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从爱因斯坦不欣赏《自然辩证法》说起 文学锋(国防科技大学) 摘 要   本文首先质疑了许良英等人在《爱因斯坦文集》中对爱因斯坦为何不欣赏 《自然辩证法》的权威看法。随后对《自然辩证法》本身的唯物性、从抽象上 升到具体的方法以及其哲学定位进行了辨析。认为《自然辩证法》之所以没有 有效的发挥作用除了与后人运用不当有关,其本身存在着理论缺陷也是一个重 要原因。 关键词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爱因斯坦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光辉的著作。它对中国、苏联、日本乃至 世界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曾撰 写专文推崇《自然辩证法》,称其“象珠玉一样放射着光芒,始终不断地照耀着 我40年来的研究工作,给予了不可估量的启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 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也都曾受惠于《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思想而做出独创性 的科学贡献。然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却对之评价甚低: 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ein)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 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 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 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 学史的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 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 那是可以出版的。[1]   爱德华·伯恩斯坦送来全部手稿要我出主意,我的评价是对全部手稿而 说的。我坚信,要是恩格斯本人能够看到,在这样长久的时间之后,他的这 个谨慎的尝试竟被认为具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他会觉得好笑。[2] 爱因斯坦的这一评价在70年代的我国受到了这样的批评: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任何诬蔑,当然无损于《自然辩证法》 所揭示的真理的光芒,同时也丝毫抹煞不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对现代自然科学 发展的伟大指导意义;真正“可笑的”,恰恰是爱因斯坦的无知和他的顽固 的资产阶级偏见,是反共小丑胡克之流的卑劣的用心![3] 对爱因斯坦的评价简单的冠以“诬蔑”、“无知”、“偏见”、“卑劣的用心”这样 的批判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许良英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准备、写作 和出版过程》一文中对之作了更为客观的分析:   爱因斯坦由于受了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那套自然哲学的传统的影 响,主观上对辩证法采取疏远的态度,因而即使有幸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 证法》手稿,也认识不到它在科学上的重大价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4] 这一分析,实际上是基于下面两个三段式推理: (推理1) 大前提:疏远“辩证法”必然疏远“自然辩证法” 小前提:爱因斯坦疏远“辩证法” 结 论:爱因斯坦疏远《自然辩证法》,因而认识不到其价值。 其中小前提又是由下面一个推理得到的: (推理2)大前提:受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哲学传统的影响必然导致疏          远辩证法 小前提:爱因斯坦受到了这种影响 结 论:爱因斯坦疏远“辩证法”   本文认为,这两个推理都是可以推敲的。姑且不论推理1中大前提是否正 确,推理2中的两个前提就值得进一步考证。首先,没有证据表明爱因斯坦受 到了德国自然科学家的影响(即小前提不成立)。从《爱因斯坦文集》来看,爱 因斯坦受到的影响更多的来自于哲学家而非科学家。   其次,即使小前提成立,大前提也未必成立。对于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特 操的科学家来说会出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情况。但是爱因斯坦却是一位珍视 独立见解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不受人左右的独立思考的习惯。1930 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作了这样的表白: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 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 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5] 爱因斯坦学生时代的老师韦伯甚至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你有个缺点,你不想任何人告诉你一点东西。你 听不进别人的话。[6] 所以将爱因斯坦疏远辩证法简单地归之为受德国自然科学家的影响是不合适 的。   第三,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哲学并不一定针对辩证法。从历史上看, 19世纪德国自然科学家反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与其说是将矛头对准辩证法,不 如说是反对其唯心的哲学体系和试图用哲学囊括所有自然科学成果的狂妄企 图:   自然科学的反对黑格尔的论战,在他们正确理解黑格尔的范围之内而 言,它们所反对的目标只有两点,即唯心主义的出发点和不符合事实的任意 的体系结构。