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04/09 (第一二八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汉林网上书城:www.hanlin.com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                   § 【卷首诗】             §                   § Stella:随笔         §     随笔                   § 【网讯】              §    ·Stella·                   § 【牛肆】              §                   § 当听到久违的Eagles的演唱 亦 歌:我的“鸡豆凉粉”      § 在黑夜里敞开 ZSH:你跑,他掩护        § 不期然的,                   § 生活里不同的维度 【丝露集】             § 再一次静静的展开                   § 陈宜新:一个人和一张桌子      § 现实仍然是零零乱乱 许文舟:田房            § 终究有些冻结的片断                   § 在心境的某处 【网里乾坤】            § 溢出鲜亮的色彩                   § 诚 鸿:水与粮食闲谈        § 我决定种下一颗种子 肖 毛:从郭舍人到东方朔      § 反复地对自己说 方舟子:进化·达尔文以后(二)   § 我不会在职场化的征途中                   § 遗失来时的方向 【网萃】              §                   § 野 川:诗十首           §                   § 【网讯】∽∽∽∽∽∽∽∽∽∽∽∽∽∽∽∽∽∽∽∽∽∽∽∽∽∽∽∽∽∽∽ ◆ 下文摘自2004年9月9日《南方周末》吴传震、吴新生的报道《中国清扫电子 垃圾邮件》。   你也许已经习惯于在每天打开电子邮箱时,发现几十封色情宣传或网站推广 之类的电子邮件。当然,你可以选择毫不犹豫地删除它们,但这种状况日复一日, 令你不胜其烦。   这些垃圾邮件不只是给你带来了麻烦。实际上,反垃圾邮件已经从个别公司 的技术问题,上升为一个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问题。在中国,它也逐渐得到了重 视。   9月2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一个主题为“立法、管理、技术与国 际协调”的反垃圾邮件国际论坛成为大会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一些国际组织的高级官 员,中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网络设备制造商,以及eBay、微软、 美国在线、Yahoo等互联网公司都参加了此次论坛,联合治理垃圾邮件。   263网络集团总裁黄明生说:“治理垃圾邮件的链条已经拉起来了,邮件服 务商不再孤身作战。”   反垃圾邮件迎来立法   “我们拥有主机20台,各类群发系统及设备,国内外电子邮箱1.78亿个。光 纤通信,可日发送电子邮件广告500多万,愿为各地企业与个人架起商桥,代发 电子邮件广告。”   9月5日,记者联系上这条网络广告的联系人胡培明。对于记者发送10万封电 子邮件的要求,胡培明的报价是100元;如果发送100万封的话,价钱可以优惠到 800元。代发电子邮件广告是他所在的北京鸿海科技公司的一项业务。   “很多公司都在做。”胡培明认为,只要不传播色情和反政府信息,往别人 的电子邮箱里发广告邮件并没有什么不妥。   胡培明的观念源于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对垃圾邮件的定义尚未明确,在很多 人看来,垃圾邮件和网络广告邮件没有区别。黄明生说,263每天都能抓到垃圾 邮件的发送者,但拿他们没办法,“让他们写个检讨就算了。”   这种局面有可能得到改变。9月2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网络信息安全处 处长杨晓雅在反垃圾邮件国际论坛上说,《中国互联网电子邮件管理办法(草 案)》已经送交信息产业部,其中对反垃圾邮件专门作出了规定。这意味着,继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之后,中国反垃圾邮件的行业规章有可能在近期出台。   其实在对垃圾邮件的认定上,国际社会也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标准以美国 为代表,2004年1月美国通过的反垃圾邮件法规定,发送者可以未经你的事前同 意就给你发商业邮件,如果你不同意,你得自己向发送者申明退出。这种标准被 称为“退出(opt-out)机制”。   另一种是澳大利亚采取的标准,即发送者没有你的事前同意就不能给你发商 业邮件。这种标准被称为“参加(opt-in)机制”,也就是说,只有给同意接受 的人发送大量邮件才是合法的。   而在SPAMHAUSE这样激进的反垃圾邮件组织看来,所谓垃圾邮件只需要符合 两个特征:一是未经同意,二是数量巨大。   在起草草案时,中国最初的选择方案是美国标准,也就是“退出(opt-out) 机制”。但这引起了专家们的质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师赵晓力说:“塞满信箱 的广告,谁有耐心一封封发邮件去申明退出呢?”何况回复垃圾邮件本来就是一 件愚蠢的事情,因为回复垃圾邮件就是向发送者验证你的邮箱是真实的。   9月2日,杨晓雅说草案采用了澳大利亚标准,即“参加(opt-in)机制”。 杨晓雅透露的消息表明了这一点:中国政府从国家的角度对治理垃圾邮件作出了 郑重承诺。   薄弱的中国环节   在中国政府承诺治理垃圾邮件的背后,是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垃圾邮 件发送地,这也许更应该引起注意。   今年3月,SPAMHAUSE公布了为发送垃圾邮件提供服务的10个ISP。由于 SPAMHAUSE是一个权威的组织,因此它的名单影响巨大,许多世界级的骨干网、 欧美的一些政府和军事网络、大免费邮件服务商等各国ISP都使用它的黑名单。 到2003年11月为止,大约有2亿用户的电子邮箱处在SPAMHAUSE的保护之下。这样 一来,上了黑名单的IP地址就无法和这些网络通信了。   “这一点对中国尤为不利。”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负责人李 欲晓说。他说,由于中国的IP地址有限,大多实行动态IP地址技术,往往会出现 成千上万个用户使用同一个IP地址的情况。而SPAMHAUSE公布黑名单时,并不只 是公布一个IP地址,而是一段IP地址,这就导致中国IP地址大面积被封的情况。   在这次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中国互联网协会所在的IP地址段也上了 SPAMHAUSE的黑名单,结果中国互联网协会竟然无法与国际组织通信。更夸张的 是,像赞比亚这样的国家则出现过全国的IP地址全部被封的情况。   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现大部分的中国邮件服务器都没有关闭“自动 转发”的功能,统计之后这个数目有4036台之多,因此国际垃圾邮件发送者可以 很轻松地突破这些服务器,利用这些服务器转发垃圾邮件。   而像中国电信这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在扩展客户时,并没有将客户的详细 记录备案,再加上使用动态IP技术,很难控制自己网络内的某台计算机,使其不 能发送垃圾邮件。   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垃圾邮件在管理上仍然很薄弱。   “互联网上最可恨的人”   利用垃圾邮件“入侵”中国的,是一群被称为“垃圾虫”的人们。   阿兰·拉斯基(Alan Ralsky)就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垃圾虫”。这位 在SPAMHAUSE的“垃圾虫”黑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垃圾邮件之王”最多曾经在 一天之内发送过7000万份广告邮件。“他被认为是互联网上最可恨的人。”赵晓 力说。他一直致力于反垃圾邮件的研究。   胡培明也是“垃圾虫”,尽管他和他的公司仅仅是全世界庞大的垃圾邮件产 业链条上微不足道的一环。   给1万个电子邮箱发送邮件,胡培明能获得10块钱——这看上去不是个大数 目,但小邮件带来的是大生意。据SPAMHAUSE统计,每天有145亿封垃圾邮件在互 联网上传播。中国互联网协会在4月所作的调查研究显示,垃圾邮件在2003年使 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了48亿人民币,合5.83亿美元。据联合国组织机构国际电信联 盟估计,全世界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它们每年给计算机用户造成250亿 美元的损失。   真正掌控这些生意的不足200人,他们操纵了全世界90%垃圾邮件的传播。   阿兰·拉斯基显然自我感觉良好,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垃圾虫”,他称自己 只是从事在线营销广告的正当商人。他手头的电子邮件地址超过1.5亿个,每发 100万封电子邮件,他的客户就大约有500美元利润,他则收取售出物品总价款的 40%作为佣金。   这些“垃圾虫”并不直接在美国经营他们的业务,原因是为了逃避美国境内 针对他们的法律和技术行动。李欲晓说,这些人一般通过美国以外的国家,比如 俄罗斯或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转发垃圾邮件。   最近,“垃圾虫”们越来越多地把他们的离岸主机移到了中国。阿兰·拉斯 基也已经在中国租用主机,建立他的离岸运营中心。   今年3月,赵晓力查阅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SPAMHAUSE的记录时发现,从2003 年9月到2004年2月,阿兰·拉斯基在广东电信控制过27个IP 地址,从2003年7月 3日到2004年2月15日,他在重庆电信控制过32个IP地址。而且这肯定不是阿兰· 拉斯基在中国控制的全部IP地址。   立法是第一步   垃圾邮件为何如此来势迅猛呢?微软亚太区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张瑞昌认为这 与垃圾邮件的产业特性有关。垃圾邮件产业有三大特性:成本低,利润高,隐秘 性强。这些特性决定了垃圾邮件急剧在全世界泛滥开来,从2001年的8%上涨到 现在的65%。在中国,垃圾邮件占了65%,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49%。   今年2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部署了上半年互联网垃圾电子邮件专项治理 工作。2月1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发起了“关于加快‘反垃 圾邮件立法’进程的倡议”,并公布了第三批垃圾邮件服务器IP地址名单。   今年“两会”期间,有关反垃圾邮件的提案多达20多个。随后,在北京召开 了反垃圾邮件的论坛。中央领导也给信息产业部下达指示,做好反垃圾邮件的工 作。国家科技部已将反垃圾邮件列入863计划。   在此之前,针对垃圾邮件的泛滥,西方国家已经纷纷制定了反垃圾邮件的法 律。   英国从2003年12月11日起禁止发送垃圾邮件。2004年1月1日,美国反垃圾邮 件法生效。三个月后,澳大利亚的反垃圾邮件法也开始生效。在此之前,日本的 反垃圾邮件法已经出台。在香港和新加坡,反垃圾邮件正进入全面评估、商议和 立法准备阶段。   但各国实施反垃圾邮件法之后,效果并不明显。2004年1月,美国的联邦反 垃圾邮件法生效,可是在网络上传输的垃圾邮件并没有减少的迹象。   根据从事垃圾邮件过滤业务的Brightmail公司(现已经被Symantec公司收购) 的统计,2003年10月、11月、12月,垃圾邮件占全部互联网上邮件的比例分别是 52%、56%、58%,2004年1月,这个比例上升到60%——看不出反垃圾邮件法 对减少垃圾邮件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赵晓力说,1月16日,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2004年“反垃圾邮件峰会”上, 许多人也表达出对依靠法律解决垃圾邮件问题的深刻失望。   在这次北京峰会上,各方代表普遍认为,反垃圾邮件是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 单靠某一国立法或单纯依靠立法规制本身,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除了法律之外,邮件服务商们早已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摆脱这个来自虚拟世 界威胁的技术。目前最有希望的技术是SenderID的技术。9月2日,Email邮件发 明人大卫·克罗克透露,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将通过这项技术,把它作为 国际标准。   反垃圾邮件的号角才刚刚吹响。李欲晓说:“反垃圾邮件将是一项长期的任 务。” ◆ 下文摘自2004年8月24日《长江日报》木子的报道《中国网民“集体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 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到了8700万。在上网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占总人数的 59%,超过八成(82%)网民的年龄在35岁以下。   链接:互联网实验室分析认为,国内互联网应用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短信、 网络游戏等服务上,这些是吸引更多年轻人上网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他年龄段网 民(尤其是购买力较强的成年人)比例少的根本原因。   电子邮箱被广泛使用   调查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中84%的人经常使用电子邮箱,这成为他们 在网上进行沟通的最主要渠道。其中,每位用户平均拥有E-mail账号1.5个,平 均每周收到电子邮件4.6封(不包含垃圾邮件),发出邮件4.3封。60%的人使用 电子邮件与同事或有工作关系的人联络,52%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与朋友交流。   6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在网上浏览新闻,64%的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搜索引 擎服务。而35%的人认为自己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   链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便捷的信 息获取功能被大多数人青睐。   网上购物方兴未艾   网上购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接受,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38% 的互联网用户表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购物网站购买过商品或服务。还分别 有25%和33%的人认为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会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明确表示“肯 定不会”的只有6%。   链接: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是影响网民进行网上购物 的最主要因素。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是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   网络游戏存在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是不少网民极其酷爱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用户上网玩网络游戏的 时间平均每周为11.7小时。他们中68%的人承认,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 休闲娱乐活动。在谈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作用时,53%的人认为,网络游戏给自己 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只有两成的人认为,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更大。   链接:预计到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规模将达67亿元,用户数将达到4180万, 届时将占到互联网用户的29.5%。   1500万未成年网民何去何从   低收入者仍是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所占 比例最高,达到了39%,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仅占21.9%。调查同时 显示,男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其中学生的比 例和半年前相比上升最为明显。   在8700万网民中,学生占七成,未成年人占两成,超过1500万。在泛滥的色 情网站面前,这样的数字变得十分沉重。   链接:据保守的调查估计,约46%的未成年网民光顾过色情网站。网络专家 方兴东表示,污染未成年人心灵的不仅有色情网站,许多主流商业网站也在推波 助澜,“试问,那些主流网站大量的手机彩信图片中,女性或只穿极短内衣,或 胸部乱闪乱弹,这难道就不是色情?”目前,中国几大门户网站覆盖了八成网民。 在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的同时,未成年人该去哪里上网,他们在网上能看到多少他 们想看到的东西等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网上聊天便于亲友联系   网络聊天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我国网民平均每 周用于上网聊天的时间为9.7小时。公众上网聊天的主要目的在于与亲友和同学 保持联系,这一点得到了半数网民的认可。与之相反,在绝大多数(89%)不喜 欢上网聊天的网民看来,网上聊天是一件“很无聊,浪费时间”的事情。   链接:网民使用的聊天软件以QQ、MSN Messenger、网易泡泡、UC朗玛、雅 虎通等即时通讯软件(IM)为主。有关方面分析,2004年国内IM最高同时在线人 数有望突破740万人,到2006年将突破1200万人同时在线。国内的企业版通讯软 件以RTX和“贸易通”为主。阿里巴巴网站发布报告称,目前网上商人交流的即 时通讯软件“贸易通”用户数超过80万,活跃用户数接近30万。 