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背影》背后:是父亲不为人知的风流韵事   来源:搜狐号-人物志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家在苏北是名门,父亲朱鸿钧对朱自清要求特别严,朱自清从小被送进私 塾,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必须早起背书,公务忙的时候顾不上亲自监管朱自 清,但只要有时间,朱自清的功课他是要逐字查看的,如果功课都是优,当然极 为宠爱朱自清了,一旦看到有老师的写的不好批语,或者删划过多的文章,朱鸿 钧会怒火冲天,撕了作业扔进火炉,一烧化为灰烬,任凭朱自清在旁抽噎哭泣, 父亲这些举动都给朱自清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深的阴影。   当时朱鸿钧在宝应厘捐局长这个肥差上油水颇多,加上祖产,家里越加富有, 父亲朱鸿钧官运亨通,一连娶了好几房姨太太,朱自清的母亲虽为正房大太太, 却被父亲的宠妾潘氏欺压,朱自清非常气恼父亲对母亲的薄情,加上从小对父亲 的苛责管教的惧怕,现在逐渐长大了,新文学新思想的影响,让他对旧封建的专 制家长尤为痛恨。   父亲去徐州走马上任了,在当地又娶了几房姨太太,先前家里的宠妾潘氏知 道了,跑到徐州官衙大闹一通,撒泼打滚,说朱鸿钧贪污公款娶的姨太太,影响 恶劣,让正值中年的朱鸿钧丢了官,离职前还变卖了祖产填补他当官时的亏空, 朱自清的奶奶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一病身亡了。这也是《背影》里开头所说的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有原因的。朱鸿钧人到中 年失业失母,多年经营的功业尽毁于潘氏之手。   时值冬天,枯叶满地,典卖了家里一些家当,为祖母办完了丧事,父子二人 都要出门了,父亲要去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前往南京中转北京大学求学,所以父 子俩一同前往南京,各自打拼。到了南京后,朱自清还在南京找同学逗留了一日, 父亲却四处在找工作,本来说好不送儿子到车站,可父亲交代了茶房后,还是在 朱自清走的那天送20岁的朱自清到车站,蹒跚走过铁道,攀上月台给儿子买橘子 的背影深深刻在了朱自清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黑色的背影,一个老境颓唐的背影,一个为家庭生计四处奔波的背 影,朱自清原先对父亲的怨恨就被这个背影感动了,留下了泪水,然后看着父亲 为他铺好了座椅,把橘子一股脑放在座椅上,很轻松似的说: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看着父亲的背影混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到了,朱自清的泪水又流 了下来。   我们在《背影》中读到的是父子情深,父爱子,子怜父,实际上父子之间的 感情绝不这么简单,朱自清当时的心里还没有放下对父亲的积怨:从小受到的严 苛责罚,母亲的委屈隐忍,父亲的贪图享乐给家庭带来的困窘境遇等等。南京一 别,朱自清留下了伤感惆怅的泪水,然而父子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矛盾。   朱鸿钧此后,四处奔走,借钱花钱打点,官位仍然未能复职,连一介小官也 没有捞到,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回到扬州后,家里生活十分穷困,朱鸿钧性格日 渐沉郁,有时又暴躁不已。终于熬到儿子朱自清从北大毕业了,回到扬州教学, 一个月后,到了朱自清领薪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薪水居然被人领走了,原来 父亲和中学的校长有交情,通过校长就私自支取了儿子的薪水。   朱自清彻底被父亲的行为激怒了,他离开了扬州,领着妻子和儿子辗转跑到 宁波教书,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这无疑是大不孝的举动,等于和父亲脱离了关系, 这也让朱鸿钧气到内伤,父子二人就此决绝了。   一年后,1921年,朱自清还是惦念父亲和母亲,虽然父亲从来不曾低头,但 朱自清还是想家,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扬州,父亲朱鸿钧居然执拗不让儿子一 家进门,街坊邻居都来劝说了,母亲也苦苦哀求朱鸿钧和儿子言和,朱鸿钧拂袖 而去,朱自清一家才得以进家门。即便这样父亲仍旧对朱自清冷脸相待,平时都 不正眼看朱自清,视若空气,朱自清那里受得了父亲这般冷遇,没过多久,朱自 清携妻儿离开扬州,父子之间裂痕愈深了。   两年后,朱自清工作和生活稳定后,他后来又把母亲和妹妹接到自己身边, 父亲就独自一人生活在老家,即使这样性格倔强的朱鸿钧从不向儿子服软,哪怕 有多想念自己的孙儿,朱鸿钧都是默默承受老来孤独的生活。   1925年,朱自清已经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了,有一天收到了父亲朱鸿钧的来信, 也就是《背影》结尾所说的那些内容,大意就是身体越加不好,恐大限将至,惦 念着朱自清的儿子等等,看到这些话,朱自清忽然后悔了,这是垂暮之年的老人 以别样的方式向儿子服软了!想到这些年与父亲的较劲,眼前又浮现了父亲月台 送别的背影,提笔写下了传世之作《背影》。   朱自清在《背影》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里的“不相见” 值得推味一下,是为什么?是“不想见”,还是互相不“见面”,亦或是其他。 真的很有深意。《背影》结尾写道:“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 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但最近两年,他终于忘 却了我的不好。”这时候朱自清分明已经读懂了父亲与他的恩怨,也放下了心结, 理解了父亲的往日对他的所做的一切。   三年后,朱自清三弟收到了出版社邮寄的散文集《背影》,拿到书后,赶到 父亲床前,朱鸿钧此时病重,已经不能说话了,他摩挲着书,老眼含泪看完了 《背影》,久久不愿放下这本书,嘴里不知道念叨些什么,但家人都懂了。   朱鸿钧临终原谅了儿子,这是中国式的原谅,当父亲给儿子写信的时候,其 实就已经在向儿子道歉了,执拗一生的父亲最终与儿子和解了,父子二人二十多 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背影》不能单单停留父子情深这一浅层表象,我们要理解经典之作背后的 故事和作者真正要传达的情感,那种深刻的内涵不是庸俗的表面所能替代的,少 年读不懂《背影》,读懂《背影》时已不是年少时。 (XYS20220907)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