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4/08(第二四七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8.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疑惑                  § 张雪昆:疑惑           § ·张雪昆·                  § 【网讯】             § 从中午的阳光里杀出了黑夜                  § 吓跑无数眼球 【牛肆】             § 信还是不信                  § 信 图 雅:打榆钱          § 要舍弃真理 内含子:吃什么变什么       § 要舍弃常识 鲍集野老:蚌埠三中赋       § 要舍弃规律                  § 不信 【丝露集】            § 要舍弃现象                  § 要舍弃感受 池沫树:水缸里的月亮       § 要舍弃经验 阿 W:网际寓言-西郭雅儒    § 夜在阳光下奔涌 商 周:你有几套房        § 像真的一样                  § 像假的一样 【网里乾坤】           § 信还是不信                  § 梦还是清醒 徐咏春:人的使命         § 克己明德:读杜甫诗《登兖州城楼》 §                  § 【网萃】             §                  §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 §      中国(五十三-五十七) §                  § 【网讯】∽∽∽∽∽∽∽∽∽∽∽∽∽∽∽∽∽∽∽∽∽∽∽∽∽∽∽∽∽∽∽ ◆ 伊雁声童话集《小泪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三个童话,由 方舟子作序。作者和方舟子的签名本可从语丝书屋淘宝店购买:yusi.taobao.com ◆ 以下摘自新华社北京8月3日新媒体专电《起底郭美美:赌博·炫富·性交易》, 记者邹伟。   因“红会”事件一夜成名的网络“炫富女”郭美美,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7月9日,北京警方打掉一个在世界杯期间组织赌球的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8 名。郭美美是其中参赌人员。 为了进一步查清案情,北京警方联手广东、湖南 等地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诸多谜团一一揭开。   租房开设赌局“抽水”   7月14日,郭美美等人因涉嫌赌博罪被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查明:郭美美嗜赌成性,先后60余次往返澳门、香港及周边国家赌博。 2012年底,郭美美在澳门赌场认识了一名外籍职业德州扑克赌徒康某某,很快发 展为情人关系并在北京同居。2013年2月,郭美美与康某某策划在北京开设赌场, 由其生活助理吕某某出面,在朝阳区北京公馆西塔楼以月租1.9万元的价格租下 一套房屋用于设赌。随后,郭美美及康某某购置了赌桌、筹码、POS机。   此后,郭美美每次都是自己聘请专业发牌手,找专人负责赌资结算,并打电 话或发微信邀请“朋友”上门赌博,她本人抽取3%至5%的返点作为“水钱”。   警方初步核实,郭美美开设赌局的每场赌资金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她个人通 过“抽水”非法牟利数十万元。   北京赌徒朱某就是郭美美的“朋友”之一。朱某说,“我感觉她特别恶,不 择手段,以赌博的名义诈骗。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北京公安机关 的处置很及时,要不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以“商演”为名从事性交易   郭美美向警方供认,她签约南方某演艺公司,公司安排她每年不少于50次的 “夜场商演”,每次支付报酬5万元,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警方核查,郭美 美所谓的“商演”其实不足20场,更多的却是借“商演”为名从事性交易。   “郭美美通过网上联络、熟人介绍及主动搭讪等多种方式,多次与人进行性 交易,每次的价码达数十万元。”办案民警介绍。   据郭美美供述,2013年7月,在收取对方5万元人民币定金后,郭美美按约定 从北京飞往广东,在某酒店与揭阳一男子见面,又收了30万元港币后,与其发生 了性关系。郭美美回到北京后,该男子又汇给她11万元人民币。   “她经常告诉我要去外地演出,但我们到了当地后,接机的都是陌生男子。 当晚,她会与这些男子开房,第二天我为她收拾行李,都会有成捆的现金。”其 生活助理吕某某供述,“郭美美的生活很乱,经常带不同男人回家过夜。其中外 籍男子居多,中国男子就专找有钱的。”   “郭美美是我一生的噩梦”   郭美美2010年认识深圳商人王某。王某,男,46岁,广东省深圳市人,是郭 美美2011年“红会炫富”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因涉嫌刑事犯罪,王某于7月24日 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0年8月,我要朋友帮我介绍个女孩玩玩,朋友就介绍了郭美美。”王 某承认,“她图的就是我的钱,我看上的是她的年轻,各有所图而已。”   王某供述,朋友翁某在北京收购了一个叫中红博爱的公司,他投资500万元 参了10%股份。该公司正与隶属于中国商业系统的中国商业红十字会商洽开发 “中国博爱小站”项目。“有一次,翁某跟我聊公司招人、装修的事情,郭美美 在旁边听到了就说要应聘。后来,她说要做CEO,当时我不知道CEO是什么,就笑 笑说你做什么都行啦。”   为增加炫耀资本,郭美美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个人微博认证从“演员歌手” 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发布豪车、奢侈品等炫耀奢华生活方式的 照片,将与她本人、中红博爱均无关系的中国红十字会推进了舆论漩涡,进而引 发慈善信任危机。这起重大的网络事件也导致“中国博爱小站”项目流产,王某 与郭美美断绝了交往。   然而,郭美美本人却一夜成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掩盖被包养事实,她 称王某是其“干爹”。“我从来没见过虚荣心这么强的人,为了名不计后果,为 了钱不择手段。”王某说,“郭美美是我一生的噩梦”! ◆ 以下摘自新华社8月14日报道《起底“立二拆四”的生意经》,记者涂铭、 卢国强。   “干爹888万带我包机伦敦看奥运”“僧人后海船震门”“北京车展最美 清洁工”……这些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事件,最终被证实都是“纯人工” 炒作而起。   8月14日,这一系列“闹剧”的幕后推手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 站到了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审判。而随着杨秀宇和秦志晖——网名“秦 火火”等一系列案件的审理,一个由表演者、围观者和网络推手共同打造的“审 丑”产业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   公司化“运作”网络新闻事件 一些新闻每起收费近20万元   8日上午9时许,杨秀宇和他曾经的下属卢梅被带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的二 层大法庭受审,二人都被检方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一同被起诉的还有杨秀宇 经营的两家公司--北京尔玛天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 限公司,这两家公司被杨秀宇证实为“两个公司、一套人马”。   起诉书共涉及7起指控事实,除了为多家企业提供有偿删除互联网负面信息 服务外,杨秀宇还被指控策划炒作了数起网络新闻事件,包括网络上流传甚广的 “干爹888万带我包机伦敦看奥运”“僧人后海船震门”等事件。   检方指控,2011年10月,杨秀宇代表尔玛天仙公司与北京续风堂文化 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网络推广合同,约定对该公司旗下画家安某某进行炒作。后杨 秀宇负责策划,安排安某某着僧服与两名女子在北京市西城区后海登船,并在船 中引发船体晃动,杨秀宇拍摄视频后将该视频以名为“僧人船震”的新闻事件上 传至互联网引发网民关注,以达到炒作画家安某某的目的。为此,尔玛天仙公司 收取该公司支付的人民币17万余元。 2012年4月,杨秀宇代表尔玛天仙 公司与凯撒旅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奥运奢华游网络推广合同,约定对该公 司“888万元包机去伦敦看奥运会开幕式”旅游项目进行炒作。后杨秀宇负责 策划,并选择女模特巫某——别名“杨紫璐”,假扮炫富女,杨秀宇拍摄相关图 片,利用昵称为“杨紫璐”的个人微博账号在互联网上陆续发布“干爹888万 带我包机看伦敦奥运”等虚假信息,引发网民关注,以达到炒作该公司奥运奢华 游项目的目的。为此,尔玛天仙公司收取该公司支付的人民币19万元。   公诉机关认为,尔玛天仙公司和杨秀宇在明知是虚假信息的情况下仍通过信 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服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 究其刑事责任。庭审中,杨秀宇当庭自愿认罪,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及罪名均无 异议。   而根据杨秀宇之前的供述,曾经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的“干露露浴室征婚 门”“郭美美炫富”等事件,他都是其中的幕后推手。   从“炒美”转向“炒丑” 称为迎合网民重口味   事实上,除了炒作“干爹”“炫富”“船震”等话题,“立二拆四”之前也 曾策划炒作过他所谓的“正能量”事件。   检方指控,2008年4月,杨秀宇代表尔玛公司与奥美世纪(北京)广告 有限公司签订推广合同,约定为长丰汽车公司进行炒作。后杨秀宇负责策划,雇 佣于某(女,24岁)在2008年北京车展期间假扮清洁工对长丰汽车站台进 行清扫工作,并拍摄图片后以名为“最美清洁工”的新闻事件上传至互联网引发 网民关注,以达到炒作长丰汽车的目的。为此,尔玛天仙公司收取奥美公司支付 的2.5万元人民币。   在庭审中,杨秀宇称,这组后来被各大网站广泛发出的照片完全是他个人策 划,当时车展上名为“清洁工”的女孩,只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报酬是一 天200元,拍摄者是他本人,图片和文字内容也是由他发布。   在此前的供述中,杨秀宇称,起初他的炒作还是追寻“正能量”,例如炒作 “天仙妹妹”“最美清洁工”等,但后来发现网民的口味“越来越重”,为了迎 合部分网民的审丑趣味,便开始策划炒作郭美美、干露露、杨紫璐等一系列的炫 富事件。   庭审中,在被问及“僧人后海船震门”事件时,杨秀宇毫不避讳,“当时续 风堂找到我,让我帮着炒他们的画家安某某,我就策划了一个故事,让他以和尚 的身份出现,网络上流行‘车震’,我就策划了‘船震’,视频发出去后,再让 画家来起诉全体网民,达到让网民关注的目的。”   然而,杨秀宇这样的“劲爆”策划虽然让当事人赚足了眼球,但网络上连篇 累牍的负面评价也让当事人有些“吃不消”。庭审中出示的安某某、“杨紫璐” 的证言显示,二人均因名誉受损对杨秀宇的“策划”不满。杨秀宇则表示,“杨 紫璐”证言虚假,与事实不符。   最鼎盛时仅北京公司就近50人 斩断不良产业链需提高违法成本   自从全国范围的打击网络谣言活动开展以来,“立二拆四”“秦火火”等一 批虚假网络信息的“推手”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理,而随着案情的披露,一个靠虚 假、低俗信息吸引眼球进而为相关企业、个人推广品牌的“审丑”产业链也浮出 水面。   在“立二拆四”案中,这个“产业链”脉络清晰:在产业链的上游,是一些 对品牌推广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产业链的中游是部分公关公司;产业链的下游 则是“立二拆四”“秦火火”等职业“推手”,以及一些渴望成名的模特、艺人 等。   在庭审中,在被问及“干爹888万带我包机看伦敦奥运”事件时,杨秀宇 坦承,当时旅游公司找到他让他策划推广“奥运奢华游”,他说传统的策划方式 难以达到效果,就得靠“网络炒作”,随后这起包含“888万”“干爹”“包 机”等一系列夺人眼球字眼的虚假新闻事件横空出世。   这样的产业链也成就了曾经在国内红极一时的“尔玛”品牌。杨秀宇之前曾 供述,尔玛公司最鼎盛的时期,仅北京公司就接近50人,下设视频部、文案部、 媒介部、商务部、客户部等,年毛收入达到千万元级别。   “既有表演者又有观看者,既迎合了表演者的表演欲,又满足了观看者的猎 奇欲。这种策划满足了少数人的‘审丑’欲,引发了高关注,让一些急切推广品 牌的企业、个人对这些推手趋之若鹜,既败坏了行业生态,也助长了这种不正之 风。”一位公关界的业内人士对此痛心疾首。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易胜华表示,在目前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的 情况下,除了司法手段对这样的“审丑”产业链进行规制外,建议更多地采用经 济手段加以规制,提高一些利用“审丑”牟利的违法成本,从而斩断这样的不良 产业链。 ◆ 以下摘自《新华每日电讯》7月25日报道《网上疯转的考古神童被戳穿了》, 记者吉玲、孙易恒、王晓杭。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 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 亿……”   这是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疯传”的一篇“神文”。在这篇标题为 《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的“神文”中,天 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并被形容为“颇像一座 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神文”中关于他的离奇甚至“玄幻”故事,比比皆是——   “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 而且从未失过手。”   “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   “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   “父亲郝文敏称,郝笛七八岁时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给文物挑错,还得到 一位神秘老人约谈。”   ……   “神文”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有图有真相,还不时穿插一些有名有姓的 “社会名人”,不少人都信以为真。很多“小伙伴”被这个颇带悬疑色彩的“神 人”惊呆了,惊呼:难道世上真有“穿越”的人?信吧,这太玄乎了,情节堪比 “盗墓笔记”;不信吧,明明是“正经”媒体的报道。百度贴吧中甚至有专门的 “郝笛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迷纷纷发帖恳请郝笛为其鉴宝。   不过,不少网友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 戳穿”,@天津广播等媒体的微博账号也怀疑“造神”后面是否有推手所为。   确实,这名被“天才”“神童”等光环笼罩的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其“神 奇”似乎只在“线上”,只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少考古、收藏界的“圈内人”称, “压根不知道这个人”。   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 明确表示:“当然不是。”刘雄告诉本报记者,他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 “文物鉴定学是博物学的范畴,没有神童也没有神话。”   “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本报记者多方联系郝笛未果,但找到了“发 现”郝笛的记者、熟识郝笛的文物专家,通过他们,戳穿了一些“神话”,大致 “考证”出一个“不是什么神”的郝笛。   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   微信上流传颇广的这篇“神文”,并没有注明来源,没有发表时间。经过百 度检索,多家网站注明转自2007年4月的《大连晚报》。不过,这并非郝笛首次 见诸报端,以“神童郝笛”为关键字检索,有80700个结果。自2002年起,每隔 一段时间就有媒体对郝笛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每日新报》《金陵 晚报》《福州晚报》《大连晚报》、安徽电视台、央视十套等多家媒体。   这些报道刚开始还不太离谱,但随着一波一波的媒体“轰炸”,相关内容越 来越“丰满”,故事越来越离奇、玄幻,郝笛也就越来越“神”了。   在最近热炒的微信“神文”里,就连以反伪科学著称的司马南也大声疾呼: 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   在可以查到的消息源中,最早的报道来自天津《每日新报》,于是记者赴天 津,辗转联系到了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记者魏孝民。   虽然距离采访郝笛的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魏孝民对当年采访的诸多细 节仍十分清晰。魏孝民称,早在2001年他就给郝笛拍了一个图片新闻,网上流传 的很多郝笛在家中研究收藏品的照片都是他拍的。   作为为数不多亲自采访过郝笛的记者,魏孝民对郝笛的印象是,“挺有城府, 不像同龄的孩子。面对采访镜头,一点都不紧张。”   时隔一年后,他又与同事白冬梅合作写了一篇题为《古币少年郝笛:收藏古 币19万枚值100多万》的长篇报道。不过,此稿刊发于《每日新报》的“专刊” 版面。   魏孝民称,报道郝笛的想法,源自他与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 会长何志华的一次聊天。“有次闲聊,何大爷说协会有个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 我一听挺感兴趣,就联系采访了。”   报道郝笛的稿子刊发后,经常光顾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的郝笛,从普通常客 变成了收藏新星,“很多古玩商人围着他,夸他,捧他”。郝笛的父亲对此很激 动,一次吃饭时对魏孝民说:“魏老师,以后你就是孩子的干爹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孩子年龄小、爱好收藏,挺好的,可没想到出名后就和过 去不一样了,不单纯了。”   据魏孝民介绍,郝笛后来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在天津媒体圈和收藏圈的口碑 也就大不如前了。   天津市沈阳道古玩市场德宝斋的老板对记者说,“以前经常能看到郝笛,一 个人来买点古钱币、青铜器啥的,大概2008年左右突然就不来了。”在他看来, 郝笛“很勤奋,但眼力不咋的”。   但“神文”里提到,郝笛的收藏共有一万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15万件,这 里仅是他收藏的1/10。