【牛肆】∽∽∽∽∽∽∽∽∽∽∽∽∽∽∽∽∽∽∽∽∽∽∽∽∽∽∽∽∽∽∽ ◆             我的“鸡豆凉粉”               ·亦 歌· 孟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曾叹息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寥寥数字,就 把人性一大弱点概括得清清楚楚,两千多年后的鲁迅也有过同样的感叹,大意是 说青年人总是好为人师,有时难免露绌,就支支吾吾起来,扔下几个“也许,大 概……”之类的词溜走了。我以为,凡是能意识到自己家底微薄而早早溜之大吉 的人,总算还有些自知之明,坏就坏在自以为是。我年纪虽然不青,却也犯过同 样毛病,两年前在云南丽江“做”下一碗鸡豆凉粉,至今想来仍是苦涩不堪,难 以下咽……   话还得从丽江说起,自从在中央四台上看了一个有关丽江的介绍后,丽江就 成了我的一个梦,一个情结。有关丽江的传说丽江的古韵丽江的小桥流水丽江的 晨曦黄昏,都如雾一样笼着我的心,挥之不去,让我这个注定要在异国他乡漂泊 终身的游子深陷其中。细细想来,丽江能那么打动我的心,其实是勾引起了我对 悠远清丽的古江南的所有想象和向往。   两年前夏天的一个傍晚,当疲惫的我背着沉重的行囊终于走进丽江古城后, 映入眼帘的是梦一般的景象——流过门前的清澈的潺潺小溪,横在水上随意搭起 的长长短短的木桥,跨在溪上几经风雨吹打的百年石桥,临着溪水着一身红衣静 静伫立的木屋,房檐下吊着的串串圆圆的大红灯笼,经过雨水滋润泛着橘黄灯影 的已有些斑驳的青石板路,安宁恬然幽深细长的古朴小巷——   我长嘘了一口气,吐出了旅途所有的劳顿后,在水边的柳树下选了个位子坐 下来准备吃晚饭。菜单很有特色,是纳西风味,有丽江粑粑、糯米血肠、鸡豆凉 粉、小锅米线、苦荞粑粑、燕麦炒面等,我点了菜,要了酒,这时正好边上坐下 了几位也是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就和他们聊了起来。这几个人都是来自美国波士 顿的几所大学,我非常熟悉,就聊得很投机。给我上菜的一位纳西姑娘坐在不远 的廊檐下神色恭谨地听着,后来见我吃完要走了,就拿了本菜单犹犹豫豫地走了 上来,说:“先生,你的英文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忙。”我说什么 事,她说是这样的,“我们菜单上有一个是‘鸡豆凉粉’,很多外国人问我是什 么,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你能不能帮我翻成英文?”我心想鸡豆鸡豆, 不就是 鸡和豆子做的凉粉嘛,就说小菜一碟,帮她写在了菜单上。那位姑娘非常感谢, 临了还拿来我的帐单要给我打八折作为酬谢,我连忙谢绝了。   回美国后,有一次偶然在书里读到了鸡豆凉粉,说鸡豆是丽江特产的名豆, 将生鸡豆泡透后,磨细过滤成浆,然后煮熟为灰白色,冷却成形,便成了鸡豆凉 粉。形状各异的凉粉块在锅里双面煎黄,再依个人口味佐与香料,一到口中,不 嚼自化,一碗入腹,全身温暖……看到这儿,不禁一下子遍体生凉!原来鸡豆凉 粉并非是鸡和豆子的混合体,而我竟把它翻成“鸡肉和豆子做的一种糊状食物”, 堂而皇之地放在了人家的菜单上,这洋相出得也忒大了。这鸡豆凉粉从此就成了 我的一块心病。   今年夏天去香格里拉,我特意弯道去了丽江古城,找到了那家纳西菜馆,但 那位纳西姑娘已经不在了,我问老板娘要过了菜单一看,发现我的鸡豆凉粉还在 上面,于是嗫嚅着要过了纸笔,端端正正地用英文写下了“丽江鸡豆做的凉粉”, 合上菜单后一想,又翻开,在后面加了括弧,内注“本地名吃,必需一尝”。 ◆             你跑,他掩护                 ·ZSH·   这次中国军团在雅典拿了32枚金牌,将很多体育大国和经济大国都抛在后面, 坐上了金牌总数的第二把交椅,再度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但稍有头脑的人都 知道,那些金牌是倾国家财力、对极少数体育尖子进行军事化的专业训练取得的, 不能证明国民的身体素质在整体上有所提高。这种通过“举国体制”获得的金牌, 与国外那些“背包运动员”通过民间资助或自己投入而获得的金牌相比,光泽已 暗淡了许多。   奥运会已落幕多日,媒体继续兴奋着。当我看了9月3日晚CCTV新闻频道的 “新闻会客厅”节目后,对个别教练(也可以说是个别领导)为了追求金牌数量 而采取的“战术”有所了解。我认为在“举国体制”的条件下还要采取那样的战 术,值得商榷。这期节目的主题是“两个队友,一块金牌”,嘉宾是参加奥运会 女子万米跑的两名运动员和一个教练,内容是讲述在教练的精心安排下,在比赛 时采取“你跑他掩护”的战术,即由一名队员去干扰他国运动员,以确保另一名 运动员跑出好成绩。比赛结果,被掩护的运动员获金牌,掩护者好象跑了第八名, 完全达到了“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国人”的目的。   在体育比赛项目中,有团队之间的比赛项目,有队员个体之间的比赛项目。 篮球比赛就是团队之间的比赛,队友之间讲究配合,干扰对方和掩护己方都是规 则允许的,此类比赛项目是证明团队的实力。万米跑则是证明个人实力的比赛项 目,即便是来自同一国家的队员,在赛场上也不是队友关系,而是竞争对手关系。 按照“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和田径运动的本质特点,每个队员都应该 尽量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尽管万米跑的比赛规则没有禁止干扰他人的行为,但 干扰他人只能是队员的个人行为,目的是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教练们策划的“你跑他掩护”的战术,实质上是要求本国运动员们在比赛中 将对手关系转变为队友关系,组成一个临时的、隐形的团队,同时要求团队中的 “掩护者”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确保“被掩护者”夺冠。这样,本来是个体之 间的比赛,被演变成为团队与个体的比赛。由于比赛规则被人为地暗中破坏,造 成一系列的不公平,可以说亵渎了奥运精神。因为,对他国队员而言,他个人在 与团队较量;对本国的“掩护者”而言,他违心地放弃了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对夺冠者而言,他没有靠个人实力去获取荣誉。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乒乓球重要赛事中,有教练安排谁当冠军的例子,没想到这类事情还在无声地延 续着。   节目中还有让我吃惊的地方。为了做到表面上的公平,教练们将想象力发挥 到了极致。因为那两名运动员都要参加五千米跑和一万米跑,于是教练们安排: 在五千米跑中甲掩护乙,在一万米跑中乙掩护甲;如果被掩护者拿了金牌,掩护 者也能获得同样的物质奖励。事情就这样摆平了。我被掩护者感动得热泪盈眶时, 知道了牺牲是有前提条件的,进而又产生了怪怪的感觉。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教练们还会作出“你跑他掩护”的安排吗?但愿 不会。即便安排了,但愿队员甲说“我要跑,我能跑”,而队员乙说“为了奖牌 没有瑕疵,我不需要他人的暗中相助”。即便队员们服从了安排,但愿CCTV不会 将此作为“经验”或“壮举”,而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宣扬“金牌大于精 神”的体育道德观念。 【丝露集】∽∽∽∽∽∽∽∽∽∽∽∽∽∽∽∽∽∽∽∽∽∽∽∽∽∽∽∽∽∽ ◆             一个人和一张桌子                 ·陈宜新·                   一   大事记:1950年10月29日,孟抱朴在黄草岭阻击战中,抱着枪,麻瞪了一下 眼皮丢了一条左腿。被送回国治伤,伤治好了,组织上给他安装了一条假腿,次 年的3月让他转业回老家孟家村了。   孟抱朴12岁跟着舅舅在县城一家裁缝店里学徒,知道在城里过日子要比在老 家农村过日子舒坦,丢了条左腿却被弄回老家了,才感到这条左腿丢得太不值了! 想想自己麻瞪眼皮的那一瞬间,一块生里来死里去多年的好兄弟三狗蛋丢的却是 命,揣上自己所有的钱,又到集上称了二斤油馍四斤红糖,拖着那条假腿,柱上 一根木棍,“噶吱噶吱”的,去了城里三狗蛋家。   三狗蛋还有媳妇、一个3岁的儿子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三狗蛋那样走了, 孟抱朴想照顾他们。   三狗蛋媳妇早就知道三狗蛋的命丢了,却一点也不悲伤。三狗蛋媳妇看到孟 抱朴很忧伤的样子,对孟抱朴说,抱朴同志,你可不能这样呀!你是组织上的人, 组织培养了你恁多年,你活着回来了,就得好好为咱国家建设出力流汗呀!孟抱 朴听三狗蛋媳妇一说话,险些从板凳上摔下来,两眼直愣愣看着三狗蛋媳妇,像 遇上了高级干部。三狗蛋媳妇继续说,抱朴同志,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孟抱 朴就问,嫂子,你找我干啥?三狗蛋媳妇很严肃地对孟抱朴说,抱朴同志,我找 你出来干革命。   三狗蛋媳妇是个有文化的人,也就二十三四岁,很俊俏,很饱满,很老练, 也很大气,叫赵翠珍。赵翠珍因了丈夫三狗蛋的光荣牺牲已是县领导了,说话很 算数,孟抱朴就这样开始在村里问事了。   孟抱朴问的是孟家村村长的事。一上来,孟抱朴根本摸不到工作的头绪,三 狗蛋媳妇赵翠珍自愿来到孟家村协助孟抱朴开展工作。赵翠珍在孟抱朴家断断续 续住了5个多月,孟抱朴就什么都会了。   孟抱朴问村长的事有了三大方法:一是开会,二是开会,三还是开会。孟抱 朴开会最喜欢的会议地址,就是他们孟家村最宽敞的“孟氏家庙”。村委会是在 他们“孟氏家庙”的正厅房里开;民兵会和群众大会则在他们“孟氏家庙”门前 的两棵大银杏树底下开。孟抱朴开会,不像赵翠珍那样喜欢做大报告,孟抱朴说 得很少,但都有所指向。传达完上级的指示或者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布置 一下工作,这个会议就算结束了。孟抱朴开会的目的似乎就一个,统一思想,让 村民好好干事。   孟抱朴每次开大会喜欢站在会议桌的前面讲。这样讲话的孟抱朴撑不了10分 钟就浑身发抖大汗淋漓了。村里人知道这是孟抱朴的瘸腿撑不了了,就往主席台 上送凳子让他坐下讲,他不理呼,仍旧站着讲。孟抱朴之所以站着在会议桌前面 讲,是从地主皮笊篱家里均来这张会议桌子太高了,站在或者坐在桌子后面讲, 蹲在地上听会的人会有很多人看不到他的面孔。孟抱朴面对全村人,不想要这个 效果。                   二   1951年9月30日夜里,村里的人睡着正香,突然听到外面“呼腾、呼腾”两 声,像两个什么高大、沉重的东西倒下了,惊天动地,非常可怕。很多人都跑出 来看,找了一圈子,也没看到是什么东西倒下了。第二天一大早,孟抱朴溜达到 家庙前一看,惊出了一身汗水。夜里那“呼腾、呼腾”沉闷的两声,倒下的不是 别的,是他们“孟氏家庙”前的那两棵有两三千年了的大银杏树。季节不该是银 杏树落叶的季节,昨天还绿绿葱葱一树的叶子,一片树叶也找不到了;大银杏树 的树干昨天还鲜活鲜活的,孟抱朴上前去伸手抚摸了一下,树干都干透了,用手 一敲“帮帮”响,像死了好多年了。   这么好端端两棵银杏树,一棵雌的一棵雄的,说倒下这样一夜之间倒下了, 在孟抱朴看来,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孟抱朴让民兵连长三秃子赶快找人来处理这 两棵树,三秃子讨好孟抱朴说,请个好木匠给你打张桌子吧?你讲话时,好用。 孟抱朴没吱声。   桌子很快打好了。三秃子抱着来孟抱朴家让孟抱朴看时,一进门对孟抱朴说, 村长,神了,真他妈的神了!这么大两棵树,请刘庄的好木匠刘照如打的,就打 了这么一张桌子,就啥都没有了,连个刨花也没有了。孟抱朴好像没有听到三秃 子在说什么话,看到三秃子怀里抱着的桌子,两眼直了,从三秃子的怀里接过桌 子来,这样看,那样抚摸,趴了趴,又双手扶着试了试讲话的姿势,很舒服,嘴 水一会儿流出来了,流了一桌子面,孟抱朴呼啦了一把嘴很高兴地说,开会,开 会,开群众大会。   孟抱朴有了这张桌子之后,再开会时,台下的人再也看不到他在台上浑身哆 嗦和流汗了。   孟抱朴有了这张桌子之后,开会时的脾气也大长了,看到不顺眼睛的事情, 动不动就在主席台上雷霆大发。孟抱朴雷霆大发时,就一边说着骂着台下的人, 一边拍桌子。孟抱朴拍桌子的举止和声音,非常令村里的人害怕。孟抱朴每次要 拍桌子时,手举起来还没落下去,下边挨批的人就被他吓酥了。   孟抱朴的婚事一直是个大难题。赵翠珍连续操了好几次心,女家看看孟抱朴 的小个头和孟抱朴那条“噶吱噶吱”的假腿,再也没有后音了。孟抱朴不在乎, 赵翠珍却替他犯愁。孟抱朴有了这张桌子之后,孟家村草庙有个叫桂花的女孩子, 刚满16岁,长得非常出色,也没用谁给孟抱朴介绍,就扎进了孟抱朴的被窝。桂 花第二年生了,生了个龙凤胎,一个姑娘一个儿子。孟抱朴给姑娘起名叫抗美, 给儿子起名叫援朝。那年是1952年。孟抱朴就想——是这张桌子给自己带来的好 运气呀,更加珍惜这张桌子了,人走到哪里,恨不能把桌子带到哪里。孟抱朴每 天早晨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张桌子;每天要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看 这张桌子。孟抱朴哪一天要是少了这件事情,这一天他就感到像白过了。   一年的春天,区长老杨来孟家村检查指导春季农业生产,上午到孟抱朴家做 客,一眼看中了孟抱朴的这张桌子,说,好桌子!陪客的民兵连长三秃子巴结区 长老杨说,两千多年就打恁一张桌子!区长老杨的手和眼睛就离不开那张桌子了, 不停地说,两千多年就打恁一张桌子?好物件,真是好物件!临离开时,也不问 孟抱朴乐意不乐意,让通讯员小李把这张桌子刹到自行车尾巴上弄到了区里。   桌子是被区长老杨弄走的,孟抱朴心里非常难受,却说不出什么话来。桌子 这样没了,孟抱朴心情再不好,上级安排的工作还是要落实下去的。区长老杨前 脚走了,孟抱朴后脚让三秃子去召集群众,安排会场,准备开会。   孟抱朴在往会场上走的路上,仍在为失去桌子难过,走路的劲头也就一点也 没有了。然而,一进会场,孟抱朴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了!他那张桌子像 往常一样仍旧规规矩矩摆在应该摆的位置上。孟抱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步 并做两步,走到桌子跟前,仔细地看,仔细地抚摸,的确是他的那张桌子呀,他 的精神头一下子提起来了,轻轻拍了两下桌子说,开会,下边就鸦雀无声了。   孟抱朴开了一个从来也没有感觉这么好的大会,会后非常舒服,像刚和心爱 的女人睡了似的,舒服得不能再舒服了。孟抱朴每次只要感到浑身一舒服,不是 进城里看领导赵翠珍,就是拖着那条假腿“嘎吱噶吱”转村子了。孟抱朴进城里 看领导赵翠珍或者转村子,都感觉那张桌子,“踢嗒踢嗒”跟在他的后边,孟抱 朴就越走越有劲,越转越有劲了。孟抱朴今天不想进城里,一是刚进城里看领导 赵翠珍没几天,二是好久没转村子了,想转了。孟家村辖4个自然村,赵塘、刘 口、草庙和孟家村。孟抱朴转村一般是转了刘口转草庙,转了赵塘转刘口,最后 转他的孟家村;他转了前街转后街,转了后街再转前街,见了人也不看,也不和 人说话,别人和他打招呼,他轻轻“哼”一声就过,仍旧是不停脚步地转,转出 一身汗水来,或者转出一肚子气来,回家让桂花炒鸡蛋,喊人,坐下来喝酒。孟 抱朴轻易不喝酒。孟抱朴喝酒最喜欢和村小学的老师张福水在一块喝了。孟抱朴 喜欢和张福水喝酒的原因,是张福水很有学问。孟抱朴想在张福水的肚子里学什 么,和张福水喝酒的过程中,就学到了。今天,桂花炒好鸡蛋去学校喊张福水, 张福水说他要给学生上课,不能来,桂花回家和孟抱朴一说,孟抱朴猛不凌丁大 恼,拍着桌子,说,老子啥时候想捆谁,就捆谁。桂花弄了一头雾水。   孟抱朴今天转村子转到赵塘就再也转不下去了。赵塘是个大村子,280多口 人,赵孙二姓是赵塘大姓,辈辈都又有儿女亲家扯拉着,很团结。孟抱朴不怕谁 团结,就怕谁团结起来和他闹事。孟抱朴问村里的事以来,赵塘人就喜欢和孟抱 朴闹点事。闹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孟家村的村长原来是赵塘的赵互助干着, 赵互助和地主张獠牙的小老婆钻一个被窝里了,组织说拿掉赵互助就把赵互助拿 掉了。赵互助不服,赵孙两家爷们也跟着不服;二是,赵塘人一再推举赵互助的 弟弟赵和平进村委,就是当个委员他们也认可,赵翠珍在孟家村协助孟抱朴工作 时观察了一下不同意,孟抱朴也就没有这个打算。赵塘的人没人在村里问事,村 里无论定下什么样的事情,再均衡,他们也觉着吃大亏了。   今天区长老杨来检查春季农业生产,主要是安排挖通刘铺10里引沟的事情。 孟家村是既得利益者,要孟家村多出民工,孟抱朴也没和大家商量,按常规按人 头分下去了,群众大会上谁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孟抱朴转到赵塘时,孙家的爷们 30多口子围了上来,乱哄哄地问孟抱朴他们赵塘为什么出那么多的人,孟抱朴掰 着手指头和他们一一算,把人都算走了,孟抱朴的气却越来越大了。很明显,赵 家人虽然没有出头,但闹事的根子还在赵家,孟抱朴的酒就喝得没滋没味了,一 个心思在想怎么摆平赵塘的人。孟抱朴要想摆平赵塘的人,必须先摆平赵互助; 要摆平赵互助,必须让赵孙两家闹不团结。孟抱朴想到这里不喝酒了,又出去转 了。当孟抱朴转回来的时候,进门把假腿卸下来,躺倒床上就唱起了四平调《包 公出巡》。媳妇桂花扶着门框笑着问孟抱朴,抱朴,你今天咋恁高兴。孟抱朴看 也不看桂花就说,你一个娘们家,甭管。仍旧唱他的《包公出巡》。夜里,孟抱 朴家的麦秸垛让人点了,树也让人砍了10多棵。赵塘孙家的麦秸垛不但也让人点 了四个,指望犁地的大牲口也被人药死了两头。赵堂的孙家像翻了天似的都吵吵 到孟抱朴家里来了,孟抱朴让三秃子赶快去区里报案。时间不到上午公安助理老 刘来了,老刘在案发现场转游来转游去,在孙家被烧的麦秸垛旁边捡到了一根旱 烟袋。刘助理集合村里的成年人来辨认这个旱烟袋是谁的,孙家的人物头二叫驴, 一眼看出了旱烟袋是赵互助弟弟赵和平的,上去把赵和平痛打了一顿,刘助理要 捆走赵和平,三秃子拦着说,刘助理,一根烂烟袋咋就能说是人家赵和平干的。 二叫驴一伙人不乐意了,说,别人的烟袋咋不放那里?孟抱朴这时间“噶吱噶吱” 的过来了,二叫驴走到孟抱朴眼前,指着孟抱朴和刘助理说,刘助理,这不是俺 村长来了!你问俺村长,俺昨天和他闹事没?孟抱朴瞪着眼睛训斥二叫驴说,二 叫驴,你闹事,还有功劳?二叫驴接着说,村长,不是!俺啥也和你说明白了吧! 昨天,大伙儿闹事,就是赵和平和他哥赵互助窜弄的!俺都让你劝说回家了,他 们还嫌俺闹得不够,夜里就出了这事,不信,你问大伙儿!   赵互助栽了不久的一天,桂花领着孩子回娘家住了,村里做过多年土匪的张 三,夜里悄悄溜进孟抱朴家里,给孟抱朴点上灯,到床头前对被窝里的孟抱朴说, 村长,我来拿我的东西了。裸睡着的孟抱朴一听,他就一条腿,却像四条腿的兔 子“嗖”一下就从被窝里窜了出来,扑到那张桌子不说给,也不说不给,一味地 哭,屎尿也顺着腿根沥沥啦啦流了出来,屋里顿时脏臭脏臭。张三看的目瞪口呆 了,长叹了一声,拍拍趴在桌子上哆嗦的后背说,村长,桌子我不要了,你给我 20块大洋吧。土匪张三的话音刚落就“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上了,抓挠着胸脯说, 村长,我好难受呀,你救我……   土匪张三的话没说完,就七窍流血了,一会儿就伸腿了。                 三   大事记:1958年2月28日,区改称乡,9月11日改称公社,村改称大队。   孟家村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段时间里,大跃进那年孟抱朴被拔了白旗, 下来就是领着全体村民像疯了似的搞土炼钢炉,大炼钢铁。村里是铁的东西全让 孟抱朴领着村民炼了,包括每家每户的铁锅、铁锁、铁门鼻子、铁鏊子什么的, 是能烧着火的公用东西也让孟抱朴领着烧了,“孟氏家庙”的大门、房梁、村里 的树木什么的,都是这样被烧掉的。大炼钢铁,村里烧出了很多不是铁,也不是 钢的东西,硬梆梆的一大块一大块的,满大街都是。接着就是灾年。灾年里村里 饿死了64口人,孟抱朴也搭上了一个孩子,是他的小儿子超英。村里有一户汪姓 人家,饿死得就剩一个男孩子,长得非常丑,孟抱朴却非常喜爱这个孩子,就收 这孩子为干儿子,让这个孩子跟着他过,和他的儿子援朝、女儿抗美一块上学读 书。一年,孟抱朴的战友来征兵了,就让他战友把这孩子和他的儿子援朝一块带 走了。   孟抱朴和他的那张桌子相安无事。                  四   大事记:1967年2月20日,县人委被夺权;2月29日,县长赵翠珍“自绝于人 民”跳楼自杀。   三狗蛋媳妇赵翠珍跳楼自杀,孟抱朴非常悲伤。孟抱朴和三狗蛋的儿子料理 好赵翠珍的后事,回孟家村再也不出门了,更不问村里的事了。民兵连长三秃子 趁机夺了孟抱朴的权,占了孟抱朴的桌子。   三秃子也许没有占这张桌子的福分,把桌子弄到家里的当天夜里,就被“革 命造反团”的赵和平连夜偷走了。