起点,这个后 面再说。总之,他很快就开始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建设他的生活。   “他总是闷声不响的,一举一动都和这里的人不一样。他闲逛着,就像在公 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地活着,仿佛身披着隐形衣,庇护着他远离这里的纷 杂。”   安迪用闲暇的时间打磨石子,把它们变成精美、干净的棋子,可以用来下棋; 他通过许诺为警卫队长做税表并帮助其减税,换取了在屋顶上干活的“同事”们 在春天的阳光里享受每人三瓶冰爽啤酒;他以每周一、二封信的频率,缠着相关 部门给肖申克监狱拨款,把监狱图书馆扩建成了“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 他为狱友提供教育,帮助他们自考文凭……   热爱生活,建设生活,在灰暗、苦涩的生活中,寻找、创造快乐和意义。   打磨希望,活在未来   安迪成功地接纳了现实,坚强地活了下来,还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并努力为 身边的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活下来,还要活得更好;不仅让自己活得更 好,还帮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在一个极其不幸的处境里,只有一颗强大而智慧 的心灵可以做到这些。   然而安迪不止于此,他还有第二样法宝:打磨希望,活在未来。   入狱不久,他就开始设计逃跑的计划。这个计划只存在于他的内心,没有任 何人知晓;这个计划是如此漫长,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发觉和怀疑。   大家只知道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精英,他与众不同,他理想主义,他到 哪里都要发光发热,照亮一片黑暗;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在热爱生活、建设生活 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准备着一个未来、一个远方。   他在接纳现实的同时,打磨希望;他在活在当下的同时,活在未来。   安迪找瑞德帮忙买鹤嘴小锤的时候,瑞德怀疑过,但很快打消了疑虑,因为 在他看来要用那把小锤挖洞,得花600年才行,所以根本不可能。   然而,安迪花了不到20年就把隧道挖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瑞德 大大高估了挖洞所需的时间,而安迪喜欢地质学,他运用自己的知识,推算出这 个问题是有解的。   就算是20年,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需要几乎无限的耐心,才能做到每 天挖洞一点点——只能挖一点点,才不会被发现——坚持20年。这件事换成任何 一个普通人,可能都会放弃和退却。20年后,青春已逝,出去能干嘛?   每个人都想要回报,但大多数人等不了太久。而耐心,正是成功的核心素质。   从容和自由   在监狱待,难免受到牢头狱霸的欺压,安迪也不例外。刚进监狱不久,安迪 就被瑞德形容为“连人都不是”的“同性恋三姐妹”盯上了,安迪面临着长期的 性的暴力、虐待和羞辱。   但最终,同性恋三姐妹没有得逞,安迪赢了。他是怎么赢的呢?   简单地说,是抗争。如果要加个副词,是拼死抗争。   他们想要安迪屈服,成为他们的性奴隶。他们一次次殴打安迪,安迪也拼尽 全力反击。结果是安迪身上总是带着伤痕,但并没有受到性虐和羞辱。这是他反 抗的结果。   面对暴力侵犯,抗争当然有风险,轻则伤痕累累,重则可能死于非命。安迪 的最后一次抗争,尤其凶险。三姐妹之首伯格斯拿着一把钻子威胁安迪(另外两 人把安迪拿住),让安迪张开嘴巴为他吹箫,一场心理博弈就此展开:   伯格斯:现在,我要解开我的拉链,让你做什么你就照做……   安迪:你只要把那玩意放我嘴里,我就让它分家。   伯格斯:不,你没搞明白,你敢这样,我就用钻子戳穿你的耳朵。   安迪:好吧,但你应该知道,脑部遇袭的瞬间,会令受害人反应剧烈,我听 说受害者会用力咬牙,不得不用铁棍才能撬得开那张嘴……   最终伯格斯放弃了羞辱安迪的企图,把他暴打了一顿。安迪在医务室待了一 个月,伯格斯被关了一周禁闭。   在这里,我想要探讨的不是勇气和抗争,而是一种人生哲学,我把它叫做 “从容和自由”。   人生中,我们真正的困境在于“两难”。心理学中把它叫做心理冲突,并根 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只能择其一)、双避冲 突(两个都不想要,但必须择其一)、趋避冲突(想要好处,但不想付代价)、 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各有利弊,难以定夺)。   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无法完美,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 有好处,也都有代价;都是对的,也都是不对的。我们想要完美,当现实无法完 美时,我们就产生了焦虑和犹豫。   驴面对两堆草,不知道该先吃哪一堆,最后竟活活饿死。这看起来很可笑, 但是人类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我们有两只表,而时间不一致,我们也会无所适 从。   从容,就是不焦虑;自由,就是能够自主、坚定地行动,而非屈服于诱惑、 恐惧和压力。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从容和自由?   关键在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在两难之中, 我们更想要什么,更能接受放弃什么。我们不能幻想两全其美,也不应拖延必须 要做出的选择,因为“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是被动的选择。   我们往往在焦虑和犹豫中拖延,不做选择和决定,让事情“自然”发展,替 我们做出选择,好让我们感觉这是命运的无奈,而无需承担责任。   两难中的一边,是我们的目标;另一边,是我们需要接受的代价。把目标确 定好,做出选择,然后坦然接受代价,方能实现从容和自由。   从容,就是接受代价;自由,就是follow your heart,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情。   我们焦虑,是因为既想要好处,又不愿意接受代价。   