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1996/04 (第二十七期)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等方 ※ ※ 面稿件,目前设四个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露集】(诗 ※ ※ 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小品)和【网萃】(中文网 ※ ※ 佳作选)。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版专题增刊。      ※ ※                                 ※ ※※※※※※※※※※※※※※※※※※※※※※※※※※※※※※※※※※※                  § 希白:  卷首诗         §                  § 红 狗 酒 吧 【牛肆】             § 莲波:  永无阳光        §  ·希白· 玲:   日子          § 醉人:  天下美男        § 月亮腾空而起 图雅: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 和我对舞                  § 我的故事弯成一座桥 【丝露集】            § 随风摇晃 伊可:  一夜情         § 刘擎:  日蚀(诗)       § 在这没有人迹的夜晚 红荷:  星星索         § 到处都是人影 晓杰:  来生缘         § 我的身体纷纷飞散 苏:   音乐的感怀       § 落入一片籁声                  § 【网里乾坤】           § 火浪在胸内燃烧 莫泊桑: 一束头发(续)     § 又被酒浇灭 西西译              § 蜡烛驾着银马 旧雨:  从莫泊桑兄弟到周氏兄弟 § 点燃我牛仔的梦 方舟子: 有性之谜        § 四处游荡                  § 【网萃】             § 在异地的故乡 祥子:  祥子的故乡故事     §                  §〔寄自 wfei@PHYS.KSU.EDU〕 《当代留学生丛书》出版/征文启事 §                  § 【牛肆】∽∽∽∽∽∽∽∽∽∽∽∽∽∽∽∽∽∽∽∽∽∽∽∽∽∽∽∽∽∽∽ ◆             永 无 阳 光                ·莲 波·   放《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我正好还在中国,闲着,有许多时间吃喝玩 乐。苏州的夏天,阳光太辣,家里也闷,有时出去走走,走在半路热得受不了了 ,就买些冷饮,就近躲入一家电影院去。在这种时候,我看了三遍《阳光灿烂的 日子》。   对电影,我其实早不抱什么指望,因为看什么都觉得虚假。与血肉丰厚的生 活比起来,电影太单薄。   然而看了《阳》片,我对虚假和真实的定义发生了疑问。   我一直是鼓吹现实主义的,对电影及一切文艺作品,总是希望越贴近真实的 世界越好。所以一直反对文艺片,因为觉得它们所表现的情感都是夸大或提纯过 的;一直对历史或传记片情有独钟,觉得即便它们的核心思想或大前提是错的, 但细节总是真实的。我就一直把自己拘泥在这严格的“真实”中了。   然而,看了《阳》片,我对我惯常鼓吹的“真实”发生了动摇。到底什么才 是我要的“真实”?这“真实”应该是照搬生活的表象呢,还是触及生活的本质?   要从细节方面来说,《阳》所表现的应该说不是真正生活的样子。它是唯美 的,尽力地追求人们感觉方面的美感,不管是人还是事,一概都线条化了,都被 改造出雕塑或油画一样的感觉,不但美,而且纯。   这种美化,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营造出来的,最主要是摄影和音乐构造了 这种气氛。   有一处,是讲这些男孩子们在澡堂里洗澡,他们的头子刘忆苦把一个小孩揍 了。那小孩蹲在地上哭,刘忆苦气鼓鼓地站着,别的孩子都在一边不敢吭气。就 这样的一点无聊的小事,在此片中就拍得很美。我记得整个画面是青灰色的暗暗 的基调,一抹乳白的柔光从天窗中照进来,每个人的身体就好象被罩上了一层薄 纱。然后整个画面静止了,男孩子们以群雕般的姿势静静站成一堆,大部分都是 背影,在漂亮的线条当中透露出不可遏止的青春的力量与健美。而且,这个画面 看起来称得上是古典的,象博物馆里挂着的画,希腊众神出浴的样子。   还有一处,在国内是受到批判的。是小流氓们打群架,一伙人骑着自行车, 抄着板砖去打另一伙。打架的过程拍得很朦胧,没有什么特别清晰的场面。只看 到一伙人在镜头上呼呼地冲来,又哗哗地奔去,虽然没多少人,但场面却显得挺 宏大。在此处,自行车的轮子在拍摄中被虚化了,所以我甚至觉得他们骑的是马 !仿佛他们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正在驰骋沙场,进行着他们认为绝对伟大而崇高 的事业。慢慢地,随着战斗越来越激烈,《国际歌》的悲壮苍凉的调子幽幽地从 背景中冒出来,起先模糊,越来越清楚。那时那刻,你真会困惑了,他们到底在 干什么,而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象我,对《国际歌》这样 的东西,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概念和感情。而电影此时就在我们的概念和感情中塞 入了一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东西,使我困惑,使我无所适从。   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粗粗一想,引起我心灵震动的就有好几处。   记得一处是深夜看完了电影,搞完了恶作剧。男孩女孩们一起围坐在房顶上 ,等东方渐渐发白,然后在凌晨第一缕阳光中开始歌唱。起先是一个人唱,然后 有人跟,最后大家都轻轻地唱起来。这里的和声用得十分曼妙,是那种听了觉得 自己的心会象四月阳光里的风筝一样飘起来的声音。而且,唱的是《莫斯科郊外 的晚上》,还是俄语,真的象天籁一样。   还有,男孩女孩们夜里躲在废仓库里胡闹。记得是点起了红蜡烛,女孩们穿 的是布拉吉,男孩们都偷着带出了老爸们的将官服,有的还有一件猩红的长披风 。这时响起了轻快的东欧民间音乐,孩子们在这音乐中翩翩起舞,女的象燕子, 男的象苍鹰,在音乐声中他们飞起、盘旋或降落。尤其是有一男一女的双人舞, 舞姿、乐声和激情都融合在一起,我当时总觉得仿佛似曾相识,想了好久,在后 来看第三遍时,我想起来了,小时候看的舞剧《刑场上的婚礼》,差不多也有类 似的荡气回肠的激情。   女主角宁静很美,美得根本不必用俗与不俗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她。她的面目 ,特别是抬头一笑的时候,真正和片名一样——阳光灿烂。   这是一个存在于概念中的女孩,是藏在每个男人心灵深处、每个女人生命底 层的一个影子。也许我们没意识到,可她确实存在。我们从她身上看到放纵的自 己,然后,也就摆脱了平日不能放纵的遗憾,带着一种欣赏和满足,入梦了。   我看过王朔的原作《动物凶猛》。电影,一般总是超不过小说,但这次,我 却更喜欢电影。   其实,它的歌,它的舞,它的女孩,它的美,都是虚幻而不真正存在的。它 表现的绝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绝不。但我觉得它是表现了一种气氛,一种令人 绝望而又令人渴望的当时年代的气氛。电影引导着你亲身体验、或者对一部分人 来说是重温了一遍当年,让你也激动,也产生那种自以为是的庄严崇高。   以前常常觉得那个年代的疯狂和愚蠢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作为人类,怎么会 这样。但看过这电影,我明白了,若在当年,我也一定不会幸免。人的本性当中 有些东西很容易被点燃起来,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我们常常渴望故意地去体 验崇高或悲壮,而一些不崇高不悲壮的东西若以崇高悲壮的面目出现,也能迷惑 得我们万劫不复。   所以,经过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情愿没有阳光。 〔寄自 yong@cicero.spc.uchicago.edu〕 ◆               日 子                 ·玲·               (一) 寓 言    有一位农夫很穷,晚上没有油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坐在黑暗的门口想起 一天里在记忆中和他见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有一次,他在田里拾到一根草绳,很长。   他把它系在腰上带回了家,他开始坐在黑暗的门口又回忆起一天,有了心事 就记下来,用草绳打一个结。每一个结都是一个特殊的符号。   他真的很老了,绳子上满是结。   那个没有星光的晚上,他拿在手里的绳子已经全都是结,就这么睡了。   睡的时间很长,醒来后,手里的绳子依旧,全都是结,人呢,返老还童了, 就象他身边的早晨一样。   少年的他每天带着那根草绳。   