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数十位“文学大师”跪倒在丁祖诒脚下   作者:一弓   几天来一直盘踞“千龙教育网”头条的是一则很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数十 位文学大师热评〈丁祖诒文集〉 丁祖诒文集首发暨研讨会》 (http://edu.qianlong.com/),仔细一看,还不是什么消息,而是洋洋四万字 的研讨会报道和众文学大师发言纪实。再用google一搜,不得了,同一消息已经 有了三千多条,在网上漫延开了。一个研讨会之所以形成燎原之势,当然与如此 多的“大师”出阵有关了。   我是一酷爱文学的好事者,没事时总爱东翻翻西看看,这一次,有些吃惊, 数十位大师追捧的,一定是文学大腕,巨星,怎么这样的大师之大作竟没入过我 的眼,莫非真是给看漏了?于是,赶紧先看看大师们怎么说。   我沿着这篇纪实提供的材料,把时间退回到“研讨会”召开的那一天:   3月3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城五六级大风和头一场沙尘 暴都没能阻挡住大师们的脚步,他们穿过城市的风尘,从四面八方朝一个方向奔 去:参加“丁祖诒文集首发暨研讨会”。   规模:大师们都来了,开成“文代会“了!   在北京,大家都忙,大师们更忙,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这一次,可真是 “大师”云集啊!   “千龙教育网”上登出与会作家、评论家名单:   李瑛:中国文联副主席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诗人   邓友梅: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作家   张锲: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作家   王巨才:全国政协委员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作家   舒乙: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长 作家   张胜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作家   阎纲: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 评论家   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作家   崔道怡:《人民文学》杂志原常务副总编 作家   程树榛: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副会长 作家   石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作家   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家   雷抒雁: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诗人   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家   杨匡满: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作家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家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 评论家   李荣胜: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作家   何建明:《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 作家   蒋巍: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作家 诗人   曾镇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家   白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作家   蒋元明: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作家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总编 评论家   黄传会: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作家   王宏甲:解放军总后政治部创作室 专家作家   王治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助理   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作家   郑介甫:环渤海控股集团总裁 诗人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   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   你看看这阵势: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来了, 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 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来了,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散文家来了,著名的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员来了,著名的媒体负责人来了……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了。