太丰富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 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   对于近几年网上流传的关于郝笛的东西,魏孝民称,他都看到了,但“不 信”。   “我当初去他家采访,他父亲就说郝笛晚上睡觉时,一枚古币攥在手里,能 追溯到相应的朝代。这些话,我不信。”魏孝民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说,“他父亲 是一个商人。至于郝笛,他是人,一个商人,不是什么神。”   一同采访过郝笛的白冬梅也对近来网上流传的把郝笛描述成“神童”的文章 感到很奇怪,“十几年前的报道了,怎么现在又炒起来了?网上的东西我也看了, 感觉都变质了。”   事实上,1985年出生的郝笛,现在已年近30。但在每隔几年就会出现的各种 传奇故事里,他一直是少年。   “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6月30日,在“神文”中对郝笛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司马南发了一条名为《被 逼出来的我的一点说明》的微博。他在微博里提到,十几年前在南方某卫视的谈 话栏目中, 采访过一个据称认识古钱币等文物的孩子。现场几样东西是孩子自 己拿来的,或是家里人拿来的,还是记者从哪里拿来的,他现在记不太清了。但 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是记者预先设计好,并且事前沟通过的。   司马南在微博里写到:“假如大家现在在网上所传的这个考古天才少年,就 是当年我采访过的那个小孩儿, 未免离题万里言过其实了。”   记者注意到,在魏孝民采写的首篇报道以及其他媒体后续的报道中,在介绍 郝笛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郝笛曾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   据本报记者调查,天津民间收藏展是由天津文庙博物馆和市文博学会民间收 藏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活动。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 正是引见魏孝民采访郝笛的何志华。   7月11日,记者在天津文庙博物馆院内见到了何志华,一听记者想了解关于 郝笛的事情,他长叹了口气,然后说:“你说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我都十几年没见着他了。”何志华确认,郝笛曾是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 藏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当时跟着会里研究钱币的专家王宗发老师学习古钱币”。 但自从被媒体报道后,郝笛就再也没有来会里参加交流和学习了,“算是自动脱 会了吧,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会员了”。   虽然何志华已年过七旬,也不会上网,但他听别人说过网上关于郝笛的那些 报道。对此,何志华的评价是:“就是对古钱币热爱,谈不上天赋,不可能有与 生俱来的天才、神童。”   对于郝笛是否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一事,何志华称:“我们委 员会搞展览,以前都由博物馆出钱,发一些参展的证书。那次,可能因为经济紧 张,博物馆没有投入,结果就说,谁如果愿意要证书,谁就自己出钱制作。”   “据我所知,那一届所有的证书上面写的都是金奖”。   “神文”中还说郝笛13岁就“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 员”,但出版人、古兵器收藏者@汗青微博在知乎网中写到:中国根本就没有这 个机构。   据何志华介绍,媒体报道郝笛不久,他就发现“这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苗头”, “喜欢在外面搞经营”。   对此,何志华还曾让郝笛的父母带着郝笛来会里谈过,“别把孩子给害了, 要真喜欢研究这个,就去专业的学校学习,多向协会里的老同志请教,别老搞那 些上不了台面的经营,一沾上那个就静不下心学习了。”   “但是他父亲听了就不大高兴,还得意地说带着几十万块钱和郝笛去西北买 文物去了。”“能说文物买卖吗?国家都是明文禁止文物买卖的,那些个东西害 了他。”何志华说。   在诸多关于郝笛的报道中大都提到这样一个细节:郝笛一年里有大半年时间 应邀到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考察交流和鉴定文物。   “收藏的江湖里,有各种各样的人”   与吸收郝笛入会的何志华、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魏孝民相比,古钱币专家、 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认识郝笛时间要更早些。   王宗发回忆,初识郝笛是天津民间收藏委员会在历史博物馆搞的一个展览上。 “我是负责钱币这一块的,当时展台都安排完了,有个人进来介绍说,一个小孩 想参展。我见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想着这么小就好古钱币,好事,就临时给他 安排了一个柜台。”   “说实话,他展览的几十枚钱币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王宗发评价 称,“当时这孩子挺内向,不言不语,不喊不闹的。”   展览结识之后,郝笛经常主动与王宗发联系,“我发表的一些学术文章都给 他看,我在博物馆讲课他也过去听,也常打电话向我请教一些问题。”王宗发说。   但王宗发发现经过媒体报道后,郝笛和其家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媒体一炒 作,他和他父亲就飘飘然了”,王宗发称他也曾找郝笛的父亲谈过,奉劝说: “孩子小,你别让媒体把他炒成这样,这样对孩子不利,孩子如果研究这个你得 让他去专业学校,让他逐步深入地学习。”   “他父亲很不以为然,甚至很不高兴。后来我也就不说他了,我有十几年没 见过他们了。”王宗发说。   对于诸多报道中对郝笛的一些“神奇”描述,王宗发苦笑不已。   “神文”称,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 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一筹 莫展之际,16岁的郝笛出现了,并说:“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 因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再往下挖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 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报纸上报道的所谓郝笛在(文物挖掘)现场说的话、他所了解的情况,那些 都是我研究出来的。他关于古钱币的一些言论全都是我发表在文章里的一些东西, 那些文章我都给他看过。”王宗发苦笑道。   诸多报道中都提及,复兴路工地“一鸣惊人”之后,天津许多大型考古挖掘 现场都邀请郝笛到场鉴定。   “考古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专业考古队有他们的规章制度,工作非常严谨, 有些甚至是保密的,绝对不会随便邀请外人去参加鉴定。”王宗发说。据了解, 王宗发对古钱币研究造诣很深,名气很大,但即便如此,也从未接到过考古队的 邀请。   “神文”里还提到,郝笛收藏了大量古钱币,“20万余枚铜钱,且无一重 复”。“可笑,不可能!这都是外行话。铁钱是古代流通货币,铸造时都是一提 一提铸造的,不可能20万余枚,无一重复。”王宗发说。   “有些报道说,郝笛七八岁时就在故宫博物院给文物挑错了,这纯粹是胡扯。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的文物知识从哪来?”王宗发对此质疑。   王宗发的质疑也得到了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的赞同,“稍正常的人一眼就能 看出这是瞎扯,文物鉴定是一个技术活,你没有一定的积累,几岁就能怎样怎样, 怎么可能?!”   针对“神文”提及的学术成就,@汗青微博指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 索》、《棘币初探》,没有任何刊载信息,核心期刊里没有,普通搜索引擎里也 没有任何刊载信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杜撰的。从我对古兵器学术论文的关心,我 推测,一,可能完全不存在,二,了不起是报屁股上的豆腐干文章。”   郝笛被冠以“收藏神童”,但马未都称“不知道这个人”。   马未都向本报记者介绍,文物圈里的鉴定,都是自己对自己的名声负责,没 有一个社会公认的体系。现代媒体的炒作,以及拍卖行的刺激,使收藏渐渐由小 众行业变成大众瞩目的热点,而社会上真正有本事去鉴定的人远远满足不了鉴定 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收藏的江湖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   “在收藏界,这些事儿非常多,只不过因郝笛年纪小,更引人关注,其实有 些老先生也不懂,但他也冒充专家给人鉴定,这种事儿挺多的。”马未都说。   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也提到,古玩界确实 缺乏基本的鉴定标准,伪专家甚嚣尘上,这门学问需要学科化、科学化。   在“神文”被微信“疯转”过程中,有新闻业内人士跟评反思,关于郝笛的 一些“离奇”故事、情节,稍有常识的人都觉得不可信,为何一些媒体记者只听 一面之词就堂而皇之地登出来、播出来,未免太过于轻率了!   但因为是那么多“正经”媒体报道的,所以本来不信的人也弄得将信将疑了。 其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令人唏嘘。 【牛肆】∽∽∽∽∽∽∽∽∽∽∽∽∽∽∽∽∽∽∽∽∽∽∽∽∽∽∽∽∽∽∽ ◆               打榆钱                 ·图雅·   美国的报税时节是在四月,正是中国乡间青黄不接的时候。青是指还在地里 成长的庄稼,黄指储备的粮食。青黄不接者,黄吃完了,青还没收上来也。这时 候,一些家底不厚的农民,不免就要困难几天。我就曾经在四月份采过苦菜,打 过榆钱。   榆钱就是榆树的花和种子。呈片状,直径半厘米左右,多汁而且略甜,中间 包着一个小种子,含有少量淀粉。到了四月,风一吹,纷纷扬扬地飘落,好像在 下一场绿色的雪。这种雪下在四月,城里的美人儿们正在对景伤春,我们却把春 色收集起来,跟棒子面搀在一起,做成窝头果腹。鲁迅说,煤油大王不懂得捡煤 渣老婆子的悲哀。其实捡榆钱的孩子也不懂城里美人的悲哀的。   有一首歌唱道,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庄。这就是在四月 间,青黄不接时节。主席专捡此时到民间,目的是访贫问苦,看看能不能帮大伙 儿一点忙。到了俗话说的“五黄六月”,麦子都收上来了,大伙儿欢天喜地,主 席就退居幕后,不再现身了。这是做领袖的一点含蓄,此处略过不表。   不单主席,各国好像都喜欢在青黄不接时关怀人民。美国的办法是在这个时 候,让人民报税。对此有人会提问,报税者,向政府纳粮也。为什么是关心人民? 这里还有一点道理。一般美国人,夏天旅游,年底过节。钱花在夏天和年底两季。 其余时间攒钱。用庄稼户的话说,夏天和年底是收黄和吃黄。其余时间是青季。 四月时,经过夏天和年底两次大吃,一般的美国人的黄吃得差不多了,青还没收 上来,很多人就指望着报税了。   对于一般的工薪阶级,美国的收税办法是按月从工资里扣。我以前扛活时, 每月收入不过一万多美金,扣税得扣一大块。因此,到了年底,我被美国政府扣 掉的总额,多达数万。但是这只是美国政府暂时替我收起来的,到了报税之时, 如果能证明本不该交这么多,他就得还给我。   证明不该交的办法就很多了。有一个很普遍的办法是买房。美国买房子贷款, 所付利息免税。买电脑和业务书的钱也可以免税。比如您行医,买了一个电脑, 为了学习电脑又买了五百块钱的书,这五百块又可以免税。按照17%的税率估算, 您可以少交一百多块,足够买一个月的窝头了。   其实这电脑多数时间是用来玩网的,并没有用来悬壶济世。这个政府无法细 查,只能凭您的自觉了。因此,不少人报税时,都能从政府那里领取一笔退税, 相当于青黄不接时节,打了榆钱充饥。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起到了某种银行的 作用,按月给你存一些钱,到了青黄不接时节,还给你应急。   我现在报税雇专业会计。不过,每年到了报税时节,看别人忙碌地报税,其 心情也类似城里的美人看乡下的孩子打榆钱。只是偶然想到,这榆钱我以前也打 过。 ◆             吃什么变什么                ·内含子·   人们常说“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很直观,也好有“道理”,还有一句类 似的话叫“吃什么变什么”,听上去也满有道理。不过,除了孙大圣,我们并没 有见过平常的人变来变去,于是吃什么变什么的一个重灾区就是胎儿。或许因为 胎儿还没有定型,变化的余地也就比较大,比如胚胎曾经像文昌鱼,后来像鱼, 再后来是长尾巴的哺乳动物,最后才变成人。倘若在关键时刻,施加影响,未始 不能让胎儿变成其他动物。或许正因为此,这方面的传说特别多:(母亲)吃兔 子(胎儿)长兔唇,吃羊肉抽羊角风,吃螃蟹胎儿横生等等。逻辑上,吃猪肉似 乎也不应该,不过我们中国人吃得最多的就是猪肉,迄今没有妇人生下小猪的记 录,事实证明吃猪肉是安全的,至于其他的肉么,你们自己掂量去吧。   除了巫医界,狗粉界也有吃什么变什么的说法,但是指的是不是胎儿,而是 下辈子。如果吃了狗肉下辈子就会变成狗,有时候狗魂等不及,提前附体,此人 死前就会痛苦扭曲成一条狗的样子,还会发出狗一般的嘶叫。不过狗粉真是有点 受虐狂——他们最痛恨的吃狗肉的人来生却变作他们最崇拜的狗狗,骑在他们头 上作威作福,这世道忒也不公平了。   素食界更进一步,不但吃狗肉会转世为狗,吃猪肉就转成猪……总之,吃什 么肉来生就变成什么。所以世上的人上辈子大抵是些妖精,因为吃了人这辈子才 做了人;至于那些活佛么,肯定是吃了唐僧肉的大腕妖精了。关于因果报应,古 代大诗人窦娥曾有诗云: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唉,只落 得两泪涟涟……   当然,这里似乎有一个问题——吃植物会不会变成植物。不过佛教徒是不担 心的,因为植物不在六道轮回之中,吃植物是安全的。植物没有灵魂,或者它们 的灵魂和我们的系统不兼容,好比艾滋病毒不会感染电脑一样。   可是科学告诉我们,植物的遗传物质和动物并没有不同,这倒是一件颇值得 担心的事。反转界的人说了,基因水平转移不可忽视,转基因食品的基因会整合 到人的基因组中。然而,所有的动植物真菌都有基因,那岂不是吃什么都不安全? 当然理论上还可以吃不含核酸的食品——嘘,珍奥会跳脚的——不是那个什么大 不列颠的王子说不吃含基因的食品么?老大帝国的王族确实不一般啊!您要有钱, 不妨学学王子殿下,雇几个人每天用镊子把饭里的核酸片段一个一个都夹出来, 然后就可以放心吃了。 ◆             蚌埠三中赋               ·鲍集野老·   吴楚故邑,泗淮新集。辖分四县,河异二橘。明初设渡,以聚春秋商贾;清 末架桥,以驰南北道衢。教堂教友,立崇正之先址;名校名师,培逸秀之俊瑜。 经民国之艰苦,历沦陷之策驱。   东风起,积雪融。迁今址,名三中。龙子湖畔,春裁新柳;泗水桥边,雪化 劲松。南北隔淮河、凤阳两路,东西接造纸、制药二厂。机坪远眺,银燕共校歌 齐飞;铁路紧邻,汽笛与书声共响。教楼横立,校门飞虹。四方花圃,攒中心雪 松挺立;六幢新舍,聚室内书香盈冲。马达嗡嗡,学子勤工;群英荟萃,文教先 锋。   风波恶,起萧墙;师生散,远课堂。鹊巢占,校产伤;灵璧去,教业荒。地 转天旋复旧院,施家洼里好风光。低墙掩翠柏八列,小径穿白桦两行。细雨南窗, 清风回廊。观紫荆成簇,觉芙蓉飘香。春来杨柳飞絮;夏至榆槐沁芳。秋夜梧桐 沥雨,冬晨田径披霜。何处朗朗,背晨课也;何曲清响?升早旗也。统考则全市 拔筹,竞赛则当仁不让。合唱则金杯永据,运动则更高更强!   世纪初开,学风忽惘。恨学时苦短,怨课间太长。名师评定,全由分数;学 子习读,只为科场。惜文艺不展,惑体育废荒。新楼林立,课上加堂;绿茵空留, 何人上场?劲松不见,梧桐堪伤;榆槐何处?哪里回廊?少年精力,学全函数应 有剩;青春芳华,解遍方程仍余香。   嗟夫,应试而学,非今人之首创也。三中之风,仅淮南之落叶也。文章八股, 满清最盛;应试宏制,沾沾自芳。然古今以唐宋为崇者,唯其文体无僵也。前人 曰:“文以载道。”学岂应为应试哉?愿母校长盛,愿教、学共襄! 2014年8月7日于旧金山市郊 【丝露集】∽∽∽∽∽∽∽∽∽∽∽∽∽∽∽∽∽∽∽∽∽∽∽∽∽∽∽∽∽∽ ◆             水缸里的月亮               ·池沫树·   那时我五六岁。   我出生的年代是贫穷的年代,可以吃的东西非常少。因此,围着灶旁,不时 地探头往锅里看,咽着口水等着母亲做好的菜上锅。   母亲一会儿加柴,一会儿加水,还要被油烟呛得直冒眼泪。在母亲忙碌的时 刻,我总是走过来,走过去,也帮不上忙,倒像个巡逻兵。   所以母亲不时会撞上我。母亲说我碍手碍脚的,叫我去灶旁加柴。我最怕浓 烟和火苗弹出来,只有躲到另一头的水缸旁。   小孩子爱玩水,对水可以滑过指尖这种质地非常好奇,而且还百玩不厌,因 为水是无形的,任性的。   特别是夏天,大口大口地喝水,滑过喉咙的“咕噜咕噜”地声音特别享受。 重要的是,做饭离不开水。于是,孩子对水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那个时候,我 不知道“鱼儿离不开水”,但我知道我们都离不开水,特别是后来放牛看到大口 喝水的牛。   这时我开始注意灶旁的水缸,它是如此的安静。   它的安静超出了我的想象,偌大的肚子,装满了水,像是可以划船的大海。 在晃动的水面,可以看见我们可爱的笑脸。   水缸,就是为我们储存水的地方。   饥渴时,喝上一口,有如山间的清泉;手脏时,接上一瓢,洗得白白净净; 早晨迎着阳光洗把脸,清清爽爽。   夜晚,我看见水缸里有一个白晃晃的东西。它是那么的空灵,还有些调皮。   难道是鬼,白狐?是昨晚看过的电视《聊斋》里的女鬼?   难怪它那么安静啊。   我不只一次这样怀疑过,然而我又在这样的怀疑中趴在母亲的腿上睡着了。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走过水缸,看到里面荡漾着一轮月亮。月光透过天井 倾斜而下,像瀑布一样美。而月亮是什么时候跑到水缸里的呢?我不得而知。因 为我来不急思考就在朦胧中睡着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管长大后在何地,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水 缸,还有那一轮明晃晃的月亮。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月亮代表了故乡,而水缸则是饮水思源。 ◆              网际寓言                 ——西郭雅儒                ·阿 W·   大家都熟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熟悉狼狗不辨的东郭先生,今儿个我给 大家讲一个西郭先生的故事。   西郭某旮旯有一个读书人,人称西郭先生,也叫“西郭方先生”。西郭先生 本来不姓方,为什么也叫“西郭方先生”呢,硬生生多出一个“方”字来?个中 曲委,且听我慢慢道来。   西郭先生呀,书读得不少,敬业精神也不错。常常忍着瘪瘪空腹和窘窘愁肠, 装出一派高深莫测的儒雅样子。一旦拽扯起诗文或者忽悠起宗教玄学来呀,嗨— —那个酸劲——可怜莫过他家娘子!瞧他那引经据典神采飞扬如梦似幻的样子, 娘子喊他回家吃饭服药,竟然三番不应!尤其是当旁有无知少女和贪恋巫术、神 迹的闲徒们围观的时候,他兴奋得哟,哇噻——常常把太奶奶的绣花真丝裹脚布 展扬得像节庆的彩带,把祖爷爷的补丁如痂的贡布长袍飞舞得像书香门第的旗 幌,幻如高山流水,梦似芬芳馥郁。   西郭先生懂多少知识,有多高深的学问,养家糊口的技能如何,从来都耐人 寻味。网际时代的西郭先生绝不是当年的夙敌——秀才未及第的东郭先生可以同 日而语的。西郭先生早已西装革履,一派文凭响当当、越洋拿奖状的大腹翩翩的 学者模样。