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谁制造了“乞丐赵忠尧”   作者:米粒之猪   在上篇《以爱国的名义捧杀》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本来打算是指出某些自媒 体在赵忠尧转移镭的过程中所犯的常识错误,但后来意识到这个故事本身才是最 可疑的。无论是假扮乞丐,还是转移镭,在所有的官方介绍及赵先生自己的回忆 中都没有提到,甚至没有提到赵先生1931年到英国访问,卢瑟福送他50毫克镭这 件事。镭在1930年代确实是比较珍贵的,如果真有其事,这么体现爱国精神的事 迹肯定应该被朋友和工作单位追忆。赵先生把为生活所迫,自造肥皂贴补家用的 事都写在回忆文章里,也没有理由自己不提这件大事。所以,这个故事确实很蹊 跷。   霖霖教主的视频是今年4月份才出的,显然这个故事不是她编出来的。在她 的视频之前,已经有好多人说这个故事,而且版本还不是一个。有的说样子像乞 丐,有的说扮作乞丐;有的说50毫克镭,有的说50克镭;有的说从北京向长沙转 移,有的说从北京向昆明转移;有的说是从美国带回来的,有的说是从英国带回 来的;有的说胸口被辐射灼伤,有的说胸口被磨出红印子;有的是2022年的版本, 也有的是五六年前的版本。关于这个故事的网页太多了,那最初这个故事是哪里 来的呢?   为追根溯源,使用“乞丐赵忠尧”在百度中搜索,然后在结果中使用搜索工 具限定时间段过滤搜索结果,把时间3年3年的前移,越往前结果越少,当把搜索 时间限定到2008.01.01--2010.12.31时,搜索结果为0。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搜 索结果提到是在《南渡北归》第一卷里看到这个故事。据此又查《南渡北归》, 发现第一部的出版日期恰为2011年1月。自那之后,这个故事开始被人提起,近 一两年越发滥觞。   《南渡北归》据说是作家岳南耗时十年,查阅近千万字史料,三下江南与西 南边陲采访写就的史诗巨著,被称为“每一人事皆有凭据”。这样的名声,自然 让人不敢轻易认定这个故事是编的,于是又找来原书确认。在第一章第二节《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中,岳南写到:   【正在这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突然来到梁家,神色紧张地对梁说 自己刚从外地潜回北平,有约50毫克放射性镭还在清华实验室的保险柜中,这是 自己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成归国时,卢瑟福博士出于对中国的好意 而特别赠给的。】   这就毫无道理了。赵忠尧先生是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的学,怎么成了从剑 桥大学学成归国?这么简单的事实错误是怎么来的?是被什么人、什么史料所误 导吗?很可惜,《南》书虽然注释众多,但对此事却未作任何说明。鉴于这个错 误是如此低级,极不可能是熟悉赵先生的人所为。在众多的纪念赵忠尧先生的文 章中,有几篇提到了卢瑟福。一是周光召教授在赵忠尧先生90寿辰纪念文章中提 到,卢瑟福教授为赵先生一篇发表在“Nature"的文章加了编者按;二是蔡漪澜、 马彤军和丁兆君分别提到赵在1931年秋访问英国期间见到过卢瑟福(丁兆君的说 法显然来自于蔡、马)。但是,三者都没有提及卢瑟福赠送镭。那么,能否因此 认定故事是岳南先生编造出来的呢?   还不好下定论。   在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其中一册即 为《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赵忠尧先生生平的唯一 一本专著,资料也最为详细,而且出版于《南渡北归》之前,是否虽未被明示引 用,但岳南先生从中有所取材呢?   别说,书中还真记载了这个故事。   不过,这个故事并不是《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的两位作者段治文、钟 学敏所写,从排版上看,是他们引述自2001年出版,李洪涛所著的《精神的雕像 ——西南联大纪实》。   【1937年,清华的物理学教授赵忠尧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成归 国时,卢瑟福博士将50毫克放射镭交给了他。带着50毫克镭回国后,为了找到学 校的师生们,赵忠尧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化装成难民,把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 菜坛子里,带到了长沙。这是当时中国高能物理的几乎全部家当。】   1937年,从英国学成归国,卢瑟福,50毫克镭,难民,咸菜坛子,长沙。这 已经具备了后来流行版本的几乎所有元素,只是情节更为离奇。稍微了解赵忠尧 先生的生平的人都知道,赵先生1931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担任清华物理系教授, 也就绝不会存在1937年从英国学成回国一说。然而更离谱的还在后边,赵先生又 抱着它借道香港去了昆明,终于凑齐了“红印子”情节。   【赵忠尧随学校的队伍转道香港,在列车上,他始终把那个套着铅筒的玻璃 瓶紧抱在怀里,两天两夜不敢合眼。到尖沙咀时,学校租了个废旧仓库供大队人 马宿营,在这儿住了一个星期。为了这50毫克镭,赵忠尧寸步不离仓库。睡觉时 他把铅筒从玻璃瓶里取出来,压在身子底下。50毫克放射镭终于安全带到了昆明, 由于赵忠尧一直把那只装铅筒的瓶子抱在怀里,他胸膛上已深深印上了两道红印 子。】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是本文学书,肯定不会有什么参考文献。 