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fangzhouzi.me)◇◇   在一位起重机司机思考的基础上之继续思考   徐咏春   一、一位起重机司机的思考   我是一名起重机司机,用的是固定式的吊钩起重机。我开动起重机可以将数 吨重物吊起来。   我问自己:我是一生下来就会开起重机吗?显然不是,开起重机的技术是我 的师傅教给我的。那末,在我的力量中,有不少师傅的成分。在我使用这项技术 完成工作的时候,这个工作就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至少是两个人完成的工作, 两个人的技术力量通过我一个人表现出来了。但是,我师傅的技术也不是生来就 会的,也是从他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在学习的时候,他可能又增加了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的工作至少应算是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了。但是,他的师傅也不是自己生 来就会那技术的,那也是从“师傅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因此,这应该算是一 项社会的技术,而社会的技术力量通过我一个人表现出来了。   我再问自己:若没有起重机,我能把数吨重物吊起来吗?不能。据说项羽力 能扛鼎,我就是有项羽那样的神力,也不能举起成吨的重物。因此,我能把成顿 的重物吊起来,不是因为我这个自然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我是一个社会的人, 即社会的存在物。因为,正是起重机使我的力量大起来,而起重机是社会的产物。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与我 的……”   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起重机——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与我的”。   起重机是他人制造的,如果没有制造起重机的那许多人,起重机是不会自动 在我面前出现的。因此,我能用起重机把成吨的重物吊起来,在我的力量(实际 上是我使用起重机的力量)中就包含了制造起重机的许多人的贡献,是制造起重 机这个社会的许多人的力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我能用起重机把成吨的重物吊起来,仅仅是制造起重机的人和我的力量相叠 加吗?还不是。且不说我和制造起重机的人要衣食住行,那要多少人来供应这许 多人的生活用品啊!那几乎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全体人在供应!只说起重机的制造 需要的许多知识,比如,制造起重机离不开理论力学,这这就离不开牛顿以及其 他许多物理学家。因此,起重机中又包含了牛顿以及其他许多物理学家的贡献。 “知识就是力量”!   仅仅是牛顿的原理就能制造起重机吗?不能。起重机的制造还需要金属材料 等等,这就需要采矿、铸造,以及车钳铣铇等等工种。机器的开动不能没有能源, 这又需要采油、钻井、化学(油田化学)……等等。这一切又离不开数学。因此, 这就需要应用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需要众多工程师的设计、研制,更不要说 大量工人的劳动。如果没有那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众多工人,起重机是不 会自动在我面前出现的。那么,我的力量(其实是我操作起重机的力量)中又包 含了那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工人的贡献。   牛顿的原理只是牛顿个人的研究成果吗?不是。前人的实践以及研究为牛顿 奠定了基础,没有牛顿的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没有牛顿的科学理论的出现。因此, 牛顿的理论中又包含了他的前人的研究成果。牛顿原理和起重机的制造还有很远 的距离,中间还有众多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又是由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 众多工人联接起来的。没有牛顿原理的出现以及其他众多科学理论,就不能制造 出起重机。因此,我的力量中,还包含了牛顿原理转化成的物质力量及其前人的 力量,甚至还应该包括使牛顿成为牛顿的那个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等等,而社会 条件、社会环境等等也是由人构成的。   牛顿的前人的力量又包含了其前人的前人的力量……牛顿的道理是如此,那 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众多工人的道理同样如此。因此,我不仅积淀了牛顿 理论转化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我的同时代人及我之前无数人的力量。因此,我的 力量不仅包括物质的力量,也包括精神的力量。因为起重机是在牛顿原理等等的 指导下制造的,牛顿原理(精神)就转化成了物质力量。这力量是我的前人及我 的同时代无数人的力量积淀的成果,我的力量与社会无数人的力量通过千千万万 的直接的、间接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我与自己所属的类联系在一起。因 此,我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或者说,社会的力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现代人的力量是自从人类打制了第一把石刀到现代所有人的力量的积淀、积 聚、叠加。毫不夸大地说,是人类力量的积淀、积聚、叠加。因此,历史上曾经 存在过的人,他们的力量通过我这个起重机司机表现出来了。