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原载《科学时报·读书周刊》2000.11.17.)) 评价体系与数学发展 王卉:您认为数学研究在我国各学科研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 位? 王元:最近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中国访问,其中杨振宁先 生认为中国的数学最易达到诺贝尔奖这种水平。从过去发展历史 可以看出来,中国最早达到世界绝对第一流研究成果的也是在数 学领域,华罗庚、陈景润先生就是证明。我觉得杨振宁讲的是普 遍规律,不单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都是这样的。因为数学相对 需要的投资少,所需工业设备简单,办公设施也简单,几个人一 个办公室也可以了,陈景润当初就是6个人一个办公室。所以发 展中国家一定要把数学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先推到世界上去, 然后用它带动其他学科。 王卉:现在数学的研究环境与华罗庚先生时期有什么差别? 王元:应该说现在的环境比那时的好多了,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后,我指的是物质条件。另外,华罗庚研究数学的时候,中国 的数学研究刚刚开始起步,整个国内几乎没有做研究的气氛,所 以,他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作数学研究的人。你可以看到, 他的老师也在做研究,但他的老师一生也只写了几篇文章,他在 那时几乎是从头开始。但是他光呆在中国,水平也上不去,所以 他后来去英国。他这个人很有出息的,他不受物质条件太多影 响,他到英国剑桥大学后,完全可以得个博士学位,但他没有, 他觉得浪费时间,他去写论文去了,两年就完成11篇论文,而如 果申请,他的每篇论文大概都可以让他得到一个博士学位。他这 种人很难得,假如用物质条件作为动力,这个动力是很小的,必 需要有其它动力才行,这个其它动力就是对科学的追求以及爱国 主义,这个动力比物质条件的动力大很多,我想,这是他的一个 特点。 现在物质条件好一些,但我们现在老是强调经费问题,经费 当然重要,但光谈经费,不谈别的行吗?我看不行,恐怕最后还 会起反作用、负作用。华罗庚开始一直很穷,工资很低,一间小 平房,半工半读,可以看出,科学精神和他所具有的那种科学兴 趣以及爱国主义在他那里有比金钱更大的作用,强调金钱是不够 的,写这本书(指《华罗庚》)也是这个观点。华罗庚绝对是世 界一流水平,在杨振宁看来,陈景润的数论结果也是世界一流水 平,但陈景润比华罗庚似乎还要差一些,因为他主要是这个结果 好,他对整个数学的把握了解、对别的其他东西不像华罗庚那样 了解,华罗庚是很全面的数学家。 王卉:什么是数学的本质,它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王元:至今,对数学的本质,仍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在《反 杜林论》中,恩格斯有个说法:纯粹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 关系的这样一门学科。所以数学不是自然科学,因为它不研究自 然现象,它与自然科学是平起平坐的,这是纯粹数学。应用数学 的本质还是与纯粹数学一样,只是问题的来源有些不同,应该有 实际的背景,而纯粹数学可以从数学本身找问题。 既然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的审美观点,一方 面是要真实,从实际中来,反映客观形式,一个是要美,这个美 就是简单。 王卉:您认为数学家有着怎样的素质要求? 王元:数学家首先要对数学非常有兴趣,这是他最重要的地 方。华罗庚先生讲过,数学家的脑子里,一定要经常在想数学问 题,如果脑子里没有数学问题好想了,这个人就不叫数学家了。 此外,他要有一种很强的洞察力,就是说,能抓住数学的机会, 能预感到一些重要的发展方向,对数学有一种嗅觉,这种敏感也 许不是培养出来的,有些人天生就有这份敏感,预感到某些东西 很重要。另外很要紧的,还在于能把个人名利放得开,假如脑子 里个人名利太多,数学本身的空间就挤得比较少。 王卉:我注意到您写的《华罗庚》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细 节:华罗庚意识到一般中国人认为数学无用,也有一些数学家自 己对数学研究得很好,但总觉得数学无用武之地,他认为症结所 在在于没有中间一道桥梁把数学和应用联结起来,他呼吁,我们 中国的科学想要进步,除去注意到理论研究之外,还需要注意到 理论和应用的配合。那么,经过这么多年数学的发展,中国在数 学的理论与应用配合方面做得怎么样了? 王元:这个问题要从历史看,中国在过去没有很多人搞应用 数学,钱学森先生是应用数学专家,应该说他是中国应用数学的 先驱,但他很多工作是回国之前在国外做的。国内大量的应用数 学发展是在1958年以后,那时的政策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在当初 有缺点——就是用这个棍子到处整知识分子,但也有好处,就是 逼迫一些数学家向应用方面靠拢,去尝试应用方面的工作。从这 方面可以说应用数学通过1958年的“大跃进”得到起步。