晚上也是没有灯,他借着星光读草绳,每个结都是一个他过去的故事,很奇 怪现在他怎么读不懂他经历过的痛苦过的事了呢?他又去解开绳结,才发现原来 都是死结,过去的心事现在都解不开了。   他虽然返老还童了,逝去的一生却只剩下一根草绳,爬满了死结。   他看着很短的满是结的草绳,看着自己的前生,想着没有再次经历过的事, 是不可以读懂的结,经历过的事扎成了死结就再也解不开。如果日子本没有扎成 死结的话,又会很长。                (二) 诗   把上面寓言最后两段分行写,一字不改居然也是“诗”:     他虽然返老还童了     逝去的一生却只剩下一根草绳     爬满了死结     他看着很短的满是结的草绳     看着自己的前生     想着没有再次经历过的事     是不可以读懂的结     经历过的事扎成了死结就再也解不开     如果日子本没有     扎成死结的话     又会很长 〔寄自 Lindachg@CRIS.COM〕 ◆             天 下 美 男                ·醉 人·   据说国共同穿一条裤子还嫌肥的年代,天下一共出了四位美男子。他们是: 汪精卫,周恩来,蒋介石,孙科。(醉注:欢迎列出其他版本,只别把自个加进 去就成。)其中以第一位最为人不齿,第二位活得最辛苦,第三位最轰轰烈烈, 而第四位与前三位并列,最令人不以为然!   政坛上的美男也就是生活中的美男,尽管知名度比一般的男人高出很多,但 对感情的渴望应该是差不多的。在有了让生活中的美女恨得咬牙切齿的婚姻,有 了让中文网的文女死不瞑目的丑老婆之前,美男们还是很风流过一番的。   曾经不动声色地面对一批搬手指算谁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朋友们,指指自己 的座位说“天下第一美男子就跟这坐着呢!”的周恩来,当然不会也不应该例外。   早在觉悟社时期,周恩来的女友便有刘清扬、郭隆真、张若茗等。足见周恩 来的魅力,也说明天下女子并没都瞎了眼。可惜,年轻的周恩来,居然抱独身主 义,也许想杯水主义也没一定。   曾经有两位名流亲自向周恩来提亲,要他作东床快婿,一位是名律师刘崇佑 ,一位是严范孙。周恩来拒绝了这两家的提亲,但他们都在周出国时给以资助, 可见天下男人的眼光也凶得很。   那时候,小超才十六岁,还不大懂事呢!   张若茗陪周恩来赴法留学,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伴读”。两人的感情一直不 错,一起爱国一起上街一起被捕一起入狱一起办觉悟社一起留学。周恩来此时却 革命昏了头,他嫌张若茗太脆弱,不能成为一个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革命家的好 妻子。   谁也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也许彼此都觉得心照不宣但从不表白?也 许彼此都不大会表达感情?也许有过争执?也许平静地说一声分手?   月色下不停地唱着小夜曲的塞纳河一定会记着那一些故事。   结果呢?结果是周恩来放弃了张若茗,选择了革命小阿妹邓小超,并委托李 铁映的爹、邓小平的情敌罗迈回国作了他和小超的红娘。   1923年,小超喜出望外地发现她居然可能成为周恩来的妻子,一杆钓起 一个天下美男。   羡慕邓小超的天下美女也别忘记,找到天下美男的代价是上海石库门里每天 的担惊受怕,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中南海里的勾心斗角。   等到繁华散尽,夜阑人醉,也许小超也会轻叹:不如嫁到寻常百姓家?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寄自 zhwang@morgan.ucs.mun.ca〕 ◆         中 国 人 不 打 中 国 人                ·图 雅·   台海局势紧张,引起国人关注。做为千万海外华人中的一个,我的心情是沉 重的。中国人甚么时侯才能结束自相残杀的历史?   无论是满清政府还是蒋介石毛泽东,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李自成打明兵 很内行,打清兵就不行。蒋介石打红军很卖命,打日本就不行。毛泽东打蒋介石 打右派打刘少奇很厉害,在朝鲜战场上瞎指挥,越战根本就是战略错误。我们民 族的惨痛历史说明,中国人绝不能靠残杀自己人富起来。   台海局势无非上中下三种前途:     上:和平统一,条件是大陆的政经有足够的改观;     中:维持现状,条件是两岸都不出疯子;     下:动手流血,条件是前面两条件都不满足。   应当争取第一种,保证第二种,严防第三种。这是大局。扔俩导弹,为了保 持现状,没甚么了不起。但是如果玩真了,搞甚么解放台湾,则渔利者必为外国 ,而发动者必将成为民族罪人。这一点江泽民必须明白才好。李登辉也应当明白 ,台湾独立在事实上绝对行不通。不要用两岸生灵做赌注。   建议两岸官兵,谁发令让你们打中国人,你们不妨掉转枪口把丫崩了,至不 济你们应该当逃兵,或者在瞄准时故意瞄歪。自古以来从来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们绝对犯不着为不相干的人送命。   所谓战争,完全是人类开化程度不够时的低级手段。美伊战争死那么多人, 就为侯赛因一个。无论是为打他而死,还是为他不被打而死,都是绝对愚昧的。 前人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你的生命跟那些政客的一 样宝贵,政客要打,他们干吗自己不去打?   值得注意的是:台海的风波,很使海外的一些沉渣泛起,甚么“血战”呀, “解放”呀,对某些所谓的爱国侨胞来讲,中国人互相残杀,无异于他们的盛大 节日,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他们已经在象庆祝日本胜利的的汉奸们那样弹冠相庆 了。   然而,广大真正对民族关心的侨胞是有做人的基本道德的,中文网上见到的 许多理性讨论就是明证。做为海外中国人,我认为我们在这个时刻的正确主张应 该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寄自 Tuya@CCMAIL.UOREGON.EDU〕 【丝露集】∽∽∽∽∽∽∽∽∽∽∽∽∽∽∽∽∽∽∽∽∽∽∽∽∽∽∽∽∽∽ ◆              一 夜 情                ·伊 可·   又是周末,美国人总觉得周末晚上应该 go out and have fun,以前和悠悠 在一起时,到周末,我们总会一起出去。悠悠离开我以后的周末,特别寂寞难挨 。象现在,感觉自己不能在这间小屋子里继续寂寞下去,我应该出去走走。   在路边买了垃圾食物,算是晚餐。悠悠不让我吃这些东西,她说不营养。她 在时,我也从来不需要吃这些填肚子……   吃完晚餐,我决定还是过桥去旧金山。听说有一家新开张的 club 叫“一夜 情”,去看看有什么不同,也许可以消磨这一夜的寂寞。   连接伯克莱和旧金山的是著名的旧金山海湾和海湾大桥。   旧金山的夜色是美丽的,尤其从桥上渐渐驶入这美丽。我似乎又听到悠悠的 叹息声。悠悠每次都会呆呆地欣赏这夜色,然后轻轻地叹口气。我总是傻傻地问 ,叹什么气。她总是轻轻地说,没什么,然后说,夜色好美。……   走进“一夜情”才刚过十点,来早了。凭我的经验,这样的 club 不到十一 点是不会有什么人的。果然舞池里冷冷清清,音乐却不顾一切震天地热闹着,只 有DJ在那里独自摆弄着他的唱片。   我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穿着紧身上衣和短裙的小姐过来问我要喝什么,我随 便要了一瓶啤酒。小妞的身材真棒,到底是洋妞!脸上的妆盖住了她的年龄,却 盖不住那一脸的世故,接过我的小费时对我摆出甜甜一笑。买笑原来可以这样轻 易。   我一口一口灌着啤酒,一边点燃了烟。我为悠悠戒过烟,她离开我以后,我 又开始抽,而且越抽越凶。如果被悠悠知道,她一定会笑我不潇洒,她最看不起 为泼洒的牛奶哭泣的人……唉,今晚我是不应该再想她了。   这时人渐渐多起来。有一群东方女孩进来,真的还只是女孩,一定是用假身 份证混进来的。我肆无忌惮地打量她们,反正有暧昧的灯光作掩护。她们穿着流 行的式样,化着流行的妆,头发剪得参差不齐,好象也是今年的潮流。其实那么 年轻,不需要这样毫无个性地追逐时髦的,那么刻意,反而遮掩了最美的青春……   我忽然觉得自己可笑,我有什么资格挑剔她们呢?来这里的人都是一样地在 今夜不甘寂寞,妆扮成什么样子并没有太多区别。我又点燃了一支烟。   这时我看到了一双孤独的眼神。虽说在这种地方到处都是孤独的眼,但她那 眼神里还有一种说不清楚仿佛只属于中年人的无奈,使我好奇。她有一双美丽而 不安定的大眼睛,化着淡淡的妆,只随便穿着一件灰色的T亵和黑色的牛仔裤, 却也能卖弄身材。她留着我喜欢的长发。悠悠以前也是和她一样的长发,所以她 不喜欢来这种地方跳舞,她说跳完舞回家,头发里的烟味要好几天才能完全去掉 ……隐隐约约听到她与同来的朋友们讲着国语,听不清来路,看她的身材应该是 在美国长大的。她跳舞的时候很投入,很好看,中国来的妞几乎没见过能疯成这 样的。   我的眼睛一直没有从她的曲线上移开,同她做爱的感觉应该会非常美好。   她似乎发现我在注意她,朝我这边看过来,遇上了我的眼光并没有马上转开 ,反倒是我开始为先前的想法脸有点发烫。我把眼光集中到面前的啤酒瓶上,喝 了一大口。这妞有意思。   等我再次抬起头她已消失在舞池中,我深深吸了一口烟,居然感到莫名的失 落。   