至少我表现了人类 力量的一小部分,哪怕是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我的力量——不论力量大还是力量小——都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的 力量,而是社会积淀的力量,是历史积淀的力量。我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历史力量 的表现。   何止起重机,任何物质产品,其制造最初都是从开发自然资源开始,到产品 完成,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每个环节又都需要许多自然资源,需要若干工具, 那工具的制造当然也需要从自然资源开始。每个环节又需要多少劳动,需要多少 科学知识……等等。可以说,每一件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也如是)都是整个社会 生产的。而这“整个社会”不是现代几十亿人的社会,而是从人类打制第一把石 刀到现代的这样一个“社会”。大到宇宙飞船、航空母舰、超级计算机……小至 小学生使用的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张纸……都是这样的从人类打制第一把石 刀到现代这样的“整个社会”生产的。因此,个人的力量不仅是作为自然人的个 人的力量,而且是社会的力量,从其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即人类的力量。   我使用起重机,就把我同起重机中所包含的无数人联系起来了,把我同整个 社会联系起来了。“整个社会”不只包含现在世界上的几十亿人,还包括曾经在 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所有人。因此,起重机就把我同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所有人联 系起来了。因此,我的力量不过是人类力量的特殊表现,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 社会的力量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不同程度的特殊表现。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积 聚他的前人,包括他的同时代人的力量,都不同程度地是他的前人,他的同时代 人的力量的积淀、积聚、叠加。因此,这是人类的力量。前人的力量、社会的力 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用这样的道理再想想我们的后人。如果我们穿越到若干年以后,比如两千年 以后,两万年以后……那个时候的人是自由的,那个时候的人从事各种活动,他 们的力量中就包含了我们现代人的力量,当然也包含我的力量。我的力量以及我 们现代几十亿人的力量通过两千年后的人表现出来了。我的力量不是就成为不朽 的了吗?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历史作出贡献,不朽的贡献。后人的后人……人类的 力量就是这样大起来的,直到无限,直到真正的力大无穷!   我操作起重机是要进行生产的,这就是生产的力量,也就是人改造自然的力 量。迄今为止,人类全部作为就是一件事,即改造自然,这件事还要继续做下去, 直到人类完结的那一天。马克思说,“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 ,而劳动 不是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又是什么呢?   二、传承   我们在那位起重机司机思考的基础上继续思考:   操作起重机、制造起重机的技术是要传给下一代的,即要传给后人的,且一 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此,每一代还要改进起重机,使之能吊起更重 之物,并且将改进了的起重机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此,每一代还 要创造更多新的机械,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此,每一代还要 创造更多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新的工具,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 远。   传承对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传承,就不可 能有人的认识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传承,每代人,每个人, 都必须从零开始认识(假如也有“认识”的话),从零学起;制造工具也必须从 打制石刀开始,就是人本身也必须从零开始发展。正是传承,保证了人的认识的 逐渐积累,成为社会的认识;保证了人类生产力的逐渐积累。传承将人类“探索 整个自然界” 的成果保存起来,也将人类“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的成果保存起 来。保证人类历代积累的认识不会遗失,保证人的认识的发展;也保证生产力的 发展,保证人历代积累获得的生产力不会遗失。   传承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横向的传承,是同时代人之间的互相传承。比如,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传 授给我,从而丰富了我的经验和知识,在我的认知系统中,就积淀、整合了他人 的经验和知识;他人制造、使用的生产工具等等也可以由我使用,甚至他人使用 的语言也可能丰富我的语言系统。同样,我的经验和知识也可以传授给他人,积 淀、整合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经过我的手制造、使用的生产工具等等也可以由 他人使用,“我用我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用我自身为社会做出的” 。