[7] 赫尔姆霍茨对之亦有很好的说明:   ……黑格尔的‘同一性哲学’……从一种假说出发,以为不但精神现象, 就是实际世界——自然与人——也是创造性的心灵的一个思想活动的结 果,……根据这一假设,人的心灵,即使没有外界经验的引导,似乎也能够 揣度造物者的思想,并通过他自己的内部的活动,重新发现这些思想,“同 一性哲学”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用先验的方法构造其他科学的成果。但 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所根据的“同一性假说”是正确的。本来自然 界的事实才是检验的标准。我们敢说黑格尔的哲学正是在这一点上完全崩溃 的。他的自然体系,至少在自然哲学家的眼里,乃是绝对的狂妄。和他同时 代的有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人拥护他的主张。……黑格尔体系要使一切其 他学术都服从自己的非分妄想遭到唾弃……。[8](着重号为引者加)   由于置基本事实于不顾而过分依靠思辨,黑格尔犯了许多在自然科学家们 看来不可饶恕的错误:比如在化学上,黑格尔驳斥原子论,力图维护亚里士多 德的四元素论;在光学上,他拒斥牛顿的白光复合说,而支持歌德的色光复合 说。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多数自然科学家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体系的同时也抛 弃了其“合理内核”——辩证法。所以德国自然科学家并不是一开始就主观反 对“辩证法”,只是由于其唯心体系的影响才将其一同抛弃了。但是,爱因斯坦 是一个善于区分脏水与婴儿、善于从各种哲学体系中吸取养料的哲学家:   他感激地接受认识论的概念分析;但是,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 不容许他在构建他的概念世界时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因而,从一个 有体系的认识论者看来,他必定象一个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就他力求描 述一个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而论,他象一个实在论者;就他把概念和 理念看成诗人的精神的自由发明(不能从经验所给的东西中逻辑地推导出 来)而论,他象一个唯心论者;就他认为他的概念和理论只有在他们对感觉 经验之间的关系提供出逻辑表示的限度内才能站得住脚而论,他象一个实证 论者。就他认为逻辑简单性的观点是他的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而 论,他甚至还可以像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或者毕达哥拉斯主义者。[9] 因此,如果辩证法真的有价值,那么爱因斯坦不会像一般的科学家那样因为拒 绝黑格尔的唯心思辨体系而将辩证法一起抛掉。事实上,与萨特、施米特、卢 卡奇、罗素、卡尔纳普1等人比较起来,爱因斯坦并没有表示拒绝“辩证法” 或“自然辩证法”的言论。所以推理1中的小前提也不成立。那么,爱因斯坦 不赞赏《自然辩证法》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本人的评价是值得 重视的——不论从当代物理学还是从物理学史来看,这部手稿都没有特殊的趣 味——因为这一看法并不限于爱因斯坦一人,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武谷三男的看 法更为激烈:   每当掀起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种种争论的时候,我总感到自然辩证法怎么 会是这样没有根基、没有力量的东西呢? 在对比了康德的《形而上学导言》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后武谷三男“感 到以前的自然辩证法实在毫无道理、愚蠢透顶、无聊之极。”[10]   需要指出的是,武谷三男的评价并非完全针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 稿,他毋宁更主要的是针对其后来者的庸俗化和简单化。但是为什么康德、黑 格尔的哲学没有人庸俗化,偏偏恩格斯的哲学被庸俗化了呢?如果说许良英先 生在面对爱因斯坦与《自然辩证法》两者之间不能发生共鸣这个问题时,是将 目光对准前者追究原因,那么笔者则更倾向于深入后者寻求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价值有过这样的评价: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意志唯心哲学中挽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 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唯一的人。[11] 恩格斯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呢?   如果我们把事情倒转过来,那末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在唯心主义哲学中 显得极端神秘的辩证法的规律就立刻变得简单而且明若白昼了。[12] 换言之,恩格斯认为只要改变黑格尔的出发点——从自然界出发而非从观念出 发——就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从而使辩证法具有唯物的形式。事实证明这一 看法太过简单了。唯物还是唯心不是简单地以承认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 就可以判明的,辩证法首先是思维的规律还是自然的规律也并非问题的症结所 在。自然科学家之所以厌恶黑格尔的唯心体系乃是因为黑格尔企图将自然科学 的成果无所不包地归之于辩证法而对辩证规律的独断使用。因此,主观独断性 才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众矢之的。易言之,自然科学家所反对的唯心主义除了 本体论上的还有方法论上的。后者恰恰是恩格斯所未能认清的。恩格斯主观上 试图“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客观上却不知不觉地陷 入了黑格尔的将思维规律“强加在自然界和历史上面”的老路。