我开始跳舞,在人群中与几个时髦的女孩用肢体语言放肆地调情,一边继续 在人堆里寻找她。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找到她,我只是想再看到她,然后让她 看到我。   忽然,那边有人喝彩。我转头看去,那些人围成一圈,圈中似乎有人在表演 。从人缝中看到那件灰色的T亵和那美丽的长发时我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是 她。我不由自主走近些。她在圈子中间与一男孩在跳那种除了身体不碰到别的意 思都到了的 dirty dance。她一手拿着一瓶啤酒,另一手搭在髋部帮着扭动身体 。的确跳得好,难怪大家在不停地喝彩。她看到我了,她的眼光还是很难懂。她 看着我,把身体与那男孩又贴近了一些,身体扭动的幅度更大了。   我有点看不下去,要命,我居然感到醋意,为那样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走 出舞池回到我的桌子又向小姐要了一瓶啤酒。最后一瓶吧,否则就回不了家了。   这时她也走出了舞池,在吧台边坐了下来,要了一杯混合酒,大口大口地喝 着。脸上已看不到刚才的野性,只剩下落寞衬托着青春。   这是个好机会。我犹豫着要不要趁虚而入,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过去,坐 在她身边。   “有什么事需要这样借酒浇愁呢?”   她转过头,搞清楚是我在与她讲话后有点惊讶有点不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 国语还是那句实在不怎么高明的开场白。   她没有理我,继续专心喝她的酒。我讪讪地,正不知如何下台,她忽然又转 过来对我说:“给我买一杯酒好吗,我身上没有 cash 了。”   我如释重负,忙不迭为她叫了酒,然后讨好地说:“别喝了,会醉的。”   她边喝边笑,“醉了才好,做错了事也有借口。”她笑得很媚。   我不知道要怎样理解她的这句话,只有傻傻地看她喝酒。她有点醉了。   “你是不是被你女朋友甩了?”   “是,你怎么知道?”   她又开始笑,“我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她说。她笑得风情万种。我有点 顶不住了。   “小安,别再喝了,我们去跳舞。”是刚才和她一起的男孩。她不理他。男 孩盯住我,好象我是罪魁祸首。我尽量使自己的表情无辜。她忽然拉住我,“带 我回家好吗,刚才你不是说要带我去你家的吗,走,我们现在就走……”   男孩好象真的生气了,走的时候咬牙切齿地让她不要后悔。   “你男朋友生气了,小男孩哄一下就没事了。去,真的闹翻了就不好了。”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说,看样子我还算是正人君子。   “他不是我男朋友。这样的男孩动不动就生气,又要我看脸色,又要我哄, 我伺候不了。”她仍然往下灌着酒。   我笑了,“人家也没有你说得那么不堪吧。”心里突然又想到了悠悠,她曾 说过,不成熟的男孩或男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呵护女孩,当他们觉悟过来的时候, 他们的女孩早已经走得很远了……   她是真的醉了,无邪地望着我,要跟我回家。   带陌生的女孩回家不是我的作风,我犹豫着。这时她把头靠在我肩上,她身 上淡淡的香水味好熟悉,是悠悠最爱的“向日葵”。我也喜欢“向日葵”的清甜 。身边这女孩用“向日葵”,应该不会坏到哪里去。   我带着她又驶上了海湾大桥。翻出了以前悠悠为我录的一卷港台流行歌曲, 果然小安喜欢。她醉的样子真可爱,不停地笑,或跟着音乐唱。   “别问我是谁,请与我相恋,我的真心没人能够体会,象我这样的人不多, 为何还要让我难过……”   她唱得很投入。她的歌声很动人。   我有点不知身在何处,忽然非常希望这一刻可以永远。   等我打开公寓大门的时候,她整个人已粘在我身上。   她开始亲吻我,有点霸道。我仍然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或不要什么。 我不习惯她的霸道,但仍温柔地反应着。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的时候,她和 我已经在在我的床上了。我渐渐由被动变成主动,感受着她的青春给我的诱惑, 藉着残留的酒精,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她似乎也在放纵,而落寞仍然顽固地留在 眉宇之间,让人心疼。   “让我爱你!”我脱口而出,有着难以至信的认真。   我的真诚让她不知所措。   她停止了所有肢体动作,转过头去,开始流泪,无声,无言。   我如一个做错事的小孩,惶恐地看着她流泪而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把我推开,站起来整理衣妆。她问我可不可以为她叫 cab。她对我说对不 起,她说她现在不知道怎样接受男人的爱。   我为她叫了 cab。我没有信心说服她留下来,是我违反了游戏规则。   她走过来拥抱我,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谢谢你今晚给我的柔情。”她又开 始流泪。   我不知该说什么告别的话,最后冒出一句“如果你寂寞,记得这里有我的柔 情。”我希望她回来找我。   她走了。   凌晨三点。   屋里仍然隐隐约约飘着“向日葵”的清甜。   我靠在窗边,又点燃了一支烟。 〔寄自 xaying@UCDAVIS.EDU〕 ◆     日 蚀       ——写给一个时代       ·刘 擎·     早晨十点钟     太阳被当众枪杀     你怀着一种成年的情感     走过冬日的大街     风,含着微微的血腥     黑暗中     你 怀念着北极灿烂的白夜     那很遥远     那很远     而你和你们     注定是太阳的遗腹子     残忍的宿命     昭示在此刻的天空     你的眼睛被灼伤     街道,一派迷茫     四处响彻婴孩的哭泣     可没有洗礼的圣水     没有晨祷的钟声     久久地     你伫立在街口     这个时刻     正在成为一句格言 〔寄自 liux0088@maroon.tc.umn.edu〕 ◆              星 星 索 -- for "The Night Sky"                ·红 荷·        受诗阳的散文诗“船歌”启发而作。船歌是我喜爱        的一首美丽的印尼巴达族民歌,它又叫星星索……   茫茫大海隔着我与星河。我踯躅于一条无人的小径,听内心独语。   思想的野马在另一世界里驰骋,清晰出岁月的足迹。风风雨雨的执着,心中 留下的是星宇和虔诚。浓浓的,如这宁静幽深的夜。   唯有情魂,何所归兮?无垠的夜啊,请告诉我。   星光灿灿,遥远在海的尽头,哲人般漠然。黑夜中的种子,孤独地凝望着, 焚烧在这片寂静的旷野。   唯有梦中,风儿送来这支轻歌——     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船儿呀随着微风荡漾,送我到日夜思念     的地方。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你千万要把我记在心间,要等待着我     呀,要耐心等着我呀姑娘,我的心象东方初升的温暖太阳,呜喂风儿呀     吹动我的船帆,姑娘啊我要和你见面,向你诉说心里的思念。永远也不     再和你分离。呜喂——   我找寻着这翩跹悠扬的源头。那边却只有万家灯火。   我知道那必定是我的归宿。我只能蹒跚而去。我步步艰难。   回望那风中的船,高高的桅杆依昔耸立。星空静谧、温柔,浪轻轻摇曳着, 独不闻我的船歌……   我悲,我歌。   我哭泣,只因为你,星星索。 〔三月二十三日夜于滑铁泸,寄自 lwang@sciborg.uwaterloo.ca〕 ◆              来 生 缘                ·晓 杰·   街角一位流浪的人吹奏着凄清的萨克斯风蓝调。阴雨在钢铁与玻璃的高楼间 洒成张张迷雾的网。   我买了一包香烟,用微颤的手剥开,取出一支,放在嘴上。然后擦亮一根火 柴,双手呵护着把烟点燃,猛地吸上满满的一口。整整四年没有接触过香烟,甚 至是变到讨厌别人发出的烟味。如今这第一口烟,竟是那样的苦涩。飘绕的烟扑 进眼里,让眼在雨水中润出不用伪装的泪。   和她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一次错误。我时时地告诫自己,如今的世界 ,是现实冷静地狩猎的时代。然而不自已,最后还是付出了真情。在电话中我问 :“真的完了吗?”回答:“其实根本就从没有过开始。”心中残遗的希望气泡 ,在破灭后是那样的令人酸楚与苦痛。放下电话,我大吼一声,恨不得冲到街头 随便找一个男人狠打一架。   街道旁的灯光,如往常一般的无聊。雨中的行人,匆匆逝过。一个多余的人 ,我机械地挪动着双腿。烟头的余热灼着指头,我痛一下,就条件反射性地把烟 头扔掉。我再拿出一根香烟,点燃,任凭口里吐出的烟雾游尽脸上的每个角落, 然后溶入潮湿空气淡淡的落寞中。   也许我根本就没有喜欢上她,也许她根本就不适合我,我苦苦地想这样来说 服我自己。她太任性,她太娇气,她太会甜言蜜语,她懂得比我太多,她也许还 爱着别人。她的脸很美丽,然而疲惫时却显露出岁月刻上的憔悴。她的声音很动 听,然而有时却唱着迷人的美丽小谎言。可是不论我怎样地想用理性来安慰我, 我都不能抹去心中致命一般的感觉。   