我的 语言也可以丰富他人的语言系统,等等。   纵向的传承则是在时间基础上的传承(当然,横向传承也必须有时间因素)。 上一代的经验和知识等等可以传授给下一代,积淀、整合在下一代的认知系统中; 上一代所获得的生产力可以传授给下一代;上一代所使用的语言也可以传授给下 一代,从而丰富下一代的语言系统,等等。下一代又可以传授给再下一代……   横向的传承扩大了传承物的规模,使传承物在更大的规模,更大的范围内存 在。若玛雅文化当时传承到全世界,即扩大到全世界,说不定就不会消失。   从知识的传承上说,老师与学生,从上一代和下一代来说,是纵向传承,从 其同在一个时代来说,是横向传承;更不要说,传承是相互的。就一个时代说, 传承没有纵向横向之分,但是从社会的总体看,传承从根本上说是纵向的。因为 只有纵向的传承才能使传承物积淀起来,保存下来。同时代人之间的交互传承可 称之为横向传承,但即使是横向传承也依然发生在时间轴上。因此,传承最终总 是归结为纵向的传承。   从知识传承的量上看,读一本信息量大的书与读一本信息量相对少的书在传 承的量上是不相同的(假如书中的信息全部为我所吸纳)。与不同的人交往其传 承的质和量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其所积淀的传承“物”在质和量上也是不相同 的。一般情况下,人与人日常交往的无聊谈话,其传承的内涵从量上看,是较少 的。   三、传承与遗传   生物的遗传与人类社会的传承是不同的。   我们同其他生物一样,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不存在获得性遗传;我们同其他 生物、其他动物不一样,我们这一代获得的“知”和“能”,以及上一代传授给 我们的“知”和“能”都可以传授给下一代。   获得性遗传的概念用以说明生物学现象,比如说新物种的出现未必正确,但 是,以之说明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淀,技术、技能的传承与积淀,生产力的传承 与积淀却颇为恰当。这一代获得的新的知识、技能、工具、生产力等等会传给下 一代,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工具、生产力等等就不会 遗失,就会遗传给下一代。借用生物学的概念,就是“获得性遗传”。   传承丰富了和丰富着人的社会性内涵。一代一代的积淀、积聚、叠加,人类 就越来越接近于自己无限的本质。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就必须承认人 类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每一代人的力量却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是人类无限 力量的有限表现。   生物的遗传基因总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而人类社会的传承却不管隔多少 代、隔多少年依然可以传承,时间不是传承的绝对障碍。两千多年前的《老子》, 我们不是依然可以读下去吗?《老子》的思想不是依然可以传承吗?   生物遗传要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类社会的传承则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 局限。语言和文字对于传承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语言,人类文化的传承几乎是不 可能的;没有文字,则文化传承如果不说不可能,也是极其艰难的。人类发明了 文字,使传承打破时间的制约,使我们可以传承千年古典;使传承打破空间的局 限,使我们可以传承五洲科学。对于语言和文字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是几 句话能说清的,那需要一部著作。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生物个体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其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自然遗传只能在同一地域。 生活于中国东北的东北虎其遗传基因只能遗传给同一地域的下一代,哪怕东北虎 被人为地迁徙到华南,也依然只能遗传给同一地域的下一代。人类社会的传承却 可以跨地域,跨县、跨国、跨州、跨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 思想不是依然可以为国人所传承吗?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不是 至今依然为各国军事家所宝贵吗?公元8世纪奈良时代的日本遣唐使,把中国的 绘画、书法、文学、雕塑、舞蹈、佛学、建筑、医学……等等带到日本,使中华 文化在日本传承。隔海的两国并未影响文化的传承。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和空间不是传承的绝对障碍。在互联网发展的今 天,传承具有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时间和空间更不会成为传承的障碍。   如上文所说,生物的自然遗传总是纵向遗传,而人类社会的传承却既可以纵 向,也可以横向,“上下左右”都可以传承,即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传给 上一代(只要上一代还在),旁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人与人之间只要交往, 都有传承存在。这与生物的遗传是大不相同的。   四、人的力量的无限性   传承把我们这一代,把我们每一个人与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每一个人联系 起来,也把我们个人与整个“类”联系起来。传承是信息的积淀与整合过程,是 生产力的积淀与发展过程,因而也是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从而是人的社会性的 发展过程。