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谁来评定肖传国? 2009年10月27日《科学新闻》杂志   ■记者 邸利会   在父母的搀扶下,小芳(化名)蹒跚着推门进来,面色平静,身体柔弱。   这是经过“肖氏反射弧”手术治疗的患者。她在一年半之前接受了肖传国的 手术,在不见好的情况下,从家里来到北京,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确切地说, 她手术后不是不见好,而是情况变得更坏了。   小芳并非唯一一个接受此类手术的患儿。10月16日,另两位脊柱裂患儿的母 亲同时将河南神源泌尿外科医院告上了法庭。诉状说,三年前她们的孩子在这家 医院接受了治疗大小便失禁的手术,但病情至今仍没好转。而且,和她们孩子同 期住院的病友中,没有一例治愈的,与医院宣传的“85%的手术成功率”相差甚 远。更为严重的是,术后孩子左腿出现萎缩、变形,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患者之殇   现在为小芳治疗的医生说,他不便对他的同行进行评价,但可以听听患者是 怎么说的。   2007年底,小芳的母亲第一次注意到了电视播出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及 其治疗效果的片子。而在此之前,罹患脊膜膨出的小芳已经进行了五次手术,但 收效甚微。小芳的母亲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试一下。   “当时,我也咨询了医生。”小芳的父亲告诉《科学新闻》,“他们和我说, 最好不要做,可是她母亲太心急了,想着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一下。”   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到,郑州也在做类似的手术,小芳的父亲就赶到了郑州。 但亲眼所见医疗环境的低劣让他不相信这就可以做成手术。随后,在多次询问下, 才知道这一手术的创立者肖传国是在武汉的协和医院。   2008年3月,心急如焚连夜赶车到达武汉的一家人,赶上了肖传国正在举办 的国际研讨会。“当时有外国记者来,也有外国学者来,我们家属全部在里面听 他讲。还有从越南、台湾来的病人。病人家属我们都有联系,当时做了十几个人, 现在最起码七八个人都有联系,没有听说一个好的。当时说的是,至少有 60%的 治愈率。”   据小芳的父亲说,按照当时的承诺,小芳在术后半年到一年时间就可以有起 色,但现在一年半都过去了,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当初,左脚因脊膜膨出而 有些内翻,为了做肖氏反射弧,必须用一只脚的神经去接膀胱。而医生说,用有 毛病的左脚的神经去接,效果不好,于是便切下正常的右脚的神经接了过去。医 生说,右脚暂时会迟钝一点,过三四个月会慢慢恢复过来,最多半年。但到现在 都一年多了,双脚没有一只见好,同时膀胱的排尿并没有恢复正常。   “尤其我到郑州看的时候,觉得那些农民,辛辛苦苦,这里借钱,那里借钱, 东借西凑的两三万块钱,在那里做手术,要成这样,就真的是惨了。经济基础不 好的,搞的是家破人亡。”小芳的父亲说。   如今,小芳读完初中后就辍学在家了,父亲觉得读了也没用。他说:“要去 打官司,也不重要了,只要小孩能康复起来,像正常人一样,其他都无所谓了。”   “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们还会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医治。”小芳的母亲说。   一场鉴定会   小芳接受的这一手术,其基础是人工反射弧理论,创立者是武汉协和医院的 肖传国教授。   在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看来,肖传国之所以能够大肆宣传其理论, 并在部分医院开展其手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2004年的一场鉴定会。   2004年8月,由鉴定专家同济医学院裘法祖、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等7位院 士和一名教授组成的鉴定会,认定肖传国的成果对于解决先天性脊膜膨出患儿大 小便失控“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的创新性”。   据当时参与鉴定的第三军医大学王正国院士回忆,该项目最早由时任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叶鑫生推荐。而看一些材料的介绍,该成果在国 外也有很好的反响,国际上有关专业会议都作了介绍,在国外有着很高的评价。   但这样的鉴定会在专家组成上却存在着缺陷。组长韩济生、西安第四军医大 学的鞠躬等人长于基础神经的研究,对于临床并不擅长。而在所有的专家中,只 有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金锡御教授是泌尿外科的专家。而当时,中国泌尿外科的 唯一一个院士郭应禄并不在邀请之列。其实,在肖氏的该项成果参加国家科技进 步奖的评奖以及肖氏参与申报院士时,郭应禄就曾提出一些意见:效果并不是想 象的那么确实。   “我不是专门搞泌尿外科的,当时,基金委的专家推荐他。另外,裘法祖对 他也比较赞赏。我非常尊重裘教授,他平常是一个科学精神很强的人,医德、医 风都是典范。所以没有接触情况之前,我对这个成果就有好感。”