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第十章——道教和佛教对医学的影响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由于医疗和宗教密切相关,因此它们很自然地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中国有 三大宗教:道教、儒教和佛教。前两者是本土固有的,后者则是从印度传入的。 最初的道教是纯粹的哲学,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宗教信仰,从此堕落成迷信。它的 始祖老子,传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曾以不同的名字降生在不同的朝代里, 化身为国师或帝师。尽管世人茫然不知他的存在,但他却是成就历代盛世明君 的革新者。(1)他的诞生就神异非凡:“真妙玉女昼寝,梦吞日精化五色流珠, 因而有孕。” (2)在怀胎72年后,老子从母亲左腋破口而出。一出生,他的头 发就白得像老人一样,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作“老子”。(3)   所有这些神话都是由他的门徒编造的,目的是把他捧为圣贤。虽然历史并没 有留给我们很明确的信息,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根据司马迁的说法,老子是周朝 守藏室之吏,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正当周室无可避免的衰亡之际,他“辞官 退隐,修持道德”。(4)随后,他作了一次神秘的西行,将一部杰作《道德经》 留给了边关的守护者,从此消失在人间。《道德经》总共五千余字,是中国最伟 大的典籍之一(5)。   老子之后,道家的教义分化成深奥的和世俗的两派,也就是玄学和妖术。 《列子》和《庄子》是玄学的著名代表,他们把老子的学说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哲 学体系;但是像张道陵这样的人却倒向神秘主义和炼金术,从而产生了一个江湖 术士和法师的派别,他们主要从事画符、驱鬼和各种迷信活动。   毫无疑问,驱邪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礼运》中我们读到,公元前 1122-公元前225年的周代,周天子常请巫师来护卫自己免受邪灵的伤害。每逢春 秋两季,还会举行特殊仪式来驱逐瘟疫(6)。在孔子的时代,这样的仪式相当 普遍。《论语》上说,当乡人举行这种名为“傩”的驱邪仪式时,孔圣人总是 “朝服而立于阼阶”。(7)   公元前221-公元前200年间执掌秦朝的始皇帝是道教的忠实信徒。他被迷信 的恐惧所奴役,为寻求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而屡屡征召方术之士。汉武帝也同样 热衷此事,宫廷的希求极大地激发了道教迷信的这一面。   然而,直到公元126-145年的汉顺帝统治时期,道教才开始发展出一套完整 的符咒体系。外国人熟知的道教首任教皇(天师)张道陵,撰写了一本以符水禁 咒来治病和驱鬼的法术书。梅辉立(Mayers)曾经为他写过生平小传:   张道陵,生于公元34年。据说他是张良的第八世孙,被奉为道教中著名的神 仙之一,也是道教的祖师爷。相传他出生于今浙江省的天目山,七岁就能理解老 子的《道德经》以及占卜之类最玄奥的书籍。张道陵一心修炼,他坚决辞谢了汉 和帝、汉章帝的征召,两位皇帝都希望他能为朝廷效力。他隐居在中国西部的名 山,潜心研究金丹之术。在一次非凡的际遇中,他得到了老子亲授的一部秘笈的 指引,炼成了长生不老药。张道陵的晚年是在江西龙虎山度过的,123岁的时候, 他服下炼成的大丹,飞升上天成了仙。或许是效法藏人的转世传承模式,据说道 教天师的传承模式是由每一代张天师在其死后,将灵魂托生在张家的婴儿或者青 少年的体内,世世相传。后者在灵魂转世的那一刻,即时获得法力成为新一代张 天师。(8)   有如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的欧洲,寻找哲人石(点金术或者炼金术)和长生 不老药(仙丹)之风在唐朝盛极一时。随处可见方士、医师和炼金术士在提炼草 药和矿物,梦想发现一种服用后能令人长生不老和青春永驻的仙丹。唐朝的二十 二位皇帝中,就有七位因试服丹药而中毒身亡。这种徒劳的追求,白白耗费了无 数人的时间、健康和财富。然而,由于这些迷信的实验,我们的确了解了许多植 物药、矿物药的功能和用途,其中特别是矿物药,中国人原本对它知之甚少。   在所有被认为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奇草药中,柏、松居首位。它们的种子和 树脂被高度重视。其他植物如黄精、茯苓、天门冬、菖蒲、甘菊、某些菇类(比 如灵芝),甚至像枣和莲子这样的普通植物,也被认为具有此种功效。矿物中的 朱砂、金、银、玉石、滑石、竹黄和汞制剂均被视作益寿延年的佳品。这些方药 的配制往往是极其复杂和不明确的。服用这些药物的要诀也是很奇异的,通常需 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道教对医学的影响之一是行气(即吐纳术,原文是深呼吸),行气(深呼吸) 对健康的益处是公认的(9)。