西郭先生的才情呀,那个了得——东郭人说来:有时候呢,才华横溢, 像繁茂的柴草;情思激荡,像春江上戏水逐偶的公鸭,欢笑嘎嘎。有时候呢,也 像西郭后山上深秋里枯柴中的蚂蚱。再有时候呢,又像西郭门塘(也叫南澳池) 侧畔繁花簇锦的草地上情欲鼓鼓的膘壮牯骡。东郭人说来,西郭先生是秋后的蚂 蚱。东郭人认为,那既不是天谴,也不是人怨,而是因为西郭先生耐以生计的柴 (才)枯了,自然蹦弹不了几天。东郭人还说,西郭先生喜欢与南郭先生互吹互 捧,说西郭先生是——捧如走狗,辩如斗鸡,鸭子熟了嘴如锥。东郭人还说,好 斗是斗牛们引以为豪的职业精神,况且牛和牛顶起来,多少还有些技巧值得欣赏。 驴和驴顶起来,虽然蠢,但为了繁殖后代,总还在情理之中。骡是驴马杂交的后 代,个头比驴马都高大,但却因为先天性的基因缺陷,繁衍不了后代。西郭这头 骡子却自不量力偏要和马顶起来。骡和马顶起来,为来为去都是为了啥?瞧西郭 牯骡那庞然如山的架势!那斗志昂扬的顶顶威风!!为了八千里江山社稷之丰腴 辽阔?为了五千年文化风尚之璀璨悠远?为了百家教派之繁荣昌盛?为的是四郭 八乡哪个村子的文化最悠久,学养最丰厚!宗教、文化和玄学如果轮到西郭先生 来护卫,西郭文化重镇的百世流芳不是恰如牯骡繁后嘛!总而言之,东郭人并不 买西郭先生的帐。话又得说回来,谁知东郭人不是心胸狭隘,嫉恨西郭先生的才 华呢?所以,还得说出点真凭实据。   话说西郭先生笃信某某神教。众所周知,凡是得道的修行人必定看破红尘、 远却浮财名利,故而常常家境清贫。西郭先生为提高其道家身份的知名度,竟然 砸锅卖铁,自造清贫。可怜莫过他家娘子。西郭先生自以为得道,竟以耶稣基督 和上帝的代言人自居,对异见者或稍有不逊者,动则骂人下地狱。西郭先生说, 按宇宙唯一真理,人死后要么升入天堂要么堕入地狱,判据就是其本人具有最高 解释权的宗经教义。西郭先生骂人下地狱,常不以为恶意,却自以为是先知者的 预言。十里八乡的庶人中谁读的古籍逸典都没有西郭先生那么多,总觉得没有底 气和他辩。乡民们虽然觉得嘴上辩不过他,但心里知道他不过是诡辩而已,常常 敬鬼神而远之。总之,西郭先生的成名作问世之前,其声望只不过略在庶人之上 而已。   西郭先生年过半百,已经深悟人情冷暖、世道炎凉,可谓红尘半破。他对经 世致用的学问和立竿见影的谋生技能已经倦怠了,余生潜心的都是古籍逸典和宗 教巫术玄学等等。日黄西倾之后,西郭先生寤寐思服的不再是家财万贯、妻妾成 云、子孙香火,而是如何把西郭这个因为历经百年战火和党乱已久绝诗书礼乐的 古镇的文化形象拯救回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渔夫百计,偶有一得。某日, 西郭先生猛然注意到西郭祠堂山墙上画砖里的图案,顿时计上心来。何不潜心作 一首工整的绝句,据此颂扬西郭古镇已传诗书礼乐千年之久?功成,岂不德艺双 馨,流芳万代!   西郭先生说干就干,从此闭门绝户,历三月之久。一日三餐,娘子每顿喊他 吃饭服药,必经三番始有应答!三月之后,西郭先生终于大功告成,《七绝 西 郭礼颂》横空出世——   古镇肇传诗画久   琴棋千载映琼砖   西郭寺方香烟袅   南澳池边礼乐喧   西郭先生对照“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新韵)”的公式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 检查,几乎是严丝合扣天衣无缝。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一个“方”字,循律,此 处应该是仄声。但是——但是——西郭先生知道此处出律叫“小拗”,“小拗” 在唐宋大家的诗词名作中也是有偶例的。只要找个说法,就不用“救拗”了。哇 噻,“西郭寺方”不也可以解读成“西郭方寺”嘛,如此也算轻松援救了这一 “小拗”。“方寺”在古代就是指寺庙的意思,这是有出典的。如此想来,西郭 先生觉得理直气壮,越想越心花怒放。瞧,不仅格律合辙,而且对情对景。这不, “琴棋千载映琼砖”根据的是祠堂山墙上画砖的图案。西郭特别得意“琼砖”二 字,这不说明咱祖上也富贵显达过嘛!西郭祠不也可叫西郭寺嘛!南澳池不都是 实实在在的嘛!我的妈呀,您老睁眼看一看(西郭先生的令堂大人已经作古多 年),这边厢香烟袅袅,那边厢礼乐嚣嚣,这诗意快盎然了都!   皇天不负苦心人,西郭先生的大作甫一传出,果真好评如潮。从此,西郭先 生声名大涨。东西南北四郭八厢,无人不知大文豪西郭先生。   某日东郭某后生在南澳池边偶遇西郭先生,礼毕,请教了一些典故。西郭先 生怡然作答。末了,西郭先生不忘儒雅地夸赞东郭后生:“后生好学!聪慧!可 大造!”嘴角边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狡笑,那是因为想到夙敌——东郭先生。 当东郭后生茫然于西郭先生嘴角难以琢磨的笑容时,西郭先生雍容大度地问: “东郭先生可好?代问东郭先生好噢。”正当即将离去时,东郭后生又想到一个 小问题。他请问西郭先生能否把其成名作中最后一句的“边”字改为“已”字。 西郭先生闻言大惊失色,招牌式的儒雅笑容嘎然而止,代之以严肃的怔色,曰: “年轻人,这如何使得。这使得吗?!你且知道‘方’有‘方才’的意思,你可 也听说过‘方寺’就是寺庙的意思?这里是倒置,你晓得啵?有出典的呢!得了, 告诉你吧,年轻人,别瞎寻思,你寻思的东西老朽早已思考过啦。”   你道这如何使得?南澳池是夹在东郭和西郭之间的一个梯形池塘,梯形的下 底边与东郭平行,梯形的上底边与西郭平行。下底边比上底边长出近一倍。多年 来,东西两郭人都声称南澳池自古以来就是本郭的。如果改成“西郭寺方香烟袅, 南澳池已礼乐喧”,东郭人岂不可以解读成——西郭刚刚有香烟传后的时候,东 郭早已是鸣钟列鼎礼乐喧嚣的大集镇?因为东郭人坚信南澳池主权自古以来归东 郭属有。如此,西郭人岂不要痛骂西郭先生为卖郭贼?西郭先生越想越气,简直 要把东郭后生连同东郭先生一起咬到牙缝里。歹毒呀,年轻人!其实东郭后生没 想那么多,甚至根本没想过一首小诗有多么深刻的政治内涵,把“方”字当“方 才”解读只是直观的感受而已。   若干年过去了,包括东郭后生在内并没有谁追问过西郭先生的“方”字出律 的问题。然而,西郭先生毕竟有些心虚。某日,东西南北四郭八厢举办首届乡土 文学大会,西郭先生作为文化名流应邀在贵宾席中央落座。西郭先生利用为首届 乡土文学大会致开幕词的机会,顺便解读了一下那脍炙人口的《七绝 西郭礼 颂》。在这次大会上,西郭先生认为“西郭寺方香烟袅,南澳池边礼乐喧”是一 个标准的对仗句,他解读“西郭寺方”的大意是西郭的宗祠所在的地方,正好对 上“南澳池边”。   西郭先生不多此一举正式解读一番,本来也不会有谁注意到这个美玉微瑕。 西郭先生这一解读,却勾起了东郭后生几年前偶遇西郭先生时的记忆。东郭后生 愣了半天,心想,“西郭寺方”的大意当作“西郭的宗祠所在的地方”固然不错, 但是,听说过“昆明湖里”,“昆明湖外”,“昆明湖畔”,可是从来没听说过 “昆明湖方”呀。首届乡土文学大会结束之后,东郭后生诚恳地向西郭先生提出 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不存在“昆明湖方”,为什么两次解读前后矛盾,为什么不 能把“边”字改为“已”字。东郭后生政治觉悟迟钝,仅从纯文学角度考虑问题。 未曾想到,西郭先生勃然大怒,霸气凌然地呵斥道:“你一个三足猫后生,不潜 心学问,却用心诘难老朽。你以为你够得上与老朽谈经论道吗?你且写一首平仄 合辙的律诗让老夫瞧瞧!”   东郭后生实在气不过,潜心三日,写了一首七律,把西郭先生前后矛盾的丑 闻全盘抛向互联网。从此,十里八乡人都知道西郭先生这个儒雅的大文豪偶然也 有失德失范的时候。然而,毕竟东西南北四郭八厢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尊称西郭这 个书读得很多的长者为西郭先生,还不至于从此改口称其为西郭庶人。但群众眼 睛是雪亮的,人们不再像从前一样迷信西郭先生。并且,偶有不逊的年轻人揶揄 他,叫他“西郭方先生”。   古往今来西郭先生无处不在,西郭先生的故事司空见惯。其实,西郭先生算 不得是任何意义上的坏人,从未有过歹心恶意,并且大多数时候都谦恭有礼。唯 一的缺点就是比较好面子、爱卖弄斯文,偶然有些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量自己 和别人。其实,西郭先生的这些缺点能算什么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好面子也看好哪方面的面子,人家不爱攀龙附凤、不爱钻营取巧、不爱假公济私、 不巴结贪官横行乡里、不假公益基金之名敛财,就爱卖弄些斯文,这——这—— 算哪门子的失德失范嘛?只不过是偶然碰到方舟子式的有道德洁癖的人,也够倒 霉的。尽管西郭先生没有生在好时代,文学功底有些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但爱 斯文说到国外去都没有大错。总而言之,还是东郭后生气量小,动不动就把本郭 和邻郭的丑闻往网上乱投,弄得裆中央凉飕飕、羞答答,只好报告网警想办法。 言而总之,西郭先生爱卖弄斯文的精神是读书人难得可贵的敬业精神,相当于日 本的武士道精神,在咱们中国就叫儒士道精神!   空口无凭,有诗为证:   七律 儒士道精神   西乡儒雅业精浓,敢忍肠空炫技琼   秋后柴枯蚂蚱瘦,春前情茂牯骡汹   诗崇洁简方奇术,道尚家寒终诡荣   辞赋堪离酸乙己,宗经莫近孔书虫   (平起首句入韵,新韵) ◆             你有几套房                ·商周·   一   魏安国进屋的时候首先看到桌子上的两罐茶叶,就知道是哥哥延国来了。茶 叶是用玻璃罐头瓶装的,别看这不起眼的包装,里面的茶叶却不一般。这个安国 知道,茶叶是来自家里那片接近荒废的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家响应政府的号 召开始红壤开发,他的父亲就承包了几亩红壤山地种上了茶树。但后来由于原来 市里规划的茶叶加工厂没有建成,他家的茶园没有带来直接的收入,后来就荒废 在那里。这些年有机无公害食品成了热门,这块荒废的茶园却又显出了它的价值 。延国的媳妇每年都会去采茶,然后自己加工。茶叶分不同档次,每年清明后谷 雨前采集的茶树的顶叶是最好的茶叶。这样的茶叶每年也就只能有两罐,他们自 己是舍不得喝的。会把这两罐茶叶带给城里的安国,虽然他们知道弟弟也不舍得 喝。   魏安国是市二中的生物学老师,他的妻子是二中的历史老师,十七岁的女儿 也在二中读书,一家就住在中学的家属院里。这是一套小三室一厅的房子,是十 五年前学校建的集资房。房间的整个格局有些过时,但对于这个三口之家还算充 裕。生物和历史都是不重要的科目,他们没有像别的科目的老师一样可以去做家 教,甚至连班主任也当不上,生活基本上就靠那些工资。这些年N市的房地产也 蒸蒸日上,价格也是隔几年就翻一番。所以有时后魏安国还会庆幸当时买了这套 房子,要是等到到现在,他们可能就只能望房兴叹了。   延国这次来也是为了房子的事。他还住在老家的那栋老房子里,带着一对儿 女。儿子今年二十二岁, 家里正张罗这给他找一个媳妇。媒人都来过了,但来 了又走了。后来让人捎过话来,说等建好新房了再去找儿媳妇,要是能到市里买 一套房子就更好。安国妻子听了觉得不可理解,说现在农村怎么也这样势利了。 延国趁势说这还算好的,说村里的建国家因为没有新房而且是两个儿子,媒人来 了回头就走,连后话都没有捎回来。安国就问哥哥的打算,延国才又把话题折回 来。其实延国这些年手里也存了一栋房子的钱,正准备建房子。但那个媒人的话 提醒了他,如果他用这个钱在市里买一套房子可能是更好的打算。这些钱当然买 不起市里买一套商品房,他来就是跟弟弟商量一下能不能在他的学校买一套集资 房。   安国听到这个有些犹豫。近期学校是在建集资房,据说是最后一批了。但他 从来没有打算过去买,一是因为自己有了房子住,二是这些房子虽然便宜,但没 有全部的产权。但哥哥提出来这种想法又不能回绝他。他对哥哥有一种特殊的感 情,八十年代初他们一起上中学,成绩都不错。但家里穷,是哥哥为了成全他而 主动退学务农的。这些年哥哥也一直往城里带东西来,而且没有求过自己办什么 事。还有一点,买房子是为了侄子结婚,侄子是他们魏家下一代中唯一的男性。 这又让他慢慢感到一股当仁不让的责任。但由于妻子在场,他便对哥哥说可能不 好办,但他会去试一试。   二   第二天魏安国就去了任校长家里,带着那两罐茶叶。任校长就是任红旗,和 魏安国同龄。实际上两人是高中同学,八六年同时考取省城的师院,魏安国在生 物系,任红旗在数学系,毕业后又一起来到二中。而且两人兴趣也相投,都是干 实事的人。由于数学是主课,任红旗一到学校就当上了班主任,然后是年级组长, 再是教导主任,副校长直到现在的校长。而魏安国却依然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虽 然他的生物教的一点都不比任红旗教的数学差。这些年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 谊,只是这几年由于任红旗比较忙,两人的走动少了一些,但也没有因此而生分。 这些年魏安国也没有因为什么事求过红旗,他觉得带上两罐茶叶去红旗家合适, 也显得自然。   任红旗认识这个茶叶,以前每年安国没事来串门的时候也会给他带一罐过来。 他知道这个茶叶的妙处,在用第一道开水快速泡过后换上第二道开水后,那些茶 叶会在茶杯里起立,充分展现出它们的嫩绿肥的特点来。任红旗爱这个茶,还有 一点是因为它们立在杯子里的形状,对他来说是一种坚定的象征。当看到今天安 国带来了两罐,他便想着安国可能有事,于是直接先开口问了。这样让魏安国省 去了一些尴尬,他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如何开口。红旗这么直接一问,他就顺势 直接把事情说出来。   市二中的集资房的确是最后一批了,这为了给近几年新进的老师解决住房问 题,任红旗为了这事没少往市里的相关部门跑。这些年二中新进的老师本来也不 多,所以计划的建房中还有一部分剩余。他正在考虑如何分配这些剩余住房的名 额,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正在几种可能的方案间犹豫。安国的到来反而让他 下定了决心,一部分是因为这是安国第一次求他。一个星期后,魏安国因为是多 年的优秀教师得到了一个集资房的名额。   送走了安国,任红旗上网去看股票,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爱好。因为岗位的 关系,他家的经济收入比魏安国强得多。但他也只有一套学校里的房子,所以手 上有些闲钱,股票也是他唯一的投资手段。从九六年踏进股市,一路随股市起起 落落,刚开始情绪也随股市一起波动,但现在他把股市当成了检验自己心态的手 段了。但他的确没有在股市挣到多少钱,上证指数从他刚入股市时的900点涨到 了到现在的2000点,他的成绩也就勉强跟上了大盘。所以他妻子会经常抱怨,尤 其是近两三年楼市大涨,股市徘徊不前的情况下。那天他妻子去看了一个楼盘的 开工典礼,楼盘的开发商是她的表弟。晚上回家的时候看到任红旗还在上网看股 票,几年积累下来的怨气一起爆发了。她让任红旗立刻把资金从股市里撤出来, 进军楼市。任红旗对楼市没有概念,所以在那里不吭声。她便告诉他关于表弟楼 盘开工的事,并说表弟那里有可以内部打折的一套商品房。任红旗本来对楼市不 感兴趣,就是对挣钱他也不太感兴趣,因为他觉得他们的收入已经可以并且稳定, 收入再多一点也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但由于这几年股市的确不争气,让他在妻 子面前谈钱的时候有些理亏。于是勉强同意把钱投向楼市。他妻子怕他变卦,于 是马上打电话,并约好了明天到表弟家里面谈。   三   闵开放现在是N市开放社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他高中 毕业没考上大学。经营过饭店、做过商人,也跑过全国不少地方。最后抓住了这 几年房地产这个新兴行业的脉搏,充分施展出他的商业和社交才能,成为了N市 几个大房地产商之一。房地产商表面上是一个很风光的角色,挣取这很高的行业 利润,但同时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比如拿地皮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前些年还 好一些。现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调控。各个开发商为了拿到地皮用尽了手 段。国土局长根本就不露面,永远不能在办公室里找到他。每次只有不能做决定 的副局长接待。但就是这位副局长也慢待不得,副局长的儿子今年中考,离重点 高中的分数线差了一百多分。副局长正忙着找人把他的儿子弄到哪个重点高中去。 闵开放觉察到这是一个机会,想都没有想就爽快地答应下来。没错,他的表姐夫 是二中的任校长,但他一直对表姐夫有种敬畏。表姐夫是一个无欲无求也没有不 良爱好的人,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炒股但也练就了不再乎输赢的本领。闵开放把这 种人称为没有弱点的人,也是他唯一没有办法对付的人。他想了好久决定还是先 从表姐身上下功夫。于是趁昨天的公司的一个新楼盘的开工典礼,他特意邀请了 表姐到场,并向她透露有特价打折房的信息。所以到晚上接到表姐电话的时候, 他一点也没有奇怪,并尽快安排了这次见面。   任红旗在勉强答应投钱到楼市之后便马上有些后悔起来,但无奈妻子已经安 排好了这次见面。任红旗太了解闵开放这个人了。当年他刚进二中当上了班主任, 勤奋的工作让他的第一届学生在高考中远远领先于其它班级。他也是那一年结的 婚,算是人生得意事业家庭双丰收。等到高考后他再带新的高一的时候,他认识 了闵开放。闵开放那时初中毕业,中考成绩离重点高中也是差一百多分,他父亲 找到了任红旗,希望任红旗能把闵开放放到他班上调教。任红旗答应得很爽快, 后来的确花了他不少精力办成这件事。他的爽快一方面是为了讨他新婚妻子的欢 心,另一方面那时他信心十足地认为他能把闵开放调教好,甚至觉得这是检验他 是否是一个好老师的试金石。接下来三年他在闵开放身上下了大量的功夫,但结 果下来却失望得很。闵开放有着很高的情商也有不错的智商,但他对学习没有丝 毫的兴趣。所以那三年下来,不仅闵开放自己学习不好,还把班级的学习风气搞 得也差。这样他的第二届学生在高考时就远远不如第一届那样风光了。不过那件 事让任红旗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知道了教育是双方互动的行为,需要因材施教。 这使他以后的心态变得平和,并间接地帮助教学生涯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闵开放毕业后就很少和任红旗直接来往,谈不上有矛盾,但毕竟不是一路人。 而现在任红旗掂着一罐茶叶和妻子却正走在去闵开放家的路上,这种滋味让任红 旗难受得很。好在闵开放情商很高,见面后就姐夫姐夫叫得很甜,好象他们经常 见面一样。这样的确省去了任红旗的一些尴尬。但开场白还是要说的,毕竟是自 己主动来找闵开放的。任红旗把目光投向那罐茶叶,说这是他老家味道很不错的 有机茶,让开放品尝一下。然后他便又说不出话了。闵晓峰赶紧趁机道谢,并拿 起那罐茶叶仔细地看,连连叫好。然后任红旗的妻子在旁边把话接过去,提起了 想买特价房的事情。闵开放听后犹豫了一会儿,露出有些为难的样子。这种神态 让任红旗有些难堪,脸上慢慢有些挂不住。好在这时候闵开放又痛快地答应了, 于是客厅里又充满了笑声,尽管任红旗笑得勉强。趁着大家情绪都还好,闵开放 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了表姐,说想让她帮忙把那这个学生弄到二中去。任 红旗的妻子当然满口答应,根本就没有看他丈夫的反应。   带着那张纸条,任红旗夫妻告别了表弟家。一路上妻子高兴得很,不停地说 话。任红旗倒是一直沉默,那张纸条好像是一桩不光彩的交易的证据,在他心里 挥之不去。   四   送走表姐和姐夫后,闵开放就给国土局副局长打电话,告诉他他儿子进二中 的事情已经搞定,不用他再操心了,还有要保重身体云云。这些话让副局长有些 感激,便主动问起闵开放拿地皮的事情。闵开放便说出了他的着急,因为招标日 子马上就到了,现在连局长的影子都找不到,想努力连方向都没有。副局长漫不 经心地把局长现在的住址说了出来,然后敷衍着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把电话挂了。  国土局长姓付,大名卫东,三年前由副局长高升到局长的位置。从那以后大 家就自然地在称呼他的时候省略了他的姓,直接叫局长。为了躲避房地产商的纠 缠,他搬离了国土局大院,住到了一个偏僻的所在。他认识闵开放,但当他打开 门的时候还是露出了惊讶,很不情愿地把他让进来屋里。局长先开口,说要是来 办公事就别带礼物来。闵开放从包里掏出那罐茶叶,说这不是礼物,这是他老家 的土特产有机茶,是一分钱都没有花的东西。看着局长脸色稍微好了一些,他就 进一步说这茶的好处,并且说要是喝完了也别急着找他要,因为这要等到明年谷 雨后才能有了。这些俏皮话的确能缓和气氛,这是闵开放的本领。他能够做到什 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这样他一步一步漫不经心间把他来找局长的目的说了出 来。走的时候,给了局长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把钥匙和房产证。