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虚妄吗?》

·方舟子·

            第二章、为什么要有进化论?
                ——从达尔文的贝格尔之航说起


  1831年,当22岁的达尔文作为一个没有报酬的博物学家登上贝格尔号,
开始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时,他是一个言必称《圣经》的虔诚的教徒,他的迂腐常
常引起海员们的嘲笑。是的,他听说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不过在他看来
,那不过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不值一哂。然而,当五年之后他结束航行回到英
国,他的思想完全改变了。这时候,在他看来,《圣经》的可信度比印度教的圣书
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开始着手收集资料,终于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第一个科学理论。他比拉马克走得更远,受到的攻击也更大,然而终身不悔!
在临死前他在自传中自豪地写道:

  “……我这一生中,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为自然科学增加了一些东西更好的了。
对此我已尽力而为,批评者可以说他们想说的任何话,但他们无法摧毁我的这种自
信。”

  当达尔文写下“批评者可以说他们想说的任何话”时,大概没有想到一百年后
会有道貌岸然的传道士造谣说“达尔文后来也后悔创建了进化论”吧。

  要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别提有多难了,被时代抛弃的神创论者尚且不惜造谣歪曲
也不愿承认事实;而这五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达尔文从一个虔诚的教徒变
成了进化论的创建者?

  达尔文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动植物标本,定期运回国鉴定。他发现了许多新物种
,所以微言先生在攻击进化论之前,“欲夺之先予之”,貌似公正地说一句“达尔
文对生物分类自有其贡献”,倒是他的连篇谎言中一句难得的真话。不过,达尔文
要是象当时的许多博物学家一样,终其一生只是这么收集收集标本,分分类,他就
不会被埋葬在牛顿旁边,他的塑像也不会被摆在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分馆的门口了
。

  贝格尔号在南美海域来来回回开了三年多,达尔文注意到,在南美海岸,动物
群和植物群的变化极为明显。比如从阿根廷的Buenos Aires到San
ta Fe,纬度仅仅变了三度,物种却变了不少。达尔文在一小时之内,就观察
到有六种鸟是从前在Buenos Aires没见过的,他心里不免嘀咕:这两
个地方这么靠近,地理环境又那么相似,上帝造物时何必那么慷慨大方,给每一个
地方各造出那么多不同的物种?如果对这样的疑问,达尔文也象现在的神创论者一
样说一句“上帝的意图不是我们能知道的”轻轻打发,那以后就没有好戏可唱了。
幸好达尔文的求知欲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而随着以后的进一步观察,他心中的疑
问越来越大。

  达尔文的另一项任务是挖掘生物化石。在当时,中国还在把化石当成龙骨龙牙
入药,但西方知识界已逐渐认识到化石是从前生物的“遗骸”,从化石中发现的许
多种物种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承认物种会灭绝对于当时的知识界是件很尴尬的事,
因为那等于承认上帝不是万能的,他亲手创造的生物居然还会灭绝。为了给上帝点
面子,法国的居维叶提出了灾难说,也就是说是上帝故意制造灾难来灭绝生物。这
还可以在《圣经》中找到依据,《圣经》不是记载了世界性的大洪水嘛。虽然《圣
经》上说诺亚拯救了所有的生物,把几百万种动物的一对或七对象沙丁鱼罐头一样
都塞进了他那只长150米、宽25米、高15米的大船,在汪洋中和平共处十多
个月(不吃不喝?)后奇迹般地都活了下来,并没有说哪个物种因此灭绝了;不过
灾难说既然会引经据典,也就还不算怎么离经叛道。

  但是达尔文却不能不对灾难说产生了疑问。他在南美海岸挖到了一些树懒和美
洲驼的化石。这两种动物在当地都还生存着,但是比化石小多了。达尔文仔细地探
测了发现化石的地层和周围环境,判断这些化石的年代并不久远,而且没有发生过
大洪水的任何迹象,也没有发生过其它灾难的迹象。一切都显得很和平。那么这些
生物为什么会灭绝?它们会不会变成了现代较矮小的树懒和美洲驼?也就是说,现
代的物种是由以前的不同物种变来的,《圣经》有关上帝创造的记载只是神话?可
以想象,这时候在达尔文的内心中,承认事实和相信《圣经》两条“路线”不断地
在斗争。

  三年后,贝格尔号航行到厄瓜多尔以西约1000公理处的加拉帕格斯群岛,
他在岛上观察了五个星期后,对《圣经》的信仰开始完全破灭!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6个或大或小的火山岛组成的,岛与岛之间的距离往往只
有几公里、十几公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个群岛形成于大约4百万年前,从来
未跟南美大陆连在一起。

  达尔文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动物群、植物群跟南美大
陆很相似,这一点毫不奇怪。仔细观察之后,他就觉得奇怪了:这里的动植物虽然
总体上跟南美大陆的相似,但又有着明显的、与大陆动植物不同的特征,有着许多
特有种,就是说这些物种只在这里有,在世界其它地方都找不到。象这样的特有种
,植物有228种,鸟类有28种,蜥蜴类有32种,陆地蛇类有50多种,鼠类
有4种,鱼类有60种。

