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5-12, 06:43:19:
大学里真有所谓的“意识形态的禁锢”么?如果有,又是如何形成、如何维持的呢?这是个问题。没有章法的、看不见“禁锢”,更多的情形是来自“奴才”们的心理,是“才气”不够而抱怨客观的一个“正当”理由。大学的课堂里,讲事实、讲学术的机会还是有的。毕竟今天已经不是“非常时期”。
难办的问题是:作为年轻人积聚的大学,只有不到10%的学生关心“学术”、能够从学术中得到满足;90%的多数人“脑力”有限、“比热”很低,有点儿热就“升温”,不容易“控制”。好比那位总以为噪音和热源是来自电脑中的电源,非要把电源分离出去、以为这是最好的主意的学生,有点儿气不顺就骂街、骂娘,一点涵养都没有。
作为一个系统的“改革”,没有什么“首先”的道理。大学向主管部门“要权”的同时,也是大学要向学生们“放权”的时候。只有让这些“愤青”参与办学,才能让这些人知道什么叫“做事儿”,才能改善学生的素质、增加他们的“比热”。作好教育和科研的同时,也是办好食堂、搞好教员职工学生的福利的时候。不是从这些可以办到的事儿去干,空谈什么“解放”、除去“束缚”等等,根本就不现实。
可以这样讲:更多的“束缚”是出自大学人自身的“脑力”。冯导有句“名言”:哥哥的剧本通过了,以后谁讲电影局不好,我跟丫急!谁能认为一个大学教师受的“禁锢”会比一个导演还多呢?