他告诉局长这是 一套在市里的黄金地段的复式公寓。   几个星期后闵开放的公司在竞标中获得了胜利,拿到了那块地皮。闵开放当 然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这两年公司将继续红火。付卫东却难得高兴起来,虽然他 得到了一套复式公寓。这个黄金地段的公寓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快乐,因为这已 经是他收到的第十二套公寓,十一和十二对他来说并无多大的区别。最近国家政 策不仅在调控楼市,同时也加大了官员财产的监督力度。这一点付卫东从市委吴 书记对他的态度变化中感觉得出来。前两年N市房地产业的成长进入了白热化状 态,付卫东可是吴书记眼里的红人。因为国土局给市里财政的贡献大于任何一家 单位,下属都开玩笑说局长是吴书记的左膀。那时付卫东能够随时去吴书记的办 公室,并且都会受到欢迎。有时吴书记还会邀请他去家里做客,这让付卫东受用 得很。但近来吴书记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虽然见面还是同样客气, 但付卫东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书记家了。这种变化让他感到有些不安,并且这 种不安随着时间延长而慢慢加重。他想该是主动去吴书记家里一趟的时候了。  五   吴建设是一位外来的书记,这是他在N市任期的第四年。他算是一个年轻有 为的官员,不到五十就成为了这个地级市的第一把手。这种年轻有为也让他对未 来依然充满了雄心。四年前刚上任的时候,对于N市的建设有着一个宏伟而清晰 的规划,当然这些都需要钱。他上任之后不久便把市里几个主要财政的部门的领 导换了一遍,包括国土局的付卫东。这些岗位的变化让他把握住了N市的经济命 脉,也使他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但今年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的调控却打乱了 他的计划。国土局的收入占去了这个农业市的大部分,今年国土局的收入大为降 低,使他对N市宏伟的计划陷入了一个低谷。明年就要换届了,到时他已经五十 出头了,如果换届时不能往上走一步,他的仕途再往上走就难了。让他烦恼的还 不仅是这些,国家对官员的财产审查也慢慢开始,尤其是对房产的审查。吴建设 自己倒没有什么,他自己在N市并无房产。他担心的是他的手下,比如付卫东。 他现在想,仕途不能高升当然不好,万一被牵扯进去才是最坏的事情。于是,这 段时间他在慢慢疏远与付卫东的关系。   付卫东带着那罐茶叶来到了市委家属院。这是他多次来过的地方,但这次来 却没有以往的轻松。吴书记见了他也没有以往的高兴,但这也都在付卫东的意料 之中,所以没有什么尴尬。他先从那罐茶叶说起,说这是他老家的有机茶,味道 很好,请书记品尝一下。吴书记敷衍了几句,收下了那罐茶叶。这让付卫东舒服 了一些,又汇报了近期工作上的事情,主要是讲目前的困难以及他的努力,并诚 恳地让书记做出指示。吴书记认同了他的困难,也肯定了他的努力,并且鼓励他 继续努力。这些客套的场面话没有让付卫东感到舒心,反而加重了他的不安。他 原本是来要被批评的,因为那样才会让他感到书记和他是在一条战壕里,因而让 他安心一些。最后走的时候,付卫东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告诉书记这是市中心 黄金地带的一套复式公寓。吴书记盯着他看了一会,然后告诉付卫东他儿子在美 国,不需要N市的房产。付卫东只好把那个信封收回,木然地走出了市委大院。   吴建国的儿子吴南巡在美国纽约留学,这事付卫东当然知道。三年前吴南巡 高中还没有毕业,吴建国想把他送到美国读书。是付卫东出力并且出钱促成了此 事。也是那以后不久,付卫东从国土局的副职升到了正职。付卫东出门后一直在 琢磨吴建国的最后那句话,过了一会他想开了。一个月后,付卫东再次去了吴建 国家里,带去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并且得到了吴建国的笑纳。付卫东为这个礼物 花去了他的十二把钥匙中的六把,他用这个换取了一套在纽约的房产。虽然这个 礼物花去了他近一半的财产,但他依然觉得值,因为这让他减去了远远不止一半 的不安。   六   五月的纽约阳光明媚,这是郊外的一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巴洛克式别墅,带 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别墅是年纪轻轻的吴南巡在纽约的第三个房产。这时他正躺 在花园的躺椅上享受着初夏的阳光,旁边泡着一杯来自家乡的有机茶。大雨过后 的晴天里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还带有初夏的一丝燥热,加上旁边的茶叶的芳香, 让吴南巡想起了远在中国南方的家乡。 【网里乾坤】∽∽∽∽∽∽∽∽∽∽∽∽∽∽∽∽∽∽∽∽∽∽∽∽∽∽∽∽∽ ◆              人的使命                ·徐咏春·   马克思的一段话:   “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 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己本身看作类 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 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 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在直接的肉体需 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 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 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 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这段话的内容太丰富,我们只能慢一点慢一点地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认真思 考。   “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这里说的是人与动物 的根本区别,也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一句话,表达了一个最重要的命题:   “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整个”后面可以加任何名词,如大饼、面包:“整张大饼”、“整个面 包”;可以加楼房、家庭:“整个楼房”、“整个家庭”;也可以加球队、城市、 国家:“整个球队”、“整座城市”、“整个国家”,等等。而马克思说的是 “整个自然界”,这里的“整个”就使人惊心动魄了。因为这里的“整个”只有 用“无限”这个词才能与之相配。“整个自然界”,那就是无限大和无限小,无 限广阔的宏伟的宇宙和无限精微的微观世界,就是无限的物质世界。   这里的“自然界”是广义的包括社会在内的“自然界”。   如何理解“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先暂时撇开“再”字,剩下“生产整个自 然界”。啊,就是生产整个物质世界!生产无限的物质世界?这是只有上帝才能 完成的伟业!上帝创造世界,就是说,只有上帝才能“生产”,即创造无限的物 质世界!   回来再说那个“再”字。“再”就是又一次,或第二次。“整个自然界”, 即无限的物质世界,已经被“生产”了一次,现在由人“再生产”一次。这是第 二次生产无限的物质世界了。前引马克思的那段话开始说“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 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实际就是,“改造自然界”。就是说,自然界已经被 “造”过一次,那应该是第一次“造”。现在要由人来“改造”,也就是“再生 产”。那么,第一次是由谁生产的?或曰,第一次“造”自然界的是谁呢?科学 家们说是由大爆炸“生产”的,即从大爆炸起自然形成的;也有人说是上帝创造 的,即上帝“生产”的。不管怎么说吧,在人产生之前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界。自 从有了人,劈面就碰到了这样一个自然界,人则要“再生产”一次这样的自然界, 或曰再造一次这样的自然界,也就是“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这不是要人完 成上帝的事业吗?这让我们想起了费尔巴哈的命题:“上帝就是人的本质” 。   我们当然相信科学家的话,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自然形成的, 即自然自己“生产”的。当然,这个假说还在被证实中,但是不管怎样,自然界 是自然形成的,或者说,是自然自己“生产”的,是没有疑问的。人在地球上产 生以后劈面碰到的就是这个已经自然形成的自然界,是已经“造”好了的自然界, 即第一次由自然自己生产的自然界。人面对这个已经“造”好的自然界,要“再 生产”一次,就是说,要由人来“改造”这个已经形成的自然界。   因此“改造自然界”与“再生产自然界”是同一个意思。   如何“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一次呢?是照原来自然界的样子“再生产”一次? 照原来的样子“再生产”一次同样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没有。 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人类不会这么傻。这里的“再生产”就是把第一次“生 产”的自然界加以改造。因为第一次“生产”的自然界有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对 人并不友好,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比如远古时候(其实,现代也一样)的自 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 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可见,第一次“生产”的这个世界对人极不友好, 有时候几乎要毁灭人类,比如地震(“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 载”)、森林大火(“火爁炎而不灭”)、滔天的洪水、海啸(“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鸷鸟(“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等等。于是人就在第一次 “生产”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改造、完善,这就是“再生产”自然界。这 种“再生产”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山上没有路,第一次“生产”自然 界的时候没有在山上修一条路,人就在山上修改了自然的作品(改造),修上一 条路,人就能快一些上山了,走起来也平坦了。第一次“生产”,即第一次“造” 的河上没有桥,我们就在河上造桥,使过河更方便。黄河有时候要闹水灾,自然 在“生产”黄河的时候没有管好它,我们就替自然来管它,治理水患,兴修水利, 管住了黄河。于是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了。自然只“生产”了野草,而野草不适 于做食物,人就改造(再生产)野草,培育出“稻、梁、菽、麦、黍、稷”等等, 以供自己食用。第一次“生产”的自然不会发电,我们就改造河流,提高水位, 自己发电……等等。这就是“改造”自然界,也就是“再生产”自然界。几乎人 类所需要的一切,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等等,都已不是自然自己“生产”的“原生 形态”,都已经过人的修改、补充、改造、完善,即“再生产”。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体现了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属性是通过一代一代人, 通过曾经生存过的每一个个体体现出来的。   只有通过改造自然,即“再生产”自然,人才能“自我确证”,即证明自己 是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人。因为其他一切自然物,包括动物,都不能如人一样去 “再生产自然界”,即改造自然界。只有人才有这样的“本领”。马克思正是把 人和动物相比较来谈人的本质特征的:“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 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在直接的肉体 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 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 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 (见本文开头引马克思的话)   如果人不通过改造自然来确证自己是人,那么,人与其他自然物,包括动物, 就没有区别了。因此,人必须、必然、必能改造自然,这是人的宿命。否则,人 就不能成其为人。人是一个与整个自然界对立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的另一个 我。   因此,人只要还想做人,只要还把自己当作是人,就必须去改造自然,或曰 “再生产”自然。这是整个人类所做的唯一的一件事,也是必须、必然要做的唯 一的一件事。其他,如社会组织,文化等等都是为做好这件事服务的,目的都是 为了做好这件事。   怎样去改造自然?或曰,如何去“再生产”自然界?通过劳动,只能通过劳 动,才能去改造自然,劳动就是对自然的改造。“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 也就是说,迄今全部人的活动都是改造自然,即“再生产”自然界。除此以外, 并无其他。   对于人来说,第一次自然自己“生产”的自然界,即第一次“造”的这个世 界(自然界),几乎处处不好。因为第一次“生产”自然界的时候,只是自然形 成的。自然没有思维,没有价值观念,它不会,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为要满足人的 这种需要,就这样去“生产”自然,为要满足人的那种需要,就那样去“生产” 自然。因此,第一次“生产”的这个自然界处处都需要人加以“改造”,这当然 也同人的需要的发展有关,因此,才需要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所以马克思才 说,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就是说,自然界的事物,无穷的事物,都是人的对 象,改造的对象。因此,要“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需要来说,人的需要是发 展的(相对地说,动物的需要是不发展的),今天的需要满足了,明天还有新的 需要产生,随时有新的需要产生,要满足新的需要,就需要继续改造,直到“再 生产整个自然界”。   这样,随着人的需要的极大扩展以及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第一次“生产” 的自然界几乎所有事物我们都要加以改造,都要进行第二次“生产”,即“再生 产”。今天改造一点,即“再生产”一点,明天又改造一点,又“再生产”一点, “每天挖山不止” ,“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我们可以“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随着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越 广阔” 。这就意味着人改造自然的范围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入。现在,我们 “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已经就要超出地球了,这也意味着人改造 自然的范围就要超出地球了。当然,超出地球只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初 步成就,甚至可以说,只是“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开始,它离“再生产整个自 然界”还有十万八千里。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是人类的能力、本领、力量的体现。   人“把自己的类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只有通过人类的共同活动,只有 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是可能的),……” 。   先来看看“把自己的类的力量”这几个字。   人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要做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必须“把自己 的类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不如此,如何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呢?   什么是人“自己的类”?就是从“人猿相揖别”开始,到人类无穷的未来, 所有曾经生活过的人的整体,才是人“自己的类”。这个“类”是一个整体。   这里的“力量”就是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即“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力量。 “类的力量”,就是整个人这个“类”的力量。   “全部发挥出来”,就是从“人猿相揖别”,到人类无穷的未来,这整个人 类的力量,即改造自然的人这个“类”的全部力量全部发挥出来。这个“类”的 本质力量全部发挥出来才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这个“类”的个体存在物,人是类的存在物,每个人都在 这个“类”(人类)的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都在“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这力量微如芥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每个人的这 点微小的力量,人这个“类”是不能发展的,“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使命也是 不能完成的。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你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人类的共同活动”,不仅是指许多人的共同活动,而且,甚至主要是指人 的社会性,因为后面说的是“历史的结果”。按一般理解,共同活动是指许多人 同时的共同活动,可是现在说的是“人类”,即既包括过去曾经生存和生活过的 人,也包括现在正在生存和生活的人,还包括将来生存和生活的人,这才是“人 类”。那么,如果把“人类的共同活动”理解为人类的“同时共同活动”,那么, 过去的人如何能同现代人同时共同活动呢?现代人如何能同将来的人同时共同活 动呢?过去的人如何能同将来的人同时共同活动呢?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又如 何能“同时”共同活动呢?因此,这里说的是人的社会性(如何理解“人的社会 性”,这与人是类存在物有关,另文详述),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人是什么?