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间歇断食能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吗?    ·方舟子·   我以前介绍过“间歇断食”的减肥方法,指的是一天之内只在比较短的时间 内进食,一般控制在8小时之内,其他16小时不能再吃任何东西。简单地说,相 当于一天只吃午餐和晚餐,不吃早餐也不吃夜宵,午餐之前、晚餐之后不能吃任 何东西。这种减肥的方式现在变得很流行。近十几年来有不少研究表明,间歇断 食不仅对减肥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好处,比如能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   但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布了相反的研究结果,认为间歇断食 的方式反而与增加心脏病死亡有关。这项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在中国尤其 轰动,因为是中国人做的。有微信公众号甚至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介绍这项研究: “16+8轻断食‘跌落神坛’!”   看到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它写成论文发表了吗?发表 在什么样的学术期刊上?这个研究结果还没有写成论文发表,现在只是写成摘要 投给了美国心脏学会年会。很多学术机构都会开学术年会或别的学术会议,从事 研究的人只要交钱就可以参加。参加会议就可以提交论文的摘要,也可以做展板 介绍自己最新的成果。主要目的是跟人交流,因为自己的最新发现还没有发表过, 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什么问题。会议现场可以在自己的展板前做介绍,别人如果感 兴趣,或者看后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也许就能发现什么漏洞或给你什么 启发。所以,一般都是让博士生去参加这种会议,去摆展板,让博士生见见世面, 跟业内人士有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以前读博士的时候就曾经参加过两次这种学术 会议,在那里摆展板跟人交流。   不过,这种向会议提交的摘要一般不审稿,即使审稿也审得很马虎,没法认 真审,因为毕竟只是一个摘要而已,跟审论文不一样。所以学术会议上提交的摘 要不能列为自己的发表记录。这指的是国外的情况,中国有很多人把会议摘要列 为自己的发表记录。   因为拿到学术会议介绍的都是比较初步的结果,还不确定,自己也未必那么 肯定,本质上是内部交流,一般不宜向大众宣扬,所以大众媒体本来就不应该报 道这种会议摘要。但也有一些会议的组织者,比如美国心脏协会,很喜欢从摘要 里挑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大的、有颠覆性的、会引起公众兴趣的研究结果发布出 来,向媒体推荐,以增加协会的影响力。   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就是这么被美国心脏协会推给媒体的。它其实只是一个 非常初步的、连论文都不是的结果而已。也没有什么学术含量。它并不是自己做 的调查,而是拿别人的现成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很容易出论文。中国搞生物医学 研究的人很喜欢做这样的研究,就是因为很容易就写成一篇论文发表。   上海交大的这项研究拿的是美国的数据。美国有一个研究营养学的调查项目 “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调查一些人的饮食习惯,再调查这些人的健康状况, 想由此发现饮食跟健康之间的关系。2003年~2018年有4万多美国成年人参与了 这项调查,上海交大的研究从中取了2万人分析。这2万人在入组调查的第一年, 有两次回顾他们过去24小时的饮食情况,包括进食时间。上海交大的人就根据这 两次调查,把这些人按进食时间分组:8小时之内进食、8~10小时之内进食、10 ~12小时之内进食、12~16小时之内进食、16小时以上进食。一般人都在12~16 小时之内进食,就以这一组作为参考,相当于对照组。   因为已经过了十几年,有些参与调查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心脏病、 癌症死亡了,所以就以12~16小时组来对比其他分组,看死亡率究竟是否存在着 差别。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是,只在8小时之内进食(即间歇断食)的人后来死 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正常(即在12~16小时之内)进食的人高了91%,这 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然而,这项研究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们分组的根据是这些人 参与调查的第一年报告的两天的进食情况,并不知道后来是否一直这样进食。那 么,怎么能仅仅根据第一年中两天的进食情况,就认为他们后来一直是这样进食 的呢?有些人有两天吃饭的时间是在8小时之内,就能认为接下来的几年、十几 年一直都这样吗?这很难让人信服。   第二个问题,如果仔细看一下被归到间歇断食(在8小时之内进食)这组人 的情况,就会发现有两个地方比较怪异。参与调查的黑人占8%,间歇断食组的 黑人却占了23%。这个比例非常高,几乎是参与调查的黑人占比的3倍。另外, 参与调查的人抽烟的比例是18%,但间歇断食组抽烟的比例高达27%。虽然在计 算风险时会对种族、抽烟因素进行调整和校正,但这一组有这么高的黑人比例和 吸烟比例,让人觉得被分到这一组的人比较特殊,比如属于社会、经济地位比较 低,或者是不太注意自己健康的人。他们之所以只在8小时之内进食,不是因为 特别关心自己身体的状况,相反是对于饮食根本就不在乎,对于吃什么也不讲究, 才会进食不规律。比较穷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对自己身体状况不在乎的人, 心脏病死亡风险也会比较高,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心脏病死亡风险的增加跟间 歇断食有关。   上海交大的这项研究属于回顾性的观察性研究,是已经知道这些人心脏病死 亡的比例,再回头去找相关的因素。这属于“马后炮”,容易出偏差,所以回顾 性研究质量比较差。观察性研究还有一种属于前瞻性的,就是先调查这些人的饮 食情况,然后跟踪,看以后有多少人因为心脏病死亡。因为在刚刚调查时还不知 道有多高的比例会因心脏病死亡,所以前瞻性研究比回顾性研究可靠一些、证明 力强一些,比较不容易出偏差。但即使如此,它还是属于观察性研究,而观察性 研究只能证明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最多只能表明间歇断 食跟心脏病死亡风险高有关系,但不能据此就说死亡风险高是由间歇性断食导致 的,因为还可能是别的因素导致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增加。要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 果关系,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证据。   关于间歇性断食与健康的关系,现在有不少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人体临床 试验的证据。很不幸的是,这些证据大部分得出的结论都跟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 相反,都表明间歇性断食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即使上海交大的研 究结果以后写成论文发表了,甚至可能在一份比较好的期刊上发表,也不能推翻 以前的研究结果,更何况它现在连一篇论文都不是,只是一个摘要而已。所以, 说什么表明间歇断食已经“跌落神坛”就说得太早了。   我以前说过,关于间歇性断食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了,虽然也有很多的研究, 但是这样的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因为营养学研究要做得非常深入、可靠是非常 难的,特别是很难做被认为“金标准”的人体临床试验。关于间歇性断食有一些 人体临床试验,但都是比较小型的、短期的试验,结果还没那么可靠。所以,对 间歇性断食有什么好处的研究还比较初步,以后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完全有可能 推翻现在关于间歇性断食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结论,得出长期来看对健康有害的结 论。但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仅仅根据一项非常初步的研究,就想推翻那么多研究 的结果,是说不过去的。   2024.03.24录制   2024.05.14整理 (XYS20240627)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