它的理论根据可见于《道德经》:“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庄子》 也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 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1)《淮南子》亦宣称:“食气者神明而寿。”(12 ) 《抱朴子》则对行气之法有更详细的描述:“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 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 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 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13 )   影响中土医学的第二大因素,是公元67年左右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人认为 早在公元前217年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它,但公认的说法是,东汉的明帝(公元 58-76年),曾经“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在梦中他看见一位高大而放着光辉的金人, 向他示意,走进了他的宫庭。一位朝臣圆梦说,金人即佛,其欲传法中土,受人 崇敬。于是,明帝派遣了一支由十八人组成的使团,前往天竺(印度)取经求佛。 使团于公元68年离开京都(洛阳,今河南府)( 14),前往中亚,直达于阗。明帝 之梦和使团返洛的确切日期说法不一。使团带回了佛像、佛经以及两名西域高僧 Kasyapa Matanga和Gobarana,中国人称为摄摩腾和竺法兰。竺法兰的意思是来 自天竺的法兰。”(15)   起初,新来的宗教并未取得多大的进展,但后来它的地位逐渐提升,直至唐 朝达到鼎盛。由于热心的中国僧人频繁西行求经拜佛,加上许多印度僧人东来弘 法,印度文化的艺术、科学和其他种种也随之传入中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 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前,中国的医学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但 随着中印文明的交流,逐渐产生了变化。特别是病原学和病理学明显受到了佛教 思想的影响。从而轻身体而重心灵。“心病心医,治以心药,奚俟卢扁,以瘳厥 疾?” (16)佛告耆婆:“汝宿命时与我约誓,俱当救护天下人病。我治内病,汝 治外病。” (17)可以说,信仰疗法、催眠术、自我暗示等心理治疗手段都主要 来源于佛教。其中还出现了坐禅,它是一种分阶段的精神锻炼法,旨在达到一种 精神休息或放松的状态。据说坐禅的益处惊人,乃是健康之门,长生之道。许多 士人借坐禅来逃避现世的苦厄。   佛教的另一项贡献是一整套锻炼身体的方法,俗称拳术。拳术,中国自古以 来就有,但正是在僧人的努力下,它才发展成为专门的武术。菩提达摩,常被中 国人称为达摩祖师,是一位热心提倡:“是欲见性,必先强身;灵魂躯壳,交相 修养。”(18)的人。他说: “灵魂欲其静而悟,躯壳则欲其健而通,非静则无 以证悟而成佛,非健则无以行血而走气,故须勤劳得中,使筋畅神怡。而后灵魂 无拘殢瘁弱之苦。" (19)菩提达摩于公元527年来到中国,他首先前往南朝宫 廷拜见了梁武帝,随后转往北魏,最后驻锡洛阳。据说他曾面壁打坐参禅达九年 之久。“十八罗汉手"这种独特的锻炼方法,一般归功于他。他见少林寺的僧人 精神萎靡,筋肉衰惫,(20)便传授他们这种拳术。他的方法如此成功,以至于 逐渐演变成一套完整的武学派系,天下闻名的“少林拳”。   按佛教的观点,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六种,即:   1,四大不顺   2,饮食不节、   3,坐禅不调、   4,业愆所起。   5,鬼神得便、   6,魔神作祟、(21)   治疗的方法是:后两类——魔病和鬼病,需要使用咒语,因为如果没有神明 保佑,就无药可医;对于业愆所起的业病,必须靠真诚的悔改和忏悔;对于坐禅 不调引起的病,需要纠正错误的修行。如果病因是四大不顺或饮食不节,则应当 延请医生诊断。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如果地大,就会感觉身体沉重;如果 水大,就会积涕多痰;如果火大,就会导致发烧头痛;如果风大,就会呼吸困难。 (22)一大能导致一百零一种疾病,四大共计四百零四种疾病。(23)绝食被认 为是最妙的治疗方法。无论病人多么口渴,也应当根据病情需要,禁食浆水一到 两天、甚至四天五天,直到痊愈为止。(24)   甚至道教的著作也常常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因此,当陶弘景增补葛洪《肘 后备急方》时,他特意凑足了一百零一篇,更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孙思邈 在其《千金方》里也说:“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 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   ————————————————————————————   (1)译者注:   《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里记载,老子在不同朝代里有各种不同的化身。 