这 情形了得,都挂以“中国”字样,都是文学界的名家,大腕,或曰“大师”。真 是一个名流大会师啊!难怪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在发言中说:“今天我一 进来,就有人说,这里好像开“文代会”!在北京,专家们要想凑得那么齐都很 难,今天我一看这么多老师都来了”。   邓友梅说的是实话,在北京,要把这么多大家、大腕、大师凑在一起可真不 容易啊!大家都忙,大师们更忙。除了文代会,作代会,谁有能力让这么多大名 人聚在一起?可是为了研讨《丁祖诒文集》,大师们都出动了,从四面八方奔会 场来了。毫无疑问,这丁某人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坛巨星啊!   丁祖诒其人其文   丁祖诒的名字倒是在网上见过,是民办西安翻译学院院长,自称麾下有几万 学生(请注意,由此可以推想他的“腰包”),曾因一些事闹得沸沸扬扬(如想 知道事情的原委,在网上一查便可知道)。这个先放下不表,既然是这么多“文 学大师”研讨,当然是说他和文学有关的事了。   1、 只有一本的《文集》   从网上看到《文集》封面,先看这本书的造型就很特别:一个大开本的书 (估计至少是十六开的),蓝色背景下,丁祖诒那只硕大而雍肿的脑袋顶天立地, 铺满整个封面。   更滑稽的是,首发式上,将这个十分可笑的封面放大成比真人大N倍的书影, 作为会场的大图景,顶天立地地站着,而为之揭幕的著名作家李瑛、邓友梅站在 这颗大脑袋下面,显得很渺小。   以我浅陋的知识看来,“文集”似乎总是一个人的著作总汇,总该有一定规 模的。《丁祖诒文集》封面上有第一卷字样,莫非是后面的卷次还没制作出来? 但据“千龙教育”上的新闻稿介绍:此书“收集了他创办西安翻译学院20年来所 撰写发表的各种体裁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的坎坷和 辉煌,可以说是对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系统性总结。”明白了,所有的陈年老货 和新酿大曲收在一起,也就这一本啊,那第二卷,第三卷在哪儿呢?   而这只有一本的文集究竟收集些什么,没拜读大作,不敢乱说,看到著名编 辑崔道怡在会上的评价,能了解个大概:“《丁祖诒文集》跟丁祖诒所创建的西 安翻译学院一样,也是新颖独特的。一般性的文集,大都把各种问题分开来编撰, 尤其致辞、访谈类文章,更多单独立卷,至于他人的评价,则很少收入。而这部 书,别开生面集美文、论文、致辞、访谈、评论之大成,万紫千红,花团锦簇。”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印证了上面引到的新闻稿的意思,这一卷本的文集已 经把丁祖诒二十年杂七杂八的文字收罗起来,一锅绘了。二是名编崔大师认为, 把别人吹捧自己的文字也收进自己的“文集”凑数,叫做“别开生面”。当然, 大师也觉得丁祖诒把二十年间写过的字和别人吹捧的文章码起来,只有这么一卷, 显得有些单薄;又称作“文集”,显得有些牵强,于是,崔大师展望:“更加瑰 丽的篇章,还在后面。我们等待着它的第二、第三、第N卷陆续出版……”(我 已经觉得胃里有些感觉了……笔者)   2、关于丁祖诒美文   文学大师要研讨的,当然主要是文学作品了。我在检讨自己的孤陋寡闻的同 时,赶紧上了“西安翻译学院”的网站,打开“校长文集”栏目,穿过一大堆肉 麻的吹捧文字,找到了五六篇所谓的美文(我分析,如果还有其他佳作,丁祖诒 自家网站上是绝对不会漏掉的,看来,能称作“美文”的仅就这几篇了)。这几 篇也是大师们研讨中反复赞美过的,可见是丁祖诒的扛鼎之作。   我看了这几篇的内容,且不说,篇篇都在吹嘘他的西译,吹嘘他和大人物的 接触,就看那文字,只能用一句话评价:汉语不及格!   我随便拣了被大师们反复吹捧的“经典之作”《西班牙随笔》中的几小段:   “我连慕尼黑机场的大门都没有出,只能算是一只脚踏上了60年前曾让整个 欧洲都感到颤抖的国土。他们的总理对历史的忏悔和人民对新纳粹的憎恶,却总 也抹不掉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曾对我童心深处的撞击。” (说什么呢?)   我将“近在咫尺地聆听胡锦涛主席的“国事”论述,传承着华夏文明,舒展 着九州情谊、舞动着龙的腾飞,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的兴奋。”(看看这词语搭 配!)   “50万平方公里才4300多万人口的西班牙,只不过比陕西省稍大些。我怎么 都想不通,只要继承中世纪古罗马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的血统,就也曾向世界发出 “日不落帝国”的震撼。”(“只要……就也曾……”,呵呵)   “我怎么都想不通”,这样的汉语表达,这样连篇的病句,竟然能被众大师 热捧!   不用再看其他文章了,最精彩最得意最被大师夸奖的文章尚且如此,其他东 西可想而知了。我不相信,一个汉语表达错误百出的人,一个思维如此混乱的头 脑,能够写出有质量的文字!   且听“大师们”怎么说   著名编辑崔道怡说:“这部书,是自传性与文献性、艺术性与史记性相结合 的集成文库。”   著名小说家邓友梅说:“今天,这么多老师都来了”,“什么原因呢?就是 丁祖诒同志他的人格魅力!”   著名散文家石英说:“丁祖诒先生这本文集可以说是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字, 它是丰厚的、广泛的,高屋建瓴而又亲切好读的一部佳作大全。” “祖诒先生 在这部文集中,收录了一些致词和具有一定文学味的论文……作为广义的散文也 有其依据,……比如说讲演的文稿。中国古代的一些思辨、论说色彩比较浓的文 章,也当之无愧的被列入散文之列。比如说《古文观止》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 论说性比较强,比较浓的这样一些作品。”   