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4/12(第二五一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8.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疑惑                  § 张雪昆:疑惑           §    ·张雪昆·                  § 【网讯】             § 从中午的阳光里杀出了黑夜                  § 吓跑无数眼球 【牛肆】             § 信还是不信                  § 信 刘振墉:义务教育的异化      § 要舍弃真理 刘泽勇:不过一泡童子尿      § 要舍弃常识 Logan Qian:挥杆的快乐      § 要舍弃规律                  § 不信 【丝露集】            § 要舍弃现象                  § 要舍弃感受 黄镇坤:走过村子的风       § 要舍弃经验 水过河:空的哲理(10章)     § 夜在阳光下奔涌 何葆国:父亲的永生楼(续)    § 像真的一样                  § 像假的一样 【网里乾坤】           § 信还是不信                  § 梦还是清醒 阿 W:茅房停宝马,造句踏格律   §                  § 【网萃】             §                  §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 §      中国(六十九-七十三) §                  § 【网讯】∽∽∽∽∽∽∽∽∽∽∽∽∽∽∽∽∽∽∽∽∽∽∽∽∽∽∽∽∽∽∽ ◆ 以下摘自央广网12月11日报道《陌陌上市前夜创始人遭网易炮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总有新奇在身边”,这是移动社交软件陌 陌近来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语,昨日(10日)起,陌陌CEO唐岩遭遇老东家网易 的的炮轰事件备受关注。网易公司昨天发布声明,公开指责陌陌CEO唐岩在网易 工作期间存在“私创陌陌”、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子公司输送利益,丧失职业操守 等问题。此外网易还称唐岩于2007年因个人作风问题被警方拘留10天。   而抛开这枚炮弹本身不谈,外界第一眼看见的,其实是网易开炮的时间。拥 有1.8亿用户的陌陌,即将于今天(11日)即美国东部时间12月11号在纳斯达克 上市。网易炮轰的时间恰逢陌陌上市前夜。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里,舆论的 关注点也就从对唐岩的指责转向了探讨网易对待前员工的态度上。   网易前总裁、陌陌早期投资者李勇发微博称,网易在对待前员工上,是一个 “奇葩公司”。网易方面则回应称,声明仅针对唐岩本人,并非陌陌公司。网易 炮轰陌陌,是陌陌创始人太出格,还是网易对于前员工创业不爽?此外,网易选 在陌陌在美上市前夕发难是巧合吗?   对于陌陌创始人唐岩来说,2003年12月到2011年9月,一共7年零10个月工作 履历上,留下的都是网易的烙印。当他离开的时候,已经是网易的总编辑。网易 昨天突然公开发布声明,炮轰唐岩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网易认为,唐岩当年还是网易的人就办了陌陌,涉嫌打着网易的 旗号发家。网易门户前总裁、陌陌早期投资者李勇却表示,他当时是唐岩的上司, 唐岩的创业得到了上级的许可。一位网易的前员工,唐岩曾经的同事——普惠理 财副总许宇萱证实了李勇的说法。   许宇萱:唐岩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因为涉及到工作交接,他早就想要辞职, 因为工作交接问题被留下来一段时间,并不是因为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创业。   网易公关负责人给中国之声的独家文字回复称:“唐岩在上班时间创业,一 定是对所在网易公司承担的职务不尽心尽力,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问题。”   第二宗罪:网易认为,唐岩在职期间,向其妻子创始的广告公司输送了上百 万元经济利益,涉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败,严重损害网易公司权益。网易的 前员工许宇萱说,网易早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   许宇萱:调查的结果是正当的,报价是公正的。调查的结果不涉及利益输送, 他做了一个公司,和其他公司做了一个比价,事实证明没有任何所谓的利益输送, 如果当时有问题,早就处理了。   对此,网易公关负责人表示,“唐岩和自己妻子的公司签合同进行合作交易, 这突破了职业底线,无关报价与公司能力。”   第三宗罪:唐岩的个人作风问题,这点引起了更多的争议。网易方面透露说, 唐岩曾个人作风问题于2007年被警方拘留10日。许宇萱说,唐岩的个人作风问题 应该不是网友怀疑的嫖娼,网易对此并未说明,却在三年多后才表示正在调查。   许宇萱:当07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管理层,消失十天你网易不知道么。当然 不是他讲的作风问题,首先无论嫖娼或者别的,为什么网易不能直接说出是因为 某某问题,而做这样的表述,网易指责的态度就有问题。   对此,网易公关负责人表示,唐岩未就此事向公司如实通报,给公司带来了 声誉上的损害。   陌陌公司昨天正处在上市静默期。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抛开事实本身和双方 恩怨,网易选在在此时向前员工发难,并不大气。   商业价值总编张鹏:这些事为什么在今天来探讨这件事情,而不是更早的时 候在发生的时候,值得探讨,这个事儿是不是有必要。   在互联网界,并不乏从网易辞职后创业成功网易前员工,对于翅膀渐硬的前 员工们,网易被指奇葩公司的说法被部分前员工转发。对此,网易公关负责人表 示,“从网易离职创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对唐岩发表声明,这才是应该思考 的一个问题。”   互联网法律专家赵占领认为,不排除网易已经通过调查获得了一些事实依据, 但如果捏造事实将对唐岩和陌陌公司的名誉权造成侵犯。   赵占领:你的声明必须有事实依据,不能捏造事实。网易公司跟唐岩可能存 在一些恩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对方造成影响,最好的时机就是上市前。   许宇萱说,网易提出的“有态度的门户”这话就是唐岩在职期间力推的,但 网易对前员工如此的态度,令她感到遗憾。   许宇萱:大家离开网易还是心存感激的,网易还是有良好氛围,但是很遗憾 网易做了一次很失败的公关战。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网易的炮轰对于陌陌的上市进程不会造成影响, 但可能会影响陌陌的股价。网易公关负责人强调,声明是针对唐岩个人,并不针 对陌陌公司。 ◆ 以下摘自《纽约时报》中文网2014年12月3日报道《他是中国互联网的掌门 人》。   香港——周二,当一次重要的中美互联网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时,中国共产党 一名负责宣传工作的中年官员将与众多科技行业高管、美国官员和网络名人汇聚 一堂。   这名官员名叫鲁炜,或许看起来与这里格格不入,实际上却肯定会引起关注。 作为中国互联网监管领域的新领导,他是美国互联网企业进入利润丰厚的中国市 场的掌门人,也是强硬的新网络政策的代表。在这项新政策中,中国宣称自己有 权屏蔽网站、审查内容,以及追踪境内用户的活动。   对美国人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微妙地走钢丝。但是对于鲁炜来说,这是他发 挥的时刻,而那些认识他的人也认为,他会充分利用这一机遇。   54岁的鲁炜习惯发表充满套话的枯燥演讲,与那些创建了网络行业的新一代 商人迥然不同。然而,他负责监管这一行业,并与这些人进行着频繁的斗争。   不过,在升任中国互联网掌门人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对网络和社交媒体的 力量拥有精准的认识,同时也证明了自己擅长一门历史更悠久的艺术——通过操 纵舆论来使共产党获益。   鲁炜在2013年接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并于今年5月成为以国家主席习 近平为首的一个权力很大的互联网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自那以后,他进一步加强 了中国网络审查的力度,而它原本就是世界上最繁复的网络审查制度。   通过在一系列私人会议上发布严厉警告,以及发起严格限制一些人网上账户 的行动——已导致一位网络名人被捕——他给中国相对自由的社交媒体上的活跃 人物套上了枷锁。在他的监管下,政府加大了屏蔽国外网站的力度,并颁布了新 的规定,限制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功能,加强对流行视频网站的审查。   今年6月,在伦敦的一次贸易会议上,他理直气壮地为中国需要进行更严格 的网络控制进行辩护。10月,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又直白地表示, Facebook不能指望在中国不受限制的运营。   “我既没有说它不可以进入中国,也没有说它可以进入中国,”鲁炜称。 “外国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我们的底线就是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我们现在 不能允许的是,既占了中国市场,挣了中国的钱,还来伤害中国。”   上个月,他爱发声、说话直、好热闹的风格在主办中国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时显露无疑。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政界人士、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 以及许多西方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   会议在以白墙建筑为特色的水乡乌镇召开。他与一位古巴电信官员一起抽雪 茄,穿着运动服在乌镇快走运动,还为了火速赶往邻近的杭州市迎接总理李克强 而取消了一次演讲。   曾与鲁炜见面的一个人说,“他扎下了帐篷,试图让每个人都进来。”   “他非常自信,是个明确无误的政客,”此人表示。因为与鲁炜会面属于私 密性质,他不愿公布身份。“他吸烟、喝酒、睡得晚、起得早,是个工作狂。他 就像马戏团的总指挥,想要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处理无数事情,而且他对 此相当擅长。”   鲁炜还传达了一条信息,预计那些本周在华盛顿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的人也 将会听到。他反复唿吁,在互联网方面“尊重国家主权”,声称各国有权根据自 身的意愿,管理境内的网络。   这个立场与人权组织和商业利益团体所宣扬的观点产生了冲突。前者认为, 自由的网络表达是一项基本权利,而后者唿吁,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应该享有平等 的市场机遇。   职业生涯的早期,鲁炜曾在官方媒体新华社的广西分社担任社长。在这个职 位上,他善于表现的天赋引起了北京总部的注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出的领 导抵达机场时,他会确保有一辆公务车到飞机的舷梯下迎接。   不久,他先后升任新华社的秘书长和副社长。2011年,他被提拔为北京市副 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在那里,他开始阐述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2010年7月,他在共产党的理论 刊物《求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中国应该加强对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 进行国际传播的控制。   在解释了“虚假、歪曲的信息,会误导资本、扰乱市场”后,他还表示, “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交易安全,就没有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完全 意义上的国家安全。”   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点明了后来在中国领导层当中不断蔓延的一种忧虑:社 交媒体拥有动摇政府的潜质。当年晚些时候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提供了具体的 例子。   2011年,有关温州动车相撞事故的报道扩散开来,表明中国的社交媒体能够 避开本国的审查制度。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前 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泄露了美国政府的监控项目, 揭示出中国等国家非常容易遭到网络窃听。   去年,仍在北京市政府任职的鲁炜敦促该市六万名宣传官员更好地利用微博 等社交媒体。新华社报道,鲁炜建议大家“看微博,开微博、发微博,研究微 博。”   “鲁炜是合适的人选,在适当的时候担起了合适的职位,”牛津大学的研究 学者罗希尔·克里米尔斯(Rogier Creemers)说。“掌管宣传部门的传统官员有 点太守旧。他们需要的是懂得自己在谈些什么的聪明人。突然之间,有人公开表 明态度,展现出他了解网络和社交媒体,以及它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动态。”   执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时,鲁炜面临的第一轮挑战中,就包括对中国拘 束较少的社交媒体进行管控。他多次在北京的奢华餐厅宴请社交媒体中的知名人 士,并让这些活动获得了广泛报道。这些人俗称“大V”,得名于账户经过认证。 其中一些人拥有成百上千万的关注者,已展现出能将强制拆迁和环境问题等敏感 话题转变成令共产党不快的全国性讨论的本事。   鲁炜警告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来,他又在全国性电视节目中直白地 要求八名知名网友发布更加积极的内容。   过不了多久,知名大V、美籍商人薛必群(Charles Xue)因为嫖娼的指控被关 押了八个月。不过,官方媒体的一系列报道几乎毫无疑问地表明,是他的网络言 论激怒了政府。   通过关停账户或限制账户功能,鲁炜清除了部分大V。在与其他一些大V共进 晚餐时,他告知了进一步的后果,威胁的意味显而易见。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最高法院去年裁定,帖子被转发500次以上,就可以 追究原作者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而鲁炜是这一规定的幕后策划者。鉴于散播虚 假传言属于犯罪行为,该规定意味着,任何人发布传播较广但却具有破坏性的帖 子,均将承担责任,面临牢狱之灾。   分析人士表示,此类举措引起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注意,让他当上了新组建 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该小组由习近平亲自牵头,负 责加大网络管控力度,加强对外国网络攻击的防范,以及研发新技术。   分析人士称,这个小组计划制定一份政策文件。文件将力求平衡,既能满足 政府进一步审查国内社交媒体并封锁外国网站的需要,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 的开放空间。   记者给鲁炜办公室发送了传真就本文寻求评论,但没有收到回复。他目前着 眼于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国际网络监管方面,为中国赢得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他 主办乌镇会议主要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华盛顿,他也很可能大谈这一问题。   然而,在乌镇会议中,他遭遇了必须诉诸外交手腕而不是政府的高压手段的 时刻。这说明了他的方法存在局限性。   在最后一晚的深夜,一份声明草案被塞入了与会者所在房间的门缝里,其中 唿吁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文件称,提交反馈及修改意见的截止时间为上午8点。 这似乎是为了让它赶在最后时刻获得通过。   一名与会人员表示,在第二天举行的闭门会议中,几名西方代表提出了抗议, 但鲁炜坚称,一些与会者赞同这一文件,因此这应该被视为共识。由于会议属于 私密性质,此人要求不具名。   进一步的讨论并没有达成一致,鲁炜出了名的争强好胜此时现出了端倪。他 拒绝妥协,在没有达成自己期望的闭幕声明的情况下,离开了会议现场。   “会上气氛非常紧张,”上述与会人员表示。“他站起来,直接走了出去, 说是自己还有其他会要开。” 【牛肆】∽∽∽∽∽∽∽∽∽∽∽∽∽∽∽∽∽∽∽∽∽∽∽∽∽∽∽∽∽∽∽ ◆ 义务教育的异化   ·刘振墉·   距我住地约两百米,就是全市最有名的小学,我的两个女儿都是在这里毕业 的。小女儿结婚以后,最初几年与我们住在一起,生了小孩,户口也就报在我的 名下,入学时就读这全市最好的小学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等小外孙到了入学年龄,学区却做了重新划分,我的居住区被划到了另一个 距离远、规模小,设备简陋的小学。要想就读好小学也可以,要先到名单所在学 校开一张转学证,再到好小学去交择校费。那天我带了户口本到了名单所在小学, 有关老师在他的册子上找到了我外孙的名字,二话不说就开出了转学证。我当时 心里还在想,今天遇上好人了,不但没有刁难,甚至连询问都没问,也就省了我 费口舌作解释了。   接着到目标小学去报名,送上六百块钱。十几年前,六百元还是个不小的金 额,为了使小孩不输在起跑线上,只好咬咬牙交了。凑巧的是,正好有个人在要 求退费。他说,几天前来给儿子交了择校费,回家越想越懊悔,他说自己是做小 生意的,要赚回这六百块钱很不容易,上这学校又一定有什么效果?所以今天来 要求退回这笔钱。承办的会计向这位家长解释,择校费收入由教育局掌管,收到 的钱随即交到教育局去,这里只办代收,不办代退,要退钱可以,得自己到教育 局财务科去。又说,人们总以为这一大笔钱全是我们学校的收入,其实大头归教 育局,我们得零头,有生源转出的学校也能按人数分到一定的钱。到这时我才突 然醒悟,前天我遇到的那位老师态度和蔼,原来也是择校费的“利益攸关方”。   在那里我还了解到,今年新生招收十三个班级。我知道该校从前都是每年招 四个班,现在的规模要扩大很多了。最让我意外而有趣的是,在这十三个班中, 学区内的生源仅占两个半班,其余十个半班都是择校生。很显然,这所最大的小 学,它的学区却仅仅是附近的几条小巷子,而那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的小学, “领土范围”却要广阔得多。如果有人填一张全市的学区分布图,一定是很有趣 的。另外还有一条秘而不宣的规律,就是大凡干部和知识分子聚集的地区或街道, 一定被划在差的学区内,因为这些人比较重视教育,又出得起学费,肯定是要来 花钱择校的。我的住所虽然与好学校是近邻,却由于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家属院, 于是被划了出去。   曾经在街上遇到教育局的一位熟人,谈起了他们的新、老局长。因为老局长 是我女儿初中的语文课老师,比较熟悉。他说,老局长是一介书生,做事一板一 眼,按部就班,工作上也就显不出生气。新局长机关出身,做事有魄力。这几年 局里面人人都改善了居住条件,这位朋友只是个科级干部,也住上了一百多平米 的大三室,远超过了规定标准,所以显得心满意足。他最后还加了一句:“老局 长在任多年,什么也没得到,还是新局长去年给了他一套房子。”我设想,如果 上级组织来进行考核,无论是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这位新局长的评分一定是较 高的,不知他的职务以后有没有“更上层楼”。   在这里讲的是过去的事,现在我的外孙已经进大学了,经过了这十几年,年 年讲整顿,我猜想,现在的义务教育状况应该有了很大改善,总不会再有从前的 乱象了吧。 ◆ 不过一泡童子尿    ·刘泽勇·   镜头:   云南某农村。三月某天,头顶火辣太阳,我走在摩肩擦踵的乡集,看到4岁 的小表弟站在街边,就过去摸着他的头,逗他:“小萝卜头,你干什么呀?”他 没回话,而是拉下裤子,对着我就尿尿——一股“细线”呈弧形射出来,吓得我 连连后退,笑骂他小捣蛋鬼,他咯咯咯笑得很开心,身后的他爸爸也笑,鼓励他: “儿子,尿远点,给你老表洗洗裤子。”小表弟趁势追击,边走边尿,我搡着他 的小小脑袋,边笑边退。周围的一大群人,像看了本山大叔的小品,也乐呵呵地 笑。   是的,在农村,小孩子当街撒尿是没有人会觉得是什么有问题的事儿的。这 当然与家教无关,而是农村没有市容市貌要讲究,农村人对小孩子又都很宽容: 因为他们还小。   “不随地大小便”,这是小学时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 一,是老师和家长须反复重申的教育用语。所以在内地,学龄前儿童在没有领导 视察的大街上撒了一泡尿,真的是没有人会有反应的,而那些随地大小便的成年 人,思想觉悟是真的不如小学生的。   初闻香港街头“便溺事件”,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有人对小孩子当街撒尿 很上火,再看后续,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演变成了以素质之名的掐架。   在我看来:   不过一泡童子尿,只是当时太急躁,欠妥当而已。   要是一泡成人尿,碰巧当时又急躁,岂不更要不得了?   萝卜白菜臭鸡蛋,你扔我来我扔你,嘘,各位,别吓坏了小朋友。   一个小朋友在香港当街便溺,结果引起了现场拉扯争吵和网络上的口水仗,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吃惊状):“……不过一泡童子尿,何至于此?”   路人甲:“我小时候也这样过,现在偶尔也为之,人都会遇到被内急逼得无 厕又无策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苛责小孩子。”   路人乙:“叫那几位来我们这里,随便他们怎么尿,我们坚决不会说。”   路人丙:“小孩子没有错,当家长的应该反思。”   路人丁:“原来在那边不可以撒尿,以后不去了。”   我见惯并理解的是这样:   在农村,小孩子内急,打报告:“妈咪(爸比),我要尿尿(屙屎)。”大 人都会手一指:“去外面。”小孩子便去了外面,或解决于墙脚,或拉于菜地, 或灌溉了花草,或……广阔天地,任君拉撒,好不快活。就算大便拉于大街,也 没有人侧目,更不会被指责,因为大人们的看法是“他们还小,不知事”,至于 小便,除了屋内,更是可以随时就地解决。部分家长不走寻常路,他们会亲自送 小孩去厕所,并教会他们自己擦屁股。娇养的小孩,完事后,则会大叫“妈咪 (爸比),擦屁股……”   城市里,我没有在繁华地带(比如昆明)见到过小朋友随地尿尿的情景,不 过,因为我住在城中村——城市里的贫民窟,小孩子随地拉撒的事儿几乎每天都 会碰到——当街小便几乎无人侧目,若是大便,大部分家长不走寻常路,因为厕 所芳踪难觅,他们会用一个袋子接住,部分家长可能抱着“这里又不是我家,只 管随便拉”的想法让孩子随便拉,大部分人可能抱着“这里又不是我家,管他拉 不拉”的想法视而不见,部分有识之士则站出来:“你这样纵容娃娃乱拉是不对 的,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市容,要提早改正啊……”大部分家长一听有理,脸露羞 赧,忙说以后一定注意,部分家长一听上火,抱着“这是我的娃,我想咋地就咋 地”的想法反击:“你说的轻巧,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去叫政府多建一些厕所, 反而来教训我们,难道要活人被屎憋死,啊……”   我看不惯和不理解的是:有些成年人,说他不知羞耻,他反问你羞耻多少钱 一斤,常常是一有了感觉便就地就拉撒,绿化带于是污秽不堪,小巷子于是臭哄 哄,人待的地儿,于是成了苍蝇的乐园。   我小时候,见最多的是,犯了错(比如偷摘别人家的梨),家长二话不说, 细棍子劈天盖地就往小伙伴身上招呼,或者飞毛腿扫你个措手不及。说了胡话, 做了傻事,大人们会笑“小儿不知天命啊”,下一句是“长大了就好了”。   是啊,小儿不知天命,长大了就好了。   夸人时,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损人时,有人会说,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   童言无忌,童子尿有用:   电影里:   林师傅黄道袍加身,桃木剑挥来挥去,口中念念有词,“太上老君急急如律 令……”,手执八卦,一道光飞出,厉鬼惨叫着连连后退,一个闪着红光的网趁 势困住了它,几个徒弟赶紧用绳子左右拉着绑住。眼看挣扎的厉鬼就要完蛋,不 巧这时糯米已经撒完,灵符也已用尽,林师傅冲过去打算用剑刺,不料刚到近旁 就被厉鬼一脚踢飞,剑断卦毁人受伤。这时候厉鬼快要挣脱束缚,眼看一干人就 要遭殃,林师傅灵机一动:“快,你们快用童子尿泼它。”众徒弟面面相觑,纷 纷摇头,表示早已告别了童子身。千钧一发之际,林师傅慷慨献尿,挣扎着站起 奋力一泼,厉鬼瞬间灰飞烟灭。   长大的人虽然没有了童子尿,但他可以保持童真。   