三秃子发觉后追赶赵和平,又让赵和平的人开 枪打断了双腿。赵和平从三秃子手里弄到这张桌子之后,也不顺,大睁两眼盯着 家里,也没看到谁进来放火,家里就失了三次火,差点把他新盖的一口好堂屋烧 了。赵和平知道是这张桌子惹的祸,抱着它要送团部去,走到大街中心,一个旋 风过来,迷了赵和平的眼睛,赵和平再睁开眼睛看人的时候,就疯了。赵和平疯 了之后,整天手握一把锋利的杀猪刀子,怀里抱着这张桌子往孟抱朴家里送,孟 抱朴不收,赵和平就给孟抱朴下跪,给孟抱朴磕头,喊孟抱朴爷爷,喊孟抱朴老 祖爷爷,喊孟抱朴老老祖爷爷。孟抱朴知道这张桌子不会这么简单能回来的,也 不是谁想占就占了的,不论赵和平做些什么,喊他些什么,他就是不收这张桌子。 “造反有理指挥部”二叫驴知道了这些,就想要这张桌子,就千方百计拦截赵和 平往孟抱朴家送桌子,赵和平就用手里的那把杀猪刀子乱捅,捅出了赵和平侄子 赵大助白花花的肠子,“造反有理指挥部”的人不敢再要了。“捍卫革命团”, 都是一些不到二十岁的小将,听说了这件事情,头头孙爱民很有把握地说,没人 敢要,我们要!孙爱民领着他的人,弄了一根绊马索,放在赵和平往孟抱朴送桌 子的必经之路上,把赵和平“扑通”绊倒,赵和平把桌子扔出去了很远,孙爱民 和他的人抱起赵和平扔出去的桌子来就跑,赵和平不让,爬起来就追。赵和平一 直追到了村口的一口深井里,再也没有爬上来。   孙爱民是回村知识青年,年龄虽然刚过20岁,却非常会来事。孙爱民掌握了 孟家村的大权之后,为了稳定孟家村的动乱局面,首先考虑到必须把孟抱朴结合 进村革命委员会。孟抱朴仍旧不想出门,更不想再问村里的什么事情,不理呼孙 爱民这个茬,孙爱民就一天三次往孟抱朴家里跑,什么样的话好听,孙爱民挑什 么样的话说,动什么样的心眼子能打动孟抱朴,孙爱民就去动什么样的心眼子, 不到十天孙爱民把孟抱朴缠磨烦了,孟抱朴心里就说,这值当的嘛!孟抱朴应下 了村革委会副主任一职。孟家村大队九个生产小队,每个队至少要有两块高标准 的语录墙和一支“忠”字舞宣传队,孙爱民让孟抱朴负责建语录墙和“忠”字舞 宣传队。孟抱朴就和孙爱民谈条件说,你要我领着建这些语录墙和这些“忠”字 队,你得把那张桌子给我。孙爱民不解,一愣,就问,你为啥偏要那张桌子?孟 抱朴很强硬地说,我抗美援朝时让美国鬼子打掉了一条腿,没有那四条腿,我站 不住!孙爱民上下仔细看了一下孟抱朴说,你说的是这回事。孙爱民就把那张桌 子还给了孟抱朴。孟抱朴丢失的桌子就这样回到他的身边了,这样,村里的人就 天天看到孟抱朴抱着这张桌子建设语录墙和建“忠”字舞宣传队。由于这两样都 是忠于伟大领袖的,谁也没再来动孟抱朴怀里这张桌子的念头。   1968年10月,孟家村革命委员会的语录墙和“忠”字舞宣传队,由于在全公 社和全县大出了风头,孙爱民调任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孟抱朴就是村革命委 员会主任了。孟抱朴上任之后,不误时机,从外地请了5个师傅,一个铁匠,一 个木匠,一个焊接匠,一个砸铁梢筒匠,一个油漆匠,每人带四个小青年,在 “孟氏家庙”里上了一个“孟家村铁木业加工厂”,专造带“忠”字家具和农具。   孙爱民调到任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之后,仍旧不忘支持孟家村的工作,经 常往村里跑。孙爱民回村后,先到孟抱朴家里看看,不是给孟抱朴掂两瓶老白干, 就是给孟抱朴称二斤猪头肉。孟抱朴看到这些,脸上毫无表情,媳妇桂花却高兴 得屁颠屁颠,又是赶烙饼又是炖鸡炒菜,忙个不亦乐乎。   一天,孙爱民又来了。孙爱民给孟抱朴带来了两瓶金沙老窖,给孟抱朴的媳 妇桂花和女儿抗美各扯了一块最时兴的凡尔丁布料,桂花又高兴得屁颠屁颠,把 家里仅有的一只下蛋鸡杀了。夜里,桂花还惦记着孙爱民的好处,兴奋地爬上孟 抱朴的胸脯,一边做着一边说,我看爱民和咱闺女抗美都有这个意思,咱干脆成 全他们吧。孟抱朴一把把桂花从身上掀下来,一屁股坐起来大声骂着说,你一个 娘们家,你懂个屁!孟抱朴觉着还不解恨,又对桂花说,抗美在家搂一辈子锄杠, 当一辈子农民,就好?!   次日,孟抱朴拍电报让他的干儿子赶快从部队回来。孟抱朴的干儿子回来之 后,孟抱朴就让女儿抗美和他的干儿子成亲。女儿抗美恋着孙爱民,再说孟抱朴 的干儿子长得确实太丑了,就哭就闹,说什么也不同意和孟抱朴的干儿子结婚。 孟抗美也哭了,也闹了,看看孟抱朴是铁石心肠让她和他的干儿子结婚,夜里打 起包裹要逃婚,孟抱朴就堵着女儿抗美说,妮来,你把我杀了你再走吧!女儿无 奈,又狠狠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虽然和孟抱朴的干儿子结了婚,虽然一个村里 住着,却很少回娘家。   5年后,孟抱朴的干儿子被提拔成营长了,孟抗美要随军了,要吃国粮去了, 要成国家职工了,孟抗美高兴了,见谁就和谁说这事,说激动了还流眼泪,开始 成天往娘家跑了,孟抱朴见闺女回娘家了也不吱声,女儿孟抗美很伤心,临走时, 突然跪在孟抱朴脸前长喊了一声“爹”,哭得怎么也起不来了。   孟抱朴的女儿抗美随军的那年,孙爱民作为“三种人”被撵回了村。孙爱民 回来后,夜里灰溜溜地来看孟抱朴,很不是个劲。那时,孟抱朴正在仔细擦洗那 张桌子,想想孙爱民这些年来为了他女儿抗美竟然没有婚娶,称得上一个大写的 人了,就把村里最有发展前途的金达变压器厂交给孙爱民管理了。                 五   大事记:1984年2月27日,公社改称乡镇,大队改称行政村,孟家村革命委 员会改称孟家村村民委员会,孟抱朴任村委会主任。村里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产 计酬生产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   这年棉花粮食都大丰收,村副业的效益也非常好,孟抱朴就装上1000元钱, 带上20斤棉花和20斤小豆,要去城里。孙爱民要派车送孟抱朴去城里,孟抱朴摆 了摆手自己搭车去了城里。   三狗蛋媳妇赵翠珍跳楼后的结论是“自绝于人民”。文革死了那么多老干部, 别人都甄别了,像赵翠珍一样死的,定论都是“被迫害致死的”,也给开了追悼 会,而组织对赵翠珍的死,不长也不短,还搁在那里,像块石头。现在什么都顺 了,孟抱朴这次进城里就想替赵翠珍再找找组织,摸摸里面的头绪。   孟抱朴先来到县委大院找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是老区的人,孟抱朴又经常找 他跑金达变压器厂用的矽钢片等原材料,和孟抱朴不是一般的关系,一听孟抱朴 这次是为了赵翠珍的事来的,就和孟抱朴实话实说了,说,赵县长的事,是地区 专员老杨压着不办。孟抱朴就问老杨是谁,书记就说,当年搬走你桌子的那个区 长老杨呀!回咱地区当专员了都三四个月了你不知道?孟抱朴想起了当年的那件 事情,就说,我的桌子他没搬走。书记就说,瞎说,我昨天去他那里,他还像宝 贝似的在那里擦来洗去的!那张桌子我可知道,一跟他,就是这么多年,谁也不 敢碰,谁也不让碰。谁要是碰他的桌子,他就跟谁恼。孟抱朴没话说了,搭车去 了地区。杨专员的专员办公会散会后,见孟抱朴在他办公室的门口等着,很吃惊, 把孟抱朴让进了办公室,给孟抱朴沏上了一杯龙井,问孟抱朴最近如何如何,孟 抱朴都一一回答了,又问孟抱朴有什么事情来找他,要孟抱朴直说,孟抱朴就把 赵翠珍的事情说了。杨专员很紧张地连忙把办公室的门关上,说,抱朴呀,赵翠 珍同志的事,地区没有不办的道理,可眼下就是不能办。孟抱朴问杨专员为什么 不能办,杨专员不说,就把话题转变了,和孟抱朴说,昨天你们的县委书记来了, 我安排他了,让他赶快提拔赵翠珍的儿子,不能在科局安排就在乡镇安排。孟抱 朴觉着这和赵翠珍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沉默了,听到有人敲门,站起来说,我 走了,就走了,杨专员拉也没拉住。   孟抱朴下专员办公楼的时候,碰上了杨专员当年的通讯员小李,孟抱朴又和 小李说起了这件事。小李就说,抱朴老哥,你不要忘了,不管哪里的衙门可都是 人开的!是人开的衙门可都有忌讳!杨专员不给你办,自有不办的道理,你也别 很上心了。孟抱朴就往小李脚底下狠狠吐了一口吐沫。小李看到孟抱朴这样朝他 脚底下吐唾沫,不服,就俯耳和孟抱朴说,赵翠珍的死,还有一条,是羞的!孟 抱朴不明白,伸着耳朵继续听小李说。小李就斜着眼睛和孟抱朴很神秘地说,一 个英雄的妻子,国家给了她荣誉和地位,她竟然还乱搞男人!死时,肚子里的孩 子都好几个月了!小李说过,就看到孟抱朴脸色一阵蜡黄,继而浑身哆嗦。要不 是小李手疾眼快,一把搀住了孟抱朴,孟抱朴就哆嗦到地上成一滩稀泥了。   孟抱朴从地区回来,到了三狗蛋媳妇赵翠珍的墓上。孟抱朴想想三狗蛋的墓 在县烈士陵园,赵翠珍的墓却在这郊区孤零零乱葬岗子上,就“扑通”一下跪在 赵翠珍的墓前,一边嘟囔着什么一边掉泪,一边烧纸一边猛捶胸脯,“咚咚”的, 恨不能把自己的胸脯捶烂。孟抱朴这样给赵翠珍烧了几把纸,最后坐在那里陪了 着她说话,不停地说,絮絮叨叨地说。和她说了些什么,没有人能够知道。他感 觉她累了,不让他再说了,擦了擦泪说,翠珍,你歇着,我去看看狗蛋。狗蛋在 那里,也离不开我。   孟抱朴走到县烈士陵园门口,扶着大门的门垛把假腿卸了下来扛到肩上,单 腿跳跃着进了烈士陵园。孟抱朴每次来这里看三狗蛋都是这样走。孟抱朴这次来 看三狗蛋,给三狗蛋行了三个军礼,最后一腚蹲在三狗蛋的墓边,掏出几个小菜 来放在三狗蛋的墓边,又摸出了一瓶老白干和两个小酒杯,一一斟满,他喝一杯, 喊着三狗蛋的名字往地上浇一杯。天上的星星是三狗蛋,孟抱朴就和星星说一会 儿话,喝一杯酒;地上的秋虫是三狗蛋,他就和秋虫说一会儿话,喝一杯酒;墓 上的茅草是三狗蛋,他就抚摸着那些茅草,和茅草说一会儿话,喝一杯酒。孟抱 朴说着哭着,哭着喝着,越哭越伤心,越喝越伤心,越伤心越哭,越哭越想说; 泪水伴着酒,酒伴着泪水,泪水伴着话语,说的就是那些事。天早晨9点多了, 孟抱朴才擦了一把泪水,哆哆嗦嗦装上假腿,离开烈士陵园,去看三狗蛋的孙子 孙女。   孟抱朴最喜欢三狗蛋5岁的孙女汪筌了,人长得不但像她奶奶赵翠珍,和他 孟抱朴也特别有缘分似的。汪筌只要是看到孟抱朴来她家了,老远就“爷爷、爷 爷”地喊,炸伸着小手,跑着去迎接。   这次也不例外。孟抱朴慌慌张张把迎接他的汪筌抱在怀里,老泪不知不觉就 “扑嗒扑嗒”往下掉了,掉了汪筌一小腿。汪筌不停地用胖乎乎的小手给孟抱朴 擦,说,爷爷,你咋哭啦?妈妈说,好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孟抱朴把汪筌抱得 更紧了,塞进汪筌胸口那个小兜兜里500块钱说,筌妮,爷爷没哭,爷爷眯眼 了……把孩子放在地上,头也没回,拖起那条假腿“噶吱噶吱”的走了。   “说什么皇亲与国戚,就是那王子犯法到开封,包拯断案与民同……”   孟抱朴是从城里高唱着《秦香莲》回村的。孟抱朴一个劲地唱,膀子一耸一 耸地唱。从赵塘唱到草庙,从草庙唱到刘口,从刘口又唱回孟家村,调拿得不准, 却很英雄气概,也很悲凉。孟抱朴这样在村里唱来唱去,很不正常,大伙儿围上 来问孟抱朴,劝孟抱朴。有村干部,也有普通村民,还有孟抱朴的近门子,谁怎 么问,怎么劝,孟抱朴谁也不搭理,只管唱。有人去喊孟抱朴的媳妇桂花,桂花 撵上孟抱朴,一边往家拉他,一边说,你个死老头子,你这是丢的啥人呀你!孟 抱朴就从地上摸东西打他媳妇桂花,桂花一生气不管他了。孟抱朴这样疯了似的 在村里来回唱,唱得像鬼哭像狼嚎了,刚出差回来的孙爱民非常吃惊,问大伙儿, 村长,恁会这样!?没谁回答孙爱民,孙爱民就扔下手里的东西去劝孟抱朴,说, 您老别唱了,您老恁一把年纪了还这样唱,伤身子的。孟抱朴不搭理孙爱民,膀 子仍旧一耸一耸地唱。从白天唱到黑夜,从黑夜又唱到白天。疯了!孟抱朴唱了 三天三夜,孙爱民跟了孟抱朴三天三夜。这天上午,孟抱朴的嗓子终于唱不出声 了,唱出了血水,唱昏了过去,孙爱民流着泪水和村里人把孟抱朴抬进了家里。 孟抱朴从床上醒来后,又傻了,也失语了,更谈不上再问村里的什么事了。   孟抱朴疯了傻了,村里不能没有人主持,镇政府经过再三研究就换上孟抱朴 的堂侄孟繁金。   这期间,孟家村已经发起来了三大村办企业,孙爱民掌握的金达变压器厂、 孟庆奎掌握的抗生素原料加工厂和孟繁金掌握的粮油加工厂。这三大村办企业是 孟抱朴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夹缝里,不显山不显水,一步步做大的。金达变压器厂 是原“孟家村铁木业加工厂”发展起来的,抗生素原料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是金 达变压器厂下的蛋。孟抱朴把金达变压器厂交到孙爱民手里时,固定资产已经过 二千万元,每年利税在100万元以上,是孟家村的龙头企业,不但负责村里百分 之五十以上的农业税,正在投资建设的孟家村新村,挑的也是大头。   孟抱朴疯了傻了,在村里不干了,金达变压器厂厂长孙爱民在很多人眼里就 是孟家村里的老大了,金达变压器厂的一个副厂长窜弄孙爱民说,孟抱朴手中的 那张桌子,可是两三千年的物件做成的!谁得到手里,谁就有好运气。你是咱村 里名副其实的老大,决不能轻易让这张桌子落在孟繁金的手里!孙爱民当场没有 吱声。不久,因为金达变压器厂里一个小小的质量事故,孙爱民也没和任何人商 量就罢免了这个副厂长的职务。理由非常简单,新形势下,这个人已经不适应再 做金达变压器厂里的领导了。   孙爱民处理金达变压器厂的副厂长一事,在村里震动很大。新任村长孟繁金 在家里喝了三天闷酒,孟庆奎领上他的秘书,趁机上国营大华制药厂签供货订单 去了。这件事发生之后,疯了傻了的孟抱朴突然清醒了似的,抱着那张桌子往各 家送,不隔门,也不漏户,一家一家挨着送。孟抱朴抱着桌子先去了堂侄孟繁金 家,孟繁金正好在家,看到老叔孟抱朴送桌子来了,脸立马吓蜡黄了,“扑通” 给孟抱朴跪下,说,老叔,你饶了我吧。孟抱朴“哈哈”傻笑了几声,抱着桌子 去了别家,没有一个人敢接的。   从那天开始,孟抱朴脸不洗也不换衣服了,邋里邋遢整天抱着桌子在家里出 出进进,见人就把桌子从怀里往前一推,哑巴似的“啊啊”大叫着往人家怀里送, 人家不要,他就撵人家,人家跑远了,跑没影了,他就抱着桌子站在那里“哈哈、 哈哈”傻笑,树上的树叶子就开始“哗啦哗啦”往下落了。   桂花不信孟抱朴会傻会疯,很生气,说孟抱朴,你说你这个死老头子,你整 天抱着这张桌子装啥熊样子!这是能吃还是能喝?!孟抱朴就把桌子抱得更紧了, 像桂花要抢他的。桂花看着这张桌子想起过去的岁月,不免有些辛酸,也就不再 管他了。孟抱朴白天抱着这张桌子在外面跑,来家吃饭、睡觉也不放下这张桌子。 桂花瞅孟抱朴不注意给他藏了扔了,他就满地找桌子,找回来,仍旧抱着,搂着。 新找回来的桌子,一只苍蝇跟过来了,又偷不动这张桌子,他也会吓得浑身打哆 嗦。桂花根本不管孟抱朴这些,只要是他顾不上了,桂花就把这张桌子随便往院 子里一扔,任凭风吹雨打,太阳晒。这么些年来,经过这么折腾,这张桌子腿腐 朽了,桌面也霉变了,像一块破抹布,散着一种恶臭,桂花见了就恶心。   2003年“非典”过去之后,留美硕士孟祥德和军医大毕业的汪筌结婚了,7 月中旬来老家看爷爷孟抱朴奶奶桂花。孟抱朴虽然还傻着疯着,却不再抱着桌子 往外跑了,什么都听孙子和孙媳妇的。尤其孙媳妇汪筌的话,孟抱朴句句都听, 汪筌让他怎么着他就怎么着。汪筌,说,爷爷,那张桌子都烂成那样了,咱不要 再要了。孟抱朴就乖乖地把那张桌子放在墙角,不再去招惹它了。孙子孟祥德和 孙媳妇汪筌给孟抱朴洗了脸,理了发,刮了胡子,换上一身深色的老年休闲装, 孟抱朴红光满面,福气腾腾了。   这天上午,天气很好。孙子孟祥德领着孟抱朴去村里的澡堂洗澡,奶奶桂花 让草庙的娘家人找去商量事情,汪筌在家给爷爷奶奶收拾屋子。汪筌最看不上墙 角那张破烂桌子了,拿把斧头,砸吧砸吧扔到了灶火窝里去了。从娘家回来的奶 奶桂花给孙子小俩口炖羊肉,就当劈柴烧了,烧得满院子肉香味。孟抱朴和孙子 洗澡回来,让孙子搀扶到沙发上,孟抱朴抽送着鼻子嗅嗅这里,嗅嗅那里,像在 闻什么味道。孙子孟祥德也学着爷爷孟抱朴抽送着鼻子乱闻,汪筌也跟着闻,闻 了一阵子,就闻到了从厨房里飘来的肉香味,汪筌就趴到爷爷的耳朵上说,爷爷, 是我奶奶在炖羊肉。孟祥德闻了闻,的确是奶奶的大炖羊肉味,拍拍媳妇汪筌的 肩膀说,丫头,你看着爷爷,我出去转转。孟祥德说过,出门走了。   孟抱朴不信,鼻子仍旧这里伸伸那里伸伸,突然看到墙角那张桌子没了,扶 着沙发扶手哆哆嗦嗦站起来,问坐在他身边的孙媳妇汪筌,说,筌妮,桌子哪?   孟抱朴说话了,还叫出了孙媳妇汪筌的名字,汪筌一激动眼圈就红了,上去 搀扶着孟抱朴,呜咽了,泪水也流出来了,摇晃着孟抱朴的胳膊,说,爷爷,您 说话了?   汪筌见孟抱朴开口说话了,太激动了,对着外面大喊大叫,奶奶!德子!快 来呀!爷爷说话了!   汪筌见外面没有什么响应,和孟抱朴继续说,爷爷,您还认得我是筌妮……   孟抱朴抓着汪筌的手,看着汪筌的脸,很慈祥地笑,汪筌的泪水就流得更欢 了。   汪筌接着问孟抱朴,说,爷爷,您说哪张桌子?   孟抱朴就说,筌妮,我说墙角的那张烂桌子……   汪筌擦了一下泪水,看着孟抱朴,笑了,说,爷爷,你说墙角的那张烂桌子 呀!我砸了!扔到灶火窝里让俺奶奶烧锅炖羊肉了!   孟抱朴听孙媳妇汪筌这么一说,鼻子也不抽送了,慢慢坐下来,思索了一下, 又扶着沙发扶手站起来了,两眼大放光彩,看着孙媳妇汪筌傻笑着说,筌妮,我 说这羊肉炖的咋恁香,像放了烟土……   大事记:2003年7月29日,孟抱朴和孙媳妇汪筌说着说着话,就入境了,享 年85岁。都说孟氏的祖宗亚圣人孟子活了84岁,这样,孟抱朴就比孟家的祖宗亚 圣人多活了一年,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              田房                 ·许文舟·   它孤零零地站在田边,有些无助。它的面前,是收后的稻田,阳光渐渐变薄, 薄得融不化稻草上同样薄薄的霜。这是早晨,秋天提前一个时辰到来,让那些来 不及遁隐的虫儿,面临着某种危险。与田房并排的是高高的稻垛,四时皆欢的小 鸟伸开翅膀,但并不打算飞走。   谷收后,田房就冷落下来。细密地被篾藤扎实的茅草里再也渗不出淡淡的炊 烟,篾子做成的窗口显得有些空洞,再也飘不出与稻子一样朴实的笑语。一个火 塘已经熄灭了,睡得正好的炭灰经不住细若游丝的风吹。冷落在一旁的板凳是用 稻草编织的,坐上去很软,有些象城里的皮沙发,坐一天屁股也不会有累的感觉。 一支简单的水烟筒立在一边,烟嘴再也没有冒出那份让人舒适的水声,天光从小 小的窗口透进,打在被火烟熏陶得象上了三道漆的墙壁,泛出一种幽幽的黑色来。 火塘上的挂钩,曾挂着一壶唱歌的溪水,挂着一壶平淡的传说,现在铜质的水壶 已被人带走,带到谷箩归集的地方。只有一个木钩,随风摇摆。泥制的茶罐里还 煨着半罐茶叶,桔色的茶水上已浮起浅显的霉斑。一块磨石,不知磨砾过多少钢 坯,不知锋利过多少生活的信念,此时,它一头栽倒在田房的门口,残存的铁锈 让雨水开出暗红色的花蕾。很少有人来田房了,只是那些鸟,那些守候着丰收的 谷鸟,不时从窗口大胆地探进头来,然后进屋,然后在稻草编织的坐凳上舞蹈。 火塘的火灰虽然熄灭,用手一摸还能体会到一层温暧,淡淡的,说明不久前的某 一天,有人还在这里歇息过,烧过火或唱过歌,煨过茶或者吹过牛。就在这个火 塘边,水在铜壶里唱着歌,有两位青年男女,他们坐在一根木头上,向着火,温 暖着手心,他们从村子里跑到这里,夜已经深了,不时传来的田鸡声也显得无精 打彩,青娃早已转世,留些秋虫在完成小合唱。在他们有前方,越过一丘一丘的 稻田,是一条永远也不知疲累的小河,波浪牵手波浪,水声回映水声,它们其中 的一朵或两朵,来到过田里,从三月起,它们就一起在稻田里流走,萌动父亲手 里出嫁的谷种,催促过布谷鸟唤过的秧苗,稀释着化肥与农药留下的锅根。它们 走着,不知道在它们身边的田房里,有一股血脉浪比它急,有一种跳动,比波涛 还深。   其实,更多的时候。作为为下田人蔗风避雨的田房,一年里让种田人用上的 时间并不多。倒是那些牛,不时从山坡上跑到这里避雨或者避风,田房里每一块 陈旧的木板,都吸纳了农人过多的汗水,那是乡村最真实的盐份,牛爱吃盐是出 名的,只是真正意义的盐巴只能喂给一家一户支着的铁锅,喂给一家一户老老少 少的嘴,留给牛的总是很少,而且都安排在农忙时节。牛就来到田房,伸出舌头, 品偿那份浓浓的盐味,然后在田房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开春的时候,那里住着的 是些过完冬天还不想搬走的田鼠。它们从冬天走过来,从土块子里走出来,它们 发现田房避风也保暖,躲藏在里面不失为一种幸福。脱粒不尽的稻草被它们搬到 屋里,充当着它们的被子,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充满着白米的芳香,它们用不着为 自己的窝遭到雨水的浸淫而操心,睡在上面边吃边生儿育女。农人是布谷鸟叫三 遍后才从家里起程的。胆大一点的田鼠就是农人来了,也一样不想走。   田鼠从田房里出来,举家迁移,还没有办理户口,它们就落慌而逃。四下一 望,还真是无处藏身,刚刚醒来的流水被农人从远远的河道引来,正灌进被春小 麦吸食干了的田里,阳光开始加温,山歌随青秧拨节而茂盛。田房里拥挤着村里 的男男女女,犁头和钢锄,蓑衣和篾帽,歌声和笑语,土酒和包子的香味。这里 田房热闹的季节,整个田野浮动着亮亮的水波,稀疏的秧苗,一行一行象秧苗一 样笔直的插秧女。阳光暴晒着,让水里的温度一步步升高,风一阵比一阵微弱, 这时节,做田的男人也脱光了身上的衣服,象牛一样陷进泥浆里面,女人唱着她 们自己懂得的调子,男人唱着只有老牛听得出来的调门。