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第十一章——汉唐时代的文化层面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中国医学到了汉唐时代可谓达到了顶峰,声名远播海外。四方诸国,南到安 南、暹罗,北到朝鲜、日本,都可见其影响。汉唐时代的中国,正如当年欧洲的 希腊,是周边国家一切道德和文化的源泉。邻国直接或间接地从它那里接受了科 学、宗教和艺术的萌芽。   中国和日本最早的交往是在公元前221-210年的秦朝,长城的修筑者秦始皇 (1)为求长生不老,派遣了一支远征队,在虚名颇著的术士徐市的带领下,前 往东海的仙岛寻找不死灵药。人们认为,这次远征和意图殖民日本岛屿有关。后 来,随着两国之间直接交流的建立,中国医学也开始传入。七世纪初,日本政府 派遣蓬勃向上的年轻人前往中国学习医学。公元608年,倭汉直、福因和其他人 来到中国,留居了15年。他们返国时,随身携回了许多医籍,其中以《诸病源候 论》和《千金要方》两书影响最大。九世纪时,中国医学(汉方医)彻底淘汰了 日本的本土医学,取代了(早先传入的)韩方医学。从此,中国医学在日本一直 保持着主导地位(虽然不是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直到十九世纪才被欧洲医学 所取代。   徐之才(北齐)关于药物功能的新分类法对药理学是一项有价值的贡献。他 把药物按功能分成十种(十剂):   宣(Carminatives,袪风药)、   通(diuretics,利尿剂)、   补(tonics,补药)、   泻(purgatives,泻药)、   涩(astringents,收敛剂)、   滑(laxatives,轻泻剂)、   燥(diaphoretics,发汗药)、   湿 (demulcents,粘浆药)、   轻(alteratives,变质剂)、   重(sedatives ,镇静剂)   后来又增加了热(stimulants ,兴奋剂)和凉(antipyretics, 清热药) 两种,一共十二种。   种植药材的药园最早由隋朝(公元589-618年)皇室建立(2)。药园设在京 都,于此划置了300亩(3)最肥沃的良田为园。招收16岁至20岁的年轻人为学徒 (药园生)。在他们学业期满之后,可以补缺提升为药园的管理者(4)。这些 管理者在太医署的官吏名单里叫作“药园师”,他们的职责是培育药用植物,适 时收采,妥善储藏(5)。   中国医学在周代仅分四科,唐朝则增加到七科,即体疗、少小、耳目口齿、 角法、按摩和咒禁(6)。医生则分四种:医师、针灸师,按摩师和咒禁师。各 科由专门的博士(即教授)负责管理(7)。《新唐书.百官志》描述太医署的组 织结构如下:   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 《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 齿,五曰角法。   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助教一人,针师十人,并从九品下。掌教针生以经 脉、孔穴,教如医生。   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 者,正之。   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咒禁祓除为厉者,斋戒以受焉。   中国文人对医这个行业,时而赞美时而嘲讽。汉朝的贾谊说,“至人不居朝 庭,必隐于医。”程伊川说:“事亲者,不可不知医。” 唐朝宰相陆贽认为 “良医实等于良相。”以至于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留下了八字名言:“不 为良相,则为良医。”医学本身被称为“仁术”,而医师则是“国手”。尽管被 推崇得如此之高,医师在社会上却从来没有任何地位。《吕氏春秋》指出,“巫 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人贱之也,为其末也。” 《唐书》说:“凡推步卜相医 巧皆技也,前圣不以为教也。”但最大的打击是中国的希罗多德司马迁将医师、 卜筮、星命、看相之流相提并论,即所谓“医卜星相”。从此,读书人不屑为医, 不认为它算一种正经行业。从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这句话中可窥见医师的社会地位: “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   民众对医师能力和品格的普遍不信任,可从下列引文和谚语中加深体会:   1, 医者不能自治其病。