在起步 中有重大成就的一个就是冯康院士,可以说他是中国计算数学的 创始人。另外从1958年开始,华罗庚先生也开始计算数学的研 究,在计算数学上,他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1958年以后,大 量数学家对应用数学的重视也为国家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现在应用数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不仅表现在我们的水平不太高,或者说水平高的少一些,还在于 我们的应用数学在生产力转化方面不是很好。当然,我们的纯粹 数学也一样,大部分水平还不太高。 王卉:这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吗? 王元:有关系。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还不到发达国家的程度, 国外来的一些应用数学家认为,我们与美国还是不同,我们很多 人把应用数学当成是纯数学在搞,而他们的确要求应用数学家去 解决另外学科的数学问题。这一点上,我们的数学工作与其它学 科的关系还没有到一个密切的程度,这或许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 向。 应用与实际脱节,不单是数学,各个学科都有这个问题,数 学首先要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像美国生物统计等,都是数学与 其它学科结合,我们单把它当成数学问题研究就不行。 王卉:似乎在中国大众的心理中,有个普遍的数学无用的思 想。 王元:因为不懂什么是数学,不理解。 王卉:那么在西方国家,数学的应用为大众所了解了吗? 王元:不了解。国外的数学经费也很少,相对别的学科少。 因为纯数学相对只需要少数人搞,也不可能让很多人都来了解数 学,符号可能都看不懂。 王卉:那么数学的应用能否用简单的语言让大众了解呢? 王元:我看不太好,因为这样很庸俗化。 王卉:但大众了解之后,有可能推动数学本身的发展,会有 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王元:数学不要这么多人搞,否则就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了,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懂得,这只能几个专家去 搞。 王卉:培养更多的人对数学的兴趣不好吗? 王元:不好,就跟很多人去专业下围棋一样,你下不了。 王卉:这也许会启发一些有洞察力的人? 王元:启发不了,这是专门学科,就要专门训练的人来搞。 科学发展到今天,早已专门化了,不是业余搞搞就行的。华罗庚 虽然是业余出身,但他后来去清华、剑桥了,如果他一直呆在金 坛,就搞不了数学,还是受环境的影响,我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天 才。所以数学没必要那么多人搞。 王卉:您认为中国怎么样能成为一个数学大国? 王元:中国怎样变为数学大国与怎样成为科学大国是一样 的。中国的体育运动为什么得了那么多金牌,我认为很重要一点 在于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假如评价体系好,就像一个人的造血功 能好,人才会涌出,评价体系不好,好的人才出不来。中国的评 价体系在某些外国人看来不太好。 王卉:那么,怎么样的评价体系是好的评价体系呢? 王元:我觉得现在美国的就不错,为什么不错呢?我们中国 留学生出去,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尤其是数学。据说,今年暑 假,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给了中国大陆去美的四个中国 留学生终身正教授的聘书,这四个人都是搞数学的,都是30几岁 的年纪,就脱颖而出了,但他们在国内就脱颖不出来。从一个助 理教授一下提拔为终身正教授,而且是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 学,这一点,在我们国内现在能做得到吗? 王卉:就是说用人不能拘泥于级别,像华罗庚之所以能出 来,也在于这一点。 王元:我们现在似乎还没有这个机制,现在的青年人出不 来,评价体系不够好,尖子人才在这儿就很难出来。例如对于论 文应该看质量,由于我们总的说水平不高,于是就只能数篇数。 看看登在SCI杂志上有几篇,这能行吗? 王卉:您写的《华罗庚》可以说是一部数学史,因而可以说 属于科普创作,那么,您怎么看待科学家、院士们来写科普作品 呢? 王元:这本书可以说不是板着面孔的方式写数学史、写科 普。专业与非专业的人都可以看,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华罗庚的传 记,也是中国的数学在某些方面怎么样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一个 过程,我想对我们青年人是有所鼓舞的。对其他国家的人也有启 发,斯普林格出版社就出了英文版,还要出日文版。这其中的数 学知识我是普及到大学二年级的数学专业水平。这本书连收集资 料到创作共用了十年时间。写书也要看花什么工夫。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