2014.4.30.昆明 ◆ 挥杆的快乐 ·Logan Qian·   大凡给人诱惑的东西常常有害,像毒品的诱惑;情色的诱惑。高尔夫被称为 绿色的诱惑,在于她的无害。阳光 + 空气 + 绿色大地 = 高尔夫球,有哪种 球比得上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然不是圣人,但也爱山乐水。高尔夫球 场往往有山有水,风景如画,环境宜人。当我们驾驶着高尔夫车在球场上飞奔时, 耳边像是响起了汪峰的歌。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那绝对是一种要飞的感觉。当你从车上下来,头顶蓝天白云,脚踏萋萋芳草。 在这天地之间,你去体会挥杆的快乐,那是什么样的心境?你知道吗,打高尔夫 不仅可以减肥,还特养腰,能提高“性”福指数。你要不信,可以打几场试试。最 重要的是,她是运动和心灵结合的艺术,不仅需要知识和技巧,也需要心灵感应, 她的最大的挑战便来源于自我的超越,从而支撑着一个人不断的向前;不断追求, 永无止境。   我们球队的故事,要从这首打油诗开始。   年年开新车   杆杆上果岭   夜夜做新郎   “车是男人的小老婆”,北美的人都这么说。能“年年开新车”的人不多, 但我们球队里到真的有一个。我们叫他达哥。他原是研究数论的,来美经过漫长 的爬升,终于混到了公司中层。每年能以优惠的价格lease一辆高档进口SUV。而 且里程数还不受限制。于是,这车就成了我们球队的专车。每周穿梭于纳城附近 的高尔夫球场。哪个球场有优惠,这车就往哪里开。可怜的达哥,别看他在公司 西装领带,人五人六的,在我们的队里,年年开新车的他只是个司机兼普通队友。 真觉得有点对不住他。快过年了,我们要在这里说声“谢谢达哥”。   “杆杆上果岭”是每个高尔夫人的目标。虽然不可能达到,但如果你足够努 力的话,能无限接近。我目前的水平是50%能上果岭。老虎伍兹大概95%能上。   “夜夜做新郎”是我为了对仗上两句硬加上去的。不用多解释了吧。据说钓 鱼的,跑步的,拉板车的也这么想,是个男人都这么想。   这就是我们球队的队歌。常被我们拿来吟诵。那一天,我们得意忘形,在球 队队员及家属的party上朗诵了起来。突然,我的头被筷子敲了一下“郎你个头 啊”,转头一看,老婆用她眼睛最白的那部分看着我。其他的太太们倒挺有风度 的,没有当场发作。但回家后有队友的耳朵被揪得通红,还比平常大了许多。第 二天还对我们说是冻疮。大家调笑道“今年的冻疮来得比往年早些”,因为前几 天刚吃的中秋月饼。   我们的队长是小张。他是一SP500大公司的IT主管。管的是一大帮在东半球 的红头阿三,每天远程遥控,把他们指挥得团团转。这是自1964边境战争以来, 我们对阿三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回想起刚到美国时,英语不佳,常受阿三欺负。 他可帮我出了一口气。自然我成了他的粉丝。还爱屋及乌,与他家的小狗成了好 朋友。   队长在队里年龄最小,球龄最长。我们大家都服他管,他说罚一杆就罚一杆。 他说不罚就不罚。队长他特细心,总能找到好的高尔夫deal。所以我们打球花费 并不多。他不但能找回自己丢的球,还顺带着找到许多别人丢的球,分给大伙。 他在队里还特劳心,常常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球杆啥的。我常说:“这样的人,在 家里绝对是勤劳持家的好老公。”有人气不过,有时会这么加一句:“好老公不 假,但当情人就很boring。”咳,人在北美,哪来的情人,个个都是好老公。   当年,纳城不大,几乎没有老中打高尔夫球,当小张看到有许多韩国人活跃 在球场上时,气不过,“这么美好的场地,我们也要去。”他振臂一呼,硬是拉 起了一老中球队。我是他的第一个队员。自那以后,我们每周都要到练习场练挥 杆,直到小龙加入。   小龙是来自北方的汉子,也在公司里混。还是R&D的头,特豪爽。正式加入 那天,请我们吃饭,还行了拜师礼。他只跟我们练了一次,就吵着要来真的。我 们就这样被他逼着上了正式球场。要没有小龙出现,我们可能还在练习场挥杆呢。 小龙还特幽默,球打偏了,他说这球是拣来的,所以不听话。近推不进,他会说 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远推反而进了,他又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小 龙离开了我们,回国发展了。我们还会时常地念道他,祝他一切顺利,发达在远 方。   近日来,队长小张不知是闭关苦练,还是祷告起了作用。球技突飞猛进。以 这样的势头,来年打进PGA总决赛都有可能。有人开始担心了,韩国人又要说他 有韩国血统了。仔细看,韩国人真的有点像他呢!我倒不担心,我们队长是帅哥, 很像天下收藏里的翟老师,笑起来两眼一条线,魅力四射,秒杀他们的中老年女 生。   该说说我自己了,那时的我,绝对是吃饱了撑的,把一好好的工作辞了,非 要创业。在Dinning桌上支起两台电脑就是公司的Production Room。朋友们调笑 说,皮包在哪里,公司就在那里。我白天忙于开发;晚上又睡不着,那日子过得。 精神压力很大。睡不着时,我披衣下床出门来,到后院里去数星星。可像是陈琳 歌里的熊猫咪咪。   “星星呀星星我问你,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拿了几十年的Paycheck再也不 会来了。那时的我,整日在家不用出门上班,反而腰酸背痛,晚上失眠,嘴角冒 泡。“这样下去不行!”老婆帮我下决心了,“你得锻炼。”   锻炼什么呢?   在小区里跑步,太辛苦,太无趣,见了生人熟人还要打招呼。不打吧,别人 以为你头大;那就打吧,可气又喘不过来。   钓鱼吧,钓鱼当然不错,钓鱼得有耐心,钓的是一种希望。你下杆后,鱼儿 来不来是另一回事。就像你买进股票,涨了只是你运气好。钓鱼运动量不足。还 太寂寞。人是社会动物,能像柳宗元那样“独钓寒江雪”的,毕竟是少数。   寓锻炼于娱乐之中的,除了高尔夫,还有跳舞。音乐声中动动身子,男女搭 配,锻炼不累。那就跳舞吧。一个人去跳,老婆不放心。二人去吧,跳了一会儿, 老婆又问:“你怎么老是请那几个年轻漂亮的跳啊?”“那里有呀。”我嘴上说 没有,心里不得不承认。作为哺乳动物中的一员,这一生物进化中不断强化的本 能不可能,也绝不能到我这里退化回去。可怜的老婆,一边与别人跳舞,一边还 扭过头了观察我的一举一动。回到家里直喊脖子疼。可把我老婆累的。   其实老婆是个资深美女,请她跳舞的人特多,吃亏的其实是我。   “改打高尔夫球吧?”我弱弱地问老婆。此时正值小队长招幕高尔夫队员。   “好,这可是一项高雅的运动。”在她看来,跳舞显然格调不高。呵呵!   老婆不是光说不练的人。她特批了设备费用,还为我买了防晒霜。   要不是我拦着,她还想帮我买高尔夫车呢。我于是成了纳城华人高尔夫队的 第一个队员。小张是队长,不是队员。只要有时间,老婆还会为我准备干粮。二 块饼干,中间夹一层LOBSTER SAUCE。呀咪啊。做了一大包。又加上好多自家后 院种的黄瓜。“太多了,你以为我是猪啊。”“这哪是给你一个人的。你得请队 员们一块吃。”老婆虽是南方城市里的小女子,却有北方乡下汉子般的豪爽。   其他队员的太太也是对高尔夫100%支持。一个比一个贤惠,一个比一个温情。 有的扮作圣诞老人把一整箱高尔夫球放在假的松树下;有的一边唱祝你生日快乐 一边送上高尔夫球包;有的队友早上醒来,发现头上戴着一顶最新款的高尔夫球 帽(R11)。那一片片真情让我的队友们泪流满面,还不愿擦掉。好些日子,那新 包,新球,新帽,都舍不拿出来用。队长老婆还常常在我们打得天昏地暗的时候 打电话来送温暖。“别紧张,放松打,多喝水。”把大伙的心房说得暖暖的,竟 忘了怎么挥杆。总之,打高尔夫球,领导们放心,我们开心。   朋友,来体会挥杆的快乐吧。自打球后,我的腰痛也好了,每晚一觉睡到大 天亮。工作效率也有提高。   “什么,你说没时间,不记得他老人家说没说这话,‘时间就是那乳沟,挤 挤就有了。’”   “你有奥巴马忙吗?他还有时间打呢?”“什么,你比他还忙,对不起,忙 你的去吧。”   “对不起,我再问一句,忙些什么呢?”   噢,原来是忙着倒韩啊。还非倒不可。你对老韩代小韩与老徐微博调情感到 恶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家徐玉女吭都不吭一声,这事关你屁事。当年打周老 虎也有你吧?   “什么,你说没钱。”你没钱,谁信哪,你又不是坐船来的美国,还欠着旅 费。你没听过曹哥的好了歌吗?“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不记得 他老人家说没说这话:“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什么,你不会,你当然不会。”“你只要坚持打,自然就会了。”   那崔哥,一首《一无所有》不停地唱,现在什么都有了。贵在坚持。   前几天,收到回国潜伏的小龙的email,告知国内打球更爽,不用自己满世 界找球,都由球童球妹代劳。打完后,一边桑拿,一边学18大文件。都快50的人 了,被球童球妹大哥大哥地叫着,能不爽吗?把我们这几个搞得羡慕嫉妒恨得厉 害。“老婆,我也要回国发展。”   “为什么男人如此衷情于打高尔夫球?”我曾经问过国内一著名银行的行长, 他跟我一样,小时候爱打弹子,现在又迷上了高尔夫球。他还曾经指导过我们打 球呢。 他回答说:“男人吧,从打弹子开始,奋斗一生,不就是那点破事儿 吗。” “什么破事儿?”“你自己去琢磨吧,悟不出来,就当我没说。”他狡 猾地笑了笑:“这是一件多么有挑战意义的事呀。”   写到这里,我信步走到屋外,后院的小山坡上,有棵蒲公英在夕阳下婷婷地 立在那里,像极了1号洞Tee up的高尔夫球,仿佛就要开始她那18个洞的旅程。 我从车库里拿出1号木,Set up,上杆,转身,击球。动作一气呵成。然后定格 在收杆动作上一动不动,像是个公园里的雕塑。那被击中的蒲公英化作了一把把 小伞,带着我所有的梦想,在秋风里满天飞扬。 【丝露集】∽∽∽∽∽∽∽∽∽∽∽∽∽∽∽∽∽∽∽∽∽∽∽∽∽∽∽∽∽∽ ◆ 走过村子的风 ·黄镇坤·   风在村子里游走着,时疾时缓,时缓时疾,几无消歇。   风从村子的东边来,穿过村子,从村西边离去;风从村子的西边来,穿过村 子,从村东边离去。风无论打从哪个方向来打从哪个方向走,它在不同的时候不 同的季节里说着不同的话唱着不同的歌打从村子里走过。   生活在乡村即便生活在这僻远山村里的人也熟悉风了,一年四季,从早到晚, 他们有许多的日子许多的时光是与风相伴的,他们沐浴着风,感受着风;他们听 风的歌吟,看风中的舞蹈……可以说,这或许是山里人有时感到寂寞的原因了; 也可以说,这或许是山里人并不感到寂寞的原因了。   游走于村子里的风有时柔和有时凛冽,但大多的情况下,风是让人觉得可爱 让人感觉亲切的。然山村毕竟是山村,山村里的风无论怎样的柔和,也很难挽留 住一个山村里的年轻人一颗向往外头世界的心了;当然,山村里的风无论怎样的 凛冽,也很难驱走在山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们。   或许是让游走于村子里的风牵扯和浸淫得太久太深之缘故吧,生活在村子里 的人他们不但熟悉了走过身边的风习惯了走过身边的风,甚至在许多话语及表述 上,都离不开“风”字。这些话语乍听起来似乎平常,可当你细细琢磨细细玩味, 要让人感觉深涵其中的妙趣了。   例如,当你来到一座农屋,见一老妪独坐自家的门口上,你若问:阿婆,你 坐这儿作啥子呢?她会说,我坐这儿与风作伴哩;   村子里有老人故去,他们不说故去,更不说死了,而是说,让风给吹走了, 或者说,让风给吹到山里头去了;   在村里,要是有乡人走近你并靠近你耳朵悄悄地告诉你一件村里的事(好事 或不好的事),你若问:这是听谁说的。他会说,这是风传来的;   到了某个季节的某个时候,有人说,地里的稻谷熟了。你若问,从何得知? 他会说,风捎消息来了……   “风”这个字就是这么频繁又这么巧妙地出现在村子里的人的话语及表述里。 而事实上,村里有许多的事和许多的秘密,也的确是由走过村子里的风在传递着, 泄秘(密)着:如地里的稻谷熟了,林子里的菌子长了,坡上的野果红了,旷野 上的花儿开了;还有,今早张家人吃鱼了,中午李家人菜烧糊了,昨晚赵大头夫 妇俩干架了,近来村头的菊子姑娘和村尾的大牛小伙子谈爱了……风,都会知道; 风,也在传递着讯息。   风,熟悉的风,也是寻常的风。然尽管寻常,可没有风,那是不能想象的了。 村子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株草,一片浮萍,一粒花苞,大到一棵树,—座山, 一口池塘,都与这寻常的风息息相关。你想想,没有风,树叶不动,水波不兴; 小草不会起伏,翠竹不会起舞;没有炊烟袅袅,没有云淡风轻;没有白云的款款 飘移,没有星月的闪闪烁烁;鸟鸣无从传播,鸟翅不能舒展和矫健;花香无以传 达,蜜蜂将失去寻找蜜源的方向……那是多么寂寥和无趣呀!没有风,哪来的 “春风过处遍地绿”?没有风,哪来的“秋风君临千叶黄”?没有风,哪来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没有风,哪来的“润物细无声”……   可见,风是寻常物,也是神奇物了。   是的,风是自然界的精灵,也可以说,风是乡村的呼吸,是乡村的魂。   风在村子里游走着,来无影,去无踪,如幽灵的一般。然而,风是一种感受 得到却看不见的景致。春夏秋冬,晨昏雨晴,在屋里,在屋外,在坡上,在坡下, 在地头,在路上……村子里的人都会感受到风的存在,感受到风的灵性。风来时, 有时弹着吉他来,有时敲着大鼓来,有时吹着口哨来,有时吹着排萧来,有时吟 着诗唱着歌摇着舞来……   从远古绵延至今,—拨的风来了,—拨的风走了,一拨又—拨的风走过村庄, 拂过村庄,吹过村庄,暖的,凉的,热的,寒的,吹冷了村庄,吹热了村庄,生 动了村庄,也丰富了村庄。   —拨的风来了,—拨的风走了,风把村庄吹了千年,吹了万年。它吹走了村 庄里的许多东西,也为村庄吹来了许多的东西。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也可以说是生 活在风里的人,他们打从来到这世界来到这村庄的那一天始,便与风结缘,听着 风长大,感受着风的轻柔,缠绵,清爽,曼妙以及风的寒凉,刺骨,凛冽,浩 荡……;同时,也感受着不同的风带给村子带给他们的一切:花香、鸟语,牛哞、 犬吠;孕育、成长,衰败、颓朽以及生活中所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月圆月 缺,回黄转绿,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最后又听着风渐渐变老,直至让某一 阵风给带走,带到山里头去,再也回不来,回不到居住了一辈子的农家老屋里, 回不到辛苦忙碌了一辈子的土地上。 ◆           空的哲理(10章) ·水过河·   空房子   几年前,一位老人病倒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刻。   那天,风走过,雨走过,岁月走过,泪水走过,上帝就这样匆匆地带走了一 个人的命根。   难以忘却的是,那天刚好是大年初一,鞭炮响亮得很,几条街道也听到。   一个人走了,除了一座房子空着,忧伤的语言也空了。   空瓶子   人走了,带走了忧伤,只有一桌瓶子在寂寞地等待。   再没有人理会它的心事,岁月的风尘,慢慢地灌满它的心肠。   这致命的寂寞呵,一双手掌也可以把你摔得粉身碎骨。   空母子   我和父亲,还有弟弟。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我们之间从来不走得很亲近,空出的距离很凄美,很凄美。   距离生产的美感,深深地刺痛了二十来年流血滴泪的心。那空出来的座位, 始终盼不到她的归来。吃饭、或是聊天。   空田野   父亲的田野是空荡的,说它是空荡,并不是没有农作物,而是看不到丰盈的 收成。   清贫一直在田间,徘徊、或者低吟。下肥的钱,早已被我们读书偷光了。   多年来,我一直不敢面对田野萎缩的稻禾。我害怕,它的锋芒割得我的眼泪, 无处横淌。   空道路   没有车辆,没有路灯,只有一个人影在跋涉。   一双腿,和着空行囊在路上,磕磕碰碰。风景在两边后退,它退得快,还是 我跑地快呢?   谁说我一无所有?我怀中的梦想,就要在春天的诗巢里生下一个金娃娃,它 是我孕育了多年的乖孩子。   空白纸   一支笔还没涂鸦,洁白的纸页,早已爬满了泪痕和脚印。   它不喜欢张扬,更不懂得白纸黑字的真谛。活在构思中,一种飘忽的思绪降 落无声。   白纸,一半已写满了我的青春,空出另一半等待我的梦想,继续耕耘诗行的 未来。   空思考   夜晚,脑袋在一百八十度旋动,而人是静静的。   大脑里的数亿个细胞,好像一头猛兽正在吞噬我渺小的思考。   还没行动之前,思考是空的,空空的感觉中有充实,更有直击云霄的欲望。   空守望   伊人远去,望尽秋水一片茫。   心灵是空的,眼泪是空的,连我的骨头也空出空间让思念住进去,然后我狠 狠地拔出来。   空空的守望,空空的爱情,保不住鲜活的血液。一夜之间,我的神经痉挛得 无法握住一支笔,写下那句美丽的遗言:我爱你。   空手掌   既然我不相信命运,叫我如何相信手掌上纵横交错的线条。   让我的手空出时间与空间,好好抓住活着的每一个瞬间。让瞬间赢来珍惜, 让瞬间储藏真爱,让我多抓一把风,多抓一把雨,多抓一把空气,多抓一把阳光, 我相信,它们都是生命最好的馈赠。   请相信空手掌的命运,其实可以让一个“抓”字来了悟。   空城计   才智兼备诸葛亮,一针空城计,刺得司马懿两腿颤动,兵力四散。   一扇城门里的故事,或假或真,演绎得天衣无缝。   古有空城计,今有“美人计”。一座围城,狗与狼,结伴攻击心的城堡。而 人呢?空出来了。空出了真善美,空走了一条条灰尾巴上街左摇右晃。 ◆            父亲的永生楼(续)   ·何葆国·   6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土楼的风光片,感觉很诧异,那是父亲和我逃离的地 方,总是觉得它萧瑟、破败,墙壁坚硬得过于狰狞,此时从电视屏幕上看来,却 显得那么雄伟、壮观。就在我准备用遥控器转换频道时,吕炜炜喝住了我:“哎, 别转,那不是你老家吗?土楼还很好看嘛。”   “好看,你有空去住住就知道了。”我带着讥讽的口气说,“一楼是灶间, 二楼是仓库,三楼才是卧室,每个房间放了一张床,两个胖子就转不过身了,楼 里都没有卫生间,撒尿就在卧室门口的尿桶前,就不知你是否能习惯?”   吕炜炜眼睛直盯着电视上的土楼,并没听出我的讥讽,说:“有空我要去看 看,听说那里要开始搞旅游了。”   这几年我的生意总算有了起色,虽然还是住结婚时的房子,但儿子送进了马 铺最贵的私立幼儿园,我有了手机,还有了一部二手的桑塔纳。有一次我去看望 父亲,不知怎么说起土楼,我说最近突然在报纸上、杂志上看到很多土楼的照片, 还有介绍土楼的文章,电视上也有了专题片,父亲淡淡地说,那有什么好看的? 少见多怪。我说,听说有的土楼开始收门票了,外地人来看,每人收5块钱。父 亲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说疯了。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父亲和我、还有一家人都 在永生楼,在一楼的灶间里,我和父亲两人坐在桌前吃饭,母亲在灶洞前烧火, 大姐挥动着大煎匙从锅里盛出一盘菜,二姐端到了父亲和我面前。平常得再也不 能平常的生活场景,醒来后我却感到一阵怅然若失。   这天在办公室,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聊完了相关业务,他竟然向我打听起 土楼,说他前几天刚看电视介绍我们马铺的土楼,我笑了笑说,就那样啊,是有 点像城堡,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聚族而居。放下电话不久,我堂哥华栋才进来 了,这让我有点惊讶,因为他从未到办公室找过我。   华栋才大我半岁,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呆在村里,据我所知,他干过泥水工, 包过茶园和柚子园,还开过养猪场,前几年在永生楼开了一间杂货店,在土楼里 他算是一个很勤力,又比较有脑子的人。一进来,华栋才就连声赞叹我办公室十 分阔气,很有大老板的派头。我请他在沙发上入座,准备泡茶,就顺便问起他土 楼收门票的事,他说收门票是有的,不过我们华坑村还没有,主要是田螺坑、河 坑那里,土楼里的老人以老人会的名义印了一些小票,外地人要进村看土楼,就 要花5块钱买一张票,乡政府来制止过,便又改成以收卫生费的名义收钱。喝了 一杯茶之后,华栋才便开门见山要向我借钱,他想把永生楼里几个空闲的房间重 新装修一下,做家庭客栈,村里偶尔会有一些外地人来旅游,以及画画、拍照什 么的。   “开旅馆?”我有点意外。   “算是吧,前些天有个深圳人到永生楼拍照,我安排他在我房间住了几天, 就那条件,你也知道的,他建议我可以搞几间好点的房间。”华栋才说。   我笑了笑,在永生楼里开旅馆,这多少有点天方夜谭。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华 栋才说:“我看不到什么前景,这个我无法支持你,我不能看着你赔钱——你这 是把钱扔水里听水声,我建议你还是算了吧。”   华栋才愣了一下,用一种空洞而迷茫的神情看着我,嚅动的嘴里好久说不出 话。他似乎感觉到羞愧,把头低下了。   若干年后当我回想起这一幕时,感到羞愧的人变成了我。我只能说,我真没 想到,真是没想到啊。   其实华栋才被我拒绝不久之后,我就发现土楼在各种媒体上以及马铺人的口 碑里,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有人知道我老家原来是在土 楼之后,向我打听起土楼的生活状况,这本来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而且这 还是我一直在回避的现实,此时我不得不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来敷衍大家。我也 在内心里想过,土楼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他们带着猎奇的心理,远距离地 观看,或许是真的看出了一种美,如果让他们也像父亲和我一样在土楼出生、在 土楼长大,看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说实在的,在我内心深处,似乎 有一个念头顽固地抗拒着土楼,不愿意看到它的好。   父亲也是一夜之间惊讶地感受到土楼的某种魔力。那天晚上他刚摆摊不久, 卤料摊右前方的一家旅馆里陆续走出几个人,他们都是一伙,操着相同的方言, 父亲听出这是厦门腔的闽南话,他们原来是一起结伴到土楼玩的,想住在土楼的 旅馆,没想到今天是周末,土楼旅馆都住满了,他们只好出来马铺投宿。他们中 间的一个人看到父亲卤料摊的纸牌上写着“特区风味”,便提议说等会买点卤料, 大家在房间喝啤酒。他们走到父亲的摊前,东看看西望望,有个人说我们就从厦 门来,什么特区风味吃腻了,要吃就吃土楼风味。大家附和着,继续往前走。这 时,父亲突然开口说话:“我老家就是土楼的。”   有两个人停住,转过头来,似乎颇有兴趣地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说:“我老家在华坑村,距离田螺坑不远,你们没去过吧?那里也有好 多座土楼。”   有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土楼很有意思,下回再到那里住几天。”   这伙人闲走半个多小时回旅馆时,再次经过父亲的卤料摊,这个戴眼镜的中 年人向父亲买了好几样卤料,他说你这是土楼风味吧,父亲笑而不语。   我有一天告诉父亲说,县里准备把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已经上报到 省里了。父亲沉默了好久,其实他早已知道这个消息,因为马铺电视台的《马铺 新闻》每天都在播报县里的这个重大决策。他突然说:“无毛鸡就要变成凤凰 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莫非原来就是凤凰?只是我们瞎了眼看不出?”   父亲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后来我才恍然明白,或许这就是因为我们生存于其 间的缘故,尽管永生楼的房子早已被父亲卖掉,但是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和土楼密 切联系着,没有任何的缝隙让我们可以喘气,可以比较从容地来打量它、欣赏它。   7   父亲的卤料接连几个晚上没有卖完。时节已进入深秋,夜风带着凉意,吹得 父亲的裤管肥来瘦去,他推着卤料车回圩尾街,身体不禁微微哆嗦。回到家里打 开电视,本地新闻几乎全都是说的土楼,联合国专家到土楼考察,某个省领导到 土楼调研申遗工作,马铺通往土楼的公路改造项目正式批准,某村民在土楼办起 了家庭旅馆。父亲心里已经接受了“土楼正在出名”这个现实,对他来说,这是 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意味着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当年不断寻找机会离开 土楼,最后几乎是不顾一切地逃了出来,就是不愿意继续在土楼里生活下去,想 要换一种活法,现在却有无数人从城里涌向土楼,政府还要把土楼申报为世界文 化遗产,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是做的人多了,二是他一直没有推出新菜品。 有一天上街前,父亲把卤料摊上那个“特区风味”的纸牌扔掉,重新找了一块纸 牌,写上“土楼风味”4个字,这个晚上的卤料意外地全部卖完。   这年冬天,我惨淡经营的生意突遭滑铁卢,一个汕头人骗走了我二百多万元 的货物,还有一车货在晋江被工商局查获,认定为假冒伪劣商品,全部没收并罚 款9万元。在家里吕炜炜对我下了驱逐令:“这是我妈的房子。”我暂时赖着不 走,因为我还没有找到好的去处,有一天我在抽屉里无意翻到我们的户口本,发 现儿子的姓名“华吕部”被她用涂改液涂掉了一个“华”字,这种小孩子的行径 令我发笑,又感到一种难过和失望。   我的二手桑塔纳被人开走抵债了,每天出行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这天我急匆 匆走路要到地税局办事,后面一部小车开上来,缓缓减了速,车窗摇下,我看到 开车的正是钟春曼,对我微微一笑。   “到哪?我送你去。”钟春曼说。   想起来我已经好久没看见她了,前不久听说她当上了土楼卫生院的院长。我 发现她比过去更显得圆润,有一种诱人的富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上了副驾 驶的位置。   “华大老板,最近好吧?”钟春曼瞟了我一眼,把眼睛转向了车窗前。   我笑了一下,内心的苦涩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是淡淡地说:“一般吧,还 好。”   “你都没回老家吗?怎么也不到卫生院来看我?”   “都没回,我家在土楼的房子都卖掉了。”   “你可能想不到吧,现在土楼好热门,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陪县市卫生部门 甚至外省市的客人去看土楼,最多的一天陪三拨客人。”   