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23/01(第三四八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newxys6.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树之语                  § 江一平:树之语          §    ·江一平·                  § 【牛肆】             § 一颗内里活跃的心灵是春                  § 把鹅黄积累成浓绿 刘振墉:马先生          § 我将参与构造 阿 尘:儿子二十岁        § 丰富而热烈的夏 椿 楸:新年快乐         §                  § 你要到秋深的时候 【丝露集】            § 才会赞叹金黄与嫣红吗                  § 我已经陶醉过了 张雪昆:我就是傍晚(组诗)    § 几多撕白的晨曦和花样的晚霞 何军雄:浅夏(组诗)       § 尤其拉:打工夫妻         § 霜雪降临的季节                  § 便是我安详的时光 【网里乾坤】           § 听得见冰清玉洁的深处                  § 许多窸窣作响的挣扎摩擦 李威霆:漫步中的哲史       §       第一~三篇      § 又一个轮回开启 猪小小:二月河美化封建王朝了吗? § 会有许多崭新的芽                  § 带着从我身上洗刷下的 【网萃】             § 汗血                  § 总有一棵两棵 程 鹗: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    § 读得懂      (五十~五十一)    § 我开心的豁牙                  §                  § (2012-8-24写,2022-10-27改)                  § 【网讯】∽∽∽∽∽∽∽∽∽∽∽∽∽∽∽∽∽∽∽∽∽∽∽∽∽∽∽∽∽∽∽ ◆         新语丝网站2022年十大新闻   一、在中国防疫政策180度大转弯,从“严防死守”改为完全放弃防疫措施 后,大批院士、教授死亡。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22年12月死亡16人,而在2021年 12月死亡1人,2020年12月死亡3人,2019年12月死亡2人,2018年12月死亡2人。   二、中国各“防疫权威”编造中国疫情虚假数据,特别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发表论文声称上海奥米克戎感染者80%自始至终都无 症状、仅4%发烧、只有0.065%转重症,毒性远低于流感,为中国政府决定完全放 弃防疫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舟子揭露台湾的“高端疫苗”是骗人的,台湾的疫情数据是捏造的, 为了让疫情显得不严重,让重症、危重症人数大大缩水。   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被发现毕业于“克莱 登大学”,其博士学位的颁发机构爱尔兰欧洲大学是骗人的野鸡大学。   五、瑞士哲学家耿宁(Iso Kern)揭露其中国学生、浙江大学教授倪梁康盗版 出版其整理的胡塞尔文集中的3卷德文版书籍《共主观性的现象学》。   六、学术“侦探”伊丽莎白·比克团队至今已经发现了16个“论文工场”及 其生产的2000多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含有中国作者。   七、方舟子致信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呼吁撤销张亭栋靠剽窃他人成果 获得的未来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主席、委员个个装聋作哑,不予 回应。   八、“学术女神”颜宁在再次“毅然回国”,在科研经费告罄后,宣布辞去 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将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院院长。   九、 北京大学教授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女儿被发现是“科学天才”, 读高中时在其母亲实验室参与五个很不相同的课题,发表五篇论文,顺利考上耶 鲁大学,改学比较文学专业。   十、饶毅自称不仅是神经生物学家,而且是遗传学家、发育生物学家、生物 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而且在这些领域大都达到最顶尖水平。 【牛肆】∽∽∽∽∽∽∽∽∽∽∽∽∽∽∽∽∽∽∽∽∽∽∽∽∽∽∽∽∽∽∽ ◆ 马先生 ·刘振墉·   马先生是我们家房客,我家住后进,马先生住在前排的街面房,   记得傍晚的时候,我正在天井玩耍,被母亲喊进房里,轻声地对我说:“晚 上你跟马先生到乡下去,听他的话,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马先生带我出 门的时候,又喊上他的好朋友、在街头摆香烟摊的孙先生。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 两旁,全是低矮的平房,开着一些小店,这就叫做“街上”。走完青石板路,到 了乡下的一户人家,天好像已暗了下来,这家的里里外外,我没有留下丝毫印象。 大人们喝了一会儿酒后,就拿出一张纸来,要我首先在上面用毛笔画个“十”字。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牢记着母亲的嘱咐,就在马先生指头捺着的位置,手抖抖地 划上了一横一竖,接着在座的几个人也都在上面画了字。办好正事后,马先生他 们几个人再不紧不慢地抿着酒杯,吃着花生米闲聊。   我特别瞌睡,眼皮真有千斤重,脑子里一片迷糊。好几次勉强睁开眼睛,只 看到豆油灯的火头在眼前跳呀跳的,灯头上还结了大大的灯花,灯光只隐约照亮 着桌子大的一片,看不清房间周围是什么样子,总觉得阴森森的,心里有些害怕。   不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喝完酒离开那户人家的,只记得当我醒来时,正伏在 马先生的背上,他驮着我在街上走。一颠一颠的,一会儿我又昏沉沉地睡过去, 什么时刻到家脱衣上床的,一点也不晓得了。   直到我长大以后,才逐渐弄明白那天夜里在纸上画的那个一横一竖的分量。 原来在几年前,我家卖了一块农地,本来写下的是活契,即本人或其子孙,可以 在经济情况好转后,随时赎回来。可是眼前的饥荒实在熬不过去,只好重新写下 一张死契,俗话叫做“卖绝了”,由我这个男孩做代表去签字画押,找回几斗救 命粮。   有一天,大街上的德信泰杂货店,开办刨烟(刨旱烟丝)业务时办酒,马先 生应邀时也把我也带去了。回家时我又早早睡着,中间醒了一下,发现是伏在马 先生背上,正沿着界河边上走。   马先生开着一间小杂货店,卖些旱烟、水烟、表芯纸、原藤丝、竹制农具等 十几种货物。据说他年轻时就从老家来这里学生意,直到成家、盘下门面自己开 店,已住了二十多年。他的本金很少,卖的货,有的是从大街上“德信泰”批来 的,也有的是从石庄镇上的“徐大生”家批来,等卖完了货再去交账,赚个批零 差,蝇头小利,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马先生中等身材,我记事时他已经四十大几了,是个好好先生,不管见什么 人总是客客气气的一脸笑,与周围邻居更加融洽友好。他又乐于助人,我家有事 拜托他,他都能尽心尽力办好。他读过私塾有文化,我的母亲是文盲,仅有的二 十四孝、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知识,多是从马先生处听来的。马先生的女人 马奶奶,性格比较内向,没有生养过小孩,很喜欢我们,待我特别好。   我从七岁起,就食于亲戚家四年。那时正是抗战的胶着时期,日伪军在镇上 筑据点,新四军打据点,几次反复。战争使得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马先生的小店再也无法维持,只好回到他的张黄港老家种田了,所以我回家以后 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这样一位敦厚仁慈的长者,他的形象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我非常希望,能 带上小礼物去看望他,道一声感谢。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他去世或许已经有三 十甚至五十年了。 ◆ 天高任鸟飞:儿子二十岁 ·阿尘·   儿子今天满二十岁啦!二十年前的那个小肉团子,几度春秋,个子已比我高, 力气远比我大,知识也比我更丰富,是大人了!亲爱的儿子,生日快乐!   每年的这一天,总会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前一刻还在享受那个到哪儿都爱粘 着我的憨娃,下一秒就成了一个喜欢独立独行的成人了。可那不可逆转的时光, 也仁慈地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珍贵记忆,一幅幅温馨画面清晰如昨。   二十年前的今天,是一个周五,那一天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你大声哭喊着来 到了这个世界。当粉嫩粉嫩的你被捧到我眼前,幸福的感觉无法形容。触摸着你 胎毛未脱的脸颊,好想告诉全世界,这是我的孩子,我会用生命爱他!从那一天 开始,你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走上了一条有阳光有风雨的人生之旅。而今,时 间过去了20年,那个皮肤皱巴巴的毛娃娃长成了身姿挺拔的大小伙。有你相伴, 每一段平凡的时光都让妈妈充满惊喜、充满快乐、充满感恩!   你第一天去幼儿园,三岁不到,还不会讲话。妈妈放你在教室门口,让你自 己走进去。很多孩子在哇哇大哭,你全程安静,被老师拉着手往里走,身子却反 转往外,双眼一眨不眨地瞅着我。妈妈憋住眼泪,朝你挥挥手。那时你依恋着我, 如同我放不下你。   生命的本真其实很无奈,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慢慢离开父母的过程。 每一次的目送离别,于孩子是成长,于父母则是酸甜交加。你六岁上幼儿园,第 一次坐校车时,我牵着你的手走出家门,一边走一边柔声关照着你:要听老师的 话,对同学要友好,午饭要吃干净……校车停在家的车道口,一小段路却似长远。 终于离车门只有一米了,我放开了你,你排在邻居两个孩子的后面,一步一回头 地看着我,直到上了校车。我看着你背着小书包一颠一颠地走进车厢,鼻子酸涩。 校车离开的那一刻,我抬头发现你坐在靠窗位置上隔着窗玻璃直直地看着我,我 的泪水再也没能忍住往下掉。   再后来,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每一次的分别目送,都是你欢快的脚 步和不回头的背影。而我,也从希望你独立到看着你尝试独立,再见证你真正独 立,既欣喜又心酸。   儿子,你长大的过程中给了妈妈很多惊喜,娃娃时的一个表情,奶声奶气的 一声妈妈,母亲节的一件手工……   去年九月,你开始了勤工俭学,一边上学一边每周打工十多个小时。本来就 不多的最低工资,你却攒着没花一分。我们都开你玩笑:难道攒着娶媳妇?圣诞 的时候,你几乎掏空了所有的存款,为爸爸妈妈姐姐还有两个猫咪买了礼物。整 整十个包装精美的礼盒,占满了圣诞树下的空间,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窝。这个圣 诞,因为你,变得特别珍贵!我们家,因为你,有了更多的爱!感恩有你,其实, 你就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儿子,你善良阳光,真诚努力,有责任感,有荣誉感,越来越成熟,妈妈为 你骄傲!   在你二十岁的今天,妈妈想告诉你,其实妈妈舍不得你长大,舍不得你离开。 可理智上妈妈明白,你长大了,我们做父母的终是要放手。只有自己经受风雨, 人生才会丰盈。妈妈还想告诉你,家永远是你栖息的港湾。当你在外面累了,遇 到困难苦恼了,受到压力坚持不住了,别忘了,爸爸妈妈一直在你长大的地方守 候着你,愿意聆听你的倾诉,愿意做你坚强的后盾。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面前的世界充满机会充满希望,你要继续迈着坚 定的步子,朝着梦想前行!宝贝,二十岁生日快乐! ◆          新年快乐            ·椿 楸·   我坐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啤酒是我唯一的灯笼。屋内灯光偏红色,像冲洗相 片的暗室。四周空气暖和,但气氛却很冷清,可能是疫情的缘故,这家M城当地 小有名气的酒吧,竟在夜幕降临后没有几位客人。   吧台后面站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头发花白,戴着眼镜和帽子,也在独 自喝酒。或是因为百无聊赖,或是因为对我这个外国人比较好奇,老人主动走来 找我聊天。他问我来自哪里。我说中国。他又问中国哪里,离上海近吗。我说不 近,我家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并随手在晦暗的空气中画了个“几”字代表黄河, 画了个走之旁代表长江。从他的角度看,他或以为我在画一只蜗牛。但他并不了 解中国。我见他没听说过黄河,就没有继续告诉他那个我已阔别两年多的家乡在 哪里。   我问他是不是酒吧的老板。他说不是,他是这里的主管经理,在这家酒吧已 经工作二十一年了。他说今天是新年第一天,这座城市的绝大多数酒吧都不开门, 但他决定营业,并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想为那些需要喝上一杯酒的人们带来 一份快乐。   听到这里,我很感慨。过去的两年里,疫情已令无数人沮丧痛苦——时光的 耗散、生计的艰难、健康的折损、亲人的别离,很多人过得都不如意,各有各的 艰辛。有时候,一杯酒能带给人一席话给不了的治愈。   我很幸运,成为您今天的客人,我对老人说。我还告诉他,我偶尔会在夜深 时散步,感受这座城市的静谧,刚才路过酒吧,看见里面有光,就进来了。说完, 我举起酒杯,为了他暖心的话语。我喝的是一款法国本地酿制的印度淡色艾尔啤 酒,方才老人推荐给我的,它入口时有醇厚的苦味,咽下时又有浓郁的麦香,我 很喜欢。   我说今晚音乐很好听,虽然我不懂摇滚乐。老人说,音乐都是他精心挑选的, 歌词的语速与说话相似,适合大家喝酒时聊天或沉思,而很多酒吧都忽略音乐对 品酒的重要性,放的音乐不是太快就是太响。他还告诉我,酒吧的唱片机是老式 的那种,这儿可能是当地唯一一家用老式唱片机播放音乐的酒吧。说着,他领我 来到吧台的远端。我看到后面柜台上的唱片机,还有那巨大的黑胶唱片,它转动 着、转动着,似乎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   我说真好。   言语无法表达我是多么深爱这温馨的场景,以至于我害怕它很快就会消失。 于是我喝完手中的酒后,又点了一杯。这次老人推荐了一款浅色的啤酒,他说这 款酒带有一丝蜂蜜的甜味,和刚才那杯正好形成对比。   我趴在吧台上,望着这杯酒沸腾的样子,它在红色的空气中,泛出晚霞的光 辉。那些勇敢的气泡前赴后继地从杯底升起,终化作白云,仿佛一场倒带的降雨, 让我的时光也倒流起来。是的,在这家酒吧里,我曾有过美好的回忆,和我志同 道合的朋友一起,大家或探讨科研心得,或庆祝学术成果,那些他乡的知遇和共 同的举杯,是人生难得的幸事。如今我还在这里,但大家早已各奔东西,驶向了 不同的城市,有的靠近长江,有的靠近黄河……   啤酒的熄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想再尝点什么,但老人说酒吧要打烊了。 看来我很沉醉,居然一直呆到了午夜十分。我环视了一周,自己已是最后一位客 人,老人这精心准备的梦境,只有我独自一人游弋其中,这让我既荣幸,又伤心。   临走时,我问他叫什么?   让-皮埃尔,老人说。   我本也想告诉他我的名字,但觉得没必要——在M城的十多年来,我其实并 不常来这里,况且我在法国也没有法语名字,说了他也未必能记住。   再见,新年快乐,让-皮埃尔。   再见,新年快乐,先生。   感谢您今晚赠予的一切,快出门时我又回头喊了一句。他站在吧台后面,朝 我点了点头,像是也在感谢我。   随后,我穿上墨绿色的大衣出了门,在告别了红色之后,又融进墨绿的夜里。   