例如,恩格斯 从运动、变化的绝对性这一辩证规律出发提出了“运动不灭性”的理论。作为 一个哲学命题,这一理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恩格斯却试图将其作为一个科 学论断去推演说明整个宇宙的演化。由于没有任何实验事实作基础,恩格斯不 得不一再借助于“铁的必然性”这类哲学信念来完成他的推导:   我们往往不得不计算不完全知道的数量,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 首尾一贯性去帮助有缺陷的知识。[13]   现代自然科学必须从哲学那里采纳运动不灭的原理:它没有这个原理就 不能继续存在。[14]   运动的不可灭性不能仅仅从量上,而且还必须从质上去理解。[15]   在这里我们或者必须求助于造物主,或者不得不做出下面这个结论:形 成我们宇宙岛的太阳系的炽热原料,是按自然的途径、即由运动着的物质天 然具有的运动着的运动产生出来的,而转化的条件也因此必然要从物质再生 产出来。[16]   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上毁灭自己最高的精华— —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 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17](着重号均为引者加,以下均同) 这种主观独断的唯心方法终于使恩格斯陷入了循环论的圈套:   这是物质在其中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一个在我们的地球年不足以作 为度量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其轨道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在这个 循环中……[18] 又如,为了摆脱牛顿的“第一推动力”,恩格斯试图用吸引和排斥去说明一切运 动形式2。这种方法尽管没有诉诸“上帝”,仍然摆脱不了唯心的色彩,因为“吸 引”、“排斥”之类的抽象范畴是可以任意解释的。它们对于追求严密的科学家 来说并不比“上帝”优越多少。总之,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体系的简单倒立“只 能导致‘黑格尔辩证法的镜像’”[19]。在某种意义上,萨特的批评仍然是有道理 的:   如果有人曾问及恩格斯:为什么确切地说(辩证法有)三条规律而不是 十条规律,或者说不如一条更好?为什么思想的规律是这些而不是别的什 么?这些规律从何而来?而是否有某种更一般的原则可以推论出这些规律, 以代替事物所具有的偶然性的显现?是否有某种方法在有机的综合中把它们 结合起来并赋予它们以某种秩序?他可能会耸耸肩回答说:‘像牛顿的’从 不杜撰假说一样。这样,其结果是自相矛盾:恩格斯批评黑格尔把思维规律 强加给事物,但是他自己恰恰倒是这样做的。他期望自然科学能证实他从社 会领域中所发现的辩证理性3,它被移植到自然界中,这是生拉硬扯。[20] 事实上,只要辩证法还存留着先验性,不管这种先验性是存在于思维中(在黑 格尔那里)还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恩格斯那里),这种“生拉硬扯”就不可避 免,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唯心主义4   恩格斯的先验性不仅导致了其唯物的不彻底,还使它残存了一些旧唯物主 义(自然主义)的痕迹,尽管恩格斯也认为:   自然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界到处在决定人 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 生存条件。[21] 但是这种反作用只是外在的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既然普遍规律即存在于自然界 中,那么人在思维中只需对它反映即可,反作用只存在于实践中,而忘记了人 在思维中也可以对物质进行改造,即爱因斯坦所强调的概念的自由发明:   ……这些概念和基本原理都是人类理智的自由发明,既不能用这种理智 的本性,也不能以其他任何先验的方式来证明它们是正确的。[22] 因此,爱因斯坦强调:   ……数学概念无论如何却不能从经验中推导出来。当然,经验始终是数 学构造的物理效用的唯一判据。[23] 在这里,经验事实与自由创造保持了必要的张力。相反,由于受旧唯物主义的 拘束,恩格斯为了说明数学概念的唯物性却不得不煞费苦心为“无限”和“微 分”寻找现实原型(见《自然辩证法》,第160-161页)5。 2《自然辩证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有论者指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继承了黑格尔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的研究和叙述方法6。这主要是指恩格斯采取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从无机到有机的顺序说明方法。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本身就是采取这样的顺序方 式演化而来的,因而他的说明方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事物的唯物 的方法7。   具体到运动形式上,恩格斯认为机械的位置运动(吸引和排斥)是最简单 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然后是包含机械运动的化学运动,最后是高级的生物有机 运动。所以科学分类也应该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 分类和排列”[24]。这不能不说是将达尔文进化论泛化了的结果。我们固然可以 说人是由猿进化而来,先有无脊椎动物后有哺乳动物,但是化学运动必须经由 机械运动才能演化而来吗?这个“内部所固有的次序”到底是什么呢?恩格斯 不知道所谓机械运动、化学运动只不过是科学家为了认识事物的方便所作的人 为的划分,却要将其归结为“天经地义”的自然的先在结论。