“他们既再生产这种相互关系,又新生产这种相互关系。这是他们本 身不停顿的运动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世界,同样地也 更新他们自身。” 当然,这里的“更新”不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更新,而是 其社会性的更新。这里所说的“相互关系”不能仅仅理解为物质的相互关系,也 包括精神的相互关系。同样,传承既包括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也包括物质 的传承,比如生产力的传承。   人类就是在这样的传承中逐渐积累自己的力量,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一代 一代地积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人类改 造自然力量越来越强大。力量就是能改变他物的一种属性。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 是无限的,其必然的结论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此,使 用起重机所表现的力量不过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在其所处的时代的特殊的有限 的表现。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无限力量在其所处时代的特殊的有限的表现。因 此,从本质上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从个人的力量是人类力量的特殊表 现说,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本质上无限的力 量在其所处时代的微小的特殊的表现。每个人都是其本质的无限性与其个体性实 存的有限性的统一。   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那么,人类力量无穷的积淀、积聚、叠加, 就成为无限的力量。只有这样无限的力量,才能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整个自 然界”。即改造“整个自然界”,以完成人的终极使命。   五、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个人是精神产品的“集散中心”   人的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蚁群和蜂群被称为“蚂蚁社会”、 “蜜蜂社会”,甚至被称为社会性动物。这种说法除了在童话中或比喻意义以外, 是不正确的。蚂蚁和蜜蜂具有个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当然,它们甚至还具有 分工的力量。尽管蚁群、蜂群的分工与人类的分工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它们毕 竟获得了分工的力量。因而使它们更像“社会”,但也只是“像”,而不是 “是”。它们依然只是蚁群、蜂群,依然不是蚂蚁“社会”、蜜蜂“社会”。因 为它们没有社会的力量。它们个体的经验不能分享给其他个体;个体也不能积聚 其他个体的经验。人类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人类个体可以将自己的经验、理论、 感受等等通过语言、文字,通过各种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手式等等,分享给他人。 牛顿不是将自己毕生的理论通过他的著作(语言)分享给我们了吗?起重机不是 也同牛顿的理论联系起来了吗?达尔文、爱因斯坦不是将他们的理论分享给我们 了吗?曹雪芹不是将他的感受与思想通过《红楼梦》分享给我们了吗?贝多芬、 达?芬奇不是将他们的感受与思想通过他们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分享给我们 了吗?反之,人类个体也可以积聚他人的理论、经验、感受等等。我可以通过语 言、文字学习牛顿的理论,学习爱因斯坦的理论,达尔文的理论;可以通过文字 分享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通过乐音、色彩、线条等分享贝多芬的乐曲、达? 芬奇的绘画,王羲之的书法……等等。当然,为分享这些,我需要识字,需要有 文化,需要学习理论,需要有艺术修养,具有能够感受音乐美的耳朵,具有能够 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   我将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曹雪芹、莎士比亚……等等积聚到我身上, 即“集”到,或曰整合到我的知识体系、感受体系中,而牛顿、达尔文、曹雪芹、 莎士比亚……等等则将他们的理论等分享给世人,也分享给我了。同样,我制造 的工具可以为他人使用,他人制造的工具也可以由我使用。这些,对于蚂蚁、蜜 蜂等等是不可能做到的。   思想的高贵的品格就是分享。   人类的精神产品,科学、艺术等等本身就是“集”的结果,当然也是“散” (分享)的结果。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类个体就像一个精神的集散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小 小的精神的集散中心。比如,我学习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生物学,对我来说, 就是“集”。我把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生物学“集”到,或曰整合的我的知 识体系中;对牛顿和达尔文来说,则是“散”(分享)。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研究 成果,就把他的精神成果,或精神产品“散”(分享)给世人。这种“集”和 “散”当然都是社会的行为。