至此,似乎可以盖棺论定了:李洪涛在2001年出版的书里“编”了这么个故事, 先是被转载到赵先生的传记里,后来又被岳南写进自己的畅销书,以讹传讹,被 后来人当成真事。   与《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一样,《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也 绝版了,当好不容易找到原文,又一次震惊了:最初的故事与《赵忠尧传》引述 的居然不一样!   【几年以前,赵忠尧从大洋彼岸载誉而归的时候,从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卢 瑟福博士那里,带回了这五十毫克放射镭,中国的高能物理,从此结束了没有镭 的历史。   北平沦陷的时候,赵忠尧还身在异地。他听说北平沦陷的消息之后,只身潜 回北平,从已经封闭的实验室里,取走了这 50毫克放射镭。那时,北平与内地 的交通已经断绝,赵忠尧化妆成难民,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为了避人耳目,他 把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昼行夜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这 50 毫克镭带了出来,带出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几乎全部家当。路上,难民队伍多次受 日、伪军骚扰,赵忠尧丢弃了几乎全部行李,来到长沙的时候,他手里只有那只 装着铅筒的咸菜坛子了。】   这个最初的版本,虽然有了卢瑟福、剑桥、镭、难民、咸菜坛子等众多要素, 但并没有直接说是从英国学成回国,更没有所谓1937年学成回国。另外,这个版 本也没有岳南书中见梅贻琦的情节。而《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一书中,你 以为作者在引述,结果是改写,还乱写一气,把回国的起点定在了1937年,简直 不可思议。   那么,《南渡北归》的故事是从哪里引申出来的呢?大概率是从《精神的雕 像——西南联大纪实》来的。因为虽然第一部《南渡》中未做注释,但在第二部 《北归》中对《精神的雕像》有四处引用,证明岳南肯定看过这个故事。   鉴于在比《精神的雕像》一书更早的资料中找不到关于镭的情节,由此我们 可以大抵推出这个“乞丐赵忠尧”故事的脉络了:   李洪涛不知根据什么资料,亦或是自己杜撰了这么个故事,先是被钟学敏、 段治文曲解改编进《赵忠尧传》,后被岳南再次改编进《南渡北归》。《精神的 雕像》和《赵忠尧传》出版较早,而且已经绝版,而《南渡北归》是畅销书,至 今都在再版销售,影响大,流传广,成为网络二次创作的主要素材。随着改编, 煽情的细节越来越丰富,甚至配上了一副不知哪里找来的乞丐照片冒充赵先生。   《南渡北归》被称作“每一人事皆有凭据”,而这个故事的凭据显然不很靠 谱,这让人怀疑《南》作的所谓“丰富的文史价值”(莫言推荐语)。另外,网 络上还有一篇王克明先生在2013年写的《有关冯友兰的几个史实——<南渡北归> 的虚构与谎话》,认为《南》书对冯友兰做了各种虚构和曲解。这不得不让人追 问,《南》书中还有多少情节是虚构出来的?   更离谱的是《赵忠尧传》的两位作者:作为历史学博士、浙大法学院教授的 段治文和法学硕士、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的钟学敏,在传记的写作过程中,两人 明明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对赵先生的履历非常清楚,竟然自己编出了所谓赵先生 1937年从剑桥学成归国的资料,把一件子虚乌有的事写进赵先生的传记,贻误后 人,可见治学精神之差!   本来是打自媒体的假,哪知道造假的根源居然是大牌作家和专家教授,真是 闪瞎了我的氪金狗眼。   后记   文章写完之后才发现,5月份刚刚播出了电视剧《凭栏一片风云起》,其中 有个曾教授的角色据说是以赵先生为原型,也讲了一出偷运镭的故事,可见谬种 流传之甚。   参考资料:   1、《南渡北归:南渡》   岳南,2011,湖南文艺出版社   2、《为了祖国,为了科学——在赵忠尧教授90寿辰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周光召,《物理》1992年第11期   3、《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赵忠尧》   丁兆君 ,《现代物理知识》2016年第5期   4、《为了祖国,为了科学——记赵忠尧教授》   蔡漪澜 马彤军,《自然杂志》1983年第10期   5、《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赵忠尧》   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第4期   6、有关冯友兰的几个史实——《南渡北归》的虚构和谎话   http://www.doc88.com/p-0969367769615.html   7、《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   钟学敏 段治文,2007,浙江人民出版社   8、《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附1:《南渡北归》节选   正在这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突然来到梁家,神色紧张地对梁说自 己刚从外地潜回北平,有约50毫克放射性镭还在清华实验室的保险柜中,这是自 己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成归国时,卢瑟福博士出于对中国的好意而 特别赠给的。