那份真情的死亡,就是我生命一部分的死亡。那么让那死亡不要缓慢得那样 折磨人吧!   我回到往日平静的房间,此时就象进入一座坟墓。一具活僵尸,便在这里慢 慢等待腐烂。   也许来生,能够相拥?无奈的一个念头闪过。   黑暗里我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直到最后的一根燃到尽头。屋中的一颗红点 ,闪亮最后一下,便无声无息地渐渐消失。 〔寄自 YANG@nyhp01.physics.nyu.edu〕 ◆            音 乐 的 感 怀                 ·苏·   音乐在于我,是一片片串不起来的回忆。   小的时候学画,教画的老师是个惨白脸留长发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之中,老师总在我们埋头习画的同时,练他的小提琴。总是很凄厉的旋律,老师 的眼里,也总是有泪光点点。   在上海中学的日子,曾经暗恋过每日清晨悠扬的一支长笛。那个时候,上音 附中还未从上中校园里迁走,奇怪的是两个学校的学生在校园里遇见,从来都是 仰着头视若陌路的。上中的清规戒律和功课考试,常常是残酷地不近人情,只有 那支早起的长笛,每日随着晨光一起投射到我的白纱帐前。让我得以在刺耳的起 床铃前,偷得片刻的异想天开。   再后来经过多年的住宿生涯,终于毕了业有了工作,住回父母的家里。可是 长大以后,心灵却更加孤寂。楼上有家邻居,据说是哪家大乐队的琴师,常常白 天在家里练琴。记忆里总是那些天寒地冻窗玻璃上雾汽迷蒙的下午,楼上的大提 琴开始沉重地倾诉,常常是裹着毯子捧着热茶窝在沙发里,也总是一颗心越来越 沉,越来越闷,越来越冷。   钢琴要好很多,因为听钢琴的时间,大多是在亲戚朋友的客厅里或是金壁辉 煌的音乐厅里,所以总是打扮得整齐,因为穿好看的衣服,也包围在冠冕堂皇的 众人之间,心情也会开朗起来。   理想里的某一天,也许是周末的一个下午,屋外有明朗的太阳。满室的阳光 里,轻的古典的提琴或长笛或钢琴声若隐若现。穿一身白色的纱的衣裙,拿一枝 画笔,站在画架前,画一幅水彩的、淡淡而不事渲染的,只有我自己懂的画。 〔寄自 WSS1257@utarlg.uta.edu〕 【网里乾坤】∽∽∽∽∽∽∽∽∽∽∽∽∽∽∽∽∽∽∽∽∽∽∽∽∽∽∽∽∽ ◆             一 束 头 发              ·莫泊桑·西西译·     莫伯桑作品有现实主义的一面,也有其不失浪漫色彩的一面。前者表现     在他对小市民、小公务员,对诺曼底农民生活的描述;而后者则体现在     他对深不可测的人类心灵,对“反常”世界、对幻觉世界的探求。《一     束头发》〔原题《La Chevelure》〕可认为属于后一类。                                ——译者 〔接上期〕   我往前走着,心里充满了悲哀,也充满了恍惚,那是一种爱吻之後留在心里 的恍惚。我好像早已经历过那过去的岁月,我好像认识过那个女人。   维龙的诗句①,象一声呜咽一样,涌到我嘴边:     告诉我,弗洛拉,     那个美丽的罗马姑娘,     还有阿西比亚德和泰伊丝,     都在何处的异乡?     伊科遥远的回音,     飘过江河,飘过池塘,     仙女秀色超绝人寰?     去岁白雪何方?     ……     百合花般的王后,     用水妖的歌喉吟唱,     贝尔特、比埃特丽丝、阿丽丝,     曼恩的阿伦布尔吉丝,     还有洛林的贞德,     被英格兰人烧死在鲁昂;     至高的圣女啊,她们都在哪里?     去岁白雪何方?   回到家里,我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我要再看一眼我的新发现;我再一 次把它拿到手里,当我触到它的时候,我感到全身传过一阵长长的震颤。   最初的几天里,我还能保持正常,尽管这束头发的影子从此强烈地印在我的 头脑里,再也不肯离去。   每天一进家门,我非立刻看到它、触弄它不可。我一面转动橱门钥匙,一面 颤抖不已,就象在开情人的房门。我的手上和心里都有一种不安的、奇异的、持 续的、肉体的需要,我要把手指深深地浸入这死去的头发迷人的溪流里。   抚摸过後,重新关上橱门,我仍然继续感觉到它,好像它是一个有生命的存 在,隐藏在那里,被囚禁在那里;我还需要它;我再次充满了不可遏制的欲望, 我要重新拿起它,触摸它,一直到这冰冷的、光滑的、刺激的、销魂的、美妙的 接触使我激动到不能忍受。   我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也许是两个,我已经数不清楚。这束头发困扰着我, 纠缠着我。我既觉得幸福,又深受煎熬,好像在等待着爱的到来,又好像在爱的 表白之後,就要投入紧紧的拥抱。   我把它和我自己关在屋子里,我把它贴在自己肌肤上,我把嘴唇深深埋入其 中,我亲吻它,咬嚼它。我把它缠绕在自己的脸上,我痛饮它,我把眼睛淹没在 它金色的波浪里,以便透过它看到金色的日光。   我爱它!是的,我爱它。我再也离不开它,再也不能一时一刻见不到它。   我等待着……等待着……等待什麽?我真的不知道?——我等的是“她”。   一天夜里,我猛然醒来。我感觉到卧房里好像不只我一个人。   然而我是一个人。但是我再也难以入睡;在失眠的躁动中,我下床去拿那束 头发。它似乎比平日更柔软,更有活力。死人会回来吗?我用热吻去温暖它,这 些亲吻使我幸福得支持不住;我把它拿到床上,我躺下,把它按到自己嘴唇上, 象就要占有的情妇。   死人会回来!她回来了。是的,我看到了她,我拥抱了她,我占有了她。她 就象过去活着的时候一样,高身量,金头发,丰满的躯体,微凉的乳房,竖琴般 的腰身;我从头到脚,沿著肉体圆润的曲线,抚遍了这起伏的、美妙的身形。   是的,我占有了她,我每一天、每一夜都占有她。那个死去的女人,那个美 丽的、神圣的、隐秘的、陌生的女人,她回来了。   这种幸福是如此强烈,以至无法掩饰。在她身边,我感到超乎人世的陶醉, 那是一种极度的,无法表述的欢悦,我占有了不可觉、不可见之物,我占有了死 人!还有哪个情人尝过比这更炽热、更强烈的享乐!   我丝毫无法隐瞒我的幸福。我对她的爱是如此炽烈,使我再也不愿意离开她 。不管是什麽时候,不管到什麽地方,我都带着她。我把她当妻子一样,带到城 里街上散步;我把她当情妇一样,带到剧场拉着栅拦的包厢里看戏。但是他们看 见了她……他们猜到了……他们夺走了她……他们把我关进了监狱,象一个坏人 。他们夺走了她……啊!不幸哪!……      *     *     *     *     *   手稿就到这里为止。我抬起头来,用惊骇的眼睛向医生看去,突然,一声令 人恐惧的呼喊,一声充满无能为力的愤怒和极度膨胀的欲望的嚎叫,在疯人院里 响了起来。——您听,医生说,一天得给这猥亵的疯子冲洗五次。爱死人的,可 不止伯特朗中士一个。   惊异、恐怖和怜悯所至的激动,使我口吃起来:   ——那麽……那束头发……是真的吗?   医生站起来,打开一个放满了各种瓶子和仪器的橱子,扔过一束长长的金发 ,发束象一只金色的鸟,穿过诊室,向我飞来。   它在我手上的感觉,象轻柔的抚摸,我禁不住在颤抖。我的心也因为厌恶和 渴望而狂跳,这是触到沾满了罪恶的物件的厌恶,这也是面对污秽而神秘的东西 的诱惑而产生的渴望。   医生耸耸肩膀,接着说:   ——人的想象真是无所不能。 【注】 ① 弗朗索瓦·维龙(1431—1463後) Ballade des dames du temps jadis ,原诗用古法语写成,且诸本不一。此处由莫泊桑引文“自由”译出。 〔寄自 wang@lps.u-psud.fr〕 ◆      从 莫 泊 桑 兄 弟 到 周 氏 兄 弟                ·旧 雨·   一八八八年的一天,作家莫泊桑将已经智力障碍得必须要人看管的兄弟接回 巴黎求诊,谁知这位兄弟在得知自己的诊断后,竟预言性地对着久负盛名的作家 莫泊桑说:“你才是疯子,家中唯一的疯子!”翌年,这位向靠其兄关照的梅毒 患者疯狂而死。   这位兄弟的预言当然也可以作为咒语来解。莫泊桑的悲观忧郁是由来已久的 ,这或许是他受叔本华的影响所至,他曾写过叔本华之死。莫泊桑的低沉悲观的 心情一直影响、压抑着他的兄弟。难怪这位兄弟会出此惊人之语。   从今人掌握的材料来看,作家莫泊桑在其兄弟死后,哀恸欲绝,从此走向其 兄弟的道路。其实,还不如说莫泊桑兄弟同病相怜,以前是作家影响兄弟,此时 作家唯有自怜。而梅毒曾是世纪末病,它一再引起世纪末的恐慌。一八九二年新 年,莫泊桑欲割喉管,却被母亲发现救回。翌年,就象他的兄弟一样,莫泊桑逝 于看护房里,距其四十三岁生日尚有一个月。   绝大多数读过一些莫泊桑作品的,都知道他有写实主义的一面,比如他的成 名作《羊脂球》是进了中学语文课本的;略微深入一些的读者,知其也有不失浪 漫色彩的一面,《一束头发》可认为即属此面。莫泊桑作品中前者表现在他对小 市民、小公务员、对诺曼底农民生活的描述;而后者则体现在他对幽深的心灵、 对倒错的性欲、对幻觉的世界所作的探求。他后期的作品中因其梅毒引起的错乱 ,细腻地反映了世纪末心理。   《一束头发》先是以日记写一位成年男子若有所失的哀愁,这是一种抑郁。 这位成年男子感到对象在逐渐剥离而去,却又不知自己在失去的对象中到底失去 的是什么。“过去吸引我,现在使我恐惧,因为将来就意味着死亡。我为所有已 经发生过的事情惋惜,我为所有已经生活过的人哭泣;我真想停住时间,定住钟 点。但是时间在前进,在流逝,它每一秒钟都从我身上拿走一点东西,明天就是 乌有。而我是不会再活一次的。”这简直是远离故乡时幽幽怨怨的哀鸣,这是失 去童年时隐隐约约的伤怀。日记中的独白是对故乡、童年的依恋,而故乡、童年 却在一点点地离去。回到故乡又如何?永葆童年能怎样?没有人知道。说是“明 天就是乌有”,其实异乡的困惑、成年的迷茫才令人依恋故乡、童年,没有异乡 、成年,故乡、童年便是乌有。