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区别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自然存在物,因 此,人是自然的另一个我。   人要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怎么能“再生产”无限的 物质世界呢?不要忘记,费尔巴哈说过:“上帝就是人的本质。”哪有上帝做不 成的事情?人,或曰人类,也是无限的,人从本质上说也是无限的。   实际上,你能给人的认识和实践划一条界线吗?划一条线,告诫人的认识和 实践到此为止,不能越过这条界线?不能,两三个世纪以前,人们可能还认为人 不能冲出地球,可如今,人类已经能到月亮上去了,甚至要冲出太阳系了。这就 是人类实践的界线吗?远不是!   现在的人类,还仅仅有上百万年的历史,还仅仅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人类,其 改造自然的范围就已经要超出地球了。萌芽总要长成大树的,长成大树的人类是 要把头伸向天外的。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是人的使命,是人类的使命,是人类的终极使命。   马克思说的“历史的结果”不是几千年人类历史的结果,也不是几百万年人 类历史的结果,是整个人类自始至终的“历史的结果”,是人类的无限遥远的将 来,是人类的终极这样一个“历史的结果”。实际上,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的角 度,而不是从实际的角度谈“历史的结果”的。因此,“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就 是人类的终极使命。   人的终极,无限遥远,那是“无限”,所以人永远走在奔向终极,或曰奔向 无极的路上。   如果我们要搞清“人”这样一个存在物,我们就必须这样去思考:虽然我们 永远都不能达到那“终极”,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思考与想象那终极;虽然 我们永远也不能达到那无限,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思考与想象那无限。   2014年2月15日初稿   2014年2月18日定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第50页。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下卷,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4年,第45页。   《淮南子·览冥训》。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第80页。   毛泽东:《愚公移山》,《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102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第49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第116页。 ◆          读杜甫诗《登兖州城楼》               ·克己明德·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唐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二十四岁的杜甫①结束了吴、越远游,兴 致勃勃地赶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选拔的考试。对这次考试,年轻的诗人是抱着 “立登要路津”心态前去应考的,可谓是志在必得。孰料竟然落第,这无疑让 “自谓颇挺出”的年轻诗人倍感懊恼。这个年龄的杜甫正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的时候,在旁人眼里,他少年成名,年十四五便“出游翰墨场”,结交了崔尚、 魏启心②这样的前辈,而且受到他们“以我似班扬”的赞誉;在他自己心中,更 是认为自己不仅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的禀 赋天资,而且常年苦读也积累了超人的才华,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考试的失败对自视极高的年轻杜甫来说,应该是很 大的打击。可是,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即使灰心丧气也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 这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前面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所以第二年,“忤下考功第”的杜甫就“独辞京尹 堂”,离开洛阳,漫游齐赵,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壮游,带着 满腔的豪迈、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当然也免不了还带着考试失利的伤愁…… 注:①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古人以出生第一年为一岁,所以二十四岁是其虚岁, 应该是二十三周岁。   ②《唐科名记》载崔尚是武则天久视二年(公元701年)的进士。《唐会要》 载魏启心是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的进士。   这首诗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四十字,是他离洛阳游齐 赵后所作。《论语·季氏》中有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的描写,讲的是孔子对其子鲤训教的故事。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趋庭”当成子 承父教的代名词。第一句的“东郡趋庭日”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和地点,由此拉开 全诗的序幕。诗人用“趋庭”来叙述他到东郡去省视自己父亲的事情,借此点明 了作诗的时间,用省亲的事情开启诗篇。第二句“南楼纵目初”是描写诗人平生 第一次登上兖州城楼,观看四方景象的情况。这两句都是在对事件进行叙述,是 用对事情的描写来开启诗篇,侧重的是登楼和“纵目”远望,而接下来描写的则 是纵目所望的景象,以及观景的感慨。   年轻的诗人自南方游历归来,信心十足地赶到洛阳参加考试,原本意气风发, 满怀期望,以为必定顺利通过考试,谁想到竟然考场失利。考试失败后,诗人调 整心态,又踏上漫游齐赵的旅程,远赴山东寻找、探望自己的父亲,也许要跟父 亲讲讲吴越旅游的见闻,谈谈考场失利的懊恼,说说重整再来的希望,听听父亲 的鼓励和指引。诗人到了父亲任职的地区,省亲叙谈之余登上兖州城楼,极目四 望,看到了一片雄伟瑰丽的景象,自然用其独特的语言说出了诗人心灵深处最真 挚隐秘的情感,此时此刻,诗人感怀个人经历,自然不免要激发起无限感慨。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四句是诗人对自 己登临城楼后所看到的景象的描写,是对第二句“纵目”的承接。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是对远方景象的描写,然而即使是描写远景, 也是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写出了纵目极望所看到的宏阔深远的景象。先写的是 登楼平视和仰视所看到的远方景象。远方浮云滚滚,在变化万端的翻腾流动中, 把苍茫辽阔的大海和巍峨深远的高山连成一体。在那遥远的地方,天地便交融到 一起,山深入到大海中,大海围绕着高山,一切都在滚滚浮云的流动中变成了梦 幻奇境。次写登楼俯视的远景,诗人的目光慢慢从这遥远神奇的幻境中收了回来, 往近处移了移,从城楼上俯瞰远方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大地,看到的是寥廓平坦的 无边旷野平原,东边向徐州曼延,北边则向青州曼延而去,苍苍茫茫的一片。第 三句“浮云连海岱”中,海、岱从远方看都是静态的景象,各安其位,遥距相望, 而浮云则是流动变化的动态景象,诗人用浮云的流动变化,把静止的东海和泰山 连接起来,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瑰丽雄奇的景象。第四句“平野入青徐”中的 平野、青、徐本都是静态的景象,然而诗人用一个动词“入”让静态的景象运动 起来,让平野活了过来,让平野奔腾了起来,像奔腾跃动的马群,以无畏磅礴的 气势径直奔向远方的青徐,奔向诗人的理想。这就是“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带给读者的运动感。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是对近景的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对近景的处 理也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由秦碑所立的野外峄山而至鲁殿遗迹所在的曲阜城 内。通过这两句诗,诗人把对景的描写转移到了对情的抒发。诗人的目光从远方 回到了近处,看到的是秦朝时候留下的石碑像一座孤伶伶的屏障那样矗立在峄山 上,看到的是曲阜县城中的汉朝古殿的残垣遗迹,看到的更是那穿越了近千年的 历史,看到的是古人跨越时间长河的音容笑貌,也看到了自己。这两句诗里描写 的秦碑是指《秦本纪》记载的“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 德。”时留下的石碑;鲁殿是指汉景帝的儿子鲁共王刘余建立的宫殿。   想象一下,如果诗人是用摄像机的镜头向我们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先是在 镜头里出现了远方翻滚变化的浮云以及被这流动变化的云层所连接成一体的海洋 和高山,然后镜头慢慢拉远,并往下俯拍,我们看到的是快速飞翔的寥廓旷野, 直飞进远方的城池。突然间,镜头一转,瞄准了近处的峄山,并缓缓拉近,慢慢 地我们看见了荒山上孤伶伶矗立在那里像屏障一样的秦时残碑。就在我们感慨世 事变幻、沧海桑田的时候,镜头又慢慢转向,缓缓向县城移动,开始对汉时古殿 的断壁残垣进行特写。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孤碑荒殿,而是千百年的历 史,凭古发幽的感慨就如此自然而然地从我们的心里流淌出来。这首诗不仅仅是 一幅静止的引人遐想的自然之画,而且是一部给人无限回味的微电影。   有人评论这四句诗说:“三四宏阔,俯仰千里。五六微婉,上下千年。”这 四句诗,从空间上的辽阔遥远和时间上的深远长久来写景,既写出了诗人宽阔的 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也引出了下文的“古意”。   最后两句“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是对全诗的总结,用“临眺”点明 了题目的登楼,与开篇的“纵目”遥相呼应,远近相承,有始有终,完成了全诗。 这两句诗凭古发幽,既是对上两句近处古景的承接,也是对之前神奇瑰丽的自然 景色的升华,作者的目光从景致上回到了自身,从想象回到现实,由“纵目”远 近的景象变成了对自身内心的观察,是全诗感情的升华,是作者对登楼极目所望 的景象的感慨。   闻一多说杜甫“的世界是时间构成的”,他在书斋里“沿着时间的航线,上 下三四千年,来往的飞翔”,与古人“揖让周旋,上下议论”,仿佛要成为历史 中的人物,“他和古人的关系比和今人的关系密切多了”。“从来多古意”这一 句不仅仅是诗人触景而发的感慨,而且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的最深刻的流露。 登楼纵目所望见的“自然的气势和风度最合我们诗人的脾胃,因为所有磅礴郁结 在他心中的,自然已经在这景物中说出了(闻一多)”。面对这样的自然景致, 诗人“临眺独踌躇”,心里的感慨慢慢散发出来,弥散在兖州城楼,弥散在无边 的旷野。诗人踌躇的是什么,也许连他自己都不能清楚地讲出来,留给我们的只 有无尽的想象。也许这感慨里有着诗人对神奇的自然景象的赞叹,也许有诗人对 千年历史的喟叹,也许有诗人对自己雄心壮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施展遭受挫折的感叹。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是,尽管这感叹里掺杂诗人 对所历挫折的淡淡哀愁,但更多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是诗人对实现人生 抱负的决心。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积极奋发的风貌和气度,这与他后来诗中所表露 出的沉郁情感是截然不同的,这时的诗人正处在命运中最光明的时刻。想到几年 后诗人“到处潜悲辛”的多舛命运,真是让人不忍心再想下去。   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年轻诗人在经历考场挫 折后,远游他乡,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想。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我们想起自己那 逝去的青春,也生出许多唏嘘感慨来!   2014-7-15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              (五十三-五十七)              ·丁不二方舟·   53、 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主权至上   纳夫普里翁的夜晚喧嚣而有序。吃完晚饭,半凉半热的西餐让我的中国胃有 些不适应,于是顺着街道遛弯消食。走进一家商店,碰到一家三口,丈夫是瑞典 人,太太原是中国人,怀里抱着可爱的混血小宝宝,现常住上海。在这里能遇见 家乡人,彼此都很高兴,大家畅聊了一会儿。望着一家人远去的背影,我衷心祝 福他们能避免文化差异,幸福美满,为中瑞两国的友谊再添佳话。爱情无国界, 如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范围涵盖了全世界,这将是多么巨大的进步。   我本人对瑞典的印象极佳。瑞典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1950年), 关系较好。不仅于此,瑞典与中国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些故事,难得的是似乎没 有留下劣迹。18世纪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曾三次远洋广州(1740、1742、1745), 最后沉没在瑞典哥德堡港沿海。2006年7月哥德堡号的复制品驶抵广州黄埔古港, 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欧洲人很喜欢复制古船航行,但是其他国家的船难来中国, 因为记忆太惨,积怨太深。哥德堡号可以顺利成行,是因为瑞典人能够光荣地宣 布:他们的东印度公司从未向中国贩运过鸦片。这足以令后人惊讶和感动。   另外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两名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 (1865-1952)和安特生(1874-1960)对中国极为友善,毫无霸气,西北考察、 仰韶考古不仅成绩斐然,而且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就像考古界的白求恩。 他们与中国同行的平等合作被视为典范,与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道德水准堪称 两个世界。在近现代史中,瑞典留给中国的印象非常另类。同样是日耳曼人的后 代,他们和其他一些欧洲人有很大差别。而今天的瑞典,包括理论和实践,好像 正走在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北欧处于北纬60度左右,天气寒冷,地广人稀。现在包括瑞典、挪威、芬兰、 丹麦和冰岛五国。历史上几个国家分分合合,但是过程比较简单。全部欧洲历史 如果有一百页,北欧可能只占一页。该地区农业基础较差,贫民出身,海盗起家, 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长期落后于欧洲大陆,9世纪引入基督教。1397年由 丹麦主导,和挪威、瑞典成立联盟。大航海时代的成果惠及北欧后,经济提速, 中央集权加强,皈依新教。1523年瑞典(包括现在芬兰)脱离联盟,与丹麦展开 竞争,其后在17世纪积极参与新教与天主教的战争,一跃成为欧洲强国。瑞典的 这段辉煌是北欧历史中值得浓墨重彩的短暂篇章。   欧洲宗教改革历经百年涤荡,小规模冲突从未间断。17世纪初,因农业歉收, 各方利益减少,为弥补损失,新教与天主教的口舌之争升级为政治对抗,需要通 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重新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1618-1648年间爆发了一系列 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史称“三十年战争”。   零星冲突在之前的几年已经出现,但通常认为爆发的时点是1618年,直接起 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德二世在波西米亚的公职岗位任命上排挤新教徒。 当地愤怒的新教徒将两名钦差从窗户扔出,坠入二十米深的壕沟。两人命大,没 有摔死。于是皇帝派兵镇压,随后欧洲新教国家纷纷声援波西米亚,冲突全面爆 发。依据欧洲的宗教版图,西北对东南,战事打打停停,延续三十年。西至英国, 东至俄国,北至波罗的海,南至地中海,宛如欧洲版的世界大战。几组核心的对 立双方是新教对阵天主教,波旁王朝对阵哈布斯堡王朝,众多新国王对阵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各类角色轮番登场,其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1594-1632)是 最耀眼的明星。   瑞典不具备长期成为军事强国的条件,只是某个阶段得到历史的眷顾,与当 年马其顿的兴起有些相似。瑞典有较为丰富的铜矿和铁矿,古斯塔夫继位后制定 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人来投资,其中以最没有政治立场的荷兰人居多。古斯塔夫 优先发展军工产业,大量制造各式火枪、火炮。欧洲当时主要还是雇佣兵制,瑞 典国穷,古斯塔夫推行义务兵役制,有士兵的家庭可享受某些优惠政策或补贴。 将为钱当兵变成为国当兵,士兵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大为改观。忠于国王而非金钱, 首先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同时古斯塔夫拉拢贵族,分享利益,鼓励他们与自 己同心协力为国而战。在国家机构改革中,设立最高法院、财政部、海军部、陆 军部等,并且推进地方政府也进行专业化改革。这些措施使得瑞典政府的行政效 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也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   瑞典的战略目标是控制整个波罗的海。战争初期,瑞典只是与宿敌波兰交手。 随着天主教集团取得胜利,德意志北部的新教地区受到威胁。在法国的鼓动支持 下,古斯塔夫率领精锐部队南下,全面介入。1631年9月,以瑞典为主力的联军 与对手在德国的布莱滕菲尔德展开激战,瑞典大获全胜,威震欧洲,获得“北欧 雄狮”的称号,并顺势几乎将整个波罗的海沿岸纳入势力范围。   