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宋应星的呼吸实验 郭正谊   空气中的氧是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现在一般认为早期进行呼吸实验的是英国医生 梅猷(J Mayow,1641-1679年)做的。他在1669年发表的一本书中指出:小鼠放在 密闭的瓶中会死去;如果在里面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小鼠死得更快。他说:“事情 看来很清楚,动物把空气中某些生命必需的质点用尽了……。空气中含有生命所绝对 必需的某种成分。”及至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J Prrestley,1733- 1804年)发现氧气以后,也作过小鼠实验,证明维持生命的气体正是这种新发现的氧 气(普利斯特里当时认为是“脱燃素空气”)。   实际上,我国明代的著名科学技术家宋应星(1587-?)早在梅猷和普利斯特里 以前,就做过这种实验。   宋应星不仅做了空气中的、而且做了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呼吸实验,并且做了科 学的解释。这些工作与欧洲同类工作相比,至少要早几十年。   江西省图书馆藏宋应星佚著《论气》(成书于崇桢丁丑年(1637年)),在“水 尘”一章中记载着:   “人一息不食气则不生,鱼一息不食水则死。”   “人当不语之时,食气从鼾鼻入,而亦从鼻出;鱼当倦游之候,食水从鳃入,而 亦从鳃出。及其食物也,口即为政,而鼻鳃呼吸未尝间断也。鱼育于水,必借透尘中 之气而后生。水一息不通尘,谓之水死,而鱼随之。试函水一匮,四隙弥之,经数刻 之久,而起视其鱼,鱼死矣!人育于气,必旁通运旋之气而后不死。气一息不四通, 谓之气死,而大命尽焉。试兀坐十笏阁中,周匝封糊,历三饭之久,而视其人,人死 矣!是帮三日绝粗粝之粮,淹然延命;十刻违正浩之养,溘乐捐躯。”    在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宋应星通过细密的观察和实验后,实际上指出:不仅人需 要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鱼在水中也要用鳃呼吸溶在水中的气。文中“水”和“尘” 是指水中和陆上。宋应星说:“鱼生于水,人生于尘。”“大凡尘埃之中皆气所冲也。” 宋应星已经认识到空气中有一种能维持生命的气,他把消耗掉这种能维持生命的气以 后的空气叫做“气死”。100多年以后,英国人卢瑟福(D Rutherford,1749-1819 年)在1772年把老鼠放在密闭容气中闷死;再研究剩余气体的性质,发现它不能助燃, 而名之为“毒气”或“浊气”。后来卢瑟福被认为是氮气的最早发现者。他所说的 “浊气”与宋应星的“气死”的概念是一致的。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