我们仅仅是在失去它们的时候才感到若有所失, 而谁又能说出自己在失去的故乡、童年中究竟失去了什么?   此中心曲,寥寥数句日记道出,步步深陷,直至成为难以自拔的生死问题。 巴赫金认为即使是小说的独白,读者也能寻出作者与小说主人公的对话。此可为 证,此谓小说。莫泊桑实在是小说高手。   莫泊桑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上,但他几乎无所不写:长篇小说、诗、游记…… 样样能行。对这么一位从文类到风格俱广的作家,以写实、浪漫来套,勉强之至 。然而细心的读者如果能从心理方面开拓一下,就会发现莫泊桑作品中的角色不 无心理特征:那些在婚姻方面失败的男人们,那些可憎的父亲们,那些扭曲世界 中的令人同情的女人们……原来,莫泊桑与他唯一的兄弟出生不久,他的父母便 分居了,直到他十一岁时父母终于离异。他们母子相互藉慰,感情至深。莫泊桑 的亲生父亲一直是个谜,或许他自己也不清楚。不过从他与作家福楼拜的特殊关 系看,福楼拜如非其父,也算填充了其父的心理位置。对母亲的感情依恋使得莫 泊桑兄弟密不可分;而父亲的不明又使得手足之间反差强烈。失衡的父母关系有 时对人们的心理有着难于估量的影响力。不用说,这里指的是俄狄浦斯情结。   我于是想起了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于小说、散文、杂文、诗作的广泛涉猎及鲁爷一家父母失衡是不必 我多说的,但这在他们的心理特征上有何影响绝少有人专论。夏志清教授说:鲁 迅作品中总有一种乡愁,那种似淡实浓的无法回到童年故乡的哀愁。此言于鲁迅 当为是。其实,知堂老人又何尝不是同种哀愁呢?他们到底是兄弟。   五四那一代中,周氏兄弟办《语丝》,忧郁的郁达夫、狂躁的郭沫若属创造 社。于是长期以来大陆评周氏兄弟的作品也象译介莫泊桑的作品一样:写实主义 。周氏兄弟与创造社的抗衡被说成是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于是就象莫泊桑 对性欲倒错的描写绝少在大陆提及,周氏兄弟非写实的一面亦难得一见。更不要 说从其它方面去详评,比如说周氏兄弟对家庭伦理、对世纪末病、对优生学的关 注。   鲁迅对人类性欲衰退、对世纪末文明的绝望,多年来被反复引用,大陆上读 过一点文章的多有印象。他给这文明开的药方乃是尼采的“本能”:“真要活下 去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骂、敢打。”鲁爷在一九一九年更是直书《我们 现在怎样做父亲》:“为延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鲁爷之绝 望,鲁爷之拯救,作二弟的健孟最明白,他在《东方杂志》大谈种族衰退的原因 ,其优生学的方法与鲁爷文中暗示的阉割法对付劣种如出一辙。而一九三零年二 弟优生学著作结集出版时,鲁爷更为之作序唱和,那点医学底子还是足以显现周 氏兄弟的共同之处的。鲁爷走得远些的时候,比如反民主、倡超人、骂国人孝道 “从古以来逆天行事”时,则是二弟出面到《新青年》介绍洋人以优生学拯救颓 废的大作《遗传性天才》。   以前国人缺乏对鲁爷与健孟之间关系的研究,因为鲁爷被树作一味写实的。 笔者同校前辈在学术刊物上就有感慨:“历来研究鲁迅者,从没有把他与周作人 、周建人放在一起研究。不提他们二人,等于置鲁迅于真空;官方用马克思、列 宁去填补这个研究真空,则演变成学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桩积非成是之公案。”   如果说鲁迅与健孟对性欲退化是绝望,鲁爷的大弟周作人对压抑与变态的研 究、译介、关注则更是终生不辍。这才有鲁迅搬出永乐对铁铉一家的酷刑,周作 人便搬出日本对酷刑的研究。他们是《语丝》同人,是手足兄弟,是写实的,是 浪漫的,他们是世纪末的同路人。   世纪末病乃是梅毒,末世的人类笼罩在梅毒的恐慌中。鲁迅以梅毒比喻文明 退化,在其文中比比皆是。梅毒已成世纪末的意象,以至鲁迅说:“但我总希望 这昏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周建人则 说梅毒引起“种族衰退”,周作人更不断挑起文明与梅毒的讨论。   如同世纪末病以梅毒为象征,世纪末的悲哀——性欲退化,性欲倒错——是 以对头发的拜恋为象征的。此为恋物崇拜。莫泊桑的《一束头发》将此中心理描 写得极细致。鲁爷一家的心理分析也是了得,对有关头发的变态心理分析自是从 不放过的。二十年代鲁爷写的《天乳》描写反对女子剪发的校长大人们有“色情 动机”,直至化作性暴力,“慢慢拔去头发,还割去双乳”;启明在《语丝》上 则是将此暴力以《发之一考察》道来。就象莫泊桑写《一束头发》,借日记而独 白,鲁爷也写了一篇《头发的故事》,借故事中的人物之口而喟叹:“我不知道 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此处再次显现了 鲁爷以头发作象征。   周氏兄弟的写作显然受心理学的影响。一般认为鲁迅是受日本人的《苦闷的 象征》的心理分析影响,作人是受欧洲人霭理斯的心理道德影响。日本人当时受 叔本华、哈特曼的无意识说与弗洛伊德的性欲说的影响,这在鲁迅小说中都可见 其影。事有巧合,莫泊桑也与叔本华、弗洛伊德颇为有缘。难怪都以心理分析取 胜,而心理描写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鲁爷喜用心理分析,揭露反对剪发的人禁欲动机;鲁爷更在对子中不时讴歌 正常人欲、父子亲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本是用孩童似 的语言描写逗着亲子的父亲。对童年的一丝怀恋隐在句中,读之回味隽永。遗憾 的是,这样绝佳的人情,常被说成是鲁爷的阶级爱憎。笔者所在学校原有一位女 教授,在她的妇女研究专著中对此句一赞三叹,她不能理解这个对子与阶级无干 ,她不能明白在鲁爷研究中之积非成是。   砍去了心理分析,便不成其为完整的作家;无视兄弟的依存,便等同于手足 分离。这于莫泊桑然,于《语丝》编辑又何尝不是呢? 〔寄自美国〕 ◆             有 性 之 谜                ·方舟子· ◇           为 什 么 会 有 性?   性对于生物体本身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对于雄性来说,他们要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讨好配偶,或为求偶而战,弄得伤痕累累乃至有生命危险。 对于雌性来说,有性生殖的结果使她们的基因只能有一半传给子女,而来自雄性 的另一半未必就很优秀,说不定受骗上当被一个孬种所勾引。如果她们采用孤雌 生殖,她们的基因就能百分之百地传下去。至今还有几千种动植采用无性或孤雌 生殖,就避免了那“百分之五十”的代价。但是在现今存在的几百万种动植物中 ,为什么绝大多数都采用有性生殖(或者是有性和无性生殖相结合),它们的雌 性为什么愿意付出这“百分之五十”的代价?性在进化上究竟有什么好处?   这可以说是进化生物学上最大的谜团之一。自从费歇尔提出这个问题以来, 已有各种各样的答案。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有性繁殖带来了基因重组,基因重 组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异,而丰富的变异更有能力接受生存的挑战。这就象参加 抽奖,单性生殖只是买了一张彩票,然后把它复印了许多次,复印得再多也不能 增加中奖机率,而有性生殖却是买了许多不同号码的彩票,显然更有可能中奖。   通过在每一代改变基因,有性物种能更好地躲避敌人(寄生虫和捕食者)的 追捕。为了能够生存,必须不断地更新(相应地,寄生虫和捕食者也必须不断地 进化)。如果象单性生殖那样,母子一成不变,原地踏步,就会被敌人追上,最 终导致灭亡。所以,即使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基因得到传递,也要比什么都没能传 下去的好。这种解释,被称为“红心皇后”假说,它得名于《爱丽丝漫游奇境》 中红心皇后对爱丽丝说的话:“为了停留在原地,要拼命地跑。”   “红心皇后”做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假说流行了许多年,近年来通过对一种同 时具有有性和无性生殖的鱼类的研究,才证实了这个假说:有性生殖的后代要比 无性生殖的后代更不容易感染寄生虫,而且变异越大,越不容易感染。 ◇              两 性 战 争   对于“红心皇后”假说能否完全解释性的由来,大部分进化生物学家仍然表 示怀疑。我们且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来看另一个看上去简单而实际上也很难回 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费歇尔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 1958年出版)中提出来的:为什么有性生殖的物种一般都有两性?为什么不 象原生生物那样只有一性,也能通过有性生殖交换基因?为什么不象粘液霉菌那 样有十三种性别?