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关于职称与医生评价的一点思考   作者:棒棒医生   一早接到一位未见过面朋友的电话,是昨天约好的,关于职称、论文、医生 评价的话题,聊了一番。   这个问题我以前并没有成型的思考,也没有太关注,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都 是不成熟的想法,整理一下,仅供参考。   1、不能以科研论文来评价医生的临床水平。不是说科研论文不重要,而是 水分太多,假了。我也觉得,这事儿应该区别对待。对大型教学医院里负责科研 教学的,应该评价科研和论文;而纯粹临床医生,尤其是非教学医院,论文与职 称挂钩,只会鼓励学术造假。理由很简单,因为基层医院不具备科研的条件、资 源和能力。现在的基础研究都是分子水平的,基层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高质量 的临床研究也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要有GCP资质,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也不 具备。更何况,基层医生绝大多数也没有受过严格的科研训练,不具备基本的科 研能力。因此,大量的文章其实都是一些小样本的非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和总结, 在循证时代,这些论文可以说几乎都是毫无价值或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或者干 脆就是到论文工厂买论文,更不足道。   2、职称评价仍然需要年资,但要清醒认识到,年龄与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 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经验越足,水平也就越高。但在循证时代,这是一个错觉。 医生经验当然很重要,但这个经验需要经常和最佳证据进行比对和修正,无视最 佳证据的经验绝大多数是一种偏见、固执己见或干脆就是代代相传的谬误。我个 人觉得,最高水平的医生是长期在临床摸爬滚打的同时又热爱学习紧跟学科最新 进展的具有高度循证意识的40-60岁之间的那一批医生。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味啃老本,年龄再大,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这是一定的。当然总是有例外的, 而有例外,正说明多数是不例外的。   3、朋友介绍说,美国医生大致到住院医生后就不再评“职称”,但教学医 院评教授也要看科研论文。这个我不了解。但我觉得吧,如果我们引进这个评价 体系,可能更糟。如果不看职称,那看什么?看水平吗?我觉得不大可能,可能 就会变成看关系,看背景了,反而导致更大的不公。这就像高考吧。   4、会搞科研,会写论文,是不是临床水平就一定比不过那些埋头临床的医 生?我觉得也不一定。这些人其实都是聪明人,脑子灵活,临床也不会太差。如 上所说,埋头临床的医生如果不学习,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5、当前职称评价科研论文的占比已经有所降低,其他还有医德医风、临床 工作量、援藏援疆、支援基层、抗疫以及各种荣誉和社会学术地位(学会委员 等)。这个体系可能比以前有所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它 仍然是为“能者”准备的。比如各种荣誉,真的名副其实吗?学术任职真的德配 其位吗?临床工作量数据真实吗?医德医风评价客观吗?等等,一言难尽(此处 略去一万字),不说也罢。   6、口碑可靠吗?我觉得总体上说,行业内的口碑大致是可靠的,问题在于, 它无法真实呈现,无法量化。像诺奖那样,靠权威人士推荐,然后经过专家组评 价,而不需要自己提供各种材料,可能更好。但是,它对推荐者和专家组的要求 很高,不能私心太重,而这是很难的很难的。患者口碑多数是靠不住的,因为患 者不具备专业评价能力,多数是凭个案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的,与医生的实际水 平往往不符。但是,患者满意度可以反映医生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指 标,如果可以真实采集数据的话。   7、但我觉得,是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客观的医生临床水平的评价标准的,要 借鉴现在三甲评审的数据评价体系和方法。三甲评审共1000分,数据占600分, 有900多个指标。与过去不同,现在对所有指标都要进行数据验证和溯源,以真 实性为最高标准。这一套体系和方法非常复杂,没有经历过三甲数据核查的是无 法体会的。按照这套方法,可以设计出医生临床评价的指标体系,比如,手术量、 三四级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历质量(包含20几个指 标)、手术并发症、死亡率、重返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合理诊疗、单病 种质量等等,对每一个指标进行数据验证和溯源,确保其真实性,然后,排序就 可以了。用这样的方法,是有可能把真正高水平的医生筛选出来的。但这也很不 容易,需要很高的信息化水平,更需要评价者具有很高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不 是短期可以实现的,我对此没有期望。   朋友本来大概要搞一个调查,写一篇东西,听了我的话后不免沮丧,还要扩 大调查范围。   我本来就不太关心职称的事,想法确实不重要,应该也不是主流,姑妄听之 吧,嘿嘿。 (XYS20240410)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