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知识界的方术迷恋 江晓原 刘华杰的新作《理性的彷徨──介入“超科学”的著名科学家·Ⅰ》引起了一些读 者的兴趣。华杰兄所言虽是国外的情况,其实对国内也有现实意义。为此特将数年前一 篇旧文检出,稍作修订,贴上聊作呼应,供读者参考。 在中国大地上,从古到今,几乎无时无地不见各种方术的踪影。许多人原以为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那些作为“迷信”的古代方术,即使不是寿终正寝,至少也应该是奄奄一息 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根本不是如此。近年方术在中国又呈“复兴”之势,事实似乎提示人们:方 术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科技工作者都对古代方术表现出巨大的兴趣。那些 谈论《周易》、气功、算命、择吉、风水以及人体特异功能之类的书籍,有相当大的数量是由这 些科技工作者购买和阅读的。作为一个科学史研究者,如果说十年之前当我遇到一些可敬的资深 工程师或科学家,向我询问有关古代方术的各种问题,并表达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浓厚兴趣时── 他们往往误认为科学史研究者就是专门研究古代方术的,还曾令我惊讶不已;而如今遇到这样的 情况我早已见怪不怪。   一家科技出版社的社长告诉我,他本人相信古代历书中的择吉宜忌之说是有道理的:“有一 天我出门办事屡遭不顺,回来才发现这天历书上明明注着‘不宜出行’——现在我每天出门之前 都要看一看历书。”他的出版社自然也出版了新的注有宜忌的历书。而下面这一幕,若非我亲眼 所见,实难相信:当一位从事当代前沿科学工作、但又因业余算命活动而得到“半仙”外号的先 生因事来到兄弟单位时,找他算命的男女科技工作者在他的办公桌前排起了队;而他则成竹在 胸,“诲人不倦”。这位先生还常常应邀去作这方面的报告。   以大多数人的感觉而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似乎应该是现代社会中最不可能对古代方术感兴 趣的人群,他们尚且如此,别的人群岂非更加着魔?实际情况却又并非这样。事实上,在别的知 识人群中间(比如人文学者、机关干部等),迷恋方术者的比例并不一定更大。至于在教育程度 较低人群中,能认清古代方术的不科学性者或许不多;但自命有能力“研究”这些方术因而陷入 迷恋状态的人也就很少。   古代方术中有没有科学成分,本是一个无需要多加讨论的问题──古代方术就总体而言当然 是不科学的;其中即使有少数合于现代科学结论之处,也没有多少值得注意的价值,因为这些结 论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有着更为完备的形式,根本用不着到古代方术中去发掘什么“遗产”。既然 如此,人们迷恋方术的原因,只能从社会方面去寻找。   大部分古代方术都可归入“伪科学”(pseudo-science)之列。不过也不要在这里将“伪科学” 认定为十恶不赦之物——伪科学之“伪”,本有“拟”、“似”之意,是中性的措辞,类似的用 法有“拟古主义”(pseudo-cIassicism)、“笔名”(pseudonym)等等;凡所言学理不合于现代 科学、却又自己竭力往现代科学殿堂巴结者,都将自归于伪科学之列。   在人类历史上,伪科学始终存在和活跃着,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通常认为伪科学对于科学发 展没有什么好处,但这也要看持哪一种科学哲学观(比如在费耶阿本德的学说中,就会是有好处 的)。然而它另有一些重要社会功能。 其一是娱乐的功能。探索、研究古代方术或类似神秘事物,可以满足人的好奇心,这就起到 了娱乐的作用。又因为从事这种探索研究需要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技巧,这就使得这种娱乐在 很大程度上成为学者们的特权。在古代,只消看看《后汉书·方术列传》就可见一斑——列入其 中的几乎全是那个时代有名的博学之士。与此惊人相似的事例,是近代欧洲的“心灵研究会”。 这是致力于研究相当于国内“人体特异功能”的国际性组织,它的会员中有11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好几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诸如海王星的发现者J·亚当斯、法国著名天文学家C·弗 拉马利翁等人物。从这样的历史背景来看问题,现今许多工程师、科学家热衷于古代方术就不难 理解了。他们中的人许多都是怀着“研究”甚至“古为今用”的动机去接触古代方术的。当然, 一旦迷恋上之后,如果陷溺不能自拔,那就“走火入魔”了。 方术以及伪科学引起知识分子兴趣的另一个原因,看来将会永远存在下去,那就是:对于人 类而言,未知事物总是远远多于已知事物。而未知事物正是现今科学理论尚不能解释的领域。这 就使得古代方术和伪科学始终能够保持某种“候补”的地位——当现有的科学理论对一些现象无 法解释时,人们很自然地又会试图向“古老的智慧”寻求帮助,这时方术就有机会闯入前台。 古代方术除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作为“候补解释者”之外,还有一大功能不可不注意,即 它能为一些人孤寂的心灵提供安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难免有表现的欲望,有出人头地的欲 望,然而现实生活无情,绝大部分人只能度过平庸的一生。面对此无可奈何之现实,自我安慰之 道也有多端,因各人的选择而异,比如写作、追星、爱好文学、迷恋音乐、关心政治、读历史书 或伟人传记、购买高档时装首饰或家用电器以夸示于人、不惜代价搞一次豪华婚礼、冒险搞一次 婚外恋等等;至于酗酒、赌博、吸毒之类,那就流人堕落之途。而迷恋方术,也是自我安慰的途 径之一。 在中国传统方术中,气功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支。近年柯云路一系列出版物中,更将气功推 到方术中领袖群伦的地位。年老体弱之人,或是年虽未老但患有慢性疾病之人,练气功以强身, 这确实常常有效果。不过他们若是尚未臻于“迷恋”之境,那就不在本文所谈范围之内了。   一些善于观察的人早就注意到,在不少行政机关或文教、科研单位中,往往会有一群气功和 方术的迷恋者。他们相互联系密切,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当讲到“得气”、“发功”等来劲之 处,更是眉飞色舞,心醉神迷。他们有了一个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此境界中他们感到充实和幸福。   但是单位现任领导、业务骨干等等几乎从不会成为他们的一员。道理很简单,在生活中已经 不太平庸的人们就不需要这一类的精神安慰了。不少老干部在位时从不与气功之类的事沾边,离 休后顿生失落之感,很快成为气功或其他方术的迷恋者,也是同样道理。   许多在今天初看起来令人惊奇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就往往是不奇怪 的了。必须全面了解、分析情况,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就好比医生要查明病情,才能对 症下药。事实上,只有真正提升公众的科学水准──所谓科学水准,并不是仅仅记住某些科学知 识或结论,而是要了解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精神──才能减少骗局和迷信活动。                                 原载《东方》1996年5期                 又收入《东边日出西边雨》,江晓原著,青岛出版社2000年版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