这是一场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双方在技术水平相似的情况下, 古斯塔夫将火炮兵、骑兵、步兵三个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调配到艺术性的高度, 将各兵种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打破了以往火炮在战场上表现笨重的传统认 识。从此强调攻击性和机动性的火器配置体系引领军事潮流,各种战术及防御体 系随之改变。古斯塔夫堪称军事艺术家,加之其他各项军事革新,因此被誉为欧 洲近代军事之父。他喜欢御驾亲征,1632年11月在另一场大战中不幸战死沙场, 失去国王的将士化悲痛为力量,不怕牺牲,再次击败对手。古斯塔夫像亚历山大 一样,没能完成他预期的伟业,但是他的军事思想、理论、战术、制度迅速传遍 欧洲。古斯塔夫是一个时期的战神,最著名的崇拜者当属拿破仑,崇拜之余也实 现了超越。   三十年战争的最后阶段,法国从幕后走到台前,加入新教一方。法国的国教 是天主教,但当时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国内有大量的胡格诺(属于加尔文宗)教 徒。法国参战,使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维护宗教秩序变成了攫取国 家利益,对决的主力也从新教和天主教,变成了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法国 与瑞典联手,击败了奥地利和西班牙。最终两大阵营、欧洲各国共同签署《威斯 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耗时已久的混战。   和约以法律形式废除了教皇和皇帝的绝对统治地位,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与其他国家无异。以教皇为宗教领袖,以皇帝为世俗领袖的观念被抛弃,各国王 权得到彻底解放。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无论是为扩大收益还 是减少损失,都有通过和谈签订和约的传统,但是缺少统一的操作标准。以《威 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开始建立起一整套成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法律体系, 奠定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同时开创欧洲国家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多方争端的先河。 当然这套解决问题的机制并不会带来永久的和平,只是等着新问题产生后先谈, 谈不拢就打,打不下去或打完了再谈,如此循环往复。   自文艺复兴至三十年战争之前,欧洲南北地区的综合实力已经渐趋平衡,所 以这场战争才打得如此胶着。但此战过后,南部一蹶不振,北部独领风骚。西班 牙失去荷兰及在西欧的主导地位,将大航海以来积累的强势挥霍一空。教皇所在 的意大利一盘散沙,文艺复兴的光辉尽失。法国是最大的赢家,路易十三 (1601-1643)和首相黎塞留配合默契,外交、军事、商业多领域屡屡得手,为 迎接路易十四时代奠定了基础。英国参与程度不深,主要是练内功和打内战,是 世界范围的最大赢家。之后二百年法英两强成为世界主角,也正是此时,二十世 纪的两大巨人苏联和美国开始了萌动。   欧洲北方并非全是赢家,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德意志地区作为主战场境遇最 惨痛,胜者不胜,败者更败。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开始萎缩,影响力大减。帝 国名义上还存在,但内部各成员都要享有主权,本来已经很松散的帝国被更小的 分成三百多个独立邦国,四万个世俗领地,四万个教会领地。周边强国则尽可能 地肢解瓜分这个老大帝国,或者找寻代理人划分势力范围。致使德意志地区作为 一个整体,因此丧失了二百年的大好光阴。这种获利的套路与直接建立殖民地有 些不同,后来在欧洲侵略亚洲,西方主导世界的过程中被反复运用。追根溯源, 第一个试验品兼牺牲品居然是神圣罗马帝国。   古斯塔夫二世的牺牲得到了回报,瑞典如愿以偿控制了波罗的海地区,在之 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保持强国地位,但终因综合条件不足,难以为继,18世纪初, 在大北方战争中败给俄国后,回归平淡。瑞典称霸不行,自保却没有问题,而且 不处于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也无丰厚的自然资源,从此远离欧洲战火,两次世界 大战均保持中立,羡煞多少在硝烟中挣扎的平民大众。   三十年战争被认为是欧洲最后一场宗教战争,教派范围基本得到固定。之后 的战争中,宗教因素越来越弱,国家因素越来越强。在欧洲,宗教利益让位于国 家利益的变化过程很漫长。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提出国家利益必须放在 首位,为了国家利益,宗教派别及道德底线都可以放在一边。他的观点顺应了社 会发展,在实践中逐渐被认可,其中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促成了现代主权国家概 念的形成。主权国家不能是孤立的,只有在一群国家中,这一概念才有意义。另 外主权国家也不能是独大的,否则主权的概念难以形成,或者会被削弱。《威斯 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信教自由,国际间无论国家大小,主权一律平等。由于欧洲 实现政治统一非常困难,这也是地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后,单一主权国家成为 国际政治的基本单位,欧洲还因此形成了反对强权统一的观念。但这仅仅是观念, 现实是残酷的,一旦出现强权,就会为争取利益而蹂躏观念。   主权国家的概念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有类似的雏形,其后罗马帝国一国独大, 与古代中国一样,无所谓主权。基督教统领欧洲时期,上帝排名第一,至少在观 念上国家是可有可无的。个体的差别主要是宗教派别,宗教认同排在首位,国家 认同排在次要地位。宗教改革以后,个体的宗教身份转换巨大,派别对立日益严 重,不利于社会稳定,期间国家认同发挥的稳定作用开始彰显,以王权为代表的 国家夺取宗教权力的进程加快。而个体的国家认同逐渐超越宗教认同的重要时段, 就发生在三十年战争中。   当时各方的雇佣军常常收不到酬金,只能烧杀淫掠,以战养战,祸害当地百 姓,哪怕是同属一个教派。自从义务兵参战后,各方逐渐发现,由国家出面,组 建的义务兵比花钱招募的杂牌雇佣兵战斗力要强。进而发现,同一国家的民众比 信仰同一教派的教徒,所能发挥的综合军事能力要强。而军事力量强大是实现群 体利益最大化的保障和捷径,在当时,瑞典就是楷模。欧洲发展到此,表明不仅 是宗教理论,甚至连宗教认同对社会的影响都已经不复当年,与十字军东征的时 代不可同日而语,此后宗教在欧洲的政治意义越来越弱。与之相反,群体利益与 国家利益重合后,国家认同得到强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被上升到至高无 上的地位。于是主权国家越来越多,构成了新的欧洲。后来有了“西方世界”的 概念,“基督教世界”可以仅指宗教,相比之下,“伊斯兰世界”所具有的政治 意义依然浓厚。   三十年战争进行的同时,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明亡清兴(1644)。与复杂 的三十战争相比,过程很简单,完成了最后一次古代王朝的轮替。在此期间,欧 洲引领全球化的进程正在深化。最先来到中国的不是使团和枪炮,继商人和白银 之后,还来过传教士和新知识。   54、 大学毕业生利玛窦来中国工作   在罗马旅游,很容易为其两千多年的超长历史跨度而感到震撼。一座城市只 要自然条件允许,可以长期存续,不过想一直保持较高的综合地位却很难。罗马 城能够享有这份殊荣,得益于作为罗马帝国首都、天主教教廷以及意大利首都的 无缝连接。简单比较,罗马城的地位在中国至少要分解成西安和北京两座城市, 各代表一千年左右,中间还隔有一段五代和北宋的过渡期。在古代,虽然东西方 远隔千山万水,但是著名的都城之间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快捷的联系方式。丝绸连 起西安和罗马,传教士连起罗马和北京。   我在罗马囫囵吞枣式旅游时,根本没有想起利玛窦。直到离开,闲暇时追想 罗马和北京的关系,才想到此人。一查资料,有一处旅游点还真与利玛窦有关, 就是圣依纳爵教堂。   依纳爵·罗耀拉(1491-1556)是西班牙人,当过兵负过伤,后来刻苦钻研 神学,据称在神迹异象的感召下,立志要当一名基督的精兵战士。面对新教的逼 人态势,他坚决维护罗马教廷的神圣地位,反对新教,同时以身作则,清苦修行, 与志同道合者创办了耶稣会,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培养宗教精英, 为天主教挽回不少名声。1540年耶稣会得到教皇认可,依纳爵去世后也被封圣。 耶稣会作为天主教的新兴力量,各种组织曾经遍布世界多地,但因过于维护教廷 的政治权威,试图恢复天主教的世俗权利,最终在君主们的压力下,于1773年被 废除,后虽恢复,影响已大不如前。现在的圣依纳爵教堂附近,原来有一所罗马 学院,是耶稣会士修行学习生活的地方。耶稣会士的整体素质在基督教世界非常 高,并且意志坚强,利玛窦就是其中一员。   利玛窦(1552-1610)出生在距离罗马二百多公里的马尔凯区马切拉塔城, 家境富裕,先入读于耶稣会开办的中学,16岁来到罗马,入圣汤多雷亚学院学习 预科,1571年正式加入耶稣会,后入罗马学院学习。1577年利玛窦获准赴东方传 教,抵达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一边传教一边学习。他的领导罗明坚先到澳门, 苦于中文难学,对传教不利,所以将更年轻好学的利玛窦招来中国。1582年利玛 窦抵达澳门,1584年获准在肇庆居住。他的姓名中文直译应为玛提欧·利奇,跟 许多现在来中国留学工作的外国人一样,利玛窦是他起的中国化名字。   自从海路打通之后,西方人直接来到东方已经很容易,传教士的积极性不亚 于商人。中国对于外来宗教和僧侣并不排斥,有佛教等传入的先例,基督教可以 等同视之。因为多几个神仙在中国社会实在是小菜一碟,只要不扯旗造反即可, 更何况基督教也不是初来乍到。但这一次极具新意,因为利玛窦等人不同于以往 的职业僧侣。   利玛窦天资聪慧,不仅迅速掌握中文,还对中国的官场和文化有一定了解。 他深知如果直接表露传教的目的或者过分强调一神论,那么他在中国的事业将立 即结束。为了传教,利玛窦做了很多违反基督教规矩的事情,学习四书五经,留 须蓄发,穿儒生服装,行中国礼仪,甚至让仆人称他为“老爷”。利玛窦的表面 文章很有效,声望越来越大,结识的官员层级越来越高,活动地点不断变化,从 肇庆、韶关、南昌、南京一路北上,最后于1601年来到北京,直到去世,并被皇 帝赐葬在北京。   利玛窦的曲线传教方法首先是保证他能在中国活动,所以仅从信教人数等指 标来衡量,传教业绩并不突出。他希望通过与儒家经典结合来传播基督教,虽然 招收徐光启等官员入教,但是形式远大于内容,后来的发展证明此路不通。利玛 窦既没有佛教中达摩祖师、鸠摩罗什等人的地位,也没有把中国皇帝感化为教徒, 令基督教中国化。他能获得较高的历史地位和赞誉,作为中西交流史中的重要人 物,主要是与宗教无关的科学原因。利玛窦也因此成为历史进程中,又一个目标 与结果严重错位的典型代表。   利玛窦在中国的敲门砖不是《圣经》,而是三棱镜、自鸣钟等令人感到新奇 的物件。他以进贡的名义来到北京,众多贡品中万历皇帝非常喜爱自鸣钟。按照 惯例,外国朝贡者不能常驻北京。礼部照章办事,多次奏请让利玛窦离京。负责 给自鸣钟上弦的太监怕钟出毛病,不能修复,希望利玛窦留京。万历以荒政闻名, 对礼部奏折不予理睬,因此利玛窦得以留下。   能够常留北京不能仅凭几样物件,利玛窦还带来了当时欧洲的科学知识,令 徐光启、李之藻等一些官员大开眼界,为之着迷,深感其中的精妙之处是中国未 有,于是倾情帮助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制作《坤舆万国全图》。一些靠儒 家经典进阶的官员不需要上帝来指点迷津,“日三省吾身”等教条的执行更不需 要向神父做忏悔,但是求知乃人之天性,利玛窦的知识体系在中国是奇货可居, 由此开西学东渐之始。   利玛窦的科学知识都是在各种学校步步进级学习得来。其中在罗马学院设有 算术、几何、地理、天文等学科,包括《几何原本》、实用算术、地球仪、古观 测仪、行星论、透视画法、钟表等具体科目。除了必须以神学为总纲,很多神父 掌握这些知识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否则无法正常工作。教会建立教会大学、创 办耶稣会,也是改过自新、与时俱进的举措。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更大的 背景是因为欧洲的知识结构在16世纪日新月异,教育制度向全社会渗透的步伐 加快,其中大学教育广泛开花结果,知识型社会精英的比例大幅提升。古希腊的 学术先驱们如果能穿越到16世纪,估计连上大学的资格都成问题,更别说当老 师了。   现代大学最早出现在11世纪末的意大利地区。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是欧洲最 古老的大学,尊称为大学之母,现在确定其建校时间是1088年。十字军东征前后, 欧洲商业活动在萧条几个世纪之后,迅猛发展。博洛尼亚地处意大利北部的交通 要道,商业的繁荣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倍增。传统经院的神学不能应对这种局面, 于是由各路商人组成的商业行会牵头,组织一些人探讨罗马法,为商业提供服务。 随之研究、教学活动应运而生,老师、学生循环往复,毕业生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能有用武之地。进而欧洲各路人要想掌握最好的法律知识,就要到博洛尼亚来求 学。   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颁布法令,承认博洛尼亚大学的特殊地位,此后学 校和学生的特权不断增加。至此大学地位确立,与教会经院区别开来。另外12世 纪,意大利南部萨莱诺大学的医学同样负有盛名。其诞生背景与博洛尼亚有些类 似,因为这里气候宜人,利于康复,很早就建有医院,所以医生和病人较多,教 学活动随之展开。   大学的诞生是欧洲中世纪后期重大的社会事件,跳跃式地继承了古希腊柏拉 图等学园的教育传统,著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创建于这个时期。 早期大学的社会功能并不显山露水,很多方面受制于教会,但是它们的出现和发 展与经济活动较为密切,后来地方世俗权力也参与进来,这些都是教会越来越难 以控制的事情。而作为一种制度储备,一旦遭遇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改革带 来的社会变革,就会冲破以往的知识框架,丰富学科种类。知识大爆炸的结果是 大学数量和学生爆发式增长,正向作用摧枯拉朽,与社会基础完美结合后推动社 会全面加速发展。   回看中国,诸子百家创办私学和战国时期齐国建立稷下学宫,是中国教育制 度民办与官办的早期雏形。此后历经两千多年,中国逐渐形成从私塾到书院的教 育体系,为官后还可以入翰林院深造。仁义礼智,有教无类,曾经堪称完美,汉 唐的官学吸引过众多异域学子,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古希腊七艺(逻辑、 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有几分相似。但是自宋朝后,强调理 学,以学解四书五经为主,内容越来越窄,几大书院变成了儒学的水陆道场,带 领整个汉文化区的学术水平整体陷入停滞。知识体系逐渐被限制成以经史子集为 框架的固定套路,如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就是代表。新学变为旧学非常正常, 而旧学固化为死学才是最恐怖的,催生不出一颗新苗。反观欧洲,从中世纪后期 开始,新学不断涌现,由七艺扩至百科全书,门户大开,无所不包,没有最全, 只有更全。   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和教育制度走向僵化,不过是社会发展走向僵化的又一个 缩影,基础不发生变化,把“学术创新”、“教育救国”喊破嗓子,也不会有任 何效果。中国在安逸感中搜罗已有,走向封闭,欧洲在好奇心下探求未知,走向 开放。放眼世界历史,一旦经书成为社会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在为旧知识体系 做提前超度。结果在东西方的一收一扩中,中国古老的教育制度,最终被西方的 现代教育制度取代。   利玛窦只是欧洲永续培养的千千万万个学子之一,后来的德国人汤若望 (1592-1666)、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等耶稣会士也是如此。他们都是 普通的毕业生,成绩较为优秀而已。他们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一些影响,却未能 立即发挥巨大作用,面对一片死水,难起几波微澜。《几何原本》没有激活儒生 的死脑筋,《坤舆万国全图》也没有改变天朝的世界观。利玛窦不是科学家,而 并未超越利玛窦的徐光启、李之藻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古代科学家。这种评价的差 异反映了某个阶段东西方的差距。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精英的知识结构, 直至清末,仍然徘徊在极低的水平。   各种新知识在中国的境遇大多是默默无闻,但是其中的历法部分却节外生枝, 引发过一场公案。天文历法在中国被认为关乎社稷安危、王朝兴衰,容易产生不 利的暗示谶语,所以一直被官方垄断,民间不得从事。康熙初年,官员杨光先上 书斥责汤若望等人编纂的历书荒谬犯忌。辅政大臣鳌拜借机清除传教士的影响, 汤若望在重病中去世,南怀仁入狱,多位通晓西学的汉人官员被斩杀,史称“康 熙历狱”。旧历废止,杨光先等人编纂的新历并不好用,却百般狡辩,还妄称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1668年康熙主政,鳌拜倒台, 南怀仁复出,在历法测算较量中击败对手,杨光先被革职判罚。   1666年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奇迹年,就在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革命 收尾的时候,利玛窦等人带来的科学知识第一次在中国遭受水土不服,同时也产 生了第一批表现愚昧的伪爱国者。杨光先算得上是后来清末清流派及今天阴谋论 的鼻祖,和其徒子徒孙共同上演了可笑、可悲、可恨的三部曲,绊脚石的作用越 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比起后辈的遭遇,利玛窦是幸运的,去世前后,一切都非常平静,还为欧洲 传教士在北京争取到一块墓地,至清末已经安葬近百位传教士及相关人员。1900 年义和团运动中墓园被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出资重修,还多立一块道 歉的石碑,此后安葬人数猛增。新中国成立后,传教士离开中国。墓园中其他传 教士的墓葬被迁出,仅保留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块墓地。文化大革命期间, 有识之士先将三块墓碑埋在地下保护,后墓园再次被毁,1979年又得到修复,八 十年代其他传教士的墓碑也陆续寻回重立。   折腾墓地是中国的传统,后面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利玛窦等人之墓被毁是由 于宗教衍生的政治、文化原因,最后被复立主要是因为传播科学知识的历史贡献。 用墓碑的存废来见证不同时期,中国对待西学东渐的态度变化,也是科学革命中, 首批来到中国的欧洲毕业生利玛窦等人去世后发挥的余光余热。   55、 百年平静下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1650到1750的一百年间,世界大局与前后的时段比较,相对平静。欧亚大陆 作为全球的中心区域,发展到此,东西呈现出很大的差别。