田房是歇息处,是橱房, 是交流的地方。   青秧插下后,田野归于寂静。鸟感到孤独,便落到田房头上,看离田块不远 的炊烟轻轻地从青砖红瓦的农舍上升起。不时有前来看田的农人,瞧完田块后, 把锄头往田埂上一靠,便来到田房,点燃火塘里的剩柴碎炭,点燃旱烟,让身体 在田房特有的荫凉中歇息,把目光牧放在绿茵茵的稻田。这时,有笛声响起,幽 幽地,象蜻蜓的翅膀划动的风,一阵强一阵子弱。那些插秧的女人的红披巾哪里 去了,是不是变成了天边的彩云。一些善心的老人,把牛粪糊在空洞的树筒两端, 留下两个蜜蜂能自由进出的小洞,就成了蜜蜂的巢。将它放置在田房向阳的窗口, 一会儿功夫,寻找着家园的小蜜蜂就来到田房,转一转,看一看,第二天准能约 来一大家族,在牛粪糊起来的巢穴里安居。大集体年代,村子里专门有守田房的 人,与其说是守田房,到不如说是守着丰收在望的庄稼,成天叽叽喳喳的雀鸟, 夜晚出来偷嘴的田鼠,品行不端的小偷,都会视别人的丰收为己物。守田房的人 有时会感到寂寞,就唱些用来驱散谷鸟的山歌。或者烧一瓦缸牛粪,打开蜂窝取 蜜,翻动一页甜甜的农历。   承包到户后,每一户种着水田的农家,都有自己一间田记,宽不过五个平米 的小茅屋,是在为自己插下的希望放哨站岗。青涩的稻穗孕育上阳光,稻谷便变 黄了,变得让谷鸟睁不开眼睛的时候,田房里不时住着农人,多是村里闲着没事 的汉子,细碎的农活都交给婆娘人了,他们就到田房,名义上是守着即将丰收的 谷子,实际上他们三五成群人围在副象棋面前,指点着江山,充当着将相兵卒的 角色,为自己的业余时间杀出一条便道。谷鸟看到这些慵懒的男人,高兴极了, 纷纷落到泛着金色的谷穗上,一摇一摆地随着风与稻穗跳着慢三步。尖利的小嘴 啄食着饱色只有七成的稻谷,吃得它们十分的高兴。水流着,流到吃水很重的农 业根部,一点一滴变成人们身体的给养。牛在山坡上望着谷鸟生气,它们一步一 个脚印拉出来的收成,此刻成了谷鸟兴高彩烈的娱乐场。牛不出声,低头吃着让 牙齿发硬的草,这是它们的大假期,它们将通过一根草的指引,进入隆冬。 【网里乾坤】∽∽∽∽∽∽∽∽∽∽∽∽∽∽∽∽∽∽∽∽∽∽∽∽∽∽∽∽∽ ◆             水与粮食闲谈 ·诚鸿· (一)庄稼的血液——水 如果把庄稼比做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生产的产品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 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绿色工厂亦难为无水之粮。从种子发芽、植株 生长到最终收获,农作物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因此,大约从公元前3100年起, 古代埃及人就开始有意识地修建工程引河水灌溉农作物。纵观历史长河,可以说, 农作物种植的历史也是农业用水开发利用的历史。 绿色工厂的水样年华 上小学时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种子的力量》。弱小的一粒种子,竟然可以 顶开坚实的泥土、砖石、墙壁,破土而出,长出嫩绿的芽。但是,人们可曾知道, 一粒种子,不管是麦粒、稻谷还是玉米,在没有水的环境里,将永远焕发不出其 强大的生命力。即使给予它充足的阳光和温度,它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在适宜 的条件下,种子一旦接触到水,便会本能地大量地吸收水分。吸水后,种子膨胀、 种皮软化,以至破裂。这样做氧气才能进入种子里,满足种子呼吸的需要,因为 种子在萌芽阶段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种子的有氧呼吸会产生 能量,从而促进种子的生理变化。同时,种子内部以大分子形式储藏的蛋白质、 淀粉和糖等营养物质,在水的作用下,被水解为简单的有机物质供植物发芽使用。 由此可见,水不但是参与呼吸化学反应的重要物质,而且也是植物体中能量转换 的载体和媒介。最重要的是,在水分饱和的情况下,种胚才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伸长和分化,使得胚根和胚芽正常发育出来,顺利地完成由种子向植物幼苗的转 化过程。 在从幼苗向成熟过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植物仍然是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 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碳水化物将能量 储备起来,在植物需要时通过呼吸作用再释放出来,从而维持植物的日常生活。 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植物就不能形成足够的叶绿素,一些叶子就会慢慢枯 黄、弯曲、凋萎。没有叶绿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植物就会因缺 水而旱死。在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有时根据作物是否有叶子出现枯 黄现象来判断作物是否需要灌溉。 向植物体内源源不断提供水分的任务是由植物的根系来承担的。在根细胞的 作用下,根系不断地吸收着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矿物质,并将它们输送到植 物体各部位。水分由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后有三个去向: ① 成为植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作物植株的含水量为60%~ 80%,块根作物的含水量在90%~95%以上。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消费的黄瓜、 白菜、萝卜等蔬菜的水分含量一般在70%以上,西红柿的含水量高达95%,可消 暑解渴的西瓜,含水量更高,达97%。 ② 消耗于光合作用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 化学反应,反应的动力是太阳光,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它的产品是糖、淀粉等 有机物质。 ③ 通过叶面气孔向大气散发掉。在作物吸收的水分中,仅有不足1%的水真 正用于作物生理过程和构造植物本身,其余的99%以上的水分通过作物枝叶散发 到大气中去了。作物水分的蒸发,使作物在阳光强烈高温天气下不至于被灼伤。 如果没有水分蒸发,那么叶子所吸收的太阳光能量,一分钟内就可以使作物体内 温度迅速上升到38℃,眨眼之间,植株就有可能被晒焦。 据估算,全球每年落到陆面的平均降雨量为720毫米,其中约有410毫米水量 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水分蒸发(蒸腾作用)又返回大气中。而植物蒸发的水分首 先是被植物根系捕获,而后在蒸腾作用下通过植物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其 余的310毫米水量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流走了。尽管植物根系在植物生 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机制目前还很不清楚, 还有待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揭示。 农业灌溉,源远流长 农作物获取它们所必需的水分有两种基本途径:降水和灌溉。在世界上多数 地区,单靠降水并不能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例如,在我国的华北平原,典型 的耕作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的需水量约为450毫米,玉米的需水量约为 420毫米左右,二者相加为870毫米,而华北平原的平均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 之间,天然供水量严重不足。有句农谚说得好:“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 于肥”。所以,为了保证能够收获粮食,及时对农田进行灌溉是非常必要的。 截止到目前,全球耕地总面积大约有15.10亿公顷,其中2.67亿公顷为灌溉 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8%左右,其余的82%的耕地依靠雨水。正是灌溉,使得 单位面积耕地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据统计,占耕地总面积18%的灌溉耕地所生 产的粮食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40%。如果没有尼罗河河水的灌溉,埃及几乎生产 不出任何粮食。为了在土地上获取足够养活自己的粮食,古代埃及人从很早就开 始引尼罗河河水进行灌溉,其修筑的农田灌溉工程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蝎 子国王统治的时代。所以,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 礼物”。中国的农田灌溉大约始于4000多年以前。传说当时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 特大的洪水灾害。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纷纷逃到山上去躲避。禹受 部落联盟的委托承担了治理黄河水患的重任。他率领人们沿河堤修建堤防,挖掘 泥沙,输浚河道,并将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分给农民种植粮食。这就是在中国家喻 户晓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些治水工程大概算是中国最早的农田灌溉水利工 程了。 我国保留到现代的最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是历史上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 程,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 进人了平川地界。这里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 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更不幸的是,西边遭受洪水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 受旱灾之苦。公元200多年前,秦国蜀守李冰上任后,决心带领当地人兴修水利, 根除水患。在亲临实地考察和征求当地人意见后,李冰制定出了“分流守江,筑 堰引水”、“深淘滩,低作堰”,将分水、开凿、闸坝三项工程组成一个有机整 体的治理岷江的计划。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宝瓶 口、都江鱼嘴与飞沙堰。宝瓶口工程,是整个计划的第一个工程。李冰经过勘查, 将矗立在岷江东岸挡住岷江去路的玉垒山凿开一个缺口,将洪水引一股到东边去, 使江水分流。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联合起来就使得岷江在这里成功地实现 了分流,既消除了西面的水患,又使得东面可引水浇地,免除了灌县旱灾的产生, 真可谓一举两得。 在有“火洲”和“风库”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勤劳智慧的当地人民根据本地 气候和水文特点创造出一种农作物灌溉工程——坎儿井。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 年),林则徐赴天山途经吐鲁番县城,在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 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 思议之事。”卡井即坎儿井。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一般由竖 井、暗渠、涝坝(小型蓄水池)和明渠四部分组成。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 理坎儿井时提土用的。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是愈向上游竖井愈 深,间距愈长,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也愈短。暗渠的用处是将水引出地面, 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涝 坝是在距出口约500米的地方挖的蓄水池,用于调节水量。这样,地下水从暗渠 流到涝坝,再由明渠直接流入农田进行灌溉。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着吐鲁番大 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 料等。 在安徽省境内,有一个中国目前最大的灌区——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 后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安徽省江淮地区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长 江沿岸和大别山腹地雨水丰富,降雨集中,淠河、史河、杭埠河中下游经常遭受 洪水灾害,而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区却缺雨少水,干旱长期困扰着这片土地。新中 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着手解决这一久未解决的问题。淠史杭灌区 从1958年开工建设。第一项工程是水源工程,先后建成5座水库,总蓄水能力高 达66亿立方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灌区的水源问题。第二项工程是开凿渠道。光 是在千沟万壑的丘陵区开凿引水渠道,就动用了80万人的建设大军。据2000年统 计数字,整个灌区7级固定渠道总长25000公里,相当于沿地球赤道走了多半圈; 有效灌溉面积102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8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324.6亿公斤。淠 史杭灌区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农业灌溉、工业城市供水、带动地方发展 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被中外专家誉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颗璀璨的明 珠”。 (二) 粮食生产需要多少水? 水与产量的关系 仅仅依靠雨水,农作物很难获得充足而稳定的粮食产量。于是,人们把江河 湖泊里的水、地下水、雨水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引到农田中,在农作物需要时进行 灌溉。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灌溉多少水才算合适呢?是不是灌溉的水越多, 农作物产量就越大呢?这是一个农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20世纪以来,农学家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试图揭示水分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农作物生活有五大基本要素:光、热、水分、养分和空气。这些要素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和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每一要素都是农作物生命 活动所必需的,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造成农作物生产的失败。在一定的生产 环境条件下,作物产量是由相对数量最低的因素所决定的。在农学上这个规律被 称为“最低因素法则”。这就好像一只木桶能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那块最低 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高的木板。在光、热、养分和空气等因素接近最佳 状态时,作物产量的高低便决定于水分供给量的多少。科学研究发现:在这种条 件下,如果供给不同单位体积的水量,投入第一个单位体积水量时作物产量增加 幅度最大,而后逐渐递减,也就是说,水与产量的关系遵循“报酬递减法则”, 又称米查利兹曲线。如果供给的水量超过了作物所需的水量,可能会对植物生长 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起产量的降低。这个法则揭示了在农业生产中人们经常遇 到的现象:少量的灌溉比不灌溉产量增加明显,而灌溉水量越多,作物增产效果 就越不明显。所以,如果考虑灌溉花费的费用,从经济效益角度而言,作物灌溉 的水量不是越多越好。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充分供应,且作物发挥全部产量潜能 时,作物因蒸发蒸腾损耗而需要的水量,称为这一地区该作物的需水量。作物需 水量是制定作物灌溉计划的重要依据。作物需水量是作物种类、气候、地理条件 等因素的函数,换言之,作物需水量随作物种类、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产1吨玉米大约需要1000~2000吨水。读者可以想象玉米的 需水量有多么大,这些水足够一个成年人喝1300多年! 农业,第一用水大户 由于作物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农业用水在各类用水中居第一位。 1995年全世界水资源利用量高达38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5000亿立方米, 占总用水量的65.8%;工业用水量75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9.7%;居民生 活用水量35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2%;各种损失量2000亿立方米。农业 灌溉又是农业用水的大户,其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90%。全世界农田灌溉面积 大约有2.67亿公顷,其中约有3/4的灌溉面积分布在亚洲。灌溉耕地最多的国家 依次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伊朗等。 气候特点及人口、耕地等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需走灌溉农业的发展 道路。农业用水始终是我国各行业用水中的第一大户,但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等 用水的迅速增加,农业用水在各行业用水中的比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据统计, 1980年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8.2%,1993年降为73.4%,1997年降为 70.4%,2000年则降至68.8%。