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经络系统原本是一种数学模型   作者:张功耀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推行荒谬的“西医学习中医”的医疗卫生政策以 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在为“经络”支付相当不菲的“稿费”。“经络学说”进课 堂、进教材、进头脑、进重点课题,不知荒废了多少年轻人的青春,也不知在多 大程度上败坏了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当然,它也成全了不少投机分子。   本来,凡涉及“存在”(being)概念的时候,正常的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是进行哲学和逻辑学的本体论论证。舍此,所有相关的研究都不可能走在科学的 道路上。到头来,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经络”和“穴位”做本体论论证的方法之一,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哲学 和逻辑学的反思。就我本人对现有中医药文献的阅读,我可以结论性地说,我国 汉初时期的经络系统是一种数学模型。   做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以下三个文献:   第一个文献可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在这个文献中,我们首先可以 读到这么一个记载:   “脉络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热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 阳之界;及八日,则呕脓而死。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臃肿,尽泄而死。热上 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这里“脉络主病”的“主”字,不是指脉络本身的病,而是指“脉络”可以 用来描述疾病。在这以后的文字,其含义是这样的:   如果疾病的部位在“少阳初关一分”(待考)的位置,这是这种疾病的第一 个阶段,属于刚刚“中热”,还没有“化脓”。如果继续扩大到少阳的边界(待 考),比原来的位置高出五分,就比较危险了。如果这样的疾病状况维持到第八 天,疾病范围继续扩大二分,到那时,这种病就不治了。再后面的文字,无疑是 解释它为什么不治的原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处“脉络”中的“少阳”是指身体的某个部位。而 且,这个部位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这个少阳面与阳明面具有互为边界的关 系。由此可见,后人将“少阳”的面概念修改成“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 经”的线概念,与淳于意所把握的经络学说毫无共同之处。   在这个文献的稍后部分,我们还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   有人曾经问淳于意,这么多的疾病,诊断相同,结果却不同,怎么才能判断 得清楚?因为我国古代是以“症”来命名“病”的,所以,这个提问的真实意思 是想问这样一类的问题:“同样是头痛,为什么有的头痛会死人,有的头痛却能 够被治好?”   淳于意回答说:“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 规矩,悬权衡,案绳脉,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 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这里的“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脉”都是数学概念。事实上,“调 阴阳”也可能是一个数学概念。我国古代文献中,不乏北方为阳,南方为阴,表 面为阳,里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实为阳,虚为阴之类的说法。据此,“调 阴阳”的实际含义就有可能是对疾病状况的上下左右虚实表里进行数学描述。这 样的描述具有“调整”的特色,所以就有“调阴阳”一说。司马迁在记载这种 “脉法”的时候还特别指出,它们“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这就再清楚不过 了:淳于意所知道的“脉法”就是类似于中国古代描述天体位置的“黄道十二宫” 或“二十八宿”那样的数学模型。把整个人体从头到脚,包括躯干和四肢,以 “经脉”的形式画出来,再以度量和规矩“切”出它们的具体部位,以便于医生 正确地把握病情。这就是汉初的经络系统及其作用。它既没有具体的生理学内涵 (如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也没有具体的物理学蕴意(如心电现象和血压现 象)。   淳于意用脉法描述疾病的目的,是想判断相同的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治疗后 果。但是,淳于意不知道,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症。比如说,同样是月经不调, 相关的病因却有20多种。有些“症状”甚至根本不是疾病引起的。其中,有些是 心理过程引起的,如做恶梦;有些是某些生理过程引起的,如,绝大多数的痛经 只与正常的排卵过程相关,根本不是什么妇科病。诸如此类是不可能通过“起度 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脉,调阴阳”区别得开的。可见,淳于意用过的经络 系统模型存在许多先天性的不足。   依笔者之见,司马迁在这里记载的“立规矩”相当于将整个人体的部位关系 建立起若干个圆角坐标或直角坐标;“起度量”相当于疾病的位置在这些坐标上 的刻度;“悬权衡”指的是疾病的发展程度,如肿胀的大小、溃疡的面积,流血 的多少,等等;“案绳脉”最有可能是指疾病的症状牵引路径。稍微有些病理学 知识的知道,许多疾病症状具有反射性。心脏痉挛会“牵引”(反射)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也会由腰“牵引”而下,沿着大腿和小腿的外侧,直至脚背,产生 痹痛。如果“案绳脉”的含义在于启示医生和患者注意诸如此类的症状“牵引” 关系,则它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病理学意义。可惜,这个思想不但没有得到发扬, 还被后来兴起的医学神秘主义破坏殆尽了。   不难理解,淳于意(也许还可以追溯到扁鹊)的“切脉”不是通过在手腕上 触摸脉搏“诊断”疾病,而是在人体的经络系统中“切”出疾病的正确部位来。 在没有解剖学的情况下,以这个朴实的数学模型作为判断疾病部位的基础,应该 说是一种非常朴实,充满智慧,同时也存在严重缺点的发明。   第二个文献可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它所反映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193年。其中的《脉法》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以脉法名教下”。这意思就是说, 古中国人学医是从学习脉法开始的。它的教学意义,相当于现在医学系的学生学 习解剖学。只不过,中国古代的“解剖学”是通过人体表面的经络系统来描述的。   第三个文献见于1983年湖北省张家山出土的汉简《脉书》。这本《脉书》与 淳于意的生活年代正好吻合。其大致埋入时间在公元前197年前后。其中的疾病 描述都是按照身体的部位对应做出的。值得特别重视的是,被《脉书》作者描述 的疾病部位具有很好的顺序性和连贯性。从它标明为《脉书》可以想象,这本 《脉书》所说的“脉”是描绘在人体上的若干纵线。在这些纵线上切出疾病所在 部位的点,再将它与已经记录在案的疾病位置对应起来,就可以判断病情了。   遗憾的是,这样的经络系统模型没有解剖学和生理学作支撑。况且,那千变 万化的病症也不是少数几条“脉”可以描绘得了的。所以,在没有解剖学和生理 学的条件下,单靠“切脉”,是不可能将症状相同而病患迥异的真实状况描述清 楚的。依据《史记》的记载,仓公淳于意在行医中出过不少医疗事故,最后被病 家打死了。可见,用这样的经络系统模型替人看病,是靠不住的,甚至是非常危 险的。这也可能就是这种经络系统模型不为后人所传的原因所在。   熟悉中国思想史的人知道,后汉开始的中国思想界走向了空前的玄学泛滥。 事实上,在中国,非将自己的“学问”弄到“博大精深”的地步,不足以造成民 众对自己的盲从。连表达一个日期都要“博大精深”到“岁在昭易汁洽日至箕三” 地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把疾病描述、病因解释、治病理论弄到更加“博大精深” 的地步,是绝不肯罢休的。于是,经络系统模型在发生了历史性的蜕变之后,便 以玄秘莫测的姿态谬种流传起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具象”(实体性 描述)和“具理”(原理性描述)都混乱不堪的“经络邪说”。   正如鲁迅先生所叹惜的,中国恐怕的确是“太老了”。泱泱大国,芸芸众生, 绵延数千年,至今还抵制不了这种荒谬绝伦的歪理邪说,这实在是我华夏民族的 最大不幸! (XYS20121212)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