  而且,这个群岛的一些岛上,也有自己的特有种,到了另一个岛就找不到了。
象熔岩蜥蜴,群岛总共有七种,除了一种分布较广,其它六种分别只局限于六个大
岛。最引起达尔文注意的是那些巨龟(“加拉帕戈斯”的意思就是龟)。这些巨龟
现在已全部被人类灭绝了,不过在当时,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岛上的沙滩上漫游,总
共有十四种或亚种,而且岛与岛之间的巨龟的形态--特别是龟壳--差别非常大
,以至于岛上的副总督向达尔文吹牛说,他只要瞄一眼,就知道哪只龟是哪个岛上
的。

  我们可以想象,当达尔文坐在沙滩上,看着这些巨龟慢吞吞地爬来爬去,看着
鬣蜥懒洋洋地在岩石上晒太阳,不时地潜入海里吃海草(世界上别的地方再也找不
到有一种蜥蜴是吃海草的),脑子里不时地在考虑在个问题:为什么上帝要在这小
小的角落显耀他的创造才能,他真有必要专门为这里创造出这许许多多独一无二的
物种吗?或者,这里的物种的祖先实际上都是偶然从南美大陆来的,几万年几十万
年后才发生了种种变化,产生了这些丰富多彩的特有种?也就是说,物种其实是可
变的,进化的?他现在开始觉得,只有后一个解释才是合理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还有一些独特的雀类,当时没有引起达尔文的注意。他回国后
,仔细研究了带回来的标本,才发觉这些雀类的形态变化极为奇妙。我们现在就把
这些雀类命名为达尔文雀。达尔文雀在南美大陆也有,但只有一种,而加拉帕戈斯
群岛上多达五属十三种,此外还有一种在几百公里外的可可斯岛。这十三种达尔文
雀粗粗一看都差不多,但身体大小不同,鸟喙的大小、形状差别更大,而它们的生
活习性也是形形色色的。大体可以分为树上生活和地上生活两类,有的吃素,有的
象啄木鸟一样啄木吃虫,有的以巨龟、鬣蜥甲上的寄生虫为生,有的则吸海鸟的血
!而鸟喙的形态正跟它们的习性有关。鸟喙较大的,吃的东西也都比较大;在地上
生活的,鸟喙下部都很深,可以用来压碎种子;在树上生活的,鸟喙的形状刚好很
适于把毛虫从藏身之处钩出来;吸血的,鸟喙又尖又利;吸花蜜的,鸟喙又细又长
;啄木达尔文雀的鸟喙很象啄木鸟,它甚至能使用工具:叼着仙人掌刺把毛虫钓出
来。

  达尔文正确地推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这些雀类都是由南美大陆的那种雀变
来的。现在我们通过比较蛋白质序列,可以推测其趋异发生在大约一百万年前。在
那时候,一小群达尔文雀的祖先被西风从南美大陆吹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这里
它们没有竟争对手,这是一片年轻的、可以自由发展的乐土,树上、地上,各种各
样的生活环境任其选择。一方面,在与大陆的鸟群隔绝的情况下,基因库很小,变
异基因不容易被正常基因稀释,因此它们的后代容易保留变异;另一方面,它们的
后代选择了不同的环境,自然选择迫使它们去适应这些环境,适应的结果使它们的
后代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不同的种类。

  而神创论者对于达尔文雀又有什么样的高论呢?

    “当年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东太平洋赤道上,属厄
  瓜多尔)考察时,发现各个岛屿上的雀类型态不同,共有十三种之
  多。他认为这是因为各个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促使
  这些雀类向不同的方向演化所致。以此为起点,他逐步发展出“进
  化”的观点。但据现今学者重新研究,发现这些岛上的生态条件实
  不足以使岛上的雀类发生这些形态变化。这些变化的真正原因乃是
  各个岛上的雀类只能进行隔离繁殖(雀类不善远飞,各岛之间的海
  域足以使之互相隔离)。各雀群之间没有遗传基因的交流,因此各
  雀群的总体基因内涵(基因库)乃逐渐产生差异,因而造成雀群形
  态上的差别。这与各岛的环境条件无关。如果两个雀群的基因库不
  同,即使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一样,其形态也会有分别。反之亦然
  。达尔文当时并没有现今的遗传学知识,他不能正确理解这一现象
  的真正本质,所以产生了“进化”的误解。今天我们已经认清了事
  实真相,为什么还要沿袭达尔文的错误观念?”
    (微言《进化论之虚妄》)

  我得赞赏微言先生想用现代进化论来批判达尔文进化论的努力,能够引用“现
今学者重新研究”总比造谣的好;不过,不造谣了,歪曲是难免的。隔离繁殖首先
指的是群岛与大陆的隔离,其次才是岛与岛之间的隔离。其实,有些达尔文雀是在
各岛都有的,象小地上雀就分布在14个岛;而每一个岛并不只有一种雀,多则十
种,少则三种。雀类虽不善飞,飞不回大陆,但岛与岛之间区区几公里是算不上什
么的。形态的差别跟环境条件有没有关?当然有关,没有竟争对手和与大陆种群隔
绝就是两大环境条件;而各种不同的形态也是对不同的生活条件适应的结果。现代
进化论在强调繁殖隔离的同时,丝毫也没有低估自然选择的作用。繁殖隔离是起因
,而自然选择则是过程,没有这个选择过程,就没有这样的结果。

  不管怎样,我还是很赞赏微言先生这段自打嘴巴的话的。当他说“逐渐产生差
异,因而造成雀群形态上的差别”时,不管他认为原因是什么,他实际上是在告诉
我们,这些雀类是进化的!既然已经认清了事实真相,为什么还要沿袭神创论的错
误观念,微言先生?