农业灌溉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对象,农业灌 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根据水利部2000年水资源公报数据,2000年全国总用水量5498亿立方米。其 中,农业用水3784亿立方米(农田灌溉占91.6%),占总用水量的68.8%;工业用 水113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10.5%。在水文上,我国可分为几大流域片,如长江片、黄河片、淮河片、海河 片、珠江片等,各流域片用水组成参见彩图。2000年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约为54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4%左右。虽然我国的灌溉耕地50多年来有了很大的 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发展却很不均衡。长江流域一带发展最快,淮河流 域次之,海河流域位居第三。 随着农业灌溉面积的逐渐扩大,农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灌溉用水。与此同时, 人口膨胀、城市扩展、工业发展同样需要越来越多的水。越来越多的人士意识到, 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利用有限 的淡水资源。在人类跨入新千年之际,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模式,转而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因为,我们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危 机! (三)迫在眉睫的水危机 已经敲响的警钟 2002年5月,在联合国最新环境报告《全球环境了望》中,1100名科学家忧 心忡忡地警告人类: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30年后,全球一半以上 的国家将会严重缺水!中东地区95%的居民将没有水喝!亚洲65%的地方水资源将 严重缺乏!这是科学家在危言耸听吗?让我们听听来自身边的报道吧。 ——2001年中国遭受了1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袭击,2330万公顷土地受旱, 数百万公顷农田变成赤地,1600多万人及1200多万头牲畜缺乏饮水。 ——2000年中国一百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天津、山西、山 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等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供水紧张被迫实行定时限 量供水,哈尔滨、长春、沈阳、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城市生活用水极为紧张。 ——1999年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52亿亩,其中成灾2.49亿亩,绝收5888 万亩;因旱减收粮食333亿公斤。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湖 北、陕西等省(自治区)灾情严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 ——黄河,正在被过度利用。流淌了数千年的黄河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 1972~1985年之间,黄河间断性地出现断流。1985年以来,黄河每年都有部分河 段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长达226天无水入海。 ——因过量超采地下水,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华 北地区水位每年下降0.5~3米,河北省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已达到允许开采量的 90%。地下水持续超采已引发了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 这些黄牌警告在预示着如果人类不控制自己的短视行为,不采取措施,真正 的水危机将为时不远,科学家的预言将不幸而言中。水的减少最先影响的行业必 然是第一用水大户——农业。所以,与水危机相伴而生的,则是粮食危机。 耕地的缺乏影响了世界粮食贸易方式。同样,水的缺乏也已经开始影响世界 粮食的贸易方式。进口1吨小麦相当于进口1000吨水。严重缺水的北非和中东在 1990年以后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粮食进口市场。1997年,其进口粮食及其它农 产品所需要的水,大致等于尼罗河的年径流量。 “农转非”挤占农业用水 先算一笔经济帐:1000吨水可生产小麦1吨,其市场价约为200美元,同样多 的水用在工业上可产生14000美元,是农业的70倍,所以,同样多的水用在工业 上远比用在生产粮食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多。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必然会有 大量的水资源从农业上转用到工业和生活等非农业部门。在我国水资源“农转非” 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例如, 为了保证首都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北京市制定了“弃农、压工、保生活” 的供水应急方案,即在持续干旱情况下,首先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其次是控制 工业用水;再次是控制农业用水或舍弃农业。据中国工程院组织43位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近300位专家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估算, 如果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那么1998年我国约有1222.9亿吨水资源从农业被转 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水源污染,雪上加霜 1962年,美国著名学者、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了她那 惊世骇俗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人类保护 水、保护空气、保护环境的意识。现在,几乎每天人们都可从电视、报纸、因特 网等各种媒体上阅读到关于水污染和保护的报道。但是,人们似乎还在留恋“先 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里不想再重复那些触目惊心的水污染实例了,单看看 被污水污染的耕地吧。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000万公顷,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多万公顷。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 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 断下降,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 标和接近临界值。 (四) 水不够,怎么办? 人口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生产粮食需要更多的灌溉耕地,灌溉耕地需 要更多的灌溉用水。但是,农业用水面临着日益缺水的威胁,更多的水需从农业 转移到工业和其它行业中去。在这种形势下,人类该怎么办呢? 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目前,大多数农民还象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一样灌溉他们的土地。农民通过 沟渠将水输送到地头,然后以漫灌或沟灌的方式把水放到田间,水在重力的作用 下慢慢由田块的一头流到另一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水在沟渠输送的过程中 蒸发和下渗掉了,输送到田间的水一部分留在了土壤的作物根区,一部分越过根 区渗入地下,一部分水从田间跑漏走了,一部分水蒸发了。只有补充土壤根区的 那部分水(和少量洗盐淋滤水)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其余的水分没有产生任何效 益。乍看起来,农业灌溉浪费了大量的水分。实际上,那些被“浪费”的水有很 大一部分为生态系统中其它部分使用了。所以,节水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 单。从区域的角度,有两种途径提高农业的水分生产效率(单位水量产出):一 种是减少灌溉水分的蒸发损耗,一种是改进作物品种、改善耕作方法、提高灌溉 质量,以相同的水量获取更高的农作物产量。科学家研究出了一揽子节水措施, 供农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喷灌 读者一定看到过农田或草坪正在喷灌的情景吧。在水雾的遮掩和反 射下,灿烂的阳光不时闪现出一道道美丽的七彩光环。千百年来,农作物第一次 享受到了阳光下渴饮甘露的惬意。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喷头)将有压水送到 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小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与地面灌溉 相比,喷灌可节水30%~50%。喷灌系统的喷头本身可以进行360度旋转。随着 喷头的旋转,喷洒出的水滴周而复始地均匀地降落到地面上,水滴由土壤表面渗 入到土壤中,供植物根系吸收,所设计的流量不会产生地表径流,从而达到保土、 保肥、节水的目的。同时,喷灌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这 样的人工降雨的好处是自然降雨无法相比的。自然降雨时,往往天空中阴云密布, 太阳光线极为微弱,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而喷灌不会挡住照射到作物植株 的阳光,作物在接受喷洒水滴的同时,照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一般而言,喷灌 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20%~30%,蔬菜增产1~2倍。喷灌为 庄稼创造了一个水分适宜、阳光充足的生长条件,但是喷灌受风的影响大,在干 燥的自然环境中水分自然蒸发造成的浪费也是很可观的。 滴灌 在前面读者已经知道,作物是通过根系来吸收和传输水分的。那么, 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办法直接把水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供根系吸收呢?答案是肯定 的,这就是滴灌。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术,它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 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 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滴灌的灌溉水只湿润滴头附近的小范围土 壤,属于典型的局部灌溉。滴灌技术是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这项技术在荷兰、 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很受重视,并得到了推广普及。以色列 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其缺水程度要比我国严重的多。以色列的人均占有水资源 量只有365立方米,仅是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的1/6。但是以色 列的旱作农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其秘密就在于以色列大多数耕地安 装了高度自动化的滴灌系统,供给作物适时、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以色列农民比 喻为“用茶勺喂庄稼”。滴灌水量仅为地面灌溉水量的1/4~1/5,由于滴灌不存 在喷灌时的水量蒸发和漂移损失,所以它比喷灌还省水。滴灌能依照作物耗水规 律,适时适量地、均匀而又缓慢地供水、供肥,使作物根层土壤经常保持最佳的 水分、通气和养分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与地面灌溉相比,滴 灌能使粮食作物增产30%,水果增产50%~100%,蔬菜增产100%~200%。 蓄得天水化甘泉 提起甘肃,不由得令人想起“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黄土高原:贫瘠、荒凉、 破碎而又寂寞的黄土地无声地承受着烈日的暴晒,远远近近的山包光秃秃的,几 乎看不到一丝绿色;即使偶尔看到几棵低矮的树,也在干裂的土地上无奈地苟延 残喘着;一对满脸皱纹的老年夫妇在山坡上无力地耕耘着微薄的希望……的确, 水,在这里已无比珍贵。据甘肃省水利志记载,甘肃省多年的平均降水量只有 305毫米,仅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在陇中一些山区,早晨起来全家人站成一排, 家庭的长者口含清水喷在每个人的脸上,各自擦一擦,就算是洗了脸。在如此恶 劣的自然环境里,一代一代的人们艰苦地生活着。清朝封疆大吏左宗棠一声叹息, 曰:“陇中苦瘠甲天下。” 缺乏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只有靠雨水。残酷的现实迫使陇中农民设法利用 唯一的水源——雨水。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家家户户挖水窖的习俗。但是人们 利用水窖集蓄雨水的做法一直停留在自发阶段,听天由命,仅能勉强解决饮水问 题。雨水利用必须走依靠科学的道路。科学家研究探索出了多种集蓄利用雨水的 方法。例如,在山坡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发展雨养农业。在山顶、山腰梯田等 地方修筑水泥地面,降雨时雨水从硬化地面流到旁边的小沟或小槽中,然后再汇 集到地头的水窖中集蓄起来,用于灌溉梯田种植的庄稼。再例如,利用庭院、场 院和屋顶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农户房前屋后和村边地头,一般都有经过碾压的 庭院和场院,屋顶面多是水泥石灰土和瓦,为收集雨水创造了条件。根据当地降 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面积的大小修建蓄水设施(水窖),汛期拦蓄雨水并存储起 来,除解决人畜饮水之外,还可利用有限的水源发展庭院经济。还有一种方法是 利用道路集雨,发展大田作物节水灌溉。公路和运输路量大面广,是非常良好的 雨水集流面。沿公路的两侧用水泥石板和混凝土修建两条U形沟,公路延伸到哪 里,沟就延伸到哪里。甘肃省定西县青岚乡郭沟川村,由于缺水,曾是定西县最 贫穷的村庄。后来,302国道从村庄附近的山腰通过,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投资 15万元沿5公里长的国道修建了集雨工程,将汛期的降雨引至地头水窖蓄存起来。 每个水窖可蓄50方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果树和塑料大棚,大田采用喷灌, 果树采用渗灌,大棚采用滴灌。集雨工程使村庄脱贫致富,一举摘掉了贫穷的帽 子。 在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干旱地区,集蓄雨水可能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途径。 同时,雨水利用也为面临水资源危机的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开辟新水源 为了对付日益临近的水危机,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新的水源。让我们看看科 学家最近的发现吧。 发现一: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人们往往只能“忘洋兴叹”,人类需要的是 淡水,而海洋装满的是咸水。虽然科学家发明了海水淡化技术,但是复杂的技术 和昂贵的费用让多数人望而却步。海洋里到底有没有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呢?这 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据报道,俄罗斯海洋学家经过探测发现, 世界各大洋底部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20%。国外 已有在海洋中发现淡水的例子。例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 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不相同,人们称为“淡水井”。 这一发现为人类解决水危机又指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发现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有个名叫丘冈戈的荒凉小镇,多年来人们饱 受缺水之苦。但从1992年起,这里的居民再也不用为水而发愁。原来,来自加拿 大的科学家发明了集雾取水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一片集雾的网阵和一个雾水处 理厂。集雾网是由聚丙烯和吸水性纤维三层叠加编制的细网。利用这些集雾网, 小镇每天可供水1.1万升,在浓雾季节每天可供水13万升。 这些发现也许离普通人有点遥远。离我们最近的“开源”大概莫过于污水再 生了。城市对水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导致家庭对淡水的用量将大量增加,另 一方面将生产出更多的污水。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城市污水收集在一 起,采用各种处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经过混凝、沉淀、过 滤、消毒等深度处理,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水,称为再生水,又称“中水”。