—《淮南子》   2,良巫之子,多死于鬼;良医之子,多死于病。—(古文)   3,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艺文志》   4,不药是良医。 —(成语)   5,药不杀人 ,医生杀人。—(俚谚)   6,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礼记》   7, 庸医杀人。 —(成语)   8,说真方,卖假药。-(俚谚)   汉唐时代的迷信登峰造极。道士张道陵发明了一种新型疗法,利用符箓、咒 语和法术来治疗疾病。他的追随者被叫作“米贼”(五斗米道徒),因为他们行 医总是索要五斗米作为报偿(8)。和尚们眼见此等伎俩获利丰厚,赶紧也发明 了他们自己的符咒体系,结果市面上充斥着佛道两教的宝货和药方,各自都声称 能包治百病。   依据《祝由科》的说法,以下传说讲述了符章和咒语的起源:在中国古代, 医学被分为十三科,祝由(祈祷疗法)是其中之一。轩辕黄帝发明了治疗各种疾 病的神秘符章。任何不能用医药和针灸等普通医术治愈的疾病,都将得益于符咒 。符咒具有驱邪缚魅的法力。有疾病的人要向上天祝告病由,所以名叫“祝由”。 普通的医术在世间流传,众所习见,但是很少有人见过或听说过祝由这种特殊的 医术。因此,外行便认为它是妖妄之说和异端之教,不知道它其实是被遗忘的医 学科目之一。在宋朝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指挥使雒奇在修理黄河两岸的堰土 时,掘出了一块刻有神秘符章的石碑。由于难以辨识,他发布公告,招请能破译 这个谜团的人。碰巧,有位名叫张一槎的道士是唯一能辨识它的人,他说这是轩 辕黄帝制作的符章。这就是雒氏获得这种治病神术的经过。到了明朝(公元1506 年),有一位名叫徐景辉的人重刊了这部书,并对它进行了修订和增补,成为流 传至今的版本(9)。   人们相信,符咒具有驱使鬼神的力量。它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严格说来, 它通常是一些写在纸上的东西,它成了道士僧人出售的主要商品。在医学上,大 多使用书写的符咒,它包含一个字、一句话、一组巧妙交织的复杂字符,或者在 黄色、白色或红色的纸上画一些神秘的文字。它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大小不一。 画符时通常使用朱砂,但有时也使用黑墨水。手写的符咒更为珍贵,而钤有“天 师”印章的真迹被认为是非常宝贵和灵验的。这种宝贵的符咒往往写在绸缎上, 并挂在墙上。普通人家一般从商铺里购买木版刷印的符咒,但那些能读会写的人 有时也会自己制作。书写符咒时应十分注意,如有下列五种情形,符咒就不会起 任何效果:   不诚不敬   毁谤天医   疑信不决   重财轻命   符咒不合不全(10)   把符咒焚烧成灰,符灰和入茶、热水、酒或其它汤药中一起给病人服用。在 某些情况下,只使用文字的符咒;有时则仅仅简单地念几遍咒语。很多时候,既 用符咒也念咒语。除了内服,符咒还可以贴在门上,挂在墙上,戴在头发上,挂 在脖子上,系在外套上,放在口袋里,缝在床头帐子上,或者粘在身体上!凡是 人身能得的所有疾病都可使用它。以下是几个不同符咒的样本(11)。   在民间广为流行的医神是吕洞宾,人们在生病时总是向他祈求灵药。他成为 仙人的故事非常有趣,可以作为这种神话起源的一个例子。吕洞宾是个举人,相 当于西方的文科硕士,约莫生活在公元8世纪左右。他一心求取功名,在赴京赶 考的途中却遇到了仙人钟离,钟离看起来像是酒肆里的伙计。又累又饿的吕洞宾 在等他上酒菜的时候,居然沉沉睡去。他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官,一路升迁 做到了华胥国的宰相。他梦见他非常快乐的在过生日,高朋满座儿孙满堂,都围 着他为他祝寿,然后,突然梦醒,只看见身旁钟离扮成的伙计还在给他做黄粱饭。 钟离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大吃一惊,听 他接着又说:“不要为了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梦而失望;现实本来不过是一场梦。 世间万事亦如此。即使你所望的一切都成真,时过境迁,不也还是如同梦幻一场 空?”这番真言使他幡然醒悟,吕洞宾立刻抛弃了尘世的一切去修行,并且成为 了一个神仙。(12)   而根据梅辉立(Mayers)(13)的记述,吕洞宾生于公元755年,是后期道教祖 师中最赫赫有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德化做地方官的时候,曾在庐山洞中遇见了钟 离,钟离传授他炼丹术和不死药。