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到读后感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帆影 于 2008-02-25, 22:59:55:

方舟子的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长见识了    
关于狼孩,以前一直被作为人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发展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证据,没想到这个事实本身就很可疑,甚至根本就可能是伪造的

谈到印第安人的学走路。第一次听到这个捆绑一年的习俗,没有想到的是捆绑与否居然不影响会走路的开始时间。坦率地说,如果此文不是方舟子所作,我一定以为是忽悠。
    
因为从我的常识来判断,一年被捆绑,肌肉缺乏锻炼,只怕要萎缩--正如我们看到的卧床不起的病人,断无和其他孩子一并能走得道理。我能想到的原因不外于幼儿时期的特殊性或者根本不是一直捆绑,而是偶尔捆绑。即便如此,仍然觉得疑惑多多,期盼方舟子能做进一步的说明。(在文章的最后也说了带孩子走路可以锻炼肌肉,缩短能够走路的时间。可是这个和上面说的印第安人的例子冲突啊,捆绑了自然缺乏锻炼)
    
说起本能,倒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来。从书上也看到过,生活中周围也听过,就是性。性自然是本能得不能再本能了,只是听说以前性教育不行,有人婚后不知如何得鱼水之欢,
N年之后仍然不孕云云。 据家里的领导说,她们单位以前有位老夫子曾经把那个套套套鼻子上以为可以如何如何,真假莫辩,啼笑皆非。正好趁这个机会请教各位看客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关于白衣咸饭谈小医生的错误    

医患关系,最近XYS讨论很多了,咸饭的文章我喜欢。因为从小处着眼啊,此篇读后更有感概。

本人不才,10余年前好不容易读了医科大学出来,却连一天正经医生也没当(实习医生不算的话)就直接转了行。当时的原因无非有三, 一曰工作辛苦,这个不必赘述, 二曰收入不高(限显性收入),这第三条就和这文章有关了,就是发现自己能治愈的病太少了。记得上呼吸内科的课的时候,本省最好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对我们说:“我真正能治愈的只有大叶性肺炎”(为避免误解,此处的“治愈”指医家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恢复后完全不留后遗症)。当然,除了治愈,能治好那么一点也算是医生的成就了,可惜也并非总能治好,哪怕就一点。无奈地看着病人受折磨自己绝对高兴不起来,倘若因为自己误诊,或者因为条件不具备,最终导致一个谁都不希望的结果,则更是痛苦。病人家属或者医托打上来固然吃不了兜着走,就算不来,自责也会伴随你好长时间。我自认并非寻正所想象的道德楷模,所以也算先知先觉,赶紧转行,总算有一处符合了寻正的标准。


关于【无法计算】谈及的医护人员流失问题    

我没有雄辩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我对周围的观察,似乎白衣这个职业虽然被妖魔化了,愿意进去的倒也不在少数,当然我的观察样本量和条件都太局限,说出来算是共享一下信息。

先说自己老婆,在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也算混到主治医生了,去年离开。从她周围的情况来看,反正进他们医院是越来越难了,以前是本科可以进,很快就硕士了,
现下虽然还不至于非博士不可,但是比较铁的关系是必须的附加条件。

我猜想这其中的原因    一来是医生改行比较困难,改的也多半去当了药代。 二来是社会地位还可以,三来呢就是灰色收入了。

如果真是我分析的原因,数量上就算不必担忧,这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医护人员素质的集体降低只怕是无可避免的了。(作者说现在中国的医疗环境是一种逆淘汰,我非常赞成)

第二个例子呢,就是一个同学的亲戚从护校毕业后不好找工作,询问我在老家的关系,能否进一家当地的二乙医院,据说她已经找了不少门路,想进还颇难。
    
关于寻正七条    

所谓七条是针对他给白衣咸饭的回复的

【一、 首先这是一个系统失误,家属就不应当进行专业人员进行的医疗活动,即使你是医生,儿子不是你的病人,
那你就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家属,有特殊地位的家属(因为你懂医),不然大有不尊重主管主治医生之嫌。其母亲是儿科医生,可能儿子就是她的病人,但她成天守在儿子身边,还工作不工作了?
    
父母的关注天性可以理解,但似乎不象一个有着较深专业修养的医生母亲行事,对科学、现代医学好象信心不够。她对她的其他病人是否如此?】
    

记得小女三岁时住院,老婆请了假也是如此守候床边。是医生不假,不知道寻正怎么能套到还工作不工作上去,又不知关对医学的信心何事。再说了,为人父母,就算知道有90%的治愈率,难道就不能担心那10%了?我只能佩服寻正的不食人间烟火抑或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到对其他病人是否如此则更是不知所谓,对自己的孩子给予超过常人的关心如何就不对了,医生又不是菩萨。

【二、 护士干什么去了?在一个合理的医疗体制里,医院负有极大的责任,病人家属的确负有乱动之责,但医院的责任要大很多倍。】
    
是的,护士有责任。那么寻正有何高招?哦,对了,前提是在一个合理的医疗体制里面。。。。。问题是在医疗体制合理之前或者合理化的路上,    我们能怎么办?啊,我有办法了,可以多进护士,每个病房配上两个,整天虎视眈眈盯着。    至于费用当然了不能加重病家的经济负担,白衣们提高觉悟,发扬雷锋精神即可。

三到五懒得评了。

【六、 我明确反对患者一味地听从医生的话,但从无不尊重医生的专业知识的想法,尊重不等于听话,把问题搞明白才是真正的尊重,许多患者的疾    病是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的,正如所举之例一样,没搞明白,人就会想当然,就会犯傻,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中国的医疗环境如何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用
不着用极端事例来威吓患者,患者多留一个心眼,那是现实客观的建议,跟信任医生不矛盾,一点都不矛盾。】
【七、 现代医学的医生应当持这样的态度,我讲得有理,你就信任我,不要跟卖打假的人似的,我有什么样的认证,有人听我的话就好了,不听就死了。】"
    
    
我很赞赏寻正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苦口婆心的医生,是不是能对所有人讲明白就难说了。
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寻正回国来当医生吧,把见到的听到的解释无效的病人(当然了都怪医生解释不明白)都介绍给你,也好跟你学一手。

顺便也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就前几天发生的。
按照老夫子的说法,我和领导都属于非常不孝的那种,离父母太远。最近岳父癌症术后复发,需要化疗放疗,住进了省城的一家
大医院。岳母是个老知识分子,不过不是学医的。眼下的医患关系大家都知道的了,岳母对这对那的都很不放心,当然了,对医生也是    要问长问短的。作为病人家属,毫无疑问,我希望医生能够非常耐心地给予解释,事实上,主治的医生也勉强能算解释了。岳母当然不满意的,好在家里有个女儿可以咨询,结果问下来主治医生的回答都是很标准的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换了自己女儿去当医生也还是这么说。但当你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去看的时候,效果自然就打折了大半。
现实的医患关系就是不令人满意,但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更好的渠道,两害相权取其轻,难道不是信任一点更好?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