于是比自然科学 家的机械论走得更远,恩格斯试图用他发现的(也是他认为自然所固有的)运 动的最基本形式——吸引和排斥——去说明一切运动(“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 和排斥的交替之中”[25]),并且因此也就可以说明整个自然界,因为“对这些不 同的运动形式的探讨,就是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26]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大而无当的“狂妄”错误,关键在于恩格斯没有从抽象 上升到具体,或者说恩格斯简单的理解了这个“上升”。上升固然如恩格斯理解 的那样是“从个别到特殊并从特殊到普遍的上升运动”[27]但是普遍之所以具体 并不是因为它比个别包含了更多的例证,而是因为普遍包含了从一般到个别的 整个逻辑结构,这个结构是由各种抽象规定(概念、范畴)构筑而成的立体模 块,因而是具体的8。恩格斯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恰恰缺少了这样一个构筑 过程。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资本论》一样都遵循了具体—抽象—具体的研 究路线,但是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恩格斯的方法毋宁是一种“从抽象类比到 具体”的方法9。最后的具体只是“原理+例证”的平面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具 体的事物并没有得到说明,即没有达到理性的具体。相反,抽象的规定却得到 了进一步的强化10。由于这种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客观结果也相去甚远11(见下 表):            马克思与恩格斯研究方法及结果比较     马克思               恩格斯 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从抽象类比到具体 抽 象   具体的抽象               抽象的抽象    ("商品"、"资本"、"抽象劳动") ("同一"、"差异"、"量"、"质") 具 体   抽象的具体              具体的具体    (各种抽象规定的系统综合)     (直线曲线、微分、无限、热、力) 结果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进一步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   列宁对这种“原理+例证”的研究和叙述方法给予了无情的批判:   “思想家”拉萨尔不正确地使用辩证法,因为把大量偶然的事情归结为 辩证法的一般原则,这并不是辩证法。……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 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 不费劲的。但是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 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 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 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 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28] 但是对恩格斯,列宁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他认为恩格斯举例子是为了通俗的需 要。然而正是这一通俗的需要,使得《自然辩证法》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为通俗的东西对于阐明基本原理或许有些作用,但是对于像爱因斯坦这 样奋战于理论物理最艰深的前沿的专业科学家来说,通俗就会无益。“例证主 义,或许可以用来启蒙自然科学家以外的人们,而自然科学家将以讥讽和冷嘲 抛开它。”[29]需要指出的是,恩格斯的“例证主义”相对其后继者而言要微弱得 多。无论是列宁还是武谷三男其批评都不是针对恩格斯本人,但是恩格斯“从 抽象类比到具体”的方法无疑对后人起到了某种示范作用,这一点是我们必须 承认的。   意味深长的是,恩格斯本人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其类比或例证方法的局限 性,在《反杜林论》中,这一方法体现得要比在《自然辩证法》中明显得多12。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之所以有限度的使用它显然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其局 限性。但是,《自然辩证法》与《反杜林论》二者写作时间之近甚至材料的互相 引用使得前者终于无法完全摆脱后者的影响13。 3“自然辩证法”是哲学?   在历史上,科学尚未发达时,哲学曾一度扮演科学的角色。但是当近代科 学逐步取得了其独立地位后,哲学逐渐丧失了作为自然哲学(对自然的认识) 的功能,而将主要精力投注于对于自然的认识的认识,即对于科学的认识。无 论是洛克、贝克莱还是休谟、康德,他们都是在接受已有科学成果的前提下, 利用哲学思考来追问科学认识何以可能这样的认识论问题。   恩格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被科学的胜利冲昏头脑 时,它独具慧眼地指出了由于科学的片面发展所导致的机械自然观和思维模式。 遗憾的是,恩格斯并不是科学家,他对科学的批判与其说是针对自然科学的内 容本身,不如说是指向科学家个人和群体。恩格斯指责的不是科学本身的逻辑 基础和基本概念的矛盾,而是科学家知识能力的局限和哲学素养的低下:   赖尔本人有好多年一直没有看到这个矛盾,他的学生们则更差。这只有 用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已经占统治地位的分工来说明,它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地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中,只有少数人没有被他夺去统观全局的能力。[30] 这样一来,恩格斯对科学自身的关注势必大为减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爱因 斯坦更倾心于稍晚于恩格斯的马赫(March,Enst,1838-1916)、彭加勒(Poincare, Jules Henri,1854-1912)等人的哲学,而拒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因为前 者的哲学直指物理学的基础与核心。   