2022年1月2日、2月1日,M城家中 【丝露集】∽∽∽∽∽∽∽∽∽∽∽∽∽∽∽∽∽∽∽∽∽∽∽∽∽∽∽∽∽∽ ◆     我就是傍晚       ·张雪昆·   墙上的破钟停留在某个时刻   斑驳的墙知道我是傍晚   来时我很迅速   像白鸟飞翔   去时我很缓慢   像黑鸟蹒跚   我就是傍晚   见白鸟成群   见黑鸟独行   一棵枯树在阴影里挽救秋天   冷霜满山   世界没有了眼睛   只剩浓眉   秋风   天空有一朵孤独的浪花   在打听海的下落   它把辽阔的绝望揉碎   便成了一阵阵秋风   秋风很凉很凉   秋风割人心断人肠   秋风吹拂了山岗   松涛像离歌一样回荡   热爱早晨的人   热爱早晨的人   会被第一束阳光撞醒   起床   飞奔至大山深处   他的胸膛晃荡   晃出一支歌   与沾染露水的鲜花一起摇曳   房屋都有金边   路与路交错的地方   盛开着人类的气息   薄薄白雾遮绿林   几朵云用柔软打败了他更软的心   晴朗染蓝了他的视线   他沿着铁轨回家   天空澄明得可以装在杯中   他在等一些蓝滴下来   好与同样热爱早晨的她共饮   化梦记   身体柔软化   然后渐渐空气化   透明   然后随风流动   各种景色渗入   各种颜色   能染尽染   渐渐有梦的形状   渐渐成为染色的梦   染色的梦   遇到很多很多谜   那些谜循环出现   猜不透   促使梦走回头路   梦回头   却找不到路   只看见路的影子   路的影子飘在风中   有时清晰有时模糊   比梦还像梦   比谜还像谜   夜风是夜的过客   星边食花   还是云中饮雨   都不必再提   无论有过什么   夜风都是夜的过客   夜风带着无限忧愁   看尽花和非花的凋谢   走过柳和非柳的摇摆   江北江南无数沉默的山   都和落花枯树看上去有些像   夜风是灰的   灯光下的夜风是亮的   夜风是灰的   春天里的夜风是轻的   夜风是灰的   秋色里的夜风是重的   马蹄下许多草   夜风是来告别的   一生凝聚成一句再见   无论有过什么   夜风都是夜的过客   枯水期   枯水期的河里有什么   要搞清这个问题   必须沿河观察   裸露的河石里   储存了一道闪电和一匹被雨淋湿的马   河边有几棵树已经死亡   但枯叶里乌云密布   残存的河水很污   河道仍然呼啸着过去的涛声   河的上游有一座高山   在烈日下化为沙丘   有些沙被风吹进残水   下游的残水如镜   映出几个抽烟的人   火一闪一闪   河又枯了一些   如果夜此时来临   抽烟的人比夜更黑   如何把我垒成我们   如果我是石头   我该怎么垒出城市   如果我是水滴   我该怎么聚成河流   如果我是树苗   我该怎么期待森林   如果我是思想   我该怎么熔炼灵魂   古树的年轮里有古时的沧海   我的心里有今天的沧海   我知道世上有另一个我   如何把我垒成我们   我该如何垒出我们   也许我只有两个   还是能垒出我们   会飞的花朵来到荒野   荒野   有黑夜和白天两个屋顶   有春夏秋冬四个房间   风有些凶暴雨有些抑郁   空气也不甜   荒野不是好地方   为什么   那些沉默的温暖的流泪的会飞的花   还是来到荒野   给枯树一般的我的枯叶一般的心   带来了淡淡的蓝   荒野   适合存放月光   那些沉默的温暖的流泪的会飞的花   还没有飞走   和枯树一般的我的枯叶一般的心一起   分享荒野上的月光   决定   若我有愁   春绿使我离开   若我无愁   秋黄使我归来   若我流泪   我将飞向天外   若我流血   我会葬于花海   枯了多少鲜花才得到摇曳   哑了多少鸟鸣才形成宁静   碎了多少灵魂才堆好凝望   走了多少弯路才抵达情怀 ◆    浅夏(组诗)      ·何军雄·   麦浪翻滚。色彩一度高升   攀爬在季节深处的寂静   开始在夏日的稻田里畅游   一些绿色,和麦子一起成熟   在岁月的暗道里沉浮   将夏日的艳阳举过头顶   与一株麦苗不期而遇   涂抹的黄色包裹了青春   用淡雅的色彩描绘   夏日的激情中抒发情感   浅夏时节,所有的光芒   都为烈日开辟着一条航线   荷塘月色   月色朦胧。蛙鸣在夜晚抒情   透过一株荷花的清廉与亮节   三两只蜻蜓在荷塘盘旋   试图将全部美景净收眼底   水面上,一尾跳跃的鱼   打翻了孩子梦中的童话   池塘边的草丛里,一些芦苇   整齐有序,一字排开   月光所能照射到的地方   都有光影的真情抚摸   池塘里,荷花开的正艳   一只蜜蜂,误入歧途   五月情思   麦苗的长势进入青春期   五月,拨开夏天的窗帘   一缕柔和的风,迎着柳絮   飘落成一行行绝美的情诗   五月是最适合抒情的   一缕花香,告知一个秘密   飘过故乡的炊烟   顺着风的方向往上爬   苜蓿花开始招蜂引蝶   将迷人的身姿展现   五月,色彩饱满的面颊上   晕红的羞涩爬满了额头   初夏图   绿树成荫。花朵争奇斗艳   蜜蜂咀嚼着夏日的花香   一丝风,将倒柳的秀发轻抚   和着庄稼的芽苗向外舒展   鸟雀高叫。欢腾在树枝上   唱给季节的一首老情歌   用沙哑的鼻音,将时光拉长   蝉声四起,黄昏被红晕涂染   池塘的青蛙,叫声此起彼伏   一朵红云徘徊在傍晚时分   初夏时节,牡丹的花枝上   一只蝴蝶找到了回家的归途   乡村晨雾   晨曦,一缕阳光探出脑袋   与乡村的晨雾不期而遇   铺就在大地上的苍茫   为清晨的寂静广开门庭   鸡鸭和羊群漫步山林   射过树木的光,穿透山峰   在一块岩石上吸纳空气   一只鸟,从天空飞过   缠住整个山村的腰身不放   和一亩田的情怀叙旧   趴在墙头的一只猫   用一场晨雾的精髓疗伤   牡丹辞   犹如国粹,开败整个五月   在帝王的园林中盛开   一万朵牡丹,如同士兵   在护城河的决口处突围   国色天香。身姿在枝头妩媚   成一种五月独有的情调   夜的漆黑,连同沉静   一同在蜜蜂的嘴角走漏   壮美在庭院的角落   用花香告知季节的秘密   携亿万花朵,与夏日   书写一部盛大的图画   入夏   一声蝉鸣叫醒夏日的耳朵   高悬在空中的艳阳,和着风   将麦浪滋长的消息传送   一株麦苗,将舌尖咬出血来   如同一幅水墨素描   铺就在乡村的田野里   夏日,在苍茫的大地上   迷失了一丝风的柔情   蜜蜂对着花朵吐露心事   徘徊在黄昏的云,镇静自若   搬运粮草的蚂蚁自顾赶路   一场夏雨,淋湿了脊背   青苔   久居山林。隐身于瓦片   狭长的走廊上铸就辉煌   始终在阴暗的角落埋下伏笔   将生活的顽强用绿色表述   占据着台阶,努力向上   铺满整个故居的墙角   吸取着阳光与水分的营养   静养身心,修炼万年   托起乡村的宁静的蓝   以及深藏内心的秘密   遥望城市,握紧手中的绿   用体温,守护着万家灯火   空椅子   有一场风,随时将其吹走   打捞着空气中的静物与空白   邂逅于一缕柔光的背面   抑或是沉静的一片晕红   为春日的色泽疗伤   将楚楚欲动的心事静养   盘坐在一缕青烟中   书写素描般的魅力画卷   静候一段流水雅韵   聆听心灵的歌唱与表白   所有在空中摇摆的风铃   都在一把空椅子旁驻足 ◆             打工夫妻               ·尤其拉·   他天生就缺乏笑容,也不会插诨打科。一张大国字脸,眼睛却很小,鼻子有 点塌,嘴角向下一边吊着。他是那种很正经的、严肃的人,缺少情趣,内心沉闷。 他这么一个沉闷的人,生活在这个处处调情的、消闲的、油腔滑调的时代,有时 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上天搞错了,投胎的时间是不是父母因为各自搭错了车。   他娶了个同样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和自己同病相怜的女人做老婆,她叫屈 琴。29岁,身高1米71,中学毕业,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织毛衣,夏天织,冬天也 织,四季其实都是如此。织很久毛衣,织好了就拆掉。   他就在租房附近的厂子里上班,效益还不错。他是钳工,但手艺一般,只是 经验很丰富。因为他已经四十岁了,换过很多厂子,每换一次都学到很多知识, 但是,没交到一个不错的朋友,因为,他不喜欢和别人聊天,也没有人愿意和他 打趣,说点时髦的流行的事情。   这天,他走出门,把门带好,走出了密集的住宅区。一个大晴天,天上无云。 他去上班的时候要路过一个报亭,可他从来不买报纸,也不看。家里没有电视机, 没有电脑,因为,他不需要这些东西,认为,从那些媒体里,学不到任何新知识。   他穿着一身不入时的灰蓝色工作服,上面还有些污迹的痕迹。在街上,他一 点也不起眼。腿有点八字,走起来稍微有点不和谐的摇晃,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这 一点,每次上街都很不适。他从来不运动,在家里,关了门就立刻躺在床上,累 得什么也不想,顶多想想自己的瘸腿父亲。可父亲的影子相当模糊了,在记忆里 成为一个黯淡的,似乎可以不理会的小小的痕迹。   妻子对自己也没有的热情,自己也不盼望,从来不觉得可恼,反而觉得挺高 兴。他喜欢她默不作声,不爱搭理自己的怪里怪气的样子,往往那时,比如说躺 在深夜的床头,在微光中看着她那张还算光鲜的脸,自己的身体就会有一种隐秘 的骚动的,仿佛是调戏式的欲望。那时,他就会伸出右手一把搂住她的身体,仿 佛伸手抓取了某种非得吃下去的食物。   那时,她的脸上就会生发一种奇怪的、陌生的,这在平时难以看到的表情。 暗淡光线中明晃晃显示着,有时,他觉得这种表情特别古老,家乡,亲人,心里 就有一种兴奋的获得感。她有一头长长的黑发,自然地蜷曲,眉毛也是黑色的, 和眼睛的黑色呼应。鼻子尖带着一个小勾,嘴唇自然地红艳,尤其是搂住她的身 体时,那种血红色在节能灯光下显得很新鲜。   他怎么娶到她的?他常去一家面包铺吃面包和一杯豆奶,尤其是早上。那家 面包铺就在菜市场附近,左边那条路一直走,正好就是他上班的必经之地。那里 一路都是小铺子,卖服装的、理发洗头的、卖百货的、卖烟酒的,还有这家:不 见不散面包店。   一天黄昏,下雨,他走进了面包铺。面包铺来了个新服务员,她穿着似乎不 合身的紫色衣服,在柜台里整理货架上的面包糕点。他走到门边的小桌子那儿坐 下,歇了一会儿,然后起身挑了一袋四只装的小圆面包,面包上洒了白色的椰丝。 那位服务员侧身看了他一眼,这一眼,他当时觉得他等了二十年。   这时,上帝记录了他们的谈话: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郑明光。   你呢?   我叫屈琴。   你好。   你好。   你拿的面包,是我第一次烘烤的,好吃么?   和平常一样吧。   他们对完了这几句台词,然后就没声出了。他的眼睛里认出她就是自己的对 象,而她心里,这个朴实的男人很容易一下子就让自己一见钟情。生活就是由这 类奇怪的事情和醉梦境般的偶遇组成的。当时,他觉得自己上班时的路走得轻快 而不像一段路,仿佛是工厂里的流水线载着自己抵达工厂的大门口。他打了卡, 走进了车间。   工厂有五个联排大车间,还有一个独立的维修车间,一个办公楼。五个车间 是独立的,分别命名为:初级加工车间,铸压车间,电镀车间,装配车间,总装 车间。他在初级加工车间做钳工,主要是负责开料。   在中学的时候,他理科上理解力还不错,学到不少数学和物理知识。毕业后 进了一家煤矿上的技工学校学了两年,出来后就在本地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有 时干电工,有时干杂工,完全不对口,而且,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学,这么干了几 年,就辞工去了沿海地区。   临走的时候,他和自己的父亲、弟弟在屋里说了一些临别的话,兄弟二个都 没什么多余的话说。父亲本来也是个话不多的人,伤过脚。他喝了几杯酒后说: “你也快三十了,就到外边混吧,家里没什么事,不必常联系。”他嗯了一声, 就算是领会了。然后,第二天,坐火车走了,拎了个很小的包,穿着城里人当时 很时兴的黑色夹克,辞工的工资都花上面了。   车间里的人不很多,也就二三十个人,显得很空旷。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 老实,好管理。个别活泼的,也很懵懂,没有一个是喋喋不休,把说话当成一种 乐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很忙。车间的正中央有一个正在缓慢旋转的 流水线,别的厂子里运来的特殊部件都会到这里成批进行加工,有的上螺丝,有 的打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加工设备,流水线的传送带上散布着各种奇形怪状的 金属构件。   天气不是很热,车间里很凉爽。他来到自己的钳工台前,坐上那个油腻发光 的满是锈迹椅子,不声不响地干起来。他抓起一个构件,用尺子量了量,然后放 在流水带上。他离开椅子,转身走到左边的材料房间准备开料。车间的工作气氛 很紧张,另一边的工人都一个劲地干活,因为是计件工资制,谁也没时间磨洋工。   车间主任是个戴眼镜的瘦高个,他绕着流水线转圈子,仿佛他就是转圈子的。 他的眼睛很大,向外凸突着,可他是个深度近视眼,其实他什么都看不太清楚。 他有时会拿起一个构件,有意露出一种惊讶的表情,然后,拿他那朦胧的眼光朝 着大家扫视几秒钟,然后放下,继续绕圈子,这是他的特别习惯,有点毫不容情 的。   他开料很娴熟,材料在他手上很快就变成初级成品。他每天完成的工件总是 所有人里最高的,因此,他的收入不错。以前,他是开吕料,后来,变成了铜料, 工资也随着加了一点。工厂的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订单一年到头都是满的,这 很好。   今天是情人节。下班后,打完卡,他又路过面包铺。他本能地走了进去,店 里一个顾客也没有,他看见了呆站着的屈琴,难得露出一个很浅的笑。屈琴走过 来,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他。他嗫嚅地说:   我住在市场马路对面,二楼,我那儿没什么好玩的,但是,我夜里觉得安静。   我也住在那儿,一楼左边第三个房间。   有空上我那儿坐坐。你也是。   也不知谁这么说了,仿佛是同时说到,两颗心一块儿发声,但是,声音很小。 这时,面包店门外进来几个顾客,他只好出来了,走回家去。一路上,他忽然看 见几只麻雀,一飞一跳地在河涌边的灌木丛里穿梭,看上去那么自由、轻松、喜 悦。就像是特意的,一忽儿就没影了。   他吃了份快餐。八元的,平时都是六元。今天吃干净了,觉得很饱。餐馆老 板给他添了碗汤,他也喝了。晚间的市场周边灯火明亮,夜市的道路人头涌动。 走出餐馆大门,忽然觉得无处可去。瞧见一家店铺门前有人打台球,他就走近去 看。几个时髦的少年正在摸牌赌球,又笑又骂。围观的人很多。   他站在那里,远远地可以回头看见屈琴的面包铺的白色灯光。他这么看了几 眼,觉得应该往那儿走,可是,自己的脚却离开了桌球台,往自己的住地走去。 他在路边买了一条甘蔗边啃边走。觉得自己身上气味不好,打定主意,回去洗个 澡。   洗完澡,他关灯躺在床上。从窗口的破洞里可以看见门前有一道月光在湿淋 淋的走道上浮动,几只夜晚的老鼠叽叽喳喳沿着围墙的墙角跑来跑去。他想起这 就是自己的情人节,情人节这个词,他觉得很有意思。除了楼下走廊上别的屋里 的人洗洗刷刷外,围墙里就没有别的声音了。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女人的皮鞋的 声音,接着门前的月光忽地一闪,走过去了。她大概不会来。他想。   日子就这么一来二往地接连不断地平淡无奇地过去了,然后,两个人相识了, 事情有眉目了,恋情成熟了,婚事办了,有缘的人开始准备厮守,告别孤零零的 漂泊,一切都安定下来,日子呼呼翻过去,凝固在生活的河流里漂流,等着时光 衰老了。   邻居们说他俩是一对奇特的夫妻。她们说,每天,不管白天和夜晚,他们的 屋里总是没有说话的声音,门敞开也是如此。   “房间里没有什么电器,很奇怪。”一个吊肖眼女人对另一个很胖的女人说: “我从来没看见有人不看电视的,他们怎么消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看俩 不厌?哈哈,有意思。”   胖女人说:“人家说不定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情调,也很有意思的。”   她的眼睛也很小,可放出了一束羡慕的光。   “他们也很少出门,买菜都是下班后顺便带的,我看见总是女人弄饭,男人 喜欢躺在床上,就像个懒鬼。那女的也不勤快,她喜欢关着门织毛衣,织好了就 拆掉,不知怎么想的,如果他们有了孩子。”   “有孩子,大概不会吧。”   “怎么不会,那结婚干什么?”   没有谁能回答。即使回答了,谁又在乎呢?   我们扒开窗缝看见的生活也许都不是真实的,而真实的生活,本质上又都陷 于神思恍惚的梦境里,梦的纤维质地极富弹性,那是我们在现实中所触到的真实 的围墙,从那上面剥落下来的古老缤纷的墙皮。 【网里乾坤】∽∽∽∽∽∽∽∽∽∽∽∽∽∽∽∽∽∽∽∽∽∽∽∽∽∽∽∽∽ ◆           漫步中的哲史              ·李威霆·            第一篇 理性的土壤   在开始聊古希腊哲学史之前,如果我们能先下潜一层去看看古希腊哲学得以 形成的人文和地理条件,这或许可以为我们后续的讨论提供一个更牢固的背景理 解。   人类所有的知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它们都凭借着人类先天的认识能力和后天 的经验积累而来。   