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老”——千年博士后   作者:书呆子仗剑创天涯   某一2017年诺贝尔奖得主在被告知获奖时候,正在美国缅因州务农。他之前 在的大学的实验室就因为经费紧张而关闭,后来退休之后隐退务农。这个事实让 人更现实地看待美国科研界的贫富差距——就算你科研做得好,也不一定就能持 续不衰。这位得奖主的经历,或许会让整个美国科研界开始反省,那些真正有钱、 有人的超大科研组到底有没有为科研界做着突破性的研究呢?几大给钱机构NSF、 NIH等等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某些体制?   毫无疑问,这些超大的科研组,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批的博士后,他们才是科 研界的码工,为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篇文章付出了毕生心血。有人说,这些group 的兴起跟老板的随大流很大关系,一方面迎合给钱机构的口味,哪里能拿钱就往 哪里跳,再加上知名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编辑的相约,他们的成果很快得 到知名期刊的发表,这便是给他们再拿钱凑足砝码,加剧了科研垄断。   说得一点没错。正如商海里的大吞小,其它中小企业一不小心就变屌丝。如 今美国的科研界也是如此,单有科研实力还不行,要能social,能来事,才能让 自己的group风生水起并一直不败。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催生了我们熟悉的“千老”——千年博士后,尤其是生 物类为代表,法号生物千老。他们不是没有出路,但凭拿了美国绿卡,你想干嘛 都可以,更多的是,他们已经上了科研的“贼船”,下不来了——一是去工业界 没戏,二是去学术圈的几率也不大,犹豫不决的摇摆了n多年,反正自己也爱好 科研,老板也有钱,就这样吧。   回头看看博士后的来源,根本原因是博士学位的人远远大于能安排博士的科 研职位,于是社会就妥协了,给了一个安慰——那就来个博士后吧,给你们过渡 一下。表面上说得管堂皇的是你还未满足作为一名独立PI的条件,需要锻炼n年 (n大于等于2)。事实呢,就是为了安慰这帮没找到工作的博士学位毕业生,给 你们一个“工作”机会,表闹。   所以,不难看出,博士后是一个临时职位,在美国算是工作,也你工龄,只 不过是不稳定的职位而已,老板没funding养你了,你就要滚蛋了。博士后的待 遇和科研经费的分布一样——贫富差距大啊,有些人是28000美元一年,有些人 是80000或90000一年,看专业和机构,以及老板的良心。那些计算平均工资的一 点意义没有,除非你指出你在某个州计算平均工资还有参考性。比如,加州的物 价太高,德州的物价很低,都拿40000刀年薪,在加州就只能喝西北风。普遍, 工程专业的要比理科的要高,你在化工系和化学系,化工系的就要高点。不管怎 么高,你也高不过AP的工资,公立大学工科的AP工资基本不会低于7万。那些拿 了8万以上的博士后绝对是NIH之类的啥啥fellow了,少之又少。   其实,有些人搞博后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跟牛校牛老板学习一下顺 便借助他们的人脉以后找AP的时候可以拿到有说服力的推荐信。还有些人就是为 了转身份——工作签证或者绿卡。   工作身份有多重要?这么说吧,比如你有一只宠物狗,你是如何才放心他能 在室内呆着?一是不能有病,疫苗啥的,灭虱子跳蚤,干净整洁;二是不能乱破 坏加剧;三是不能不能乱拉屎拉尿。那么满足其中一条是博士毕业后给你三年 opt,满足其中二条是运气好抽签抽中六年H1b工作签证,满足三条就是绿卡—— 有了之后你就可以在找工作的“室内”任意跑了。   所以博后们基本上六七年左右都能拿到绿卡——通过申请优秀杰出人才或者 NIW。毕竟这些年在学术界的积累,文章数量、引用次数和审稿次数都基本满足 能拿下绿卡的要求。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绿卡到手,为啥还不跑?   高不成低不就啊。心想着自己也是在学术圈有点学术威望的人了,总想着去 搞AP或PI。这些职位的opening本来就少,一个职位贴出来千千万人去申请,还 有那些跳槽的,所以就好比NIH的中标率一样——百分之八以下。所以这是高不 成。大多数博后走不了。低不就,很多公司招人不会招一个n年博后经历的,除 非你的背景非常吻合同时你的竞争对手差太远。startup小公司不在乎这个,但 是博士后们往往对小公司不感冒啊,拖家带口的去startup,太不稳定。所以这 样下来,博士后们去公司的几率就只有脱脂牛奶的比例了——1%到2%。   好歹这个博士后职位还可以养家糊口,就这样继续混着吧。学术上的成就也 许成了唯一的安慰。于是就成了“千老”。   博士后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开公司、搞副业。可惜他们没时间啊,老 板已经把他们的时间安排满档了,赶紧做实验,出数据,老板要交叉,你也要发 文章。所以他们往往不敢,憋屈着给老板卖命,运气,给你做个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或其它诸如xxx scientist的,涨点工资,管理一下lab。 运气不好的,几年一个跳,最后只能在华人圈子的老板手下轮流干活了。有些博 后跟一个华人老板跟了十几年,最后老板吃得肚满肥肠,他还在贫困线上继续给 科研打鸡血。。。。   但不管怎样,博士后的贡献是最大的。这也就给这个美国学术圈的“制定规 则者”看到了这个博士后的廉价劳力但高产,绝对不能取消博士后——要大大推 进。各大院所对博后职位大开绿灯,比如学术圈的博士后给H1b不需要抽签,在 某种意义上让这个本来就应该灭亡的职位更丰富多彩起来。甚至已经有了硕士后 这种不要脸的职位了。。。。   不过说回来,美国的研究生学位的人口比例很低,博士学位的更低,大多数 都是移民后裔。所以那些排除移民的新法规都基本上最后是自断美国科技后路的。   那么,谁告诉我,中国的学术圈是否也在往这条“拥博后,得永生“得路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