两性,意味着只能在百分之五十的群体中寻找配偶,如果只有 一性,就能找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个体,如果有十三性,假定跟任何异性都可以交 配的话,找到配偶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近年来的事,它涉及到所谓基因组内冲突。在细胞中 ,不仅细胞核有基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植物还包括叶绿体)也有自己独立的 基因。两个细胞如果融合在一起,会出现一个问题:两个细胞核的基因可以结合 在一起遗传给后代,线粒体的基因却没办法这么办,因为线粒体有许多个,而且 数目不定,没法一一配对。没法配对,谁又都不让着谁的话,就只有用战争解决 了。事实上,线粒体确实能够用酶把对方的线粒体消灭掉。因此,如果交配时两 个细胞完全融合的话,线粒体之间的战争将使得交配成为一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的灾难。为了避免这样的灾难,一方抛弃了自己的线粒体,而只保留细胞核的基 因,这就成为了精子;而另一方同时保留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基因,成为了卵子。 两种性别由此诞生。   对于原生生物来说,它们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并不相互融合,只是交换 细胞核。而且为避免近亲繁殖,它们的细胞核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并非任意两个 个体都能交配。   那种有十三种性别的粘液霉菌又如何呢?深入的研究发现,这十三种性别并 不是平等的。同样为了防止线粒体之间的战争,存在着一个等级森严的制度:比 如说,第十三号的性可以跟任何别性交配,在交配时只有它能够遗传下线粒体基 因,其它的性必须抛弃自己的线粒体;对于第十二号的性来说,只有在跟十一号 或者低于十一号的别性交配时,才有保留线粒体基因的特权;依次类推。   可见如果只有一性,或者有两个以上的性,反而让有性生殖变得复杂起来, 不如只有两性那么简单明了。也许正是为了不让生活太复杂,大家才都采用两性 制度。   在粘液霉菌种,低一号的性有时会发生突变,拒绝抛弃自己的线粒体,其结 果是跟与之交配的高一号的性同归于尽。如果这样的造反持续下去,等级森严的 制度最终会垮台,性别的种类会越来越少,直到只剩下两种性。   也许,今天的两性制度,正是以前多性制度垮台之后的结果。如果连精子也 要造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什么也遗传不下去了。   虽然在这场线粒体战争中,精子为了顾全大局而举手投降,但是精子和卵子 之间仍然还在为了传递自己的基因而明争暗斗。遗传学家发现,在小鼠中(人类 也应该一样),来自父方的基因会刺激生长激素的表达,促使胎儿长得更大。胎 儿出生时越重,就越健康越容易存活,但是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付出的代价也越高 ,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对于父方基因来说,它只管带着它的胎儿的命运,而 不管母亲以后能否生育;而母亲本身却不能只做这么一锤子买卖,她还想在生下 这一胎后还能继续生育,有更多的子女传递自己的基因,因此,毫不奇怪,来自 母方的基因会试图消除胎儿的生长激素,抵制胎儿的生长。胎儿的最后大小,就 是父方和母方基因互相争夺达到平衡的结果。   性,是一场传递自己的基因的战争。 ◇            人 类 性 选 择   在把生物学原理应用于人类时,必须牢记这一点: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人 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社会因素的影 响。怎么区分这两者呢?一种方法是研究比较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人类行为 ,如果他们具有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可以认为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决定的。   在八十年代,为了找出影响人类求偶的先天因素,人类学家调查了来自37 个社会的上万名男女,结果发现他们对配偶的标准都相当一致,也就是“男人爱 貌,女人爱财”:男人比女人更注重对象的生理吸引力,而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对 象的经济状况。而且,男人更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轻的对象,而女人更喜欢比自 己年老的对象,在这37个社会中,最理想的年龄差别竟然都是男方比女方大三 岁。   从进化生物学的原理来看,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男性的生殖期要比女性长得 多,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到六七十岁,男性都具有生殖能力,而女性的生殖能力在 三十岁以后迅速降低,停经以后就完全中止。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女性最安全 的生育年龄是三十岁之前。因此,在求偶时,男性要比女性更为注重对象的年龄 和健康状况,也就是生殖能力。女性吸引男性的那些生理特征,比如光滑的皮肤 、鲜亮的头发、明媚的眼睛、丰满的身材,其实都是年轻、健康的标志。而作为 要承担抚养子女的主要责任的女性,她们希望对象能够有较好的经济能力为她们 和子女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女性选择男性,男性同时也在选择女性,这种双向选择使得人类的求偶在动 物中显得很特别,因为在动物中,选择往往是单向的(一般是雌性选择)。在哺 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雄性竞争,在人类中也不起显著作用。具有雄性竞争的动物 的一个特征是雄性的体形要比雌性大得多,从大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百不等; 而在人类,男性与女性的体形差异不是很大,只大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那些一 夫一妻或“温和的”(靠炫耀而不是靠争斗来获得配偶)一夫多妻的动物的特点 。因此,人类本质上是一夫一妻或温和的一夫多妻的动物。   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性生活对于维持配偶关系无比重要。 正如英国著名动物学家莫里斯在其名著《裸猿》(1967)一书中所强调的: 人类是性的动物。在所有的动物中,再也找不到另一种动物象人类这样沉迷于性 行为(也许只有人类的近亲卑格米黑猩猩可跟人类一比),可以一年四季地交媾 ,而别的动物只在短暂的发情期才会发生性行为。在一百九十三种现存灵长类( 猴子和猿)中,人类女性具有最大的乳房(乳房过大对哺乳有害无益),人类男 性具有最大的阴茎(勃起时平均长度为13厘米,而灵长类中体形最大的大猩猩 只有3厘米),这都很可能是两性互相选择的结果。在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中,只 有人类是赤裸无毛的,对于它的由来动物学家们争论不休,但正如达尔文首先指 出的,它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的确,无毛使我们的皮肤对抚摸的敏感性大大增 强,而触觉在人类性行为中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言的。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 两性在性行为中都能够感受快感,尽管某些动物学家认为某些高等灵长类的雌性 也具有性高潮,但那与人类女性性高潮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所有的这一切表明,在进化过程中,性选择在促使人类的两性形成长期的、 不断被加强的愉快的结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爱。 〔寄自 shif@uhura.cc.rochester.edu〕 【网萃】∽∽∽∽∽∽∽∽∽∽∽∽∽∽∽∽∽∽∽∽∽∽∽∽∽∽∽∽∽∽∽    ◇ 祥 ◇ 子 ◇ 的 ◇ 故 ◇ 乡 ◇ 故 ◇ 事 ◇ ◆             之一·代 序   这几年,很遗憾的一件事,便是把中文丢了许多。这个月,得了些空,便借 这中文网补补课。除去当天的帖子,到网上的档案库里也调了一些旧文来看。看 到“地方”一栏,只见到三四篇文字,实在意外。若这就是全部的资料,恳请大 家再努力多介绍些养育自己的风土人情。   写故乡人事,也是练习中文的好借口。只要是亲身经历的,即使一件很小的 事情,如至今尚未能忘怀,就证明有写出来的理由。年代久了,一些细节或日期 不能肯定,也不要紧。网上这么多人,必有君的同乡。相互补笔,也是他乡遇故 人的机会。   我是南京人。长大以后,去了一些地方,单在上海就呆了九年。