亚洲静得像一潭死水, 只是不时在自己的地盘上扑腾,欧洲则是暗潮涌动,水流持续向四面八方漫延。   日本德川幕府(1603-1867)结束战国时代后,由统一带来的短暂兴盛已经 结束,闭关锁国,转向停滞,暮气沉沉中等待各种矛盾爆发,以迎接明治维新的 到来。   中国清朝(1644-1911)经过平定内乱,休养生息,迎来康干盛世,有效疆 域面积创历史纪录,圆明园也越修越漂亮。期间于1685年与俄罗斯进行雅克萨之 战,清军胜。不久签订《尼布楚条约》,定出两国边界,暂时避免了北方外患。   由穆斯林建立的印度莫卧儿王朝(1526-1858),虽然名义上拥有广阔的疆 域,但总是起起伏伏,无力把四分五裂的帝国进行有效整合。它的新主人不再是 亚洲人,新命运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伊朗萨非王朝(1502-1736)摆脱了伊斯兰逊尼派的束缚,恢复相对独立的 文化传统,将什叶派教义定为国教,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异类,与莫卧儿和奥斯曼 长期进行零星战争。后来王朝解体、更替,向今天的伊朗演变。   奥斯曼帝国(1453-1922)开始衰老,从威胁欧洲逐步变成受到欧洲威胁, 转为守势。但是即使近距离受到刺激,也缺乏引发重大变革的动力。奥斯曼帝国 等待着国家解体,变成今天的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巴尔干国家。   亚洲在停滞中享受安逸,欧洲国家的表现各不相同,南方总体平静,北方辛 辛苦苦,忙个不停。   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城市国家黯然褪色,地中海经济萎缩,无力再支撑欧洲 文化中心的地位。教皇失去了号令君主的权威,已经养不起最顶级的艺术家,好 在还有教皇国这块固定资产。   葡萄牙的军事实力出现停滞,无法保障早期的利益独享,被各国先后成立的 东印度公司逐渐瓜分。葡萄牙从领跑者变为跟随者,重归平淡。   西班牙家底殷实,是各国眼中的肥肉,却不善经营,挥霍无度,甚至经常欠 债,先后败给英法,殖民地慢慢丢失。18世纪初爆发的王位继承战争令西班牙在 欧洲的地位加速下滑,连军事要地直布罗陀都被英国占据。西班牙再也无力参与 高强度的竞争,不过依然能凭借美洲殖民地的收益减缓衰落的速度,直到19世纪 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打响。   英国在克伦威尔死后,有过几轮纷争。1688年不经流血,发动议会政变,赶 走詹姆斯二世,从荷兰请来威廉三世,史称“光荣革命”。次年通过《权利法 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从此英国议会权力大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逐渐放弃 世俗权力,开创现代民主制度的先河。为获取最大利益,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 行见缝插针、挑拨离间的政策,效果极佳。同时在海战中击败其他海上强国,殖 民地面积疯狂增长,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和世界海洋霸主,法国经过 多个世纪的孕育之后,突然崛起。源于波旁地区的王室贵族于1589年成为国王, 取代瓦卢瓦王朝,建立波旁王朝。有了三十年战争胜利的基础,在太阳王路易十 四(1638-1715)长期执政期间,把法国打造成欧洲大陆的新霸主,具备了与英 国争霸的实力。在宗教问题上法国长期摇摆不定,路易十四出于集权统治和对抗 英国的考虑,1685年决定禁止新教,倒向天主教。随着经济军事强盛,法国成为 新的文化中心。法语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用来谈论宫闱秘闻和启蒙思想。   荷兰也称尼德兰,比现在荷兰王国的面积要大,其身世极为复杂,16世纪初 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宗教改革后,1579年北部七个靠近沿海洼地 的地区,在反抗西班牙的过程中组成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建立联合省共和国, 并在三十年战争后完全获得独立。荷兰凭借对商业利益的疯狂追求,占有大量殖 民地,获得“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是现代金融诸多领域的先驱,其中就有着名 的郁金香泡沫。但是荷兰始终都不像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更像一个拥有武力的 商业行会,经济强大转换不成政治强大。荷兰光辉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严重侵犯 英法的利益,与两国轮番交战。商业联盟无力对抗中央集权,荷兰在海上陆地先 后败北,此后将国家安全轮流置于英法的保护之下,只需多交些保护费。   神圣罗马帝国留下的一盘散沙在慢慢重新聚拢,其中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 普鲁士最具实力。奥地利顶住了奥斯曼最后的进攻,扩大在东南欧的势力。不过 由于先天不足,在各方夹击下,无法坐大,1740年爆发的王位继承战争令其利益 受损,富饶的西里西亚地区因此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在诸侯国的纷争中崭露头 角,成为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强者。腓特烈大帝(1712-1786)是欧洲典型的开明 君主,吐故纳新,建功立业,将普鲁士打造成欧洲诸强之一。   俄罗斯在16世纪彻底清除蒙古钦察汗国的势力,开始统一的进程。罗曼诺夫 王朝的建立,使俄罗斯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虽然起步晚,但是成绩大。通过各 种手段,加上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拥有了广阔的疆域。彼得大帝(1672-1725) 这位身高2.05米的巨人沙皇,年轻时游历欧洲,后进行各项改革,通过武力解决 诸多陈年顽疾。彼得在位期间,对外扩张加速,通过与奥斯曼和瑞典的战争,分 别获得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21年迁都圣彼得堡,重心西移,拉近与其他 强国的距离,便于斗争,也便于吸收新知识。因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同期,所以 中国人喜欢将二人作比较。其实二人一旧一新,多云泥之别,少雷同之处。   在这一百年中,不幸降临在美洲人和非洲人身上。美洲的阿兹特克、玛雅、 印加三地的辉煌已成如烟往事,印第安人随着殖民者入侵加剧,因疾病、战争、 流离失所而大量死亡,人口锐减。同期随着美洲种植业的兴起,大批的非洲黑人 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总量远远超过前一百年,因为他们是可以获得暴利的商 品。   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结局对比异常残酷,原来的美洲主人消失殆尽(现存的印 第安人多为混血),而奴隶们最终迎来解放。他们的不幸成就了白人的幸福,来 到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迅速增长,其中从英国来到北美的移民最吸引后人的目光。   地理探险的时代并没有结束,新发现的地域都被欧洲收入囊中。欧洲、非洲、 美洲之间人员迁徙,流动加速,新的经济模式成为推动该区域的主要发动机。首 先将欧洲生产的军火、纺织品等运到非洲,主要换取奴隶后运到美洲,再换取农 产品和矿产品运回欧洲。如此循环往复的贸易过程被称为“三角贸易”,其本质 与古希腊的商业模式没有区别,但是范围与规模不可同日而语。间歇性的集市升 级为永久开放的市场或交易所,改进各项交易制度以适应远洋大宗贸易,具备了 全天候、全球化国际经济的雏形。欧洲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英国 和法国霸气外露,普鲁士和俄罗斯蓄势待发,列强的影响注定不限于欧洲本土, 全球都将被波及。   亚洲的贸易数额也在增长,但是由于欧洲的壮大,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加入, 亚洲的地位在下降,尤其是陆路贸易的衰落,显露出亚洲致命的软肋。丝绸之路 在蒙古帝国消亡之后已经失去往日的风采,敦煌洞窟的开凿就是止于元代。此后 三百年,尽管政局并非空前混乱,但是因海上贸易的繁盛,亚欧大陆东西贸易双 方都在逐渐摆脱陆路。17世纪全球贸易兴起后,丝绸之路上中亚地区的广阔土地 归于沉寂。   1750年的世界政治版图已经具有今日世界的基本轮廓,除南部非洲和大洋洲 以外,种族、语言、宗教的分布范围开始基本定型。大航海时代的余晖将要散去, 地球就这么大,陆地就这么多,人口却在增长。   全球贸易带来的不止是商业繁荣,人口的变化也不仅限于在个别地区数量的 增减。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土豆经过引进推广,已经在欧亚适宜的地 区广泛种植。粮食供应量的增加造成人口增长,在中国尤为突出。高产作物借助 高效农业,令更多人享受到多子多福的快乐,人口从清初的1.6亿达到乾隆全盛 时期的3亿。可惜超量的人口不能改变低效的社会,只是在测试中国土地的承受 力。欧洲的新增人口农业吸收较少,更多的人转向新兴的工商业和服务业,众多 行业得到细化,工程技术、金融、法律、教育的从业人员增加较多,最为重要的 是欧洲社会的财富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业文明最主要的财富标志是土地,其次是贵金属等稀缺商品。欧洲国王、 教会、贵族对土地的争夺是中世纪斗争的主旋律,但是随着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 将格局打破,使土地的重要性下降。这并不是说大家会放弃对土地的争夺,而是 土地在经济活动中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不能提供新增税收。高产农作 物增加粮食供给,而人的饭量不会大幅度增长,造成粮食价格停滞不前。金银本 身只是交易媒介,不能像土地那样可以生产粮食。如果没有其他变量,金银供给 增加,等于货币供应量增加,按常理应该造成土地价格上涨。但是欧洲在这一时 期,农业用地的价格却呈下降趋势,相反城市的土地价格一直上涨。因为金银的 主要流向是促进工商业发展,丰富商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金银的交易信誉高 于上帝,不受天灾人祸影响,长期是城市人口的主要财富标志,对城市综合发展 的助推作用最为明显。各国比以往都更重视金银的储备,信奉重商主义,通过出 口其他商品换回金银,在国内流通发展工商业,英法最为成功。西班牙是当时全 球最主要的金银出口国,相当于资源出口大国,换取商品容易,形成依赖积重难 返,反而抑制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   欧洲还涌现出一批科学家,足以令其他变化都为之逊色。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再到牛顿(1643-1727),从《天体运行论》到《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 再到《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科学革命完成,现代科学创立,为人类文明史中 添加了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有前辈的积累,但是科学的金苹果能够砸中牛顿依然 被认为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奇迹。由他创立的经典力学,实现了对客观世界在物理 层面可以进行计算和推导,尽管其中的不足最终由相对论弥补,可是已经功绩非 凡。因为牛顿,人类的知识体系出现了一次质变,模糊的世界逐渐变得清晰,描 述方式也随之改变。   有关牛顿科学成就的宣传画,内容包括拉丁文封面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 理》、发明的反射式望远镜、手持三棱镜做色散实验、星际之间的万有引力、海 上生明月的潮汐现象,还有那颗传说中的苹果树和树上成熟的红苹果。   当时的世界处于早期全球化时代,欧洲社会经过前期积淀,完成了南北综合 实力的强弱转换。资本主义形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他地区的经济正在不自 觉的被纳入欧洲的轨道,政治变局也将随之发生。   如果只是延续上述的变化和发展,那么欧洲也仅是在农业文明里转圈,兴盛 过后,一切都有被打回原形的可能,就像古希腊一样。于无声处听惊雷,历史的 进程没有重复老路。欧洲先是借助大航海,在农业文明的角逐中取得优势,随后 借助科学的力量,在18世纪下半叶发明出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从此欧洲及全 球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赋予新意,因为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文明类型:工业文明。   56、 蒸汽机一响,黄金万两   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矿难频 发。媒体逐渐开放,每次大事故均做连续报道。同时部分矿工的贫困生活与部分 煤老板的炫富行为形成强烈对比,都引发广泛讨论。矿难成为一个顽疾,给靓丽 的生产总值抹上一道血色。资源类财富分配不合理,也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有人 拿现在的欧美作对比,其实欧美早年也是如此。   人类很早就发现煤炭的热值较高,但是上天容易入地难,煤炭大多深埋地下, 开采不易,爆炸、透水、塌方都难以避免。受惠于古罗马的发明,欧洲的采矿技 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人们对金银矿的热情很高,因为有暴利可图,而对煤炭则 态度一般。因为大规模通过人力换取煤炭的过程在经济上并不划算,不如木材实 用方便。   英国的工商业发展至18世纪,对于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 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一系列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 模式创新在纺织业率先展开,最早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其中的关键是动力织布 机对手工织布的逐步替代。不只是纺织业,更重要的还有冶金业,延伸至军工业。   问题随之而来,能源开发及能量高效转化,成为摆在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面前 的难题。很多人都清楚,如果一旦成功,将前途无量。但木材的增量供应难度太 大,水力经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石油是后来的故事,所以煤炭成为当时的必然 选择。怎么才能提高煤炭产量呢?怎么才能解决复杂机械运动和持续能量供应的 脱节问题呢?当时欧洲对于气压的作用已经有了解,各种小型设备如空气泵、蒸 煮器(现代高压锅的前身)已经推广使用。制造一种大机器,利用气压变化,产 生动力挖掘矿产的想法开始付诸实践。要使气压变化,首先要给机器提供能量, 煤炭成为首选。烧煤是为了挖煤,只要挖出的煤炭价值大于消耗的煤炭价值和其 他成本之和,就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经过多人实验后,1712年英国铁器商人 纽科门发明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煤矿使用。同时为了便于蒸汽机快速冷却, 煤矿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纽科门式蒸汽机热效率很低,使用上受到诸多限 制,如何改进的问题又留给后人,工程师瓦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瓦特(1736-1819)学徒出身,大半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改进蒸汽机,提 高热效率。经过不懈努力,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外加冷凝器的蒸汽机,使 热效率成倍提高。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瓦特后来又做出多项技术改进。 它的诞生摆脱了此前蒸汽机必须靠近水源的限制,得到迅速推广,将工业革命推 向高潮。从此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可以被蒸汽机替代,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 可能。采矿、冶金、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能力成倍增长,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尤 其是钢铁产量大增,影响深远。   瓦特因为改进蒸汽机,不仅获得物质财富,还获得多种社会荣誉,受到世人 尊重,死后更是声誉日隆。后来人们把常用的功率单位定为瓦特,以纪念这位伟 大的发明家。   瓦特的故事如果孤立看待,不外乎用聪明、好学、刻苦等溢美之词来描述。 他本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超不出技术工人的范畴,最多算是名工程师。就是这样 一个从社会下层成长起来的小人物,成为引发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人物。为什么是 他?而不是国王、教皇、将军,或者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呢?蒸汽机的发明 看似纯粹出于生产目的,而且就是为了挖煤。但它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从诞生 到成熟不仅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同时受到市场的检验和全社会的眷顾。以瓦特 为例,凭他本人和家庭的财力,根本无法维持前期十几年高昂的制造和试验费用。 瓦特的祖父、父亲都是技术工人,瓦特受家庭熏陶练就过硬的技能,并凭借聪明 勤奋,吸引了多位比较富有的企业家和制造商先后投资,以期成功后通过制造销 售蒸汽机能分得巨大利润。而当时英国有全欧洲最完备的专利保护制度,可以在 一定年限内保障发明人的权利,同时也保障投资人的权利。   仅有需求和投资还不够,搞发明必须要有一些灵感。除了经验上的厚积薄发, 瓦特的灵感一部分来源于科学知识。瓦特曾在一所大学里开设商店,出售自制的 数学仪器,因此结识了科学家布莱克,向他学习了很多热力学知识。布莱克鼓励 瓦特对纽科门式蒸汽机进行改进,并为他提供贷款。瓦特还在投资人博尔顿的介 绍下参加当地的科学社团,与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常交流, 汲取营养,实现了技术与科学的结合,其中英国王家学会的大背景作用值得一提。   英国王家学会于1660年正式成立,由多个小型学会合并而成,初期主要成员 由清教徒同情者和培根的信徒组成。它是一个高度自治、独立的社会团体,并得 到王室支持,在制定章程、任命会员时,不需要受制于任何部门。后来学会与政 府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政府为之提供财政资助。王家学会推崇科学精神,注重言 论自由,宣言是“不随他人之言Nullius in verba(拉丁文)”,牛顿、哈雷等 人都曾是会员。当时的会员没有薪金,会员身份很复杂,并不全是科学家,有时 能够入选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后来王家学会慢慢转变成纯粹的学术机构,还有 一些下属和分支机构,对各种科学发现和问题进行宣布、讨论、评议。