我不但可以“集”(学习)牛顿和达尔文的精神产 品,还可以“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理论上说,我可以“集”(学习)任 何精神产品,不必担心我没有地方放这些精神产品。这一点,物质产品的集散中 心就做不到了。物质产品的集散中心“集”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集”了,没 有地方了。必须“散”出去,才能再“集”。而精神产品,散出之后,我这里的 产品(精神产品)并没有丝毫减少,而且我还可以自己生产产品(精神产品)以 充实我这个集散中心。教师“散”出大量的精神产品,而他自己所集的精神产品 却没有丝毫减少。这与物质产品的集散中心是大不相同的。   从理论上说,我可以无限地“集”。当然,人脑也有极限,但是,我们不是 在想办法将芯片——不只是物理的芯片,甚至是生物的“芯片”——植入人脑吗? 说不定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人类无穷发展来说,设想更多更好的办法也不 是没有可能的。   我不但可以“集”,也可以“散”。教师不是每天都在“散”吗?教师每天 都在“散”他所“集”的精神产品。物理教师就把他所“集”的牛顿物理学“散” 给众多学生;生物学教师就把他所“集”的达尔文的生物学“散”给众多学生…… 等等。专家、学者、作家……都在将自己所“集”的或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将自 己的研究成果“散”(分享)给公众。   每个人只要与他人交往,就是在“集”他人的精神产品,也是在“散”自己 所“集”或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散”自己的研究成果。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集散中心,而且是活动的集散中心。这个集散中心收 集着信息和知识,情感和感受。如果你的知识丰富、且有能力,你这个集散中心 可能大些,你的“集”和“散”可能多些。但只要你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你就 是一个精神产品的集散中心,而不管你的知识多少,能力大小。你通过实践和认 识将他人、前人的认识通过语言、文字等积聚到自己身上,又可以通过实践和认 识将这些知识加工、提高,加入了新的内容,然后,再“散”出去,增加其他集 散中心,即他人的知识内容。因此,人类个体,即每个人,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 小小的集散中心。这些,在蚁群、蜂群那里是做不到的,因为人是社会存在物, 而“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因此,个体的活动就是社会的活动,“我自身的 存在也是社会的活动” 每个人都是一个活动着的社会。   蚂蚁和蜜蜂可以将个体的力量相加,但也只是个体力量的相加。蚂蚁和蜜蜂 的集体的力量比之个体的力量不知要大多少倍。众多蚂蚁可以合力将稍微大一些 的食物拖入蚁穴,但是,众多蚂蚁却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力量积聚在一个蚂蚁个 体身上。人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人的力量不只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的力量,也不 只是集体的力量,即众多个体力量相加。人的个体是社会的存在。人类的个体是 “社会的存在物”。蚂蚁或蜜蜂的个体却不是它们那个“社会”的存在物,它们 只是自然存在物。人类可以将多人的信息集中到某一个体,个体也可以将其信息 分散给众人。蚂蚁、蜜蜂却做不到这一点。它们不能将其信息集中到某个蚂蚁或 蜜蜂上,蚂蚁、蜜蜂的个体也不能将其信息分散给其他蚂蚁、蜜蜂。它们只是信 息的简单传递。传承对它们来说,是做不到的。   人类个体不仅可以积聚信息,还可以积聚能力、技艺等等。在我身上,可以 积聚瑞士的钟表技术,美国的农业技术,俄罗斯制造飞机的技术……等等。这样, 我便获得了可以说是无穷的力量。因此,人类可以不同程度地将知识、技能、经 验等等积聚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且将之传承下去。在我身上,还积淀了历史的 力量,两千年前制造青铜器的技术可以积淀在我身上。如前所述,我还可以学习 牛顿的理论,达尔文的理论,……等等。从打制第一把石刀开始的所有人所获得 的知识和技能我都可以学习,都可以成为我的精神的、物质的财富。因此,我不 仅可以具有个体的(自然人)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分工的力量,还具有社会的 力量(当然,人的分工的力量也是社会的力量)。在我身上,还积淀了历史的力 量,积聚了他人的力量,这样,我的力量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多少万倍。这种积 淀与积聚,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不可能具有,这是人的本质,即其社会性的表现。 只有人才具有这样的社会性。蚂蚁“社会”,蜜蜂“社会”?那不是社会,那只 是蚁群、蜂群。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我还有自己的创造。我的力量无比 地增大。我又把这些传授给后人,后人也像我一样继承,创造,传承。如前所述, 我的获得是可以“遗传”的。   在我身上,积淀了前人的知识和能力,积聚了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从理论上 说,从终极上说,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力量,都可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 只要我的生命足够长久;集中到每一个人身上,只要个人的生命足够长久。   五、人的社会性内涵的无限丰富是一个过程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存在物”,或者毋宁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动 着的社会。