说到土楼,我无语了。好在地税局就到了,我对钟春曼说:“我到了,谢 谢。”我下了车,看着她的车向前驶去,心里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要是我当初 选择的是她,现在又会怎么样?看来,生活是无法假设的,它只有种种的想不到。   我在年前把公司关掉了,而商场被法院贴了封条,准备春节后拍卖。父亲年 前摔了一跤,开头他还不在意,又坚持做了一天卤料,卖了两天卖完。我带他到 医院检查,虽然无大碍,但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了。扶着父亲坐上三轮车,我 这才真切地感受到父亲老了,还不老吗?我都满心是苍老的感觉了。想想父亲到 马铺城里已经20年了,他满打满算66岁了,这个年纪的城里人,早就领着退休金, 含饴弄孙,过着悠闲、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他却还必须每天起早摸黑,为了生计 忙碌奔波,说到底,他还不是城里人,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子,他只不过把土楼老 人的晚境从乡村搬到城里。   这个2008年的除夕,是父亲和我两个人一起过的,我们在圩尾街的家里一边 吃着年夜饭一边闲聊。父亲竟然说起在永生楼过年的情形,那是多么欢乐的景象, 家家户户都在一楼的灶间围炉,拿到红包的小孩子早已不安心吃饭,从这家跑到 那家,相互炫耀着,并热烈地讨论到哪买鞭炮或者买零食。大人的祝酒声、小孩 的欢叫声响成一片,整座土楼就像一个热闹的酒席。土楼的往事都在记忆里,现 在城里这个窄小的房间里,只有我们父子俩吃几口菜喝一杯酒,然后说几句话。 我告诉父亲过年就安心休息,刚摔伤要好好恢复,以后就不要做卤料去摆摊了。   “不卖卤料,我吃什么?”父亲说。   “我和二姐每个月给你一点钱。”我说。   “算了吧,你们也赚不多,好看而已。听说你的商场要被卖来抵银行贷款?” 父亲说。   “生意嘛,总是起起落落。”我说。   “你能顶住就好,我们土楼人能到城里站稳脚跟不容易。”父亲说。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忽然想,要是父亲没有离开永生楼,他会是什么样的一 种生活状态?像其他土楼老人一样,种一些菜,养一些鸡鸭,然后闲坐、发呆、 哂太阳。他会开心吗?或许他早已麻木了,或许他看到土楼一点一点被开发成旅 游区,他的心也随之兴奋起来。   “听说你堂哥在永生楼开的那个什么家庭客栈,生意很好。”父亲忽然说。   我说:“是呀,我也听说了。”   这下轮到父亲不知说什么了,他手上的筷子在空中停了一会,还是放回到桌 上。莫非他想起当年卖掉永生楼房间?那时他生怕对方反悔,还特意在买卖文书 上加了“永不反悔”4个字。现在反悔的人是谁呢?我听到了父亲的一声叹息。   吃过年夜饭,我帮父亲简单收拾了碗筷。他递给我一只红包说:“快点回家 吧,帮我把这红包给华吕部。”他知道我跟吕炜炜在冷战,不知道最近冷战升级, 昨天我已被吕炜炜赶出了家门,事实上我已经无家可回了。前些天我和钟春曼有 过几乎一整夜的QQ聊天,她告诉我她离婚一年多了,今年春节一个人过,并且半 正经半开玩笑地问我,要不要陪她过除夕,初一她就要到土楼卫生院值班了。但 是刚才我给她发了个拜年短信,她回复说临时回娘家了,在娘家吃过年夜饭才要 回到城里。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不去找她。我对父亲说:“晚上我就住你这里, 陪你守岁。”   父亲似乎并不意外,说:“守什么岁?老规矩,早不时兴了。”   电视上是欢天喜地傻乐的春晚,我并不喜欢,转到本地频道,却是马铺县委 书记在宣讲土楼申遗的意义,只好又转回到春晚。父亲说:“就看这个吧。”我 烧了壶水,把茶盘、茶杯烫洗了一遍,说:“把最好的茶拿出来。”父亲从角落 小圆桌上抱起一只锡罐,从里面取出一包茶来,说:“喝来喝去,我还是爱喝这 土楼老茶。”   我看那只锡罐很熟悉,从小就在永生楼的家里看过它,据说是曾祖父传下来 的,这是父亲从永生楼带出来的东西,看来父亲并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排除土楼。   喝了几杯茶,看了一二个春晚节目,我竟迷迷糊糊在沙发上睡过去。猛一惊 醒,发现父亲裹紧身上的衣服,双手抱在胸前,半眯着眼,还有滋有味地看着电 视。马铺这几年春节期间禁炮,除夕都是静悄悄的,像圩尾街这样的老街更是沉 寂如山。其实这样的除夕适宜睡觉,但我想还是应该坚持陪着父亲守岁,这毕竟 是永生楼里的习俗。前些年都在自己的小家过,没有来陪他,今年也算是因缘际 合,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我擦了擦眼睛,对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父亲说:“你睡得好沉,叫你 不醒,你到里屋睡吧。”我说:“现在有精神了,晚上我睡这沙发就行,你给我 一床棉被。”   8   没想到我陪父亲在圩尾街守岁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正月初六我来到 泉州一个朋友家里,他准备介绍我到一家公司就职,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父亲的电 话。   “圩尾街要拆了。”父亲在电话里带着哭腔说。   “拆?什么拆了?”   “政府拆迁,公告今天贴出来了,要卖给开发商,建商品房,这怎么办?” 父亲的声音里带着震惊、不满和无助。   这怎么办?我也说不上来,政府要拆迁,谁也挡不住,这几年电视上网络上 有太多拆迁与反拆迁的故事,最终失败的都是弱小的被拆迁户。我好像看到父亲 满脸忧愁地站在圩尾街的家门前,眼神涣散,六魂无主。当初他毅然决然卖掉永 生楼的房子,进城置业,就是为了做一个永远的城里人,没想到城里的房子也要 被拆迁了,这城里人也快做不成了。我想了想,对父亲说:“不是有补偿吗?还 可以……”话未说完,就被父亲愤怒地打断了,父亲像是冲着敌人吼道:“补偿 款一平米3千元,我这才48平米,你知道现在马铺的商品房多少钱吗?最低的也4 千元,好点的都上6千了!”父亲最后用永生楼的粗话骂了一声。我哑住了,手 机里传来一阵噪音,父亲的电话挂断了,我的心开始悬在异乡的空中荡来荡去。   2008年5月,圩尾街拆迁正式开始,几台推土机像巨兽一样开进来,前头几 座低矮的平房在轰隆声里化为平地。也就一天,圩尾街拆掉了将近一半,父亲和 十来户人家还没签定拆迁协议,但是两三天下来,周围一片残墙断壁,满地瓦砾, 父亲的房子像江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水电都被断了,父亲坐在门槛上失神发呆。 拆迁办和开发公司几个人又上门来了,他们告诉父亲说,若今天把协议签了,他 们还可以提供东方红小学旧校舍的一间平房给他做安置房,免费住半年,若不签, 明天还是照拆,免费安置房就没有了。   “我签……”父亲哽咽着说。   “这就对了。”拆迁办的人欣喜地说。   “我签、签你们老姆臭X……”父亲用永生楼粗话骂了一声,勾下头,像一 个委屈的孩子哭个不停。   开发公司的人沉着脸,克制着没发怒,有个人说:“老货子,你不是土楼人 吗?可以回土楼去嘛,现在土楼多风光,成旅游区了。”   “土楼的房子早就卖掉了,你叫我怎么回去?”父亲抹了一把眼泪,愤怒地 盯着面前的那些人,好像是他们逼着他卖掉了永生楼的房子。   拆迁办的人拿出协议书,不耐烦地说:“卖掉,买新的,拆掉,建新的,好 了好了,快签吧。”   父亲知道,这是命,拗不过的。从土楼净身出户,来到城里,最终城里失去 立锥之地,生活却无法兜满一个圈,从城里又回到土楼,因为土楼早已没有他的 寸瓦寸地,他只能悬挂在空中,两边不着落,无处归依……这是他从没想过的结 局,但结局竟然如此,他也无话可说了。   “我签。”父亲说。   父亲在拆迁协议上一笔一划用力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被安置到旧校舍的第一个晚上,父亲无法入睡。拆迁办的小卡车把他圩尾街 家里的家私物品一古脑卸在安置房门口,他像蚂蚁搬家一样地一件一件搬进房间 里,从早上搬到天黑。父亲发现这房里只有一盏灯,不知是没电还是灯泡坏了, 总之是不亮了。各种舍不得扔掉的物品堆满房间,形成一条峽谷般的狭窄通道, 他就坐在谷底的沙发上,嘴里发出的喘气有一下没一下地触碰着这房间里又浓又 重的黑暗。天快亮时,父亲走出这黑暗的安置房,走到大街上,在一间小旅社前 台用公用电话拨通了我的手机。   “我想回永生楼……”父亲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苍凉幽远。流落 异乡的我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清醒,听到电话里传出唰唰唰的清扫大街的响声, 父亲的声音断断续续又响起,“我想回去……”   父亲想回永生楼?可是永生楼早已没有他的房子,他又将如何回去呢?我想 对父亲说几句,可是电话里是一阵嘟嘟嘟的忙音。   父亲在茫然向前走的时候经过了马铺汽车站。有几部中巴车就停在站外的街 上,售票员轮流用普通话和闽南话向行人吆喝着:“土楼,土楼,马上走,马上 走。”父亲不知道现在每天有数十趟上百趟的班车开往土楼,原来每天只有一趟 的,想起来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自从那次他回去把永生楼的房子卖掉,他再 也没有回过土楼了。现在的班车不仅有到土楼镇上,还有到田螺坑、河坑、华坑 等等村庄。父亲看到一趟班车上的牌子写着华坑,便上了车,车上几乎坐满了, 满车都是陌生的面孔。售票员把最后一排一个占着位置的行李拿开,让他坐了下 来,用普通话问他:“你是到镇上还是村里?”   “我回家。”父亲用着永生楼腔调的闽南话说。   售票员是个年轻女子,有点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因为华坑村的老人,不管 在家的还是在外的,她几乎都认识,只有面前这个老人十分陌生。   父亲微微闭上眼睛。班车开动了,驶出城区后,车速越来越快。父亲睁开眼 睛,此时天已大亮,他看到公路拓宽了许多,汽车接连穿越了两个山洞,这都是 原来没有的隧道,以前汽车总像是哮喘一样爬着爬不完的坡。他记得那时从土楼 圩上到马铺城里,汽车最快也要3个小时。现在从马铺到土楼镇上,一小时10分 钟就到了,再20分钟,又到了华坑村。父亲回想起来,自己走出土楼,逃离永生 楼,几乎用了大半辈子的人生,现在汽车一个多小时就把他送回来了。   汽车停在华坑村村口的一块空地上,那里有一个停车场,已经停了好几部小 车,还建了一幢三层高的楼房。这都是父亲所不知道的,他最后一个下了车,往 村子里走去。那楼房里走出两个穿保安制服的人,其中一个喊道:“买票,买 票。”前面有人走向楼房那里的售票处。父亲心想,果真是旅游区,果真要买票 了。但他并没有拐弯走向售票处,而是继续往前走。   “哎。”一个保安拦住了父亲。   “我也要买票吗?”父亲抬起头问保安。   “当然要,进村看土楼,人人都要买票。”保安说。   “我出生在永生楼时,你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却要我买票?你老爸叫什 么名字?”父亲对保安说。   另一个保安走过来,认出了父亲,叫了一声“胜明伯”。父亲想说什么,却 没说出来,背着手往村子里走去。脚下的水泥路看样子修建不久,父亲的脚踩在 这硬实的村道上,心里涌起一种惶然的感觉,虽然这里是他的家乡,却早已没有 他的房子,甚至进来都被要求买票。父亲心想,让我买票回家?这都什么世道啊?   父亲看到永生楼了,那土墙上挂着5个传统竹筛,每个竹筛上写着一个大字, 组成“永生楼客栈”。他的心被刺痛了,刺成了筛子一样,往下滴着血。   永生楼的住户早几年陆续搬出去了,他们把房子租给华栋才改造成客栈房间, 到了去年底,永生楼里已经没有一家住户,变成了一座完整的客栈。华栋才请了 3个村里姑娘(其实都是亲戚)当服务员,还建了私人网站,开通永生楼客栈的 博客、QQ群,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周末、黄金周节假日,客栈的房间涨价之后还 是供不应求。回来之后父亲才知道,除了他把房子卖给华栋才的父亲(前年已过 世),其他人都是出租的,租期最短的20年,一般是30年,至于租金多少,则没 人愿意具体地告诉父亲,但父亲隐约地猜到,一间房子的一年租金就比他当年的 卖价要高出几倍。父亲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出入其他几座土楼见了一些人,这才 鼓起勇气向永生楼走去。   话说父亲时隔十多年之后第一次跨过永生楼的石门槛,内心的情感非常复杂。 左脚提起要迈过门槛时,他不由顿了一下,换成右脚先迈了过去,全身都在微微 颤抖。楼门厅已改造成服务台,像所有的宾馆一样,墙上挂着几只时钟以及价格 表。服务台里的人抬起头,正是华栋才,他看到父亲时还是略微吃了一惊。   “胜明叔。”华栋才从服务台里迎了出来。   父亲的眼光向廊台、天井和对面的房间望去,永生楼虽然还是永生楼,但已 经不像过去那样脏乱,到处显得干净、明亮,井井有条。   “胜明叔,好罕啊。”华栋才说。   父亲只是转头不停地看着,愣愣的没有说话。   华栋才指着一楼对父亲说:“我把一楼有的灶间打通了,做成了大餐厅,有 的留着做包厢。二楼、三楼都是客房。”   “生意很好啊。”父亲硬硬地说了一句。   “还好,土楼在申遗,今年要是成功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华栋才说。   父亲走到廊台前,抬起头望了望永生楼上面的天空,那天空还是圆圆的一圈, 他突然对华栋才说:“我可以去看看我的房间?”   华栋才似乎愣了一下,连忙说:“可以可以,我带你参观一下。”   不用他带,父亲已转身走向楼梯往上登。父亲的脚踩得很重,几乎全身的重 量落在脚上,停顿了一下,再提起另一脚。父亲走到二楼歇了一口气,华栋才三 五步赶上来,咚咚咚走上三楼。父亲走到三楼时,华栋才打开了一间房间的门, 那正是父亲原来住过的卧室,若不是华栋才开门,父亲也许不可能一下认出来。 门上还是保留着原来传统的铁锁,但房间里焕然一新了,一张床、一只床头柜还 有一只小桌子,床上是洁白的被缛,床头柜上放着一部电话机和一座台灯,墙上 挂着液晶电视机,墙壁往里侧开了一扇门。华栋才说:“那是卫生间,我们这24 小时有热水,房间还有网线可以上网。”   父亲一点也想不起自己原来卧室的摆设,反正和面前的样子截然不同,它们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他站在房间里发愣,过去的那个世界是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华栋才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掏出手机走到廊道上接听。父亲在 房间里木木地转了一圈,感觉到头晕,一屁股在床铺上坐下来。那软软的被缛像 弹簧一样,把他的身子往上弹了一弹,他瞬间有一种要被抛出的感觉,两手在床 道上抓紧,才让自己坐稳下来。   父亲坐在房间的床铺上,像打坐入定一样,不声不响,不挪不动,不吃不喝, 从上午一直坐到天黑。华栋才接了电话下到一楼服务台,忙起来就把父亲忘记了, 根本没想到父亲会一直坐在房间里。他是帮客人提行李上来,经过这个房间时看 到床上一团黑影,这才凛然一惊,父亲还没离开!   华栋才把行李送到客人房间,回头来到父亲的房间门前,伸手在门边打开电 灯,冲着床上坐得像雕塑一样的父亲说:“你怎么还在这里?”语气里明显带着 惊讶和不悦。   父亲缓缓睁开眼睛,说:“我在自己房间坐不行吗?”   “咦,胜明叔,你怎么这样说话?”华栋才尖声叫了一声,“这以前是你的 房间没错,可是你1990年就卖给我们家了!”   “我反悔了。”父亲静静地说。   华栋才冷笑了两声,说:“你在合同上还特别注明,永不反悔。”   “我是跟我堂哥华胜谷签的买卖文书,你让华胜谷来跟我说话。”父亲说。   华栋才气得全身发抖,说:“那你找他说去。”然后一转身,向楼梯口大步 走去。   这个晚上父亲继续坐在房间的床上蚊丝不动。华栋才找来八叔公和三堂伯, 好言好语劝父亲离开,父亲不争辩也不大理会,冷不丁地说:“我反悔了。”   “你怎能反悔?白纸黑字呢,做人讲的就是信用。”三堂伯生气地跺了一下 脚,整座永生楼都微微晃动起来。   “当时价钱是低,可是一时是一时的价,再说那时土楼根本不起眼,有的房 间破破烂烂,送人都没人要。”八叔公说,“我做个公道,栋才,你给你叔补2 千块,胜明你就认了吧。”   华栋才听到补偿,心想2千元是小数字,但这等于认可了他的反悔,这口子 一开以后怎么办?他急忙说:“合同是法律保护的文书,板上钉钉,我不同意什 么补偿。”   八叔公做公道不成,感觉很没面子,独自走了。三堂伯也说不动父亲,嘀咕 着走了。华栋才看着瓮子一样戳在床上的父亲,动手打是打不得,拖也拖不得, 只能愤愤地离开。   父亲就这样整个晚上坐在了床上。第二天一早,华栋才上来看他,他仍旧背 靠着墙壁坐着,眼睛紧闭,像是入睡又像是入定。   “胜明叔,自家人,你别这样好不好?”华栋才说着,手痒痒地攥起拳头, 声音却像是要哭出来了,“我今晚接了一个团,客人早上就会到,你能不能离开 这里?”   父亲的眼睛一先一后地睁开,看着华栋才说:“我反悔了。”   华栋才也定定地看着父亲,说:“从法律上说,这是我的私人住宅,如果你 十分钟内不离开,我就报警了!”   不知是给报警这句话吓着还是怎么了,父亲缓缓站起身,佝偻着背,神情恍 惚地走出了房间。   9   父亲回到马铺城里的安置房,最大的现实横亘在他面前,他在这个城里已经 没有家,没有立锥之地了,这间安置房只不过是暂时的栖身。他想起此次回永生 楼的历程,心力交瘁。如果说当年是他抛弃了永生楼,现在则是永生楼拒绝了他, 可是这杯苦酒就该由他一个人独饮吗?此一时,彼一时,谁人能参透?风水轮流 转,谁知道就转出这么一个结果?   接连十多天,父亲过着昼夜不分、浑浑噩噩的日子,做一顿饭吃几天,有时 几天不吃,有时整个白天在昏睡,而夜晚却在周边四处游荡,有一天还梦游般走 到早已变成工地的圩尾街,被一根钢筋绊了一跤。有一天深夜走过马铺县法院, 父亲突然哆嗦了一下,脑子里迅速冒出一个念头,打官司,让法院撤销当年的买 卖文书,依靠法律收回永生楼的房子。   这么一想,父亲立即兴奋起来。他毕竟也是读过书还教过书的人,他想,以 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当年的买卖合同。父亲回到安置房里, 烧了一锅水,好好洗了一个澡,然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他要一改前些天的颓 废和疲软,他要振作,要奋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要逆转命运的走向。   “你等着,我要把永生楼讨回来。”有一天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声音里 显示出一种坚定和自信。   流落异乡的我当然必须鼓励他、祝愿他,我说:“好吧,相信法律。”   父亲说:“我把永生楼的房子追回来,我就搬回永生楼去住,现在我年纪大 了,一个人在城里也没有了房子,其实在城里这么多年,我现在才知道我不是城 里人,我没有城里户口,没有医保,没有社保,没有老朋友,也没有亲戚,虽说 有个孙子,可是被他妈教坏了,一年也看不到几次面,原来你也在这城里,可是 现在你也离我那么远了……我到这城里二十年了,本打算这辈子就做个城里人, 还幻想续弦续个城里人,不过你找了个城里人老婆又怎么样呢……我还一直模仿 城里人说话的腔调,可是至今仍然是华坑村的地瓜腔……我想,我是土楼的一滴 水,怎么羼进城里的油呢?我还是回永生楼吧,有一句老话是怎么说的?从哪里 来,回哪里去……”   父亲唠唠叨叨跟我说了好多,没想到这竟成为我们最后一次的说话。那时我 在异乡的打拼似乎有了一点起色,我想今年过年一定要回马铺看看父亲,当然我 希望就在永生楼看到父亲。我从小生活的永生楼,原先一直觉得它面目可憎,现 在突然感觉它还是很美好的,那里曾经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父亲花了3天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诉状,然后又花3天的时间反复修 改,最后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遍。他把所有的希望都用力地写在了每个文字里。   走进法院前,父亲又特意洗了一次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他想这样才显 得庄重,和他所要办的事情相配。这一天,父亲走进了马铺县人民法院。一个工 作人员问他有什么事,父亲说:“我要打官司,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工作人员便把他带到立案大厅。父亲从衣服里掏出用塑料纸包着的起诉状, 解开塑料纸,把那两张纸的状子双手递给了一个穿制服的中年男子。   那中年男子一手接了过来,两只眼睛在上面飞快地看了几行,立即退还给父 亲,说:“这不行。”   “怎了?是不能手写,还是……”父亲愣了一下。   “是你的合同追诉期过了,无法立案。”那中年男子说。   “怎么就过了?”父亲的声音在发抖了。   “合同追诉期也就两年,你这都快20年了,根本就不行。”   “不行?”   “不行。”   “不、不、不行吗?”   “不行!法律规定不行就是不行!”   父亲彻底呆住了,张大的嘴巴空洞洞的,半天吐不出一个字。父亲不知是怎 么离开法院的,迈着踉跄的脚步,像喝醉酒一样摇摇晃晃回到安置房。   昏睡了一天之后,父亲醒来发现天刚蒙蒙亮。他走到街上,看到很多单位大 楼的墙上刷了许多新的标语,有的还做了红布拱门,天空中飘动着很多红汽球。 人民广场上更是聚集了满满当当的人,像是开大会一样,还有一支腰鼓队、一支 大鼓凉伞队在那敲敲打打。这是2008年7月7日凌晨6点左右,马铺县在土楼多个 旅游景区和县城地区组织群众,等待正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 大会传来投票结果,一宣布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各个点便开始鸣炮庆祝。   父亲站在广场边上看着密集的人群,那一张张的脸喜气洋洋,因为大家都很 有把握,土楼一定能列入世遗的,土楼就像是这些人家里的土楼,而唯独不是父 亲的,因为父亲一直沉着脸。没人知道父亲此时的复杂心情。他突然生出一个坏 念头,就是盼望土楼落选。   这时,有人用高音喇叭喊道:“马县长从加拿大大会现场打来电话,土楼成 功了!”下面的欢呼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成功了!成功了!成功了!” 鞭炮惊天动地地炸响,腰鼓队和大鼓凉伞队齐刷刷敲响了鼓,顿时广场上鼓乐暄 天,一片沸腾。父亲知道,他的坏念头阻挡不住土楼的入选。他也流下了一串长 长的眼泪。   父亲转到了汽车站,坐上了开往华坑的班车。这一路上,公路两边飘动着许 多红布汽球,上面的字他看不清,只觉得是许多红色的影子在扭动,就好像他小 时候在永生楼看到布袋戏表演,许多小偶人被上面的线一抽一抽,笨拙地迈着脚 步,父亲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这一生也是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抽着,不断地抽着, 他就像那小偶人一样不断地动着,动着。   华坑村村口的停车场彩旗飘飘,售票处的高音喇叭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不时 穿插一句广播:“为热烈庆祝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所有土楼景区连续三 天免费参观。”游客三五成群,一撮一撮的,只有父亲是孤零零一人,尾随在所 有游客的后面,脚步蹒跚地走进这个他一直想要逃离的土楼村子。   永生楼门口呈喇叭状插着两排的小彩旗,父亲抬起的脚放落到地上时,竟有 一种发麻的过电感觉,他耸了下身子,镇定住自己,以便适应这热烈而庄重的仪 式。父亲打起精神,迈着端正的方步,慢慢走过这段彩旗夹道欢迎的并不长的路。 他跨过石门槛,走进了楼门厅,径直就往廊台走去。   这时服务台出来一个年轻的姑娘,用普通话对父亲说:“哎,老伯,你找 谁?”   “我不找谁,就回来……”父亲用永生楼腔的闽南话说。   正巧这个服务员是外地刚刚招聘来的,听不大懂闽南话,她又说:“你想住 宿吗?今天庆祝土楼申遗成功,有优惠的。”   “我都住过四十多年了……”   “如果你不住宿,请不要上楼参观,因为昨天的客人还没退房,他们有的出 去了,房间门没关。”   “我、我住……”   “住宿请到这边登记。”   父亲回转过身子,缓缓走到服务台前。   “请你出示一下身份证好吗?”   “我要三楼,右边这楼梯往右第三间……”   “好的,我看一下,这间有没有人住了?”服务员一边查着台历一边说, “那你就要这间是吧,318房,我们每个房间同时也用土楼名字命名,比如301是 和贵楼,302是怀远楼,303是裕昌楼,你这间正好是永生楼。”   正好。父亲心里小小的惊喜一下。他摸了几个口袋,终于从裤子内口袋掏出 皱巴巴的身份证。   服务员接过父亲的身份证,看了一眼,不由惊讶地说:“原来你是永生楼的 老住户啊。”   “嗯,住了四十多年,身份证一直就是这个地址。”父亲淡淡地说。   “老伯,我们今天庆祝申遗成功,住宿8折优惠,180元收你140,我是新来 的店长,再给你优惠20元,你先给我交200元押金,退房时找你80元。”   父亲又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大钞。   服务员登记好,递给父亲一张押金条和一把钥匙,手指向廊台右边说:“你 往这边楼梯上,318房,永生楼,你有什么需要,用房间电话拨8就可以了。”   我在这都住了四十多年,今天是第一次花钱住自己的房间,一天120元,特 别优惠价,沾土楼申遗成功的光啦。父亲心里想着,对服务员微微一笑,往廊台 右边走去,他又想,当年卖掉一间才280元呢。   10   土楼申遗成功这一天,永生楼客栈老板华栋才被请到田螺坑现场参加庆祝活 动。活动结束后,在同样也是开客栈的朋友家里吃喝,因为高兴,大家都喝多了。 华栋才很晚才被送回到华坑村永生楼,他一觉睡到了第二天9点多.。起床伸了个 懒腰,华栋才美滋滋地想,这当初谁也看不上眼的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 这可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宝贝,以后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华栋才来到服务台,顺手翻看了一下住宿登记单。他的眼睛突然瞪大了,他 看到了“华胜明”的名字还有所住的房号,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华胜明花 钱来住“永生楼”?!华栋才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他猛地冲出服务台,向楼梯 大步冲去,三级并作两级,像跨栏冲刺一样,吃力地向上冲。   