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李贽批判 作者:天路客   当代人失去了古人的活力,   大地也失去了昔日的丰饶。   ————卢克莱修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题外话:李存勖的继任者唐明宗李嗣源做了几件事清还是很值得推崇的。令 国子监校正“九经”、他的儿子秦王天天搞一些不着调的东西,附庸风雅,便教 育他说“我见庄宗(李存勖)好为诗,将家子,非素习文,途取人窃笑,汝勿效 也”、在位时总是“原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后来果然出现了一个皇帝赵匡 胤)。   相比较,石敬瑭就不行了,做了傀儡儿皇帝,割掉了燕云十六州成了金元辽 的大本营,为宋朝长达300年的天下一直无法统一,成了中国史上的第二个“南 北朝”。   没错,这首《三垂岗》为清代严遂成所作,严遂成虽然在清代诗名不彰,但 后人称其“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此咏史诗是其传世之作。描述了五代时 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上党三垂冈之事。毛泽东对其父子评价甚高,在评论三垂 冈战役时说:“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 杰”,并称李存勖的战术是:“先退后进”,又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存勖小 名)。”毛泽东晚年称:我现在是“鼓角灯前老泪多”。   前几年,在琉璃厂有幸购得的一九八四年文物出版社与档案出版社联合出版 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f8zt.html)公开发表了这幅 手迹。原件为信纸上写就,未注时间。整篇书法为典型的毛体狂草,用笔流畅娴 熟、气势磅礴,布局错落有致、自然奔放,是为毛泽东晚年的成熟之作,亦为毛 氏手迹之精品。   为什么突然说起这首诗呢,缘起前不久整理地下室旧书,找出一本年轻时购 得的旧书《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李存孝、王彦章、李克用、朱文等等一个个耳 熟能详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吧?呵呵反正我小时候很熟悉,现在也没忘。这本书里 都有描述,栩栩如生,形象饱满。很多元人的杂剧取材于这些故事,例如:《祥 梅寺》、《落巢山》、《珠帘寨》、《战潼台》、《五龙斗》、《石头人招亲》、 《飞虎山》、《反五侯》、《太平桥》等,很多了,这里不再罗列。   看了下封面宝文堂书店出版,作者罗贯中,但据专家考证好像应该是无人的 著作,这里不去说它。太磨叽了,还没有进入正题。   在这本书里,有卓吾子的评语(批评),赵景深在《小说闲话·〈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里面说:“……我们在书中根本不曾看见玉茗堂只字的批评,而卓 吾子的评语又是那样的庸俗可笑,敷衍塞责,所说的全是尽人皆知、理所当然 的话,谁不知道,又何必李卓吾来说呢!”   天路客觉得这实在冤枉了李贽,我大胆推测应该是有人托名李卓吾为《残唐 五代史演义传》而做的批评。仅举一例,该书第三十四回《梁兵劫夺勇南柩》回 末,卓吾子评:朱温得王彦章为元帅,赂李英为腹心,请驾建都汴梁,社稷可危 矣夫!   确实是是平淡无奇,言之无物,实乃非李贽风格。   李贽何许人也?反正在我印象里他态度激进言辞激烈笔锋犀利,总之,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一著名的“愤青”!文风挥洒自如有社会责任感,他利用当时的流 行小说《水浒》,戏曲《西厢记》等的影响,用批注的方式宣传自己的观点,在 社会上形成了轰动效应,其抨击对象直指朝廷的达官贵人,学者名流,揭露他们 的虚伪狡诈,说他们“平日讲的不去做,平时做的又和他们讲的全不想干”。   李贽的活动时期当为嘉靖、隆庆、万历年间。   譬如他的讽刺:这些道学家们平时只知“打恭作揖”,“同于泥塑”(指朱 子教人习静坐和闭目反思的训练),而当国家“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 色”,以至“临时无人可用”。   湖北黄安大官僚耿定向以卫道者自居,李贽去函,揭露他欺世盗名:试观公 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 子孙。种种利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之谈学,便说 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以此而观,所讲未必公之所行, 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焚书》卷1《答耿司 寇》)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 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 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名,皆大力、大贤,有 忠有义之人可也。(《焚书》卷3)当时有海盗林道乾,率众出没海上,劫夺财 物,官兵不能制。李贽认为,象林道乾这类有才干的人士不受重用,才铤而走险。 如果使林道乾这样的人才“当郡守二千石之任,则虽海上再出一林道乾,亦决不 敢肆”。“唯举世颠倒,故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怀罔措之戚,直驱之为盗 也。”(《焚书》卷4《因记往事》)。   明朝建国到崇桢亡国,共276年,李贽的政治、学术活动时期,正当明王 朝中叶,比起开国时期的盛世,显然走向下坡路,但离明朝亡国还有一百多年。 开国时期的思想家,如宋濂、刘基、方孝孺、姚广孝等人,对新建的统一王朝充 满了信心,如提倡关心人民疾苦,减少农民赋役,惩治贪官污吏等,主张不是停 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能见诸行动。明中叶以后,一方面,政治腐败,宦官弄 权,但也有一批忠贞之士支撑其间,有王守仁、张居正等人整顿人心,振刷吏治, 有戚继光等安边武将,有况锺、海瑞等临民廉吏,使得濒临亡国的明朝政权才没 有很快败落。李贽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但仍对明王朝寄予希望,尚未完全绝 望,对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怀疑。   等到明朝彻底灭亡后,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才从根本上怀疑集权的君 主制度,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又说:“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黄守羲反对君主制的思 想是李贽当时看不到、也不敢触及的。   总之,李贽哲学还属于王守仁学派的体系,是王学在新条件下萌发的具有革 新精神的正统主张。如李贽的《藏书》评论历史人物,把黄巢列入《盗贼传》, 把张角、张鲁列入《妖贼传》。在《昆仑奴》文中说:“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 妇,同一侠耳。”评论戏曲《拜月亭》时说:“详试读之,当使人有兄兄、妹妹、 义夫节妇之思焉……事出无奈,犹必对天盟誓,愿始终不相背负,可谓贞之极 矣。”(《焚书》卷4)   但也要看到:把李贽的批判言论看得过了头,提高到反封建的高度,是不符 合李贽的思想实际的。李贽以孤臣孽子之心,深刻揭露明代社会弊端,揭露是深 刻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则是无力的。李贽的遭遇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 时有进步要求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性遭遇。   说了半天,李贽是谁?哦,李贽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卓吾、卓吾子。   参考文献:   ① 二十四史·明史   ②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宝文堂书店 1983年5月第一版   ③ 学术文化随笔 任继愈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5月第一版   ④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第二版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