在 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中,约有4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例如洗浴、饮 用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不能被中水替代;还有多达60%的水是用在工 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卫用水、冲洗地面和绿化用水等方面,其中部分对水质要 求不高,若使用中水不仅在水质上完全符合用水标准,而且将节约大量的新鲜水 源,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我国最大的污水再生回用 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0万吨,担负着北京市40%的污水处理量,2000年处 理污水量3.5亿立方米,水量相当于100个昆明湖。 ◆ 从郭舍人到东方朔——从汉武帝的乳母谈起     ·肖 毛·   一、谁救了汉武帝的奶妈   因《西游记》小说中的悟空偷桃及人参果事,追溯至《取经诗话》,复上溯 至《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然后,遍寻可查到的电子版及纸面本古类书及 小说等,欲集出其中所有与东方朔有关的只言片语,看看孙悟空与东方朔究竟有 多少渊源。搜寻整理过程虽苦,但偶尔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文字,如《太平广记》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目下的这一篇:   东方朔(出《独异志》)   汉武帝欲杀乳母,母告急于东方朔。曰:“帝怒而傍人言,益死之速耳。汝 临去,但屡顾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 今已大,岂念汝乳哺之时恩耶!”帝怆然,遂赦之。   这个故事,倒是早就听过,但《独异志》里似乎不是这么讲的,原文见《独 异志》(张永钦等点校,中华书局版)卷下第313条(P62):   汉武帝乳母恃恩,家人纵横。帝怒,乳母流于边,入辞帝。郭舍人谓曰: “母今出时,但屡顾我,当救母不行。”母如其言,乃顾舍人。舍人骂曰:“妪 回顾,何为?帝壮矣,岂假汝乳耶!”帝于是悦,遂不流乳母。   该书的点校者说:“据《史记·滑稽列传》,救乳母者为郭舍人;据《西京 杂记》,救乳母者为东方朔。”   的确,在《史记》中,这本是郭舍人的故事,怎么到了《太平广记》中就变 成东方朔的了?先看看《西京杂记》怎么说: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 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 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西京杂记全译》 卷二第33则,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成林、程章灿注译)   译注者说,这一则原名为“方朔设奇救乳母”,少了一个“东”字,但情节 与《太平广记》中的那一篇相同,强调的都是“汉武帝欲杀乳母”,与《独异志》 里的说法不同。若要看更详尽,更原始的说法,就只能去看《史记·滑稽列传第 六十六》了: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武帝少时, 东武侯母常养帝,帝壮时,号之曰“大乳母”。……乳母所言,未尝不听。有诏 得令乳母乘车行驰道中。……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 夺人衣服。闻于中,不忍致之法。   有司请徙乳母家室,处之于边,奏可。乳母当入至前,面见辞。乳母先见郭 舍人,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乳母如其言,谢去,疾 步数还顾。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 乳而活邪?尚何还顾!”于是人主怜焉悲之,乃下诏止无徙乳母,罚谪谮之者。   原来,汉武帝根本就没有过“欲杀乳母”的念头。他既允许老太太在官道上 走马,也愿意纵容她的“子孙奴从者横暴”。因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勉强同意 流放“乳母家室”的建议。能“令人主和说”的郭舍人,当然很明白汉武帝的心 理,当“东武侯母”来找他时,立刻表示愿意帮忙。“东武侯母”一家无赖,汉 武帝也是如此,当郭舍人说了那番话,正好顺坡下“令”,以后不许别人再提 “徙乳母”事,胆敢再提,便是“谪谮”,当“罚”。   原文中的“罚谪谮之者”,意思很好懂,索隐者还是加了一句注释:“罚谪 谮之者,谓武帝罚谪谮乳母之人也。”他是怕读者不能从中品出武帝下的这道 “诏”有多无赖吗?或许,是想在此提醒这位老太太的重要性?她究竟是谁,能 令汉武帝这么护短?   《史记》索隐说:“东武,县名;侯,乳母姓。”《史记》正义则云:“高 祖功臣表云东武侯郭家,高祖六年封。子他,孝景六年弃市,国除。盖他母常养 武帝。”   据此,她要么是东武县的一个姓侯的普通老太太,要么是东武侯郭他之母。 我猜是后者:汉武帝连皇后卫子夫等都能杀,对一个普通的乳母又何必心忍?       二、东方朔是如何在《西京杂记》中救人的   回头再说这个故事的变异过程。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找不到这个故事; 在《西京杂记》中,它大概首次被转述。然而,就如同《大唐西域记》中的叙述 到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便变了模样一样,《史记》中的这个故事, 也被稍稍改装了。乳母“子孙奴从者横暴”事被抹去,仅以一句令人莫明真相的 “武帝欲杀乳母”开头,郭舍人被东方朔取而代之,还让他说了一句《史记》中 没提过的话:“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显然是在揭皇帝的短。骂 乳母的话,也作了些改变,意思变得更直接,几乎没有了那种含蓄味道,因而无 趣。   这里,《西京杂记》为什么要改,尤其是,为什么要把东方朔改出来呢?这 需要先从葛洪那里寻找原因,因为该书的“纯原创”纵使不是葛洪,他至少也曾 经手,对此,一般的学者都未曾否认。   葛洪撰写的《西京杂记》跋中,末段云:   “洪家复有《汉武帝禁中起居注》一卷、《汉武故事》二卷,世人希有之者。 今并五卷为一帙,庶免沦没焉。”   可见,《西京杂记》中当采用了《汉武故事》中的故事。但从鲁迅辑录的 《汉武故事》看,其中似并没有被征引入《西京杂记》中的段落,这很奇怪。我 想,这只能有两种解释:1.《西京杂记》中收入了许多他书不曾引用过的《汉武 故事》原文;2.葛洪所言的是另一本书。   从《西京杂记》的体例看,凡是涉及怪力乱神的,或者近似野史的内容,该 书很少收入,而现存的《汉武故事》内容,却以“野”和“怪”为主,其中涉及 到东方朔的地方虽多,但均牵及神鬼,《西京杂记》自是不愿采入——一般的神 仙故事,都被葛洪收入《神仙传》中了。   从《西京杂记》中的这篇故事看,它的文笔较差,叙述不如《史记》中生动, 且有篡改《史记》之嫌,葛洪既然想让《西京杂记》以“裨《汉书》之阙”(见 《西京杂记》跋),又怎么会在这样的书里对《史记》原文动手脚呢?   所以,我认为,就算“方朔设奇救乳母”是托名班固所撰的《汉武故事》的 “原文”,葛洪也不会采用。那么,这个故事必是别人编入或写入的,目的是为 了宣扬东方朔。   为什么宣扬东方朔呢?我们知道,东方朔的故事,很早便开始流传了。先是 褚少孙为《史记》补写了东方朔传(补写时间或许先于《列仙传》的撰写时间, 或许比其稍晚),《汉书》又为东方朔单独作了一篇长篇传记。《列仙传》为东 方朔作了篇小传初次将其公开“神化”,但撰写时间不详(或许在东汉),全书 作者未必是刘向。其后,《汉武故事》与稍晚出的《汉武帝内传》对东方朔成仙 的故事又加以推波助澜。此后,东方朔的故事更为大众喜闻,郭舍人则渐渐被人 们“遗忘”了。   渐渐地,东方朔变成了一位无所不知的活神仙,后人也甘愿把《神异经》、 《十洲记》二书的著作权转让给他。同时,《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那些 东方朔故事也得到了滚雪球式的加工,东方朔本人成了一位集滑稽之大成者,一 如阿凡提或巴拉根仓。   在此基础上,东方朔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完美,几乎成了正义的化身,百姓 的救星。《西京杂记》中的“方朔设奇救乳母”故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比较 一下《史记》的原文,就可以知道,改编者所作的每处修改,都是为了突出东方 朔的正面形象:   如果救的是飞扬跋扈的乳母家人,体现不出东方朔的正义感,故将“横暴” 事统统抹去;加上“帝忍而愎”一句,表明东方朔知人之深;将“即入见辞去, 疾步数还顾”改作“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虽然有卖弄意味, 但故事性更强,也更能显出他的热心;将“陛下已壮矣”改作“帝今已大”,将 “人主怜焉悲之”改为“帝怆然”,牺牲了语言的含蓄美,却让故事变得通俗, 感情强烈,民间化了。   据此,这个故事恐怕是以后窜入《西京杂记》中的。   三、被“埋没”的“投壶郭舍人”   再来看看《独异志》中的“救乳母”故事。比较而言,它确是由《史记》直 接改写的,语言精炼了,但情节、思想都没变。如,《史记》原文中说,武帝对 乳母家人的行为“闻于中,不忍致之法”,《独异志》中的故事结尾则说“帝于 是悦”,这个“悦”字,与“不忍”遥相对应,可见《独异志》的作者必然读过 《史记》原文。   而《太平广记》中的那篇《东方朔》,虽然注着“出《独异志》”,单从文 字看,正文却是出自《西京杂记》的。那么,东方朔救乳母故事,至少在宋代便 混入《西京杂记》了。   总之,将郭舍人的事迹改装成东方朔的,对郭舍人很不公平。但从这里却透 露出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的确更爱听东方朔的故事,就像人们更爱听孙悟空,而 非唐僧故事一样。   其实,从《史记·滑稽列传》看,先写郭舍人,后写东方朔,就算对前者没 有偏爱,也没有单独为东方朔立传,可见这两个人的风头都差不多。   从史传及他书看,这两个人的确有共同点。《史记·滑稽列传》说郭舍人 “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汉书·东方朔传》又说郭舍人“滑 稽不穷,常侍左右”,“朔……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再加上 前面分析过的那个郭舍人救乳母故事,可见“滑稽”并非东方朔完全专有。   比较而言,如果说东方朔的长处是博学及善辨,郭舍人的长处便是善于“动 手”,虽然“射覆”、“诡辩”等脑力游戏不是东方朔的对手,玩体育游戏,尤 其是投壶时,却是汉武帝的最好帮手。《西京杂记》第120则《郭舍人投壶》云: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 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 言如博之掔枭于掌中,为骁杰也。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这种本事,东方朔一定不及。有趣的是,在托名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中, 也有关于投壶的描写:   《神异经》曰:东王公与玉女投壶,误而不接,天为之笑,开口流光,今电 是也。(《太平御览》卷十三·天部十三·电)   《神异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与一玉女投壶,没有入不 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天笑者,开口流光。)(《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 三·工艺部十·投壶)   这两条,是从电子版《太平御览》中找出的,估计原文有录入错误,不知 “误而不接”是何意;“没有入不出者”,似应作“没入不出者”。   不管怎样,“天为之笑”的情节实在是很好玩的,如果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 人都这么有趣,那就好了。   奇怪的是,这么好玩的故事,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的《神异经》 (诸子百家丛书)中,竟然找不到。难道,该书少影印了一页?要么,它不见于 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明明特意提到了它:   《神异经》一卷(内府藏本):“其中玉女投壶事,徐陵《玉台新咏序》引 用之。流传既久,固不妨过而存之,以广异闻。”   在谈到宋吴潜的《履斋遗集》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   “则其散佚者尚多。又如《题金陵乌衣园·满江红》词:‘天一笑,满园罗 绮,满城箫笛’句,乃用杜甫‘每逢天一笑,复似物皆春’语。甫则用《神异经》 玉女投壶天为之笑事,本非僻书。”   这里提到的杜甫诗,见《全唐诗》卷二三○,题为《能画》: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瞧,话题又绕回到郭舍人了。有趣的是,“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这两 句诗,用的都是《西京杂记》中的典故,前者出自《画工弃市》篇,后者则不必 提了。   四、郭舍人的投壶技巧   既然郭舍人的投壶技巧这么值得颂扬,对投壶是怎么回事便有了兴趣。《西 京杂记》中的《郭舍人投壶》所说的“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 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 之为骁。”是怎么回事呢?   一查,发现这些说法原来大有来历。《礼记·投壶第四十》云: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筭,兴。请宾曰:“顺 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请主人亦如之。……   筭多少视其坐。……筭长尺二寸。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 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 其皮。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看,“竹”、“棘”、“小豆”等,出处在此。我的《礼记》,是上古版的, 全称为《礼记译注》(杨天宇撰),对这些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解释。从中可知, 投壶是很有讲究的。游戏的规则是:“顺投为入,比投不释”,即矢头插入壶内 为胜,“壶中盛小豆,以防矢投入后再跳出来”;宾主轮流投射,不许一方连投。 “筭”是用来计数的,插在“中”内,由司射负责掌管。投壶时,哪一方投中一 次,司射便将一枝“筭”放到代表哪一方的场地上,最后按“筭”的多少定输赢, 输的一方要被罚酒。每次投壶,需要多少枝“筭”也有讲究,具体规则是“筭多 少视其坐”,即按人分配。“筭”与“矢”的数目相等,“投壶者人四矢,亦人 四筭”,如宾主参赛者“各四人,则当用32筭”。矢以柘木或棘木削成,“毋去 其皮”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增加它的重量,更有准头。   由此看来,汉武帝与人投壶时,参加的人大概不少。这时,汉武帝应“属主 党”,郭舍人可能就是主党中最有实力的“使者”,故“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 帛”。不过,郭舍人是怎么“激矢令还”的呢?在矢头上粘了一块胶皮?这种玩 法,的确有趣。   从“一矢百余反”这句看,汉武帝与人投壶,所花的时间或许需要很久。 “百余反”,应即“反”百余回,也就表明郭舍人投了百余次。若以“投壶者人 四矢”来算,一次比赛,至少需要25个回合之多。   《太平御览》引《艺经》云:“投壶法,十二筹,以象十二月之数。”照此, 后世的投壶一律为每人每回合十二枝矢,如果是这样,投百余次仅需八、九个回 合,但不知每回合究竟间隔多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四云,明李孝 元撰《壶谱》一卷,“其书以投壶之法,图之为谱。凡十八目,一百三十馀式。 虽非礼经古制,亦技艺之一种也。”如能看到这本书,一切就都清楚了。魏邯郸 淳曾撰《投壶赋》,《艺文类聚》收,但电子版的难以卒读。   1:33 04-7-18肖毛   附一:   《西京杂记全译》(成林、程章灿注译)前言云,该书“以《四部丛刊》本 为工作底本……基本上采用了《抱经堂丛书》本每条的标目”;在该书卷二第33 则(P47)“东方朔设奇救乳母”下,注云,本则原名为“方朔设奇救乳母”, 但“东方朔复姓东方,名朔,以‘方朔’称之,犹称司马相如为‘马相如’,不 足为训”,故改之。   查王利器撰应劭《风俗通义校注》(电子版),该书“风俗通义十反第五” 篇内“干木息偃以藩魏包胥重”一句注云:   ……史记老子列传集解、路史国名纪乙引风俗通云:“姓段,名干木。”淮 南注、论衡、魏都赋:“干木之德。”楚辞九辨王逸注:“干木阖门而辞相。” 俱称干木。……考史记老子列传:“老子之子名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国策 齐策一高注:“段干,姓。”三辅决录:“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干字为段。” 则段干为复姓,明矣。古人复姓,多取下字连名称之,故孙叔敖为叔敖,公牛哀 为牛哀,司马迁为马迁,东方朔为方朔等,不可计极,段干木称干木,正其比也。 史记集解、齐东野语一并谓风俗通作姓段名干木,盖不知古人语例耳。   据此,称东方朔为“方朔”,乃古风也,未必无理。   附二:   魏邯郸淳投壶赋曰:   古者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以正班爵,讲礼献功,于是乃崇其威仪, 恪其容貌,繁登降之节,盛揖拜之数,机设而弗倚,酒澄而弗举,肃肃济济,其 惟敬焉。敬不可久,礼成于饫,乃设大射,否则投壶。植兹华壶,凫氏所铸,厥 高二尺,盘腹修颈;饰以金银,文以雕镂,象物必具;距筵七尺,杰焉植驻。矢 维二四,或柘或棘;丰本纤末,调劲且直。执笇奉中,司射是职;曾孙侯氏,与 之乎皆得。然后观夫投者,闲习察妙,巧之所极。骆驿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 集。不盈不缩,应壶顺入,何其善也;每投不空,四矢退効,既入跃出。荏苒偃 仰,僶俛趋下,余势振掉,又足乐也。拟议于此,命中于彼,动之如志,靡有违 也。譬诸为政,羣职罔弛,左右毕投,効奇数钧。列置功笇,称善告贤。三载考 绩,幽明始分也。比投不释,增是自遂,虽往有功,义所不贵,春秋贬翚,亦犹 是类也。若乃撮矢作骄,累掇联取,一往之纳二,巧无与耦,斯乃绝伦之才,尤 异之首也。柯列葩布,匪罕匪绸,虽就置犹弗然。矧逈绝之所投,惟兹巧之妙丽, 亦希世之寡俦,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纷纵奇于施舍,显必中以微观, 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瓖玮百变,恶可穷赞。 ——《艺文类聚·卷七十四》(尾生提供) ◆  进化·达尔文以后(二)       ·方舟子· 四、群体遗传学 在以威尔登和皮尔森为代表的生物统计学派和以贝特森为代表的孟德尔主义 学派激战正酣的时候,曾有人试图当和事佬。早在1902年,皮尔森的好友、英国 统计学家犹勒(George Udny Yule, 1871-1951)发表论文指出,孟德尔遗传定 律和生物统计学派所测量的连续变异并不是不相容的。由于这句话,犹勒在后来 被许多人视为群体遗传学的先驱,并对生物统计学派和孟德尔主义学派听不进去 犹勒的真知灼见而深表惋惜。事实上,仔细阅读犹勒的论文可以发现,犹勒试图 调和孟德尔定律与连续变异的解决方案与后来的群体遗传学并无相同之处,甚至 是背道而驰的。