跑到318号也就是“永生楼”的房间门前,华栋才喘着粗气,伸手就往前推 门。   但是门推不开,里面上了门闩。他从门缝往里面看,只看到一团模糊不清的 影子。他做了个深呼吸,攒起全身的力气,往门上狠狠地撞去。   木门砰地被撞开了。华栋才一眼就看到华胜明和衣坐在床上,像是入睡又像 是入定地一动也不动。   “胜明叔。”华栋才叫了一声,他知道叫也没用,只不过给自己壮下胆。他 轻手轻脚走到华胜明面前,看到他胸前的衣服上粘着两张纸,原来就是给法院的 起诉状。他伸手揭下一张纸,手指只是稍微触碰到华胜明的身体,没想到他整个 身体就像偶人一样往床铺上倾倒而去。   父亲不知何时已在永生楼往生了。 【网里乾坤】∽∽∽∽∽∽∽∽∽∽∽∽∽∽∽∽∽∽∽∽∽∽∽∽∽∽∽∽∽ ◆          茅房停宝马,造句踏格律   ·阿W·   这些年不管海外华人如何不屑于“土共”的腐朽僵化,但大陆老百姓的腰包 日渐鼓起来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这种虚胖并不十分健康,但总算比缺吃 少穿营养不良的状况好得多。每次给老父打电话,他总爱转达他偶然回山村老家 所见到的欣喜变化。比如,谁谁谁都盖了两层的楼房,外面净一色的瓷砖!谁谁 谁的孙子都开崭新的车回家过年了,二十多万的车呢!   我除了惊喜和祝贺之外,也想探究一下,他们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以及他们 到底富到什么程度。不费大功夫,我明白了底细。他们辛辛苦苦打拼一年,省吃 俭用,不预支一分钱在医疗和养老保险上,勉勉强强,一年能存下几万现金。几 十年如一日地打拼, 几十年如一日地节俭,活这大半辈子,就为外面净一色瓷 砖的两层“空架”(略微夸张,你懂的)。再不济,如果两层“空架”也没有, 那么好歹也要在老屋旁停一辆好车。   我对老父感慨说:这不就是经济学家指出的茅屋旁停宝马车的畸形消费现象 吗?父亲说,那不就是这样,农村人世世代代想的都是“做人”,哪里懂什么叫 “生活”!哎……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我自不量力, 昼夜冥思,徒劳无助。   家父年近八旬,在我们的敦促和帮助下,勉强学会了用手机和电脑,但用得 不多。母亲走了之后,父亲离群索居,形影相吊,孤孤单单。我们提议说,县城 不是也有所谓的老年大学?他们原民政局不是也有老干部活动中心吗?何不积极 一点,和大家一起找乐呢?父亲说:“还是在家里自个儿练练字更好。什么老年 大学,教什么诗呀画呀的,年轻时工作了一辈子都没有争过什么虚名,现在还去 挤那个‘热闹’?!”   我困惑不解,不就是因为孤独了才要挤热闹嘛!挤热闹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吗?原来父亲的“热闹”二字是话里有话,就是说那些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 心也是沽名钓誉的名利场。父亲尤其提到学画学诗学书法如何如何评奖。没有奖 项大家玩不起来,设了奖项又吵得不可开交。什么“练字练王字,学诗学律诗”, 不讲内容,专讲形式。哎……不能轻松一点,大家在一起图个热闹吗?!这是 几年前的事,老父说过我也就忘了。   来丹麦之后,诸事渐入正规。女王陛下的土地,臣民的确闲暇比较多。这不, 俺也有空泡网了。什么叫打油诗,什么叫古风体,什么叫格律体,她奶奶的,与 我何干?唉,有些事情你躲都躲不过。有些人是出于好心,有些人是出于偏见, 总之,我也碰到了父亲几年前提到的那个“挤热闹”的尴尬。   格律体原本是为了给诗歌的歌词初步配曲而产生的。根据最古老的乐谱“鼓 谱”的原理,通过选用含义相近的字词替代从而实现发声的平仄来符合“鼓谱” 的要求。这样的诗歌有一定的音乐效果,适合诵读和吟唱。本来随着乐谱朝复杂 方向发展,以及乐谱从乐府(古代与音乐有关的官方机构)普及到民间,这种为 歌词初步配曲的做法必定日渐式微。但是,由于格律与科举考试的历史结合,形 成了特殊的文化地位。尽管格律体有有限的文学功能以及一定的文字杂艺的游戏 功能,但纵观其影响,弊大于利,把玩和崇尚格律体的传统实质已成文化之误、 文化之疡。如何使格律体这支世界文苑的奇葩与时俱进,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了 寸管之见。   一、引言   中学生各科奥林匹克竞赛都是很好的赛事,因为它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基础概念进行快 速解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应付这些赛事变成了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社会 盲目信奉在这些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必定综合素质相当了得,那么我们可以 说,这些赛事酿成了“唯竞争力教育文化之误”。这样的教育文化之误当前正在 肆虐中国大陆。   文化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内涵,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英语 单词(如culture, style, knowledge, civilization等)。在“文化之误”中, “文化”是指某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习惯行为或惯常想法。在后文“自以为很 有文化”中,“文化”是指知识、阅历和思想水平。“文化之误”就是指传统习 惯和惯常思维中的误区或陷阱。有些传统习惯乍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看似约定 俗成、人皆为之,实质并不那么健康有益,故称之为“文化之误”。   诗词是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格律是古代诗歌的一类格式要求。民间素 有“练字练王字,学诗学律诗”的说法。大意是,要想练习书法,必须有气魄练 习书圣王羲之的技法和风格;要想学习写诗,必须有胆量学习写格律诗。只有这 样,才可以称得上王道,才是上上之法。言下之意,格律诗是诗中之王,学会了 写格律诗,就掌握了作诗的法宝,就称得上是有品味的文化人。笔者认为,这个 传统观点是不对的,是感染了“诗词格律文化之误”的典型症状。格律体有何特 点,以下举一个简例,希望窥斑见豹。   在昆明301恐怖袭击的噩耗传来时,笔者和亿万有良知的地球人一样激愤难 抑。悲愤之情凝结成如下文字:   春殇   ——悼念昆明301遇难者   (古风版)   春城昆明叁零幺   何故百花顿失骄   丧良病狂屠父母   天怒如剑指魔妖   笔者也尝试了用格律体改写,花了数倍于前者的时间,力争做到尽可能完美。 得到如下文字:   春殇   ——悼念昆明301遇难者   (七绝版)   春城昆市叁零幺   何故群花顿失骄   狂病丧良屠父母   剑鸣天怒指魔妖   “昆明”为什么要改写成“昆市”,“百花”为什么要改写成“群花”, “病狂”为什么要改写成“狂病”,“天怒如剑”为什么要改写成“剑鸣天怒”, 当然是为了格律体的要求。什么地方要平,什么地方要仄,格律体是有定规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调按规定的格式抑扬顿挫。也许更高水平的格律玩家能写出 既流畅自然又平仄合律的佳作,但绝大多数格律体作品都或多或少包含类似的特 点:1.一个固定词汇中的字要用含义相近的另一个字代替,如“父母”被“父弟” 替代;2.字在词汇中的自然顺序不得不调整,如“病狂”被调整为“狂病”;3. 词汇在诗句中的自然顺序也常常不得不调整,如“丧良病狂”被调整为“狂病丧 良”,“天怒如剑”被调整为“剑鸣天怒”。在这个例子中,可能有人喜欢古风 版,也有人喜欢七绝版,前者更流畅自然,后者声调顿挫有致,可谓萝卜青菜各 有所爱。然而,在文化传统中,大多数人一般会认为格律体的诗歌比非格律体的 诗歌更端庄、更典雅、更有“文化”。笔者认为这个“大多数认同”未必正确。 人们崇尚格律体,并不是因为这类诗歌文体有更多的审美价值,而是因为审美情 趣异化。比如,在追求形体美的时尚中,古代女子缠足,现代女子穿高跟鞋。在 古人看来,缠足的女子肯定更端庄、更典雅、更有“妇德”。在现代人看来,缠 足是审美情趣的异化,是不健康的。也就是说,缠足是妇女形体美的文化之误。 七绝版《春殇》之于古风版《春殇》,正如穿高跟鞋之于缠足。这里举例仅仅是 为了解释名词概念,解释“诗词格律文化之误”的名词大意。下面会进一步说明 其内涵,并且论述为什么诗词格律会形成文化之误。   二、诗词格律文化之误的内涵   尽管唐宋文学中有灿若星河般的名篇佳构都是用格律体写成的,但如果没有 养成通过写自由文体的文章进行交流思想和传达感受的习惯,并且也不会写其他 格式更自由的诗,唯独妄想学会了把玩格律体就一招制胜,就会陡然变得很有文 化,那是南辕北辙,是典型的附庸风雅,是中了文化之误的遗毒。文友出于纯粹 的兴趣而把玩格律体诗词,只要不以伪饰自己的文化形像为目的,无可厚非。对 于真正潜心上进的人,要想有思想有文化,并不需要学会把玩格律体诗词。如果 文学天资平庸,即使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把玩格律 体,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可能变得更有文化。格律体有一定的文字 游戏的特点,也有狭窄的文学功能,但作为一种文体,其局限性很大。由于漫长 且复杂的历史原因,诗词格律已经形成了文化之误、文化之疡。笔者也力求长话 短说,但要厘清一个历史文化谜题,还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条理。所以,首先必 须力图谈透“文化之误”这个概念,理解各类“文化之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 文化生活中,并且潜移默化地发挥负面影响。以下先谈各类文化之误的表现。   练气功讲究调整呼吸,当心绪和呼吸都匀停之后,假定身体中有一团“气”, 先用意念把“气”调度到小腹丹田部位。从丹田部位开始,按既定的程序用意念 把“气”调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且相信身体之“气”可以和大自然的天地之 “气”交相呼应。用意念运“气”,使得“气”在身体各部分循环,之后再和天 地之“气”循环,如此循环往复,叫练气功。某个时期社会上突然涌现很多练气 功的人,我们说社会上出现了气功热。如果把练气功当作早操或散步,无论“气” 是否真实存在,爱练的练,不爱练的练也不罚款,这样的气功热当然有益无害, 至少有利于激发人们珍爱身体健康的热情。然而事实是,绝大多数气功练习者都 相信“气”是真实存在的,相信“气”有神奇的功效。正是因为迷信气功或多或 少有这样那样的神奇功效才去练习,这样的气功热就是一类卫生健康的文化之误。 它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肆虐中国大陆。后来因为某大师的生意太过兴旺,头脑发 热,竟然妄想指挥信徒与执政当局叫板,引起当局强力打压,此后才日渐式微。   在西医传入之前,尽管中医疗效不显著,病患贻误不少,但也为当时人们的 卫生健康做过贡献。中医信奉经络气血,五行相协,阴阳平衡。中药讲究秘方隐 制,因患而异,同病未必同方。西医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按 实验科学的思路发展起来,所有医疗技术和医药开发以及疗效检验的规程都是公 开透明的。西药的疗效和副作用是明确的。西医对比于中医,疗效快捷稳定,副 作用可以预估。各国在西医西药的理念和技术发展传播之前,都有类似于中医中 药的传统医药理念和医疗技术,但如今,西医西药的理念和技术发展传播代表着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然而在中国,仍有部分民众不理解中西医的根本差别, 依然笃信中医而排斥西医。这就是中医传统的文化之误。   如果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理念,坚持集体所有制,坚持计划经济, 坚持人们是社会的平等主体,人们自愿缔结各种契约和经济关系,在此前提下, 如果人们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那无可厚非。反之,如果执政党剥夺人们的选 择,用强力和暴力迫使一切社会财富和资源必须集体化,不仅计划经济,而且把 人的社会地位也按计划标识出来,并且还要规划和改造人的思想,不服从改造就 要被专政,由此造成了社会经济崩溃,人伦道德崩溃。这样的悲剧不仅在一个国 家上演,而且在曾经强力推行过这种发展模式的几十个国家中都无一例外地重复。 即使这样,依然有人痴情地问: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模式有什么过错? 集体化和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对?你们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吗?你们知道那年代社会 风气有多好吗?!人们精神面貌多么昂扬吗?!后来不按社会主义道路走能够怪 社会主义制度不好吗?对于这些痴情的人,也包括笔者的一位师长——曾经是方 励之上下届的系友,当前有一个时髦词汇叫“五毛”。姑且不论“五毛”是否恰 当,笔者认为,他们陷入了某类文化之误,病患“社会主义迷梦”综合症。   竞赛热、气功热、中医热、“社会主义迷梦”,还有“佛法治心”、酒桌文 化等等,看似与诗词格律不沾边,但作为文化之误,有其共性。其共同之处就是, 对于误入歧途、深陷其中的人,他们总觉得自己铿锵有理,总觉得自己代表了大 多数。比如,甲某的儿子获得省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全家欢天喜地,喜庆 的氛围让人浮想联翩:他们妄想儿子数学知识必定很丰富、应用数学能力一定很 强、逻辑思辨能力也强,今后在竞争社会中一定会大有可为。如果甲某对应用数 学的素质是怎样构成的有所了解,才有可能把甲某从狂热的妄想状态唤醒到冰冷 的现实中来。中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尤其重视竞争力的培养。这个初衷本无 可厚非。然而,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以及家长的热情都过度地投入到教育竞争中, 而忽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素质和 思想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教育发展的失误。很多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 称之为无可奈何的社会风气。也有另一些人不以为然,他们信奉竞争意识和竞争 力是人最最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占据了这个高位就可以君临天下。这往往使得 清醒的旁人望而却步,爱莫能助。唯竞争力教育文化之误相对简单,只要家长有 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见识,还是有可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得以脱毒解困。总之, 文化之误像个魔咒,不容易鉴定和疗治。所幸的是,他们有共性,如果能鉴定和 识别甲类文化之误,可以用类似的思路鉴定和识别乙类文化之误。   此前笔者写过一篇《漫话诗词欣赏与“格律之误”》(见《新语丝》220 期),其中提出了本人的诗词欣赏审美主张以及“格律之误”的初步概念。诗词 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之一,作为文学形式,故然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因此,前文 所提及的“格律之误”是一个简称,其全称是“诗词格律文化之误”,也即与格 律体诗词有关的文化误区。从文化误区的角度说,“格律之误”就类似于中医传 统在卫生健康范畴内形成的误区,当然负面影响远没有那么大。现在再谈诗词文 化的“格律之误”,是两年前思考的延伸,这里通过进一步规范表述,指出“格 律之误”的社会文化内涵。“格律之误”的根源在于它的文学形式之误——格律 体其实是一种低功能的文学形式,用它很难创造出丰富多彩(反映社会生活方方 面面)的文学内容(并不否定其中有少数精品经过漫长岁月筛淘依然风采璀璨)。 格律体成为一种低功能的文学形式,根本原因在于格律要求条款之间的内在不协 调性,另一因素是科举考试。格律体诗词是初唐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 一,谈“格律之误”与已经创造出来的格律体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无关, 也与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无关。正如我们说中医传统在卫生健康范 畴内形成了深厚的文化之误,并不否定中医在现代医学技术进入中国之前曾经为 卫生健康做出过贡献。谈“格律之误”也不应该影响纯粹的文学爱好者继续选用 格律体从事诗歌创作活动,而仅仅是指出它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局限性及其在社 会文化中形成的误区。正如人们指出唯竞争力教育文化之误,目的并不是要否定 考试和竞争。总之,笔者的目的在于指出一类盲目的崇玄尚古的社会文化心态, 这类文化心态与格律体诗词有关。   三、诗词格律文化之误形成的历史原因   格律体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形,其出现有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古代乐谱远 没有现代乐谱完善,普及程度不高,通常仅在乐府(古代与音乐有关的官方机构) 之内。最早出现的乐谱是“鼓谱”,只有轻重节奏的变化(比如,○□○○○□ □○□○○□)。格律体借鉴了“鼓谱”的基本原理,遵循谐音这个世界诗歌通 行的审美原则,发展出来了一类独特的诗歌文体。这类诗歌似乎天然地谱好了曲, 方便诵读和吟唱。 如果格律体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随着古代乐谱的 渐进发展完善(音名谱、乐律谱、管色谱、半字谱等),很难想象这种用最古老 的乐谱(“鼓谱”)谱好曲的诗歌形式会如此广泛传播。   格律体诗词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为了考试的客观公 正,减少阅卷人判卷的主观性。因为是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当然古代才子俊杰 必须人人将之把玩成拿手好戏。同时因为形式上的相对规范,具有竞技游戏的特 点,因此才子佳人逸士隐者愿意采用格律体来传情递爱以及竞才比艺,从而形成 格律体诗词在古代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然而,从格律体的技术特点和普适的 文学审美标准分析,格律体并不比非格律体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初步分析表明, 设置格律要求时的原始目标与诗歌欣赏的美学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这就 好比一个国家推出一套行政制度,设置制度的目标与构成制度的条款之间存在不 协调。   科举考试有所谓的“不出律”要求,即一旦一条格律要求不符合,作品的其 他审美效果一概不予考虑,立即以不合格论处。由于格律体的特点以及科考过程 的“不出律”要求的共同影响,故而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审美观,这里叫做诗歌欣 赏审美情趣异化,即变异,变得不正常了。诗歌欣赏审美情趣异化表现之一是, 即使在科举考试之外,只要不出律的诗词,无论其语言之平淡、意象之模糊、想 象之匮乏、内容之空洞,总比出律的作品等而上之;异化表现之二是,即便有贴 切的文化内涵、语言幽默诙谐、联想自然生动的散文、古风诗、打油诗、民歌总 比格律体诗词等而下之。由此形成文化误区的表现是,似乎格律体诗词比其他文 学作品拥有更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内涵,以为能够把玩格律体诗词的玩 家都是“文化大师”。并且,把玩得越精深,“文化大师”的形象就越高大。把 玩得是否精深,只能通过所掌握的零零碎碎的诗词知识和著名作者的逸闻掌故的 多少来衡量。由此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晋的劣绅、暴富的赌徒、落第的学 子纷纷附庸风雅,争先恐后学习把玩格律体诗词,急急忙忙打造成有文化的社会 形象。此风与当今的文凭热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代科举考试持续上千年,原本仅 仅是诗歌领域的审美情趣异化,早已积淀成全社会范围的文化之误和文化之疡。 文化之误一旦形成,其流毒遗害千年。   四、诗词格律文化之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代人把玩格律体诗词,绝大多数都不是出自伪饰自己文化水准的目的,因 此,仅就个人兴趣而言,无可厚非。这里说格律体诗词形成了文化之误,并不是 说格律体诗词创造不出任何形式的文学美,也不是说玩格律体诗词的人情趣必然 有问题。格律体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学功能,尽管相对局限,但也 能够创造出一些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并且有竞技游戏的特点和韵律美,因此仍然 受当今文人墨客和业余文友的欢迎。由于形式规范,且在审美传统上重形式不重 内容,也不看重诗语言的表达力,因此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一般的文友都可 以把玩。对于用文字进行思考和创作的文友,格律体显然有其局限性。   谈格律体诗词造成了文化之误,目的不是去苛责古人,而是为了抵御崇玄尚 古的腐朽僵化思想对于当今人们从事诗歌创作、培养正常的审美情趣、自然形成 合理的文化崇尚的影响。举一个典型例子,有佚名作者用现代语把毛泽东的《沁 园春·雪》改写成《沁园春·酒》,其嘲讽时弊的思想内容鲜明,语言幽默流畅, 借用家喻户晓的毛词外壳,效果非常良好,以至于海内外华语文学网站都纷纷转 载。在当今网络文学浩如烟海的时代,谁的作品能够在全球华人文化圈广泛传播, 这不言而喻地说明该作品的成功。然而,在某诗词网站,竟遭到“文化”卫道士 的口诛笔伐。卫道士们蛮横指责《沁园春·酒》把宋词搞俗了,把古典文化的高 雅形象给破坏得荡然无存。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好像某部腐吏的魔指竟能指点到 海外自由的华文媒体上来。   在诗词文学网站经常能看到喜欢自由体诗歌的文友与喜欢把玩格律体的玩家 之间的网争网战。究其根本原因,大部分都缘自诗词格律文化之误。作为对个人 作品的评点,无论评点本身是否合理都无可厚非。作为一类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有必要指出,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激发相关文化研究的热情。有些人既不理解普 遍的诗歌审美原则,也没有个人的审美主张,竟把格律体的操作规程当检视其他 诗歌的标准,把作品好坏按有没有他们所谓的“诗味”来检视。他们那说不清道 不明的“诗味”,其实就是使用了多少格律诗词中惯常出现的词汇和句式。文友 之间的观点偏差,文友个人对诗歌风格的偏好,无论格律与否,不能一言蔽之为 “格律之误”。有危害的“格律之误”在于,一些谋不能成篇、论不能成文、赞 不能成赋、讽不能成章的无聊文痞和沽名钓誉的戚戚小人仅仅凭拾缀了一些古诗 词的逸闻掌故就自命不凡地常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卫道士的口吻对人作无 厘头的横批恶评,以“文化”卫道士的姿态蛮横纠缠,掀起不必要的网争网战。 这些人就是深受“格律之误”的典型,他们除了盲目的崇玄尚古,根本没有思辨 能力。每个民族的文化都需要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有扬弃的态度。我们需 要如何对待格律体,如何保护这个古文化,必须要分析研究。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既能创作出好作品,也可能创作出坏作品,同时每一种文 学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分析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最佳文学形式,抑或是 一种低功能的文学形式,应该要有标准。标准要有普遍性,即,某个形式的诗歌 作品的好坏要放到文学的大范畴内检视。反之,如果认为格律体诗词中频繁出现 的字词就是最雅的词汇、以为格律体诗词中最常见的句式就是最具魅力的语言风 格、妄想格律体诗词最常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就是最“文化”的内容,那么分析无 从谈起。文学是有目标的,世界文学的创造活动不外乎是为了传达感受、交流思 想、塑造形象美和意象美。   谈“格律之误”,不是要否定已有的古典文学成就,而是要问格律体是不是 创作诗歌的最好形式,或者说最好形式之一;而是要问今人是否应该以保护历史 文化为借口而抵御他人为格律体松绑的探索;而是要问今人如果仅仅能够填码几 个四方盒子是不是就必然比其他文体的作者更有文化。换句话说,今天人们是否 应该继续承袭那种历史文化心态——认为打油诗、古风体、有讽谕时政意义的顺 口溜等总比格律体等而下之?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用格律体诗词的审美眼光来评判 今人创作的接近古体的自由体诗歌(吸纳了格律体某些元素)?前文提出了明确 的观点,格律体加上“不出律”的刚性要求造成了诗歌审美情趣异化,导致了社 会文化心态扭曲,促使了许多人以伪饰个人文化水准为目的而把玩格律体诗词。 前文明确指出,“格律之误”的核心是文化之误。笔者提出格律之误的现实意义 在于,当前还有许多为了长袍子身份而读书的读书人。