瓦特因改 进蒸汽机的重大贡献,于1785被选为会员。获得荣誉是一种肯定,但其中的关系 是王家学会的科学精英们为蒸汽机等新发明提供思想动力,蒸汽机为社会生产提 供机械动力,尽管这种关联在初期看上去并不显著。   随着英国影响力的扩大,很多英属殖民地国家也陆续建立了类似英国王家学 会的组织,其中就有后来的科学强国美国。不过就像法律体系有英美法系和大陆 法系、度量衡有英制和公制一样,科学机构还有另一种形式。17世纪时,科学 研究是一种社会新时尚。这种能够为国争光的智力游戏也得到很多欧洲大陆开明 专制君主的青睐和支持,拨发专款建立各种科学组织,最高权威就是各国的科学 院,院士享有津贴。与松散的英国王家学会有很多不同,这些欧洲大陆国家更偏 重于集中力量搞科研,甚至在名义上,就是为国王服务的。同文学家、思想家把 作品献给国王一样,科学家也把成果献给国王。新发现会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 大科学家备受推崇。尽管各国的政治关系经常不睦,两类科学机构也有不同,但 科学的魅力却促使各国的科学家能够保持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蒸汽机可以视为证明英国社会升级的标志物,反映出当时英国众多方面,包 括生产、技术、军事、商业、金融、政治、法律、教育、科学等等均有一定优势。 这首先要归功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安全成本支出较少,令社会投入可以更多 地涌向工商业,而对外军事行动获益较大,所以比欧洲大陆国家更能占得先机。 最终多种优势共同作用,毕其功于一役,创造出一项石破天惊的技术发明。当这 个靠化石能源可以连续运转的家伙一登上人类舞台,又进一步展现出非凡的力量。   由于蒸汽机无可比拟的性能,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和尝试拓展它的使用范围, 除了生产,主要用于交通。美国人富尔顿于1807年8月在哈得孙河上试航了蒸汽 机轮船克莱蒙特号,取得成功后于9月开通纽约与奥尔巴尼之间的定期航线。英 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火箭号机车在1829年的一场比赛中胜出,并于次年被用于利 物浦至曼彻斯特的商业运营。轮船和火车的出现是交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用时 减少,等同于距离缩短,从此具有悠久历史的帆船和马车再也无法摆脱被淘汰的 命运。   瓦特、富尔顿、斯蒂芬森并不孤单,只是一个庞大群体中的突出贡献者。他 们都不是所在领域技术的最早发明者,但都是重要的改进者。成功的关键是能否 进入商业领域,或者在生产和军事中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要从雏形技术进步到成 熟技术,否则只能在试验场里自娱自乐。   新技术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打碎了很多旧观念、旧产业。对此不了解的人 百态丛生,先是嘲笑、恐慌,进而造谣、反对。富尔顿因为经常试验失败,他的 汽船曾被称为“富尔顿的蠢物”。火车经过之处,被造谣说奶牛不产奶、母鸡不 下蛋。但事实胜于争辩,高效必然取代低效。汽船能溯流而上,劈波踏浪,火车 能多拉快跑,风雨无阻。这些优点对于商人而言就是利益,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实 力。   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不单是机器代替人工这么简单。在大幅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同时,必然促进各项社会变革。很多人摆脱了重体力劳动,另外人类的 另一半妇女也开始争取新权利。这种人的解放只有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进行对 比,才能看到。英国社会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政治成果得到巩固,没有重蹈古 希腊雅典等城邦的覆辙。   工业文明在欧洲出现后,充满力量的同时不可能温文尔雅,对内血腥,对外 更血腥,强势横扫全球,其他地区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能否独立孕育出工业文 明。   与农业文明的多源不同,工业文明只有一个源头。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见仁 见智。考虑到科学与工业文明的紧密关系,不难发现,二者的诞生过程也有高度 的相似性。牛顿不可能独自实现科学革命,英国也不可能在孤立状态下催生工业 文明。所以如果放宽视野,把它们都看做是全人类长期发展,共同努力的结果也 无不可,就像最初某种生物的孕育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诞生于一点一样。不过 由于欧亚大陆、欧洲、英国对工业文明的贡献逐级增大,所以贡献度的差异决定 了早期的利益分配格局。当欧洲浓烟滚滚、机声隆隆的时候,其他地区依然生活 在低污染、低噪音、慢节奏的农业社会里,只是宁静即将结束。   1842年6月,犹豫再三的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决定不乘马车,第一次乘火车 去旅行。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女王的示范作用为新技术推广扫清 障碍。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火车头,为获取更大的利益,便于扩张和掠夺,也 要扫清自认的各种障碍。同年8月,因鸦片战争失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工业文明的触角一旦进入军事领域,先行一步的地区, 富国强兵美梦成真,阶段性必然成为落后地区挥之不去的噩梦。当大航海时代来 临的时候,中国还可以闭关自守,而当工业文明来临的时候,中国已经无处躲藏。   57、 科学和技术如何修炼成科技中国   现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等语句已经耳熟能详, 理解程度如何暂且不论,总之“科学”是当代中国曝光率较高的一个词汇。现在 的“科学”是从日文汉字直接挪用过来的,这也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在西 方,“科学”一词来自拉丁文,本意是知识,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中即 是这个词。1830年法国学者孔德在做学科分类时,将Science用于专指把研究对 象分为众多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等)、需要分项研究的学问,与总览众学科的 哲学相对应。从此“科学”代替“自然哲学”,顺带才有了“科学家”等词汇。 日本学者西周时懋曾留学荷兰,1874年回国后撰文介绍西方文化时,将西文科学 一词理解为分科之学,于是译为“科学”。1897年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夕编写的 《日本书目志》中列有《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两种篇目,是中国人首次 使用“科学”一词,后逐渐被关注西学的知识界使用。   1915年1月,一群中国留美学生编辑了一份名为《科学》的杂志,在上海出 版,传播科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与民主同列,风靡中华大地,成为常 用词汇。   中国古代离科学概念最近的词是“格致”,出自儒家经典《大学》“致知在 格物”,缩略为“格致”,位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系列的前端,可以理解为通过接触事物而获得知识。格致的范围起初极 广,元明清三朝逐渐专指考证研究致用之学,与经学分开。西学东渐后,有人用 “格致”或者“西学格致”来指科学,不过原意与新意难以融合,最终还是选择 “科学”。   古代汉语中有“技术”一词,是技艺方术的缩略,与现代意思接近。《史记 ·货殖列传》中有“医方诸食技术之人”,意思是“医生和方士是靠技艺谋生的 人”。中国古代的学问有道、术之分,道高术低,技术类的知识通常归于术,很 难进入道的级别。   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状况相似,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技术也处于 社会低端。古希腊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有比较明确的科学概念,而且被列入哲 学范畴,另外技术的社会地位也很高。中世纪期间有起伏,文艺复兴后又逐渐恢 复到古希腊的状况。   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范畴不同,起源、目标都差异很大。原来是大陆朝天各走 一边,后来虽然紧密联系,但其本质还是分属两类,有着严格的界限划分。这种 情况有点像一味中药冬虫夏草,即使连成一体,依然虫是虫、草是草(一种真 菌),并不是什么新物种。西文中并没有把科学技术缩略成一个词,汉语中为了 方便,就像把冬虫夏草称为“虫草”一样,经常将科学技术简称为“科技”。虫 草结合后尽管功能被吹嘘得天花乱坠,其实并无神奇。但是科技结合后发挥的综 合作用,却要远远大于此前科学和技术单独发挥的作用,对于旧思想来说宛如炸 弹,并不断挑战人类各种已经形成的固有极限,所以科学和技术经常被混淆、混 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学泛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通过逻辑论证和实验验证,反 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泛指为提高生存效率,根据 生产实践和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如果简单区分,科学 是发现,技术是发明,也就是知和行的差别。科学源于人的求知本能,技术源于 人的生存本能。科学没有功利性,只问是非,不问利害。技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 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多问利害,少问是非。二者的共同点是线性向上积累和发展, 几乎不走回头路。另外科学与技术都具有统一性和排他性,在科学上是改正错误, 在技术上是淘汰落后。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还经常呈现出因地制宜、各取所需的多 样性,而科学的一元化根本没有商讨的余地,所有争论只能在科学体系内进行, 不存在对立的统一,对错分明,更没有中间地带。   观察科学在欧洲的诞生可以多角度,内部因素是科学方法的完善、科学知识 的积累,外部因素包括封建制的没落、资本主义的兴起、宗教的影响等等。如果 从更为基础的因素来观察,除了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技术与科学的关 系最为密切。不过,尽管许多技术对科学的诞生和促进都可以找到或远或近的关 系,但贡献程度肯定有差别。就单项技术而言,有可能要首先归功于欧洲的玻璃 制造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文艺复兴之前并不紧密,当时的科学只能算是萌芽状态。 科学革命首先来自天文学。哥白尼、第谷的研究“欲穷千里目”,已经达到肉眼 观测的最高水平。伽利略、开普勒能够“更上一层楼”,形成突破,主要是依赖 望远镜的使用。玻璃技术是西方的传统优势项目,历时千余年才制出最初的光学 透镜:眼镜片,随即开始研究制造望远镜。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一批科学家 都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扩大观察视野,完成了从鼠目寸光到鹰眼如 炬的飞跃。从玻璃器皿到光学镜片,这种演变现在看来极为普通,但置于古代的 制造业,实属另类。因为除了玻璃,金银铜铁木石陶瓷等材质,谁都没有令人大 开眼界的天赋。例如中国的瓷器美则美矣,但永远是死疙瘩,碎了也只是瓷片。   除了玻璃技术进步的支持,高度复杂化的航海技术是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因素 。牛顿力学诞生之前的技术总体可以简单视为经验型技术,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但航海技术却有特殊之处,它与天文学之间的互动,使之逐渐演变成理论 型技术。人在陆地活动,回旋余地大,因果关系里总能掺进神神怪怪。但在海洋 中,对技术的精确性要求极高,经纬度、计时器的数值如有差池,就可能喂鱼。 航海者面对宽广的海洋,不可能探寻完所有的海面,才得出某个结论,只有知其 所以然,才能在未知海域取得成功。如此一来,航海活动与科学研究也就具有了 很高的相似性:收集数据、提出假说、建立模型、进行验证、完善假说、修改模 型、得出结论。如此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天文学指引航海技术,航海技术也帮 扶天文学。如果说天文学在证明上帝是错的,那么航海技术则在证明人是对的。 也许就在这天海一线之间,铸就了科学。   在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从未间断。文艺复兴前后,已经形成了具有科学性 的航海理论。航海强国演变的背后,与科学发展高度相关。欧洲航海与天文学的 互动,可以视为工业革命中技术与科学互动的前传。航海的延续是飞翔,人类自 古就有让自己飞翔的梦想,古希腊人的飞翔传说就要制作机械装置。欧洲绘画中 给小天使安插翅膀,让人身多生一副羽翼,看似不伦不类,却符合飞行的原理。 而中国用腾云驾雾、长袖飘飘来表现仙女飞翔,美则美矣,却只能永远停留于艺 术中。当人类借助科学实现驾机翱翔云端后,又开始尝试坐飞船畅游太空,那更 是细节决定成败的高精尖系统工程。此时此刻,任何歪理邪说早已无用武之地, 唯有科学对技术的指导才是保障。   科学革命中,先是技术帮助科学完善研究方法,而后科学反哺,帮助技术提 高水平,但是直至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还是属于初级合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科学做到全方位为技术保驾护航,此后核心的、重要的、基础的技术创新都是在 科学指导下完成。二者过从甚密,似乎不分你我。其实科学帮助技术,仅是科学 外延的一部分功能,只能算是副业,不是科学的根本目标。而技术借助科学,也 仅是提升水平的手段之一,同时还要依赖生产经验、市场规律等等。   科学家和技术家(汉语中多用技术人员、工程师、发明家,为与科学家取齐, 本书中有时用“技术家”)的工作性质不同,差别很大。二者谁对社会的贡献更 大,不能简单比较,在各自领域会有单独的评价体系。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很伟大,瓦特、爱迪生、比尔·盖茨同样伟大。西方现在界限清晰,对待早期历 史人物也是如此,而在中国这个弯一直没有完全转过来。今人对科学家的称号趋 之若鹜,也影响了对待古人的判断。   欧洲的炼金术士因为带有科学家的身影,所以西方称其为古代化学家。中国 古代也有炼金师,但数量极少,更大量的是炼丹师。炼丹师在职业、设备、贡献 方面看上去和炼金术士差不多,于是有人顺着西方的思路,把炼丹师也称为古代 化学家。炼金术士没有炼成一克黄金,炼丹师也没有炼成一粒长生不老药,反而 害得多位皇帝以身试药,壮烈牺牲。两类人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职业角度 看都是失败者,不过也有差别。炼金术士的目标是希望发现各种金属的内在关系, 把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以求发财。炼丹师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各种物质混合加热, 发明出一种新化合物,以求长生。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炼金术士 的各种发现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变,最终成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炼丹师也有好运 气,发明了黑火药。现在两种职业都已作古,如果还有炼金或炼丹的从业者,肯 定是骗子。但是置于古代,相对而言,炼金术士是科学家,炼丹师是技术家。   炼金和炼丹在科学史和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不能为其职业正名。水变油等 把戏是炼金术的嫡传伎俩,要把H2O变成含C的物质,除了是骗局,没有其他解释。 炼丹师的隔世弟子中国人更不陌生,来路不明的神医展示来历不明的神药,考验 着普通百姓的智商和体质。能否治病养生似乎不是标准,是否闹出人命才是关键。   受到爱国主义的影响,中国历史中的很多人物都曾享有“古代科学家”的称 号。   如鲁班、墨翟、李冰、张骞、蔡伦、张衡、华佗、张仲景、裴秀、葛洪、祖 冲之、郦道元、贾思勰、孙思邈、李春、一行、沈括、毕升、郭守敬、黄道婆、 王祯、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等。如果仔细甄别,他们哪些是科学 家,哪些是技术家,有没有都不是的呢?古代科学并不纯粹,与哲学、宗教、巫 术、迷信、魔术等混杂,其脉络是今人整理的。即使在欧洲,16世纪与科学一同 兴起的,还有各种魔法,之后才慢慢分道扬镳。科学的狭义概念专指自然科学, 被引入各地区后,学者们在历史中寻找科学,编纂本地区的科学史成为一项责任。 结果大家发现比编纂哲学史困难百倍,因为严格来讲,除欧洲以外,其他地区都 没有科学,即使像中国这样历史典籍浩如烟海的国家也步履维艰。取巧的办法是 将科学史与技术史混编,因为各地区都有生产史,有生产史就肯定有技术史。中 国另外还有许多优势,如地域广阔,物种多样,人口众多,异象频繁,所以编写 科技史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把技术的内容去掉,只会剩下些零星的科学火花。   在人类技术积累的过程中,如果以诞生工业革命作为文明史的一个阶段性终 点,那么此前不同地域的技术优劣比较都失去了最后的意义。各种领先不过是不 了解对手状况下的途中跑,而欧洲是首先撞线的那一位。并且这项竞赛的规则很 残酷,赢者通吃,其他选手都被淘汰出局。要想继续比拼,只能先追随欧洲的脚 步。   因为此后,只有科学强国才能成为技术强国,只有技术强国才能成为科学强 国,二者已经互为因果。   技术对社会中主流知识体系的改进具有推动作用,相反科学诞生之前的主流 知识体系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但是科学知识体系一经建立,对技术 的推动作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除了理论指导,还有一个重要标志是用米、 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标准的物理基本量纲及乘积,对技术水平进行量化和 测算,而以前很多对技术水平的判断描述只能用无法衡量或者简单比较的文学语 言。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其中有一条科学与技术结合 而形成的分界线。从此在工业文明的大潮中,科学与技术携手前行,共同改变现 实世界,也改变人类的内心世界。 ※※※※※※※※※※※※※※※※※※※※※※※※※※※※※※※※※※※ 本期编辑:紫弦 本期校对:自如 审 稿: 笨狸、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      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8.dxiong.com     http://xys.ebookdiy.com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