假如恩格斯能够从辩证法的视角如马赫、彭加勒等人一样对物理学中的基 本观念(如时空观)予以哲学的批判和审查,那么爱因斯坦决不至于对其辩证 法熟视无睹。事实上,这并非不可能,黑格尔就首先在其《自然哲学》中以思 辨的方式完成了它:   人们决不能指出任何空间是独立不依地存在的空间,相反地,空间总是 充实的空间,决不能和充实于其中的东西分离开。[31] 在这里,黑格尔实际上批评了牛顿的把物质与时空分离的绝对时空观。所以用 哲学批判科学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是没有马赫等人的 批判,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恐怕不会于1905年就问世。问题在于恩格斯的批 判只停留在了表层,它实际上是用哲学的宏观性去批判科学的微观性。哲学可 以批判科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这远不是主要的,因为它的实质是用一门学 科的特点去批判另一门学科所不具有的特点,就如同胖子批判瘦子长不胖一样, 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加剧双方的敌视。   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批判方式的投影下,恩格斯不自觉地将哲学拔高于 科学之上,处处显示哲学的优越和先见之明,从而使科学沦为哲学的注脚和说 明:   最初的、素朴的观点,照例要比后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正确些。例如 培根(在他之后有波义耳、牛顿和差不多所有的英国人)早就说,热是运动 (波义耳甚至说是分子运动)。而直到十八世纪,Caloriue[热素]才在法国出 现,并且在大陆上或多或少地被接受了。[32]   能量守恒。运动的量的不变性已经被笛卡尔指出了,并且使用的是和现 在(克劳胥斯,罗伯特·迈尔?)差不多相同的话。而运动的形式转化却直 到1842年才被发现,而且新的东西正是这一点,而不是量的不变性的定律。 [33]   自然科学家们,本来可以从哲学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中看到:在所有这 些哲学中隐藏有某种即使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中也比他们高明的东西(莱布尼 茨——无限的数学创始人,和他比较起来,归纳法的驴子牛顿便显得是一个 剽窃者和破坏者;康德——拉普拉斯以前的天体起源理论;奥肯——在德国 采纳进化论的第一个人;黑格尔——他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合理的 分类,其成就比起所有唯物主义的胡说八道合在一起还要更加伟大)。[34]   在哲学中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的、常常早已在哲学上被摒弃了的命 题,常常在研究理论的自然科学家那里作为全新的智慧出现,而且在一个时 候甚至成为时髦的东西。[35]   运动不灭已经表现在笛卡尔的命题中,……在这里哲学家的理论也是在 两百年之后才被自然科学家所证实。[36] 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 科学中,而应当在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14 [37] 事实上,从一开始,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关注也主要是为了证实辩证法规律, 而并非为了研究自然科学本身。恩格斯在1958年7月14日致马克思的信中写 道:   请把已经答应给我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寄来。目前我正在研究一点 生理学,并且想与此结合起来研究一下比较解剖学。在这两门科学中包含着 许多从哲学观点来看非常重要的东西,但这全是最近才发现的;我很想知道, 所有这些东西老头子(指黑格尔——引者注)是否一点也没有预见到。毫无 疑问,如果他现在要写一本《自然哲学》,那末论据会从四面八方向他飞 来。……一切东西都是细胞。细胞就是黑格尔的自在的存在,……会使老头 子黑格尔感到高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物理学中各种力的相互关系,……这难 道不是关于反思的规定如何相互转化的一个绝妙的物质例证吗?……黑格尔 关于量变系列中的质的飞跃这一套东西在这里也是非常适合的。[38]   这种被实证化了的哲学并没有达到恩格斯预期的目的。恩格斯试图用科学 证明其哲学的高明从而使科学家自觉接受,其结果却是:在科学被降为哲学的 注脚的同时,哲学也沦为了科学的目录。哲学的功能变成了对经验事实的分类 整理15:   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确实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 究领域中有系统地依据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不 可避免的,……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 所帮助。16 [39]   最终,自然辩证法变成了既非哲学又非科学的“两不象”。作为哲学,它丧 失了哲学独有的批判和信念功能17;作为科学,它不能深入有效地探索自然(后 来的系统论替代了它)。   当然,也要看到,自黑格尔构造了其庞大哲学体系以后,由于科学的发达, 纯粹哲学不断丧失其领地是不可避免的。哲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都开始偷 偷转向(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毕竟是一种难得的尝试,尽管是不成功的(没有完成,固然与恩格斯时间不足 有关,与其目标选取不当亦不无关系)。《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不少天才思想 也正在被许多科学家贯彻和发展18。   本文指出其局限性也只是想说明,后人(包括我们自己)运用自然辩证法 失当并不能将所有罪责都推在应用者身上。后人运用当中出现的问题或多或少 已萌芽于前辈自身。清醒地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和误导性 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少犯同样的错误。