这些人自己中了历史文化 遗毒,浑然不觉,固然令人同情,但继续干扰别人,有文化良知且看出问题症结 的人不应该沉默。也许很多人还没注意到这些新孔乙己的面目,对这些伪文化卫 道士的形象还没有深刻印象。这些人的特点是,谋不能成篇、论不能成文、赞不 能成赋、讽不能成章,并且也写不出几篇格律体诗词,但却极其爱沽名钓誉,爱 指指点点,作无厘头的横批恶评。提出诗词格律文化之误仅仅是要剥伪文化卫道 士的这层画皮,而与人们用格律体进行文字游戏以及寄托闲情逸致不抵触。   笔者指出“格律之误”的表现之一是,存在新时代的孔乙己,他们不是为了 学经世致用的学问而读书,而是为了长袍子身份而读书。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 附庸风雅而把玩格律体诗词,有必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喜爱格律体的文友都是 为了附庸风雅。因此,有人会反问,笔者是不是玩不转格律体,只能玩不入流的 打油体,但却戚戚在意他人如何看待?作为个人,任何文友都希望自己的习作取 得认可。但只要是心智健康的人,古称君子,都不应该害怕听到否定的意见甚至 是尖刻的批评。作为社会文化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在学术民主的原则下,我们应 该有勇气坦诚地谈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对与错,让别人去判断和检验。发表观点 的人应负的道义是,自己必须坚信该观点是对的。换句话说,我们批评一类现象, 是因为这类现象本身有值得批评的理由,而不是单纯为了哄抬其他方面而刻意批 评。以下这首小诗表明笔者反对沽名钓誉、排座次、数老几的态度。   数风流   诗苑多酸儒,   戚戚数风流。   袍断孔乙己,   坛璨七彩珠。   毋庸讳言,指出“格律之误”就是对酸儒腐丁的直白批评。在笔者脑海中总 能浮现出一些格律派玩家“作诗”时的滑稽脸谱:   七绝 格律癖   蝇营狗苟砌诗楼   仄仄平平搔秃头   格律偶成驴中举   鳞鲜肉腐剩鱼愁   当然,笔者也能想象,在一些新时代的孔乙己看来,讨论格律体是否有文化 之误,这在他们看来是纯粹的村妇策国、井蛙谋天。笔者清醒地意识到可能来自 被批评对象的反批,以下小诗正是笔者的自讽和自励。希望以此批评和自我批评 的态度推进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析研究。   燕雀问天   (古风版)   文坛万年灿若星,   唐宋诗词耀天心。   鸡鸣犬吠偶相问,   格值几珠律几金?   (七绝版)   文坛千载漫芳侵,   唐宋诗词长耀心。   犬吠鸡鸣闲相问,   几珠酸格律几金?   五、诗歌欣赏的审美原则和主张   诗,也叫诗歌,是一种简短的、优美的、适合诵读或咏唱的文体。诗的作者 和读者之间有一个默契,就是读者会从多角度去揣摩作者的意图。作者应该充分 利用读者的耐心和领悟能力,展示诗语言的风格美和表达力,传达其文化主题。 但是,这个默契不能成为作者不努力消除歧解可能性的借口,甚至故意表现一个 模糊的主题。诗相对于短文,好比行书(或草体)相对于楷书。诗和短文都需要 实现文学的目标,都需要承载文学内容,也即都需要表现文学主题。正如无论是 行书还是草书,都需要书写文字符号。允许用行书书写,并不是对率性潦草的默 许。允许用行书书写,应该在不影响识读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个人的书法风格美, 写得更漂亮更快捷。诗与短文的关系,也可以类比成一座室外雕塑艺术相对于一 座建筑物的关系。建筑物和雕塑都有外在形态美,但同时也有内在功能。建筑物 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雕塑的功能就是表现一个文化主题。建筑物的形体要服从 功能设计,其形态的一点一横不能任意挥洒。雕塑的形态看似自由潇洒得多,似 乎可以任意地挥洒,但也要服从其设计表达的文化主题。雕塑通过标题和造型启 发观者的联想,从而表现文化主题。雕塑家总是希望让观者能够越自然联想到其 设计的主题越好,主题给人的烙印越深刻越好。雕塑家绝对不会反过来,把绝大 部分精力都用来展现外在形体的精致圆润或清新欲人,而不太在乎所期待表现的 文化主题,甚至故意表现一个万花筒式的主题,观者联想到哪算哪。   诗歌要表现文化主题,或赞或讽,都要有具体内容,不应该仅仅是表现所谓 的“意境”和氛围。比如,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干预其政局,诗人如果要谴责俄罗 斯总统普金的霸权行径,就要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具体信息,而不能仅仅是一滩用 华美句式表达的愤恨情绪。因此,诗歌的欣赏应该是有章可循的,这个“章法” 就是审美原则。在“原则”没有达成共识之前,可叫个人的审美主张。以下笔者 提出本人的审美主张,目的是为了比较格律体相对于其他诗歌体裁的优缺点。   诗歌欣赏要从把握主题出发。先看主题的文化内涵,然后看主题是否得到了 充分的表现,再看表现主题的布局是否精巧合理,其次是看语言风格。以四行的 绝句或古风为例,如果把一首诗类比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只有四笔。每一笔都 应该流畅,让人过目难忘。至于这四笔能让观者联想到什么图景,最好就是作者 所希望的图景。由四个细长的柔滑的线条到一幅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清楚 就越好。换句话说,再清楚也就是四笔,四笔能出一幅画,那就是画家的构图能 力。画家应该着力在如果利用四笔来设计一个图案,而不是对图案漫不经心,比 如,总是太极图,但却把心思用到尽力使得每一个单笔都臻善臻美上去。   如果把一首诗类比成一组幅画,那么这组画只有四幅,每一幅画都应该清晰, 让人过目难忘。至于这四幅画能让观者联想到什么主题或氛围,最好就是作者所 希望的主题或氛围。换句话说,再清楚也就是四幅画,四幅画能表达一个主题, 那就是画家的文化素养。如果这个画家不懂如何通过四幅画表现一个主题,总是 表现窗外的四季风光,那么每一幅风光画得再精致再传神,也永远是画匠而已, 和文化沾不上边。   如果把一首诗类比成一部短片,那么这部短片只有四组特写镜头组成,每一 组特写镜头都应该清晰,让人过目难忘。至于这四组特写镜头能让观者联想到什 么文化主题,最好就是导演所设计的文化主题。换句话说,再清楚也就是四组特 写镜头,四组特写镜头能表达一个文化主题,那就是导演的文化功底。   反之,线条总是四根线条,画面还是四幅画面,镜头还是四组镜头,联想到 什么算什么。读者联想不到作者想的东西,作者还在心里得意:瞧,这就是我的 作品魔力,让人有想头,有嚼头。我反对这样。如果我是读者,我不能轻松琢磨 出什么意思,我认为那是小孩玩的万花筒。   有些人写诗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把写诗当文字杂艺和游 戏用来消磨时光。作为个人的消遣方式,固然未尚不可,但以为只有这样的“诗” 才叫诗,并且以这样的“诗”的审美情趣来看待他人以诗歌作为一种文体来表现 文化主题的作品,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空口无凭,我也邯郸学步了一回,做了一 次“诗”人,码出了如下的《画楼夜》。果然,引“诗”人们评议纷纷:“嗯, 不错,有点味道。”、“尽管还有打磨的空间,但这才有诗的样子。瞧,阿W只 要用心,也还是能玩诗的嘛”、“好意境!嗯,如果用五绝还能更凝练”……   画楼夜   (七绝)   清风桂影幌东墙   明月荷香叩北窗   画罢卷帘盈袖处   依稀野寺更钟当   (古风)   明月荷影荡东墙   清风桂香拂西窗   画罢卷帘凭栏处   依稀午夜更悠当   另举一个反例。党宣部们推出“中国梦”的同时,新一轮禁网禁言开始,如 霾浑天。人们纷纷谴责,不禁质疑“中国梦”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还是党朝独裁 的复辟之梦?为了讽批这个时政,笔者草就了微文《中国梦》,登在华夏诗苑。 评论中没有人提及微文对所拟主题的表现是充分恰当,以及如何改进才能表达得 更好,但却有人表示遗憾:惜乎,非格律也(包括笔者好友)!竟有“诗”人忍 不住技痒,抖试刀法,切削出格律版的《中国梦》。这固然未尚不可。只是把原 本针对具体时政的讽批,变成了一滩模糊的反共的情绪。这里不论个人技法水平 高低,而是表明转化为格律体时必须通过刀斧切削,打磨掉天然的语言表达的精 准,结果只剩下“意境”。   中国梦   昔日神州山水酥   税轻民闲古风悠   秋千架上童有笑   渔莲舟里妇无忧   今朝华夏气象殊   官恶民刁鸟不留   贼党诓售中国梦   良民忍买地沟油   六、为什么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低功能文体?   也许有人会问,格律体诗词中那么多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名篇佳构,你读 懂了吗?如果你领悟到其中大漠边塞之浩瀚壮美、古刹钟楼之幽旷宁肃、风亭画 楼之钟灵琉秀、竹篱茅舍之温馨闲逸、怀乡思亲之幽怨缠绵、忠君爱国之坚贞决 绝,还会说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低功能文体吗?   我说,人有偶然无病呻吟的时侯,即无病呻吟也是一种生活感受,格律体诗 词用来写无病呻吟式的闺阁闲愁和怨妇离恨,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山水田园 和楼台庭院中也能摄取宁静闲逸之美,格律体诗词用来描绘家居风光中的逸士归 耕和谪宦言志,未尝不可。简单的哲理可以用各种风格的语言表达,已经被家常 口语表达得耳熟能详的简单哲理,通过格律体改写,偶然也能增强传播力,但大 多数时候反而让老百姓听不懂。比如,老百姓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人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身中。老百姓说,站得高,看得远。诗人说,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百姓说,过了这个村,没了那个店。诗人说,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然笑春风。总之,诗歌文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限于这些,而应该 像打油诗和顺口溜以及散文一样无所不包。格律体诗词的内容包罗不广,并且老 百姓不易解读,因此我们才说,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低功能文体。有人马上要跳 起来,那你为什么不说,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高端文体?我说,它原本是高端文 体,太高了,高如庙堂之音,曾引无数爱附庸风雅的巫医乐师百工之徒顶礼膜拜, 结果被扭曲了。文学是有使命的,文学的使命是为读者服务的,为读者提供各类 精神食粮,而不是板着脸去教训读者必须恭恭敬敬学会那些扭曲了的句式,然后 诚惶诚恐地聆听被妄想为“最文化”的无病呻吟,卑躬屈漆地去仰拜那宗教化了 的千篇一律的山水田园或楼台庭院的图景。   为什么格律体是创作诗歌的低功能的文体?简单的回答就是,依据的是事实 ——格律体的唐诗宋词的内容事实就那么窄,大抵不过闺阁闲愁、怨妇离恨、风 亭画楼、竹篱茅舍,偶然参杂些铁骑狩边、逸士归耕、渔樵唱答、忧国悯生。如 果单个举例,当然唐诗宋词几乎什么内容都涉及,但其他的内容占总量的比例极 低。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格律体的局限性,但还不够全面。   七、设置格律的初衷以及格律条款之间的内在不协调性   不难理解,设置格律体的初衷是有诗歌审美价值的。也就是,押韵是为了谐 音(顺口),平仄是为了节奏和声调交错以期方便诵读和咏唱,对仗是为了增强 表达力,字数一致和句式固定 (起承转合以及对仗)是为了结构美。为了这些 美好愿景而设置了公式化的具体条款,由于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内在差别,也由于 条款之间的不协调性,再加上严格的“不出律”要求,因此格律体变成了一类低 功能文体,形如社会主义之于人类社会发展。   最初南齐时对诗歌所用字词引入了平仄的要求,目的是为了配曲,即配最简 单最原始的乐谱(“鼓谱”),由此形成古代诗歌的格律体。宋代以来对词的平 仄进一步提出阴阳调的要求也是为了配曲,因为后来的乐谱发展得更复杂更完善, 如“减字谱”和“琵琶谱”等。在乐谱发展完善和普及之前,这种通过字音的声 调而自动配曲的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方便诵读和咏唱。随着乐谱的进一 步完善和发展,这种通过调整用字而为诗歌配曲的做法既不容易实现,而且即使 实现了,音乐效果也极其有限。当今的歌词除了需要考虑谐音之外,根本不需要 考虑所用字词的声调。比如,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大白话配上曲也能唱出音 乐效果。道理很简单,唱歌时唱出来的每个字是根据曲谱发音,而不是根据单个 字的标准发音。反过来看,当今的歌词有多少是按唐诗宋词的风格创作,即用格 律体?儿歌和童谣最需要考虑是否适合诵读和咏唱,即所谓“上口”。我们可以 估量一下,有多少唐诗宋词进入了当今的儿歌和童谣?当今的儿歌和童谣又有多 少是用格律体创作的?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比较其风格流派的优缺点,即比较格律体与非格 律体的优缺点,不应该忽视其传播力。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也为文学的传播插上了 翅膀。在短信和微信时代,人们祝福节日、讽批时政、分享居家旅行的心得杂感, 都是文学的表达形式。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各种简短文体的传播力。套用时下的话 说,格律体可以算是最“不接地气”的文体。有谁收到过用格律体编写的新年祝 福短信吗?   设置格律的初衷是为了追求音乐效果,但当今歌词几乎与它绝缘。诗语言本 应该有语言风格美,并且有较强表达力,但格律体的传播力却远不及顺口溜和打 油诗。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可谓彻底失败。格律体失败的内在病根是显而易见 的:一方面是,乐谱发展的复杂性远超过单个字的标准声调所能表达的范围;另 一方面是,在当时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远不够普及的古代,语言和文 字的距离是无法弥合的。每个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音方式,即古人除了京 官和京商之外,绝大多数只会说方言。我们可以设想,按甲地方言声调谱好曲的 歌词到了乙地还能传唱吗?格律体失败的外在原因在于格律条款的僵化及其条款 之间的不协调性,外加“不出律”的恶政。   1. 押韵不是为了读起来顺口(谐音)   说押韵不是为了读起来顺口,显然是站在反对党的立场上指出条款和目标的 不协调性。不站在反对党的立场上,而站在中间派的立场上看,按韵表押韵也有 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当时的普通话不普及,按韵表押韵的意义十分有限。另一 方面,谐音的效果应该是根据一个字的完整发音,而不应该仅仅根据韵母是否相 同。按现代汉语拼音原理分析,至少有三个因素(声母、整读韵母和双韵母)影 响。一刀切的规定不够合理:符合韵表即押韵,否则出韵。即使从2005年中华诗 词学会发布的《中华新韵简表》看,仍然没有考虑谐音效果的相对强弱。这样造 成的后果是,有些字整体谐音效果很差(不是仅仅看韵母是否相同),比如“权” 和“年”,却算押韵。它们仅仅是复韵母的后半部分相同,但声母及复韵母的前 半部分在发音时唇齿动作变化较大。然而,比如“苏”和“羞”,它们声母发音 比较接近同时韵母也有一定程度接近,整体谐音效果不错,却不算押韵。如果把 押韵规定为韵母的后部分是否一致,那么,“权”和“年”应该算押韵,而“苏” 和“羞”不算押韵。但是,如果根据整个字的完整发声来判断,即声母发音的差 别(唇舌动作变化大小)也应该考虑进去,结论却显然不一样。押韵的目的不是 为了强调一部分微弱的尾音,而是整个字的发声。   汉字拼音存在两种拼读习惯,其一是,一个声母加上两个韵母(最多)的三 音节拼读方法;其次是,一个声母加上一个整体识读韵母的两音节拼读方法。笔 者认为,按两音节拼读方法,根据整体识读韵母是否一致判断是否押韵更合理。 在整体识读韵母不一致时,应该根据声母看整个字的发声。   谐音在其他语言的诗歌中也比较常见,但都是尽可能追求谐音效果,极少有 像格律体一样严格地要求按韵表押韵的做法。   2. 平仄不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   设置平仄要求的初衷固然是为了节奏和声调抑扬顿挫,但公式化的要求所能 实现的效果有限。以当前诗词网站的平仄检验标准来看,平仄要求是相对于单个 字的标准发音。比如“一”字,标准读音是发仄声,但在“一江”作为一个词汇 中,其实“一”字是发平声。也就是说,平仄要求没有考虑单字发音和词汇发音 的差别。   另一方面,平仄对单字提出要求,但并不针对词汇。很显然,平仄要体现节 奏感必须对词汇提出要求才有意义。比如,七绝首不入韵第三句的公式是“⊙仄 ⊙平平仄仄”。根据公式设计的目标推测,该句应该由四个词汇单元组成,它们 的平仄依次应该是“⊙仄/⊙平/平/仄仄”。如果第四和第五字位上的“平平” 被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汇填充,即使平仄相符,那也肯定不是该公式设计者所希望 看到的效果。但是,按王国的法律制度,却不算“出律”。   此外,仍以七绝首不入韵第三句的公式为例,如果最后的“仄仄”要求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词汇,那么按词汇发音习惯,一个“仄仄”词汇根据字意的差别实 际上存在发音被读成“仄仄”和“平仄”的两种可能。如果要求是对单字提出的, 那么第六字位上的仄声要求似乎多余。如果要求由两个仄声单字构词的词汇发音 时也必须同时重读,即仄声的效果都需要体现出来,那无异于在格律之外再套一 层枷锁。多少诗作考虑了这层要求?   从纯粹的逻辑可能性上说,其他语言的诗歌也可以通过调整所用词汇,从而 通过词汇的自然发音而体现一定的音乐效果,比如规定“重读音节”、“次重读 音节”和“轻读音节”按某乐谱排列。然而,笔者尚未听说,其他语言的诗歌存 在类似的做法。这正如,世界妇女都追求形体美,但以缠足来体现妇女体态的婀 娜飘逸只发生在中国古代。   3. 对仗不是为了表达效果   从两个相对的角度描述同一件事,对仗本来是有利于增强表达效果的。从表 达效果来看,词性相同,词义相反(至少一组词汇的词义相反)是头等重要的。 一个工整的对句必须词汇相对,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相反(至少一组)。 许多字,比如“东”和“西”,词性和词义都符合,但平仄不符合。然而,依据 王国的法律,平仄必须相符,那么只好委屈词义。因此可以看到这样的对句, “清风桂影幌东墙,明月荷香叩北窗”。难道“东墙”对“北窗”不别扭吗?但 这是王国公然默许的。律诗要求第三句和第四句以及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关于对仗纠缠最多的就是“合掌”,这里不忍赘述。   4. 条款不能自洽   格律体对绝大部分字位的平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少数字位的平仄无固 定要求,但同时提出严防“孤平”和“三平尾”的要求。然而,“孤平”和“三 平尾”却并不绝对禁止,允许通过“救拗”来补救 。但是,如何“救拗” ,依 据什么原则,具体规程如何,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救拗”的做法酷似某部门公 布了一套制度,但同时允许领导审批不按制度办事的个例。频繁出现的对句的 “合掌”问题也是格律要求条款不能自洽的另一表现。   5. 创作不为读者   格律体作品难以向大众传播,从社会文化圈层观察,似乎其创作不是为了广 大普通的读者,而仅仅为了格律体玩家群之间惺惺相惜和自我陶醉。即使在他们 之间,也常有费解和歧解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为了格律要求,诗句通常不得 不选用词义相近的词汇代替词义最佳的词汇,并且通常颠倒一个固定词汇中两个 单字的顺序。诗歌本来都广泛采用比喻、借喻、象征和词性活用等手法,为增强 简短文体的语言表达力而采用这些手法是十分必须的,但是这些手法客观上会带 来一些解读的困难,加上格律体额外的颠倒字序和词序,因此更加难以解读。另 一个方面,由于玩家的保守封闭,新词汇很难被接受进格律作品;由于玩家盲目 的崇玄尚古,他们往往喜欢从秦墙上撬一块砖,从汉顶上偷一片瓦,又从唐苑里 摘一个句,即所谓的用典。他们不厌其烦地把“作品”搞得像天书一样玄乎,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沾沾自喜,以为别人不容易解读正好说明他们“有文 化”。其实,民主时代,老百姓用足就可以投票,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不会吓 得不敢说,害怕被人看出“没文化”。含蓄的读者会置之一笑,敬鬼神而远之; 率真的读者会说:格律诗?我牙口不好,请拿远点,实在不想酸得倒牙!有必要 强调的是,谈文化现象,通常是指大多数人的惯常表现,并不否定,有极少数优 秀的格律体作品的语言十分贴切自然。   以下是文学评论家廖康先生为批评颠倒字序的做法而作的一首七律:   七律 答CND网客Waro为洪秀全诗句“定坤乾”之辩词   -作者 廖康   乾坤何处作坤乾?   落第考生凑韵间。   前有黄巢亏重九,   后添洪日覆地天;   时来举子称天帝,   才尽诗人享特权;   历代君王俱往矣,   今朝放屁有遗篇。   6. 无题之怪   格律体作品让人费解、歧解,并不仅仅是低端玩家的表现,而是普遍现象。 更甚的是,格律诗曾经出现过故弄玄虚的传统,即流行过无题诗。如果作者创作 了一首诗,不留下任何题跋,但诗句以及全诗的大意并不令人费解,这样的无题 诗尚不足为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题之怪是,千百年来尚无人能确知作者创作该 无题诗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其中最著名的可算李商隐的“锦瑟”。“锦瑟”并不 是该诗的标题,而是后人为了指代的方便,取该诗前两字作为标识名。这些哑谜 和万花筒式的无题诗,本来就不存在文学的目的,而是玩酷玩玄。   7. 次品率奇高   当今在诗词网坛上看到最多的讨论仍是某首诗词的个别字词是否出律,对句 是否“合掌”,某某词汇的修改是否会更有“诗意”。极少有讨论涉及意像的表 现手法,极少有讨论涉及语言的表达力和特色,极少有讨论涉及如何修改才能使 主题表达得更充实。总之,怎么看怎么像在讨论一场填字游戏,怎么看都不像在 讨论一篇短小的文学作品。有许多有鲜明的主题内容的诗作,却难免会“尴尬地” 出律。这个“尴尬地”之所以要引号,笔者认为是应该的,必须的,只是与格律 体的传统相悖而已。比如前面引用的廖康先生的《七律 答CND网客Waro为洪秀全 诗句“定坤乾”之辩词》,按格律规范检测(软件 http://www.52shici.com/gl.php)就会有几斑“美玉微瑕”。还有启功的《七 律 心脏病抢救》、《论词绝句 伪豪放派》等,格律迷们都不得不惜呼:“瑕不 掩瑜”,“瑕不掩瑜”,“瑕岂掩瑜哉?”。   8. 韵美无增文化内涵   格律体作品诵读起来口感比较好,也即常说的有韵律美。这的确是该文体的 最大优点。然而必须承认,为了增强韵律美而设置的条款要求没有哪一条会提高 诗语言的表达力,也就是说,这些格式要求会产生有限的音乐效果,但不会增进 文学效果。前述分析表明,格律要求通常会约束语言的表达力。抛开格律行内也 不看好的秦砖汉瓦式的掠美,一首格律体诗词里所能表达的具体信息量是有限的。 因此,格律体比较适合用来描绘不受具体信息限制的意境和氛围。比如,感慨一 下中秋月圆时旅人思亲的氛围,几乎不需要任何具体信息。这样不承载具体信息, 或者很少承载具体信息的作品,读多了就千篇一律,味同嚼蜡。另一种情形,如 果必须包含具体信息,往往只能把诗写成有韵律的记叙文,而缺乏诗语言的表达 张力。根本原因都是诗句本身受到了限制,恰似裹足的妇女,即使从小就适应缠 足,但终究没法与“天足”的妇女比田径运动的敏捷和矫健。   八、浅尝修复诗词格律要求的不协调性   我们借用管理科学的思维,当检查一套管理制度是否自洽、是否协调性最佳 时,通常引进“小扰动”来松弛管理制度,从而测试系统的效果和稳定性。笔者 构思的“小扰动”是按如下方式松弛格律公式,请读者审查这个松绑了的“管理 制度”是否还能保持格律体诗词原有的审美效果。这套制度包含五个条款和一项 原则。   1. 押韵不拘韵表,而以谐音效果为原则。   要做到谐音效果好,可以提三层小要求,但不刚性约束。一,尽可能采用现 代汉语拼音中相同的整读韵母,避免根据复韵母的第二部分押韵。二,在同一整 读韵母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唇舌发音动作变化不大的声母(《汉语拼音表》中 有分类)。三,在韵母和声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要么一律押平声韵,要么一律 押仄声韵。   2. 平仄不依公式交替,而依词汇交替。有的词汇由一个字组成,如动词, 有些名词或复合动词由两个字组成,有些人名、地名和术语由三个字组成,交替 的要求是平仄对词汇的尾字作要求,但对词汇的前部分不作要求。   3. 对仗通常要求词性相同,词义相反,平仄相对,这三条要求有时候无法 同时满足,应该优先满足词性词义的要求,而松弛平仄要求。   4. 废除“不出律”的僵化要求,废除“救拗”这种类似于领导批条子性质 的条款。怎样“救拗”,其实没有规则可循,哪个有名望的人做了或说了,后人 跟着就行。再后人又不认同。补充条款必须要有可操作性,并且要符合诗歌欣赏 审美原则。   5. 提出“词从句,句从篇”的新主张。诗词作品一定要有明确的大意(主 题),哪怕就是老式的所谓的“意境”,作者想传达什么(包括只想传达一个启 迪联想的线索),句子一定要服务于这个大意,即“句从篇”。而不是反过来, 作者埋头码字,把字词像玩游戏一样填入公式,好不容易填满了方格盒子,看上 去似乎都是珠玉兰香句,读起来朗朗爽口,且抑扬顿挫,激动得不能自己,哪里 还有精力管这些拼凑起来的珠玉兰香句是否协调,是否能服从主题的统领?!