王正国说。   这次鉴定会上,肖传国专门找了几个病人,当面来看效果。从外行角度看, 略微施加点压力在腹部,就可以正常排尿了。但作为尿动力专家的金锡御提出, 这可能表明目前的排尿主要是压力造成的,而不是神经功能恢复造成的。   “当时有基金委的专家推荐,裘法祖强烈推荐,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国外评 价很高,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原创的、国外欣赏的成果不是太多,我抱 着鼓励和学习的态度,当时觉得还是不错的,我也没太多说话,因为我临床做得 很少。”王正国坦言。   同时,专家们也提出,该成果虽被认为解决了临床上的实际问题,但其原理 分析尚需完善;此外,这项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也应充实。当时请的专家大多是 搞基础的,临床医生极少,但专家们仍然将成果确定为“先进”。   “这可能有一些情感因素。金锡御论资历、论权威性,都不如别人,别人是 院士,年龄也大,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要做到不管别人再大的名气,不同意就能 提出来,常常是做不到的。”王正国告诉《科学新闻》。   鉴于肖传国“手术做得很漂亮,效果也很好”,加之裘法祖的推荐,西安第 四军医大学的鞠躬院士不会相信结果是“假”的。“因为,裘老师是很认真的, 很严格的,裘老师还到平顶山去看了的。我相信裘老师。”鞠躬承认肖的工作在 临床上还是有价值的,虽然在理论上还需要完善。   竞选院士惹的祸?   鉴定会上成果获得通过,似乎为肖传国竞选院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2005 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邀请方舟子在搜狐健康频道在 线谈《生物医学的规范》,对于“肖氏反射弧”的学术地位提出质疑;2005年9 月21日,方舟子在搜狐新闻频道发表文章《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中, 进一步指出肖传国在国际上毫无影响,而“肖氏反射弧”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 到认可。   肖传国认为,这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道和污蔑,特别是对他的学术工作和 所获国际认可的各项指控均完全背离事实,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权。由此,肖传 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2005年10月8日,肖传国向武汉江汉区法院正式递交诉状算起,直到2007 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为止,基于大致相同的诉求,肖 传国先后在武汉、美国、北京提起诉讼近十次,状告核心人物方舟子侵权。   2006年7月25日,武汉江汉区法院一审宣判,方舟子败诉。不久,先后有600 多人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关于肖传国诉方舟子案的公开信》上签名,抗议法院判 决不公。信中称,方舟子撰写评论文章对院士候选人肖传国进行质疑,是正当的 学术批评与舆论监督,完全符合中国科学院公布院士候选人名单以加强社会各界 对院士增选工作的监督的目的,同时也是作为公民的正当权利。   “我觉得打官司也没意思。”鞠躬说,“人家在网上爱怎么说你,你是什么 就是什么,你要较真,没必要。大概没人能陪得起他打官司。打官司很贵,拖下 去,别人陪都陪不起。”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了双方在 肖传国本人的学术水平以及“肖氏反射弧”的国际影响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法院 认为:“上述争议均属学术领域范围内的争议,应局限于学术领域依靠学术自治 妥善解决,法院不应更没有能力对此做出法律评判。”   同行的尴尬   既然法律上不能解决学术争端,那么究竟该由谁来评价肖传国和他的“肖氏 反射弧”?但令人略感沮丧的是,在官司过后,迄今没有哪一个泌尿外科同行愿 意再对此项成果进行评价。   北京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告诉《科学新闻》:“依靠同行评议目前是不 可能的,我敢保证没有哪一位专家愿意进行评论。如果同行评议的话,我说什么, 他(肖传国)总有很多理由说我的不对。”他同时认为,肖传国的方法还是一个 值得肯定的研究方向,只是如何由动物实验到临床,需要更多考虑。而对于肖本 人,还是尽量“不招惹”为好,“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说。   从事神经基础研究的鞠躬则坦言肖传国一开始所做的基础研究,如运用电子 显微镜所做的组织切片不够令人信服;另外,他画了个反射图,从神经解剖来讲, 中间是不正确的。“因为通过挠皮肤引起的神经反应,不能直接到运动神经元形 成反射弧,他是这么画的。这种反射弧,是直接到肌肉的,不可能皮肤感觉就能 达得到,是经过中间神经元才能到前脚去的。他缺了个环节,但他就画,他也不 听人家意见,就认为这是很对的。”鞠躬说,“我不喜欢这种事情。”   