至于爱因斯坦为何不赞赏《自然辩证法》, 它仍然是一个没有解答完的问题。          (本文作者为国防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 萨特:“自然辩证法规律只是先验的,没有得到证明的,即使自然科学的范 例是辩证的,也只能证明人的理性是辩证的,并不能证明自然本身是辩证的, 辩证法只存在于社会历史中。”施米特:“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最本质的一切要 素。”卢卡奇:“辩证法的一切基本要素——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 践的统一,思维之变化其基本原因也就是作为范畴基础的现实之中的历史变化, 等等——在我们关于自然的认识中是不存在的。”罗素:“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矛盾学说都是从黑格尔那里拿来的,凡是从黑格尔那里得来的思想都是不科学 的,最好把黑格尔主义的礼服脱掉,马克思主义应完全抛弃辩证法。”卡尔纳普: “我们拒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下于我们拒绝自称为能起逻辑作用的黑格尔 辩证法。” 2 参见朱亚宗:“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新探”,《近代科学思想史论》,湖南教 育出版社,1988,第200页:“用吸引与排斥这一抽象的自然哲学范畴来统一说 明各种自然科学问题,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地说明一切的范畴,事实 上什么也说明不了,如果要勉为其难,就免不了矫揉造作与牵强附会。” 3 这并非萨特的歪曲,例如恩格斯:“…德国资产阶级的教书匠们已经把关于 德国大哲学家和他们所创立的辩证法的记忆淹没在一种无聊的折衷主义的泥沼 里,而且已经做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致我们不得不引用现代自然科学来证明 辩证法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 (《自然辩证法》,第341-342页),着重号为 引者加 4 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较少先验性,请看下表的对比: 辩证法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 “辩证法 肯定中同时包含对现存 不过是关 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       于自然、 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       人类社会 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       和思维的 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       运动和发 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       展的普遍 从他的暂时性方面去理       规律的科 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       学。” 东西,按其本质来说,       (《马克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恩格斯选 的。”(《马克思恩格斯      集》第3 选集》第2卷,第218        卷,第181 页)               页)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           恩格斯 “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      “所谓客观 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      的辩证法是 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      支配整个自 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      然界的,而 思维过程,即它成为观念      所谓主观的 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      辩证法,即 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      辩证的思 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      维,不过是 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在自然界中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      到处盛行的 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      对立中的运 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      动的反映。” 物质的东西而已。”(《马     (《自然辩证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法》,第83 卷,第24页)           页) 5 同样基于这一点,恩格斯对自由与必然的理解也仍然停留在黑格尔的“自由 是对必然的认识”上:“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 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3页)人 的自由只限于获得必然规律后的行动的自由上,而不知道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 认识,还是对必然的超越(思维的自由),即对传统的包括规律和概念在内的长 久以来被认为是必然的某些观念的超越,如爱因斯坦对绝对时空观的超越。由 于没有摆脱先验性(客观辩证法),在某种意义上,恩格斯褪去黑格尔辩证法的 神秘色彩后反而更遭。因为神秘性的辩证法具有更大的伸缩性和自由发挥的余 地,恩格斯将之明确化之后反而容易形成教条。