也是同样的道理,以理性为基础“哲学”会出现在古希腊也不例外,它绝非 凭空或偶然的出现,而是仰赖诸般条件的集结,比如特定的地理、气候、文化、 交通、风俗,才得以出现。   这就类似佛家说的“缘起”概念,所谓“此有故彼有”。   这种思考事物的方式,就是理性的特质,它不诉诸神话与偶然,而是去探究 万物生成的条件和原因。   用理性来理解自身及世界,正是哲学的特质。   那么为什么当全世界的所有民众都在用神话叙事来理解世界时,独独古希腊 人会提出使用理性的方法哲学,最后甚至发展出全面塑造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科 学呢?   这里我先来铺垫一些比较重要的历史时间线。   一般我们所谓的古希腊文明,分成三个阶段;   一,公元前3500多百年前发源自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   二,公元前1700多年前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三,公元前500左右的古典希腊文明(Classic Antiguity)   以上是古希腊,那么关于今天西方文明的历史源流,学界有几种说法,我比 较认同的是以下两种;   一,古希腊+日耳曼+基督   二,古希腊+希伯来+东方 (又称之为H20,Hellenic , Hebrew , Oriental)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说法,古希腊毫无争议的都是今天 西方文明的根源。   而西方文明是今天全球化进程中影响世界范围最广,影响程度也最深的强势 主导文明。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认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避 不开对古希腊文明的探讨。   古希腊人的文明可上溯到公元前30世纪的米诺斯文明。   我们一般后人说的真正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其实主要是指公元前600年至公 元前300年,这短短的300年的古典希腊时期。   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哲人正是生活在这个“轴心时代”。   如果我们再往上追溯,古希腊人的人种和古典希腊文明的根源,其实又受到 更早从中亚的黑海附近,或者如有些学者说的,是从今天正在爆发战争的乌克兰 与俄罗斯接壤的库尔干地区,迁徙而来的古印欧人的影响。   从迈锡尼时期开始的古希腊语,还有后来周围地区的拉丁语、日耳曼语、波 斯、俄语、斯拉夫语等等,都是从印欧语分化出后来的语种。   换句话说,古希腊人和他们的死敌波斯人,在人种上和语言文化上,实为亲 兄弟。   而高加索印欧人的其中一个分支,就是和他们一样大名鼎鼎的亚利安人。   这群雅利安人后来杀到了印度,成为北方印度的统治阶级婆罗门,因此北印 度梵语也是印欧语的分支。   释迦摩尼本人就是雅利安人。   因此释迦摩尼与古希腊人也有着血缘和文化上的关系。   关于印欧人的时代,威廉·房龙在他的《人类的故事》一书中是这样说的: “埃及、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的世界已经存在了近3000年。”   我一直在说3000年前,3000年前。因为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   就在大约3200年前,青铜时期晚期,铁器文明的初期,曾经发生过一场全域 性的旧世界文明大奔溃。   前面提到的那些更早的古文明,自那以后便开始相续落寞。   直到再过了几百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一个崭新的时代才算开始。   至此古典希腊和欧洲的历史,也才算真正开始   这里我们需要动用想像力去想像一下才能切身体会,假如你有幸出生在两千 五百多年前那个天才辈出的轴心时代,在当时你所生活的周边地区,文化、技术 和知识环境绝对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身边早已经存在着好几个拥有三千年历史以上灿烂、伟大的老牌文明的 文化积淀。   比如当时的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波斯、古赫梯文明。它们都有着丰富的 素材共你学习、吸取和比较。   这便是孕育古希腊哲学的爱琴海文明圈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   上述说的这些历史积淀,为古希腊文明的出现聚齐了两个特优的条件;   一,与周边民族相近的语言,有助于彼此的交流与理解。   二,可就近吸收周边的其他古代文明丰硕的知识积累。   不过单凭这些,还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后来的理性哲学会产生在希腊。毕竟 人家周边的其他古文明,不也一样发展了数千年了吗?不也还是各自在用自己的 那一套神话体系来解释世界吗?   那么为什么人本主义、自由、理性、民主这些东西偏偏会出现在希腊呢?   中国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要说到古希腊特 殊的地缘政治问题了。   如果我们摊开地图来看,古希腊那些著名的城邦,比如雅典、斯巴达、底比 斯和柯林斯等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是一个多山、多丘陵、三面临海,即便是 偶有一些小平原,也都布满巨石的地带。   巴尔干半岛的地理环境易守难攻,处处山势险峻、有险可守,到处很容易形 成各据一方的城邦。每个城邦又都有卫城,多的时候,整个爱琴海周围的古希腊 文明圈有多达300多个城邦。   这样的地缘政治条件就决定了,古希腊地区极难会出现所谓大一统的政权。 因为统治的成本极高。   这与一马平川,容易形成大一统的埃及尼罗河地区和华夏大地都非常不同。   古希腊的这些城邦除了各自形成独立的政治体之外,大家也都信仰不同的神 明。彼此间虽然也会结盟,也会出现周期性的盟主。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从属 关系,每个城邦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平等的。谁也没有办法真正的消灭谁。   当时每个城邦的情况是,有时候几千人就能形成一个城邦。人口最多的城市 雅典在鼎盛时期,公民也就不过15万人,再加上女性和奴隶,当时雅典的总人口 也不会超过45万。   处处小国寡民,加上布满丘陵的地貌,古希腊地区的可耕地自然就非常稀缺, 各个城邦都做不到粮食上的自给自足。   粮食供应紧张,那就只能透过生产其他适应这种地理环境生长的产品,再透 过商业贸易,来换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了。   爱琴海地区天然优渥的海港环境,恰好就很方便形成四通八达的海运商业网 络。   这样沿着爱琴海到地中海沿岸,也就自然形成了古希腊城邦独特的经济环境。   一言以蔽之就是,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文明注定不会是大陆农耕文明, 而是天生的海洋商业文明。   商业贸易什么呢?   在当时的古希腊,有所谓的“地中海三宝”,即葡萄、橄榄,和少量谷 物。   新鲜葡萄本身虽然不适合拿来做远洋贸易,但葡萄却可以酿制成葡萄酒。   橄榄也同样可以榨出橄榄油,这些在当时都是价值非常高的奢侈品。   据说当时古希腊人所生产的高质量葡萄酒和橄榄油,可为他们带来的利润比 种植谷物竟然高上15 至 20倍。   再加上希腊人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产品,这就构成了古希腊世界完整的商品经 济优势。   这样,从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岛屿,再到小亚细亚沿岸的城市,乃至北非的 埃及港口,都成了希腊人的海上贸易航道。   许多生活在港口城市的古希腊人从小就会接触到外面世界的不同文明和信仰, 再加上长期经商,导致了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也更加开阔,心态更为开放。   接下来在商业环境中,为了确保贸易能够通畅无阻,各地区买办的商家彼此 之间信任成本就不能太高。   如果大家都不讲信用,那生意就无法做了。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不同城邦的族群之间在做贸易的时候都会讲信用呢?   这就要形成一个有效的信用体系,那就是所谓的“契约精神”。这点古希腊 其实从两河文明那边吸收了不少的经验。   只有当大家都重视契约时,信用才能形成,也才能产生对所有人都最有利的 商贸环境。   既然要形成契约,那么签订契约的双方,身分就必须是平等的。   不能说因为我是宗主国,你是藩属国,所以我们来签订不对等的贸易合同。   既然大家都同意人与人之间彼此都是平等的,那就有了基本的人权思想,统 治者跟公民的身分之间当然也应该是对等的。   所谓领导也只不过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代表的是城邦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境下,在大陆农耕文明常见那种至高无上的“君权神授”就无从 扎根。因为如果要谈神授,那么每一个城邦所信奉的神祇都不同,该听谁的神呢? 这样根本无法构建一个合作的对话平台。   大家要对话,就必须更理性。讲人话,不讲神话。   因此古希腊文明另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度的世俗化,把重点放在人身 上,不是放在神的身上。   这就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本质。   所以后来的罗马人说:“是希腊人创造了人”。   因为在法律面前身分的平等,人就有了自由和尊严。   也就是如此,古希腊每个城邦之间大家都彼此承认外邦人也是人,接着人人 在城邦的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最后大家都自由的同意去恪守一种自己划定的契约精神。   就这样,人本、理性、法治、契约精神和民主政治的雏形条件在古希腊特殊 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就长成了。   到这里,适合哲学所生长的土壤可说是万事具备,只剩最后一股燃起来的药 引了。 第二篇 理性是个什么鬼?   在上一篇里,我透过介绍爱琴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和文化环境描绘了古希腊哲 学出现的背景轮廓。   提到人本、理性、法治、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这些关乎哲学理念的雏形为 何得以发生在古希腊。但我在文末特意漏下了一个催生哲学的最后因素,那便是 严峻的外部压力。   早在第一次希波战争正式爆发的一百多年前,也就是大约公元前6世纪时, 生活在今天爱琴海周边的古希腊各城邦就感受到了来自东方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压 力。   面对波斯帝国这头巨兽,平日里原本相对独立自由,各自为政的几百个古希 腊个城邦,这时候就不得不彼此放下嫌隙,团结起来面对来自东方的挑战。   那为什么古希腊各城邦之间会愿意彼此联合起来对抗波斯,而不是选择加入 更为强大的波斯帝国呢?   毕竟在与波斯帝国的数次交涉中,一开始对方态度也算友善,所开出的条件 也不算太差。最多要求古希腊各城邦称臣,并定期象征性的进贡。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两种文明之间价值观上的矛盾。   来自东方的波斯所代表的是一种帝国主义意识型态,类似薛西斯这些皇帝都 自称是神的代言人,这在习惯了自由的希腊人眼中看来,他就是来统治和奴役占 领区的臣民的野兽。   这和共享自由、法治、民主价值观的古希腊简直水火不容。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同样价值观的古希腊各城邦很自然的也就会选择团结起 来组成联盟,共同对抗波斯。   但问题是,团结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很多障碍。比如最明显的, 古希腊的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所信仰的主神。   雅典有雅典娜、斯巴达有阿耳忒弥斯、德尔菲有阿波罗、奥林匹亚有宙斯。   这种信仰的差异就导致了古希腊诸城邦之间,尽管有了合作的强烈动机,却 没有很好的对话平台。   打个比方。   刚刚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烂的彩虹,咦?彩虹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出现?   关于这类问题,如果有上百个城邦,他们各自的“神话叙事”也就会给出上 百套自己对于彩虹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的解释。   刚刚战场上发生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各城邦在自己主神庙里所卜卦出来的 “神谕”说法又都不一样。   这样子各说各话,协作尚未开始,争论和矛盾已经一箩箩,深度的合作根本 无法展开。   那么既然旧有的“神话叙事”不适用了,这时候大家就需要找出另外一套可 供彼此沟通的对话平台,那自然就是“理性叙事”的对话平台了。   我们只谈大家彼此之间感官经验和理智都可以认识到的现象,在这种基础上 展开对话。   对此,中国著名的哲学翻译家陈宣良做了一个很传神的描述,他说:   “理性叙事就是各自的神话放一边,我们只谈一件事情,大家同不同意如果 我们用刀把头颅砍下来,人就活不了了?同意,这就是理性”   简单来说,就是讲事实和逻辑。   其实关于理性的定义是什么,说法有很多,我这里主要从一个角度来切入帮 助大家了解什么叫做理性;   所谓“理性”,就是人类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认识自然界和解释自然界。   而在这个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未知”和“神话”这一类内 容的协助。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比如今天的人类已经能够发射火箭飞出地球,并准确地 进入火星的轨道,将太空探索器准确地降落在原定的目标地点上。   这一切的实现,要求我们对物理和引力的掌握,对大量环环相扣的数学公式 的运算,都可以精准地用数字表达出来,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不需要借助任 何“神秘”力量的介入,这就是理性。   我们相信人类透过自己的认识能力,能够理解物理、引力、数学背后的规律, 并可以精准的,有目的性地运用这些规律,在实践中证明我们的认识和所推演的 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因此为什么说理性不仅是“哲学”的基础,同时还是“科学”的基础。   认识理性,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认识。   所谓的“非理性”,就是不讲事实、不讲逻辑,违背数学的。只讲感觉、讲 神话、讲立场、讲境界、讲运气、讲宿命、讲主观观点,都不是理性。   关于理性说到这里,我感觉有必要要特别强调一点。今天大家谈话好像只要 一说起理性,就感觉好像代表一种正确性。   好像只要说“理性”就代表绝对正确。   然而事实上,理性只能在一些诸如“是”、“否”、“真”、“伪”之类的 事实问题上做判断。   理性却无法全面回应类似“好”、“坏”、“应该”、“不应该”这一类价 值判断上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把理性用在和生命、个人、社会、情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的问 题讨论上时,我们就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砝码。   就如我前面定义说的,理性只是我们人类的一种能力,一种有助于判别真伪 的工具。   那么理性除了是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它还为哲学的发展贡献了什么呢?   