我是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 路,……去高山上滑雪,……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 火,去以心发现心。” 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操作起重机,去生产,去劳动, 去研究,去创造,去从事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是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与 他人交往。有时候,与他人交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听君一席 话”之后,“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 出现了,即“我”更新了。当然,与他人交往,并非总是“胜读十年书”,也可 能“胜读”三年书,一年书,……不管怎样,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多多少少使 我有一些变化。“个人”这个“社会的存在物”时时在更新,在发展,在深化。 变化可能很大(“胜读十年书”),也可能很小,小到不能感觉到,但毕竟有一 点变化。然后,这个有了一点变化的我又去与他人交往,也可能我的一席话,使 他人“胜读十年书”,或者使之“胜读”三年书,一年书,……就是说,使他多 多少少发生了一点变化。而多多少少有一点变化的他又“去参加歌咏队,去演 戏,……”,去与他人交往。人与人的每一次交往,不论时间的长短,也不论交 往是否重大,都是一次或“集”或“散”或“集、散”的活动,而每一次交往过 后,双方都是一个新的“我”,双方都带着更丰富的所“集”,带着更丰富的社 会性内涵去从事新的活动。因此,双方都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 带着他们的 所“集”在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集”的更多,也“散”的更多。社会就是这样 发展的。当然,也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我”读了一本书——当然, 读书也是间接与作者交往——不论是科学著作还是小说、诗歌,在读这本书以后, “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出现了。 我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出戏,参观了一个画展,去了一次博物馆等等——当然, 这些也是在与他人间接交往——在这之后,“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 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出现了。我独处静室,思考问题,对自己思考 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了某个新的科学规律……等等,在这之前之 后,“我”都发生了变化,都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 出现了。因此,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着和深化着自己的 社会性内涵,每时每刻都有一个新的“我”出现。社会交往愈是频繁、复杂,每 一个“我”就愈是更快地发展、更新、深化,社会发展也就愈是迅速。这个过程 是人的社会化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即“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的过程。社会就 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生着总体的变化。这些小的变化,积累起来,就是大的事变, 甚至是世变。   人的本质所要求的社会性只能通过历史上社会性内涵相对贫瘠的个人一代一 代不停顿的发展逐步实现自己,接近自己,并最后完成自己。历史上的个人只能 获得相对的社会性,每一代人都是走在愈益社会化的路上。人的社会性的绝对的 获得,人的社会化的完成,是人的本质之完成。   诚然,个人是渺小的、有限的,这源于个体性实存的有限性,个人只能是有 限的存在。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个人的力量不仅是个人 的力量,而是社会的力量,历史积淀的力量。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与实践的力量 比起两千年前的古人不知要优越多少倍。是因为我们在身体构造上优于古人吗? 是我们比古人更聪明吗?当然不是,是由于历史积淀的力量。因此,我们走在愈 益社会化的路上,也走在“愈来愈全知全能”的路上,我们越来越迅速地奔向自 己的无限的本质。   因此,每一代人的力量(知与能)都是有限的,但是,整个人类的力量(知 与能)是无限的。每一代人的力量(知与能)都是人类无限的力量(知与能)的 有限表现,每一个人当然也是如此。从人类的本质来说,他的力量(知与能)是 无限的,但是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力量(知与能)却是有限的。如前所云,这 就是人类本质的无限性与其个体性实存的有限性的统一。   因此,人不是以一个纯粹个人,即自然人的资格面对自然界的,而是以社会 人的资格面对自然界的,是以自己的整个的“类”面对自然的。所以,个人的力 量不只是个人的力量,而且是社会的力量,整个社会的力量,人类的力量。是社 会的,人类的力量的有限表现。   社会性无疑给人插上了翅膀,因为社会性使每一个个人积淀了、综合了前人 的、他人的、无数人的认识的成果和实践的能力,即积淀了前人的和他人的无数 人的“知与能”。人的社会性使人的力量无比强大,因此,人的社会性内涵愈是 丰富,其社会化的程度就愈是充分,人就越是全知全能。