著名诗人雷抒雁说:“我读他这本书,我不是当做散文、文学甚至是文集去 读,我把它当做《论语》去读。”   著名评论家李星说:“我觉得丁祖诒先生这本书就是立功立德立言的过 程,……最叫我吃惊的就是,看到三五千字的批评文章写的这么漂亮,我觉得我 写不出来。还有西班牙随笔,让我感到这个人是个诗人,不仅是文化界的人还是 文艺界的人,文学界的人,他完全是一个散文家。再一个看他的论文篇,特别是 对于民办教育的那种认识,那种理解,他的思想上的好多发现,我觉得他完全是 一个思想家”   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研究员说:“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 育事业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丁祖诒文集出版了,我为祖诒感到高兴,也为文 化教育底蕴深厚的三秦大地哺育培养出来这样一位中国当代民办教育事业的巨子, 一位当之无愧的智者、仁者和勇者而感到自豪。”   ……   其他发言不一一列举,只把西译网站上几位发言者的标题录在这儿:   张同吾: 给潜在的精英一个平台。   阎纲:兴学者仁,仁得寿。   蒋巍:仁人志士丁祖诒。   何建明:西译有一种当年奔向延安的感觉。   曾镇南:一部实践教育家的文集,一场教育革命的风暴。   张锲:我们为丁祖诒鼓掌。   王巨才:绿柳才黄……满园春色。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阿Q正传》里的一段话:“未庄通例,倘如阿七 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 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我想,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未庄人,本来眼里没有“文学家”丁祖诒的,但 经数十位文坛大师这么一指点,也就知道了,文坛上升起了一颗这样的新星。   我有两个担心:   一是担心,经大师们这么一吹捧,西译的十万学子一定得买校长文集,奉为 神明,奉为《论语》、《古文观止》(大师们是这样比喻的),来读,来背。校 长的腰包当然会因此而又肿胀些,可孩子们以这种“经典”学汉语,后果是什么 呀。天哪!救救孩子!   二是担心,无数热爱文学,特别是爱诗和散文的朋友,会产生一种误解,这 样的文章都能有这么多大师为之开研讨会,我比他强一百倍,我也要开研讨会! 呵呵,请你一定要搞清楚,研讨会不是写得好就开得的。要想听大师们当面捧你 吗?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否则,就踏踏实实地写你心里想说的,甭想别的了。   最后,从西译网下载了一首丁祖诒的名诗,供大家欣赏。我猜想,这一篇也 一定是收入《文集》美文编的:   笑洒西译   2001年10月,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建国和副书记袁纯清在省教工委书记陈存根 的陪同下视察了西译院,受到西译院教授团的热烈欢迎。建国书记和纯清副书记 皆先后视察了我院世纪广场、世纪楼、五件套公寓、多媒体教室,学生餐厅、计 算机大厅、现代教育中心和图书馆。   在听取了院长丁祖诒和西译名誉院长、我国著名经济学专家何炼成教授汇报 后,建国书记笑了——   建国书记笑了,   笑得那样灿烂,   笑得那样舒畅!   从踏进“西译”仙境的那一刻起,   扑面迎来的是:   阵阵山风的清新,   潺潺流水的欢唱,   漫步曲径的青春,   飘逸满苑的书香。   从那一刻起,   唤起过   书记书山学海的大学情怀,   从那一刻起,   憧憬过   三秦大地百万骄子   谱写“桥头堡”的壮丽乐章。   是啊,   教育大省的高校林林总总,   却又掀起了民办大学的层层激浪。   是啊,   桥头堡上的名牌高校正阔步国际,   却又构筑了中国民办高教硅谷,   萌发出西译   争创未来东方哈佛的狂想。   书记笑了, 他伫立校门   握住了加盟“西译”的“博导”   激扬文字的大手一双双。   就是那大手一双双,   将牵引“西译”数万民学大军,   奔向西部大开发的前方,   去编织山川秀美的八百里秦川,   去梦幻与东部共舞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   书记笑了,   “西译”的数万学子   来自四面八方,   是“西译”的魔力,   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陕西教育市场?   只见万人民办大学一座座,   只见万丈摩天高楼一幢幢。   书记笑了,   他笑谈“西译”学子享受五件套公寓   今非昔比的时代机遇,   他笑迎满楼窗口溢出的致敬和期盼目光。   他笑巡周日仍座无虚席的阅览大厅,   他笑夸“西译”的教学设施步入小康。   书记笑了,   因为“西译”的复合型教育模式   为万千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因为封闭式严格管理的“西译”   正是万千家长的寄托,   正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的熔炉,   培育四有人才的花房。   书记笑了,   西译人曾用汗水和泪水   灌溉过民办高教荒凉的处女地,   西译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美德,   终于让“西译”   桃李芬芳,   红杏出墙。   书记真的笑了,   西译人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崇高办学宗旨,   让时代的主旋律在黄土地上高扬,   西译人   倡导的“第二希望工程”崭新办学理念,   必将绘制民办教育的半壁江山,   铺洒神州大地的满天霞光! (XYS200704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