我们从未听说过《老子》被教 条化了,这与其恪守“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则是不无关系的。 6 如王克孝等主编:《辩证法研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所采用的从抽 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唯物地改造黑格尔《自然哲学》中唯心辩证法思想的 结果”(第107页) 7 事实上,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说明事物并不一定导致唯物主义,相反,它更 有可能导致唯心的目的论。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下落是因为它具有趋向地 心的性质,这不也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事物吗?所以问题不在于说明 事物是使用外在的概念(如“力”、“电流”)还是使用内在的性质(如“运动”、 “客观辩证法”),而在于最后的说明是否能与事实相符,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 应用的可能。 8 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如果不放在牛顿力学的整个体系中,不与功的概念以及 能量的定义、计算联系起来那么它仍然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具有具体 性。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恩格斯错误的评价了科学命题的地位与价值,如 认为笛卡尔早就发现了两百年后才为自然科学家所重新发现的能量守恒原理。 详见本文第3部分。 9 “恰好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他才为 发生于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 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似物,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自然辩证法》,第 46页) 10 这一方法最明显的体现在手稿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拿氧来说:如果有 三个原子结合为一个分子,而不是象普通那样只有两个原子,那末我们就得到 臭氧,一种在气味和作用上与普通氧很不相同的物体。更不待说,如果把氧同 氮或硫按不同的比例化合起来,那末其中每一种化合物都会产生出在质的方面 和其他一切物体不同的物体!笑气和无水硝酸是如何的不同!……它们彼此也 都在质上不同。”(《自然辩证法》,第79页)“从量到质的转化:最简单的例子 是氧和臭氧,在这里2:3引起了一些完全相异的属性,甚至在气味方面。化学 同样只用分子中原子数目的不相同去说明其他的同素异性体。”(《自然辩证 法》,第276页)“同一和差异——在微分运算中已经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在那 里,dx是无限小,然而是起作用的并且是无所不能的。”(《自然辩证法》,第172 页)它极其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用阴阳五行去解释和说明一切自然现象的方法, 李约瑟恰当的称这种阴阳五行为“将新奇事物搁置起来,然后对之无所事事的 归档系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第363页) 11 因此苏联《自然辩证法》研究专家凯德洛夫称《自然辩证法》为《资本论》 的“前论”是不恰当的。前者只是对辩证法在自然界中的说明,后者则是对辩 证法的具体运用,前者并没有像马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那样 得出具体的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12 在举了水变蒸汽的例子以说明量和质的规律后,恩格斯写道:“我们还可以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举出几百个这样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规律。”(《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3卷,第166页)为了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举了一个被波 普尔批判过的例子:-a×-a=+a2(同上,第183页)可以猜测,恩格斯在《反 杜林论》中主要是为了通俗地向一般工人介绍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也即完 成马克思未来得及完成的一个想法:“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 这在材料的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以后再有功夫作这类工作的话, 我很愿意用两三个印张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时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在的 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 第250页) 13 这种影响还来自于杜林,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同时也受到了其坏的方法的 传染:“正如这样一个专家(指杜林——引者注)可以而且必须让自己常常侵入 邻近的领域一样,正如他在那里用语笨拙并有不确切之处会被有关的专家所谅 解一样,我也就有引用某些自然过程和自然规律来作为我的一般理论观点的例 证的自由,并且敢于期待同样的谅解。”(《自然辩证法》,第45页) 14 将哲学置于科学之上与将哲学实证化二者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后者强 化前者,被强化了的前者又产生新的实证化的需要从而促进后者。 15 “我不由得想起七八年前,当时岩波文库出版《自然辩证法》时的情况。 