群体遗传学以孟德尔定律为基础,把连续变异当成孟德尔定律的 特例(多基因遗传),而犹勒恰恰相反,把高尔顿的祖先遗传律做了修改后当成 基础,而把孟德尔定律视为特例。犹勒的做法,理所当然地两面不讨好,被生物 统计学派和孟德尔主义学派所共同拒绝。 此后的十几年间,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孟德尔主义者把遗传规律设想得过于简 单了。1909年,瑞士遗传学家尼尔森-厄勒(Herman Nilsson-Ehle, 1873-1949) 在研究小麦种子颜色的遗传时,发现红色种子与白色种子的比例是63:1,而不是 孟德尔定律所预测的3:1;而且红色种子的颜色深浅不尽相同,有的较深,有的 较浅。他推断必定有3对基因依照孟德尔定律同时控制着小麦种子颜色的遗传, 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进而指出,如果某个性状是由10对基因控制的话,就会出 现近6万种不同的表现型,而由于这些表现型的差异很小,就会形成连续变异。 差不多同时,美国遗传学家伊斯特(Edward Murray East, 1879-1938)和爱默 森(Rollins Adams Emerson, 1873-1947)在研究玉米性状的遗传时,也有了类 似的发现。越来越多的遗传学家意识到,连续变异也是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 的,只不过涉及到了多对基因。另一方面,遗传实验也表明,基因突变极少导致 生物形态出现重大变化,而且这种大突变几乎都是有害的。更常见的突变是温和 而细微的突变,只能使性状出现细小的变异。如果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的话,这 些细小的变异就难以累积下来、传播开去。由于这些发现,到20世纪10年代后期, 摩尔根等遗传学家逐渐放弃突变轮,改而接受自然选择学说。但是他们对自然选 择学说的理解相当简单:在有益的突变逐渐扩散到群体中去的同时,有害的、甚 至中性的突变一旦出现,就会很快被淘汰。这种简单化的观点被称为选择的“经 典假说”。 将基因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真正结合起来的,是群体遗传学的三位创建者, 英国的费歇(Ronald Fisher, 1890-1962)、荷尔登(J.B.S. Haldane, 1892-1964)和美国的莱特(Sewall Wright, 1889-1988)。这三个巨人的专业 背景各不相同。费歇在大学读的是数学和物理专业,1912年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学 士学位,其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天文学的测量问题。但是他对生物学的兴趣由来已 久,在中学毕业时获得一套达尔文全集做为毕业礼物,后来与达尔文的儿子莱奥 纳德·达尔文(Leonard Darwin,1850-1943)结成忘年交。他力图把遗传学与 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起来,而他在大学时期所受到的物理训练,又激励着他去寻找 像物理定律那样简单明了而又定量化的生物定律。在毕业前夕发表的题为《孟德 尔主义与生物统计学》演说中,费歇已设想二者终将会结合在一起。毕业后,费 歇做过保险公司统计员、中学数学教师等工作,业余从事学术研究。在他担任中 学校长期间,完成了一篇论文证明孟德尔定律能够用于解释生物统计学派对连续 变异的研究成果。此时英国孟德尔主义学派和生物统计学派还在恶斗,这篇调和 派论文被伦敦王家学会所拒,1918年发表在爱丁堡王家学会的会刊上。之后,费 歇先后到罗森斯坦研究站、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从事专业研究,致力于从数 学上证明孟德尔遗传定律不仅不与自然选择学说相冲突,而且正是达尔文进化论 所需要的遗传理论。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于1930年汇集成《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 一书出版。荷尔登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他从小就帮助其父亲做生理学 实验,之后在牛津大学接受人文学教育,但是最终以科学研究做为职业,其研究 生涯始于1922年到剑桥大学研究生物化学,1933年转到伦敦大学学院担任遗传学 教授。荷尔登多才多艺,是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生物化学、遗传学、生 理学、进化论、生命起源、医学、数学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热 衷于科学普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他在1924年发表了其第一篇研究群体遗传 学的论文,在1932年出版群体遗传学的经典著作《进化的因素》(在该书中他写 道:“我能够以权威身份论述自然选择,因为我是最懂得其数学理论的三个人当 中的一个。”)。莱特与另两人不同,他是生物学科班出身,1912年去哈佛大学 拜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 1867-1962)为师研究哺乳动物的遗传,其博士 论文有一个简明易懂的题目——《对豚鼠毛色及其他皮毛性状的遗传的细致研 究》。这篇论文使他在1915年毕业后很容易就获得了美国农业部的一份工作,因 为美国农业部自1906年以来就在研究豚鼠的近亲繁殖,正需要有人来分析这些数 据,用以指导如何改良牲畜。在为美国农业部工作期间,莱特研究出了一种统计 方法(通径系数法)用以分析近亲繁殖的效果(莱特自己喜欢指出,他本人就是 近亲繁殖的产物,其父母是表兄妹),这个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行为遗传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1926年莱特前往芝加哥大学担任遗传学教授时,他已经 系统地研究了群体遗传学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看法,例如他的长篇经典论 文《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实际上在1925年已经完成,但是迟至1931年才发表。 群体遗传学是莱特的生命,他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三个人通过创建群体遗传学,为现代进化论奠定了数学基础。群体遗传学 把生物的进化定义为一个群体内部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果某个基因突变能使生物 体具有生存优势,即使这个优势非常细小,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也会逐渐累积 下来,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就会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而如果知道了这个优势 的大小(适宜度),那么就可以定量地计算出该基因频率的增长速度。但是自然 选择并不像摩尔根认定的那样必然会淘汰有害的基因突变,如果有害基因是隐性 的话,那么自然选择只会降低其频率,却不会消灭它。特别是,如果杂合体(在 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正常一个有害)比纯合体(两个等位基因都是正常或有害) 更有生存优势的话,那么自然选择将会让两个等位基因的比例保持平衡状态。而 且,基因突变是按一定的速率随机出现的,即使这些突变没有优势,也会以低频 率持续在群体中出现、流通。在环境变化时,这些原来没有优势的突变有可能变 得具有优势,而被自然选择所利用。这样,保持遗传多样性就有利于一个群体长 期的生存。 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三位创建者却有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看法,特 别是在费歇和莱特之间,长期存在激烈的争论。费歇受物理学的影响,把自然选 择定律视为像气体定律那样精确的定律,在为自然选择学说建构数学模型时,做 了一些简单化的、抽象的假设。他认定只有在一个大群体中才会出现有意义的进 化,如果一个群体过小的话,不具有足够多的遗传变异,很容易灭绝。而在一个 大群体中,从长远来看,随机因素显得不重要,只有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决 定性因素。费歇假定新的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一般来说是很细小的,属于一个 物种的正常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优势基因突变才会缓慢地增加其频率。 他只研究自然选择对单个基因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 做法被其批评者贬称为“豆袋遗传学”,因为在以前遗传学教科书中,习惯用不 同颜色的豆子代表不同的等位基因,一个基因组就像是一袋互不相干的豆子的集 合。“豆袋遗传学”并不像其批评者所指责的那么简陋。如果一个群体非常大, 而每个基因的作用都很小,随机分布在整个群体中,那么各基因就可看成或多或 少是独立的。相反地,莱特通过动物育种意识到,在小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之间 往往能够出现复杂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近亲繁殖能够产生在大群体中不容易见到 的基因组合,而这些新的变异有可能被随机地保留、固定下来,也就是所谓遗传 漂变。在莱特看来,在自然环境下,一个大群体也能被分隔成一些局部小群体, 在这些小群体中,遗传漂变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自然选择进而发挥作用,决定 这些新组合的命运,从而出现比费歇所设想的要快得多的进化。莱特对小群体中 遗传漂变的重视,使他被称为“遗传漂变先生”。荷尔登的立场大致处于费歇和 莱特之间。荷尔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费歇的相似,针对的是大群体和单个基因 的变化。但是荷尔登认为自然选择对单个基因的作用过程并非总是很缓慢的,有 时能比费歇所提出的快得多。他用实例说明了这一点,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英国 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现象。在19世纪中叶之前采集到的这种蛾的翅膀都是浅灰色的。 1848年,昆虫学家首次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附近采集到了黑色翅膀的桦尺蛾标本。 荷尔登假定这时候黑蛾的比例只有1%,而经过53代后,到了1901年,黑蛾比例 则几乎达到100%。荷尔登计算出,这个进化过程要能发生,平均每一代黑蛾和 灰斑蛾后代的生存比例必须高达1.5,这种选择强度是费歇理论难以想像的。在 后来,荷尔登也认为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是很重要的,独立提出了一些与莱 特非常类似的观点。不过,荷尔登认为大多数群体在大部分时间内是不分隔成小 群体的,因此从长远来看,遗传漂变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遗传漂变对生物进化的 作用究竟有多大,直到今天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五、现代综合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群体遗传学的三位创建者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争议, 但已一起从理论上证明了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不仅不互相冲突,而且相辅相 成。那些在野外做观察研究的生物统计学家所获得的进化数据,都可以从遗传学 原理推导出来。在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上,自然选择可以完满地解释生物的适应 性进化,不需要拉马克主义、直生论、突变论等其他学说。这些理论研究涉及到 复杂的数学计算,不是一般的生物学家们所能理解的。而且只有理论没有实验和 野外观察的验证,也很难被生物学家们所接受。因此,他们的研究工作,对当时 的生物学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群体遗传学的创建者关心的是一个群体内部 的演变,并不考虑更高层次的进化,特别是物种生成的问题,只有荷尔登在其经 典著作中有过简略的讨论,提及隔绝群体是物种生成和大进化的关键,但是在当 时研究物种生成问题的主要是博物学家、系统分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而他们对 群体遗传学还几乎一无所知。只有把群体遗传学的成果应用于实验和野外观察, 解决物种生成的问题,综合生物学各个领域的成果,才能完成自然选择学说和基 因学说的统一,让自然选择学说和共同祖先学说一样成为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在 20世纪30、40年代,众多生物学家为完成这个目标添砖加瓦,代表人物是四个美 国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1900-1975)、 动物学家迈尔(Ernst Mayr, 1904-)、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 1902-1984)和植物学家斯特宾斯(George Ledyard Stebbins Jr., 1906-2000),其中,又以杜布赞斯基的影响最大。 杜布赞斯基出生于俄国并在俄国受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俄国遗传学家 契特维里科夫(Sergei S. Chetverikov, 1880-1959)独立地发现了群体遗传学 的一些原理,并且强调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他和费歇一样,相信在自然群体中存 在着众多隐性基因,但是和费歇不同的是,他用从美国购买来的果蝇做遗传实验 证明了这一点,这是首次用实验证明在自然群体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契特维里 科夫还是一个杰出的教师,影响了许多俄国生物学家,包括在俄国研究瓢虫的杜 布赞斯基。可惜的是,在李森科主义兴起后,契特维里科夫学派就被消灭了。幸 运的是,在此之前,1927年,杜布赞斯基移民美国,把契特维里科夫学派的影响 带到了西方。杜布赞斯基到美国后最初跟随摩尔根研究果蝇遗传学,此后果蝇一 直是他的实验材料。但是,杜布赞斯基在俄国接受的博物学训练使他在从事遗传 学研究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他强调实验室里的发现必须在野外获得证实,从而 成为弥合理论、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观察的鸿沟的最佳人选。1937年,杜布赞斯基 发表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在这部继《物种起源》之后最为重要的进化论论 著中,杜布赞斯基介绍了群体遗传学家所做的数学研究,特别是莱特的研究,总 结实验遗传学家对遗传突变的研究成果,并证明在实验室里通过人工突变产生的 变异在自然群体中也存在,而且自然群体有足够的可遗传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 原料。这样,杜布赞斯基就在理论上、实验上和观察上综合了自然选择学说和孟 德尔遗传学,对实验生物学家和野外生物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激了各个领 域的生物学家都投身到进化论的研究当中来。 接下去的十年,是达尔文主义硕果累累的十年。杜布赞斯基与莱特合作,继 续研究自然群体的遗传。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在《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初版中, 杜布赞斯基认为自然群体中的大部分变异是中性的、非适应性的,是遗传漂变产 生的。但是在与“遗传漂变先生”的合作研究之后,杜布赞斯基反而更加强调自 然选择的作用。他发现许多以前被认为是漂变导致的中性变异,很显然具有适应 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从而证明群体遗传学的创建者已提出来的“平衡假说”: 自然选择不仅能够导致群体的进化,而且也能保持遗传多样性。杜布赞斯基也触 及了被群体遗传学创建者所忽略的物种问题,认为物种是由群体组成的生殖共同 体,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隔离机制”(例如地理、行为或生理差异)使它们无 法杂交。杜布赞斯基并指出,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地理变异,特别是地理 隔绝,是导致它们进化成不同物种的必要条件。迈尔发展了杜布赞斯基的这些观 点,把达尔文主义应用于分类学研究,提出一个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物种定义 (所谓物种的生物学概念:“物种是一群实际上或有可能相互交配的自然群体, 它们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绝。”),并提出了在地理变异和隔绝条件下 新种产生的模型,认为重大的进化几乎总是发生在隔绝的群体之中。他在1942年 出版的《系统分类学与物种起源》是现代进化论的经典著作。如果说群体遗传学 创建者解决了颗粒遗传与连续变异的矛盾的话,那么杜布赞斯基和迈尔则解决了 连续变异与分立(不连续)的物种的矛盾。比物种产生更高层次的进化,即生物 的不同类群之间的大进化,又是如何呢?古生物化石记录了大进化的证据。辛普 森在1944年出版《进化的步调与模式》,将达尔文主义推广到古生物学。他所做 的定量分析表明,达尔文主义能够很好地被用于解释化石记录,古生物的大进化 可以被视为是微进化的累积结果,而且是像达尔文主义所预测的那样不具有方向 性。杜布赞斯基、迈尔、辛普森都只研究动物的进化,斯特宾斯则指出植物的进 化同样能被达尔文主义所解释(代表作为1950年出版的《植物的变异与进化》一 书)。 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所有领域。1942年, 朱利安·赫胥黎发表《进化:现代综合》一书,综合了达尔文主义在各个领域的 研究成果,现代达尔文主义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综合学说”。标志着这个伟大的 综合过程的最终完成的,是1947年在普林斯顿成立了“遗传学、分类学和古生物 学的共同问题委员会”。组成这个委员会的三十个学术权威代表着生物学的不同 领域,但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自然选择是一切适应性进化的机制。1959年生物 学界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同时也在庆祝自然选择学说的全面胜利。 六、基因选择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论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搭起了一个基本框架。