管 你读者想到哪,想到哪算哪,你想得越缥缈,说明他的诗作越有“文化”。这种 陋习必须革除。否则就不是诗歌创作,而是以文字为道具的杂艺。当然也高雅, 至少与剪纸、绘画、摄影、猜 谜语等一样,也是文化人的雅事,但不算诗歌创 作。“词从句”的主张,就是选词的首要目标不是满足公式化的条款要求,而是 为了实现在构思过程中该句所预备表 达的意思。选词汇,换词汇,再换词汇, 要尽可能去符合公式化的条款,但目的是为了把句子装饰得更有美感,而不是让 句子的意思在词汇群上漂浮不定。   6. 以上条款能守则守,该弃必弃。守弃之间,不得随意,而必须整体协调 服从审美原则。在没有共同的审美原则之前,要遵循作者自己的审美主张。笔者 对诗歌欣赏的审美主张是:第一位看主题大意(即“意境”)是否清晰且有意义; 第二位看表达主题的语言是否有风格特色,即看类比、象征、夸张、联想、通感、 词性活用等手法以及诗句之间的构架是否整体协调并且有表达力;第三位看是否 谐音;第四位看声调是否交替,即看抑扬顿挫的效果。   有经验的文友应该能够理解,这套制度涵盖了格律条款,能够实现谐音和平 仄交替的目标,又对促进整体协调提供了方法。   为格律体松绑的呼声其实一直在文友之间回荡。松绑以后的诗体叫什么,无 论是叫“仿古体”还是“打油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有表达力有传播力的 作品出来。笔者熟悉并参与过(用另一笔名)华夏文摘(www.cnd.org)小靳庄 诗社的活动。该社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诗友经常围绕同一主题发表习作,但并不 特别标注文体。以下链接可以显示,各主题均有习作多篇,读者可以甄别格律体 是否有特别的优势。   http://hx.cnd.org/2012/05/16/【华夏诗苑】小靳庄诗社:春意阑珊(多 图)/   http://hx.cnd.org/2012/01/26/【华夏诗苑】小靳庄诗社:素毫濡雅墨, 苍桧落丹/   http://hx.cnd.org/2012/04/08/【华夏诗苑】小靳庄诗社:哀挽方励之教 授专辑之/   http://hx.hxwz.net/2012/04/09/【华夏诗苑】小靳庄诗社:哀挽方励之教 授专辑之-5/   http://hx.cnd.org/2012/04/10/【华夏诗苑】小靳庄诗社:哀挽方励之教 授专辑之-3/   2014-3-11 哥本哈根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 (六十九—七十三)  ·丁不二方舟·   六十九、意大利、德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历史宿命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1820-1878)纪念堂在罗马古城游览区是较新的建 筑,1911年建成,用时25年,比圣彼得大教堂等建筑用时短得多。不过在工业文 明时代还是显得拖沓,与意大利的国家表现有些一致。纪念堂外立面用白色大理 石建成,前面正中央有一高台,上立维克托的戎装骑马青铜像。高台下方有一排 浮雕,中间摆放花圈,两旁有卫兵持枪保护。对称设有长明火、意大利国旗、喷 泉和青铜雕像,整体庄严肃穆,是进行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卫兵相貌堂堂, 如古罗马雕像般俊朗,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纪念堂主体中有一层是意大利近 现代的军事历史展览,我因时间紧迫,一眼扫过,匆匆离去。   中世纪的意大利地区一直是四分五裂,文艺复兴之后,周边强国的势力轮番 渗透,先是西班牙,后是法国,再后来是奥地利。至18世纪上半叶,该地区主要 有撒丁王国、伦巴第、威尼斯、教皇国、两西西里王国(由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岛 合并而成)几个主要国家。一些人看到英法的强大,将赶走列强、建立一个统一 的国家定为最高目标,于是出现了烧炭党人的武装活动。该党是意大利统一进程 中前期的重要组织,因为曾逃避到烧炭山区而得名,后来被镇压。中国人比较熟 悉的文学形象牛虻是烧炭党的后续组织青年意大利党的成员。在外敌欺侮和内战 不断的交汇中,整个意大利地区的建国意识增强,糅合出一个意大利民族的概念。 1861年在撒丁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的旗帜下宣布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灭亡教皇 国,最终完成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过程很漫长,杂七杂八,牵涉多方,对内要理顺盘根错节的各 种地方利益,对外要摆脱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的影响,其中还有令所有世俗政 权头疼的教皇国。面对乱局,不仅要有前瞻的思想,更要有勇敢的行动,马志尼、 加里波第、加富尔是其中的杰出人物。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评述他们的功绩,希望以此激励国人。马志尼、加富尔分别擅长政治和外交,最 厉害的当属加里波第(1807-1882),能带兵打仗。   所有期盼意大利强大的人,都会向历史中的罗马帝国致敬,以寻求精神支持。 加里波第不是职业军人出身,却喜欢阅读有关古罗马和军事方面的书籍,拥有爱 国心,怀揣强国梦。他早年曾在南美帮助乌拉圭击败阿根廷,1847年回国后长期 投身各种战争,戎马倥偬,功勋卓著,胜利后功成身退,远离权位,闲居小岛, 清贫度日。由于威名远扬,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曾邀请其赴美统兵,加里波 第因故未往。意大利的舞台太小,没能给加里波第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不过他 的传奇经历和率领的威武之师红衫军,及游击战、运动战的战术,为军事弱势一 方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战斗经验。据说毛泽东早年崇拜的外国人物中就有加里 波第。   统一后的意大利综合实力增强,为摆脱孤立状态,与临近的德国和奥匈帝国 结成战略联盟,对抗英法。墨索里尼(1883-1945)当政时期,改造罗马城,从 角斗场附近修出一条帝国大道,连接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和自己的府邸,显示当 时的意大利和罗马帝国的继承关系。墨索里尼的故事以荒腔走板居多,所谓的继 承先烈遗志,到最后都是白日做梦。意大利实力有限,只是欧洲诸强中较弱的一 员,此后意大利军队的战绩常令军事迷们啼笑皆非。不仅常吃败仗,还拖盟友的 后腿,二战期间气得希特勒也为此头痛。   意大利军队的无能近乎于一个历史之谜,闹出的动静,与德国军队相比,简 直是天壤之别。出于某种历史的巧合,德国的统一几乎和意大利同时完成。   大航海之后,西班牙、英国、法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都在加强,德意志地区 尽管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头,却一直邦国林立,只能维持松散的联盟,作为一 个整体,在利益争夺中长期处于劣势。后来为德国统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普鲁士, 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开始登场了。   1510年,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贝特(1490-1568)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末代首 领。条顿骑士团兴起于十字军东征时期,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齐名,名义 上受罗马教廷管辖,是一种突出宗教地位的封建军事政治组织,具有国家性质。 条顿骑士团统治着普鲁士地区,但此时已经衰落,受制于波兰。阿尔贝特听从路 德的劝告,于1523年宣布改信路德宗,解散骑士团,建立公国,进行世俗统治, 从而切断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地区整体衰败,南部的奥 地利已被证明难当重任,北方的霍亨索伦王朝反而成为局部利益的最大受益者, 并于1660年终止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定都柏林, 在七年战争中,力压奥地利,1795年与俄国、奥地利共同瓜分完波兰。进入19世 纪,普鲁士不仅在德意志,而且在欧洲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   拿破仑横扫欧洲时期,普鲁士遭受重创。1806年在拿破仑的压力下,神圣罗 马帝国灭亡,德意志西部地区组建了归顺法国的莱茵邦联,普鲁士、奥地利被排 除在外。失败促进了普鲁士内部的改革,也激发了更大的战斗热情。普鲁士坚持 不懈地参与反法同盟,付出得到回报。拿破仑政权覆灭后,普鲁士迅速恢复元气, 影响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在1815年成立的德意志邦联中成为主角之一。自1819年 起普鲁士与其他邦国建立关税同盟,随着成员不断增加,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关系 日益紧密,经济成果日益增大,随之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渐增强,统 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经过几十年的酝酿,以俾斯麦(1815-1898)为首的一批人士认为必须通过 战争,完成民族和国家的统一,才能在欧洲获得生存空间。俾斯麦于1862年出任 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维护中央集权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纵横捭阖,建 立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意志帝国。为表示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后来也被称为 第二帝国。俾斯麦被尊为铁血首相、德国的领航员、德国的建筑师,中国人对这 些称号可能都不陌生。   德国的统一进程与众不同,主要不是内战,而是通过整合内部,发动一致的 对外战争来完成。1864-1870间,普鲁士分别与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战争, 均取得胜利。这些战争不好说是扩张,更像是收复,收复那些本属于神圣罗马帝 国,居住着德意志民族,但被外国占据的地区,进而清除和减少外国势力对德国 内部的影响。其中1866年击败奥地利,彻底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霸主地 位,另外基本厘清了历史纠葛,明确了德国和奥地利作为两个现代国家之间的关 系。1870年的普法战争最为重要,色当大捷拿破仑三世被俘,巴黎陷落,法国投 降,除了巨额赔款,还交出了洛林和阿尔萨斯,为德法恩怨埋下伏笔。在俾斯麦 的劝说下,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出任德意志帝国皇帝,建立君主立宪 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德国的统一和强大仅用时七年,看似时间很短,实际上打基础花了上百年。 德意志地区一直参与欧洲的各项进程,同时也分享成果并做出自己的贡献。经济、 军事等方面步步紧跟,从未置身事外。谷腾堡、马丁·路德、莱布尼茨、巴赫、 康德、歌德、黑格尔、贝多芬、高斯、克劳塞维茨、格林兄弟、马克思等都是各 领域的世界级人物。克虏伯、西门子、戴姆勒这些由人名命名的公司更是日后德 国称雄的经济中坚。以德国统一前的社会基础来看,已经不逊于其他欧洲列强。 从延续近千年、一盘散沙的神圣罗马帝国,到浑然一体的德意志帝国,整个过程 类似中国的从周到秦。区别是中国在铁器时代的前期就实现了统一,而德国是在 工业文明的前期。   意大利和德国为了发展,也要寻求殖民地,但是当时还未被瓜分的只有非洲 南部一片区域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可以诞生最早的人类,却 难以孕育文明,至今还是全球的落后地区。欧洲在大航海时代了解了非洲的轮廓, 却长期不清楚内陆的情况。19世纪一批批探险家跋山涉水,终于窥得全貌。探险 的过程,意味着非洲必然要落入殖民者的手中。1876年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 世的倡导下,就像一顿最后的殖民晚餐,列强们在原有殖民的基础上,合作瓜分 非洲。意大利和德国也分到了一杯羹,最后非洲只有少数国家还能保持独立。现 在非洲很多笔直的国界,就是那时列强们在地图上用直尺完成的。   意大利实力偏弱,无力参与更远的竞争。德国实力更强,先是与奥斯曼帝国 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参与西亚地区的角逐,随后触角一直向东方延伸。1898年借 口巨野教案,德国侵占胶州湾,把中国山东划为势力范围,并且参与了后来的庚 子事变。青岛啤酒就是德国人在中国的遗产,不过有些人更喜欢闲谈八国联军统 帅瓦德西和名妓赛金花之间莫须有的坊间香艳。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德国的 成功一直受到部分中国人的关注。自洋务运动起,淮军、新军、北洋政府、国民 政府都曾努力向德国学习,尤其对德国的军备更是青睐有加,但政治结果并不如 意。   从加里波第到墨索里尼,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工业革命的成果作为催化剂, 促进了意大利、德国原来两个混乱地区的统一。从统一再到扩张,衔接得天衣无 缝,这也是近现代很多强国的一致步伐。可是作为欧洲列强中的后发国家,海外 殖民地大多数已被英法等国占去,只能抢些残羹冷炙,另外又没有俄国、美国的 广阔疆土。为了更好的生存,只能杀出一条血路,谋求更大的空间。意大利和德 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命运,再加上亚洲的日本,在统一之时就已经注定,而天生 的地缘劣势也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其中德国的命运最为坎坷,战胜法国也意味着继承了法国的困境。德国统一 进程中表现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总参谋长老毛奇(1800-1891)在胜利后主要思 考东西两线作战问题,这也是德国军界的长期难题。但是无论作战计划多么周详, 闪电战多么神奇,飞机、坦克、导弹再先进,德国还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与法国 拿破仑时代同样的老问题。当年是法国击败德国很容易,后来是德国击败法国很 容易,不过他们都无法战胜俄国和英国,东西两线作战是永远的噩梦。而且随着 工业化的程度越高,失败者的结局越惨。   近现代史中,普法战争和明治维新前后,德国和日本的国家走向高度相似。 不同之处是战败后日本作为岛国,可以两眼一闭,采取鸵鸟政策,而德国地处欧 洲内陆,很多事情无法回避,必须与大家坦诚相处。现在两个国家对战争的认识 及反思出现差异,恐怕皆源于此。   七十、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开启的科学告别哲学之旅   2009年12月12日是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把进化论及影响又复习一遍。同时有些人基于各种非科学的原因,把对进化论的 争议及攻击又重复一遍。   人类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的来历及繁衍一直抱有好奇心。由于愚昧和无知,各 种创世说在各地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汉文化区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欧洲基督教世界是上帝工作六天、创造亚当夏娃。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认识 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博物学得到大发展。有人赞叹万能的上帝,工作如此细心, 不过也有人质疑诺亚方舟到底有多大,如何航行,能够在大洪水中去全世界抢救 生命。化石资料的发现更令人感到疑惑,一些古生动物的化石骨骼表明它们曾经 存在,但是后代已无踪影。它们到底犯下了哪项滔天大罪,在被创造之后又被毁 灭了呢?   与天文学上的地心说受到质疑相似,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陈旧的博物学理 论帮助《圣经》打圆场愈发困难。为解决矛盾,只能不断给上帝增加工作量,或 者增加大洪水的次数。但是朽木不可雕,越雕烂得越多。如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博物学的理论创新也势在必行。法国科学家拉马克(1744-1829)首先使用了生 物学的概念,提出获得性遗传假说,认为生物的进化机制是用进废退。拉马克的 学说并不正确,但是已经与神学分道扬镳。有了林奈、布丰、拉马克、居维叶等 一批科学家的前期工作,科学史中达尔文的登场显得一点都不突兀,尽管他的学 说惊世骇俗。   达尔文(1809-1882)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从小喜好收集矿石 和昆虫标本。对父亲为他设计的医学、神学道路都不感兴趣,反而是课余时间结 识的一批博物学家帮助达尔文接受了严格的科学训练,成为一名没有文凭的博物 学家,并且得到业内认可。1831年贝格尔号军舰需要一位博物学家参加环球航行, 达尔文得到推荐。在说服父亲后,他随船出海,历时五年回到英国,从一名虔诚 的基督徒变成一名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航行途中搜集的大量标本和写下的详尽 笔记是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的第一手资料,他开始了自己的秘密工作。1859《物种 起源》在英国出版,详细阐述在自然选择机制的作用下,新物种替代旧物种的进 化规律,而整个过程中,上帝居然被开除出局了。该书首印1250册,被一抢而光, 掀起轩然大波,得罪基督教,征服科学界。   达尔文曾经表示他的理论深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学理论的影响,是排除 人类干预后在自然领域中的应用。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关于人类繁衍的核心 论点是,由于生殖能力过剩与生活资源不足的矛盾,生命为了求得持续生存,必 须不断斗争,正是这一表述给了达尔文思考物种进化规律的灵感。同样受到马尔 萨斯影响的还有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华莱士(1823-1913),他与达尔文几乎同时 期提出自然选择理论,期间发生过惊人的巧合。不过华莱士也认可,由于达尔文 的研究更系统详尽,结论更简明准确,所以主要功劳归于达尔文。华莱士“输” 给达尔文,除了科学禀赋、研究方式的差别,物质条件也起到一定作用。华莱士 家境一般,在科学研究多是自掏腰包的年代必然受限。他在异国考察时,还要花 时间去专门捉甲虫,制成标本,送回英国售卖,贴补科研。见到大甲虫,更是决 不放弃,因为卖得价钱更高。华莱士常年奔波,造成很多研究并不扎实或欠缺深 思熟虑,对自然选择的阐述难以做到系统全面,理解也不太正确。达尔文则家境 殷实,并且生财有道,家族投资美国新兴行业,大赚特赚,衣食无忧。后半生因 为患上一种慢性病和厌烦卷入争端,达尔文深居简出,阅读、思考、写作,留下 大量文字,不断充实进化论。另外,华莱士后来相信某种巫术,出现思想倒退, 甚至质疑进化论的一些内容,留下学术污点。而达尔文则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 蔑视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迷信。但是英国社会出于对贤达尊重的传统,达尔文 去世后没能如愿葬于家族墓地,而是被安葬在先贤祠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就是 牛顿墓。   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进化论的争论从未平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人也 是一种生物,所以进化论学说也被引入社会领域,演绎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 引申很正常,就像当初马尔萨斯影响达尔文一样。中国晚清学者严复的著作《天 演论》译自“达尔文斗犬”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加上译者的评论和发 挥,中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表述直达当时中国很多新型学者和进步人士的 内心深处。他们并不太理解物种进化,而是更关注中国人的生存竞争。所以尽管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种族主义更有渊源,但是有时要厘清它与进化论学说的界限和 关系并不容易。   进化论对很多传统观念形成冲击是必然的,而作为一种尚不完善的新学说, 在科学界内部,还要受到最严格的审查。面对各种质疑,达尔文继续研究,努力 补充自己的理论,但还是不能解决好不遗传的躯体变异和能真实遗传的变异二者 的区别。   进化论的完善最终得益于生物学的继续发展。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1822-1884)种豌豆的故事现在已经被人熟知,不过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遗 传定律的发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成果却默默无闻。20世纪美国科学家摩尔 根(1866-1945)养果蝇,创立基因学说,再到沃森、克里克等人解开DNA双螺旋 的奥秘,进化论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帮助下更加完善,难以撼动,尽管细节 上的待解之谜越来越多。   19世纪生物学大发展的其他成就还有细胞学说和微生物学,挑战了传统的自 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源自古人对很多生物来历不明的一种简单认识。例如,古 埃及崇拜的圣甲虫学名蜣螂,就是中国俗称的屎壳郎。因为人们发现它能从粪堆 中诞生,而这种看似无中生有的能力代表着重生和永生,所以被尊为圣虫。中国 小说《红楼梦》中有一则谜语,谜面是萤火虫的“萤”字,谜底是“花”,逻辑 是萤火虫从草变化而来。正是因为古人不清楚昆虫的来历,所以给出这样的解释。 另外人们不知道有微生物的存在,因此对肉汤为什么会变质也不明白。欧洲许多 科学家在各种条件下养昆虫、煮肉汤,希望能破解其中的秘密。17世纪已经有科 学家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和微生物,到了19世纪,科学家对生物的认识提高到 细胞水平,并且发现了微生物在生物界的重要作用,据此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他在微生物学领域开创 出一片新天地,而有关发明狂犬病疫苗治病的故事最具传奇色彩。   200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因为不逢百,没有举办大型 活动。爱因斯坦一直是一位曝光率极高的科学家,不过和达尔文一样,在非科学 领域也常常被人提及。   牛顿力学诞生后,开始逐一横扫地球上的怪力乱神。至19世纪末,以牛顿力 学为代表,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都获得了重大突破,以至于有人预言,物 理学已近完美,不会再有大的发展了。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牛 顿力学难以解释的新现象,令很多科学家又感到了物理学存在的新危机。解决这 些危机的一个最重要人物就是爱因斯坦,他当时还不算是科学家,正式身份是一 名公务员。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家庭,第二年全家迁 至慕尼黑,度过了14年。父亲因经商失败,全家又迁至米兰。爱因斯坦到瑞士苏 黎世念书,毕业后在当地娶妻生子,一边工作,一边研究。1914年他来到柏林, 1933年迫于希特勒的反犹政策,离开德国,到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直至去世。爱因斯坦一生漂泊,自称是“世界公民”。现在他所生活过的国家和 城市均以他为荣,德国人强调他是德国人,美国人强调他是美国人,犹太人强调 他是犹太人。   1905年还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技术员的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连 续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方向包括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 量,涉及物理学诸多领域,成绩非凡。