不愿意接受代价的结果,就是焦虑、恐慌、纠结;同时,它影响了我们的行 动自由,让我们没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最后,还是被动承受了某 种不想要的结果。   安迪做到了从容和自由。在对抗三姐妹的过程中,他选择了自己的目标(不 被虐待和羞辱),然后坦然承受代价(被暴打)。再举一个例子。   经不住安迪每周一封信的纠缠,相关部门终于做出反应,给肖申克监狱拨款 200美元,还附赠了一些书籍和杂物,其中有一张音乐唱片。   安迪把唱片放入播放器,音乐响起,是《费加罗的婚礼》。警卫听到声音, 质问安迪。此时,安迪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么播放音乐,接受随之而来的惩罚; 要么关掉音乐,换取平安无事。   安迪选择了前者。他把门反锁,然后把广播打开,让整个监狱的犯人都能享 受到这美妙的天籁之音。   “……此刻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她们的歌声有一种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美好, 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上云端,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梦 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房,瓦解了这冷酷的高墙。就在这短暂的一 瞬间,肖申克监狱的所有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典狱长勃然大怒,带着警卫匆匆赶来,气急败坏地敲门,警告、命令安迪开 门、关掉音乐。安迪置之不理,沉浸在音乐之中,甚至把音乐开得更大声。   最后警卫破门而入。安迪受到的惩罚是,被单独囚禁两周。   为他人提供价值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被横行霸道的伯格斯三姐妹打了两年,但他们的好日子也 到头了。   伯格斯的一周禁闭到期了,他洋洋得意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看到警卫队长在 他房间里等着他。他惊诧地问:怎么了?   警卫队长一言不发,抽出警棍开始暴打他,把他打成了残废,从此无法站立, 且需要依靠吸管进食。从此,三姐妹再也没有碰过安迪。   发生了什么?显然,警卫队长废了伯格斯,是为了保护安迪。他为什么要保 护安迪?因为安迪可以为他报税,帮他省钱,被伯格斯他们打到医务室躺了一个 月,多耽误事啊。   安迪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抗争,避免了被羞辱,但是从根本上摆脱险境,靠的 是他的价值。安迪只是一个囚犯,本来没有什么被利用(即被保护)的价值,但 是他运用自己在财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为警卫队长(相当于直接上级)提供了价 值,这最终保护了他。   在职场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生存和发展之道,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   安迪一直在想方设法给大家提供价值:请狱友喝啤酒,为他们建图书馆,帮 助他们考取文凭;为警卫队长报税,到后来全监狱的警卫包括典狱长都找他报税; 为典狱长做假账,洗黑钱……   安迪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狱友们很喜欢他,都在尽量帮他。他雕刻棋子,他 们帮他找石头;他扩建图书馆,他们帮他整理书籍;他做税表,他们帮他打下 手……   警卫队长和典狱长也对安迪网开一面,允许他雕刻石头,允许他在牢房的墙 上张贴大幅美女海报(这是他成功挖洞而未被发现的关键),允许他建图书馆……   真正的乐观里没有自怜的影子   影片的布局是巧妙的,安迪最后成功越狱的一幕尤其巧妙,采用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使了一点“小坏”,让观众为安迪担心了一把。   跌到人生谷底的安迪,在监狱经受了种种磨难,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很努力 地生活,他以超人般的执著,帮助大家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可最后却看不到任何 希望。典狱长枪杀了监狱里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清白的小混混汤米,并且以毁掉图 书馆相威胁,要安迪继续留在监狱里帮他捞钱……这种悲凉我能感同身受,他如 果此时自杀了我完全能够理解,影片也有意渲染这个氛围,让观众掉入陷阱,然 后画风一转,给了观众一个惊喜。   “他爬过满是污水的河道,涤尽罪恶,在彼岸重生,向着太平洋前进。…… 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翼太夺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心里 会很清楚,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对于苦难和抗争,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悲壮的情感,比如有句口号:“努力到 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这种悲壮,这种自我感动,其实是一种自我怜悯。   安迪当然有资格自我怜悯,或者观众可以“替他”产生这样的情绪:那么多 的不幸和磨难,即使最后逃出了监狱,可是半生已过,孑然一身,孤零零在一个 岛上生活……   自怜是一种心灵的底色。它是委屈,是抱怨,是恨,是创伤,是我们对内心 那个弱小的小孩深深的同情,它强化我们受害者的位置,它给所有的生活片段蒙 上一层灰色。人世间,生老病死,丧失、苦难和创伤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你 永远可以找到自怜的理由。   可是安迪没有。从头到尾,他不曾有过自怜。他是真的乐观,这种乐观里没 有悲壮和自怜。在任何一种生活里,他都能找到乐趣和意义,充满希望地活着。   这是一种自我负责。   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