他在神农时,号大成子;在黄帝时,号广成子;在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 舜、夏禹、殷汤时,皆为帝师;在周文王时,号变邑子。   老子又指导了许多帝王的革新:伏羲靠他的指导,才能画八卦、造书典、制 嫁娶、叙人伦;祝融靠他的指导,才能钻木出火、陶冶为器; 神农靠他的指导, 才能播百谷和尝药救疾;伏羲之后,种种世间器物的制作也都是依仗他的教导, 比如:制礼乐、衣冠,宫室、舟车、棺椁、孤矢,书契,牛马、杵臼、为市、立 狱。   (2)译者注;   引自《金闕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说》。《上元经》亦云:“李母昼夜见 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3)译者注   晋,葛洪《神仙传》:“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 而白首,故谓之老子。”   (4)译者注   此句不见于《史记》,引文或来自外文书籍。   (5)《道德经》已有多国语言译本。比较著名的有湛约翰(J. Chalmers)、 保罗·迦耳斯(Paul Carus)的英译本;史陶斯(v. von Strauss)、弗朗兹· 哈特曼(Franz Hartmann )、卫礼贤(Wilhelm)的德译本;儒莲(Stanislas Julien)、亚历山大·乌拉( Alexandre Ular)的法译本;包雷(Henri Borel) 的荷兰语译本。   (6)译者注   《礼记· 礼运 》, “王前巫而后史 、卜算 、瞽侑皆在左右 ”   《礼 记 · 月令》中记载: “ 季春之月,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仲秋之月,天子乃傩,以达秋气。”   (7)译者注   《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8)梅辉立(Mayers)《汉语指南》(Chinese Reader's Manual)   (9)《道德经》第六   (10)这段《道德经》英译引自高延(de Groot)的 《中国宗教》 (Religion in China)第156页。   译者注:   玄牝,有一种解释是指鼻口或者鼻气出入。因此,可以认为这里是描述胎息 导引之法,要求呼吸时要柔和轻缓,不要太用力。   (11)《庄子?刻意》   (12)《淮南子·地形训》   (13)《抱朴子·内篇?释滞》   (14)译者注   民国时,洛阳叫河南府。   (15)库寿龄(S.Couling) 《 中国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Sinica)第67-68页。   译者注   译文参用了《开元释教录· 总录·卷一》:“明帝以永平七年甲子。梦见 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光明赫奕飞在殿前。明日博问群臣。此何神异。通人傅毅 进奉对曰。臣闻西域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诏遣 郎中蔡愔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八人。往适天竺寻访佛法。于大月支国与 摩腾相遇。时蔡愔等固请于腾。遂与同来至于洛邑。”   (16)译者注   唐 释灵澈《大藏治病药》,后为《遵生八笺》所引用,较为人知。此则引 文并没有找到完全契合的原文。直译是:“疾病有二,一为身病,一为心病。身 病者,有扁鹊物药可医;心病者,唯佛法药可治。”各种佛经多有类似说法 但 译者没有找到完全一致的。俗语亦有“药病药医,心病心医”。   《东医宝鉴》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   (17)《佛说柰女耆婆经》   (18)(19)(20)译者注:   见《少林拳术秘诀》   (21)译者注   《摩诃止观》第八卷   (22)(24)译者注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八进药方法:   “夫四大违和。生灵共有。八节交竞。发动无恒。凡是痾生。即须将息。故 世尊亲说医方经曰。四大不调者。一窭噜二燮跛。三毕哆。四婆哆。初则地大增 令身沉重。二则水大积涕唾乖常。三则火大盛头胸壮热。四则风大动气息击冲。 即当神州沉重痰癊热黄气发之异名也。若依俗论病。乃有其三种。谓风热癊。重 则与癊体同。不别彰其地大。凡候病源旦朝自察。若觉四候乖舛。即以绝粒为先。 纵令大渴。勿进浆水。斯其极禁。或一日二日。或四朝五朝。以差为期。”   (23)译者注:   《摩诃僧祇律》卷十:“病者有四百四病:风病有百一,火病有百一,水病 有百一,杂病有百一。” (XYS20230228)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