大家或许注意到了,在这里我是一直将科学和哲学拿来并谈的。   关于科学究竟是派生自哲学,还是和哲学同时并生的呢?这是一个极有争议, 可以吵上一整天的话题。   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科学是属于哲学当中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那一系所发 展出来的,透过数学论证万物的方法论。   我则比较倾向于认为科学和哲学是并生、孪生的两兄弟。我在下一篇开始介 绍哲学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的时候,会特别阐述这个观点的来源。   反正这里比较关键的知识是,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它们都是建立在理性的 基础上。   理性的态度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属性,就是高度的世俗化。   在人类古代的历史中,高度世俗化的文明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西方 的古希腊文明,另一个是自春秋以后的中国文明。   虽然这两个文明都有各自的神话系统,但这些信仰实质上并未真的成为它们 社会生活和政治的主导,更多的都是做为一种服务于政权稳定,或作为社会群众 精神依托的一种存在。   与这类偏世俗主义相对的其他文明,比如古代的埃及、玛雅、西藏,甚至后 来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的不理性所导致的极端主义;宗教法庭、人祭、圣战、以 宗教为名的各种压迫可以疯狂血腥到什么程度,这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证。   因为理性讲求的是事实和逻辑,而理性本身又是一种怀疑态度。   我们看哲学中最著名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去 往哪里?”每一个叩问都始于“质疑”。   如果说理性是哲学的灵魂,那么怀疑就是理性的灵魂。   只要一个人培育了足够的理性能力,就像点燃了一盏明灯,他的觉醒很自然 的会让他去怀疑一切非理性的东西。   那么理性思考问题的结果,也就一定会去质疑神话当中的不合理,这必然也 就形成了由理性所主导的社会产生“世俗化”的倾向。   在这点上古代希腊的世俗化又比古代中国更彻底,中国古代社会还需要靠相 信祖宗和君权神授来维系社会稳定。你不能怀疑老祖宗,你不能怀疑皇帝,你不 能怀疑很多教条式的价值观,比如忠君、孝悌、礼仪等等。   不能怀疑和挑战,那就违背了理性要去怀疑一切的天职属性。   因此,中国除了春秋时期曾经有过那一丝短暂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出现过 一丝不连续的,可以勉强称之为“哲学”的一点苗头。中国在绝大部分时候,都 是处于儒法制度下精神相对闭塞的环境。   但古希腊却恰恰相反,因为其海洋文明的属性,他们除了必须时时思考城邦 之间在信仰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同,他们同时也有机会接触更多当时古代世界的其 他文明,大家透过讨论和协商来自治。   这就构成了他们精神世界中价值观多元共存的局面,要求他们把注意力更多 的放在人与人之间的“理性叙事”,而不能选用具有强烈排外性的“神话叙事” 来看待问题。   说到这里,我已经大致把孕育哲学的一些重要条件基本介绍得差不多了。   但事实上我到目前为止谈及的,也都只是哲学出现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我们都不可能完全地将它们之所以会出现的所有原因 完全讲明白,这其中还包含了太多历史的偶然性。   而且哲学当中许多观念的内涵,也从来不是一开始就定义清楚,各种概念也 是在不断的挑战下慢慢趋向成熟。   就拿这一章的主题“理性”来说,如果只是我们上诉谈到的一般意义上的 “理性”,那其实任何地区的其他文明当中都有,只是彼此程度不一而已,但古 希腊哲学对理性的要求,是非常纯粹的。   说到纯粹的理性,除了数学,也不得不提到哲学理性当中还有另一个关键特 质,那就是对“终极答案”无止境的叩问。   在每求得一个答案之后,我们马上要去审视和质疑这个答案,从中再挑出可 被质疑的新问题。   这便是哲学和科学最大的特质,即所谓的“终极追溯”原则。   虽然,这种喋喋不休的追问好像对现世是不能产生实用效益的,但哲学和科 学的理性主义决定了它们无法停下来,一定会不断的去怀疑一切答案。   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终极追溯从本质上看,是“非功利取向”的,它纯粹就是 想知道答案,想获得终极知识,而非作为获取其他利益的手段。   这种态度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今天的科学会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外面还有 什么,不断扩大探索。   再比如科学对微观世界同样也是无止境的探索,先是找到构成万物属性的分 子,然后再往下找原子、电子、质子、夸克、前子,等等,如此无止境的追问下 去。   至于如此追问下去有什么好处?这就根本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了。   这就是为什么从严格的定义上来说,哲学和科学只出现在古希腊,并未出现 在其他的文明。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古代中国来说。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只有应用技术?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没有数学,只有算数、算经之类实用性质的技术?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只有一些触及基础哲学的思想?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点上来回答,那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也很世俗 化,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非常讲求实际和实用的民族。   对我们来说,一种知识,只要够用就好了,你何必去钻牛角尖非要去了解这 个知识和技术背后的原理?为什么还要去找出这个原理背后的原理,一直追问下 去呢?   这在我们看来太不切实际了。   “能用吗?”、“能当饭吃吗?”、“能赚钱吗?”、“有好处吗?”   直到今天的我们,尤其老一辈的华人还是很习惯这样看问题。   我们总把知识当成获取某种功利的“手段”,是“功利性的”。而哲学则是 把知识的获取本身当成“目的”。   这就是古代中国的理性和古代希腊的理性之间的差别,古希腊的理性更为纯 粹。   我再举个很好理解的例子,就好比今天许多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   古代中国的理性,是运用在如何能够最高效率地打好游戏,如何获得最高的 分数。这就够了。中国玩家在游戏里的人生意义就是玩好游戏,成为赢家。   而古代希腊的理性,则是要去“解构”这整个游戏本身底层的源代码,还要 去找出谁在编码?怎样编码?为什么编码?为什么为什么要编码。古希腊玩家的 人生意义是要知道这个游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电影《骇客帝国》的整个故事就深刻地表达出了西方哲学的这种怀疑和追溯 一切的性质。不仅要知其所以然,甚至还要去知道什么叫“知道”,这就是前面 提到的“终极追溯”。   正因为哲学和科学最原始的驱动力是“非功利性”的,那么自然,适合它们 发展的条件就很苛刻了。   不仅需要容得下自由思想的政治环境,还要不断有外界多元思想的刺激,还 要重视理性,还要有钱有闲。   所以历史上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它并不总是在同一个地方不动。而是哪里更 适合它们发展,它们就会转移。   哲学和早期的科学,从公元前6世纪初萌芽的小亚细亚西岸,先是转移到义 大利南部,再到雅典、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港。   后来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自由思想受到钳制,哲学与科学又转 移到了当时思想更为自由的阿拉伯地区,然后再在14世纪文艺复兴时穿回欧洲, 引发了后来哥白尼和牛顿等人的科学革命。   在那一千多年的各个阶段里,哲学和科学都只是书斋里对真理探求有兴趣的 那一帮人的研究对象,它并不是为了服务其他功利目的而存在的,但它结出来的 果实却足以改天换地,造就我们今天多看到的现代文明。   现在很多人印象中科技的发展是被市场利益所驱动这件事,是直到十八世纪 工业革命才开始转变的现象。   但是这种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研发实用性更强的“科技”,而不是“科学” 本身。   这里总结一下,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   一,尽管古希腊是最早利用理性,走出蒙昧,自我启蒙的先行者。但哲学和 科学的出现,实际上是一连串条件满足后被触发的结果,并不是说古希腊民族就 比起其他的民族更为优秀。   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都可以被叫 做哲学,哲学有一系列属于自身范畴内的定义。   比如体系完整的哲学一般都涉及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终极 追溯等等课题。   三,理性是人最重要的内在能力。是指人能够有意识的去认识事物、查明事 实、张开推理的能力。这过程中不需要借助神秘的解释也一样能把事物阐明。   最极致的理性都带有数学和几何性质,比如3+3=6这样纯粹及普遍的真理, 答案是所有人都可经验到的。   从下一篇开始,我会正式介绍古希腊哲学中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 看看理性哲学是如何从懵懂走向清晰的。 第三篇 哲学的第一站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第一个哲学学派,如前两篇的历史背景中所 提及的,最初的古希腊哲学,正是发生最接近东方世界的小亚细亚,这首当其冲 感受到来波斯帝国巨大压力的前线地带。   一说米利都学派,我就想起上个月土耳其程之旅最大的缺憾。   远赴万里而来,分明已经到了距米利都古迹仅有三十多公里距离的以弗所, 却因时间安排不上,和突如其来的一场肠胃病,以至无缘踏足,只能在酒店的窗 口旁吃着泡面,眺望兴叹。   米利都学派的创基人是大名鼎鼎的“哲学之父”泰勒斯,他最著名的事迹便 是透过天文和数学知识,精准地预测了一场日蚀的发生,并预先警告了当时正在 周边交战的两个国家。   果如其言,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一场遮天蔽日的日蚀突然降临。   白日骤黯,吓坏了当时正在小亚细亚的克泽尔河附近交战的吕底亚王国和米 底王国的大军。双方以为触怒了天神,于是便在日蚀下放下武器,签订停战协议, 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战争。   于是公元前585年5月28日这一天,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开始的那一天。   泰勒斯活跃于两千六百多年前今天土耳其境内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他曾 游历过当时地中海世界周边的许多地区,甚至到过当时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 世界文明中心巴比伦和古埃及。   在那里,他除了学习到其他伟大古文明中的大量知识,也发现到原来同一件 大自然中所发生的现象,在不同城邦的神话体系里,竟然会被给出完全不同的解 释。   然而同一件事情,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不同的原因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这种游历各国所带来的多元视野,显然和他后来理性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泰勒斯活跃的时间比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等人早了约七十年,说他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并不为过。   但我倾向于认为泰勒斯是“哲学”与“科学”的共祖,这种观点的原因有二:   第一,先说哲学的部分。   泰勒斯是第一拒绝用神话叙事来解释自然现象,转而用人可以感知到的自然 界中的“水”当作万物之本源来解释世界的人。这代表了人类透过“理性”认识 自然界的开端。   从神话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转向用理性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这便整个是“自 然哲学”的核心要素。   第二,再说科学的部分。   虽然说泰勒斯用天文知识预测了日蚀这点,古巴比伦人也做得到,但他仅仅 透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就计算出一年的天数为365天,还有他透过观察自然, 精准地预测到来年的气候将如何影响橄榄的收成。   他甚至能只透过金字塔的影子,用几何和数学的方式计算出了一千多年来都 没有人能算出的金字塔实际高度,这些事迹背后都蕴含着科学思维的原理。   不借助神话解释,仅仅透过理性和逻辑,就能精准的得出结果高度符合“事 实”的预测。   这隐约已经有了科学思维当中“观察自然、提出假说、检验结果、再调整观 察、提出理论”这个实验流程的雏形。   泰勒斯的出现,等于是把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权从高居在奥林匹斯皑皑雪山上 的众神手里夺取过来,转移到人的手中,用人的经验和常识来解释万物,因此他 也被称之为“科学之父”。   因为他的哲学主要是聚焦在形成自然界万物的本源问题上,他们这一派哲学 家也被称之为“自然哲学家”。   为了方便介绍,我先把“米利都学派”比较关键的几位师徒传承粗略的整理 一下;   泰勒斯 (Thales )   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   阿那克西美尼 (Anaximenes)   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他不算米利都学派,但受其影响极深   反正简单地来记,泰勒斯的后面,跟着一群“阿那”就是了。   泰勒斯所创建的“米利都学派”其特点是一元论,他们试图用自然界当中的 一种元素来诠释万物的起源。   比如,泰勒斯认为自然万物的本源是“水”。   他的学生兼朋友阿那克西曼德,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进化论的那位,则 认为“水”太具体了,万物的本源不可能这么的具体,它应该是更不具相的一种 元素叫做“阿派朗”。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所谓“阿派朗”,也称作“无边际”,是介于实体和本 源属性之间的一种东西,他认为这才是世界的本源。   接着阿那克西曼德的又是学生或朋友,阿那克西美尼就认为 No No No!什 么“阿派郎”?那太虚无缥缈了。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万物的本源应该是“气”,是介于太过具体的水,和太 过飘渺的阿派朗之间的“气”,那才是万物的本源。   再后来,有另一位也是来自爱奥尼亚地区的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显然 也受到这一派的影响,他又提出自然的本源应该是一种叫“知性”(Nous)的东 西,概念酷似后来大乘佛教说的“宇宙意识”。   这位阿那克萨哥拉,正是第一位将“自然哲学”带到雅典的人,也是第一个 提出说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光不过是太阳光反射的人。