每到一处, 最吸引我的,不是旅游胜地,而是当地人的衣食住行,留在记忆里的也多是些不 入旅游指南的东西。   比方黄山,前前后后,春夏秋冬,去了总不下七八次。印在我心中最深的, 不是天都峰下万里涛涛的云海,而是在山田里犁地的一对父女。为父的掌着犁, 没有鞭子,因为拉犁的,是他至多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儿。皖南自古为富饶之乡, 但我去的时候,山区的生活还很艰难。小学大体普及,但山村女孩子多不得入中 学,这是我早知道的。只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小小的女孩,不上中学又干些什 么。   那父亲很老相。那女儿却很水灵,典型的皖南少女。一般的规律,如果不能 到城里作人家的小保姆什么的,一两年下来,她便会老很多很多。前些时候,看 到一两张帖子在辩论有钱的女人是不是比贫苦的女孩子漂亮,心中不知是什么东 西堵在那里。怎么说呢,女大十八变,若是丑貌,多有后天的原因。   谈些轻松的皖南故事。我一生中最好的茶是在皖南喝到的。文人多知皖南出 名的文房四宝。但一般人的口中,大概皖南的茶叫得更响一些。要喝好茶,第一 自然是要有上好的茶叶。而最好的茶叶,至少就绿茶而言,便是茶季刚开始时, 第一次采下来的未张开的叶芽。后面两三次采的,味道就一次不如一次了。茶叶 芽,就是所谓旗枪茶的“枪”(旗是芽下边第一片展开的叶子),在烘炒时极其 易断。断下的芽子,中吃不中看,便成了各茶叶产地自销的一品“茶叶末”。一 次从黄山下来,走到太平县,正是茶叶上市,县招待所就是“茶叶末”待客。用 清澄的太平湖水沏开,真是一杯清香滋润甘甜的碧玉。各位看官,这“清香滋润 甘甜的碧玉”九个字可没半个是假的。   香甜滋润是上好绿茶的共性。梦冉杭州人,居然以为龙井茶是苦的,真是冤 枉。不是心苦便是用水不当,几次去杭州,西湖醋鱼始终无缘,但龙井却品过多 次。大学里到杭州实习还到龙井茶场去过。不过,即使用了《茶品》里推崇的虎 跑泉水,终还不及太平的茶末。也许是季节的关系吧。杭州给我印象深的是一些 另外的人事。   乖乖咙的冬,写到这里,居然南京一个字还没提到。打住打住,下回重新开 场,专讲本乡的故事。 ◆              之二·消 暑   一生下来,恰逢三年人造“自然灾害”。祖母给了三百元(大约家母当时半 年的工资),到集市上买了八十个鸡蛋,算是母亲产后的补养。幼时不能吃饱, 每每听到饭勺刮锅底的声音,就要大哭,大概虽幼小也知道没有饭吃了。所以家 里的规矩,饭锅要拿到另外一个房里去刮。这些是家母的故事,写写算是未忘亲 情。   现在是夏天,天下南京人都不会忘记故乡出名的酷暑。讲南京是长江上的一 大火炉,不完全贴切。火炉的热是干热,南京的热更多是湿热。南京的夏天是个 大蒸笼。金陵西北临江,东南环山。夏季里清凉的东南风,被大大小小的丘陵挡 住,白天蒸腾起来的江水,只有淤积于城中。到了冬天,却有西北风挟着长江水 气,长趋直入,冰雪交加。江南择屋,讲究面南。南京是座朝北的房子。   外地人听到南京四十多度的高温,自然是恐怖。其实南京的三十多度,已经 是无法入眠的天气。树叶纹丝不动,将手臂上的汗水擦干,立即可见极细小的汗 珠从一个个看不见的毛孔里慢慢地泌出来。太阳一下去,家家户户便在门前泼凉 水,把藤椅竹床搬到街上。之后,房间里能不去就不去了。一到三十五度,许多 单位便只上半天的班。为防止产力损失过多,高温的天气有时就不预报了。“今 天的天气还非常难说”,小子前生积德,种种荒诞怪异可笑可哭可恨的事,居然 目睹的不比耳闻的少多少。   南京人避暑的一大去处是看电影。热得实在不行,可以在电影院里过夜。一 场四五部片子,从半夜放到清晨。每年全国电影票房,南京多是第一。年前在这 里的报上,看到南京的售票又是全国之冠,可知近年人家里虽渐有空调,对银幕 的旧情还是未了。   看电影消暑不一定非去电影院。比如《儒林外史》中有记载的玄武湖公园, 一到盛夏便以露天电影揽客。每次必有许多人去。银幕正面的草地上坐满了,坐 到背面的草坡上也一样。虽然左右颠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好友佳人小食微 风,大家便忘了热,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若是真要凉爽,非上南京长江大桥不能痛快。夜半月明,高高地独立在强劲 的长风之中,看浑沉辽阔的大江水自万里外滚滚西来,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谁不 愿乘风而去!   很少人真地乘风而去,因为夏天的南京也是个美丽的地方。在国内的大城市 中,南京的绿化,鲜有出其右者。到了夏季,条条大道,树荫合抱。南京的行道 树,多是硕大的法国梧桐和著名的南京雪松。南京雪松身高冠广,四季长青,是 既美观又实用的优良行道树。不知情的人以为雪松来自冰天雪地的北国,她其实 是南京的特产。因为到处的绿荫,夏天在街上骑车便是件挺风凉的事。一个暑假 下来,城里便骑遍了。   南京夏天的花园也很丰采。大多数巷子里都有盛开的合欢树和榆树。在墙头 地里常有喇叭花,金银花和蓼萝缭绕盘缠。至于丛生的花草如指甲花和洗澡花等 则是随处可见。指甲花是金陵夏季的野花,以粉红色为主,女孩子可用她的花瓣 来染指甲。洗澡花有一缕淡淡的清香,花色呈红白黄单色或杂色,和合欢一样, 也是暮开朝谢。夏天傍晚,南京人冲凉时便是洗澡花盛开的时刻。洗完了,坐在 花香的院子里,伴着蛐蛐和知了的鸣叫,捧一碗家里桑树上采下来的桑椹,看萤 火明灭,听老人讲古。多少个童年的夏夜就这样在星光下度过了。 ◆              之三·荷 花   说到南京的花,秋有菊花,冬有蜡梅,春有桃李,夏天的花魁自然是“出污 泥而不染”的荷莲了。南京夏天赏荷的第一去处是水西门外的莫愁湖。南京公共 的园林,最大的是前面提到过的玄武湖。最古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莫愁湖 。莫愁湖名从莫愁女的传说得来。莫愁女的传说可以上溯到南朝。园中现存建筑 多遗自明中山王徐达的王府。   我爱莫愁湖爱她的疏野简洁。一块石头,一片山林,一池直通秦淮河的湖水 。两条直接明了的主道,连着四五幢平屋楼台,一去一回。没有争奇的花草和刻 意的雕琢。莫愁湖是一个不无病呻吟的美丽少妇。   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又在城外,平日园子里便很少人。盛夏里,空旷 静寂的高台上,带着荷香的清风驱散了四周最后的一点暑气,从小不睡午觉的我 也很难抵挡去莫愁湖午睡的诱惑。若有夏雨,疏疏密密的雨点打在荷叶上更是极 好听的催眠曲。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夏荷的雨声没有秋雨的惆怅,但也 一样地迷人。   荷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夏季的主花,她的全身简直就是一页南京人 夏天生活的风俗画。鲜嫩的莲藕是夏天里家家饭桌上的主要时菜之一,新鲜的莲 子则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零嘴,用老莲子磨成的藕粉是南京夏天的一个主要甜食 ,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叶也不是只可用来听雨的。一到夏季,荷叶便成了熟食店 的包装材料。一客卤牛肉放在清凉的荷叶上,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知比盛在牛皮 纸里要开胃多少。那一道有名的粉蒸肉,若不是包在清香的荷叶里蒸出来,恐怕 很难在夏天卖。   没有梅花的冬天还是冬天。没有菊花的秋天也可以想象。春天的信息并不非 要桃花来报送。南京的夏天若没有了荷花就不是我少年的故乡了。 ◆              之四·市 容   江南吾土,大中城镇,多游历过。没出来之前,每次到苏州都要抱怨其脏。 到这儿来一看,才知道这“脏”也是有三品九等的。就市容的净洁而言,在我去 过的所有城市中,无过浙江绍兴者。一次因事去杭州,火车途经绍兴,忽然想下 去看看明清大画家徐渭的故居。出得站来,风尘扑扑的我带着拥挤杂乱的车厢里 的汗臭,一下子置身于绍兴纤尘不染的街道中,人忽然变得那样神清气爽,世界 忽然变得那样宽畅明亮。就在那一瞬间,我完全理解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武陵渔人 初见桃花源时的心情。   绍兴是文化之乡,有不少文化名人的故居。出名的,有我所敬仰的鲁迅先生 和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先生。不过,我去的时候,旅游业还未大兴,找一个地方不 容易,找到了又不一定有方便的交通。结果,我在绍兴还没寻到徐渭大师的故居 ,又得匆匆地搭下一斑火车去杭州了。数十年来,不知做过多少劳而无功的事情 ,但去绍兴决不在其中。徐渭大师古今用墨第一人,传世作品尤以水墨葡萄称绝 。大师作画充满生活的情趣却没有一星半点的烟火气,爱世人而又不曲媚世人, 是我无限神往的艺术家。那次在绍兴,我虽然没见到大师的故居,我见到了他的 世界。   写到城市的清洁,便想起我幼时和外公一起到街上拣烟头的事,想起我的外 祖父母。外祖父湖北人,高大强健,英俊潇洒,踢得一脚好球。年轻时,外祖父 到上海英国人办的公司里做事,赢得当时在中学教英文的外祖母的芳心。抗战时 不愿作亡国奴,背井离乡,逃难到内地,坚持八年,教书育人。胜利后不久,去 印度尼西亚办华人中学。四九年后,归国参加国家建设,在南京作小学校长直到 退休。外祖母上海人,爱心博大,口健谈手勤快。