为了这一份全世界都禁运的极其珍贵的高能物理材料,赵忠尧历尽 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把它带回祖国。如今北平沦陷,日军已进入清华园,如果这 个东西落到日本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赵忠尧想起梁思成这位“铁杆” 校友有一辆雪佛兰牌小轿车,决定找梁帮忙,一同进入清华园,抢救出这份关乎 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科学珍宝。   梁思成听罢,立即答应冒险一试。黄昏时分,梁、赵二人开车出城,冒着被 日本军队和随日本人来到中国的高丽浪人打劫的危险,一路狂奔驶入清华园,进 入显然是被日军骚扰过,散乱不堪,人去楼空的实验室,在特殊伪装的角落将盛 装镭的铅筒启出。二人借着朦胧的夜色,驱车驶出已变得阴森恐怖的清华园,躲 过日军的盘查,伴着咚咚的心跳,返回城中。   ……   此时,流亡的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的教授、学生及部分家属,几经辗转 纷纷来到长沙,相聚于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属于陌生的地方。大家相互见面,自 是感慨多多,当初在北平夜幕中与梁思成分手的赵忠尧,把盛装镭的铅筒放在一 个咸菜坛子里,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向长沙进发。为躲避日本军人与伪军的盘查, 他绞尽脑汁,昼伏夜行,一路风餐露宿,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行李,只有手中的咸 菜坛子与他形影不离,双手磨出了道道血痕。当破衣烂履、蓬头垢面的赵忠尧, 在离北平一个多月后,拄着一根木棍,手提咸菜坛子,晃晃悠悠地来到临时大学 办事处报到时,工作人员认为是一个乞丐未加理睬。待这个乞丐”将坛子慢慢放 下,声称要找梅校长单独说话时,梅贻琦正从内室出来送客。赵忠尧一声低沉沙 哑的“梅校长”,梅贻琦先是一惊,继而泪水涌出了眼眶……赵忠尧得知梁思成、 林徽因一家已抵达长沙,专程登门看望和拜谢,其间遇到了许多梁家的朋友和清 华的熟人。   附2:《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节选   赵忠尧手中的这50毫克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卢瑟福博士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那时,中国根本不可能具备镭的提练技术,即使是理、工两个学院的师生,也不 一定搞得清楚镭的用途。1902年,居里夫人从将近10吨沥青铀矿中,提练出100 毫克氯化镭,而纯镭的提取,则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10个年头。 镭的放射性,比今天人们熟悉的铀,要强九百倍,在高能物理研究当中,镭的作 用至少在当时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几年以前,赵忠尧从大洋彼岸载誉而归的时候,从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 福博士那里,带回了这五十毫克放射镭,中国的高能物理,从此结束了没有镭的 历史。   北平沦陷的时候,赵忠尧还身在异地。他听说北平沦陷的消息之后,只身潜 回北平,从已经封闭的实验室里,取走了这 50毫克放射镭。那时,北平与内地 的交通已经断绝,赵忠尧化妆成难民,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为了避人耳目,他 把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昼行夜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这 50 毫克镭带了出来,带出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几乎全部家当。路上,难民队伍多次受 日、伪军骚扰,赵忠尧丢弃了几乎全部行李,来到长沙的时候,他手里只有那只 装着铅筒的咸菜坛子了。   而眼下,赵忠尧必须把他半年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那只铅筒,原封不动 地安全护送到昆明。列车上,赵忠尧始终把那个套着铅筒的玻璃瓶紧紧地抱在怀 里,两天两夜不敢合眼,甚至连上厕所都极少。   到了香港以后,在那里等船,装船差不多要一个星期。当时广州风声很紧, 珠江口一带国民党军队调动频繁,引起香港社会治安混乱,打劫、黑帮火拼、军 火走私猖厥,赵忠尧始终寸步不离地守着那只铅筒。   学校为了省钱,在尖沙咀码头附近租了一个废旧仓库,供大队人马宿营,那 些比较有钱的教授、校领导们,则自费住进了亚罗士打附近的一个小旅店。许多 人还是第一次到香港,自然要不失时机地把港九两城逛个够。可为了那只铅筒, 赵忠尧整整一个星期,寸步没有离开尖沙咀码头的旧仓库,睡觉的时候,则把铅 筒从玻璃瓶里面取出来,压在身子底下。   当赵忠尧博士把那只铅筒安全护送到昆明的时候,有人发现,由于他一直把 那只装铅筒的瓶子抱在怀里,他的胸膛上已经深深地印下了两道血印子。   谁也说不清,那只铅筒,能不能挡住放射性极强的镭放出的射线,谁也说不 清镭放出的射线,可否在将来危及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然而,高能物理学家赵忠 尧博士,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清楚。赵忠尧博士为了中国的高能物理,可谓出生人 死! (XYS20220713)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