与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并列,1905年被称 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十年后,他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几乎凭一己之力建立了相对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时间和空间, 证明了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在相对论的框架下,牛顿的经典力学被视为一种特 例。作为牛顿的隔时空接力跑队友,爱因斯坦成功地拿过接力棒,开始横扫宇宙 中的怪力乱神。没有他,短期内还真难以出现替代者。   爱因斯坦还与同期的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 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标志着物理学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在此 基础上,人们开始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奥秘,探索基本粒子微观世界的神奇, 还顺带开发利用核能及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进而改变世界。   伟大的科学家是人类精英中的精英,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与牛顿一样,都是科 学皇冠上那几颗最璀璨的明珠。两人作为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取得至高无上的 成就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关,因为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不 断修正的过程,与非科学知识体系缺乏纠错功能有本质不同。不过今人已经很难 在理论创新上对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实现重大超越,这与天赋和勤奋无关,而是难 以发现与现有理论相矛盾的现象。例如,即使发现外星生命,挑战进化论也有难 度。如果发现超光速,倒是可以挑战一下相对论,不过现在看来可能性很小。但 是近百年来,挑战进化论和相对论,在科学界以外一直是一种时髦。相信科学的 人,对此可以一笑了之。   生物学的发展重新认识了生命,也重新认识了人,物理学的发展重新认识了 时空和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世界。常说的三观之中,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科学的 发展,进行了重塑,进而也影响到价值观,颠覆了以往众多的陈旧观念。物种起 源(包括人类起源)和宇宙起源(包括地球起源)是人类提出的两个终极问题, 因为只有知道了从何处来,才能预测往哪里去。这些本是神灵存在的最后理由, 也是很多祖师爷被顶礼膜拜的资本。但是科学家们用逻辑和实证,在理性层面彻 底否定了各种貌似高深玄妙、实则浅薄无知的说辞。它们的伟大、光明、正确, 在科学面前逐一显露出渺小、阴暗、错误。科学攻城略地的举动招致反对科学的 不仅有巫师和宗教人士,由于科学点破了哲学在实证方面的缺失,所以连哲学家 也渐渐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对这个曾经揽入怀中的小伙伴投去异样的目光,开 始非议科学,给科学的“狂妄”带上了科学主义的帽子,试图用条条框框来限定 科学的研究范围,反对科学进入非自然领域,主张保留人文领域的主观性。   回想古希腊时期,逻辑论证的出现,令科学告别了巫学,文艺复兴时期,实 验验证的出现,令科学告别了神学。科学一路走来,在弱小的时代,曾经隐身于 神学,委身于哲学。但是以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为标志,科学取得新成就后,已 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在风风雨雨中,构建出庞大、强悍、坚实、独立的知 识体系。就像告别巫学和神学的过程一样,科学在20世纪开始了告别哲学之旅。 这注定是最后的告别。   七十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联手中的狂奔   2008年12月,中国一家公司自主生产的一款双模电动轿车在深圳上市销售。 该车是国内首创,为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所谓双模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模式,采用既可加油又可充电的能量补 充方式,驱动汽车行驶。目前来看,这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最终目标是制造以 车载电源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取代内燃机,彻底摆脱对石油产品的依 赖。内燃机主要燃烧汽油或柴油,因为排放废气,越来越遭到诟病,但在短期内 还无法被取代。回想一百多年前,内燃机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是在原来蒸汽机基础上的重要进步。   蒸汽机在火车、轮船上大显身手之后,因为使用的局限性,在很多地方还是 无法与马车的灵活便捷相比。于是有人希望用蒸汽机取代畜力,能造出一种与马 车功能相似的交通工具。但是把蒸汽机安在马车大小的装置上,不仅过于笨重, 而且根本无法操作。   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完善了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1876年德国人奥托 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造出以汽油为 燃料的内燃机,这种内燃机除了体积小、重量轻外,还具有热效率高、功率大的 特点,可用于小型交通工具。   1883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创立奔驰汽车公司(本茨、奔驰、平治都 是Benz的中译名),1885年,制成第一辆汽车,当时只有三个轮子。本茨因此获 得第一个汽车专利,也被尊为“汽车之父”。本茨的三轮汽车是个新生事物,存 在很多技术缺陷,因为总是抛锚,招来各种非议和嘲笑。本茨的性格有些内向, 甚至不敢当众驾驶他的汽车。本茨的夫人贝尔塔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在生活 和资金上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亲自试验开车,将感受告知丈夫,以作改进。 1888年8月的一天,贝尔塔带着两个孩子开着汽车,经过一天的奔波,克服种种 困难,行使100多公里,去探望孩子的祖母。到达目的地后,贝尔塔马上给本茨 发电报:“汽车经受住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本茨大受鼓舞, 努力工作,汽车作为商品逐渐受到欢迎。后来三轮汽车改进成四轮汽车,多家汽 车公司陆续成立。再后来汽车大行其道,不再是怪物,反而有观点认为人变成了 驾驶汽车的怪物。   内燃机在汽车上的成功,如变形金刚般演化出各种用途,后来火车、轮船也 得到改进。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开采石油可以一夜暴富,为 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也成为家常便饭。   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内燃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 机的延续,其他内容几乎全是创新,其中电的应用最为夺目。   人类很早就知道电,但是很晚才利用电。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就是闪电,因为 古人不了解其本质,所以一直都显得很神秘。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在18、19 世纪终于取得突破,发现了电磁之间的关系,创立电磁学。伏打、安培、欧姆、 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都是电磁学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是其中在应用方 面取得突破的关键人物。   法拉第(1791-1867)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英国科学家,在当时极为少见。 因为科学研究本是一件闲事,不好混饭吃,而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此前科学家 的研究工作,从仪器制造到数据计算,事无巨细,多是单打独斗。后来实验量增 加,科学家的实验室在运作上模仿工商业的小作坊,开始招募助手,于是给部分 穷人提供了学习科学的环境。法拉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除了面对科学难题, 还要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地位的尴尬,但最终依靠天赋、兴趣和努力,跻身于顶级 科学家之列。   法拉第在物理、化学两个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成就是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和定 律,创造出“场”、“力线”等概念,加速电磁学的发展,并且迅速得到应用。 据说法拉第最初展示电动机时,有人问这东西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新生的 婴儿有什么用?”法拉第的话很快得到证实,不过他本人对电的商业化应用并不 感兴趣,把发财的机会留给了同代人。一些工程师在电磁学的传播中敏锐意识到 它的实用价值,纷纷投身于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各种发电机轮番登场,展开 竞赛。电的最早应用之一是照明,燃烧了上百万年的光明之火终于有了更高效的 替代品。   电磁学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是在通讯领域。1835年美国人摩尔斯在实验室内架 设有线发报机,传输信号获得成功,随即发明了摩尔斯电码,并于1844年发送了 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 设备,比需要架电线、铺电缆的有线电报更方便。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第一 台可实用的电话,获得专利,随后成立贝尔电话公司。电报和电话做到了千里传 音信,比以前依靠人工方式或其他动物帮忙传递信息,在准确性、及时性、覆盖 面上都得到大大提高。   与电的利用相同,同期科学的发展还帮助应用化学领域取得大发展。化学看 上去要比电磁学古老得多,不过现代化学并不古老,是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1743-1794)创立的。拉瓦锡家境殷实,聪慧勤奋,父亲是著名律师。他本应 遵循家庭传统,从事律师职业,但是拉瓦锡对科学更感兴趣。他将定量分析方法 引入化学,提出氧化理论,推翻了当时统治化学界的燃素说,并且阐述了元素和 化合物之间的区别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由于这一系列的成就,拉瓦锡 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可惜拉瓦锡的结局非常悲惨,因曾参与政府包税公司的工 作,在法国大革命的疯狂岁月中,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拉瓦锡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道尔顿提出原子-分子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 周期律。现代化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医药和材料领域 迅速起到指导作用。   欧洲医学方面的早期杰出代表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帝国的盖伦,不 过受时代局限,很多真知灼见伴随着更多的谬误。诞生于文艺复兴中的科学革命, 除了大宇宙的内容,还有人体小宇宙的内容。1543年与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 的同一年,尼德兰的维萨里(1514-1564)出版了《人体结构》一书,描述了人 体中骨骼、肌肉、器官等等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英国的哈维(1578-1657) 发现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于1628年出版《心血运动论》一书。两人的医学 贡献非常巨大,但是人们对于疾病的来龙去脉还是不清楚。经过几代科学家和医 生的共同努力,至19世纪生物学进入医学领域后,终于发现了致病的原因。法国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疾病的病菌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1843-1910)发现特 定的微生物是特定疾病的病原,特定的细菌会引起特定的疾病。这些发现对于认 识人体和疾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使医学研究水平出现质的飞跃,实现了科 学意义上的对症下药,尤其是免疫防疫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健康设置了一道 厚重的安全门。   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随意性极大,神怪巫蛊参杂其中。现代医学要 求医生的诊治不能违背科学研究的结论和证据,临床经验必须与科研成果相结合, 最终服务于每位患者。欧洲在医学上的进步,使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并且逐渐惠及全人类。当现代医学成为科学中的一份子后,令所有的传统医学黯 然失色,现了原形,只能继续在愚昧中扮演神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科研模式,工作效率低,人才培养慢,实验室属于私人,科学家极为稀罕。 如何更高效的培养专业人才,当时的科学强国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其 中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贡献最大。身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面向实 验室的教学方法,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教育家。   李比希在吉森大学任化学教授期间,面对科研人才匮乏、学生只学不研这一 现实问题,着手实施了一项创新计划,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于1826年创立 了吉森公共实验室。在学校内,师生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加速培养新一代化学 家。李比希的成功经验迅速被各国效仿,并纷纷到吉森大学取经,一时间他的学 生桃李满天下,德意志地区的化学研究水平也后来居上。不仅如此,当时欧洲的 化学工业已经兴起,成立于1865年的德国巴斯夫公司主要生产合成染料,受此风 气感染,聘请化学家来任职,创设研究开发部门,企业自己培养科研人才。此风 一开,更是风靡全球,形成了产学研一条龙,如今研发部门早已是成功企业的标 准配置。此后各种大型的、专业的科学研究机构在各国相继建立,出资者各不相 同,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花钱,但是科研成果向技术转化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越 来越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段大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其中电能的应 用是重要内容,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电气时代(其中的“气”字是中文错译的衍 文)。发电机、输电网、电动机的发明使电能可以远距离传输,并且持续稳定, 因此扩展了工业生产的空间。同期炼钢技术实现突破,产量大增。从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煤和铁升级为电和钢之后,支撑工业文明的大厦更加有力了。相比于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匠气十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以科学 家的身份进行技术发明、技术改进的事例越来越多。电灯、汽车、飞机、电报、 电话、塑料、人造纤维相继发明,很多方面与今天的物质生活开始接轨。商业应 用只是一方面,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同样迅速,一支支工业化的军队相继诞 生,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也得到相应的改变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法国紧随其后,其他国家发展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多个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尤其是德国、美 国完成了对英法的追赶,甚至是超越。英法脚步放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两个国 家拥有大量的的殖民地,即使不采用更新的技术,只要不断扩大生产,依然能够 凭借广阔的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种惰性与葡萄牙、西班牙通过大航海获益后出 现的情况相似。所以与德美热衷新技术相比,英法对新技术的积极性相对不高, 同时还对新兴国家进行大笔投资和放贷,帮助后者加速发展。经过这样的此消彼 长,列强们的实力渐渐趋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西欧和北美两条工业带,另外还有亚洲新兴的日 本。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仅改变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对各个工业国原有的社会 结构也进行了重组。工业技术比农业技术更不受地域限制,替代人力的机器越来 越多,同时创造了很多妇女也能从事的新职业。女性从传统的低人一等,向男女 平等转变。这一变化,不仅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进化史中也是一座 里程碑。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也是落后国家噩梦的延续。中国 逐渐开启的洋务运动正在追赶蒸汽时代,旋即又被电气时代远远落下。如果说第 一次工业革命后,中西差别还可以掰着手指、脚趾数过来,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后,各种差别就需要揪着头发来数了。别看与林则徐、魏源只相差几十年,但 又是新一轮乌龟打盹慢爬、兔子打兴奋剂狂奔的龟兔赛跑,强弱对比连文盲都看 得出来。而要想在这样的动态变化中弥补差距,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七十二、铜钱、银两、银币、铜元的纠葛取舍   2008年3月,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盘中首次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2009年9月站 稳千元关口,之后一路上涨。国际炒家在其中兴风作浪,各种预测令人心动不已, 中国民间兴起了又一轮投资黄金的热潮。有关黄金货币属性的讨论络绎不绝,白 银也被拉了进来,而铜已经失去了这个待遇,尽管用铜作为货币的历史与金银一 样久远。   中国古代的主要货币是铜钱,也称制钱。自秦朝统一后,可以分为两个大阶 段。从秦到隋,以记重为主要标志,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 年)废弃两铢体系,铸开元通宝,此后多为年号钱。价值最小的小平钱也称一文 钱,重量多为一钱,大约3~4克间不等,成语“一文不值”、“一钱不值”由此 而来。不拘泥于重量限制,是金属货币摆脱商品属性,增强货币属性的重要一环, 但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属性。其中的分寸掌控,不受制于人力或者某个单一因 素,而由社会整体来决定。   铜币在世界其他地区多为辅币,价值较低。而在东亚地区,通常作为主币使 用,长期来看对于商业发展不利。尽管值低,但是政府遇到困难,也会铸造当十、 当百、当千的大铜钱来纾困,比增加税收有隐蔽性,道理和发行大面额纸币相同。 铜钱币值的剧烈变化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来说伤害不大,很多简单的买 卖退到以货易货并不困难,不过对承担分配功能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商品经济却会 造成严重伤害,令其恢复缓慢。在中国的农业社会历史中,这种事情频频上演。 而以金银为主币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商品经济虽然也会经常因各种原因受到破 坏,但民间留有资本,更易迅速恢复。   中国直到唐朝天宝年以后,白银才被正式用于财政税赋,逐渐取代粮食、丝 织品等实物。如果将铜钱换成白银,假设一千文铜钱等值一两白银(铜银比价经 常变化,没有定值),那么重量将减至百分之一。如此一来,非常轻便,古代的 很多大额交易就是这样进行的。有人因此对宋元明清商业繁荣的想象中,把白银 的货币功能发挥到极致,甚至认为所有的兴衰皆由白银引发。   黄金和白银在中国古代商业中主要是称重使用,更突出商品属性,前有著名 的西汉金饼,后有各种大额银锭。尽管“两”、“钱”等重量单位对于贵金属也 是货币单位,但是真正有实用价值的贵金属货币在中国历史中却极为罕见。贵金 属的货币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稀有商品方面,和早期的青铜、布帛相同,贮藏、 大额支付两个功能突出。比如很多百姓将其视为终极保障,不肯轻易出手。另外 政府财政税收最后以银两计算,通常要铸造成五十两的大块银锭。贮藏与大额支 付的货币功能被强化后,流通量和周转率无法放大,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更 重要的货币功能就被削弱了,始终不能取代铜钱的地位。由于白银均以两计,所 以称为银两制度,与铜钱制度并行。二者各有分工,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倒也 相得益彰。   银两制度并不是商品经济下的银本位制度,不能充分发挥货币的全部功能, 流通过程非常麻烦。白银都是称重使用,所以称量、切割是必经手续,也是“散 碎银子”等词汇的由来。再考虑到成色、作伪等因素,其复杂的换算和识别技巧, 不要说普通百姓,就连众多商家都很难掌握。清末银两制度混乱,库平、关平、 漕平、市平并行,即使白银单位均为一两,重量也能相差一克左右,给交易带来 不便。另外反复的熔化、铸造过程,产生白银损耗,还变相增加火耗赋税。   美洲白银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在欧洲和中国的表现却天 差地别。白银流入欧洲,充分发挥各种货币功能,促进工商业和城市发展,重组 社会财富结构,成为引发社会变革的一项积极因素,尽管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中 国早期不能诞生银币还可用缺少银矿做解释,至明清两朝,通过外贸出口丝绸 、 瓷器、茶叶,换回大量白银,却依然保持商品交换的本色,财政功能为主,货币 功能极差。大量白银虽然可以促进经济繁荣,却没有引发社会变革,即使流入再 多,影响也有限。从世界范围看,流入中国的白银只是暂时进入了一个硕大的蓄 水池。后来鸦片贸易兴起,又大量流出,前后白忙。   中国局部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后,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之说,也 引发过一些讨论。其实类似的萌芽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中有很多,不过萌芽毕竟只 是萌芽,和近代欧洲形成的商品经济相比,离最后开花结果还很远。明清经济有 总量支撑,阶段性繁荣不假,但是商业繁荣不等于商品经济先进,银两与铜钱两 种货币制度同时存在,极为繁琐。而繁琐的货币制度很难为追求迅捷的商品经济 提供有效服务,不过这样的认识是后人通过对比得来的,当时的人并不知晓。   