他后来在雅典还启蒙了 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的兴趣。   从上面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哲学发展的一个很明显的特质,那就 是辩证思想,学生总会推进老师的学说,而不是拘泥于认为老师教导的或传统的 说法就是“不可挑战”的真理。   这就对应到我在上一篇中所说的关键词,“允许怀疑是理性的基础”,这点 比对我们中国传统中普遍盲目“崇古”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对了,请不要再追问为什么总说这些哲学家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 “朋友”。   我之前已经解释过,古希腊人的社会关系和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不同,他们没 有我们那么强烈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师长弟子阶级观念。   古希腊社会中的性别文化和我们现在也不同,在古希腊说“师生”,有时候 是师生,有时候也是朋友、主顾、甚至同性情人关系。   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如果非要用今天的标准来看,那都 属于同性恋。但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价值观里, 那种关系是一种普世的高尚行 为。   还是说回“米利都学派”的这些自然哲学家。   他们用不同的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思路,明显的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在他们的理论里,会清楚地描绘他们所构想的“水”、“阿派朗”、“气” 等物质是如何像物理世界中物质一样,“具象”地一步一步构筑出我们这个世界。   这种倾向也表现在他们之后所出现的另一位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身上。   德谟克里特是科学唯物论的始祖,他在提出“原子论”时,也有同样的倾向, 他会具体地描述原子(Atom)这种不可再分割的物质是如何相互碰撞,构成我们 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就是今天理论物理学最早的原型,   原子论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即已成型。   而就在遥远的东方,当时印度的伟人释迦摩尼入灭仅仅一百多年后,亚历山 大大帝便在公元前326年征服了印度北部的诸邦,开启了这一地区的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富于理性思辨的哲学方法与同样有着“非神论”主张,讲究“缘起” 等思想的佛教一拍即合。   于是古希腊哲思中大量的理论被佛教所吸收,形成了后来的“希腊化佛教”, 更是间接地影响到后来“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一些理论的内涵。   另外说到构成世界的元素,也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五行学说”。   我认为古希腊的这种“自然哲学”和大约同时期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其 实还是很不一样的。   五行学说里的“五行”更多说的是一种建立在“概念世界”中的想像,而不 是实指“经验世界”中的金、木、水、火、土这些物质。   这就导致了“五行学说”虽然形似“自然哲学”,但实质上大异其趣,很难 说得上是一种“哲学”。   比如,金怎么会生水?土真的能够克水吗?难道火不能蒸发水吗?   其中很多描述明显并不符合经验世界的观察,即便放在概念的世界里也很难 解释得通顺。   而且五行理论发展到后来,还被套用到世间万物之上。上至日夜星辰的天文 学理论,下至五脏六腑的医学理论,都要削足适履,生掰硬套在五行的概念之上。   肝为何属木?心为何属火?脾为何属于土?肺为何属金?肾为何属水?理由 居然只是因为它们的颜色。   这些说法不仅在医学学理上根本说不清,也无法被证实。何况,人的重要内 脏也绝对不止有“五”种。   由于中国的五行学说不是建立在经验中可感知的元素上,所以与其说是用 “理性”,还不如说是用一种纯粹的“玄想”来构建理论。   其实,米利都学派的理论当中也有这种“玄想”成份,但它最后却能够形成 科学的最大原因,主要在前面我们提到的思辨传统,老师的理论学说,学生可以 质疑和推翻,再往前推进。   这就形成了纠错和进步的机制,变成一种可以据实发展的学问。   反观中国的五行理论,自打形成之日,已经被“预定”为后人不可去质疑的 先圣传统智慧,不仅被认为是传统的真理不能被质疑,甚至直到今天,还有许多 人将之当作真理,如同宗教一般。   正因如此,五行理论缺乏思辨,缺乏纠错机制的文化特性,最终导致它始终 没有形成一种哲学和科学。   如果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我推荐搜一搜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的《影响 后世几千年的哲学,为何诞生于希腊》作为衍生阅读。   关于米利都学派我就简介到此,这里我简单总结几个要点。   一,米利都学派属于“一元论”思想,他们的思维倾向,是把世界的本源归 结于一种物质,想用“一”来统合“多”。   二,他们关注的,是构成世界的“材质”。   三,这种自然哲学思想具有“独断论”倾向,也就是说出来的说法没有办法 被证实,自己说了算。   (未完待续) ◆ 二月河美化封建王朝了吗? ·猪小小·   和金庸生前身后受到的普遍赞誉不同,对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的评价可以说 毁誉参半,即使在他去世后,网络上也时不时能看到对他的批评:“二月河美化 封建帝王”、“二月河美化帝王将相”这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说法流传甚久甚广, 不管什么场合聊起来几乎都能听到类似观点。我最近读到一篇《二月河欺骗了所 有中国人》(未署名),更是给二月河列举了“十大罪状”:一、二月河是清宫 戏的始作俑者,污染了屏幕,毒害了青少年;二、篡改历史,跪颂皇帝;三、粉 饰太平、天下和谐;四、忽略文字狱;五、从来不告诉读者老百姓有多苦;六、 美化御用知识分子;七、无视民族压迫;八、割让领土、保权卖国;九、歌颂愚 昧;十、价值观腐朽。类似这样的批文我以前也见过一些,但都没留意存档,所 以且拿这篇文章做个靶子,汇总我读二月河的心得,给“二月河美化封建王朝” 后面加上一个问号吧。(作者注:据说史学界对“封建社会”的定义有争议且和 大众说法不同,本文采用大众说法)   清朝皇帝三部曲是二月河的主要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 隆皇帝》这三部书,我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后才找来看的。现在手头已 经没有前两部,只有第三部的电子版,所以本文取材主要来自《乾隆皇帝》,前 两部书中我恰好记得的材料也会用到一些。本文目的是反驳“二月河美化封建王 朝”这个观点,所以只要能够论证他并没有“美化”乾隆朝,也就算大致站住脚 了。   忽略文字狱了吗?   前面提到的那篇靶子文章给二月河列出的“十大罪状”,其顺序和分类逻辑 并不明晰,有一两条读起来莫名其妙。且不管它,先拿出被说得最多的那条“忽 略文字狱”。   其实我只要说出一处反例,就能证明二月河并未忽略清朝文字狱,因为这个 反例太能说明问题了:《乾隆皇帝》第六部第二十一回, 通过阿桂的内心活动说 出“乾隆在文字上头杀人太多”,猜测其是否“杀得有些手软了”。这十几个字 提纲挈领地说出了乾隆在文字狱方面的“成就”,就是杀了很多人,以至于到了 “杀得手软”的程度。   当然除了这句泛泛的话,只要仔细看,书中到处都提到文字狱:雍正朝文官 钱名世因为写诗称颂年羹尧,在年倒台后被追究,革职回籍还不算完,雍正皇帝 命令几百个大臣写诗“赠”给他,其实就是号召官员们都来骂他。而且雍正亲书 “名教罪人”四字刻成匾额悬在钱家大门,地方官每月两次去查看,一挂就是几 十年。虽然受辱,但钱名世总算保住了命,也没遭什么刑罚。而其他因文字、言 论被施加各种刑罚的人就没有他这么幸运,在书中更有不少提及,仅大案就有: 清初庄廷栊案,朱方旦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处理完主案二十余年后,“龙 颜忽怒又降严旨,祸及三百余家文人”),三百家应有几千人,触目惊心啊!而 “雍正朝各派党争中文坛波起,又掀起汪景祺逆书案,陆生楠诗案,查嗣庭诗案, 更有吕留良、曾静、张熙逆书逆案,轰动天下、震惊朝野”。吕曾张案是雍正亲 自审理,并亲书十万余言《大义觉迷录》颁布天下学宫广为宣传,可见其重视程 度。对因文字、言论犯事者的处置和刑罚则包括“戮骨(我没查到这个刑罚的细 节,但不明觉厉)、斩首、凌迟动辄百数”,这些事都是“当今文人亲眼目 睹”……   小说不同于历史,各种材料都是为写作目的所用,不能强求二月河详述康熙 到乾隆这一百多年的所有文字狱事件,才算没有“忽略文字狱”,毕竟他不是在 写《清朝文字狱史》。看了上面这些,就知道二月河笔下的清朝文字狱不是个别、 偶然的,而是普遍、系统性的,其处罚动辄处以极刑,是严厉、惨无人道的。还 能说“二月河忽略文字狱”了吗?   文字狱是当时的文人因文因言而致祸的悲惨遭遇,在二月河笔下,乾隆皇帝 还干了另外一件糟蹋文字的事情,就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对各种文史 典籍的篡改和破坏。乾隆告诉纪昀:“前代史书多有诽谤我朝祖宗的,这次修书 要全部改过来。再向前追溯,凡有糟踏诬蔑本朝先胤的,有在族氏上加犬字偏傍 的,都要改过来。实在回避不了,可以删改。”这个任务让博览群书的文坛领袖 纪昀也犯了难:“历代史书‘糟踏’夷狄乃是数千年陈俗,真可谓盈庭积屋、汗 牛充栋,‘全部改过来’那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再说,这样信笔涂鸦篡改史籍, 后世学者会如何看他这个《四库全书》的总裁?”   删改还是轻的,各省都成立了图书采访局,负责征集各书院、官员和民间藏 书,不止征集,凡被认为内容有问题的统统销毁,仅书中提到的《应销毁书目总 档之十》就包含五十多种,让时任江宁知县的诗人袁枚看了之后嗟讶惋惜:“这 五十余种书目多是海内稀见的孤本,或文稿、或墨卷、或奏疏、或诗词,都写得 美伦清华,自成一家文彩,要上缴已是有些难以割爱,更何况一把火烧掉”,至 于烧掉的理由各种各样:“或有‘夷狄’字样,或褒汉贬满,或只为有钱谦益之 类的‘二臣’为文集写了序跋等”。   没写人间疾苦吗?   文字方面告一段落,再看看靶子文章提到的“粉饰太平、天下和谐,从来不 告诉读者,老百姓有多苦”这几条是否成立。   有人誉《红楼梦》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但在我看来,《红楼梦》如果跟 二月河三部曲尤其是我最熟悉的《乾隆皇帝》比起来,后者要更全、更百科得多。 这部小说是否与历史相符、相符程度有多少且不去管,只从书中内容看:一部 《乾隆皇帝》洋洋洒洒六大本近二百万字,从雍正末年山东德州一个小客栈的老 板和几个伙计吃西瓜起,到乾隆六十年某天刘墉下班回家在街上吃烧饼止,时间 跨了整个漫长的乾隆朝。二月河写就了一系列丰富的社会历史画卷。这些画卷空 间上包括了江南河北、两广云贵、川藏西域、关外台北。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涵盖了朝廷、贵族、官场、文人士绅、工商百业三教九流绿林黑道,有几百个人 物、其中刻画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几十个。   先看看老百姓的生活吧,前面两朝不去管它,只看乾隆朝的六十年,在经过 了康熙、雍正七十多年的努力后,清朝已经从初期一片烂摊子归整得差不多了, 康熙除掉了鳌拜、平了吴三桂等、灭了台湾郑家、初定西北。到了雍正朝再定西 北,全国已经没有大的仗要打。加上雍正除掉了权臣和政敌后,其各项经济改革 措施也初见成效。乾隆接手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江山、充裕的国库和成熟的政府 以及更集中的权力,他的起跑线比乃祖乃父靠前得多,已经算是盛世了。我们看 一下二月河是怎么写这个“盛世”之下百姓生活的。   乾隆的弟弟弘昼去甘肃查贪腐案,问及民生时,地方官莫怀古说:“咱们甘 肃地方儿穷,苦寒地瘠的,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春天再暖一点粮食上不去,再传 瘟,死人的事在后头呢”。再看山西太原:“这个天,年年冻死人、饿死人”。 好一点的山东省怎么样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别说遭这样大灾,就是丰年,也 免不了有冻饿死的”。乾隆下江南,最富庶的州郡之一扬州是其必到之地。是年 冬天扬州下了大雪,皇商马二侉子和当时还是小官的窦光鼐冒雪乘轿出游,没走 多远就遇到一个冻尸躺在路当中,“可怜见的,才二十岁出头呢”,旁边的骡夫 更是司空见惯:“您甭瞧了,这我见得多了,至少过去六个时辰了,一天遇上三 五个不稀奇!”同在扬州、同是雪天,福康安在扬州府衙花厅搂着小妞弹琴喝酒、 吃火锅吃烤猪,而街上就有冻死骨!   这四个例子已经够了,四个点连成一个面,说明了从贫瘠到富裕、从北到南、 从甘肃到山西、从山东到江南都是“年年冻死、饿死人,就是丰年也免不了,见 得多了”。   和珅在山东查案,训斥当地官员:“现在下头污吏横行贪官肆虐,弄得民不 聊生民怨沸腾,江南一个制钱能买三个窝头,山东能买一个,穷人就是买不起!”   绰号一枝花的女“匪首”易瑛和微服出行的乾隆皇帝在南京桃叶渡狭路相逢, 她向乾隆控诉质问:“一个人要活命,每天得几文制钱?大雪封门瓦灶冰冷,烧 几斤柴能勉强度寒?债主上门,驴打滚算利是什么脸色,听算盘珠儿的人是什么 滋味?恶霸赖债,穷寡妇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又是怎样的心境?父母生我,总 不是为了叫我活不下去吧!”   前面说的还算是“个案”,那再就看看大面吧,两广总督李侍尧进京述职, 途中所见令读者胆战心惊:“河工糜烂、水旱蝗灾肆虐、百姓困苦、官吏贪酷横 暴……,灾情最大的是淮北一带,秋天八月过水,庄稼绝收,饥民二十余万逃往 鲁南、江苏、河南、湖广趁食……有的地方几十里地一片荒寒沼泽,村村断垣残 壁不见烟火,有十几个村子人都靠吃观音土过活,拉不下大便撑胀死的人天天都 有。听说皖西山区有开人肉作坊的,穷极人家甚至卖儿卖女卖妻到作坊里供过往 客人食用的,闻之令人毛发倒竖惨淡惶惧不遑宁处”。从广州到北京,沿途各地 无非是湖广江西,江南安徽河南山东直隶,都是相对富庶发达的地方,尚且有如 此严重的、大面积的灾荒饥寒,以至于即使心狠手辣如李侍尧一想起“那般凄惨 可怖的千里黄泛道路上的场景”尚且“脸色变得苍白”,而刘墉也“想着淮北道 上昏鸦饿殍西风落叶的阴霾人世地狱,即使身处暖烘烘的兽炭炉旁,竟一个接一 个打心底里起寒栗儿”……   不管是兵荒马乱还是太平盛世,穷苦百姓都有多种死法,冻死、饿死、被土 匪或官兵杀死。限于科技低下、生产力落后、社会保障缺失,那时的普通人很难 活到八九十岁寿终正寝。书中写乾隆十二年传天花,全直隶境(北京河北天津) 有十万人丧生,包括乾隆皇帝两岁的七阿哥和曹雪芹的两个儿子。人命如蝼蚁, 连“人世地狱”这种词都用到了,这是什么太平盛世啊!居然还有人指责二月河 “没有告诉读者老百姓有多苦”,读书不够认真。   皇帝并非伟光正、高大全   二月河的另一个主要罪名是“美化封建皇帝和御用知识分子”,也就是美化 帝王将相。确实,他对康雍乾几个皇帝的“勤政”、“爱民”、“雄才大略”及 其内阁的敬业描写引发了部分读者的不适:封建皇帝嘛,就应该昏庸暴虐冷酷, 就应该大腹便便五谷不分,就应该好色贪杯爱吃肉糜,哪能从早到晚地批阅奏章 会见大臣关心民间疾苦呢?   要反驳这一点挺难的,二月河确实写了这些内容,总不能否认吧。但是,除 了歌功颂德正面描写,他还是写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先从负面描写说起。   一曰奢侈,康熙和雍正的奢侈描写好像不多,甚至雍正吃饭还很简单,让叫 花子出身的李卫看了都感动泪下。那就以乾隆为例吧,乾隆六下江南,二月河重 点写了其中一次,南巡要修路修桥建行宫,花费巨万。各地官员又以迎驾为名趁 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既消耗财政又滋扰、盘剥百姓。袁枚问“从北京到南京, 一路驿道全用黄土铺平垫实,砸得平如镜实如铁,要多少人力?从德州到苏州、 运河上所有的桥都重修,说是修,其实是拆掉加高好过龙舟,要花少钱?”。刘 墉感慨:“大事铺张了,这要花多少钱哪”。