200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42届国际脊髓大会上,上海同济医院的张世民曾与 肖传国先后作了此方面的学术报告。“肖传国的这些文章,我以前都仔细读过。 我们也作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我在我的报告中,末尾用了1张幻灯片提出了这 个反射弧尚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需要进一步研究。会后我们也与肖教授当面交 流过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张世民告诉《科学新闻》。   此后,张世民写成针对“人工反射弧”的大约500个单词的评论,发表在 2004年的美国《泌尿学杂志》上。   而作为同行的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主任杨勇拒绝发表任何评论,此领域唯一 的院士郭应禄也因“身体不好”的原因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由于临床的权威检验并没有进行,有关这一手术具体的治愈率并没有一个来 自第三方的统计结果出现——而郑州的这家医院已经停止做此项手术。   据悉,卫生部于2009年3月2日颁布,于5月1日实施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 理办法》,对于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 术,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第三类医疗技术,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 控制管理;而对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也 将获得可依据的规则。 评肖传国等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后可控排尿的人工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自主反 射途径∶15名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   要在脊髓损伤后重建可控排尿,至今仍然是医学上的一大挑战。肖传国等人 先在动物、后在临床病人中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建立了“皮肤—中枢神经系 统—膀胱”人工反射途径以引发膀胱收缩。根据我们的理解和对脊髓损伤病人治 疗膀胱的临床经验,我们想要对该人工“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途径 做几点评论。   首先是关于自然引发的排尿和人工引发的排尿之间的关系。在上骶骨脊髓损 伤的病人中,通常会出现一个或更多个自然引发点能够引发排尿。做该手术的病 人是否还保留着自然引发排尿的能力呢?而且,我们认为人工反射弧不能“控制” 排尿。   其次,哪一条神经根应该被选用做为接受器?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促使轴突到骨盆神经而不是到外生殖器神经的再生。 该手术的目标是让膀胱而不是括约肌获得更多的神经再分布。我们怎么能够抑制 到躯体神经末梢的轴突再生而增强到自主神经的轴突再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皮肤传入和腱传入哪一种是更有效的引发方式?在“皮肤 —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和“腱—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途径之间,会有任 何不同吗?哪一种能有更好的结果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是否要进行传入神经阻滞。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牺牲4 条甚至5条骶骨神经根对排尿或排便都没有效果。有选择地切除上骶骨脊髓损伤 病人的骶骨神经根,通常一开始似乎有效,但是长期效果却令人失望。我们的意 见是,“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只不过是建立了一个新的躯体引发 点来引发排尿。它很少影响到膀胱的顺应性和储存功能。因此,没有进行恰当的 传入神经阻滞就去建立“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最终将会导致膀胱 的反射过度和痉挛。传入神经阻滞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它是否会使躯体引发排尿 失效呢?   总之,在得出结论之前,还需要有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且要有长期的 跟踪调查。   (摘译自美国《泌尿学杂志》2004年6月号第171期第2387-2388页。原文作 者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整形外科张世民) (XYS2009102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