家务大大小小都由其计划,计 划好了又不让别人去干。不论困难的时候,还是顺利的时候,外婆都是笑口常开 ,满脸慈祥。回想起来,我从来没见过外祖父母愁眉苦脸的时候。   四川麻湖北辣。外公、家母和我都爱吃辣。记得一次一位老人来要饭,外公 去盛饭菜,外婆照常和他拉拉家常,问他是哪里人,出来多少天了,家里还有几 位,等等。一聊下来,原来他是从湖北乡下来的。外公出来听说如此,连声说, 老哥哥,你等等,你等等。转身进去特地再盛了碗腌辣椒出来。   那时外祖父母自己的日子也很困难。文革一开始,外公就被划为“买办”, 一夜间从“爱国华侨”成了“四类分子”的一员。若没有经过文革的朋友不知道 这“买办”是什么意思,就是这网上骂人时兴的“汉奸”啦。既然是“汉奸”, 退休金自然是没有了,外祖父母全靠子女抚养。但文革时,收入普遍很低。外公 有烟瘾,我喜欢和外公上街玩,我们一老一幼就到街上拣起烟头来。   我们也不走远,就到离外公家不远的鼓楼广场四周。象散步一样,走累了, 就回家。回来把烟头一个个地拆开,取出烟末,在一小张罗纹纸上码成一条,一 卷一根烟。这是我快要入学的时候,街上到处是大字报,外公有时就用它们教我 识字。到现在我还记得一张大字报的标题:《三审刁德一》。红卫兵把革命样板 戏《沙家浜》里“刁德一”的原形找出来,审问他当年的罪行。那大字报就是审 讯笔录。我还记得它,因为是我自己认得那标题的。就这样,到上小学时,课本 里几乎没有什么生字。   第一天上学,外公再三叮嘱:在外面,头不要抬得高高的。他怕我少不更事 ,惹学校里不懂事的人说坏分子的孙子居然还神气,让我受委屈。到今天我走路 一不小心,头又会低下来。事后看来,外公的小心并不十分必要。少数几个真正 热心“与(中国)人斗,其乐无穷”的大人们都在忙着斗学校里的“走资派”。 至于同学们,在毛主席的阶级斗争哲学还没学好之前已经相互做了朋友了。   外公是邻里人人都很尊重的老人。文革十年,风风雨雨,什么样的污辱没有 受过,但他对邻里的事还是一样地热心。邻里有事,除去文革刚开始的一两年, 也是一样地找外公商量。在任何的时候,外祖父母对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 都是一样的谦和关心。每个人对他们也是一样的敬重爱护。外祖父母教给我许多 许多为人的道理。但,我想,最最重要的一条是:无论世道是如何的黑暗,恶势 力是如何的强大,前途是如何的绝望,一个人还是要真诚愉快地活得象一个人。 贫困和曲辱都不是,也永远不能让它们成为半点不热爱生活、不堂堂正正做人的 原因。 ◆              之六·泡 馍   第一次吃羊肉泡馍是十多年前,临潼关外,黄土道边,现在这样的金秋季节 。周末中午没有包伙,一班朋友早早地就搭长途去西安溜个精光,剩下我和同室 两只夜猫子在镇上逛街找食。正是柿子上市,路旁许多老乡大筐小车地摆卖。鲜 红如血的柿子堆在秋日正午的蓝天底下,十分亮眼。边看边走,水泥路成了黄土 道,不知怎么一转,我们已在这羊肉泡馍馆里坐下来。店铺只有小小一间,半烧 半吃。“吃”的一半,放张长桌,两边两条长凳。店面只在“烧”的一半有半截 矮墙,走在道上一歪,就进了他的“门”了。   “大碗中碗?”掌勺老汉问。大碗是大碗泡馍,中碗是中碗泡馍。别的不做 ,好象也没有小碗。   “大碗。”   “大碗。”   于是有两只青花大海碗盛了馍递到面前来。老汉去做羊肉汤,一次只做一碗 。我们便闻着肉香,咽着口水,慢慢地撕那馍,一小块一小块地揪到碗里。我那 同室是有经验的,这时便来传法。据他说,这羊肉泡馍第一要紧的竟不是那汤水 ,要吃得好,第一是要有耐性把一块馍撕得细细匀匀的满满一碗。他一面在讲经 ,我一面看旁边一位早来的蹲在凳子上吃得满头大汗,心想,他那一碗就好,不 知他撕了多久?就这样等到汤料做成,胃口早已翻开,一大碗馍连汤带水地灌进 去,又烫又辣又香,几乎不知天下还有更好吃的东西。   西安街上的肉夹馍,在江南人看来也很有特色。卖的时候,把熟腊肉剁得烂 碎,当场在一个烙饼的平锅上,炒得烟气腾腾,香飘四邻。夹在馍里,一口咬下 去,满嘴流油。西北风味,热量都很大,每年天一冷,便有滋有味地回想起来。   若是天热,便会怀念南京街头的鸭血汤了吧? 〔1994年8-10月,寄自 CHEN@shy.neuro.upenn.edu〕 ∽∽∽∽∽∽∽∽∽∽∽∽∽∽∽∽∽∽∽∽∽∽∽∽∽∽∽∽∽∽∽∽∽∽∽ ◆         《当代留学生丛书》出版/征文启事 尊敬的朋友们:   现国内出版物中,冠以“留学生文学”之名者众。但读后不难发现,其中人 物不是来自北京、长相姜文的车衣老板,就是在曼哈顿串店兜售内衣专利的中国 女人。文字中毫无我们熟悉的留学生活。难怪在国内的朋友和弟妹都以为海外留 学生是些既不上课、也不上班的款爷。这类文字,充其量称之为“移民文学”。   真正可称为“留学生文学”的文字在哪里呢?不能说前所未有,但实没有在 数量、质量上超过网上诸位文字者。众多的电子杂志以及ACT、SCC等新闻 组中,虽非字字珠玑,却也句句真情,代表着网众的文字实力。这等好文字,实 不应再任其深藏于网山,仅由网众们消受。   将网上文字转成纸上文字出版的重要意义已毋庸多言。现有一项目机会,可 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字,形式为丛书。下面是我们的计划。   第一辑为“纪实篇”,时间和内容范围是:     ★  出国的经过     ★  读书,做工的日子     ★  在海外的婚姻、家庭生活     ★  新文化、新环境的影响和震荡     ★  毕业前后     ★  初入西方社会   后续丛书计划内容:   “实用篇”:申请资助,找房,开帐户,买车,选导师,找工作,居留等。   “文学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随笔,游记等。     文字长度要求:    文章以五~七千字为佳,特优者例外     截稿时间:      一九九六年四月三十日     预计第一辑出版时间: 一九九六年年底   投稿办法:用HZ或GB形式用Email寄至 moss@superprism.net   书写稿件可寄: MOSS(或注明“丛书征文”), P.O.Box 7515, Princeton, NJ 08543, USA   选稿办法:由本丛书编委会评议提出意见,通知本人。   此丛书国内面向的读者群:     ⒈  国内正准备步我们后尘的弟妹、学子     ⒉  怀念留学生涯的归国学长     ⒊  在海外有亲人的家庭     ⒋  对域外文化和留学生生活感兴趣的人们   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共襄盛举。 《当代留学生丛书》(第一辑)编委会:     吴梦、若原、图雅、斯韧、华新民 ※※※※※※※※※※※※※※※※※※※※※※※※※※※※※※※※※※※ ※                                 ※ ※ 本期编辑:散宜生                        ※ ※ 审稿:  阿飞、阿毅、方舟子、古平、灰人、西西、竹人      ※ ※ 校对:  浪人                         ※ ※ 联系邮址:方舟子(shif@uhura.cc.rochester.edu or xys@uiuc.edu) ※ ※ 发行:  ACT(USENET News Group alt.chinese.text)     ※ ※ 存档:  Please anonymous ftp the following sites for     ※ ※      GB,HZ,Big5,PS version: uwalpha.uwinnipeg.ca, pub/xys ※ ※      GB version: msi.umn.edu, pub/hchen/XYS        ※ ※      HZ version: gopher sunrise.cc.mcgill.ca        ※ ※      PostScript: csrd.uiuc.edu, pub/misc/zzhang/xys    ※ ※      WWW: http://b.stat.purdue.edu:1280/xys.html      ※ ※         http://herb.biol.uregina.ca/pub/xys/xys_idx.html ※ ※         ftp://uwalpha.uwinnipeg.ca/pub/xys/index.html  ※ ※      Back issues can be found on ftp.ifcss.org or cnd.org ※ ※      UK site FTP: uk.cnd.org/pub/org/xys          ※ ※ 订阅:  订阅HZ版或 uuencode GB版《新语丝》,请寄     ※ ※      listserv@uwalpha.uwinnipeg.ca             ※ ※      无标题,内容写 SUB XYS-HZ your-name          ※ ※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 majordomo@cc.rochester.edu  ※^M ※      内容写 subscribe xys-friends your-address       ※^M ※ 版权:  归本刊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 ※ 本刊书号:ISSN 1081-92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