有人设想,如果中国能早一点全面发挥贵金属的货币功能,激发商业潜能, 能否将大航海、科学革命,甚至是工业革命的成就揽入怀中呢?估计还是不行。 西亚、中亚、南亚的货币和欧洲系出同门,始于古希腊和波斯帝国时期,亚历山 大东征后广泛传播。但是一直使用金银币的伊斯兰世界,包括印度,同中国一样, 在近代也没有优秀表现,可见贵金属货币并非万能灵药。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或贸易额可以很大,但不能产生贵金属货币却是商品经 济不发达的佐证。其实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早已知道贵金属货币的作用。唐朝时外 国商人在中国沿途都曾使用,可就是不能生根发芽。以唐朝之盛,兼收并蓄,国 际化的经济尚且不能产生国际化的货币,其他时期恐怕更加困难。中国人似乎长 期意识不到称重使用贵金属的高昂交易成本,这与书写汉字从上至下、从右至左 带来的不便相似。各种麻烦本来好像都可以避免,只要在铸造铜钱的基础上再前 进一步即可。没能迈出这看似简单的一步,究其原因,应该是中国的生产、商业、 军事、政治等因素综合相互影响后,为抑制商人势力坐大,导致作乱而做出的一 种选择。毕竟贵金属货币只是商业领域的重要内容,而不一定是中国社会的必需 品。如果为了避免商业上的麻烦,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那可是一件得不偿失 的事情。   从贵金属到贵金属货币,这一步之遥,在西方浑然天成,但在中国势比登天 还难。在经济领域,西方相信金银远胜于相信教皇和国王,相对来说货币制度稳 定,无所谓私铸,不关乎正统,结果是商业高效压制政治高效,因此也会抑制大 范围中央集权的产生。而在中国,尽管使用铜钱会造成货币制度不稳,私铸泛滥, 钱币上的年号甚至比钱币的材质更重要。但因为轻便实用的贵金属货币所代表的 商品经济与农业中央集权有潜在冲突,结果就是政治高效压制商业高效,令商品 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中国商人都不能随意操控贵金属成为货币,古代中 国人善于经商的说法肯定缺乏含金量。   不论是记重、记值,甚至是无值,具有标准重量的小额贵金属货币在中国历 史中非常罕见,却还不至于绝迹。战国时楚国的郢爰可以视为黄金货币,但用时 很短。南宋时期,在繁华的都城临安,民间曾经出现过具有金币性质的小型金铤、 金叶子、金牌,不过流通范围很窄,仅限于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江苏、安徽部 分地区。同期金朝有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记载,是一次很正规的政府行为和尝 试,可是不成功。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曾发行承安宝货银铤,面值有五种, 其中的一两、一两半,虽然还是记重使用,但因额小,就像秦汉的半两、五铢铜 钱一样,具有典型的货币特征,与其他的大额银铤、银锭等税银不同。可是此时 金朝的经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市场上白银与铜钱和纸币的法定比价不能维 持,很快出现私铸、掺假,民商拒用,政府于承安五年被迫停止铸造。承安宝货 是一个匆匆过客,它再次验证了农业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内 在矛盾。所以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找不到贵金属货币大范围使用的成功实 例。   中国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西部地区喜欢用南亚、中亚的金银币,受中央政府控 制的银币铸造也首先出现在这些地区。西藏地处偏远,与尼泊尔经济往来密切, 多用尼泊尔铸造的银币。乾隆末年,当地官员奏请朝廷后铸造“乾隆宝藏”银币, 随后嘉庆、道光两朝也有铸造。左宗棠在新疆平定阿古柏事件之后,因当地惯用 银币,只好依照当地天罡银币的重量,于光绪初年曾铸造“光绪银钱”。以上两 例都是中央政府为加强边疆管理,被迫采取的措施,并非本意。西藏、新疆与外 部接壤,使用银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一些因素在起作用,但因生产技术落后,并 不代表经济繁荣,只是歪打正着,成为中国官铸银币的先驱。   中国汉文化区最先使用外国银币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明清两朝对外贸易中, 银币大量流入,部分上缴熔化,部分在民间流通,既保值又方便,远非银两和铜 钱可比。《南京条约》中的赔款规定为银币,一方面表明英国人对银币的使用传 统,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外国银币在中国的巨大流通量。鸦片战争后,民间对银 币需求旺盛,银两制度遭到冲击。为求银币交易的便利,中国商民甚至愿意承受 较高的兑换损失,用足银等重交换含银九成的银币。   清政府行动迟缓,几经试铸推广不力的周折后,依照国际通行标准的重量和 成色,于1890年在广东铸造“光绪元宝”龙洋,记重七钱二分,重约27克,商民 乐用,成效显著。此后各省纷纷效仿,银币开始在全国流通,与银两并行,并逐 渐由两钱记重改为圆角记值。中国终于追赶上了古希腊的脚步,迎来了货真价实 的商品经济。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彻底废弃银两制度,建立银本位制 度。   大量使用机器制造银币后,圆形方孔铜钱沦为辅币,而且其铸造工艺已显落 后。1900年广东首先制造机制铜元,俗称铜板,各省陆续跟进。起初为保持传统, 还尝试制造机制方孔圆钱,随即发现费力不讨好后便放弃了。孔方兄终于谢幕, 完成了二千多年的使命。由此可见,所谓传统既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在 技术进步、成本制约、环境改变的多重压力下,改变传统有时很容易。告别孔方 兄一夜之间完成,至今也无人提倡恢复,也无人因此指责国人忘本。铜元需求量 巨大,民国初期,许多地方政府海量制造,也引发过通货膨胀,不过恶劣程度比 纸币低。   当中国人正在习惯银币在商业上带来的便利时,贵金属货币在西方发达国家 已是明日黄花,难以承担为社会迅猛发展和巨额经济总量服务的重任,逐渐被纸 币替代,中国再次被迫跟进。1934年国际银价飙升,白银外流,国民党政府停止 大量铸造银币,1935年推行法币,放弃了短命的银本位制度。但是不论官方和民 间,出于对纸币的不信任,银币用量依然很大,一些地方政府也曾继续铸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银币才逐步退出流通。   银币在中国大量流通也就百余年,由中国各阶段政府大量铸造前后共约60年, 正值国弱民贫的乱世年代。值得深思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 工商业和民间资本迅猛发展的阶段,正好是铸造和使用银币最广泛的阶段,期间 袁世凯像银币(俗称袁大头)是中国铸造量最大的银币。在既埋葬清王朝,又维 持军阀混战的过程中,革命与割据交织,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而重要媒介之一就是那一枚枚银币。1927年前后,国民党战胜或收服 各路军阀,随着中国渐趋统一,统一货币也势在必行。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在 抗日战争中为抗战胜利做出过贡献。但是低效的统一无法实现纸币取代银币,乱 局得以延续。随后纸币的滥发令很多私营工商企业的发展受到压制,只有支持蒋 介石政权的大财团获利丰厚,而地方商人只能继续相信银币,并和地方军阀合作。   银两和银币在中国的利弊得失,一言难尽,二者的功能也经常被混淆。银两 带有中国的乡土气息,银币则尽显西洋镜中的景象。铜钱和铜元传承有序,互不 干扰,没有什么争议,也符合贱金属的历史地位,不像金银要背负很多压力,直 到今天也不得安宁。   七十三、纸币、债券、银行构建的金融江湖   2009年1月16日,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发行了一种大面额的纸币:100万亿津元, 1后面带14个0。但刚过半个月,2月2日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又决定发行新货币,删 除12个0,新货币1元等于原货币1万亿元。随后纸币上的0逐渐增加,2010年8月 又宣布去掉10个0,再发行新新货币。据估算,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在这一时 期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十亿。这种天文学上的数字在经济学上早已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那张短命的100万亿钞票,因为有14个0,所以受到很多收藏者的喜爱,还可 以开玩笑地过一把超级富翁的瘾。   纸币是人类在商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因为随着贸易额的增大,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做生意极不方便,遇到钱荒的情况更 加麻烦,所以用轻便物品替代金属货币,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要论轻便,莫过于 纸。但是如此一来,纸币就会去除掉金属货币天然的商品属性,转变为信用货币。 纸币的功过是非由此展开,津巴布韦的100万亿大钞就是其中的极品之一。   9世纪初唐宪宗初年,中国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开具,在商家之间用于提款购 物的信用凭证,称为“飞钱”。但飞钱只是汇兑凭证,还不是纸币。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的成都地区,称为“交子”。以等值的金属货币做抵 押,由商家印制,普通百姓也可用它直接购物。随着交子的影响扩大,当地政府 逐渐接管相关业务。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成都设交子务,次年以铁钱为准备 金,首次发行官方交子。因为纸张在流通中易损,所以规定三年为一界(两足 年),界满后等价回收替换。后来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在23界交子未到期时,发 行了第24界交子。交子随即贬值,开纸币引发通货膨胀的世界先河。北宋后期, 内外交困,政府发现交子的敛财功能后,于1105年在全国发行钱引。四川的交子 也于1107年被钱引替代,又开纸币以新换旧、妄图摆脱恶性通货膨胀的世界先河。   南宋和金朝都曾经发行过不同品种的纸币,初期使用效果不错,然后很快陷 入滥发,尤以金朝为甚。如果以先后几种纸币的兑换率推算,金朝末年的物价上 涨达数亿倍。导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金朝财政窘 困,只能滥发纸币,加速灭亡。   蒙元沿袭金朝的交钞制度。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后,于1260年发行中统元宝 交钞,1287年又增发至元通行宝钞,以丝、银为储备,设立严格的准备金制度, 禁止民间流通金银,纸币成为国家的统一货币。中国经历了一段使用纸币的最美 好时光,除了东亚地区,影响甚至远及西亚。《马可·波罗游记》中曾对“大汗 的纸币”赞赏有加,令欧洲人惊叹。可惜这种美好肯定要比元朝短寿,不过几十 年,随着对外扩张停滞,纸币陷入了滥发贬值的宿命。以新代旧,伪钞横行,滥 上加滥,直至元亡。   明朝前期,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无准备金,政府只出不收,从民间换回金银, 同时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为明初经济恢复起过积极作用。随着宝钞泛滥,民间弃 用,重拾金属货币,政府被迫解禁。明朝中期,一贯宝钞仅值一文铜钱,宝钞逐 渐消亡。明末崇祯皇帝为应对农民起义,又想印制宝钞纾困,可惜无人购买。不 久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清初顺治年间为筹措军费,仿照明制,发行纸币“钞贯”,与铜钱并用,但 总量不大,后停止发行和使用。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朝廷财政吃紧,在铸 造大额铜钱的同时,被迫于1853年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军事形势好转后, 同治元年(1862)年停止使用纸币。   以上是中国与现代金融业接轨之前的纸币历史简述,总体效果是弊大于利。 能够多次背负恶名寿终正寝,是对其功能的最真实写照和最正确评价。中国古代 的纸币制度存在重要缺陷,远不如某些观点描述的那样先进和伟大。初衷另说, 时间一长,都会走向为了敛财、与民争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死路。商家百姓 对此深恶痛绝,对商业发展的损害尤其严重。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纸币与现代纸币的相似性,说它“过于超前”是一种可以 接受的称赞,但是不能因此得出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及金融先进的结论。以交子为 例,中国长期缺银,宋朝由于综合原因,局部甚至缺铜,被迫大量铸造铁钱。铁 钱低值易锈,不宜流通贮藏,货币功能极差。北宋时四川地区多用铁钱,铁铜的 比价约为1:10。设想为了一大袋粮食,需要肩扛一小袋铁钱去购买,这样的交易 成本太高。商家无奈之下,发明交子,替代铁钱,增强了交易的便利性。后来历 朝发行的纸币多是取代铜钱,而非金银。正是因为中国在商品流通中,主要使用 贱金属货币,导致交易成本高,对替代品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西方主要使用贵金 属货币,这种替代需求的产生相对较晚,所以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也就顺理成章 了。   但是作为信用货币,纸币出现在古代中国,悲惨的结局早已命中注定。因为 它们的每次发行、使用、废止,本质上不过是大额铜钱的另一个版本,主要功能 更多情况下是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为商品经济添砖加瓦。纸币的敛 财功能比大额铜钱更为优越,不过用多了也会失效,后果比大额铜钱还严重,宋、 金、元及明前期都是如此。在农业中央集权的统治下,铜币信用的随意性原本就 很大,而纸币就更加不靠谱。无论当初以何种贵重物品作准备金,很快都沦为形 同虚设,更别说不设准备金的情况了。明中后期及清前中期,日本、美洲的白银 大量流入中国,财政情况大大改善,政府对纸币的弊端也有认识,所以废除也就 顺理成章了。   商品经济及金融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整个经济体内资本周转率高,充分 实现资本的高效配置,单独的经营机构都力争用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营销收 入和利润。要想加速资本周转,需要高频率、大数额的借贷行为,而这在中国古 代是最欠缺的,尤其是政府的借贷行为。中国古代庞大的经济总量更多是源自人 口数量,其中自然经济占比极大,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形成了不愿意向他 人借钱的传统,通常还鄙视借钱行为。商家之间、商家与权贵之间的借贷行为也 会受到各种限制,因为生意做大了,难以控制还容易谋反。政府遇到财政困难, 主要是增加税收和发行大钱,伴以卖官抄家吃大户。政府即皇家,皇帝很难产生 借债的想法和行为。皇帝欠债,威严何在?   中国抑制贵金属货币的产生,大额借贷行为罕见,缺少金融机构,纸币恶性 循环,都与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与之相反,欧洲很难实现政治统一,商贸复杂, 加之战争频率高,金融业必然发达。古希腊、古罗马的金融故事不必追溯,自中 世纪后期,在商业繁荣的意大利地区,各种简单的金融机构,包括民间银行陆续 增多,开展典当、兑换、存款、借贷等业务。其中为降低远程交易成本,出现了 一些纸质的信用凭证,可以抵押、转卖,但还不是纸币。欧洲的借贷行为由来已 久,教皇、国王也不例外。相比于买卖、租赁的直接钱物交换,借贷仅凭抵押或 讲究诚信的契约精神远远不够,还是要想方设法谋求金融创新,建立配套的机构 和制度。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共和国经常对外开战,花 销巨大,这种突发的公共财政支出只向大金融家借款也有些捉襟见肘,于是面向 公众,尝试发行公共债券,用财政收入或战争收益作还款保障,效果不错。相比 于容易招致民怨的加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债券发行社会代价较小,更易成 为首选,于是在欧洲被逐渐推广。至此,现代金融业的三个基础要素,银行、纸 币、债券都已经有了雏形,不过它们必须要围绕着贵金属货币运转。随着大航海 开辟新市场,美洲金银大量流入,经济总量愈发增大,商业过程愈发复杂,对金 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荷兰为代表,各种制度创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于 是将三者和贵金属货币高效整合的中央银行呼之欲出。但是荷兰人因过于注重商 业本身,政治力量分散,并没能做成这件事。   第一家中央银行是于1668年被收归国有的瑞典银行,开展存款和贷款业务。 因瑞典的主要货币是铜,使用不便,该银行在1661年开始发行一种纸质“铜票” 代替硬币。这种最早的银行券就是纸币,与中国北宋交子的产生机制几乎完全相 同。瑞典经济总量小,中央银行的作用并不显著,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才是集大成 者。   17世纪中叶,英国结束内战后,通过三次对荷兰的战争,击败对手,确立海 上霸主地位。期间为支持战争,发行的各种公共债券收益颇佳,其中甚至不乏荷 兰买家。收益大,造成英国社会打仗上瘾。但是债券的发行方、数额、利息不同, 销售过程往往混乱、缓慢,而且政府控制的财政支出总是在债券融资之后,也影 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于是经英国国王特许批准,于1694年成立英格兰银行,统一 销售战争国债。因战争有风险,该行同时获准以贵金属做准备金,拥有银行券发 行权。如此运作会产生一笔比铸币税还大的稳定收益,可以为政府的各种支出进 行前期垫款。这套一揽子的金融制度创新无异于一次金融革命,表面看是加强了 政府吸收民众积蓄的能力,同时扩大了政府债务的流动性,其核心却是通过金融 手段,政府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实现了集权,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实现了高效连 接,这在商品经济活跃的欧洲可不是容易的事。   英格兰银行不仅是发动战争的助推器,也是启动工业革命的催化剂,经历了 各种动荡和考验,屹立不倒,成为银行的银行,与日不落帝国共同成长,作用日 益显著,其后各国陆续效仿设立了本国的中央银行。随着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 中央银行与各种商业银行、交易所及其他金融机构密切配合,令纸币和债券在其 中高效流通。有了升级后的金融业帮助,实体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达到了商品经 济的最高阶段市场经济。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之初,随着货币品种增多,维持币种之间的固定关系,是 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因此形成过金本位制和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作为本位 货币,个别国家也用银铜)。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 括不同阶段的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黄金堪比上帝,人们相信银行 券是因为可以用它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但是后来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 1970年代,二战后以美元-黄金为基础形成的金汇兑本位制停止运转,由美国主 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宣告金本位制走进历史。金本位制的出现是传统金融 向现代金融过渡的阶段性产物,也是贵金属去除货币属性、回归商品属性的过程。 从应运而生时的完美到难以为继时的不足,是因为黄金产量的增长幅度远低于商 品生产增长的幅度,以黄金计价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另外其制度 缺陷是货币品种过多,造成信用与价值及政府法定与自由兑换之间的关系过于复 杂,金融市场增加成本降低效率,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引发混乱。这些都有违设立 金本位制的初衷,所以被淘汰是必然结果。不过由于黄金变现能力强,现在很多 国家还有黄金储备。摆脱金本位制的过程中,纸币用量增大,慢慢失去了银行券 的性质,成为不依赖贵金属、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信用货币。没有了贵金 属做保证,纸币还能被认可,替代品是国家的实力及价值。   除了适应经济发展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外,解决财政困难也要增发货币。为避 免滥发,超额的货币用发行国债及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来制衡。如此循环往复,市 场上的货币逐渐增多。现在货币的符号化、电子化趋势明显,实体纸币比例大减, 开始步入被淘汰的节奏。已经高度复杂化的货币、债券发行管理,分别是货币政 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关系国家安全、百姓生活的 重要内容,不容有失。不过和其他制度一样,金融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遇到经 济困难或战争开销,再严格的监管都会被动摇,所有当政者都有增发甚至滥发纸 币和国债的冲动,造成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轻者以政府前途做抵押,重者以国 家命运做赌注。   现代金融业随着列强的船坚炮利进入中国,导致广东十三行、各省商帮、山 西票号从固若金汤变成土崩瓦解。清政府借债、发行纸币与铸造银币一样,都是 被动之举。自洋务运动起,政府因财政困难,开始尝试借钱办事,随后一发不可 收拾,直到灭亡,欠了一屁股债。清朝末年,各国纷纷在华设立银行,从事纸币 发行、抵押借贷等金融业务。清政府为挽回权利,于1897年在上海设立中国通商 银行(商业银行),1905年设立户部银行(中央银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 发行银两票、银元票,中国的银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清政府发行纸币的时间很短,总量不大,还没有机会乱上添乱。民国时期, 金融业大显身手,银行多如牛毛,唯独缺少一家像样的中央银行。军阀借债开战, 列强渔翁得利,各地政府滥发纸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百姓苦 不堪言。战乱动荡之中,金融业毁多誉少。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金融 业作用不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学习、摸索、修正,逐渐步入正轨。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以金圆券替代急剧贬值的法币,起初最大面值的金 圆券是100元,至1949年5月,市面流通的最大面值金圆券为100万元。另外已经 印制的500万元金圆券,因上海解放,没能发行流通。7月迁至广州的国民党政府 宣布以银元券替代金圆券,规定5亿元金圆券可向中央银行兑换1元银元券。   金融制度并不存在什么神秘的力量。英国、美国能先后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 金融中心,不是因为黄金储备多、印钞量大,而是因为经济总量大,实力强。金 融必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以生产为基础,仅希望依靠发行和调控货币、国债 就能救国或兴国,永远只是一种奢望,过度依赖,最终的结果都是玩火自焚。但 是以钱生钱的传说,总是勾引着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现实版的各种炫目报道不 断对古老的故事进行升级和加工,发财的容易被铭记,破产的容易被忘却。总之, 金融江湖里从来不缺钱,还有诱惑。 ※※※※※※※※※※※※※※※※※※※※※※※※※※※※※※※※※※※ 本期编辑:方舟子 本期校对:古平 审 稿: 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笨狸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8.dxiong.com     http://xys2.dropin.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