当然,驿道和运河桥梁南巡过后仍 能使用,可算是基础设施投入。但仍有很多银子花在了一次性设施上,比如窦光 鼐哭谏时说的“行宫修造过多,各处官员事上争胜邀恩,事下剥削小民……十万 银两修此行宫,巡幸一过弃置荒芜”。   除了南巡花费,书中还写到圆明园建设,“工程浩大,耗资巨亿,虽银两由 政府支出,但各地采办用料,官员上下其手渔利膏血,终归还是从小民身上着 落”,圆明园工程养肥了和珅这只大老鼠和无数小老鼠。除圆明园还有承德避暑 山庄同时大兴土木。礼部尚书尤明堂劝谏说“山庄也用去七百万,听说还要再拨。 年复一年地这样下去,朝廷有多少家底抖落不尽的?”。上述是大的花销,至于 皇室在生活上的奢靡二月河虽未重点着墨(其实从各种细节描写中仍可看出端倪, 不再赘述),但仅以上三项就足可体现帝王在花钱上的豪横。   二曰“淫乱”,康熙有五十五个子女,雍正有十四个,乾隆有二十七个。一 个女人是生不出这么多孩子的,有权有钱就有女人,皇帝贵为天子拥有四海,当 然可以有更多的女人。然而,他们仍都不满足于公开正常渠道获得的美色,而是 贪心尤不足。比如康熙,他的第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阿秀,本是大臣陈潢的女朋 友。皇帝和臣子争女人,不仅丢份儿还胜之不武。还有,“圣祖爷娶过祖姑姑”, 那就是乱伦了。太子胤礽和康熙的嫔妃郑春华私通,也是乱伦。乱伦在康雍乾祖 孙三代不是偶然现象,雍正的民间私生女乔引娣先是做了他同父同母的弟弟十四 阿哥允禵的女朋友,后又被雍正夺走纳入后宫。就算他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女儿, 难道弟弟的女友就可以心安理得抢来据为己有吗?乾隆则更甚,当上皇帝没几天 就“拉扯前头人”,调戏雍正遗嫔锦霞,导致后者被迫自缢。他和某小臣的夫人 王汀芷也有私情。他骚扰引诱自己小舅子傅恒的媳妇棠儿生下儿子福康安,连窝 边草都吃。他后来又勾搭自己的“二十四婶”……而国舅傅恒和乾隆的二十七妹 也“不清不楚”,乾隆自己的后妃“听说其他兄弟也有沾惹的”,看,皇族的 “伦”都乱到不能更乱吧,“皇室淫乱”这四字在二月河笔下是确凿无疑的。   三曰无情残暴:天家无亲情,当了皇帝就不再是普通人,皇位、权力成了他 们最重要的东西,七情六欲有些被放纵、有些被钳制,人性扭曲残缺。英明雄武 如康熙,也在选择接班人的事情上头疼无奈屡次受挫甚至险些失败,最后十年更 是为此“倦政”,几乎到了无父子、无兄弟的程度。雍正夺嫡成功,但他的一半 兄弟们都先后遭了殃,大阿哥圈禁,二阿哥圈禁,三阿哥圈禁、八九十阿哥圈禁 (还被冠之以猪狗之名)、十三阿哥被康熙圈禁、十四阿哥圈禁……对雍正夺得 皇位功劳很大的谋士邬思道,靠着自己的计策躲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但其他替 雍正做秘密事务的手下如周用诚等,在他夺位当夜即被灭口。到了雍正传位时, 虽然只有三个成年儿子,但他仍不得不杀掉其中一个,以保证弘历能够顺利即位。   父子兄弟之间尚且如此,对于其他威胁到帝位稳固的人更是一个也不放过, 乾隆亲口对一枝花易瑛说“造反,你有一万条理,这一条犯了,就得治你的死 罪”,易瑛好歹也是扯旗放炮啸聚山林劫过皇纲的“匪首”,被官兵烧死并非完 全冤枉,但是那些不会对皇权带来任何实质威胁的“反贼”,比如传说中的“朱 三太子”也被无情屠戮。从康熙八年始,朱三太子就像梦魇里的幽魂一样时隐时 现,成了历代朝廷天子的心病。虽在军机大臣尹继善看来“这连个平常梦话都算 不上”,但康熙、雍正到乾隆,听见“朱三太子”就像半夜遇见了鬼,有一案查 一案,拿一个杀一个从不打个迟疑。就连乾隆的亲弟弟弘昼也对此不以为然: “我算了算,至少也捉过个四个朱三太子了。顺治十七年,康熙六十一年,雍正 十三年。朱三太子活着也一百多岁了,孙子也老了——你们奏吧,看皇上什么决 断,这事是朝廷的忌讳。”仅因一个“忌讳”就杀人无数,二月河并未其掩饰残 暴。   还有一些其它的负面描写,比如人当了皇帝,“金口玉言”也成了铁律,就 算自己说错了做错了也决不能承认遑论改正,在南巡回京路上,乾隆发现因自己 “没说明白”而导致太监传错旨意,然而他“如何肯向太监认这个错?”,最终 还是维护自己的“龙颜”而处罚了当事太监。这样的事例有好几个,举出一个就 够了。   小说里写乾隆初即位就立誓不越圣祖雷池,倘若天赐以年,至六十年一定逊 位养老。尽管他真做了六十年皇帝后仍然恋栈不愿彻底交权,甚至连皇帝玉玺也 是在刘墉再三劝谏下才交给了嘉庆,之后又做了三年的事实皇帝,但他毕竟至少 在形式上做到了皇权交接,遵守了誓言,守住了底线。   皇帝也是人,也有人性弱点,比如好色淫乱、好大喜功、文过饰非、虚荣刚 愎,二月河在这些方面都有描写,没有“为尊者讳”。这比后世的一些颂扬领袖 首长的伟光正高大全歌德文学强太多了。   书中说乾隆在位六十年,“几次蠲免天下钱粮,遵圣祖遗命永不加赋,这样 轻的徭税,自汉唐以来极为罕见”。为了查证,我特意彻夜攻读了《清史稿》中 的“高宗本纪”,全文近11万字全是枯燥流水账,如果不是为了查资料,恐怕没 有人会愿意从头读到尾。经我粗略统计,该本纪内有“赈”字667处,都是类似 “十月放赈”、“赈广西兴安等九州县本年旱灾”、“赈甘肃皋兰等十二厅州县 灾民”这样的内容;有“免”字709处,部分相关内容是免职、免除某项仪式, 但多数也是像“免河南仪封等十三州县被灾额赋。辛卯,上巡幸江、浙,免直隶、 山东经过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壬辰,免直隶顺德等四府属逋赋。己亥,免山 东历城等二十八州县逋赋及仓穀”这样的内容;又有“蠲”字53处,所代表内容 与“免”类似。所以11万字中,就有千余处提到了赈灾、蠲免赋税钱粮。二月河 在书中也多次提到这些事,这虽是对乾隆皇帝的善政描写,不过确有史书记载为 证,不算歌功颂德吧?几百年后发生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三年自然灾害”和三年 新冠疫情人祸,听说过谁被免税、谁被赈济了吗?可能有吧,我不知道。   官场是什么样子   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除了帝王还有各级官场。来看看二月河是怎样写官场 的。先看整体情况:   乾隆皇帝自己就知道很多官场魍魉惯伎,从官员“冒滥报灾,理刑判案时收 受赃银”,到各级官员“贪酷横暴,为鬼为蜮、机械变诈”,“有许多匪夷所思 的花样:刮地皮,从油锅里捞钱,手段堪比捏沙成团,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肥缺有肥缺的办法,苦缺有苦缺的能耐”。   高官们是这么评价官场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如今官场耽玩成习”;军纪 大臣纪昀在奏折里直言:“如今颓风糜烂,官场混浊”;领班军机大臣傅恒: “如今官场上,无官不贪,无事不行贿”;赴山东办案钦差和珅:“污吏横行贪 官肆虐,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军机大臣尹继善:“如今赃官十八九,清官 十一二,有这个比例就算不错了,真动手一个一个按律查拿,清到水无鱼,林无 鸟,官也就没人做了”;活包公、军机大臣刘统勋(刘罗锅刘墉之父):“关于 吏治,自祖龙以来二百七十帝,没有办法”;忠心耿耿的孙嘉淦临死前说“一年 清,二年浊,过了三年死命捞”……   中下层官员是这么认识官场的:皇商马二侉子把做官比作开窑子做妓女, “无论官场文场商场,可以一色说是名利场”;犯官靳文魁对刘统勋诉苦说: “这(性贿赂)是现今官场不宣之秘,并非只有我和老裴这么不要脸。您到福建 访查一下,官员升官只有两门——不走黄门走红门(作者注:没查到黄门红门的 具体意思,结合上下文猜,可能跟性贿赂和杀人有关);湖广巡抚勒敏:“官场 黑暗龌龊”。   以上这些皇帝和官场内部评价,毫不掩饰对整个官场的系统性差评。在二月 河的三部曲中,我没看到任何一处对当时官场整体的称赞和好评。有这么“美化” 一个王朝的吗?   不仅有这些整体上的评价,书中还有几件官员贪腐欺诈的大案窝案:雍正初 年诺敏案,山西全省官员上下串通集体作弊掩饰财政亏空,几乎成功骗过经验丰 富明察秋毫的雍正皇帝。乾隆朝甘肃全省官员侵盗银两案,涉案一千两以上州县 官计一百零二名,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这两个是西北地区,那么东南呢?尹 继善一次就参革江南省贪腐官员一百三十四员,未查出贪腐的只有十二名,“操 守清廉的不及十分之一”。大将军傅恒在成都整顿官纪,一晚上就拿获一百零八 名违纪文武官员。   与这些整体性、系统性的官员腐败违纪相比,再提个案简直毫无必要,不过 偏有个个案值得一提,那就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和珅。二月河对和珅的贪腐细 节描写篇幅不多,但分量足够,第一次是和珅接手崇文门税关总监职务,从库房 清理出价值五万两白银的珠宝首饰装入自己囊中。后又借女管家长二姑之口说 “府里银钱收项也该收敛些子了,我粗算了一下,一天均拉下来十多万——吓 人!”,贪污贪到惊讶手软。一次收受山东巡抚国泰的贿赂就折银八十万两。 “全大清天下的大财政,圆明园、内务府、户部、兵部、各省藩库一笔小账目就 是百万两、大的到上千万,成笔的都拨到长二姑和吴姨姨的账目上,又转进和府 账上……”,而这么大的一个贪官就在皇帝身边,但“左一个诏书右一个圣旨, 要整顿吏治倡廉反贪,竟然一次又一次查不出来(武官海兰察语)”。有这样歌 颂封建王朝的吗?   除了贪腐,官场还有其它严重问题:比如人浮于事,“如今十个人的差使一 个人就办了,一个差使一百个人争”;挑肥拣瘦,边远偏僻的地方不愿去,做官 不到任:“这些县治并不是没有主官,康熙爷手里给他们加俸一倍,雍正爷又加 一倍,拿了养廉银到任上走一道,回省城当寓公,等着再选。已经成了规矩了!”   还有当时的官场文化,书中也有反映,比如对南京迎驾官员的“排名录”, 一枝花易瑛评论说:“官场上的事真有意思,排一张名单,不知要耗人多少心血。 在位的上下有序;下野的,仍旧大小不乱,有点像卖古董,分年代论资地看大小 讲名气毫不错乱”,现时有几个作家敢这么写?   原本是德州一家客栈伙计的小路子,机缘巧合去到军机处打杂,攒到钱后买 了一个小官,后来左右逢源做到了道台,成了半个官场油子。这一节以他传抄的 “首县十字令”结尾吧,这个“十字令”可视为当时的小官指南(首县:更高级 行政单位所在县的县令),全文如下:   红   圆融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小亏空   围棋马吊中平   梨园弟子殷勤奉   衣服齐整言语从容   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民族压迫   开头提到的那篇靶子文章说二月河“无视民族压迫”,这一节就谈谈这个。   清朝皇帝是入侵的满族人,入关满人自然就高过别的民族一等,是有特权的。 《康熙大帝》里就提到旗人权贵跑马圈地,圈的当然是汉人的土地。这种高效的 抢夺方式连康熙皇帝都看不下去,遂下令禁止。然而并非是他发善心同情汉人, 而是因为圈地造成社会矛盾影响了统治,伍次友的上书《论圈地乱国》就说明了 这点。   旗人有特权有福利,“一落草(出生)就注定有份皇粮”,所以很多旗人游 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屑于务农经商做工,连朝廷分给的“最好的地”都不要,转 手卖钱吃喝玩乐,“只会泡茶馆吹牛,养老黄狗栽石榴树,提溜个鸟笼子转悠”。 羊毛肯定出在羊身上,是汉人百姓养活了这些寄生虫般的旗人。这应该算是“民 族压迫”吧?   为了统治的需要,皇帝当然要做出各民族平等的姿态,乾隆公开说“朕心里 并不存满汉之见”。然而呢?还要听其没公开说的话、还要察其行,乾隆皇帝即 位当夜就关上门和他弟弟弘昼说了三个话题,第二条就是“不敢或忘身是满洲人、 血是满洲血这一根本,谨防汉人阴柔狡奸积习浸淫”,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至 于各种具体的满汉分别、歧视、乃至压迫事例书中并不少见,比如乾隆的十六叔 允禄就说过“汉人,不是东西”,真直白。不再一一列举,下面只说几个在书中 有提到的典型例子。   一是“云贵平苗”,清廷派张广泗镇压了苗族人为反抗征粮的起义;二是大 小金川之役,先后四次对金川藏人部落的征剿。本来是藏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也 未必非要以武力解决(岳钟麒语),但为了朝廷的权威和颜面,兴了四次大兵才 彻底平定,花了很多钱,死了很多人;三是对以霍集占为首领的新疆回部争取独 立运动的镇压。这些都是清朝对少数民族的欺凌。二月河何曾“无视民族压迫”?   其它社会现象和困惑   除了前面提到的帝王奢侈、淫乱、残暴无情,官场贪腐糜烂,百姓水深火热 民不聊生外,二月河还写了当时一些其它社会现象。   乾隆一朝跨了大半个十八世纪,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发生了一些大事: 政治上有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学术上,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 体系,科学的成果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技术上,工业革命也开始于这个 世纪后半叶。而这些通过传教与贸易的途径传播到欧美之外,对包括大清朝在内 的地方产生了影响,一个例子是贩卖鸦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乾隆即位时已经 成立一百多年。   二月河书中的乾隆朝,已经能看到这些影响的迹象,比如包括乾隆弟弟弘昼 在内的宗室、官员和富人已经有人吸食鸦片,名医叶天士“就死在这上头”。皇 宫和官员用上了来自西方的钟表(故宫至今有个钟表馆,琳琅满目巧夺天工), 康熙亲自用过西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皇宫里也有了西洋假发和西方裸体 油画。传教士和贸易商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在广州甚至有了专为西方贸易商服务 的买办机构“十三行”。江南富庶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人也做起了 外贸生意,起初开妓院后来经营丝织作坊的曹鸨儿,进一步倒腾洋货,“法兰西 自鸣钟怀表,英吉利的织布机”,后来越做越大,干脆出洋定居菲律宾,做起了 跨国买卖,人称“吕宋国的曹婆子”。就连偏处北京东边通州张家湾的曹雪芹遗 孀芳卿和其闺蜜张玉儿也有工商业头脑:“就这座山子岗地,买下来种桑树,请 南京师傅支起三十架机,你道我们织不出绸缎么?南来的漕船每年都要坏到这里 一百多艘,开个木作坊,专修船只怎么样?如今皇家修圆明园,砖石料有多少收 多少,开个砖厂石料厂的成不成?”   然而,以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级,仍恪守孔孟之道三纲五常等祖宗之法, 但是这几把尺子变得越来越不够用了。外糙内秀、深通装傻韬晦之策的皇商马二 侉子说:“我也读过几本史书。十四进学,十五中举,《离骚》解得,《易经》 读得,先秦诸子文章句读断得,一样的看不透今日世道。历朝以来,只讲田赋粮 税,如今又是亚细亚又是欧罗巴,又是钟表又是瓷器香料儿,外国听说还有铁路、 有火车,我还见过火轮船!这都是前古没有的,叫人没法捉摸,竟和万花筒儿似 的。你想,孔圣人书里没讲读书人在万花筒里怎么修行。白花花的银子从黑眼珠 底下海水似地淌过,有几个能把持得像颜渊、曾参,又有几个男人像柳下惠坐怀 不乱呢?”没落宗室敦敏说“蒙古人家比富,看谁的草场大,牛羊多,汉人比地 多庄院大,西南地儿有个怒族,谁家门外牛头挂得多谁就是富人。江浙如今看谁 的商号大,织机多。六爷(傅恒)上回跟我说,英吉利国人比谁的火轮铁船多, 火轮车多,罗刹国他们都用铁铺路,看谁家门前铁路长……真叫人寻思不来的千 奇百怪。”   然而,乾隆说:“洋人奇技淫巧,拼命修铁路造机器。他那有什么用处?朕 看除了钟表,别的也很稀松。”状元勒敏也说:“万法归一,还得是孔孟之道, 有如日月经天,放之四海而皆准。”文坛领袖纪昀说“银钱是小事,我们中华博 物,除了些富户购置洋货装幌子,买不了他们什么物件”……多么可笑啊,不止 读者觉得可笑,作者二月河自己也忍不住从书后面跳出来直接评论:“这些议论, 我们今日之人听来当然可笑,但当时的人说起来恳切认真,听的人也都觉得是忠 忱谋国之言。”   读到这些,还能说二月河“歌颂愚昧、价值观腐朽”吗?   “勤政”就有用吗?   再次提到“勤政”,这是帝王三部曲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对二月河 的批评火力最集中的方面。先看一些描写,乾隆对康熙、雍正评价说“父祖两辈 宵旰勤政、孜孜求治、夙夜不倦。接着单独提到他父亲雍正“先帝在位十三年, 焚膏继昝勤政求治”,然后又说到他自己“登极以来每早四更就起来办事,每晚 看折子,睡觉不过三个时辰”。至于臣下对皇帝的勤政评论更夸张,如纪昀说 “皇上是何等样主子?圣学渊深,精明强干,历世练达、都是经天纬地、一点也 不亚于圣祖世宗。