人的社会性内涵的愈益 丰富、深刻,就保证了人越是接近全知全能。正是人的社会性的无限发展,使我 们有信心达到全知全能。   六、人是“上帝”   人类在打制第一把石刀以前,是无知无能的。自从打制了第一把石刀,人类 的“知”和“能”就开始发展。从“人猿相揖别”至今,人类只用了上百万年的 时间;而人类的长足发展,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情。还有成亿年的时间可供人类 使用。因此,人类还只是处于幼年时代。而处于幼年时代的人类就从无知无能发 展到今天能探索宇宙,探索基本粒子,探索基因……发展到能制造人工智能,能 实现“九天揽月”的梦想,还要飞到其他天体去……成年时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 的能力我们简直不能想象。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知”和“能”都可以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都可以集中 到任何人身上。   人类是从无知无能向全知全能的发展过程,人类自始至终就是从无知无能向 全知全能发展的无限过程。每一代人都走在从无知无能到全知全能的路上。每一 代人都比他们前一代人走的更远。每一代人都一往无前地朝着终点走去,毫不左 顾右盼地朝着终点走去,那终点就在无限远的地方。其实,人的一生也是一样, 也是从无知无能向全知全能的发展。我们比我们的上一代,更加接近全知全能; 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更加接近全知全能。每一代都“保存了已往发展的全部成 果”?,而每一代人都走在奔向全知全能的路上,一代一代地日益接近全知全能。 因此,人的“全知全能”是一个过程,也是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 人猿揖别之际,终于人的本质之完成。因此,人的社会性是内涵逐步丰富的过程, 是社会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随着人的社会化的内涵日益丰富和深刻,人就 日益接近自己的本质。只有人类无限的发展,才能达到全知全能的终点,最终完 成自己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其发展的全程来完成自己的。人也是通过其无限发展的整 个过程来完成自己的本质的。   从理论上说,从可能性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从其潜在的本性 上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因为这是社会的力量,类的力量。这就是人的类本质 的无限性。但是,从人的本质之无限能力的具体实现上说,能力总是有限的。每 一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人的无限本质的有限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的发 展,人就愈益接近全知全能,愈益接近自己无限的本质。每一个人都是个体性实 存的有限性与其类本质的无限性的统一。在个人的有限性中,包含着类本质的无 限性;类本质的无限性通过一个一个非常有限的个人表现出来。   有限追求着无限,向往着无限。   人的全知全能的本质通过一代一代有限的并不全知全能的人表现出来,通过 一代一代并不全知全能的人逐渐接近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通过历史上个人的 有限存在的不停顿的发展而愈益完成自己的。因此,人的本质所要求的“全知全 能”只能通过历史上非常不“全知全能”的个人一代一代不停顿地发展逐步实现, 逐步接近,并最后完成。人的本质之完成,人类社会之完成,人之完成,是通过 其存在的不停顿的发展来日益接近自己并日益完成自己的。   随着人的社会化的愈益发展,人就日益接近自己的本质,愈益“全知全能”, 其理论上的终极结果是人类全体都成了全知全能的人,都成了感受极其丰富的人。   或曰,全知全能,岂非上帝?人人皆全知全能,岂非人人皆为上帝?正是如 此。我们没有忘记,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说过:“上帝就是人的 本质。”?如果我们把上帝界定为全知全能者,那么,从本质上说,从人无限发 展的可能性说,从其无限发展的终极目标说,人就是“上帝”。不过,这不是那 超自然的“上帝”,而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上帝”。在理论上,从其无限发展 的本质说,人可以达到全知全能。费尔巴哈这样说:“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 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潜在 地包含着人成为全知全能者的潜质。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只要人类存在足够 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上帝”。“足够的时间”是多少时间? 无限。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从实际上说,地球总有一天要完结, 太阳系也总有一天要完结,比太阳系更大的天体,也是要完结的。   不过,智慧生命总要生存,社会的存在物——人——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 社会性内涵。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那高于一切的使命,那要整个人 类才能完成的使命。   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2016年10月25日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fangzhouz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