那时我完全埋头于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把种种知识按对立的统一的例子、否定 之否定的例子、从量到质的转化的例子进行了分类。……后来我学习了各种哲 学,……感到以前的自然辩证法实在毫无道理、无聊之极。我认为这些知识单 纯的分类,不管罗列多少例证也不能前进一步,显然不能深入地探索自然。”(武 谷三男:《自然辩证法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转引自《科学家哲学文选》,湘潭 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2,第561-562页) 16 20世纪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整理”知识材料的不是 哲学而是数学。数学也是理论思维之一种,恩格斯认为理论思维即是哲学是其 局限之处。如果恩格斯精通数学的话,恐怕不会“病笃乱投医”,将整理知识材 料的任务交付给哲学。 17 坂田昌一极口称赞“自然辩证法”,实际上自然辩证法对他而言所起到的也 只是有限的信念功能:“我经常在书桌上放着一条恩格斯的语录:‘新的原子论 者和所有以往的原子论的区别,在于他不主张(撇开蠢才不说)物质只是非连 续的,而主张各种不同阶段的各个非连续的部分(以太原子、化学原子、物体、 天体)是各种不同的关节点,这些关节点决定一般物质的各种不同的质的存在 形式’。另外,我永远不会忘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一句名 言:‘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这些话确实鼓舞着我去抵制那种认 为基本粒子是物质极限的观点,并运用‘物质层子’的观点来集中研究复合模 型。”(转引自《科学家哲学文选》,湘潭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2,第558 页)《自然辩证法》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是其认识论(如因果性在实践中检验的思 想、规律的历史性等等),可惜由于实证化的影响这一部分不仅萎缩了(篇幅不 到整个手稿的十分之一)而且没能深入开展。 18 恩格斯将自然看作历史的发展过程对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无疑起到了某种 启发作用:“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 恩格斯所详细阐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可逆性所引起的建设性作用的 发现,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所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 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界理解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界。”(普利高 津:《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2页)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第202页 [2]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02页 [3]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02-203页 [4] 《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第368页 [5]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43页 [6] 转引自朱亚宗:《伟大的探索者——爱因斯坦》,人民出版社,1985,第377 页 [7] 《自然辩证法》,第50页 [8]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册,商务印书馆,1975,第 392-393页 [9]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480页 [10] 武谷三男:“自然辩证法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转引自《科学家哲学文 选》,湘潭大学自然辩证法研 究室,1982,第560-561页 [11] 《自然辩证法》,第342页 [12] 《自然辩证法》,第76页 [13] 《自然辩证法》,第20页 [14] 《自然辩证法》,第20页 [15] 《自然辩证法》,第21页 [16] 《自然辩证法》,第21-22页 [17] 《自然辩证法》,第23页 [18] 《自然辩证法》,第23页 [19] 肖恩·塞尔兹(Seansayers)语,转引自王克孝等主编:《辩证法研究》人民 出版社,1993,第650页 [20] 转引自《辩证法研究》,第581页 [21] 《自然辩证法》,第99页 [22]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313页 [23] 《自然辩证法》,第316页 [24] 《自然辩证法》,第150页 [25] 《自然辩证法》,第126页 [26] 《自然辩证法》,第329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9页 [28] 转引自凯德洛夫:《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译本),三联书店,1980, 第116页 [29] 武谷三男:“自然辩证法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转引自《科学家哲学文 选》,第562页 [30] 《自然辩证法》,第13页 [31] 转引自王克孝等主编:《辩证法研究》,第100页 [32] 《自然辩证法》,第260页 [33] 《自然辩证法》,第260页 [34] 《自然辩证法》,第66页 [35] 《自然辩证法》,第46页 [36] 《自然辩证法》,第145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页 [38] 《自然辩证法》,第328-329页 [39] 《自然辩证法》,第45页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