若论勤政、精力打熬,千古帝王没一个及得上!”   皇帝的内阁大臣们,早期的上书房大臣和后来的军机大臣都不是无能之辈, 尤其乾隆朝,傅恒、阿桂文武全才几乎没有能力短板,作为高管近乎满分。“忠 公能”兼备的刘统勋更是敬业无比,竟至于猝死在上朝的路上。刘统勋的儿子、 家喻户晓的刘墉刘罗锅司法民政经验丰富。纪晓岚是活字典,肉身搜索引擎。就 连贪官和珅也精于理财算账。但这个精英团队那么努力那么敬业,怎么还是搞不 好呢?   官场彻底烂掉,杀多少贪官都没用,皇帝再勤政,内阁再努力,读者仍然从 书中读到:“乾隆心雄千古之帝的壮心,徒具如此雄厚的国力,外不能敉平边乱, 内无以遏制官场败坏,累得七死八活,仍是四面漏风八方走气,也真难过”, “到了乾隆六十年,天下已不同于乾隆四十年之前,不但多事且稍有动荡,动辄 以倾朝之力扑灭”……在《乾隆皇帝》的后半部,我看到的是一个风雨飘摇、摇 摇欲坠的帝国,在其系统内部已经无解。   所以,我读到的是一首挽歌。   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字缝”,我从《乾隆皇帝》字缝里读到是的: 孔孟之道三纲五常没用,励精图治没用、勤政爱民没用、雄才大略没用、武死战 文死谏没用。天下还是动荡多事,鸦片还是要进来,火炮还是要进来,老百姓还 是要造反。这是我换了个角度得到的启示。   最勤政的三个皇帝,仍不能挽救清帝国于烽烟四起、江河日下四面楚歌的颓 势,我的结论至此也出来了:帝王三部曲,其实是帝制的挽歌,即便唱得再美丽 雄壮,然而终究还是挽歌,这不仅是延续二百多年的大清朝、也是从秦始皇开始 的两千年帝制时代的挽歌。这就是大势所趋,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乾隆死后,后面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间夹一个慈禧,清朝一代不如一代。在乾隆死后一百多年,中国的封建帝制终 于结束了。   然而,真的结束了吗?我虽然相信历史从总体趋势上是前进的,但也知道很 多时候会有螺旋、迂回甚至倒退。沉渣会泛起、老鬼会还魂。穿着龙袍的皇帝没 有了,我们仍要警惕穿着西装换个称呼的新皇帝。   那么,二月河到底歌颂了谁?   文学作品对人物的歌颂,产生的效果是让读者对这些人物产生认同、欣赏、 喜爱甚至崇敬,如萧峰、郭靖、射雕中的黄蓉[1]、霍青桐、鲁智深。在帝王三 部曲中,真正能让读者产生此类情感的显然不是主角康熙、雍正或乾隆、也不会 是各代阿哥和格格,不会是美貌的后宫佳丽,更不会是从上到下的各级文武官员 以及社会闲杂人等,因为读者感受不到作者在写这些人物时投入的感情。   《乾隆皇帝》中的一个“另类”是曹雪芹,他在书中有过几次出场,曹雪芹 有天赋有文采、风度潇洒倜傥、品质高洁、不同流合污,他和芳卿的爱情让人羡 慕,和阿桂、勒敏、敦诚敦敏兄弟这些朋友们的友谊真切纯正令人向往,这些朋 友都是世俗中人:官员、宗室、文人,还有普通劳动者。这些世俗之人跟曹雪芹 在一起,也受他感染、显示了积极的情感、舒展的性格、高尚的品质,比如温情、 善良、仗义等。书中写过他几次和这些朋友们的畅饮聚会,每次都会让这些人觉 得暂时从污浊尘世来到桃源尽半日之欢。读这些情节,我有这样的感觉,就像看 一部几乎都是黑暗、阴天、室内各种压抑场景的电影时,突然出现的蓝天、田野、 在微风中摇曳的花朵和伴随音乐的淙淙流水等镜头带来的明媚、愉快感。我的一 个朋友在读完《乾隆皇帝》全书后说,只有涉及曹雪芹的几场描写让他感受到了 温暖和感动。   另一个被二月河歌颂的对象是以莎罗奔和朵云夫妇为代表的金川藏民群体, 他们勇敢智慧、热情奔放、朴实纯真。在书中他们是与朝廷为敌的,为了族群的 生存苦苦抗拒清兵征剿百折不挠,两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们的对手,清朝将 军张广泗、庆复、纳亲这几个人愚蠢、顽固、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完全被作为 反面人物来描写。   此外,就连屠夫的女儿张玉儿和武将海兰察的贫贱夫人丁娥儿,也都比书中 大多数女性角色更让读者欣赏甚至怜爱。读者能感觉到二月河在这些人物时真正 倾注了感情。   二月河歌颂了谁?这一节就是我的答案。   (2023年1月)   [1] 我个人认为神雕中的黄蓉也很可爱。 【网萃】∽∽∽∽∽∽∽∽∽∽∽∽∽∽∽∽∽∽∽∽∽∽∽∽∽∽∽∽∽∽∽ ◆        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           (五十~五十一)              ·程 鹗·   五十 阿斯佩的实验   克劳泽1969年博士毕业时带着他的帆船回到西海岸,曾顺路到加州理工学院 看望他身为著名教授的父亲。欣喜的父亲特意为他牵线搭桥,约好时间去拜见那 里更为著名的费曼教授。   忐忑不安的克劳泽来到费曼的办公室,提起他去伯克利后准备进行的实验。 费曼一听之下很生气,嚷嚷道:“你这是干什么?你不相信量子力学?等你真找 到什么不对的地方再来找我谈。出去吧,我没兴趣。”克劳泽只得悻悻而退。   整整15年后,正忙于巡回讲解新实验结果的阿斯佩也应邀来到加州理工学 院。这一次,他得到费曼的欢迎和友好接待。   阿斯佩知道没有人会愿意抢着做他设计的量子纠缠实验,因而他与西蒙尼当 初一样不着急,从容不迫地慢工出细活。在1975年面见贝尔得到首肯后,他直到 七年后的1982年才发表实验结果。那已经是克劳泽和弗里德曼实验的整整十年之 后。好在他的判断无误,没有重蹈西蒙尼被克劳泽抢先的覆辙。   与克劳泽、西蒙尼的CHSH论文一样,阿斯佩很早就以论文的方式发表了自己 改进的实验设计。在克劳泽的实验中,钙原子受热激发,通过级联辐射几乎同时 产生两颗互相纠缠的光子。它们由光学系统分别导向左右两个方向,通过那里的 偏振片测量自旋态。这如同一对双胞胎在光源处相揖而别,分别到左右两个检查 站各自接受询问。   每次测量时,克劳泽那左右两边的偏振片有着事先固定好的预设方向。那相 当于要询问双胞胎的问题在他们分手时已经锁定。如果双胞胎以某种方式得知他 们将要被问到的问题,他们完全有机会互相通气、协调答案。   为防备这样的作弊可能,阿斯佩在每个测量地点装置上两个有着不同预设方 向的偏振片。在抵达它们之前,光子先经过一个反应速度非常快的开关,像火车 路轨上的道岔一样临时决定让光子去哪一个偏振片。这样,光子在通过开关之前 不可能“知道”它会去哪一个偏振片。当它们各自通过开关时,彼此已经相距相 当地远,而且即刻便进入偏振片。这时,即使它们有以光速联络的手段也也不再 有足够时间协调、作弊。   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让贝尔、科昂-唐努德日和他们那个日渐扩大的小 圈子中所有人激动不已,翘首以待七年之久。   作为研究生,阿斯佩也没有多少资助。他不得不仿效克劳泽的榜样四处搜集、 借用他人的仪器设备。克劳泽还越洋过海地给他送来自己使用过的偏振片,并随 时为他提供咨询帮助,包括修改论文中的英语。   阿斯佩把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笔资金全都用来购置一台强有力的激光器,作 为激发原子蒸汽的能源。那是弗里多年前已经在克劳泽实验基础上做出的改进。 经过多年的调试,克劳泽当年需要几天的辛苦才能采集到的样本数目在阿斯佩的 实验室中几分钟就足以完成。这不仅显著提高实验的效率,也大大增强了数据中 的信噪比和可靠性。   1982年7月,他的论文终于在美国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正式发表。伯克利 的嬉皮士们早在那半年前就得到了德斯班雅的通报。阿斯佩的实验结果毫无悬念。 在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后,纠缠中光子对的行为与克劳泽已经证实的完全一致, 依然违反着贝尔的不等式。   正如爱因斯坦所担心,量子力学中确确实实地存在有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它 可以瞬时地协调相距天文距离之遥的两个纠缠中粒子的行为,完全不受光速的限 制。这个真实的物理现象彻底违背了传统的局域性因果关系——爱因斯坦心目中 所有科学逻辑的能够存在的基石。   1979年初,伯克利那个活跃了四年多的基础物理小组散伙了。卡普拉和祖卡 夫因出书而名利双收的意外成功为这小团体带来心理不平衡因素,不再能继续纯 真地讨论他们的学术和精神升华。随着年轻学生的陆续毕业,他们各奔东西,为 自己的生计和出书计划绞尽脑汁。   但他们依然无法忘怀的是那个实现超光速通讯的梦想。   早在赫伯特之前,小组成员们就已经提出过多种根据贝尔揭示的超距作用实 现超光速通讯的可能方式。如若成功,那会是一个颠覆人类思想、改变世界的重 大突破。他们一边争取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以及形形色色的私立企业、富豪 资助,一边甚至开始了专利申请的程序。克劳泽的实验已经基本证明了量子纠缠 的真实存在,利用其中的超光速联系进行现实的通讯似乎指日可待。   当相距非常远的两颗光子之一因为被测量发生波函数坍缩而进入某一个特定 量子态(比如自旋向上)时,与它纠缠着的那另一颗会瞬时地进入与之相对的量 子态(自旋向下)。如果那里的人——或某种智慧生物——看到那颗光子波函数 突然坍缩为自旋向下,他们可以知道所在遥远的第一颗光子在那一刻经受了那样 的测量。这个信息的得来完全不需要时间,超越了光速。   然而,那里的人要“看到”光子波函数的突然坍缩也只能通过实施同样的测 量。即使那遥远的第一颗光子并没有被测量,这颗光子在被测量时也会发生波函 数坍缩,随机地显示自旋的向上或向下。因此,只是看到光子波函数突然坍缩并 不能确定那是来自远方量子纠缠的信息,那也可能还是自己在本地的测量结果。   克劳泽和阿斯佩之所以能够证实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因为他们是“高高在上” 的观察者,可以同时操纵着两颗光子在不同地点的测量方式,然后比较它们的结 果。   只在一颗光子所在地点的观察者仅靠自己无法区分远方的消息和本地的坍缩。 他们必须事先与对方的测量人员沟通,确定测量的方式方法。然后在事后对照他 们的结果。否则,他们所看到的量子态充满了噪音,无法分辨来自远方的信息。 显然,他们这样的沟通、对照只能通过电话、电报这一类工具进行,是一个无法 超越光速的寻常通讯方式。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核工程师埃伯哈特(Philippe Eberhard)在1978年发 表论文,系统地论证了这个逻辑的瓶颈。他也是基础物理小组的常客,在同伙们 的兴致勃勃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给他们当头浇下第一盆凉水。量子力学的非局 域性并没有违反狭义相对论,超光速通讯仍然是痴心妄想。   赫伯特还是不甘心。他那个利用光子线偏振和圆偏振两个不同量子态进行信 息编码的假想试验已经以论文预印本的方式流传甚广。他自信这个别出心裁的精 巧设计已经成功地绕开了埃伯哈特发现的局限。但也在那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 意大利物理学家吉拉迪(GianCarlo Ghirardi)也对这一问题发生兴趣,在仔细 分析赫伯特的论文后找出了他的另一个纰漏。与当时许多类似的设计相同,赫伯 特忽视了经典的光束与量子的光子之间的区别。   半波片随圆偏振光转动是一个宏观、经典的过程,可以由麦克斯韦的电磁波 理论描述,即光束中携带的角动量传递给了半波片。相对于由几乎无穷多光子组 成的光束,单一光子的自旋角动量极其微不足道,无法被半波片察觉。的确,根 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半波片需要有无穷大的质量才能具备探测到单一光子 自旋角动量的灵敏度。当然,质量无穷大的半波片根本不可能被光子或任何力量 推动。因此,赫伯特的实验设计压根就无法应用于微观世界中的光子。   1979年11月,吉拉迪和他的合作者里米尼(Alberto Rimini)、韦博 (Tullio Weber)也正式发表论文抨击赫伯特的设想。在最后的总结中,他们特 意说明如此大张旗鼓是为了重申超光速通讯不可能是最基本的物理规律,要彻底 终止这一无谓的争执。   赫伯特没有气馁。他独自冥思苦想不到一年就卷土重来,又提出一个改进版 的设计。   问世20年后,激光已经成为物理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利用爱因斯坦最先提 出的受激辐射原理,激光名副其实地是一个“光的放大器”,可以同时产生大量 处于同一个量子态的光子,形成完全“相干”(coherent)、整齐如一的激光束。 在赫伯特看来,激光器就是他本职工作中日常打交道的复印机,能够将一颗光子 “复印”几百万份。这正好能解决半波片无力探测单一光子自旋角动量的难题。   在新版设计中,赫伯特不再直接用偏振片或半波片测量到来的光子,而是将 这颗光子引进激光的共振腔,用它作为“原件”复印出几百万颗一模一样的光子。 它们形成宏观的激光束,却又都处于与原来光子一模一样的同一量子态。这样, 他不再需要担心灵敏度问题。恰恰相反,他有足够的光子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测量: 比如可以将光束等分成两份,分别用偏振片和半波片测量其偏振态。   如果偏振片发现光子自旋向上和向下的数量相同,而半波片也发现光子左旋、 右旋的数量等同,那说明到来的那颗光子处于随机的叠加态。它的波函数在自己 这边的测量之前没有坍缩过。亦即,遥远的对方尚未进行测量,没有送来信息。   如果偏振片发现光子自旋都是向上,没有向下的。那时半波片依然会报告光 子左旋、右旋的数量相等。这个情形说明那颗到来的光子在己方测量前已经处于 自旋向上的本征态。那是因为它远方的纠缠同伴已经被用偏振片测量过,那边的 光子波函数坍缩为自旋向下,造成这颗光子的自旋向上。   反之,如果偏振片发现光子自旋向上、向下的数量相同,而半波片发现光子 都是左旋的,就说明遥远的对方使用了半波片测量,那边的光子进入了右旋的量 子态。   如此这般,赫伯特便可以做到在不需要与对方事先通气、事后对比结果的情 形下完全获知那一边的测量情形。假如那边的人分别用偏振片、半波片作为 “0”、“1”的编码工具,就可以像计算机网络一样传递实用的信息。而这个传 递过程没有任何时间延迟,实现了超光速通讯。   赫伯特兴奋地把这个新设计命名为“闪光”(FLASH)。那是“第一个激光 放大的超光速连通”的英文缩写。这一次,他把论文提交给始终关注这个领域的 《物理学基础》杂志,并循惯例将预印本在同行中广为寄送。   1981年10月,惠勒携夫人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邀请来到中国访问讲 学。那是半个世纪前海森堡、狄拉克、玻尔相继访问中国后西方一流量子力学专 家的再次来访。中国业已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废待 兴、朝气蓬勃时期。   惠勒在北京、上海、合肥做了一系列学术讲演,向与世隔绝几十年的中国科 学家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新前沿。自然,他也着重讲解了自己提出的“参与式宇 宙”概念和“延迟选择”假想试验。   在中国进入“科学的春天”那个年代,玻姆、贝尔、西蒙尼、克劳泽这些长 期被忽视的量子力学持不同政见者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量子之春。在维格纳、惠 勒、德维特、德斯班雅的不懈推动下,EPR、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这些非主流 概念开始进入常青藤下的象牙之塔,在惠勒的课程和各种学术讲座、会议上登堂 入室。越来越多的主流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量子物理中的确还存在有根本性的基 础问题。   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盖尔曼已经因为发现基本粒子的夸克结构赢得 1969年诺贝尔奖。他在那个年代也开始趟入这一谭混水,撰文控诉:毫无疑问, 发展量子物理合适的哲学表达被耽误了如此之久,完全是因为玻尔给整整一代的 理论物理学家洗了脑。   作为“觉醒”的新一代,他们与新时代的嬉皮士殊途同归相映成趣。   阿斯佩的实验结果正逢其时,没有再像十年前克劳泽那样只是石沉大海无人 问津。   大功告成后,阿斯佩来到旧金山湾区访问度假。克劳泽经常带着他扬帆出海, 在加州的蓝天白云下商谈量子力学。他们也热烈地讨论赫伯特的超光速实验提议。 虽然都觉得难以置信,他们也想不出辩驳的理由。   但阿斯佩的清净日子没能过多久。他已经因为自己的实验成为一时的学术明 星,不断地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讲学邀请,包括费曼所在的加州理工学院。   在那里,已经久经沙场在讲台上游刃有余的阿斯佩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最 后,他提起曾经读到过的一篇论文,其作者似乎在不知情之下独立地推导出了贝 尔的不等式。