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我凭什么批评一些医药方面的问题? 作者:祖述宪 我发表过一些批评医药方面问题的文章,也许有人要质疑我,你是流行病学 与社会医学的教师,现在又不以医生为业,凭什么评论那么些医药方面的问题? 你都一一研究过吗? 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说正因为我是流行病学这个专业的,才使我有资格有能力对医疗 预防的效果的问题进行评价。人们常常以为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传染病的,或者疾 病流行的。其实这只是现代流行病学内容的一小部分,而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对 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评价,这是以生物统计学和逻辑思维为 基础的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分支,叫做临床流行病学,包括 临床试验。我的导师苏德隆教授是最早把这部分内容引入我国的流行病学教学的, 当时国内的流行病学还比较落后,只讲传染病老一套,他的做法还曾受到质疑和 批评。我在学生时期就非常喜欢苏教授的文章、讲义和教学,他的思想对我影响 很大。 我第一次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fellowship)去美国,是在八十年 代初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修临床流行病学,除了读国际临床流行病学 网的一个硕士项目以外,还有做研究设计和相互评价研究设计的实践。另外,参 加宾大医院普内科里每周一次的文献评阅(critical review),就是在最好的期 刊上找最新发表的重要研究论文,从意义、方法到结论,进行评论和讨论,说三 道四。其实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实践。找的杂志虽然不指定,但常常是美国医生都 订阅的、最有影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由于我在国内受到过文献评阅的训练,所以轮到我主讲时,不感到困难。一位也 曾在那里进修过的上海华山医院的内科教授跟我说,Dr Stolly(教授,科室主 任)问他,为什么我还要去他那里进去修。其实,我在那里进修一年半,开阔了 眼界,得到了二个基金会的研究资助,收获很大。 二是我虽然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这是我的第一志愿),但那时我 们学的临床课程比医疗系不差多少,教师也好,指导临床严格认真,只是最后的 临床实习时间是半年。我有好些个同学毕业后做了临床医师,其中一位在上海中 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做医生。由于我是医士学校毕业,在县里做过近三年的医疗工 作后,再读医学院的,所以对临床课很有兴趣,读得也好。文革期间,我先后在 安徽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五年多的内科医生。在看“一根针,一把 草”门诊时,与我对面的是一位姓 W 的老中医,曾任中医学院的内科主任。我 学过中医基础,但基本上没有学下去,看病还是按一般临床诊疗规矩,也按现代 中药药理的道理开中草药方子,请 W 医生过目,他很开明,大都认同,有时改 一两味药。 我也喜欢临床实践,在做现场调查工作时,特别是在农村,我都尽量为病人 看病。现在我的一些同事自己有健康问题或农村亲属来城看病也愿意向我咨询。 三是好读书,求甚解。我年轻时培养了读书习惯和一套求真知的方法,读书 做事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喜欢追根究底。我在临床学习和实践,或者研究实际问 题时,不只看临床方面的书刊,常常去查很基础的书刊,如生理、生化、病理、 药理……甚至化学、物理学等,或者向有关的专业教师请教,加深理解,融会贯 通。因此我的知识面较宽,鉴别力比较强,容易发现问题,也能通过学习自己去 解决。 但是,人无完人,更没有样样精通的人。其实我是比较保守的老年人,自己 知道不懂的东西很多,就是在我的专业里也有很多东西不很清楚。但是,我发表 的意见都是深思熟虑的,自认有把握的。我所批评的事情不少已有结论,证明是 正确的。尽管如此,我欢迎有人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 科学发展一日千里,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山头越来越多,像过去那种全才是 不可能的了。我觉得,对问题的识别和解决,关键在于有扎实的基础,鉴别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求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些都是要在好的学术环境下培养的。 许多青年人,像方舟子等,虽然没有学过医,但他对医学一般问题的认识上,比 很多老医生还要清楚,道理就在这里。 假如有人问我,你都一一研究过吗?我说当然,我对所说的问题仔细思考研 究过,尽管有些我可能没有亲自直接操作过。 我批评的问题大都涉及大众健康的社会问题,写那些文章完全出于责任心。 (XYS20110306)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