在20世纪50年代 之后的所谓后综合时期,进化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向两个方向演变,一方面是“硬 化”现代综合进化论,进一步扩大自然选择的适用范围,强调生物进化的适应性 和渐变性,形成选择主义或适应主义流派,被其对手贬称为极端达尔文主义,更 中性的说法也许该称为强达尔文主义;另一方面则是质疑自然选择的适用范围和 功效,与强达尔文主义针锋相对,强调生物进化的非适应性、偶然性、定向性和 跃变性,提出种种所谓非达尔文主义学说。 强达尔文主义集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复杂的动物行为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特别是,动物的利他行为是如何诞生的?有一些利他行为是所谓“互惠利他” (reciprocal altruism),即甲帮助乙,并预料乙在以后会回报甲。这种行为 对自己有利,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利他行为,用自然选择解释其起源毫无困难。 但是有一些社会行为则明显是利他的,特别是社会性昆虫的无私行为,该如何解 释?在达尔文研究自然选择理论时,就对工蚁的利他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它们放 弃了繁殖能力,却一心一意为别的蚂蚁服务,这似乎是与自然选择相违背的,因 为自然选择是一个完全自私的过程,是以个体的繁殖优势来衡量的,那些繁殖能 力差的个体的后代将逐渐被淘汰,更不要说根本就不能繁殖的个体了。如何解决 自私的自然选择和利他的社会行为的矛盾?达尔文注意到,一个蚁巢中所有的个 体都是最直接的亲属,不是父母与子女关系,就是兄弟姐妹关系,因此一个蚁巢 可以视为一个巨型的个体,其成员的分工合作就象一个个体的不同器官组织分工 合作一样,工蚁放弃了生殖能力为别的蚂蚁服务就象胃放弃了生殖能力为别的器 官服务一样,没什么可奇怪的。不过,在达尔文之后到现代综合完成这段时间内, 利他行为的问题基本上被忽略了,在群体遗传学的创建者中,只有荷尔登研究过 这个问题,指出帮助近亲的利他行为有助于近亲们所共享的利他基因的生存与传 播。 在后综合时期,一场有关“集体选择”的争论使利他行为又成为热点。自然 选择历来被认为是对个体所做的选择。但是在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维因-爱德 华兹(Vero Copner Wynne-Edwards, 1906-1997)认为自然选择也可以对集体进 行选择,“集体选择”学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它们是为了集体 (特别是物种)的利益而牺牲了个体利益。但是许多进化生物学家怀疑集体选择 是否能够发生。他们坚持达尔文的观点,认为自然选择只是对个体而不是群体做 出选择。如果个体只是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和后代的利益,就会被集体中的自私 自利者坐享其成,这种纯粹利他的个体的后代要么也变成自私自利者,要么就被 淘汰,因此利他行为为自然选择所不容。抨击集体选择学说最有力的是美国生物 学家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 1926-),他在1966年出版的《适应性与自 然选择》一书给了“集体选择”学说致命的一击。威廉斯进而指出,基因才是自 然选择的真正目标,自然选择是经由基因之间的竞争而实现的。这个“基因选择” 学说后来被英国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1941-)形象地称为“自私 的基因”,成功地进行了普及而广为人知。 基因选择学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够很好地解释利他行为。英 国生物学家汉密尔顿(W.D.Hamilton, 1936-2000)把达尔文、荷尔登对利他行 为的解释加以改进,提出了“亲属选择”的概念:一个个体能够通过帮助亲属的 繁殖而影响自然选择的结果。亲属选择概念被成功地应用于破解社会性昆虫的利 他行为之谜。蚂蚁等社会性的昆虫有一套独特的遗传系统:受精卵发育成雌蚁 (新蚁后和工蚁),未受精的卵则发育成雄蚁。因此雌蚁的基因组一半来自蚁后, 一半来自蚁王,而雄蚁只有来自蚁后的那一半,基因组是雌蚁的一半。在遗传学 上,雄蚁属单倍体,雌蚁属双倍体。蚁王当然也是单倍体,它的精子不必象卵子 那样要经过减数分裂(即把二倍体变成单倍体)丢掉一半基因,而是把全部的基 因都传给了雌蚁。因此,对于雌蚁来说,她们的基因来自蚁后的那一半最可能有 二分之一相同,但是来自蚁王的那一半则是完全相同的,姐妹们彼此之间的遗传 关系不是象人那样只有二分之一,而是四分之三。如果她们生儿育女,与儿女的 遗传关系不过二分之一,还不如姐妹们亲。这样,对于工蚁来说,与其生儿育女, 不如一心一意照顾蚁后让她生产更多的姐妹,那样更有利于保存自己基因。 在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动物行为时,英国生物学家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 1920-2004)提出的“进化稳定策略”是另一个与“集体选择” 针锋相对的重要概念。为了争夺资源(比如食物、配偶),一个物种的成员彼此 之间要进行争斗。在这种争斗中,那些能凶狠地攻击、杀死对手的个体似乎更有 生存优势,但是为什么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的争斗经常只是一种装模作样的仪式, 靠虚张声势就决出了胜负,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在集体选择学说看来,这是因为 用仪式争斗法解决冲突可以避免伤害,对物种的繁衍有好处。但是梅纳德·史密 斯给出了一个更为精致的答案。做为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定个体在搏斗时,只 采用两种极端的战术:“鹰派”不顾一切地搏斗下去,直到一方受重伤或死亡而 失去搏斗能力为止;“鸽派”或者只是虚张声势地吓唬一番,一旦搏斗真正开始, 就逃之夭夭。很显然,一个完全由鸽派组成的群体不可能是稳定的。因为如果突 变出了一只鹰派,在与鸽派搏斗时战无不胜,有生存优势,它的鹰派后代也会越 来越多。但是,一个全部由鹰派组成的群体不可能是稳定的。因为如果突变出了 一只鸽派,虽然它在搏斗中每战必败,但是也不会有伤亡,而鹰派彼此之间的争 斗会有伤亡,这样,在一个由鹰派组成的群体中,做为鸽派有生存优势,它的基 因就会在后代中传播开去,鸽派在后代中会越来越多。只有鹰派和鸽派各占一定 的比例,这个群体才达到了进化稳定策略状态。这样,通过分析动物争斗行为, 梅纳德·史密斯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进化博弈论,自然选择是博弈的决策者。 七、社会生物学 1975年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 1929-)出版《社会 生物学:新的综合》,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社会生物学的诞生。威尔逊将 “社会生物学”定义为系统地研究所有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在书中总结了相 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达尔文主义与动物行为学综合起来。在最后一章,他将动 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推广开去,试图将进化论也用于解释人类的行为,把心理学 和社会学也和进化论综合起来。恰恰是这一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议, 引发了自《物种起源》出版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进化论大辩论。在威尔逊看来, 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其他动物的社会行为一样,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尽管其本意不过是试图为人类行为的起源提供一个进化论的解释, 而不是宣扬什么政治主张,但是这种有遗传决定论嫌疑的主张让人联想起了20世 纪初期“优生学”运动的悲剧和纳粹的罪恶。因此,在人权活动家看来,威尔逊 是种族主义者、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又因为威尔逊认为男女的行为差别由遗传决 定,因此在女权活动家看来,威尔逊是性歧视主义者。右翼保守分子也同样不放 过威尔逊,因为他居然认为进化论可以解释宗教、道德的起源。威尔逊有一度如 过街老鼠,在各地做学术报告时经常遭遇抗议示威,甚至遭到袭击:他在美国科 学促进会的年会上做完报告后,一个听讲者朝他泼了一脸冷水。连他的同事好友、 遗传学家列万廷(Richard Lewontin, 1929-)也与他反目成仇。他们两个人曾 在芝加哥大学一起将群体遗传学结合进生态学。威尔逊搬到哈佛大学后,也请列 万廷搬了过去。为了抗议越南战争,列万廷放弃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成立 “科学属于人民”、“生物学辩证法组织”,反对任何形式的打着科学旗号的反 动势力。在列万廷看来,威尔逊已与反动派为伍了。 面对着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威尔逊能够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证据很少。 其中最强有力的,是有关人类乱伦禁忌的研究。对人类乱伦禁忌的起源,历来有 两种不同的看法。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和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 1908-)认为乱伦禁忌是文化现象。弗洛伊德相信,人 类普遍存在恋父、恋母情结,乱伦禁忌做为一种强加的道德观念抑制在家庭成员 中自然产生的性欲望。与弗洛伊德同时的芬兰社会学家威斯特马克(Edward Westermarck, 1862-1939)的观点恰好相反,把乱伦禁忌当成遗传现象。他认为 其起因是因为熟悉消灭了性欲望,也就是说,儿童发育时期的亲密关系(母子之 间,同胞之间)导致性吸引力的消失。威斯特马克认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因为乱伦后代得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大大增加,具有生存劣势。也就是说,生物学 的原理是支持这种解释的。以后的研究证实了威斯特马克的观点,乱伦禁忌的确 是遗传决定的。这些证据来自三个方面:一、社会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所有的灵 长类动物都存在乱伦禁忌,那么人类做为灵长类的一员,似乎也应该有这样的本 能。这种现象,最早于五十年代在日本的一个动物园观察到。那里饲养的日本猕 猴存在着社会等级制度,最高等级的雄猴与任何一头雌猴频繁交配,却避开了它 的母亲。以后这种现象在所有的灵长类中都被观察到,包括最为淫荡的矮小种黑 猩猩。在许多灵长类,为避免近亲繁殖,青春期的成员将加入别的群体,而那些 呆在一起的同胞,一般也避免彼此交配。二、跨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表明,所有的 人类社会,不管多么野蛮,也都存在乱伦禁忌,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与文化无 关的一种本能。也许有人会举出反例:古埃及、印加和夏威夷的王室要求王室的 同胞通婚。但是这只是王室的特例,可以认为是为了保证王权不旁落而采取的违 反自然天性的举动。三、社会学的调查也支持熟悉消灭了性欲望的说法。在以色 列的集体农庄,成员的儿女被混在一起集体抚养。调查表明,那些在同一组里一 起长大的小孩,特别是那些在三到七岁之间一起长大的小孩,彼此之间虽然感情 深厚,却不存在性的吸引力。近年来,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阿瑟·沃尔夫 (Arthur P. Wolf)调查了台湾14400名妇女的婚姻史。这类婚姻都是包办婚姻, 但是分为两类:一类是童养媳,一类由媒人撮合,在结婚当天男女双方才见面。 结果也支持预测,前者的离婚率更高,生育率更低,表明小时候一起生活的确破 坏了性吸引力和婚姻幸福。 威尔逊开创的这个研究领域,虽然仍不乏争议,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 近十几年来,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足以证明至 少人的某些行为,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遗传因素必定是长期进化而来,那么, 用进化论解释人的本能行为的由来,就成了一个可以成立的课题。社会生物学中 针对人类行为的这部分内容因此独立出来,形成一门被称为进化心理学的新学科。 但是,这门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先天不足。它既不可能在人类进化史上找 到任何心理“化石”做为直接证据,也不会被允许以人为材料进行进化实验,因 此注定了它不可能像进化生物学一样成为真正的科学,而必定像它所希望取代的 社会科学一样在科学与非科学甚至伪科学之间徘徊。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进化 心理学的研究只能依赖从间接的证据得出推论。这些间接的证据来自四个方面: 生物学的原理(一种行为有无生物学上的优、劣势,自然选择能否因此起作用), 跨文化的研究(如果一种人类行为在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就可能是先天的),与 其他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比较(如果一种社会行为在其他动物中 也存在,那么可能是一种本能),以及在人类社会中做的调查。显然,一个进化 心理学的结论能否令人信服,取决于这些证据是否确凿。对乱伦禁忌的研究成果 被认为是进化心理学的一个胜利,但是进化心理学的结论很少像乱伦禁忌这样有 强有力的证据,而且不涉及敏感的社会问题。毕竟,把乱伦禁忌视为本能,不会 冒犯任何人。当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时,就可能遭遇强烈的批评,而如果没有足 够的证据支持自己,那是咎由自取。2000年,美国生物学家兰迪·桑希尔 (Randy Thornhill)和人类学家帕尔默(Craig T. Palmer)合出一本书《强奸 的自然史》,声称强奸是一种自然行为,是男人的本能,是男人用于传播基因的 一种生殖策略,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众怒。他们能用于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证据都经 不起推敲,连许多进化心理学家也认为是一个耻辱。 【网萃】∽∽∽∽∽∽∽∽∽∽∽∽∽∽∽∽∽∽∽∽∽∽∽∽∽∽∽∽∽∽∽ ◆              诗十首 ·野 川· 一个人在我的身体上挖坑 夜晚,我看见一个人挥着锄头 在我的身体上挖坑 没有疼痛,我的身体被夜色麻醉,只有眼睛转动着 看他揭开表土,挖出落叶、草根、树枝 和褪色的布团。继续下挖 锄头被尖石和铁反复阻挡,火星闪烁 我看见他的脸被兴奋扭曲。他挖出很多东西 枪、刀剑、瓷器、银元、铜钱和各种各样的骨头…… 这些东西,让他的锄头缺口,让他的虎口流血,他看都没看一眼 就刨入四周的草丛。坑挖好的时候 他把一匹壮硕的白马推下去活活埋掉 然后坐在上面,把自己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让风吹响,引诱那些正在沉睡的鸟 外面突然下起了雨 写诗的时候 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滂沱大雨 让这座城市很不真实 我不想中止写作 这意味着这首诗必须在雨声中完成 雨水不经意掺和在诗中 一些高处的信息在诗中弥漫 词语被雨水篡改 这首诗将变得不干净 诗中的女人被淋湿之后 她的爱,我无法控制 我热爱这些阴天 我热爱这些阴天 适度的暗,适度的亮,适度的凉和风的吹拂 我的手指向天空就有乌云 指向大地就有阴影,指向树就有鸟鸣锯着时间深处的铁 哦,那些忧伤的虫子,那些抑郁的马匹 那些一直生活在未来的人们 是阴天让你们从虚妄中走出来 和我的虚妄混在一起 你们发出的微弱光亮让我看清自己是怎样 耗损着梦境和想象,在太阳出来之前 内心那些小小的阴谋被阴天配合着 显得迟疑、内敛而神秘 在梦中,我完成了另一个自己 我所碰见的人都很陌生 从街头到街尾,他们操着我听不懂的语言 做着我看不明的动作,视我如异类 我昂首挺胸地走着,扯他们的头发 踢他们的屁股,抢他们的东西 他们生气,发怒,却不敢动手 (我的放肆让他们心虚) 最后他们纷纷躲开我,我感到自己就是一个恶霸 四处横行,欺男霸女,无法无天 我喜欢这个角色,在梦中 我完成了另一个自己 啃出的缺口像一片残月 回过头去,那些山又高了很多 刚才俯视过的树,此刻只能仰望 那些上上下下的人,不管怎么看都像一条条虫子 在山路上蠕动着,啃着草叶,啃着树枝,啃着变幻不定的风景 一个个缺口露出来,疼痛让一群鸟 躲进云层。雾气升起来,那是谁在喷药 我看见一个人摔下来,跟着是一大群人 我很庆幸,我是主动离开的 身体里没有惊恐和药毒 我很悲哀,啃出的缺口像一片残月 在夜里,怎么也圆不起来 被秋水浸染成雾又被秋风吹散 拐过前面那个弯 秋天就到了,另一个我似乎在梦中 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我加快脚步,用针剌着春天的花苞 血驱赶着乏力的马匹 并用灰尘制造着幻境 拐过前面那个弯 我就跌倒了,另一个我没有告诉我 拐弯处有一堆石头 他曾经坐在这些石头上 被秋水浸染成雾又被秋风吹散 飞 吹风的时候我放松自己 独立空旷,树叶纷落,尘土飞扬 但我的身上没一样东西能够飞出去 像树叶一样飘逸 像尘土一样迷离 我只能扯几根头发 抛进风中 让它们开开心心地飞一截 鸟从油画中飞出 这个下午很明亮 对面的屋顶,一个人翻晒着的记忆让明亮 出现了一些皱折。细小的尘埃 在风中轻飞,它来自时间对事物无休止的挤压 此刻,它在时间之上,引领着一只鸟 静立屋顶一隅,起伏的胸脯 亮出尖细的牙齿。我在更高的地方 抽着烟,目光散漫。内心深处,一把锯子 锯着一棵树,绿色的年轮喷射而出 灼热,粘稠,让一幅油画更加抽象 鸟是从油画中飞出的,它的饥饿 已被陈旧的蛛网折磨得近乎疯狂 杂音 唱歌的人走了 他的歌声仍留在这里 站在花瓣一样的歌声中 我总觉得自己 是一个杂音 会被隐藏在风中的命运 听出来 坚硬的痂 像一滴浓黑的墨 滴在蒙尘的玻璃上,慢慢干涸 一小团坚硬的痂 看来我的一生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字了 爱干净的人啊 请用小刀把我剔除 再用浸水的毛巾 把我的痕迹擦掉 我不想挡住你 对透明和清晰的向往 ※※※※※※※※※※※※※※※※※※※※※※※※※※※※※※※※※※※ 本期编辑:太蔟 本期校对:方舟子 审 稿: 笨狸、方舟子、古平、虎子、太蔟、唐郎、肖毛、亦歌、一华、应帆 技术支持:东风不败、时空、李晓峰 联系人: 方舟子(fang@xys.org,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 xinyusi@yahoo.com 联系地址:New Threads Chinese, P.O. Box 26194, San Diego, CA 92196, USA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http://207.152.99.201)   http://xys.dxiong.com   ftp:xys.org/pub/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