他首先成功地通过了接连十种诱惑的考验。随 后,他才被授予了仙术神方和一把法力非凡的宝剑,在前后四百多年的岁月里, 他佩剑云游四海,屠龙降魔,为世间铲除邪恶。在十二世纪,为了纪念他,人们 建起了许多庙宇,为了表示尊敬,就以他的道号“纯阳”来供奉。他也被称为吕 祖。因为某些不明的原因,吕祖也被理发行业尊为祖师。   ————————————————————————————   注解   (1)秦始皇令人难忘的另一事件是公元前213年的“焚书坑儒”,他决心破 除一切阻碍他前进的旧传统,下令焚毁所有的典籍,并坑杀了460名儒生。” 幸 运的是,有关医学、农学、天文的书都不包括在内,否则此前的医学知识就会失 传于后世。由于这个臭名昭著的行为,尽管他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利在千秋的好事, 但人民心中永远视其为“暴君”。   (2)《隋书?百官志》   (3)中国一亩约等于1/6英亩。   (4)《中国医学史》39页。   译者注:“唐沿隋制于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子年十六以上 二十以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   (5)《旧唐书·职官志》   (6)《唐六典》   (7_)《旧唐书·职官志》   (8)译者注:原文如此,其实是入教才要收五斗米,看病是不收钱物的。   (9)《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   轩辕黄帝祝由科叙:   太古先贤,治传医家十三科,内有祝由科,乃轩辕氏秘制符章,以治男女大 小诸般疾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并能驱邪缚魅。 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医术流传世多习见,惟此科罕见罕闻。 不知者或目为妖妄之说,异端之教。岂知上古圣人之一脉遗流也哉。宋淳熙戊申 冬十月,节度使雒奇成命修理黄河堰土,掘出一石碑,上勒符章, 莫之能辨,宣 谕民间招能识之者,以辨其故因。有关内云外道人张一搓独识此符。辨之曰,此 轩辕氏之制作也。其神言曰蕴。雒公遂得其传。凡疗人疾病,其应如神,治之即 愈。至明景泰中临清徐景辉受而得传之,奇验如神,百发百中,广行济世。又辑 神验诸符於内,诚善道也。若有利己私心,则毫无灵验矣。   (10)译者注:见《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   不诚不敬者不治   毁谤天医者不治   疑信不决者不治   重财轻命者不治   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   (11)欲知更多详情,请参阅 德贞(Dudgen)《中国的治疗艺术》 (Chinese Arts of Healing),   《教务杂志》(Chinese Recorder)1868年;王吉民(K.c.wang)《中国医 药迷信》(Chinese Medical superstitions),《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第2卷1916年12月及第3卷1917年3月;禄是遒(Dor é) 《中国迷信研究》(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第2卷, 1915年。   (12)译者注:原文没有注明出处,可能是根据《夜航船》八仙一条中的内 容改写的。   “吕纯阳,名岩,字洞宾。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同憩一肆中,钟离自起炊 爨。吕忽昏睡,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历官清要,前后两娶贵家女,五子十孙, 簪笏满门,如此四十年。后居相位,独相十年,权势熏灼,忽被重罪,籍没家资, 押赴云阳,身首异处。忽然惊醒,方兴浩叹。钟离在傍,炊尚未熟,笑曰:“黄 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惊曰:“君知我梦耶?”钟离曰:“子适来之梦, 升沉万态,荣瘁多端,五十年间,止为俄顷,非有大觉,焉知人世真一大梦也。” 洞宾感悟,遂拜钟离求其超度。”   (13)梅辉立(Mayers)《汉语指南》(Chinese Reader's Manual),第 157页。 (XYS20230407)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