  达尔文观察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物群之后得出了生物是进化的结论,即岛上的
动植物都是偶然从大陆迁到了岛上,又因为适应岛上的环境而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
化,产生了特产物种。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夏威夷、百慕大这类生成的地质时间
晚、从未跟大陆连在一起的海洋性岛屿,可以合理地解释这类岛屿的生态现象。

  海洋性岛屿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跟附近的大陆相同,但是物种总数却要少得多,
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种都有条件从大陆迁到这里。鸟类能飞,爬行类能游,因
此毫不奇怪岛上的高等动物以这两类最多;而没法越过海峡的两栖类、陆地哺乳类
就很少或没有(哺乳类中蝙蝠也能飞,所以岛上往往有蝙蝠)。两栖类、陆地哺乳
类并非无法在这些岛上生存,恰恰相反,它们如果被人为地带过去,往往生活得极
其成功。比如,为了消灭害虫,夏威夷引进了一种蟾蜍(Bufo marinu
s),结果蟾蜍反而在岛上泛滥成灾。从前那里没有蟾蜍,不过是因为蟾蜍去不了
而已。神创论显然无法合理解释为何岛屿和大陆条件相同,上帝为它们造的物种数
目、种类却差别悬殊;更无法解释上帝为大陆造了那么多蟾蜍,却不为附近的岛屿
造一个。

  海洋性岛屿上的物种不多,但是很大一部分却是独一无二的特有种,跟它们在
大陆祖先相比有了形形色色的变化。特有种的多少,也跟生物种类的迁徙能力有关
。加拉帕戈斯岛有28种陆地鸟类,其中有21以上是特有种;而11种海鸟中,
却只有两种是特有种,这显然是我们根据进化论所意料的结果:因为海鸟的活动范
围不太受海峡的限制,还可以跟大陆海鸟混杂,没有生殖隔离,也不用被迫去适应
岛上的环境,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新物种。离北卡罗来纳约700英里的百慕大群
岛有着典型的北美地理环境,人类成功地在那里引进了许多种陆地脊椎动物,但只
有一种蜥蜴是它原有的,是一个特有种。百慕大有许多陆地鸟类,但没有一种是特
有种,原因很简单:它是北美鸟类迁徙的中转站,那里的鸟类并不与大陆隔绝。对
这一些现象,神创论也没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上帝为什么要在岛上对有些种类特别
厚爱,创造那么多的特产种?

  但是这样的结论只适用于海洋性岛屿,而不适用于曾经跟大陆连在一起的大陆
性岛屿,比如英伦三岛,是直到冰川期结束才跟欧亚大陆分开的,英国的动物群、
植物群在总体上跟法国等国一模一样。自然,英国也有一些特有种或亚种,但不突
出。相反地,让我们来看看跟英国大小、气候(两者到赤道的距离相近)都差不多
的新西兰,它距澳大利亚有近两千公里,从未跟澳大利亚相连,是一个典型的海洋
性岛屿,它的生物群就显得非常特别,有许多特有种。新西兰原产的哺乳类只有两
种蝙蝠,其它哺乳类都是后来人类带过去的。鸟类最多,有19目54科250种
,其中只有30多种是人为引进的。虽然澳大利亚有很多陆地蛇类,新西兰却一种
也没有,唯一的一种原始爬行动物(Sphenodon)是特有种。两栖类只有
一属(Leiopelma)两或三种,也都是特有种。这个比较表明,新西兰的
原产生物都是偶然来自澳大利亚,之后又发生变化产生特有种。

  从海洋性岛屿与大陆的生物群的比较,推而广之,可以知道世界上的所有物种
,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它们发源于世界上的某一区域,然后向四周扩散,在扩散过
程中,面临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的挑战和别的物种的竟争,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它
们的后代发生了趋异,进化成各种各样新物种。

  正是通过对生物的地理分布的研究,使达尔文得出了生物是进化的这个唯一合
理的解释。这个结论,又为生物学的其它学科所证实。

(本文中的数据均引自:
Berra, T.M., Evolution and the Myth of Creationism: A Basic Guide to the
 Facts in the Evolution Debate, Chapter One "What is Evolution?" Stanfor
d University Press, 1990.
McGowan, C., In the Beginning: A Scientist Shows Why the Creationists Ar
e Wrong, Chapter Two "Why Evolution", Prometheus Books, New York, 1984.
Dodson, E.O., and Dodson, P., Evolu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Second Edi
tion, Chapter Two "Biogeography",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76.)

(寄自fangshim@student.ms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