然而,那位作者却无法判定那个奇怪的结论是否说明量子力学存在 有麻烦。为此,他在论文中写出了一段弯弯绕绕不知所云的议论。说着,阿斯佩 在投影仪上展示出那个作者莫名其妙的话语。然后,他才显示该作者便是在座的 费曼。   讲台下的教授们面面相嘘,直到听到费曼自己发笑之后才敢随之哄笑不已。   讲座结束后,费曼热情邀请阿斯佩去继续讨论。在那间克劳泽曾被驱逐的办 公室里,两人相谈甚欢。费曼还专门找出自己的论文原稿,证实阿斯佩引用的确 实是他的原话。阿斯佩离别后,他又专门去信表达钦佩之意。   费曼自然不是一个“闭嘴”的角色。但他在量子力学中最擅长的还是针对具 体问题的计算,曾先后发明了路径积分和费曼图等方法协助、简化计算的步骤。 在巴西时,他对玻姆的隐变量尝试丝毫没有兴趣,更觉得艾弗雷特理论中会出现 无穷多个大同小异的世界属于荒唐透顶。无怪乎,克劳泽那时也没能得到他的青 睐。   但在自己发现类似贝尔不等式的关系之后,费曼对阿斯佩的实验有了更为深 刻的认识。在那个量子力学的火热年代,他意识到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有着本质 性的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对此,费曼也找出了一个独特的 视角。   五十一 鬼魅般的量子态   费曼曾经担任第一个教职的康奈尔大学自1920年代起就设有一个传统的“麦 森吉讲座”(Messenger Lectures),定期邀请各门各类杰出学者来校讲授人类 文明进步的新思想。历年的主讲者大多数为人文学科明星,科学家只是偶尔才露 面。物理学家密立根、爱丁顿、奥本海默、冯·卡门曾经在这个讲坛上介绍科学 进展。1945年时,中国学者胡适(Hu Shih)也在这个讲座上登台,宣传东方文 化。   1964年,费曼受邀走上了这个讲台。那年他46岁,尚未获得一年后才会有的 诺贝尔奖。但他也已经成为超越科学界的公众知名人物。由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授 课记录编辑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刚出版不久,正在成为最畅销的物理教材。他 也开始频繁在电视节目中露面,为大众普及物理和科学知识。   在康奈尔大学,费曼在大礼堂里每天一小时地接连做了七场演讲,诠释物理 学的特点。英国广播电台特意全程录像,将其制作成广为传播的电视片。演讲内 容随后也以《物理定律的特征》为题出版成书,风行一时。   直到第六场时,费曼才提起量子力学。他开宗明义提醒这大概会是最为困难 的一堂课,因为“我想我可以放心地宣布没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学”,引起哄堂大 笑。   当然费曼并不认为他自己也不懂量子力学。他只是发现人们——尤其是他面 对的非物理专业普通大学生——接触这部分内容时总会不断地发问:“可它怎么 可能会是这样?”:电子、光子怎么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为什么它们就不能同 时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他们觉得量子力学不可思议,是因为它无法与日常的经 典世界类比。对费曼来说,这只是一个心理障碍。   40年前,刚刚发现不确定原理的青年海森堡也曾对爱因斯坦、玻尔等老一辈 发出过同样的抱怨:量子力学难以接受,只是因为它无法用人类既定的语言描述。 在康奈尔,费曼劝导更新一代的大学生不要拘泥于试图“懂”量子力学。他们应 该搁置满腹狐疑,放弃以自己熟悉的概念做类比的方式。如果他们摒弃这样的成 见,接受一个全新的世界观:那微观的量子态“是会这样的”,就可以体会到那 个世界非同一般之奇妙。   这其实也是一个“闭嘴、计算”式的忠告,只是他的听众不用亲自动手计算, 只须接受专家的计算结果。作为物理学家,费曼自己却不能只是这么诗情画意地 看待量子力学。他必须计算、理解。其实,他早年发明的路径积分正是在用熟悉 的经典力学类比奇葩的量子力学:量子的运动是所有可能的经典运动以其作用量 为权重的总和。那个发现不仅成为理解量子力学的一条新思路,也为模拟、计算 量子世界提供了一个实际途径。   量子电动力学的成功更令费曼对量子物理充满自信,足以在康奈尔演讲的几 年后二话不说将立场不坚定的克劳泽拒之门外。   当阿斯佩1984年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时,他见到已经不是20年前在康奈尔讲台 上眉飞色舞的费曼。在1970年代,费曼经常应邀参与旧金山湾区嬉皮士们举办的 各种半学术、半社交聚会,一起讨论量子力学问题。他的视角也在改变。   “计算”一直是费曼的乐趣所在。无论是在中学、大学还是跟随惠勒的研究 生时期,他都以能够熟练对付各种复杂数学计算著名。在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 划中,他负责了多项繁琐的计算任务。他曾将那里的年轻人组织成“人肉计算 机”,流水线般地完成编程式的计算步骤。   现代电子计算机在1970年代的急速发展也引起了费曼的注意。他与麻省理工 学院的计算机教授弗雷德金(Edward Fredkin)一起钻研用计算机模拟物理世界 的方法,通过弗雷德金发明的保持时间反演对称的“逻辑门”(Fredkin gate) 取得很大成功。但费曼终究还是发现这个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模拟经典的物理世界, 对量子世界并不完全适用。   1981年,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次计算机技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他提出 一个新颖的设问:通用计算机可以模拟物理吗?   接下来,他解释利用“0”和“1”编码的计算机能够完成的逻辑运算有所局 限,不可能模拟出量子物理中的一些特性。他所列举的量子特性其实就是贝尔早 已发现的秘密,即量子世界中存在有违反贝尔不等式那样的超距离纠缠行为。费 曼发现那样的行为无法用以经典物理学为依据的计算机直接模拟。   如同阿斯佩后来引用他在论文中的支支吾吾,费曼不敢肯定他的这一发现是 否对量子力学本身形成问题。但他为计算机无法模拟真实、自然的物理世界非常 忧虑。好在他天性乐观,没有在遭遇这个负面答案时止步不前。他紧接着就提出 一个独特的设想:能不能发明出一个更新式的计算机,一个按照量子力学规律运 行的计算机,以此直接模拟、计算量子的世界?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由此出现在人类的视野。   1982年,德布罗意迎来他的90岁生日。狄拉克也在那年80大寿。他俩成为量 子力学第一代创始人中硕果仅存者。那年,物理学界在美国、西欧举行一系列会 议,总结、交流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量子纠缠和贝尔不等式也不再被回避,成 为很多会议中的正式议题。因为惠勒的推荐,年轻的祖瑞克(Wojciech Zurek) 和伍特斯(William Wootters)也在这些会议中穿梭,大开眼界。   当惠勒来到得克萨斯大学时,祖瑞克和伍特斯已经是那里的研究生。他们在 惠勒开设的量子力学课上才第一次接触到那些被主流教程忽视、埋没的内容,意 识到在量子力学那令人目不暇接的计算背后还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基础性内容。两 个好朋友不由分说,都选取了这方面的学位课题。   时代已经开始改变。祖瑞克和伍特斯分别在1979和198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没 有因为他们从事的研究领域遭遇麻烦。祖瑞克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了两年博士后, 然后获得国家实验室的正式职位。伍特斯则在历史悠久的威廉姆斯学院任教。他 们正成为量子力学基础领域的新一代理论专家。   但在1982年,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赫伯特那个超光速通讯实验设计。   赫伯特的FLASH论文还没能正式发表。但其预印本已经广泛流传,成为那年 会上会下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除了赫伯特自己和他身边个别的嬉皮士,没有物 理学家相信存在超光速通讯的可能。自从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以来,狭义相对 论经受了无数的实际检验,业已成为20世纪诞生的现代物理学中最为成熟、无懈 可击的新理论。   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以及光电效应、布朗运动、质能关系——的 那个奇迹年,他还是瑞士专利局中的“二级技术专家”,整天审批着无穷无尽的 专利申请。为了节省时间干私活,他只要看到属于“永动机”(perpetual motion)式的发明总会不假思索地予以枪毙。热力学定律赋予他那样的信心,绝 对不会出现差错。   80来年后,他自己的狭义相对论也具备着同样的地位。《物理学基础》杂志 首先将赫伯特的论文交给以色列的佩雷斯(Asher Peres)审阅。他读后立即下 了结论:这篇论文肯定是错的,因为其最后结果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但好在赫伯 特提交的是科学论文而不是专利申请。佩雷斯花了几天时间,没法找出其错误所 在,不得不致信《物理学基础》建议发表。他的理由是如果他自己花费这么多时 间而找不出漏洞,这篇结论错误的论文应该具有发表价值。也许它会启发其他物 理学家进一步的思考,不仅能找出问题,还可能从中获得更有价值的新成果。   已经找出过赫伯特原始设计毛病的吉拉迪是另一位审稿者。他收到新论文后 又很费了一番心思。经过长达几星期的思考,他终于找出了设计中的问题。如释 重负的吉拉迪草草写就一个简短的审稿意见,建议杂志不予发表这篇不现实的论 文。   《物理学基础》收到一正一反两篇审稿意见无所适从,只好让赫伯特再作修 改,然后找新的审稿者定夺。在那段时间里,赫伯特的论文预印本就像薛定谔的 猫,以既死又活的状态在物理学家中引起越来越大的兴趣。   祖瑞克在加州理工学院发现聪明绝顶的费曼也对赫伯特这个实验设计束手无 策。在参加那年的一系列会议间隙,祖瑞克与经常在旅途中成为他室友的伍特斯 一起苦苦地思索、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将赫伯特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拆分 开来细致地分析,寻找任何可能违反物理定律的蛛丝马迹。在许多不眠之夜后, 他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赫伯特FLASH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用激光共振腔作为“复印机”,将到来 的那一颗光子复制成百万颗处于同一量子态的光子。激光作为光的放大器,这一 功能已经众所周知,并没有问题。但实验室中的激光所放大的只是宏观尺度的光 束,不是单一的光子。因而现实的激光也只是一个经典仪器。   如果需要复制的“原件”只是一颗光子,量子力学这时又会插手干预,使得 激光的放大结果变得不可预测。假如到来的是一颗自旋处于右旋偏振态的光子, 它所处的状态同时也是自旋向上和向下两个线偏振态组成的叠加态,各有50%的 可能。这样的一颗光子进入激光共振腔后产生的激光束却不会像赫伯特想象的那 样是一半的光子自旋向上,另一半光子自旋向下。与进行线偏振测量的结果相同, 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束有50%可能完全由自旋向上的光子组成,也有50%的可能则是 全都是自旋向下的光子。   于是,这样的光束在下一步用偏振片进行线偏振测量时所显示的结果不会是 来自远方的信息,而只是出于本地的这一随机结果。也就是说,赫伯特的设计中 所测量的至少一大半完全是噪音,无法达到他的超光速通讯目的,   恍然大悟之后,祖瑞克和伍特斯写出了论文。这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一个 简单应用,除了反驳赫伯特的实验设计似乎没什么价值。他们没有多想,将这个 颇具好奇性质的论文寄送给不那么引人注意的《美国物理杂志》发表。那是一个 面向物理教学的刊物,只是最近刚刚也跟着新潮流整理发表了一批与量子纠缠有 关的论文。自然,他们同时也给同行们分送了预印本。   不料,惠勒看到到预印本后急忙打来电话,建议他们立即撤稿,稍作修改后 改投最富盛名的《自然》杂志。他告知这两位刚毕业不久的小年轻他们所作的是 一个重大新发现,应该广为人知。为了更为引人注目,惠勒还帮他们拟就一个新 的论文题目:《单一量子不可克隆》。   1982年8月,祖瑞克和伍特斯将他们按照惠勒建议修改的论文送交《自然》 杂志。短短两个月后,它就随着《自然》传遍了世界。当时,赫伯特自己的论文 还没有正式问世。   祖瑞克和伍特斯当时不知道,就在他们寄送论文的一星期后,荷兰物理学家 迪克斯(Dennis Dieks)也向那里的《物理快报》提交了论文。他做出了同样的 发现。   在意大利,吉拉迪看到《物理学基础》杂志最终发表了赫伯特论文后暴跳如 雷,接连写信兴师问罪。还是在看到祖瑞克、伍特斯和迪克斯的两篇论文后,吉 拉迪才意识到他只是在审稿意见信中提及他发现的问题实在是太过于掉以轻心, 没有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重大价值。亡羊补牢,他与韦博合作撰写了论文。但他们 的论文发表时已经比祖瑞克、伍特斯和迪克斯他们晚了整整一年。   因为惠勒的远见和机智的论文题目,“量子态不可复制”这一新发现被称作 “不可克隆定理”(no-cloning theorem)。在量子力学中,这是一个既合情合 理又出乎意料的发现,意义远远超越赫伯特的那个实验设计。这几篇论文的作者 们都以他们各自的角度证明这是一个普适的结论,是量子力学的线性可叠加性的 必然结果。它完全否决了任何利用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实现超光速通讯的可能性。 量子力学中的超距作用固然鬼魅,却并没有破坏它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和谐。   也许九泉之下,爱因斯坦终于能松上一口气。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量子态的可叠加性带来了薛定谔那只猫的既死又活, 成就了量子纠缠。却也正是这个可叠加性遏止了量子态的复制,保证其不违反狭 义相对论,以此粉碎赫伯特等嬉皮士实现超光速通讯的美梦。或许,量子态本身 比量子纠缠更显得鬼魅。   赫伯特论文审稿者佩雷斯也大松一口气。他总算没有无谓地为一篇错误的论 文开了绿灯。果然如他所愿,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的启发性,成功地促成一个 新的重大突破。   赫伯特在完成他的FLASH论文后不久辞去他的技术性本职工作,专心照顾自 己的小家庭。他们一度穷困潦倒,依靠救济为生。1985年,他终于出版了自己的 处女作《量子实在:在新物理学之外》,获得成功。在这本书里,赫伯特罗列了 量子力学当时存在着的不同诠释,计有八种之多。哥本哈根诠释只是其中之一。   那是《物理学之道》出版的十年之后,这个题材的书籍依然经久不衰。借着 畅销的大好势头,赫伯特又相继出版了《比光还快:物理学中的超光速漏洞》和 《基本精神:人类意识与新物理学》。他这三本书回顾总结了他和伯克利基础物 理小组在嬉皮时代的经历、研究和探索。书的内容从它们的题目上便可见一斑。   1983年,惠勒和祖瑞克联名编辑的《量子和测量理论》出版。那是他们在惠 勒讲授量子力学课程期间所收集的这方面经典论文之荟萃,发行后大受欢迎。这 本书里自然包括了爱因斯坦和波多尔斯基、罗森的EPR论文以及玻尔反驳他们的 回应论文。忙中出错,他们把玻尔那篇论文的页码顺序印乱了,却居然很久也没 人注意到。或者新时代的读者早已不关心玻尔的观点和论据,或者玻尔那习惯性 的循环往复即使打乱了顺序也丝毫无异。   两年后,贝尔的定理第一次出现在正式的研究生物理教材中。   (待续) ※※※※※※※※※※※※※※※※※※※※※※※※※※※※※※※※※※※ 本期编辑:紫弦 本期校对:自如 审 稿:古平、太蔟、应帆、紫弦、自如、笨狸、程鹗、方舟子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newxys4.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加入xinyusi@google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